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

合集下载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

作者简介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治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 山王官谷,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司空表圣文集》(即《一鸣集》)。又有《司空表圣诗集》,系后人所 辑。
作品争议
关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大多数学者认为,《诗品》即为司空图所著。因就可考的材料来看,此书在晚 明时期已有人题注《诗品》为司空图所撰,并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十分明确地记载着“《诗品》一卷,唐 司空图撰”,故晚清时期的学者多持此说。现代持此观点的则主要以祖保泉、赵福坛、王步高、张国庆、张柏青、 郁沅等学者为代表。
有人认为该书并非司空图所著,而其真正作者是谁,又有分歧。现阶段整理共计七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 为此乃明代怀悦所作。主要由陈尚君、汪涌豪两位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一文提出,不过论争后期已经否 定这种可能性。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盛唐李嗣真的作品。主要论据有马茂军的《二十四诗品作者考论》,以及查屏 球提出的《枝指生书宋人品诗韵语集》。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元代虞集的可能性较大,持此观点代表是张健,主要 有《诗品的产生时代与作者》一文,根据其版本源流考证推论《诗家一指》包括《诗品》在内的作者极有可能为 元代的虞集。第四种则认为作者为范德机。以朱绂《名家诗法汇编》中,题为“范德机诗家一指”为据。第五种 观点指向不详,只笼统地划定时间点在元代,认为乃是元人著书。依据是许学夷曾在《诗源辩体》中称《诗品》 是“元人”所著,且胡震亨在《唐音癸签》的第三十二卷亦将《诗品》列入元人诗话中。第六种观点认为是严羽 之前的作者,具体哪朝哪人亦不详。因有杨成刊的《诗法》卷三《严沧浪先生诗法》曾注曰严羽“独得见《一指》 之说”而推论。最后一种则单纯认为此书不是司空图所著的,以周裕锴为代表,提出“令人怀疑的是,司空图在 其他文章中论述诗人风格时,竟然未使用《二十四诗品》中的任何一品”......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
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3.纤穠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
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4.沉著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
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10.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
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11.含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满绿
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17.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
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18.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
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
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22.飘逸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御风蓬
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23.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
19.悲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二十四诗品》,是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

旧提为晚唐司空图撰,实则作者存疑,其继承了道家、玄学家的美学思想,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将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內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

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

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3、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鶯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將不尽,与古为新。

闪动的流水鲜明耀眼,无边的阳春繁花烂漫。

在幽静的山谷里,又有美人出现,碧桃的花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水边。

柳荫掩映,小路弯弯,群莺软语,接连不断。

作品越是深入这样的纤秾情景,就越能写得真切自然。

适时探究,永不停步,就会和历代佳作同样新鲜。

4.沈著绿林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绿林中深藏着朴陋的小屋,一抹斜晖余照更显得天朗气清。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十五、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十六、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辇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二十、形容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斯人。
二一、超诣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十七、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十八、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十九、悲慨
六、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七、洗炼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八、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原文,《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原文,《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四诗品》原⽂,《⼆⼗四诗品》 《⼆⼗四诗品》是⼀部批评著作,本⾝也是批评的⽂学作品——⼀组美丽的写景四⾔诗,⽤种种形象来⽐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颇得神貌,并在批评中建⽴了⼀种特殊的体裁。

它不是⼀部普通的诗歌理论著作,⽽是贯通古典美学与现代⽂艺的美丽通道,是激活技术⽂明时代诗与思的⼀个能量源。

在等前⼈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著、⾼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每种都以⼗⼆句四⾔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

《四库全书总⽬提要》称之为“诸体毕备,不主⼀格”。

以下是《⼆⼗四诗品》全⽂: 【雄浑】 ⼤⽤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穷。

【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

阅⾳修篁,美⽈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已违。

【纤秾】 采采流⽔,蓬蓬远春。

窈窕深⾕,时见美⼈。

碧桃满树,风⽇⽔滨。

柳阴路曲,流莺⽐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沉着】 绿杉野屋,落⽇⽓清。

脱⼱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远⾏。

所思不远,若为平⽣。

海风碧云,夜渚⽉明。

如有佳语,⼤河前横。

【⾼古】 畸⼈乘真,⼿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出东⽃,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在独,落落⽞宗。

【典雅】 ⽟壶买春,赏⾬茅屋。

坐中佳⼠,左右修⽵。

⽩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可读。

【洗炼】 如矿出⾦,如铅出银。

超⼼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返真。

载瞻星⾠,载歌幽⼈。

流⽔今⽇,明⽉前⾝。

【劲健】 ⾏神如空,⾏⽓如虹。

巫峡千寻,⾛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24诗品——精选推荐

24诗品——精选推荐

24诗品⼆⼗四诗品司徒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1、【雄浑】⼤⽤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穷。

【译⽂】华美的⽂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笔⼒⽅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势,⾼⾼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活的表⾯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然得来,就会意味⽆穷。

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汉时关,万⾥长征⼈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

阅⾳修篁,美⽈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已违。

【译⽂】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然的⽓势,像伴随幽独的⽩鹤⼀起⾼飞。

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好像响动的翠⽵,柔声呼唤你同归故⾥。

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如果停留在表⾯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3、【纤秾】采采流⽔,蓬蓬远春。

窈窕深⾕,时见美⼈。

碧桃满树,风⽇⽔滨。

柳阴路曲,流莺⽐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译⽂】闪动的流⽔鲜明耀眼,⽆边的陽春繁花烂漫。

在幽静的⼭⾕⾥,⼜有美⼈出现,碧桃的花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边。

柳荫掩映,⼩路弯弯,群莺软语,接连不断。

作品越是深⼊这样的纤秾情景,就越能写得真切⾃然。

适时探究,永不停步,就会和历代佳作同样新鲜。

如晏⼏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锁,酒醒帘幕低垂。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原文,《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原文,《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原文《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本身也是批评的文学作品——一组美丽的写景四言诗,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颇得神貌,并在诗歌批评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

它不是一部普通的诗歌理论著作,而是贯通古典美学与现代文艺的美丽通道,是激活技术文明时代诗与思的一个能量源。

司空图在刘勰等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每种都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诸体毕备,不主一格”。

【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沉着】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洗炼】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绮丽】神存富贵,始轻黄金。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馀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中华古籍】国学经典-二十四诗品

【中华古籍】国学经典-二十四诗品

[唐]司空图读书中文网●一 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二 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三 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四 沉着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五 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二十四诗品一●六 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七 洗炼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八 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九 绮丽神存富贵,始轻黄金。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馀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蘋。

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二十四诗品二●十一 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满绿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十二 豪放观花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反气,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十三 精神欲返不尽,相期与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诗品划时代意义:由过去的诗歌语言风格研究转入了诗歌意境风格的研究一、雄浑篇原文:大用⑴外腓⑵,真体⑶内充。

反虚⑷入浑⑸,积健⑹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⑺。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注释:⑴、“大用”之说亦见庄子,《人间世》篇记载那棵可以为数千头牛遮荫的大栎树托梦给对它不屑一顾的木匠说:“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

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所谓“大用”即“无用之用”也。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⑵、腓,原是指小腿肚,善于屈伸变化,此指宇宙本体所呈现的变化无穷之姿态。

⑶、真体,即是得道之体,合乎自然之道之体。

《庄子•渔父》篇中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於俗。

”⑷、“虚”,是自然之道的特征,《庄子•人间世》云:“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⑸、“浑”是指自然之道的状态,《老子》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⑹、“健”是《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唐代孔颖达《正义》云:“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

”⑺、“环中”之说源于《庄子》,《齐物论》云:“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蒋锡昌《庄子哲学•齐物论校释》云:“‘环’者乃门上下两横槛之洞;所以承受枢之旋转者也。

枢一得环中,便可旋转自如,而应无穷。

此谓今如以无对待之道为枢,使入天下之环,以对一切是非,则其应亦元穷也。

”又《则阳》篇云:“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郭象注云:“居空以随物,物自成。

”也就是说,一切任乎自然则能无为而无不为。

意义分析:雄壮、浑厚首四句讲的是“雄浑”美的哲学思想基础和具体解释。

“大用外腓”是由于“真体内充”,讲的就是道家和玄学的体用、本末观。

如无名氏所说:“言浩大之用改变于外,由真实之体充满于内也”;“返虚人浑,积健为雄”,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具体解释了“雄浑”。

虚,故能包含万物,高于万物,因此只有达到“虚”,方能进入“浑”的境界。

此句之意谓像宇宙本体那样不停地运动,周而复始,日积月累,因内在自然之健,而有一股雄浑之气。

中四句是进一步发挥前四句的思想内涵:雄浑之体得自然之道,故包容万物,笼罩一切,有如大鹏之逍遥,横贯太空,莫与抗衡。

宇宙本体原为浑然一体,运行不息的一团元气,因为它有充沛的自然积累,所以才会体现出雄浑之体貌。

所谓“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讲的是自由自在,飘忽不定,浑然而生,浑然而灭,气势磅礴,绝无形迹,自然生化而毫无人迹也正是自然之道的体现。

这里所运用的是一种意象批评的方法之运用,也是《二十四诗品》的基本批评方法。

后四句则是对雄浑诗境创作特点的概括。

“超以象外”为虚,“得其环中” 为浑,此二句就是“返虚入浑”,此云“雄浑”境界的获得,必须超乎言象之外,而能得其环中之妙。

说明此种雄浑境界之获得必须随顺自然,而决不可强力为之,故云:“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这实际也就是《含蓄》一品中所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孙联奎《诗品臆说》云:“‘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

”总体论述:“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是建立在老庄“自然之道”基础上的一种美。

之所以放在二十四品之首,讲的是一种同乎自然本体的最高的美,也就是诗歌创作的最理想境界。

它所体现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创作思想是贯穿于整个二十四品的。

体用,本体和作用。

浩大之用向外伸张而变化无穷,是因为自然之道充盈于内。

返回太虚入于浑然一体的元气之中,则可积刚蓄健而形成雄壮的力量——这是雄浑美的哲学基础。

于是,这雄浑之气可以囊括万物,可以横贯太空。

“雄浑”之美的诗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雄浑的诗境有如一团自在运行的元气,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是一种整体的美;2、是一种自然之美,而绝无人工痕迹,是最高的美的境界。

3、在浑然一体的诗境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意味,犹如昼夜运行、变幻莫测的混沌元气,日新月异,生生不息,故而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一种含蓄的美,超乎一切言象之外;4、“雄浑”是一种传神的美,而不是形似的美;5、“雄浑”之美具有空间性、立体感,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流动的动态的美,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所强调的所谓“飞动”之美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例诗介绍: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主擒吐谷浑。

”边塞的苍茫风光和军土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王维的《终南山》:“天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山峰雄伟,直上云霄,绵延起伏,阴晴各殊,涧水曲折,潺潺流过。

行人隔水询问樵夫,更将山势的宏大壮阔,衬托得淋漓尽致。

他山之石:*《雄浑》揭示出了“雄浑”的三个重要特征:空间的无限大、力量的绝对大和视觉上的朦胧模糊。

从这三个重要特征来看,雄浑与西方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崇高”是非常相似的(《<二十四诗品>的诗歌美学》云南大学张国庆教授)。

“此非有大才力大学问不能,文中唯有庄、马,诗中唯李、杜,足以当之。

”《梦游天姥吟留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二、冲淡冲和、淡逸原文:素处⑴以默⑵,妙机⑶其微⑷。

饮⑸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⑹,荏苒⑺在衣。

阅⑻音修篁⑼,美曰载归⑽。

遇之匪深⑾,即之愈希⑿。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⒀。

注释:⑴、素,《庄子.马蹄》: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庄子.刻意》: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难也。

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素处:指“真人”平素居初是无知无欲的淡泊心态。

⑵、默:静默无为,虚而待物。

《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⑶、机:触也,契也。

⑷、微:微妙。

⑸、饮,言得于内也。

太和之气,阴阳会合之气,古人说阴阳中和,使万物各得其所的气,叫太和之气。

即元气充满内心,进入到“道”的境界。

⑹、惠风,温和的风。

王羲之《兰亭集序》:“惠风和畅。

”⑺、荏苒,微弱也,柔意。

《归去来辞》:风飘飘而吹衣。

此以惠风在衣为淡。

⑻、阅:历也,即阀阅之阅。

《玉篇》:“门在左曰阀,在右曰阅。

”⑼、修篁:美的竹林。

⑽、美曰载归:曰:语助词。

这句说:载美而归。

也就是得到了足够的美的享受的意思。

⑾、匪:不。

匪深,不深。

无心而遇,所以说“遇之匪深。

”⑿、即:就、接近。

稀:少。

这两句是说:静默自守的人,无心追求什么;纵或有意追求什么,又觉得没有什么可追求的。

两句皆形容恬淡自足的心境。

⒀、脱:假若。

违:违背。

这两句是说:若有形迹可求,刚一把握,便觉得这太执着了。

两句仍是形容淡泊自足的心境。

袁小山曰:狮子搏兔用全力,终是狮子之愚。

意义分析:首四句描绘了“冲淡“的精神境界。

“素处以默”是要保持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

素常以静默自处,养生知足,这是道家平日修养的要求。

素处以默,涵养者深。

“妙机其微”静则心清,心清闻妙音,是说由虚静则可自然而然地洞察宇宙间的一切微妙的变化。

“饮之太和”,指饱含天地之元气,而与自然万物同化之谓也。

鹤本仙鸟,独与之俱飞,亦谓与自然相合、和造化默契也。

其实“冲”就是“浑”,其实质都是“虚”。

“返虚入浑”,“浑”是虚的体现;“饮之太和”,即是元气充满内心,进入到“道”的境界。

中四句再作比喻,描绘出一个冲淡的境界。

春风吹拂衣襟,轻轻飘荡。

它吹过幽静的竹林,发出动听的乐音。

幽人亲身经历这种境界,不觉神思恍惚,心灵颤动,自然而生载与俱归之意。

此真冲淡之美境也!后四句言此种冲淡之诗境,实乃自然相契而得,决非人力之所能致。

诗人偶然遇之,心目相应,“直致所得,以格自奇”,有如钟嵘所说:“‘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

”均属“知非诗诗,未为奇奇”之作,若欲以人力而强求之,则无所寻窥,亦决不可得。

此所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也。

冲淡之境全在神会,而不落形迹,故“脱有形似”,则“握手已违”。

总体论述:“冲淡”是二十四诗品中和“雄浑”可以相并列的另一类重要诗境。

他和“雄浑”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他和“雄浑”虽有不同的风格特征,但是在哲学思想基础和诗境美学特色的基本方面,则是和“雄浑”一致的。

所以“雄浑”中有“冲淡”,“冲淡”中也有“雄浑”。

“冲淡”之境,当以陶渊明、王维诗作为最,诚如东坡所谓“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也。

“冲淡”之美和“雄浑”之美相比,虽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也同样具有整体之美、自然之美、含蓄之美、传神之美、动态之美,正如司空图所说:“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者?”两者在哲学思想基础上也是很一致的。

但是,和“雄浑”之美相比,“冲淡”之美显然又有着不同的特色,大体说来,“雄浑”之美具有刚中有柔的特色,而“冲淡”之美则是柔中有刚。

“雄浑”之作一般说往往气魄宏大,沉著痛快,而“冲淡”之作一般说往往冲和淡远,优游不迫。

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可以“兼济”,有的诗在冲和淡远之中也可以有沉著痛快,比如上面所举王维的《终南山》就是在冲淡之中含有雄浑美特色的作品。

从《二十四诗品》说,实际上每一品中都含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的美学特色。

只有默才能领悟宇宙万物微妙的机缘和变化例诗介绍:王维的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深林幽静、明月悄悄,没有了尘世之累,没有了人为之扰,没有孤独、没有惆怅,只有一片空灵、宁静的心境。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独坐时的寂寞心情和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感受到与自然亲近的温暖,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

他山之石:*译文:冲淡的人,常常默无一言,心灵却多么微妙。

他吮吸着太和之气,与独鹤一道在太空中任竟逍遥。

温和的春风掀动着衣襟,又轻轻地拂过门前的竹梢,余韵袅袅—多么冲淡的境界啊!如能把这境界载入诗篇,那该多么好!他淡漠地对待一切,淡得没有什么痕迹可供寻找。

倘一动追求之念,顷刻间,又觉得这有违自己的初心了。

有些诗,用朴素的语言说出那种自求闲适的恬静的思想感情,说得自然而有情味。

对这种诗,人们往往以“冲淡”一词,来概括地指明它的风格上的特色。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对写冲淡的诗的人所提出的一个思想修养的问题。

说诗人平素应该静默自处,而微微地透露一点心思。

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论调。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试想,饮太和之气,阴阳中和,心里没有一点疙瘩,多么冲淡!与独鹤同飞,跟尘世无争,心里没有得失的烦恼,多么冲淡!中间四句都是一些比喻,用意在于表现心平气和、优游自乐的冲淡情境。

描绘出一个冲淡的境界。

末四句言此种冲淡之诗境,实乃自然相和而得,不是人力所为之。

可以说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的心境的直接说明。

从诗的表现特点方面去理解这些话,似可以这样说:那些语言平淡而自然的、表现了默默地观察得来的静趣的诗篇,便是所谓冲淡特色的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