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监狱——据王志亮《中国监狱史》整理

合集下载

古代监狱制度近代化演变历程

古代监狱制度近代化演变历程

古代监狱制度踏入近代的演变历程姓名:夹恒博学号:41摘要:中国监狱制度近代化始于清末。

1901-1911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实施新政,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扫除旧狱积弊、重于教化、严于管理的监狱制度近代化演变历程。

1901-1905年属于探索、酝酿阶段,1905-1911年属于实质性改良阶段。

关键词:监狱制度;演变;沈家本清朝末年是个很繁忙的年代,各种制度政策都步入了近代化进程,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打下基础。

20世纪初,清政府内外交困,国势日衰,为了继续保持危殆的国祚,缓解矛盾,拣起了戊戌变法的旗帜,采取了一系列的新举措,即所谓的新政。

监狱制度的近代化演变,就是在清政府全方位的变革中开始的。

监狱制度作为国家强制力的表现形式,是刑法制度的辅助机构。

监狱作为拘禁罪犯的场所在夏、商就出现了。

安阳殷墟遗址的地牢,据估计是中国最早囚禁犯人的建筑物,空间狭小,污秽不堪,这说明了古代监狱的主要功能重在惩戒犯人,是实行威吓、惩治、报复、暴力的工具,也就是说古代监狱制度重在囚体惩戒而轻于思想方面的教化与改造。

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日益发展,监狱更加黑暗、腐败,可谓人间地狱。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侍郎方苞根据在刑部牢狱见闻写成《狱中杂记》,对监狱制度进行了这样的披露:牢房狭窄,环境恶劣,人满为患,清风不通,空气污浊,疾病传染,大批犯人死于狱中,更为可怕的是狱卒公开受贿,贪赃枉法,敲诈勒索,残酷虐囚。

在西方民主思潮、保障人权观念的冲击下,清政府不得不反思传统,痛心变革,从而开始了维新救国的艰难尝试。

当法部奏议狱制亟待改良并得到手握重兵、倾向改良的地方督抚支持时,清政府决心推行“新政”。

变革法律,改良监狱制度就作为“新政”的一大举措被提上议事日程。

一、酝酿阶段1901—1905年间,属于监狱制度近代化改革的酝酿阶段。

最早提出监狱制度改良的是清末诗人黄遵宪(1848—1905),1887年他出使日本,回国后写成《日本杂事诗》,记载了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监狱状况:牢狱清洁,饮食起居均有常度,病者或给予酒浆……。

漫谈中国古代监狱建筑

漫谈中国古代监狱建筑

漫谈中国古代监狱建筑(图片来源:互联网)如果说是为现代监狱作个素描,不外乎巍然耸立的高墙、紧紧关闭的牢门、危险恐怖的电网、森严的守卫!那么,古代中国监狱建筑是什么样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穿过千年历史的隧道,看看监狱自诞生以来,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皋陶是监狱行业的祖师爷,他创制的监狱是什么样的呢?据《广韵》彭氏注:“皋陶作狱,其制为圜,象斗,墙曰圜墙,扉曰圜扉,名曰圜土。

”一是筑土为墙,围成圆形的土城,一是向下掘地形成地穴。

自皋陶祖师爷开创了监狱的样板模式后,一代又一代的典狱官吏、能工巧匠都在监狱建筑中倾注了匠心和智慧,时有独创之举,完善丰富了监狱的建筑理念。

因为古代国家行政机关体制在设置上,审判和执行是集于一身的。

为提审和管理的方便,断狱的审判机关和监狱一般是紧邻的,按照建筑风水和中国传统阴阳学说,衙门一般要坐北朝南,监狱位于坤位,属阴,因此,我们常见的监狱坐落方位是,处于衙门大堂的右角,是西南方位。

牢门是一个监狱的标志和眼睛,牢门要牢。

大门一般以黑色为主色调,无论铁质还是木质,追求的都是厚重、简朴、凝重、威严。

牢门隔开阴阳,在罪犯心理上凝固成了此与彼、自由与桎梏、守法与违法的界限。

罪犯从此门走过,既是申诫,也是提醒,更是司法威严的象征!监狱牢门及其他部位的常见饰物有“狴犴”,面目狰狞、恐怖。

传说,龙生九子,狴犴好打抱不平,且能断狱,因此监狱大门有狴犴把守,有勿枉勿纵之意。

除狴犴外,还有獬豸,獬豸据说是“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也是公正的象征。

这些饰物已经成为凝固在监狱建筑里的静态的执法思想语言。

监狱一般都有外监、内监和女监之分。

外监关轻刑犯,内监关重刑犯。

监狱的院落都有“狱厅”,是管监狱的牢头和禁卒的起居之所,多建有狱亭,高大耸立,便于了望,类似于今天监狱的民警值班室。

(图片来源:互联网)监狱的建筑平面格局在旧时,多为封闭的圆形(如圜土)和方形的四合院式,后来到晚清监狱改良运动后,开始吸收国外监狱建筑思想,有放射形式、庭院式、校园式、串式等。

中国古代监狱各式代称汉代女子监狱:“永巷"

中国古代监狱各式代称汉代女子监狱:“永巷"

中国古代监狱各式代称汉代女子监狱:“永巷"一、中国古代监狱各式代称监狱为国家机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监狱制度发展相当早。

据宋代文人洪迈(1123-1202年)研究,中国最早的监狱可能源自“丛棘",丛棘为丛生的荆棘,因枝枒上头布满尖刺,适合作为关押犯人的围墙。

以丛棘为狱的记载最早见于《易经.坎卦》:“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系"是指捆缚;“徽纆",皆是绳索名称;“寘",音同至,放置之意,引申为囚禁;“丛棘"即为牢狱。

作为收押囚犯的围篱,丛棘也成为监狱的代名词。

不过之后又创造新的词汇指称监狱,那就是“牢"。

但牢最早的意思其实和监狱无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载:“牢,闲养牛马圈也",意指怕驯养的动物跑掉,才会画个圈关养起来,如成语亡羊补牢的“牢",就是指关羊的圈,而非监狱。

之后“牢"逐渐演变成奴隶主担心圈养的奴隶脱逃,而使用绳索捆绑奴隶并关在牢中,使牢变为监狱的泛称。

随着监狱从篱笆,改为筑土表墙后,出现更多不同的称呼,如囹圄。

春秋战国时期,因多用好诉讼、喜仗义执言又明辨是非的神兽“狴犴"来装饰石室监狱,其也成为监牢的代称。

二、秦汉狱政制度趋于完备秦代开始,逐渐把狱政细分为中央与地方,汉代承此惯例,并更进一步让监狱制度完备。

汉代监狱明目、种类繁多,《汉书.刑法志》载:“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余所",汉代约有2,000多所监狱,光是长安就有20几种监狱,还有专为不同身份背景囚犯设置不同的监牢,如高级官员、皇室成员犯法,主要关押在若户狱、左右都司空狱、居室狱等。

对于犯人的惩处也有详细的规范:“凡有罪,男髡钳(音昆前,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为城旦。

城旦者,治城(筑城)也。

女为舂。

舂者,治米(舂米)也。

皆作五岁。

"此为秦汉流行的监禁与劳作结合的“城旦舂刑罚",刑罚规则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视情况调整。

监狱的规格、体制与管理在汉代得到了发展之外,其治狱策略也逐步成形,如“优礼长吏”,即狱卒不得辱骂、殴打有罪官员;“颂系”,意宽容,即对年老的犯人、年幼的儿童、身有残疾的人与孕妇犯,可享有不戴刑具的待遇;“呼囚”,定时点名,防止有逃跑的情况发生;“录囚”,为西汉景帝时(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开始的措施,皇帝需将重大案件重新审理,以免有冤错假案的情况发生;“赦宥”,即大赦与特赦;还有“病给医药”、“听妻入狱”、“纵囚归家”、“孕妇缓刑”等,成为后代狱政制度的基础。

全国保存最好的清代监狱,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狱神庙和匪类墩

全国保存最好的清代监狱,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狱神庙和匪类墩

全国保存最好的清代监狱,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狱神庙和匪类墩河南内乡县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乡县衙监狱是全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监狱,被称为郡县制的基层司法标本,尤其是狱神庙更是少见。

1995年抢修监狱时发现的一块“匪类墩”,让人们对这座监狱又有了直观生动的印象。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历经明清,现有房舍280余间,占地4万多平方米。

县衙仪门西侧的一座偏院,就是内乡县衙监狱,俗称“南监”,这引起了海内外众多研究中国司法史、监狱史的专家学者们的关注。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里还是内乡县公安局的拘留所,主要建筑都保存较好,监狱房屋的砖头上都烧制有“城工”印戳,这是县衙工房监制“官砖”的原始标记。

2006年10月,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参观了内乡县衙狱神庙后,他两次在《百家讲坛》中讲《红楼梦》时都讲到内乡县衙监狱里的狱神庙:它的仪门西侧有一偏院,院门两侧有狴犴的浮雕,狴犴是露着锋利獠牙的怪兽,古代把它作为监狱的图腾,让人见之悚然生畏。

“于是我马上想到:既有监狱,里面会不会有狱神庙呢?走进去细看,果然有狱神庙!这可是清代的原物啊!曹雪芹笔下的狱神庙,应该大体上就是这个样子。

”内乡县衙监狱大门的装饰是狰狞恐怖的“狴犴”砖雕头像。

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的四子狴犴,生性好打抱不平,且能断狱。

所以在古代监狱的大门上,都会有狴犴镇守。

因面目狰狞,以此来震慑犯人。

内乡县衙监狱设有男牢、女牢、普通牢房、死牢、死门、禁卒室、刑讯室、狱神庙等。

所有房门都不足1.5米高,犯人出入须低头才能进出。

1995年,有关单位在此抢修监狱时发现一块“匪类墩”,这是专门用于锁押野蛮凶狠的命犯。

占地面积70平方米的狱神庙,正间敬有中国监狱的创始人皋陶威严的坐像,皋陶赏罚分明,因此被后世尊奉为狱神。

从西汉以来,直至明清时期,各地监狱普遍尊奉皋陶为狱神,建庙设像以示崇敬。

内乡县衙这15间砖木结构单檐底矮灰房子非常低矮,根据康熙本《内乡县志》所载内乡县城图,历史上的县衙监狱就在这个位置。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内容摘要: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根据地下文物发掘考证,至少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已经形成了以夏为代表的相对统一的国家形态,继而也揭开了中国监狱发展史的帷幕。

监狱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器,在中国从夏朝建国进入奴隶社会以来,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其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其阶级统治秩序。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地理环境和专制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狱的发展表现出了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具的规律和特色,至今仍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内容。

关键词:古代监狱发展特征本学期选修了监狱法这门课程,加深了对监狱这一国家暴力机器的了解,再联想到看过的讲述不同时期事件的电视剧中所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监狱——从《封神演义》中的“画地为牢”到封建社会的“天牢”“地牢”,再到《越狱》中现代化的福克斯监狱,于是产生了去了解一下中国历代监狱的想法,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产生了这篇文章。

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地理环境和专制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狱的发展表现出了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具的规律和特色。

一、中国监狱的发展历史悠久。

监狱的产生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一样,经历了一个缓慢孕育的过程。

中国广为流传的皋陶造狱的传说,其时间就可追溯到尧舜时期。

相传皋陶是舜时期掌管刑法的长官,曾被禹推举为继承人,但他先于禹去世。

他善于料理狱讼,遇到难案“令神兽獬豸以角触着直者,以知人善恶,明辨是非”○1。

当时也出现了像对待野兽般的原始的关押拘禁方式和设施,如古文献记载的“系之徽墨于丛棘”○2.可见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刑罚和监狱的雏形。

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犯罪、刑罚和监狱也就应运而生了。

禹传位给儿子启,正式确立了世袭制度,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作为国家“附属物”的监狱必然然在夏朝产生,已成为不争之事实。

国家与法律密切相关,夏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正式制定了《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奴隶制法典,说明夏朝有了犯罪和刑罚,而处罚犯罪就必然有拘押和执行刑罚之场所,由此也可推断夏朝有监狱的存在。

中国监狱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监狱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监狱史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20题)1. 中国最早的监狱制度形成于哪个朝代?A. 春秋战国时期B. 唐代C. 宋代D. 清代答案:A. 春秋战国时期2.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监狱制度的基本原则?A. 人道主义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集中管理原则D. 重教育改造原则答案:C. 集中管理原则3. 中国第一部监狱管理法规是哪一部?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答案:C.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4. 中国著名诗人李白曾被监禁在哪座城市的监狱中?A. 长沙B. 扬州C. 成都D. 仙游答案:B. 扬州5. 以下哪个地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古代私人监狱?A. 酒泉B. 庐江C. 恭城D. 乌鲁木齐答案:C. 恭城6. 下列哪位皇帝在中国古代监狱制度的改革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A. 唐太宗李世民B. 明太祖朱元璋C. 清高宗弘历D. 民国临时政府主席孙中山答案:B. 明太祖朱元璋7. 以下哪个省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流放地?A. 贵州B. 海南C. 新疆D. 内蒙古答案:A. 贵州8. 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中的"挂剑法"是指什么?A. 在监狱内设置监狱长的官职B. 对囚犯实行鞭刑C. 运用刀剑进行施刑D. 监狱工作人员佩戴剑装饰答案:A. 在监狱内设置监狱长的官职9. 以下哪种刑罚在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中使用较多?A. 酷刑B. 死刑C. 编户口D. 罚金答案:C. 编户口10. 以下哪位著名政治人物曾被监禁于重庆市渣滓洞监狱?A. 周恩来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蒋介石答案:D. 蒋介石11. 中国古代监狱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A. 提升劳动力产出B. 提高罪犯的人道待遇C. 加强国家统治D. 减少司法成本答案:C. 加强国家统治12. 以下哪一项属于中国现行监狱管理制度中的基本原则?A. 债务主义原则B. 重教育改造原则C. 犯罪预防原则D. 单独关押原则答案:B. 重教育改造原则13. 中国古代的庙社监狱是用来对待什么样的犯罪行为的?A. 盗窃B. 杀人C. 反动言论D. 贪污答案:C. 反动言论14. 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中的"青楼"指的是什么?A. 学校B. 妓院C. 金银行D. 法庭答案:B. 妓院15. 以下哪位中国历史人物曾在监狱中写下了著名的《世说新语》?A. 曹操B. 司马迁C. 王安石D. 陆游答案:A. 曹操16. 中国现行监狱制度中的执行官是由谁任命?A. 中央政府B. 城市市政府C. 监狱局长D. 监狱职员答案:A. 中央政府17. 以下哪所监狱被誉为中国最严的监狱?A. 内蒙古呼和浩特监狱B. 湖南岳阳监狱C. 北京第一监狱D. 广东南海监狱答案:C. 北京第一监狱18. 中国现行监狱制度最高管理职位是什么?A. 监狱长B. 技术员C. 保安员D. 监狱局长答案:D. 监狱局长19. 以下哪位中国历史人物曾被囚禁于湖南岳阳楼?A. 杜甫B. 陆小凤C. 纪晓岚D. 范仲淹答案:D. 范仲淹20. 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中的"公堂"指的是什么?A. 监狱内的总控制室B. 监狱的法庭C. 监狱建筑内的聚会场所D. 监狱内的食堂答案:B. 监狱的法庭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监狱制度的特点及演变过程。

古代监狱——据王志亮《中国监狱史》整理

古代监狱——据王志亮《中国监狱史》整理

中国古代监狱演变1据北宋时期《广韵》彭氏注:“皋陶作狱,其制为圜,象斗,墙曰圜墙,扉曰圜扉,名曰圜土。

”2《易·坎卦·上六》:“系用徽继,置于丛棘”3《竹书纪年》:“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4《史记·夏本纪》:“召汤而囚之夏台”5《风俗通》:“三王始有狱,夏曰夏台,殷曰里......”/《史记·殷本纪》:“纣囚伯于里”6张华《博物志》:“夏曰念室,殷曰动止,周曰稽留,三代之异名也”7《山西通志》和《山西太原府志》:“三角城,太原县治西北,一名‘徒人城’”且“旧志云:赵襄所筑,以处徒刑,其城三面,故名三角城”据史籍记载,吴越地区也建有狱城。

8主要有:第一类为囚禁皇族与将相大臣的监狱,主要有太子家令狱、內宫狱、左右都司空狱、若卢狱、郡邸狱;第二类为囚禁后妃和宫内女性的监狱,主要有掖庭狱(永巷)、暴室(宫中监狱薄室)。

以上两座由宦官管理。

第三类为囚禁官署吏卒的监狱,主要有上林狱、都船狱、寺互狱、共工狱、未央厩狱。

9《晋书·高光传》:“是时武帝置黄沙狱,以典诏囚。

以光历世明法,用为黄沙御史,秩与中丞同。

”陈垣《史讳举例》:“晋太始四年,又置黄沙狱持书侍御史一人。

”10京兆、河南府治所的长安、万年、河南、洛阳四县称为京县11参见《宋史·刑法制》12殿前马步军司、左右军巡院和四排岸司的监狱在《宋史·刑法志》中记载了设置在京畿的监狱种类,嘉泰四年,京师各官司的监狱为:在开封,有府司、左右军巡院;在诸司,有殿前、马步军司及四排岸。

上述监狱的设置,大都与一些军国大事有关。

殿前马步军是皇家禁军,宋朝建立了一支庞大的禁卫军体系,“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殿前、侍卫二司总之。

其最亲近扈从者,号诸班直,其次总于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司、骐骥院。

余皆以守京师、备征伐。

其在外者,非屯驻、屯泊,则就粮军也。

中国监狱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监狱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监狱史试题及答案
一、中国监狱史试题及答案
1. 什么是中国的监狱史?
答:中国的监狱史是指关于中国监狱出现、发展以及管理体制,以及
修改规定,办法等历史进程。

2. 我国最早的监狱古迹形式是什么?
答:我国最早的监狱古迹形式是坊营,它是一种以栅栏、护墙、城池
等组成狱区的监狱形式,是古代最常见的监狱形式之一。

3. 古代中国的监狱有哪些主要作用?
答:古代中国的监狱主要起到惩戒、约束、教育的作用。

在古代,犯
罪的人会被关押在狱中,被绳之以法,在这种惩戒的同时,也有许多
的教育和再教育的活动,帮助犯人立足于社会,改正错误,重新开始,使他们能够拥有一个新的生活。

4. 唐朝的“重保谷”有什么特点?
答:唐朝的“重保谷”有以下特点:1、特殊性:重保谷是唐朝最特殊
的监狱形式,只有少数特殊犯人才会被关押其中;2、残酷性:重保谷
是唐朝最严厉的地方,惩戒最严格;3、全面性:重保谷不仅有监牢聚
集犯罪者,还有职业学校,负责教育监犯,使他们改正行为,重新适
应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监狱演变
1据北宋时期《广韵》彭氏注:“皋陶作狱,其制为圜,象斗,墙曰圜墙,扉曰圜扉,名曰圜土。


2《易·坎卦·上六》:“系用徽继,置于丛棘”
3《竹书纪年》:“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4《史记·夏本纪》:“召汤而囚之夏台”
5《风俗通》:“三王始有狱,夏曰夏台,殷曰里......”/《史记·殷本纪》:“纣囚伯于里”
6张华《博物志》:“夏曰念室,殷曰动止,周曰稽留,三代之异名也”
7《山西通志》和《山西太原府志》:“三角城,太原县治西北,一名‘徒人城’”且“旧志云:赵襄所筑,以处徒刑,其城三面,故名三角城”据史籍记载,吴越地区也建有狱城。

8主要有:第一类为囚禁皇族与将相大臣的监狱,主要有太子家令狱、内宫狱、左右都司空狱、若卢狱、郡邸狱;第二类为囚禁后妃和宫内女性的监狱,主要有掖庭狱(永巷)、暴室(宫中监狱薄室)。

以上两座由宦官管理。

第三类为囚禁官署吏卒的监狱,主要有上
林狱、都船狱、寺互狱、共工狱、未央厩狱。

9《晋书·高光传》:“是时武帝置黄沙狱,以典诏囚。

以光历世明法,用为黄沙御史,秩与中丞同。

”陈垣《史讳举例》:“晋太始四年,又置黄沙狱持书侍御史一人。


10京兆、河南府治所的长安、万年、河南、洛阳四县称为京县
11参见《宋史·刑法制》
12殿前马步军司、左右军巡院和四排岸司的监狱
在《宋史·刑法志》中记载了设置在京畿的监狱种类,嘉泰四年,京师各官司的监狱为:在开封,有府司、左右军巡院;在诸司,有殿前、马步军司及四排岸。

上述监狱的设置,大都与一些军国大事有关。

殿前马步军是皇家禁军,宋朝建立了一支庞大的禁卫军体系,“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禁兵者,天子之
卫兵也,殿前、侍卫二司总之。

其最亲近扈从者,号诸班直,其次总于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司、骐骥院。

余皆以守京师、备征伐。

其在外者,非屯驻、屯泊,则就粮军也。

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虽曰增损旧制,而规模宏远矣”[27]殿前马步军司狱大抵拘押禁军中的违法官兵。

[28]京师还设置多所监狱,如于两京河南府与应天府设有左右军巡院狱,在承袭唐及五代狱制的基础上,又作了改变。

宋哲宗规定:开封府与左右巡院狱只羁押所属范围内的案犯,不许……互堪及地方探报,庶革互送嫌仇之弊。

[29]四排岸是宋朝维护水上治安的官署,违反水上治安的人一般先被羁押在四排岸狱,真宗咸平五年曾经专门对四排岸狱系囚的问题下诏书:“四排岸司系囚无亲属者,量给薪米,仍速裁断。


13宋朝对犯罪之人还实行配隶之制,这些罪人的囚禁之所即各地配所或牢城。

宋制:配隶重者沙门岛,其次岭表,其次三千里至邻州,其次羁管,其次迁乡。

罪人贷死者,多配沙门岛。

景佑年间,因至沙门岛者多死。

诏当配沙门岛者,第配广南地牢城,广南罪人乃配岭北。

宋朝配役之人毕竟不同于一般囚犯,庆历三年,既疏理天下系囚,因诏诸路配役人皆释之。

[31]绍兴元年,诏:诸州编管、羁管人,在法止许月赴长吏呈验。

闻比来囚禁锁闭,甚于配隶,可令遵守成宪。

[32]各州每年开收编配羁管奴婢人及断过编配之数,各置籍。

显然,不少配隶之人就在配所定居了。

14《辽史·圣宗本纪》
15《辽史·刑法志》
16既是囚犯服劳役的场所,主要制造军器,又是羁押囚犯的监狱
17《金史》记载:金国末年,因为盗贼太多,“宗翰用大同尹高庆裔计,令窃盗赃一钱以上者皆死。

云中有一人拾遗钱于市,庆裔立斩之;萧庆知平阳府,有行人拔葱于蔬圃,亦斩之。

民知均死,由是窃盗少衰而劫盗日盛。

庆裔又请诸州郡置地牢,深三丈,分三隔,死囚居其下,徒流居其中,笞杖居其上,外起夹城,圜以重堑,宗翰从而行之。

18由于西夏史料的缺乏,仅从《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的记载
19元朝兵马指挥使司之下,设置司狱司,附有三狱:一属大都路、一属大都北城兵司马,一属南城兵司马。

文天祥《正气歌》写于此,在《正气歌》序中写到兵马司狱囚舍的情况: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烂,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阵阵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污垢,时则为人;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由此可以推知元朝监舍的一半情形。

20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罢黜了大都督府,设立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地方则设立卫所和都指挥使司。

明朝对于刑事案件的审理,军户和民户截然分开。

军人案件的审理,有都指挥使司及卫所千户、百户负责,重要的要申报五军都督府,或由兵部奏报皇帝。

因而在明代在都指挥使司设有监狱,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和兵部。

21各地名称不一样,如卡房、班馆、自新所、候质所、知过亭、支搁亭、中公所等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