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辉:从《清明上河图》看宋朝
清明上河宋代繁华与社会生活的缩影

清明上河宋代繁华与社会生活的缩影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而《清明上河图》作为宋代绘画的代表之作,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城市繁华景象。
本文将以《清明上河图》为依据,探讨宋代的繁华和社会生活的缩影。
一、城市景象的繁华《清明上河图》以细腻入微的手法刻画了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
整幅画面充满了人群和各类建筑物,在这其中展现着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繁忙的商业活动。
人们在街道上来来往往,商贩们挤在街头呼唤着自己的商品,人们穿着色彩鲜艳的衣物,彰显了宋代城市的繁荣。
二、商业繁荣的象征在《清明上河图》中,商业活动几乎遍布了整个画面。
可以看到,河道两岸的码头上停满了船只,商贩们在码头上忙着卸货,人们在附近的市场上购买商品。
这表明宋代以商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极为繁荣发达。
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社会的繁华,城市的人口急速增长,社会的消费力也不断提高。
三、文化艺术的繁盛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顶峰时期,这种繁盛的景象也在《清明上河图》中得以体现。
画中可以看到有人在街头唱戏、作曲,还有专门的戏曲班子在表演,城市里还有高高的楼阁和宴会场所。
这些元素彰显了宋代文化艺术的繁盛和人们对美的追求。
四、社会阶层的差距尽管宋代繁华繁忙,但社会上的阶层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有官员、富商、庶民以及乞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彼此间明显地区分开来。
官员们骑着官方提供的轿子,富商也是衣冠楚楚,而庶民则衣着朴素,生活质朴,乞丐则面目憔悴,衣衫褴褛。
这种社会阶层的差距是当时社会所固有的问题,也是当时繁华背后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五、农田与农耕文明尽管《清明上河图》主题是城市繁华,但没有忽略农村的生活场景。
在画中可以看到田地里的农民们正在务农,繁忙的田间劳作与城市中熙熙攘攘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显示了宋代农耕文明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农民的劳作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社会习俗与节日庆典《清明上河图》中还展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习俗和节日庆典。
由清明上河图看宋朝的商业繁荣和城市生活

由《清明上河图》解析宋朝的商业繁荣和城市生活之案例上海市南汇第二中学朱幸华一、案例背景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但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均相对有限,所以从方法层面讲,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初步掌握了解历史事实的基本方法。
比如,懂得历史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它来源于证据,历史教学非常讲求“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实物、文献、口传史料等都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证据,而小说、戏剧、绘画、建筑等也是人们了解历史的窗口。
在20世纪,以图像证史似乎成了历史学家天经地义的责任。
赫伊津哈明确指出,视觉图像是历史灵感的唯一源泉。
在他看来,历史意识是一种产生于图像的视像。
鉴于绘画的这一作用,我在上七年级《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这一课时便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为线索,加上一定的文献史料,以“画”说史!《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对于研究宋代的商业和城市生活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以下就是我在课堂上运用此画讲述本课的案例。
二、案例过程整堂课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法,以穿越时光隧道,进入画卷,回到宋朝进行一日游为情境,结合《清明上河图》及其他图画和文献资料,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讲述宋朝的商业和城市生活。
1、衣进入画面,设置情境:旁人用惊讶的目光看着你,为什么?生:我们穿着校服呢,和他们的衣服完全不一样!师:那他们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呢?出示《清明上河图》中的以下截图,同时出示《晋祠宋代彩塑》,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服饰,并与唐朝的服饰作一对比。
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能总结出宋女装的特点:对襟、瘦长、窄袖、交领(类似现在的高领);宋代男装的特点:一般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袖口短窄,腰部扎有腰带,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
师(设置情境):那你得赶紧换一身衣服,免得被围观了,在宋朝有卖衣服的店吗?出示以下截图,鉴于文字较小,故在画面上用文字标识。
从清明上河看宋代都市生活的百态与变迁

从清明上河看宋代都市生活的百态与变迁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都市化程度较高的时代。
而《清明上河图》作为宋代都市生活的杰出代表,展现了宋代都市百态与变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清明上河图》所呈现的宋代都市生活,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解读,揭示出其中的一些特点和变化。
首先,我们可以从人物形象入手,观察《清明上河图》中的不同人物群体。
图中满城的人群熙熙攘攘,可以看到街头巷尾的各色人物,包括市民、官员、工匠、商人等等。
这些人物形象在细节上描绘得非常生动,形态各异,展现出了宋代都市生活的多样性。
比如,有些人物穿着华丽的官服,象征着他们在社会地位上的显著差异。
而另一些人则身穿朴素的衣服,代表着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此外,还可以看到一些商贩、手工艺人等,他们在图中的展现为宋代都市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其次,通过细节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宋代都市生活中的一些变迁。
《清明上河图》中的场景包括了街道、房屋、商铺等,展示了宋代都市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特点和变化。
例如,图中可以看到街道两旁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却分为上下两层,窗户和阳台的设计也颇具特色。
这些建筑风格体现出了宋代都市建筑的风貌,也反映出了宋代都市化程度的提高。
另外,图中展示了众多商铺和摊贩,这些商业活动的繁荣也印证了宋代都市经济的兴盛。
除了人物形象和建筑景观,我们还可以从绘画技法和细节描绘等方面来观察《清明上河图》所传达的信息。
该画作运用了透视法和远近法等绘画技法,使整幅画作显得更加逼真。
此外,画中的人物、动物、建筑物等都被绘制得非常精细,充满了生活气息。
细节上的描绘更是使得观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宋代都市生活的百态。
比如,可以看到一些人物在队伍中交谈或者行走,展示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和交流。
这些细节的描绘让观者能够更加贴近宋代都市生活的场景,感受到其真实性和多样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观察和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宋代都市生活的百态与变迁。
从《清明上河图》看宋朝社会生活

35神州文化从《清明上河图》看宋朝社会生活张福利陕西省西安高新唐南中学摘要:《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件享誉中外的艺术品,更是一卷记载中国城市发展历史的宝贵资料。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以社会学家般的眼光对社会和人文的深入解剖,还原了一千年前中华国都的繁荣状况和鲜活的市民生活。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这一画卷里面的一些细节进行分析,来展现汴京这座“新城市”在经济、人文和管理体制诸方面的运行状况。
进而说明北宋时期的城市管理及社会状况。
关键词:历史地位;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体制;社会各界;启示《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北宋末期的景象,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逐步演变而形成的,也是经过画家长期细心观察、分析、综合、整理,再加上超凡的艺术技巧才能达致的。
雷绍锋说:张择端精心布局谋篇、缜密经营位置,使人能不费力地阅读农村、浏览汴河、欣赏闹市,每段都饱含生活,构成完整故事情节。
正因如此,它不但是世界级艺术也是世界城市文明史的重要部分,是世界文明鲜有的珍宝。
《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经济及商贸活动北宋自开国以来,由于统治思想的转变,逐渐发展出新经济与城市管治的新政策,为新的城乡关系及新型城市化创造条件。
《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北宋首都开封(汴京)印证了中国这一时代的城市化及新城市文明的特征,由商贸、制造业、娱乐和服务业所孕育出来的新城市经济及城市文明,已凌驾于传统的行政功能,为中国传统城市文明在性质、内容和空间格局上加添了新的内容。
1.货运方式及工具汴京在货运上,主要靠太平车。
它是由多至二十头驴或骡拉的载重大车,最多可载四十石。
由《清明上河图》分析宋代文化发展

知识文库 第18期15由《清明上河图》分析宋代文化发展季子怡我国古代历史时期,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发展最快的时期非北宋时期莫属,在当时时期的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等都为其当时的绘画艺术的开拓了较为新颖的领域,并且在当时也出现过很大优秀的绘画作品,以丰富市井生活内容为主题的作内容也成为当时画家们所描绘的新方向。
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其描绘了当时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多彩风光,其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并且为后代子孙也留下了更加丰富且客观的历史资料,能够将宋代的文化发展价值表达的淋漓尽致。
文章就主要通过对《清明上河图》进行分析,从中明确宋代文化的发展历程,真正将其文化价值展示出来。
1 《清明上河图》中展示出当时市井的概况 一提到《清明上河图》,大家都会相对那副宽约25.2厘米,长约525厘米的以宋代市井视角所描绘的较为繁华的清明时节的景物。
该作品是以长卷的形式所表现的,运用了三点透视构图的形式,能够更加活灵活现的展示出北宋时期汴河两岸城市的生活面貌,而该作品在中国甚至是世界绘画史上都是非常独特且独一无二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历史价值以及艺术性价值,更能展现出艺术与文化间的相互结合。
《清明上河图》其全图分为三部分,包括汴京郊外的风景、汴河两岸风貌以及城内的街市繁华。
在汴京郊野风景当中,呈现疏林薄雾的表现,其中有几家茅舍、几艘草桥和几颗老树,在一片柳林当中枝头呈现嫩绿色,给人一种春寒料峭的感觉,但也逐渐呈现出大地回春的场景。
在对环境与人物的刻画当中,能够更好的衬托出清明时节特定的时间以及风俗特点。
在汴河两岸,同图中可以看到汴河码头的场景,当时汴河属于北宋国家漕运枢纽,更是商业交通的要道,所以图中能够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的画面,在画面当中有的人在茶馆间休息,有的在算命,还有的在饭铺吃饭。
在汴河上横跨在一座规模较为宏大的木质拱桥,其整体结构精巧且形式也很优美。
在大桥附近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
在这个位置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而且在桥头也布遍刀剪摊、饮食摊以不同的杂货摊等,这部分事业水陆交通的会合点,也是整个画面中最为中心的环境。
从艺术瑰宝《清明上河图》看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从艺术瑰宝《清明上河图》看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作者:丁为新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10期《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它生动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经济发展情况。
宋代交通的发展,经济观念的变化,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加上与商共利思想的出现,将宋代的商品经济推向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经济基础不仅决定上层建筑,也会对当时的文化水平造成影响。
《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不仅是宋代昌盛的文化艺术,还有繁荣的商品经济。
一、《清明上河图》概况《清明上河图》最早版本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是伟大的现实主义画作,是我国乃至世界画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画家在《清明上河图》中生动地将日常的所见所闻搬进了画作之中,画中内容繁多,有人814人,船只28艘,房屋30多栋,车20辆,牲畜60多头,形同各异,栩栩如生。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时期汴京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及社会繁荣景象,历来是专家、学者研究当时社会风情、社会政治等历史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二、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尤为受人关注,已经呈现繁荣的景象,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纵观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是商品经济第一次发展高峰,唐宋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商品经济第二次发展高峰,而明代生产力大幅提高,政治上的一定宽松,让商品经济迎来了第三次发展高峰。
在三次高峰中,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是在当时商品经济一度发展迟滞缓慢的情况下,宋代的发展无异于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交通的发展和便利是商品经济得以繁荣的重要保障。
在交通运输发展上,不仅局限在车、马等陆地的道路修建和出行工具的发展,还有船只、河流等水路运输的发展。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多达20辆的车和28只的船,这些车和船形态各异,不仅有有勾栏无前后板,用来拉货的小型太平车,还有串车和江州车,据记载“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故耳。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练习)

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试卷一、选择题1.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而。
生活在宋代开封的普通市民能做到()①跟随高僧鉴真东渡口本②去大相国寺参加庙会,观看杂技表演③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④去瓦子里摆摊卖饮食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2.《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而今重文轻武,老伯是按院题的,若武职官出名自辩,他们不容起来,反致激怒弄坏了事。
”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统治时期。
A.赵构B.李世民C.元昊D.赵匡胤3.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与辽、西夏、金的战争往往以付出一定的代价议和,最终被少数民族所灭。
然而,历史学家陈寅恪对宋代文化给以极高赞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开拓创新的史学著作,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确属中国文化之瑰宝。
由此观之,宋代()A.文武兼备B.重文轻武C.重武轻文D.以文驭武4、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不可能有的生活经历是()A. 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B. 元旦时放烟花爆竹C. 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D. 观看《窦娥冤》杂剧5. 宋代张喻的一首《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诗中辛苦劳作的蚕妇却穿不起丝绸的农服。
你知道宋朝的大众化衣料是A.麻布B.丝绸C.化纤布D.棉布6.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A.市B.瓦子C.勾栏D.邸店7.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
“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开封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8. 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根本原因是()A.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加强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D.城市的繁荣,社会经济的发展9 .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瓦肆中的娱乐活动多种多样,有小唱、散乐、舞旋、杂剧、傀儡、影戏表演等,令人流连忘返。
画卷的延展——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宫廷绘画

画卷的延展——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宫廷绘画
佚名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故宫博物院藏传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是一幅集人物、牲畜、山水、界画大成的风俗画,其图卷在中国美术史和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早已被半个世纪多以来的学术研究证实。
……然而从学术批评眼光去看,《清明上河图》尚存许多未解决或有争议的基本问题。
【总页数】16页(P104-1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9.49
【相关文献】
1.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文人绘画的艺术诉求 [J], 李平;文亚楠;罗圈芝
2.试论北宋宫廷花鸟画与民间花鸟画的互动——以易元吉绘画为例 [J], 胡友慧
3.宋代宫廷绘画中的历史记忆\r——以《清明上河图》为例 [J], 吴章进
4.宋代宫廷绘画中的历史记忆——以《清明上河图》为例 [J], 吴章进[1]
5.宋代绘画的"写实"画风研究——以北宋的宫廷花鸟画为例 [J], 张红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从《清明上河图》看宋朝教案
——历史活动课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方案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李云辉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知识目标: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简况
通过此图了解北宋有关的社会情况
2、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分析图像资料
展开想象,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认识我国宋代的城市繁荣与政治经济环境的关系,与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的关系
认识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
认识我国文化遗产的价值,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
二、教学思路
巧妙发挥多媒体资源的功用,采用问题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学会观察图像,感受历史,提升自身人文素质。
教学流程为:
人文资料导入——问题启发——讨论探索——得出结论——总结认识
三、学习资源环境的选择
学习环境选择
Web 教室√ 校园网√ Internet网
城域网其它
学习资源内容
四、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古诗文导入时间2~3分钟1、播放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带学生朗读。
2、提问:“这首诗描述清明节的情景是怎样的?”
3、播放《清明上河图》,设问:“这是描写清明节的一幅画,这幅画的名称是什么?画中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导入新课1、诵
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情境
2、回答老师提问,进入学习情境
师生互动探索学习的过程
时间约30分钟 A 简介《清明上河图》
1、播放《清明上河图》之一及有关文字材料,设问①此图作者是谁?②描述的是哪一朝代哪一地方的景象?学生回答后,介绍文字材料
2、显示北宋地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东京的位置,并说出今天的地名
3、显示练习题:此图属于a山水画 b 花鸟画 c 宗教画 d 风俗画
B 依图分析图片反映的北宋社会风貌
1、屏显《清明上河图》局部一
引导学生观察桥和人,设问:“此图反映了东京怎样的人口状况,桥梁结构、河道水流情况?”
3、屏显《清明上河图》局部二,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建筑,城市树木,骆驼。
设问:“①东京生态环境怎样?从图中找出依据②城市建筑风格怎样?③东京出现了骆驼及少数民族人说明了什么?
4、屏显《清明上河图》局部之三,引导学生观察船舶运输。
设问:“A 此图反映北宋运输业有何重大特点?为什么?
B 显示东京河运图,学生找出东京河运路线
C 此图反映北宋的造船技术怎样?
5、屏显《清明上河图》局部之四,引导学生观察街市、店铺、交通工具、住宅。
设问:“①此图反映了北宋商业状况怎样?②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③住宅区与商业区是分开的还是交叉的?有没有娱乐场所?
1、阅读文字材料,用心观察
2、与地理结合,动手动脑,回答老师提问
学生经观察、讨论得出下列结论:北宋东京①城市繁华,人口众多②桥梁大多是木结构③河道水流急,流量大
学生协作学习,师生互动,得出下列结论:①东京生态环境良好,依据是古木苍天,树木茂密②建筑风格独特并辨识三幅建筑图,指出哪一幅属于北宋建筑风格。
③宋代各少数民族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学生讨论得出:
特点:河运发达,船舶运输量大。
原因:a 水运造价低,运输量大b北宋由于西部战乱多,陆运受阻,水运开始发展。
北宋造船技术高超,居世界领先水平。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北宋商业繁荣,交通工具有:马车、轿子、船舶等。
有娱乐场所。
住宅区与商业区是交叉的。
人们生活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