IV型超敏反应

合集下载

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与致敏T细胞有关的变态反应是 A.过敏反应型 B. 迟发型 C.免疫复合物型 D. 细胞溶解型 E.速发型
下列疾病不属于III型变态反应 的是 A.支气管哮喘 B.血清病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E.系统性红斑狼疮
对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明确过敏原 后的预防应采取 A.注射脱敏剂使患者体内产生非IgE 抗体 B.让患者接触过敏原使体内产生大 量IgE C.注射抗生素 D.注射抗毒素 E.注射抗血清
单核巨噬细胞
3.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细菌:胞内寄生菌,如TB(结核)
菌 病毒:麻疹,腮腺炎,水痘V 真菌:白色念珠菌,毛癣菌等 寄生虫:利什曼原虫,疟原虫, 弓形体 组织抗原:异种蛋白质(需与化学 物质结合)
1.T细胞致敏: CD4+Th1和CD8+CTL细胞。分别 识别APC提呈的和位于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 分子后,被激活形成致敏T细胞。 2.致敏T细胞的效应阶段 (1)TH释放大量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于单核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引起以单核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反应,造成邻近组织的损伤和组织变性坏死。 (2)Tc杀伤靶细胞: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Ab 补 体

IgE

IgG, IgM

IgG, IgM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 胞 嗜酸性粒细 胞
+
+
中性粒细 胞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 细胞 血小板

细 胞
Mφ NK
Th1 CTL Mφ
患者,女,30岁。病人于2年前无任
何原因开始发热(体温37.5-38.5之 间),伴疲倦,体重下降,膝关节疼 痛。上述症状时而缓解,时而出现。2 个月前两颊部出现红斑,病人自认为 是阳光照射所致,近来面部红斑越来 越 明 显 , 而 来 我 院 求 诊 。

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怎么回事?

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怎么回事?

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病理病因,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病因
*一、病因:
机体因自身稳定作用被破坏而出现针对自身组织成分的抗
体(或细胞)介导免疫。

又称自身变态反应。

其发生的原因有:①出现了新抗原或释放出原来隐蔽的隔绝抗原,免疫系统未耐受、一旦接触(如由于创伤引起释放),即产生免疫应答。

如在青春期前尚未形成的精子、病毒感染或恶性转化后形成的新抗原;②机体正常成分发生某些改变后,暴露出的新抗原决定簇刺激免疫系统引起自身免疫。

例如,抗体由于与抗原结合而变形扭转,暴露出一些在结合前并未显现的氨基酸序列(可以作为抗原决定簇),从而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

补体系统中的某些成分也可如此。

这种方式形成的抗体几乎只能与变形抗体或补体所暴露的决定簇起反应。

类风湿性关节炎特有的类风湿因子就是针对改变了的免疫球蛋白的对应抗体;③由于交叉反应抗原的免疫作用,也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的免疫应答。

这些交叉反应抗原可以有某些与自身成分一样的抗原决定簇。

例如,某些株链球菌引起感染(风湿热)后,可出现针对心肌及心内膜的抗体。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病因,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第Ⅳ型超敏反应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第Ⅳ型超敏反应

有许多化学物质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表现为接触性皮炎与湿疹,这类职业性皮炎约占整个职业性皮炎的60%.引起这类皮肤病的化学物质有镍、铬、砷、汞、松节油、润滑油、硝基萘及苯胺染料、甲醛、鞣酸、二硝基氯苯、重铬酸盐、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

这类皮炎发生的机理是这些化学物质与表皮角质蛋白结合后,皮肤脂质作佐剂,使T淋巴细胞母细胞化,并在淋巴结和脾脏中增殖,这些致敏的淋巴细胞再回到血循环中,当再次接触相同致敏原,经过24小时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发生急性皮炎,48至96小时达到高峰。

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出现硬结和水泡。

转为慢性时,局部出现湿疹及明显的苔癣样变。

铍病可出现慢性肺部肉芽肿、间质性肺炎、过敏性皮炎。

接触少量铍即可发病,其临床表现与剂量无明显关系。

铍中毒时可见血清丙种球蛋白含量增高,皮肤斑贴试验阳性,说明发生了迟发型变态反应。

10 Ⅱ Ⅲ Ⅳ型超敏反应

10 Ⅱ Ⅲ  Ⅳ型超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结膜皮肤炎
Contact dermatitis reaction to leather
3、结核菌素型超敏反应
浓缩后称为结核菌素 (OT),现在已经纯 化,称为纯化蛋白衍 生物(PPD)。 1890年,Koch采用结核菌 的培养物过滤液注射感染 过结核病的动物后可以诱 发炎症,但是对正常的动 物不能诱发。 结核病、麻风病
Allergy
Clemens Pirquet 1874-1929
Serum sickness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1.血清病
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3.系统性红斑狼疮 4.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核物质 (如DNA、RNA、核 内可溶性蛋白)刺 激机体产生抗核抗 体,形成IC,沉积 于周身毛细血管、 关节滑膜、心脏瓣 膜等处,引起全身 性损伤。
迟发型超敏反应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DTH) 由效应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 后,于24小时后出现的以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病理性损伤。
主 要 特 点
T 细胞参与反应,抗体补体不参与
致敏T细胞再次接触同一抗原24小时后出现反应, 48~72小时达高峰。
血管内皮间隙增大有助于 免疫复合物沉积和嵌入
2.局部解剖和血液动力学因素的作用
免疫复合物
易于沉积血压较高的 毛细血管迂回处
肾小球基底膜和关节滑膜
(三)Ⅲ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损伤机制
1.补体的作用 C3a、C5a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C3a、C5a受体结合 炎性介质释放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加 吸引中性粒细胞至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 2.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释放溶酶体酶(包括蛋白水 解酶、胶原酶和弹力纤维酶) 3.血小板的作用: 水解血管及其周围组织

iv型超敏反应原理

iv型超敏反应原理

iv型超敏反应原理
IV型超敏反应是指迟发性超敏反应,也称为细胞介导型超敏反应。

它主要通过T细胞介导,并且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后,诱导和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化。

IV型超敏反应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敏感化和反应性。

1. 敏感化:当机体初次接触特定抗原时,抗原被处理和呈递给T细胞。

在此过程中,抗原感受性T细胞(Th0细胞)将分化为不同的类型(如Th1、Th2等)。

这个过程涉及到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T细胞、和抗原的特定结合。

2. 反应性:在再次接触同一个抗原时,已经敏感化的T细胞会认出抗原,并释放出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

这些细胞因子包括炎性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和细胞毒性因子(如淋巴因子、自由基等),这些因子的产生导致局部组织变化和炎症反应。

IV型超敏反应在许多免疫相关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如特应性皮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它是一种迟发性反应,通常在24小时以后才会出现症状,与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即即发性过敏反应)有所不同。

四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四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02
抗原:
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主要) 细胞抗原,如肿瘤抗原、移植细胞 真菌、病毒、寄生虫 某些化学物质
皮试检测:
方法:给受试者上臂皮内注射一定量抗原,24~72小时观察注射部位的炎症反应。 结果: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为皮试阳性,说明该机体存在针对受试抗原的特异性致敏T细胞。 例:结核菌素试验,注射分枝结核杆菌的纯化蛋白衍生物PPD
01
IV型超敏反应:是受抗原刺激产生的效应T细胞介导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性免疫应答。
特点:
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 以效应T细胞介导,无抗体和补体参与 反应发生慢,通常在接触抗原后24~72h出现,称迟发型超敏反应DTH
知自行强合不一息、 厚经 德世 载致 物用
Hale Waihona Puke Tsinghua University of China
知自行强合不一息、 厚经 德世 载致 物用
Tsinghua University of China
四型超敏反应是效应T细胞再次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比如说淋巴细胞、单 核吞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以这些炎症细胞的浸润造成的炎症损伤或组积损伤为主的炎症反应。
所以它的第一个特点是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 四型超敏反应与前面的一二三型超敏反应不同,一二三型反应是以抗原抗体的复合物为主, 反应类型属于体液免疫。而四型是由T细胞介导的,以细胞免疫为基础,没有抗体和补体的参与。 由于免疫细胞的激活、增殖、分化以及炎症细胞的聚集需要较长的时间,炎症反应发生较迟, 一般需要1到3天出现反应,所以我们也把它称作迟发型超敏反应DTH。 引起四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主要有胞内寄生菌,比如说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等。另外还有细 胞抗原,细胞抗原包括肿瘤抗原和移植细胞,还有一些真菌、病毒、寄生虫以及某些化学物质。 再来简单介绍一下四型超敏反应的皮试检测。 通过皮试法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对某抗原的应答强度可明确IV型超敏反应。 给受试者上臂皮内注射一定量抗原,在24~72小时内观察注射部位的炎症反应。注射部位出 现红肿、硬结为皮试阳性,说明该机体存在针对受试抗原的特异性致敏T细胞。 比如结核菌素试验就是在被试者前臂注射分枝结核杆菌的纯化蛋白衍生物PPD,如被检者曾 有结核感染史但已痊愈或接种过介苗,则在注射后会引起组织红肿和硬结。

11.4.1型超敏反应

11.4.1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概念
Ⅳ型超敏反应



1、胞内寄生的病原体是引

起Ⅳ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抗原

2、某些化学物质如二硝基

氯苯、甲醛等
3、组织抗原如肿瘤细胞、
移植细胞等
CD4+Th1(也称迟发型超敏 反应性T细胞,即TDTH)、 CD8+CTL
Ⅳ型超敏反应
发 病 机 制
Ⅳ型超敏反应





传染性迟发型
意义: 诊断结核 检测T细胞功能
结核菌素反应
小结
➢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和分型;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以及发生机制。
➢ 熟悉Ⅱ、Ⅲ、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了解常见的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防
治原则。
谢谢!
接触性皮炎
移植排斥反应

超敏反应
某些胞内寄生的病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
Ⅳ型超敏反应是移
原体如结核杆菌在
致敏原所引发的以
植排斥反应发组成部分。
以细胞免疫为基础
征的DTH。
的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结核菌素试验: 接种早期中性粒细胞浸润,约12小时
T细胞及巨噬细胞聚集,形成硬结、红肿, 24-48小时达高峰,之后自行消退。

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一、概念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不同的类型。

与上述的由特异性抗体介导的三种类型的超敏反应不同,Ⅳ型或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是由特异性致敏效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一种类型。

在豚鼠、大鼠和小鼠中,对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的DTH反应均可经CD4+T细胞被动转移。

但最近证明,CD 8+T细胞也可被动转移DTH样反应。

如抗病毒的DTH反应主要是由CD8+T细胞介导的。

而对注射入体内的蛋白质或细胞外的抗原主要由CD4+T细胞所介导。

DTH反应中的最终效应细胞是活化的单个核吞噬细胞。

该型反应均在接触抗原24小时反应出现反应,故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

在对胞内寄生菌如分枝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氏菌、病毒、真菌感染的许多变态反应中;对某些简单化学物质的接触性皮炎中以及对移植组织器官的排斥反应中均可见DTH反应。

典型的皮肤DTH反应1.Jones-Mote反应是一种以可溶性抗原单独注射或抗原加福氏不完全佐剂免疫动物后所出现的皮肤DTH反应。

24小时反应达到高峰,红肿明显,但硬结持续时间较短,皮肤的反应消退较早。

其组织学改变的主要特征是皮损中有大量嗜碱性粒细胞浸润,故现亦称此反应为皮肤嗜碱性粒细胞超敏反应(cutaneous basophil h ypersensit ivrity,CBH)。

不过致敏T细胞仍是引起CBH的主要细胞,因注射抗T细胞血清后CBH被抑制,提示嗜碱性细胞的大量浸润可能是一种较早出现的继发反应的表现。

2.结核菌素反应临床上具有诊断意义的结核菌素试验是DTH的原型。

在被试者前臂皮内注射结核素(结核杆菌菌体脂蛋白)或分枝结核杆菌的纯化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后,如被检者曾有结核感染史但已痊愈或接种过介苗,则在注射后约4小时,中性粒细胞聚集在注射部位后毛细静脉周围,随继中性粒细胞的浸润迅速消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意义: 意义: 阳性反应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变态反应, 阳性反应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变态反应,过去曾感染 过结核。但不表明有病。 过结核。但不表明有病。 强阳性反应可能表明有活动性感染, 强阳性反应可能表明有活动性感染,应进一步检查是否 有结核病。 有结核病。 阴性反应表明无结核杆菌感染,但应考虑下述情况。 阴性反应表明无结核杆菌感染,但应考虑下述情况。 ①受试者处于原发感染的早期,尚未产生变态反应。 正患严重结核病如全身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② 正患严重结核病如全身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 机 体已丧失反应能力,或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 大面积烧伤 体已丧失反应能力, 或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 , 大手术、 、 大手术 、 免疫抑制剂治疗期和注射其他疫苗一周以内的 人。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如无反应性结核病、 肿瘤、 ③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 如无反应性结核病 、 肿瘤 、 白血病 AIDS敏感性衰退的高龄者 敏感性衰退的高龄者。 、AIDS敏感性衰退的高龄者。
二、常见疾病 (一) 传染性超敏反应 (二) 接触性皮炎 (三) 移植排斥反应
Poison ivy / poison oak reaction
active hapten molecule
Contact dermatitis reaction to leather
Granuloma in a leprosy patient
抗原 再 次 机体
致敏 Tc 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致敏 T 细胞 致敏 Tc 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LT SRF TF MCF MIF MAF
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组织损伤、细胞变性坏死的炎症反应。 IV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示意图
结核菌素试验
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 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迟发性超敏反 型变态反应) 应(Ⅳ型变态反应)的一种试验
(5)应用: 应用: 为接种卡介苗及测定免疫效果提供依据。 ① 为接种卡介苗及测定免疫效果提供依据 。 应为结 核菌素反应阴性者接种卡介苗。 接种后, 核菌素反应阴性者接种卡介苗 。 接种后 , 如反应阳转 即表明接种已产生免疫效果。 ,即表明接种已产生免疫效果。 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还可作诊断结核病之用。 ②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还可作诊断结核病之用。 ③ 可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结核菌感染的流行 病学调查。 病学调查。 测定肿瘤病人等的细胞免疫功能。 ④测定肿瘤病人等的细胞免疫功能。
细胞
– CD4+和CD8+T细胞 和 细胞 – 单核巨噬细胞
(一)抗原: 微生物、寄生虫、组织抗原和某些化 抗原 微生物、寄生虫、 学物质等。 学物质等。 ( 二 ) T 细 胞 : 有 CD4+TDTH 细 胞 、 CTL 和 CD8+CTL.。TDTH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能释放 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 。 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 多种淋巴因子; 而两种表型不同的CTL均能直接 多种淋巴因子 ; 而两种表型不同的 均能直接 杀伤靶细胞。 细胞起主导作用, 杀伤靶细胞。除T细胞起主导作用,活化的巨噬细 细胞起主导作用 胞和中性粒细胞也参与介导第IV型超敏反应中组 胞和中性粒细胞也参与介导第 型超敏反应中组 织的免疫损伤。 织的免疫损伤。 发生过程 :
结核菌素试剂
旧结核菌素( tuberculin, 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 ml含 每0.1ml含5单位 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derivative, 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 人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PPD PPD人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PPD-C 卡介苗制成的BCG BCG卡介苗制成的BCG-PPD ml含 每0.1ml含5单位
IV型超敏反应分为两个阶段。 型超敏反应分为两个阶段。 型超敏反应分为两个阶段
1、 T细胞致敏阶段 、 细胞致敏阶段 2、 致敏T细胞的效应阶段 、 致敏 细胞的效应阶段 1) 释放淋巴因子 ) 2) 巨噬细胞活化和释放溶酶体酶 ) 3) CTL的效应 ) 的效应
发生机制
致敏阶段――初次接触抗原 初次接触抗原 致敏阶段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
(1)原理: (1)原理: 原理 结核菌素是结核杆菌的菌体成分,进入机体皮内后, 结核菌素是结核杆菌的菌体成分,进入机体皮内后, 如受试者前已受结核杆菌感染, 如受试者前已受结核杆菌感染,则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 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在注射部位形 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 成变态反应性炎症,出现红肿、破损。 成变态反应性炎症,出现红肿、破损。若受试者未受过结 核杆菌感染,则无局部变态反应发生。 核杆菌感染,则无局部变态反应发生。
特点
反应发生迟缓( 小时达高峰) 反应发生迟缓(48-72小时达高峰) 小时达高峰 T细胞介导,抗体和补体不参与 细胞介导, 细胞介导 以单核细胞、 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 症
主要参与成分
抗原
– 胞内寄生菌、病毒 胞内寄生菌、 – 细胞抗原如肿瘤抗原、移植抗原 细胞抗原如肿瘤抗原、 – 某些化学物质
各型超敏反应比较及其相互关系
一、 各型超敏反应的特征及比较
四 超 反 的 较 型 敏 应 比
超 反 类 敏 应 型 参 的 疫 子 细 与 免 分 及 胞 I型 II 型 III 型 IgG 肥 细 嗜 性 细 大 胞 碱 粒 胞 IgG或 IgM 补 巨 细 体 噬 胞 IgG IgM或 IgA补 中 粒 体 性 细 、 碱 粒 胞血 板 胞 嗜 性 细 小 IV型 T细 胞 官 抗 和 体 合 活 体 K细 杀 吞 细 原 抗 结 激 补 胞 伤 噬 胞 吞 噬 中 大 的IC沉 于 管 、 活 体 吸 性 小 积 血 壁 激 补 , 引 中 粒 胞 释 溶 体 , 起 症 应 性 细 , 放 酶 酶 引 炎 反 致 敏T细 再 遇 抗 , 起 直 杀 或 胞 次 到 原 引 的 接 伤 产 的 巴 子 出 炎 反 生 淋 因 , 现 症 应 发 机 生 制 抗 与 胞 合 脱 粒 放 质 作 效 器 体 细 结 、 颗 释 介 、 用 应
– APC提呈抗原பைடு நூலகம்提呈抗原 – 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致敏 细 细胞活化、 细胞活化 增殖分化为致敏T细

效应阶段――再次接触抗原 再次接触抗原 效应阶段
– Th1细胞的作用 细胞的作用
----分泌IL-2、IFN-γ、TNF-β、GM-CSF等细 胞因子,吸引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活 化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反应 – Tc细胞的作用 细胞的作用 ---- 通过穿孔素、颗粒酶等导致靶细胞的裂 解或凋亡
(2)方法: (2)方法: 方法 试验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是Mantoux氏法,即将OT或PPD用 试验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是Mantoux氏法,即将OT或PPD用 Mantoux氏法 OT 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不同的浓度,取01ml注射于前臂掌侧皮 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不同的浓度, 1ml注射于前臂掌侧皮 48~72小时后检查反应情况 应特别注意局部有无硬结, 小时后检查反应情况, 内,48~72小时后检查反应情况,应特别注意局部有无硬结, 不能单独以红晕为标准。 不能单独以红晕为标准。 (3)结果: (3)结果: 结果 阴性反应是注射部位有针眼大的红点或稍有红肿,硬结直 阴性反应是注射部位有针眼大的红点或稍有红肿, 5mm;或在5 9mm; 径<5mm;或在5~9mm; 10~19mm为中度阳性; 10~19mm为中度阳性; 为中度阳性 >20mm儿童>15mm,或不足20mm但有水泡、出血、坏死和 20mm儿童>15mm,或不足20mm但有水泡、出血、 儿童 20mm但有水泡 淋巴管炎者均为强阳性。 淋巴管炎者均为强阳性。
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IV 型 超 敏 反 应 亦 称 迟 发 型 超 敏 反 应 (delayed hypersensitivity), ) 发生机制: 发生机制: 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 主要是 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与常 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 规的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和机制一样。 规的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和机制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