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张艺谋电影《影》大家看不懂的地方
通过电影《影》浅析电影中的人文精神

通过电影《影》浅析电影中的人文精神电影《影》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于2018年上映的一部中国古装片,该电影以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末年为背景,讲述了南唐皇宫内部的政治斗争、家族恩怨和复仇故事。
本文将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来浅析该电影。
首先,电影《影》通过展现人性的复杂性,突出了人文精神的价值。
在南唐皇宫内部的政治斗争中,不仅有正义与邪恶之分,还有人性的弱点和缺点的展现。
比如,南唐的大将军史弥远先是重情重义、讲武德、正直忠诚的形象,但随着剧情的深入,他的自私和欲望逐渐显露出来,最终成为了史贵人的傀儡。
而史贵人本身也有着自己的复杂性,她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因此才会迷恋潘金莲这样的角色。
这些角色的复杂性,使得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局限性和弱点。
其次,电影《影》中把“忠诚”和“家国情怀”这种传统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影片中,将领申时行为了保卫国家和辅佐君主不断奋斗着,人们对于大唐王朝的热爱和不屈不挠的探索、坚韧不拔的精神彰显出来。
同时隐藏在背后的“忠诚”精神则是推动故事不断前行的内在因素,正是因为申时行对君主的忠诚,才让他在君臣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申时行的“忠诚”和“家国情怀”,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的中国人文精神的魅力与震撼。
最后,电影《影》中的女性角色也透露出一种温情之美。
影片不仅突出了经历爱情、家庭、权力和复仇等许多困境的女性角色,还展示了她们与家庭、朋友的紧密关系。
比如史贵人在与丈夫的相处中,她的温柔、细腻,以及对家庭的热爱,让观众在看到她出演的场景时流露出一些感慨。
而她的女儿史嫣、女佣小小的女性形象,则在她们伤痛与忍耐中,找到了一种属于女性的韧性。
这些女性,或柔情藏于心,或坚毅咬牙,都充满魅力和动人之处。
综上所述,电影《影》凭借着丰富的剧情、深刻的人物塑造和卓越的表演,成功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魅力,而电影中所讲述的人文精神,则是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中式大片的美学探究与思考——以电影《影》为例

中式大片的美学探究与思考——以电影《影》为例《影》是由张艺谋执导的一部古装武侠片,上映后广受好评。
影片不仅讲述了一个关于权谋与爱情的故事,更是展现了中式大片的独特美学风格。
通过对《影》这部电影的美学探究与思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式大片这一电影类型的特点和魅力。
首先,从影片的视觉表现上来看,《影》充满了中国传统美学元素。
在画面色调上,导演采用了古典的黑白色调,让整部影片看起来更加古朴、典雅。
同时,影片中大量运用了传统中国风格的服饰、建筑和道具,如清代宫廷服饰、古代宫殿、汉唐风格的家具等,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和魅力。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表现,使观众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中国,感受到了独特的历史气息。
其次,影片的动作场面和戏剧性表现也是中式大片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艺谋擅长创作夸张、激烈的动作场面,将中国武术的精髓融入到电影中,展现出华夏民族的英雄气概和精神风貌。
特别是在打斗场面中,影片采用了慢镜头和快剪辑的手法,让戏剧性更加突出,视觉效果更加震撼。
这种对武术的精湛表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彰显了中国功夫电影的魅力和影响力。
此外,《影》这部电影还在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上做出了很多创新。
影片通过双重身份的设定,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挣扎和复杂情感,令人陷入思考和沉思。
与此同时,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也值得一提,她们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娇媚,更是在权谋和复仇中展现了果断和勇敢,成为了故事的关键角色。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描绘和对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使影片更加富有内涵和情感。
总的来说,通过对电影《影》的美学探究与思考,我们可以看到中式大片这一电影类型的独特魅力。
影片在视觉表现、动作场面和叙事结构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影视市场中,中式大片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表现形式,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希望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的优秀作品,让中式大片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采。
电影《影》的视觉符号解读:水墨下的人性

电影《影》的视觉符号解读:水墨下的人性《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该电影通过视觉符号塑造了一幅水墨画般的中国古代宫廷景象,深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层次的心理活动。
在影片中,许多视觉符号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下面就来解读一下《影》中的一些视觉符号。
首先要解读的是电影中所使用的水墨画风格。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浓墨重彩、意境深远的特点。
在《影》中,张艺谋巧妙地运用了水墨画的元素,通过影片的色调、布景和构图等方面来呈现出一种明清古代宫廷的审美氛围。
整部电影的画面给人一种素雅、典雅的感觉,仿佛是一幅宫廷画卷悠然展开。
这种水墨画风格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为了塑造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一种悠然自得的古代宫廷美学。
其次要解读的是电影中所使用的光影效果。
在《影》中,光影被巧妙地运用,成为了塑造情感氛围和烘托人物内心世界的媒介。
电影中的光影呈现出一种古代宫廷的质感,时而明媚、时而幽暗,宛若一幅水墨画的细节。
在一些关键的情节中,光影的运用更是展现出了一种戏剧化的效果,比如在宫廷争斗的场景中,光影的变化仿佛是一个巧妙的戏剧舞台,让人物的情感冲突更加深刻。
光影的运用不仅展现出了导演的艺术功力,更是为整个电影增添了一种深刻的审美情感。
电影中的服饰和道具也是影片中的重要视觉符号。
《影》中的服饰和道具都采用了古代宫廷的元素,比如汉服、发簪、腰带等,这些服饰和道具都呈现出了一种古代宫廷的风姿。
通过服饰和道具的运用,影片营造了一个古代宫廷的生活场景,而古代宫廷所承载的礼仪、仪态、权力斗争等元素也随之浮现。
这些服饰和道具不仅为影片增添了一种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更是为古代宫廷文化的再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要解读的是电影中所呈现的自然景观。
在《影》中,自然景观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视觉符号,体现了古代宫廷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趣味。
电影中的自然景观呈现出一种神秘、婉约的气息,比如宫廷花园、湖泊、山林等,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为影片增添了一种恬静的意境,更是为影片中人物的情感表达提供了一种更加深刻的背景。
《影》深度解析

首先,《影》这部电影的色调使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色调,大片的留白、黑白灰交织,给人的观感可以说是眼前一亮。
看过太多的好莱坞大片,炫酷的特效,再转眼看一看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色调,嗯,这个味,很赞!当然,除了黑白灰三色,电影中人物的肤色又不像别的场景一样,采用低饱和度,而是更加贴近人体的原本肤色。
电影中血液的颜色也比较正常,更能凸显出一种特定的美感。
其次,电影的故事讲的很好,不急不缓,娓娓道来。
可能急性子的观众会觉得剧情不够快,但是正是这种惬意的叙事方式,更能够提现水墨画的意境。
可以看到,整部电影,从头到位基本上都在下雨,这雾蒙蒙的水汽,更能给人一种朦胧感,山色空蒙雨亦奇,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更有趣的是,电影结尾的反复反转,给观众带来不错的惊喜,让很多观众直呼防不胜防。
电影中人物的形象也刻画的十分到位,不刻板,不单一。
说到这里,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剧情分析环节了。
相信很多观众,对最后的场景一直记忆犹新,小艾(孙俪饰)在最后的剧情中,在大殿上奔跑,在跑到殿门时,透过殿门的缝隙她好像看到了什么,她的眼神也从刚开始的思索、挣扎变成震惊!究竟是什么,可以让她那样的震惊。
很多网友也纷纷推测,小艾最后到低看到了什么。
小艾是善良的,她同情影子,同情她的遭遇。
所以她一次次的帮助他,但是那不是爱,仅仅算是一种怜悯吧,最后,在她觉得影子必死无疑的时候,她用自己的身体完成了最后一次布施。
有人说,小艾可能看到最后门外还有影子存在,我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电影的设定是影子只能藏于暗处的,如果死去的是影子,王又如何正面他是王而不是影子?让我们好好分析一下这部电影里的几个人,王、都督、影子、小艾、田战、内奸、演技尴尬的公主、还有悲催的杨苍父子。
王表面是个昏庸无道的君主,其实却足智多谋,一方面让田战这个间谍摸清楚了都督的暗室,从而安排杀手去刺杀都督。
他本可以笑道最后,可惜还是低估了都督的实力。
为什么王要装的那么昏庸?他自己也说了,不除掉都督这个眼中钉,他是睡不好觉的。
电影《影》的视觉符号解读:水墨下的人性

电影《影》的视觉符号解读:水墨下的人性电影《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古装爱情片,该电影围绕着权力斗争、生性情欲、爱情和人性的纷争展开。
在电影中,视觉符号是建立情境、营造氛围的关键,而水墨意境深厚的画面更是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深沉的底蕴。
首先,电影中的黑与白这对视觉对比的符号构建了一种两极分化的格局。
黑与白的对峙既表现了阴阳、阴暗与光明的对抗,也表现了魏国内部的险恶与不断反复的斗争。
电影的开头就以全黑的背景为基础,在这个黑色的画布上,随着音乐的渐进,一只乌鸦的形象顿时出现。
这只乌鸦即是黑色的代表,也是人类古老文化中的吉祥之物。
随着这只乌鸦的声音,慢慢引入了更多色彩。
在片中,黑色袍子的人非常显眼,他们穿黑色袍子,走路很像幽灵,这使他们的形象非常鲜明,与白色墙壁产生强烈对比。
电影中还有许多黑色与白色的对比,如影子中的白色袍子、灯笼上的黑白相杂、训练场上的黑白分明等等,这些都为电影增添了许多震撼的视觉场面。
其次,水墨画面是电影中最具特色的符号。
水墨画作为中国古典绘画的代表,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电影中,比起妙笔画人物,更突出的是水墨的质感和画面的格调。
画面古朴素雅、线条流畅,各物体轮廓、颜色层次分明,将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统一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剧情或情感紧张的时候,摄影机采用快十倍的放慢速度,配合高清水墨的特效,让美感更为深刻。
比如,片中一幕“纸片破衣”,剧情紧张,但是采用了水墨特效,使得这一场景的美感爆发出来,让人回味悠长。
最后,电影中人性的渲染是最为重要的。
人性观是电影所展示的核心价值,张艺谋更是提出了“似水之流”的人性观。
在电影中,将各种生理欲望交织进权力争斗的迷雾中,表现了人性各种纷杂而又矛盾的方面。
主角影的个性就很像影子:“影子是冷静的”、“影子心地善良,有愧疚感”;同时也有它自己的矛盾:“很爱她,却不敢承认,怕她离开,怕她受到危险。
”这种矛盾的情感在电影中随时可见,也是人性最为真实的体现。
总之,《影》的视觉符号非常有特色,黑与白的对比、水墨画面的质感以及人性的渲染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古典并且非常深度的人性图景。
探析《影》的东方叙事美学

探析《影》的东方叙事美学《影》是由张艺谋执导的一部融合了东方叙事美学的电影作品。
在这部电影中,张艺谋运用了丰富的东方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与艺术的故事世界。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析《影》的东方叙事美学。
影片采用了非常典型的东方意象和符号。
影片中的衣服、场景、道具等都体现了浓厚的古代中国风。
服装方面,影片中的人物穿着华丽的古装,服饰细节非常注重,每一件服饰都充满了东方的韵味。
场景方面,影片的大部分场景都设在宫殿中,层层叠叠的宫殿构造呈现出一种华贵庄严的氛围,使观众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中国的皇宫中。
道具方面,影片中使用了很多传统的东方器物,如宝剑、扇子、印章等,这些东方元素的引入增加了影片的艺术魅力。
影片运用了东方叙事的特点,强调隐喻和象征的意义。
在《影》中,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象征意义。
影片中的“影子”象征着一个人的另一面,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往往与主人截然不同,通过“影子”的形象来暗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影片中的幽默插图也是非常典型的东方叙事方式。
通过幽默的口吻和表情,影片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影片通过音乐和色彩的运用,营造出独特的东方美学氛围。
音乐方面,影片的配乐以古典的中国乐器为主,搭配着宫廷舞蹈和武打动作,使整个电影更具有东方特色。
色彩方面,影片采用了挥发的绿色和华丽的金色。
绿色象征着生命和自然,金色则寓意着权力和财富。
通过色彩的运用,影片将东方的诗意与文化融入到故事中,使观众感受到一种宁静而优雅的东方美学。
《影》是一部富有东方叙事美学的电影作品。
通过东方元素的运用、隐喻和象征的表达,以及音乐和色彩的渲染,影片构建了一个独特而充满艺术的故事世界。
通过观看《影》,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东方文化的魅力与智慧。
《影》观后感

《影》观后感《影》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作品,上映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与预期相反的是,这部电影并没有给观众带来太多的惊喜,相反,它却被批评为空洞无聊、形式主义严重。
从电影的表现形式来看,《影》采用了黑白阴阳范儿的风格,试图营造出一种深沉、压抑的氛围。
这种形式主义的手法并没有为电影增添太多的艺术价值,反而让人感到过于刻意和做作。
电影中的场景布置、服装设计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华丽,而忽略了对故事和人物的深入刻画。
从电影的剧情和主题来看,《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权力斗争和人性的故事。
然而,这个故事并没有给人留下太多的印象,情节发展缓慢,人物形象也不够鲜明。
电影中所展现的权谋和腹黑,并没有给人带来太多的思考和启示,反而让人感到过于虚假和空洞。
此外,电影中所传达的一些价值观,如成功必须靠耍手腕、出诡计来投机取巧,太善良的人没有好下场等,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容易误导观众。
再次,从演员的表演来看,《影》中邓超的表演备受关注。
他一人分饰两角,分别饰演了影子和真身。
然而,他的表演并没有给人带来太多的惊喜,反而让人感到有些失望。
在饰演坏人时,他歇斯底里、瞪眼浮夸的表演方式让人几乎笑场;而在饰演好人时,他木然面瘫、故作凛然的表演方式也让人难以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此外,电影中其他演员的表演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孙俪和胡军等演员的表演过于平淡,没有给人留下太多的印象。
从电影的整体效果来看,《影》给人的感觉是空洞无聊、缺乏深度。
电影中的场景、服装、音乐等方面虽然制作精良,但却无法掩盖剧情和主题的空洞。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不够鲜明,情节发展缓慢,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到疲惫和无聊。
此外,电影的彩蛋也让人感到有些失望,《张艺谋和他的影》的预告片并没有给人带来太多的期待,反而让人感到有些多余。
《影》是一部空洞无聊的形式主义之作,它试图通过黑白阴阳范儿的风格、复杂的剧情和演员的精彩表演来吸引观众,但最终却未能如愿。
张艺谋《影》影评

张艺谋《影》影评今天看了张艺谋在去年国庆档上映的电影——《影》。
豆瓣评分7.2分!就是那个吹爆了邓超和孙俪演技的影;也是一直捂着不宣传,直到国庆档上映才曝光的《影》。
也想说,这部电影其实当初还是早早宣传了或许会更好一些。
一直捂着不曝光,让这部电影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分大大降低,目前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是黑白水墨风的,全凭在艺术布景上取胜。
剧照宣传上,跟同期的电影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看完这部电影,有两点生理上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
1、片头三分之一处起了鸡皮疙瘩。
在片中孙俪饰演的小艾教导邓超版的镜州用女子的姿态去战胜杨家刀法这一幕中。
同是影片中的男主角邓超饰演的都督百思不得其解要怎么去破解地方的刀法的时候;孙俪提出若是以女子的柔态去破解呢?二人一同演示,果真破解了此法!于是孙俪带着都督的影子,同是邓超饰演的镜州,教导他步法。
两个人心神合一,在雨中共同演绎的时候,我起了鸡皮疙瘩!但是也忍不住一种“尬到家了!”的那种感觉油然而生。
真的超尬,尤其是孙俪说——“不如以女子的姿态破解?”的时候,难道他们都不觉得超级尬吗?邓超演戏尬也就算了,这下好了,孙俪演戏怎么也这么尬了?这一段真的超级中二的。
让人怀疑张艺谋这几年是不是在日本度假了,风格真的学得八九不离十了。
首先,《影》的设定也就跟黑泽明的《影武者》不谋而合。
都是朝中重臣从小就寻找跟自己长得相似的人作为影子,也就是“替死鬼”。
在重要的时候,替自己牺牲。
黑泽明的《影武者》好的地方在于,影子最后真的就以为自己是主公了,甚至比主公还要像主公。
他待主公的家人比主公在世的时候还要好。
而张艺谋的《影》好像主要在渲染这种黑白水墨画的形式,以及那种江湖武侠的感觉。
影子最终也想要有权谋,变得越来越像都督了,学会了谋权篡位。
最让人觉得出戏的地方在于主角光环太明显了!无论是疯疯癫癫的都督,还是年轻力壮的镜州都太难死了……镜州打败了杨将军,自己全身是血,身受重伤,回到家里面被埋伏,也中了两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张艺谋《影》大家看不懂的地方
张艺谋新片《影》主要讲了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替身自古有之,人称“影子”。
有刺杀,就有影子,影子必须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替主人博回一命,影子又必须与真身互为一体,令旁人真假难辨如同孪生。
沛州大臣子虞在与炎国武将杨苍一战中身负刀伤,此后,病残的身体便不允许其在朝中继续抛头露面。
于是,他启用自小被其家族秘密囚禁的小人物——境州,让相貌酷似自己的他成为一颗在政治的旋涡中挣扎的棋子。
境州是子虞的“影子”,是身处斗室的后者观察外界的眼睛,也背负着子虞收复失地的野心。
影片中邓超分别饰演境州和子虞两个角色,子虞是本体,境州是“影子”,子虞很有野心,他不仅要境州代替自己去挑战敌国的战神,还要他在朝堂跟沛王周旋,以求篡权。
境州尽管能够有肉身的自由,却丝毫没有自己的主体性——他无法脱离于“主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他的生命甚至更微于草芥。
境州不甘心被当成傀儡替身,想冲破种种困境,找回属于自己的世界。
影片中小艾是子虞的妻子,她得照顾子虞,也得配合“影子”境州演戏,在外人面前假装夫妻。
但后来小艾逐渐对境州产生了感情,境州也不再是一个“傀儡”,他甚至想要取代子虞。
小艾不仅要配合境州跟沛王博弈,还要留意心智越发癫狂、藏于斗室的夫君。
看完电影之后,有很多人表示没有看懂。
这一方面是因为电影的留白结局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张艺谋在讲述故事时运用了明暗线交叉的形式,然后通过开头和结尾中小艾的镜头,形成闭锁式的叙事模式,让人费解,但又意犹未尽。
我们不妨来捋一捋电影中的人物关系:从明线上来说,境州是子虞的替身,田战是子虞的心腹,鲁严是沛良的心腹;从暗线上来说,田战是沛良的心腹,鲁严是杨苍的心腹。
看不懂,正是因为明暗交错,真假难辨。
真身与替身在三方势力中相互斡旋争斗,让人有点眼花缭乱。
尤其是,张艺谋将所有的爆发点放在影片结束前20分钟,各种人物结局不断反转,充满了戏剧性。
对于故事的结局,也做了开放式的处理。
到底是境州称王?还是田战杀次境州称王?亦或是沛良没死,死的是替身?谁知道呢!但唯一能确定的是,故事并没有结束,权谋并没有结束,生存的游戏更没有结束,我们的生活还得继续。
(桂平李剑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