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诗品
二十四诗品

作者简介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治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 山王官谷,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司空表圣文集》(即《一鸣集》)。又有《司空表圣诗集》,系后人所 辑。
作品争议
关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大多数学者认为,《诗品》即为司空图所著。因就可考的材料来看,此书在晚 明时期已有人题注《诗品》为司空图所撰,并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十分明确地记载着“《诗品》一卷,唐 司空图撰”,故晚清时期的学者多持此说。现代持此观点的则主要以祖保泉、赵福坛、王步高、张国庆、张柏青、 郁沅等学者为代表。
有人认为该书并非司空图所著,而其真正作者是谁,又有分歧。现阶段整理共计七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 为此乃明代怀悦所作。主要由陈尚君、汪涌豪两位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一文提出,不过论争后期已经否 定这种可能性。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盛唐李嗣真的作品。主要论据有马茂军的《二十四诗品作者考论》,以及查屏 球提出的《枝指生书宋人品诗韵语集》。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元代虞集的可能性较大,持此观点代表是张健,主要 有《诗品的产生时代与作者》一文,根据其版本源流考证推论《诗家一指》包括《诗品》在内的作者极有可能为 元代的虞集。第四种则认为作者为范德机。以朱绂《名家诗法汇编》中,题为“范德机诗家一指”为据。第五种 观点指向不详,只笼统地划定时间点在元代,认为乃是元人著书。依据是许学夷曾在《诗源辩体》中称《诗品》 是“元人”所著,且胡震亨在《唐音癸签》的第三十二卷亦将《诗品》列入元人诗话中。第六种观点认为是严羽 之前的作者,具体哪朝哪人亦不详。因有杨成刊的《诗法》卷三《严沧浪先生诗法》曾注曰严羽“独得见《一指》 之说”而推论。最后一种则单纯认为此书不是司空图所著的,以周裕锴为代表,提出“令人怀疑的是,司空图在 其他文章中论述诗人风格时,竟然未使用《二十四诗品》中的任何一品”......
司空图与诗品

唐僖宗广明元年( 880年),黄巢起义军攻 入长安。司空图追随僖宗至凤翔,被封为知制 诰、中书舍人。 广明二年,僖宗逃到成都,他追随未及,回 到故乡。从此之后的二十多年时间,司空图基 本上是一种“被”隐居生活,他的大部分诗歌 和诗论也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年),梁王朱全忠召 司空图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 被放还。天佑四年(907年),哀帝被废,一年 后被朱全忠毒杀,司空图绝食,呕血而卒,终 年七十二岁。
官路好禽声,轩车驻晚程”,即虞乡入境可见也。又“南楼 山色秀,北路邑偏清”,假令作者复生,亦当以著题见许。 其《柏梯》之作,大抵亦然。
极浦:汪极,字极浦,徽州歙县人。戴容州:中唐诗人戴叔伦,
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容管(容州管内)经略使,故称戴容州。
中国诗论中的“象”从来就不是 实体性 的“形象”。《老子》超越“形”之上的“大 象”,庄子“罔象”(无象之象)。特别是经 过魏晋玄学的洗礼,宗炳提出“澄怀味象”。 唐代僧人皎然“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 下之意。”“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所 谓“两重意”也就“复意”(“隐”)、“内 外意”,而所谓“外意”就是一种弥散性的向 外拓展、延宕的无限之意。宗炳论及“于言象 之外”的“微旨”,中唐诗人刘禹锡提出“境 生于象外”。钱穆指出:“在西土其文化常为 中心之密集,在东方则常为外围之磅礴。” (《中国文学论丛》)
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其六) ! 陆游也有论诗诗。
在西方,历史、哲理均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书写。古 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艺》原本是一篇诗体信笺(中文译 本正像“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它关注的是
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元诗歌”(陈国球
有的时候,在暮色里一张脸 从镜子的深处向我们凝望; 艺术应当像那面镜子 显示出我们自己的脸相。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绝对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如何对句,而是陶冶诗人的胸次,先求得诗人人格上的提升,再精炼于诗。
在心浮气燥之时,朗声诵读诗品,必会安神净虑,豁然开悟,直抵那深沉浓挚的“真”。
诗品中体现的了非常突出的老庄精神品格,几乎每一品都展示了老庄虚静恬淡、超尘拨俗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理想。
随处拈来如,“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俱似大道,妙契同尘。
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无不渗透着淡泊旷远,空灵澄澈的灵心妙性。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讲究首尾呼应他以“雄浑”居首而以“流动”为结束,未必不代表着某种含意。
雄浑者以“反虚入浑”为本义,流动者以“返返冥无”为本义,从虚无入实情,察无形而得明象,都无不是在如雾似烟般四周涌现一种灵境的表现。
清人的一段画论曰:“笔致缥缈,全在烟云,乃联贯树石,合在一处者,画之精神在焉。
山水树石,实笔也,云烟,虚笔也。
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
”正是在这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化境间,诗人的情与象融合无间,缘心感物,应会神通,心与物冥,天人合一,指象一种呈现于物而见于心的澄怀致远的境象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美学意义,正是指意境的表现,意境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描绘出来的,是超越事物实体之外的无言之美,以期把握宇宙万物与我们个体生命之间的共鸣。
这种共鸣是虚无的、无物的,虽然它并不离物而存在。
但它本质上是虚、是空、是无,于是我们只能在空无处见真美。
正如诗品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1. 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注:他本作“备具”。
)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如何正确理解”雄浑”,对认识《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要懂得“雄浑”和“雄健”是很不同的,而其背后是因为有不同的思想基础。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原文,《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四诗品》原⽂,《⼆⼗四诗品》 《⼆⼗四诗品》是⼀部批评著作,本⾝也是批评的⽂学作品——⼀组美丽的写景四⾔诗,⽤种种形象来⽐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颇得神貌,并在批评中建⽴了⼀种特殊的体裁。
它不是⼀部普通的诗歌理论著作,⽽是贯通古典美学与现代⽂艺的美丽通道,是激活技术⽂明时代诗与思的⼀个能量源。
在等前⼈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著、⾼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每种都以⼗⼆句四⾔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
《四库全书总⽬提要》称之为“诸体毕备,不主⼀格”。
以下是《⼆⼗四诗品》全⽂: 【雄浑】 ⼤⽤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穷。
【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
阅⾳修篁,美⽈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已违。
【纤秾】 采采流⽔,蓬蓬远春。
窈窕深⾕,时见美⼈。
碧桃满树,风⽇⽔滨。
柳阴路曲,流莺⽐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沉着】 绿杉野屋,落⽇⽓清。
脱⼱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远⾏。
所思不远,若为平⽣。
海风碧云,夜渚⽉明。
如有佳语,⼤河前横。
【⾼古】 畸⼈乘真,⼿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出东⽃,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在独,落落⽞宗。
【典雅】 ⽟壶买春,赏⾬茅屋。
坐中佳⼠,左右修⽵。
⽩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可读。
【洗炼】 如矿出⾦,如铅出银。
超⼼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返真。
载瞻星⾠,载歌幽⼈。
流⽔今⽇,明⽉前⾝。
【劲健】 ⾏神如空,⾏⽓如虹。
巫峡千寻,⾛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清奇(1)注释

③“可人如玉,步屧寻幽”。屧,音xiè,古代鞋的木底,亦泛指鞋。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云:“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这两句是说,一个如花似玉的美貌女子缓缓行来,步涉幽径,给人一种清新可爱之感。
④“载行载止,空碧悠悠”。“载”是一个语助词,无义。这两句是说,那个美貌女子走走停停,瞩目远眺悠悠碧空,自然给人一种清奇悠远之感。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清奇(1)注释
清奇
娟娟群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漪流。
晴雪满竹,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步屧寻幽。
载行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注释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①。晴雪满竹,隔溪渔舟②。
可人如玉,步屧寻幽③。载行载止,空碧悠悠④。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⑤。如月之曙,如气之秋⑥。
①“娟娟群松,下有漪流”。“娟娟”,美好貌。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娟娟戏蝶过闲幔。”“漪流”,波纹缕缕的水流。谢灵运《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诗:“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这两句是说,在苍翠的群松之下,有清澈的溪水流过。以其境之清托出清奇之风。
二十四诗品原文_司空图1

二十四诗品司空图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苒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沉著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汎波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洗炼犹镰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淄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绮丽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溃者屡深雾余山青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樽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予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水采苹薄言情晤悠悠天钧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绿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豪放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精神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池台碧山人来清酒满怀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缜密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水流花开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疏野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拾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屋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履寻幽载行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委曲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埋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实境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晴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悲慨大风卷水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形容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超诣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高木碧苔芳辉诵之思之其声愈稀飘逸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猴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絪緼御风蓬叶泛波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旷达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为孰下有古南山峨峨流动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遗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二十四诗品——司空图

司空图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1] 。
晚唐诗人、诗论家。
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
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
《全唐诗》收诗三卷。
新唐书之司空图列传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
父舆,有风干。
图,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
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
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
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
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
”渥即表为僚佐。
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
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
”图不肯往,章泣下。
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
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后狩宝鸡,不获从,又还河中。
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
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
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
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
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
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修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
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
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
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
”因自目为耐辱居士。
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
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
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
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
它不仅形象地概括地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
这就使它既为当时的诗坛所重视,也给后来以极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
司空图在刘勰等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穰、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每种都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诸体毕备,不主一格”。
《二十四诗品》论风格的最大特点,便是着眼于各种风格的意境,而不注重:它们形成的要素与方法。
作者用诗的语言,为各种风格描绘出一幅幅意境,对这种风格的创造方法则在行文中略加点拨。
有的通篇是感性的形象画面,,而毫不作理性的逻辑分析。
如“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
晴雪满汀,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步屟寻幽。
载瞻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澹不可收。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只是给出了一种“清奇”的意境而全不说破,让读者.自己去咀嚼、体悟、把握,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大部分篇章虽有几句对表现方法与特点的理性点拨,却也尽量保持形象性与诗意,与整篇的意境相一致,相融会。
如论“纤铱”:“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诗中所描绘的幽远、静谧、明丽的春日景象,便是所谓“纤称”风格。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等句,可以视为对此风格的理论分析,即愈是深人体验观察这自然风光,便愈能认识它、把握它,在表现上也愈会避免与古人陈陈相因而新意无穷。
这无疑是说客观世界是诗的源泉。
但“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又可视为诗中那位,主人公在深入探胜寻幽,而与前面的诗句仍保持着形象上的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空图
837~908
中国唐代诗论家,诗人。
字表圣,自号耐辱居士,知非子。
河中(今山西永济)人。
咸通十年(869)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
唐末政局混乱他归居中条山王宫谷别墅中,游吟于泉石林亭间。
曾作《休休亭记》以示放达。
朱全忠灭唐,召他为礼部尚书,不就。
朱杀哀帝,他不食而卒。
司空图有文集和诗集。
他的诗论代表作是《二十四诗品》。
其中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24品类,每品用12句四言韵语来加以描述,也涉及作者的思想修养和写作手法。
司空图论诗的名著是《诗品》。
这是讲诗作的风格的,分为二十四种,是:雄浑,冲淡,纤秾,沈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风格是由内容、表达以及作者的学识为人甚至一时情趣等诸多条件所形成,虽然有特色,却很难说明。
不得已,只好用象征的手法,举韵味相近的事物来旁敲侧击。
如“雄浑”是: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每一种都用四言诗体十二句来说明,其中有的用语也有韵外之致,富于禅意。
如这里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就是。
其他各种风格的说明,用语也有不少富于禅意。
如:
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纤秾——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沈著——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高古——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典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洗炼——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著手成春。
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精神——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缜密——是有真迹,如不可知。
疏野——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委曲——似往已回,如幽匪藏。
形容——俱似大道,妙契同尘。
超诣——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飘逸——如不可执,如将有闻。
其中尤其“超以象外”,“不著一字”,是更明显地用禅意说明诗意,因为作诗是不能离象,更不能离开文字的。
——《禅外说禅·第十三章禅的影响(上)·13.3.1 司空图诗品》作者:张中行
与钟嵘《诗品》以品评作家作品源流等的内容不同。
《二十四诗品》收于《全唐诗》,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