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15万吨标准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15万吨标准
人工湿地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其设计用于处理15万吨标准污水。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一系列湿地细胞和相关设施组成,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中,污水首先进入预处理单元,通过格栅筛除较大的杂质和固体颗粒。
随后,污水流入沉砂池,利用沉降原理去除污水中的砂粒。
经过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人工湿地细胞,这些细胞通常由植物、土壤和过滤介质构成。
在人工湿地细胞中,植物的根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并通过其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土壤和过滤介质则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湿地细胞数量和大小,以满足处理15万吨标准污水的需求。
其次,需要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过滤介质,以提高处理效果和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排放标准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总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可行的污水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15万吨标准污水。
正确的设计和运营可以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并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设计方法研究

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设计方法研究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设计方法研究摘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
潜流湿地是目前较多采用的人工湿地类型,但单一的潜流系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各种类型的湿地被组合起来以提高去除效果。
文中较详细的介绍了目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工艺结构,并对潜流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和设计方法进行论述,力图找到合理的工艺流程,来提高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人工湿地;潜流;组合工艺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的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
”基于人工湿地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在全国开始广泛应用,但是也存在一些未被克服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处理废水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世界上人们正在投入大量精力以改良人工湿地技术,对所有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以改良和优化工程设计参数,并对系统的长期运行能力和管理问题进行完善。
潜流湿地是目前较多采用的人工湿地类型,但单一的潜流系统存在许多问题:如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控制相对复杂,脱氮、除磷的效果不如垂直流人工湿地。
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潜流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不如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
所以将对潜流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和设计方法进行论述,力图找到合理的工艺流程,来提高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
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适用范围、构成及工艺特点1 .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适用范围人] 一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比较适合于处理水量不大、水质变化较小、管理水平要求不高的城镇污水。
一般适用于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湖泊水体循环净化及生态维护,河流水体达标处理及生态维护,小区中水回用等四个方面。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1.1项目概况 (4)1.2设计依据与标准 (4)1.2.2设计的主要标准与规范 (4)1.3设计原则 (5)1.4污水进水水质与水量 (5)1.4.2 污水进水水质 (5)2.1工艺选择 (7)2.2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 (8)①人工湿地对SS的去除 (9)②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 (9)③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 (10)④...................................................... 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 (10)2.2.2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特点 (11)①高效 (11)②经济 (11)③美观 (12)2.3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12)2.3.2、工艺流程图说明 (13)3.1格栅池、集水池 (15)3.2生化预处理池 (15)3.3潜流式人工湿地 (16)3.4出水池 (16)3.5污泥池 (16)3.6控制系统 (17)4.1、土建工程量一览表 (18)5.1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设计 (25)(1) 固体废弃物污染 (25)(2) 噪声污染 (25)(3) 臭味污染 (25)5.1.2、防治污染源污染的措施 (25)5.2污水处理厂安全设计 (26)5.2.2、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26)6、售后服务 (19)7、项目实施计划 (20)7.1、本项目的建设周期规划为以下几个阶段 (20)7.2、实施进度计划 (28)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况小港农场莲子溪大队污水处理站位于洪湖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根据洪湖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规划精神,到20 10年,新农村示范区内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等要求。
随着示范区新农村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在供水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污水排放量也逐年增加,污染负荷随之加剧。
受建设方委托,拟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方案设计。
1.2设计依据与标准1.2.1、设计依据1、业主方提供的有关资料;2、己完成类似工程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和工艺参数。
潜流人工湿地施工方案

潜流人工湿地施工方案潜流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来处理废水的先进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人工设置的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废水中的污染物通过吸附、降解等方式进行处理,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是一份潜流人工湿地的施工方案,供参考。
一、施工前准备1.选址:选择距离原污水排放口较近的区域,方便后续管道铺设和调试。
2.地质勘察:对选址区域进行地质勘察和土壤测试,了解土质条件和地下水位,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3.设计方案:根据勘察结果,制定潜流人工湿地的详细设计方案,包括湿地大小、深度、排水系统等。
4.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材料,包括湿地填料、防渗材料、管道等。
二、施工步骤1.土地准备:将选址区域进行平整,并清除杂物和植被。
2.湿地底部处理:在湿地底部铺设防渗材料,防止底部的污染物渗漏。
3.排水系统铺设:根据设计方案,在湿地内部铺设排水管道,保证废水能够均匀地进入湿地。
4.填料安装:将湿地填料进行铺设,填料可以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材料,如粗沙、砾石等。
5.水源准备:为湿地提供水源,可以是废水、雨水或饮用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源。
6.植物选植:根据湿地设计方案,选择适合生长在湿地环境中的植物,进行植物的选植。
7.管道连接:将湿地内的排水管道与进水管道进行连接,确保废水能够顺利地进入湿地并排出。
8.调试:完成施工后,对整个湿地系统进行调试,检查排水系统的流量和植物的生长情况。
三、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2.沟通合作:与设计师、监理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合作,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3.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周边环境,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湿地的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5.施工信息记录:及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信息,方便后续的维护和管理。
潜流人工湿地施工方案的实施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选址、土地准备、排水系统铺设、填料安装、植物选植等。
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张琪 1 *,古丽扎 2 海热提 1(1 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心,北京, 100029)(2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利管理处。
库尔勒,841000)摘要潜流式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经济生态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
为了提供更好的研究基础,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开展人工湿地工艺设计研究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水力学设计Designing of sub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for wastewatertreatmentZhang Q1, Gu Lizar2 Hai Reti1( 1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2 Government of Ba Yinguoleng Mongolia Autonomous Xin Jiang 841000)Abstract Sub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 is an economical and high-effective type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had a quick development in actual application. Main contents and problems of the process design of subsurface wetland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re summarized with new research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nd some research interest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Sub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Hydraulics, Design1.引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德国,进入60年代,该技术逐渐开始被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以及河道治理的生态修复等。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流程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流程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构建的一种模拟湿地生态环境的污水处理设施。
其原理是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进行生物转化和吸附,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项目背景和要求:了解项目的背景信息和要求,包括工艺处理能力、出水水质标准、土地条件等。
2.污水水质和流量评估:收集污水的水质和流量数据,分析其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和组成,确定设计参数。
3.人工湿地类型选择:根据污水水质和流量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人工湿地类型,如自由水面流人工湿地、流虹吸式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等。
4.人工湿地容积估算:根据污水流量和设计要求,估算人工湿地的容积大小,确定湿地面积和深度。
5.植物选择和配置:根据人工湿地的类型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包括浅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等,确定植物的配置和布局。
6.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根据人工湿地类型和植物配置,确定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包括初级处理、湿地处理和后处理等工艺单元的选择和排列方式。
7.建设和调试:根据设计方案,开始进行人工湿地的建设,包括土地准备、建设设施等;在建设完成后,进行调试和运行,观察和监测出水水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8.运维和维护:人工湿地的运行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植物修剪、除杂等,确保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和效果。
9.监测和评估:对人工湿地的出水水质进行定期监测,评估其处理效果,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10.运行管理和优化:定期对人工湿地的运行进行管理和优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和处理效果。
总的来说,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流程是一个综合考虑水质要求、土地条件、植物配置和工艺流程等因素的过程,需要经过严密的规划、设计和调试,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湿地污水处理设计说明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人工湿地:采用潜流式,植物以芦苇、菖蒲、睡莲为主,在芦苇等栽植间隙中可以间栽风车草,提高对湿地表面积的利用,增加处理效果。
功能:通过湿地植物的新陈代谢彻底降解水中污染物,使污水达标排放。
①人工湿地面积的计算公式为:A=10XQ in X C ch C l)/q osA——人工湿地面积,m2;Q in ――人工湿地污水入流量,m3/d;取Q in=500m3/dC o——人工湿地进水BOD5浓度,mg/L ;取C o=50 mg/LC i——人工湿地出水BOD5浓度,mg/L ;取C i=20mg/Lq os ------- 表面有机负荷,kg BOD5/(ha.d);取q°s=80 kg BOD5/(ha.d)经计算人工湿地面积A=1875m2。
②人工湿地平面设计:取湿地长为75 米,宽比长1:3,取宽为25 米,总面积m2。
③结构设计a. 进出水系统的布置:湿地床的进水系统应保证配水的均匀性,采用多孔管配水装置。
进水管应比湿地床高出0.5m。
湿地的出水系统一般根据对床中水位调节的要求,出水区的末端的砾石填料层的底部设置穿孔集水管,并设置旋转弯头和控制阀门以调节床内的水位。
b. 填料的使用:潜流湿地床由三层组成表层土层、中层砾石、下层小豆石(碎石);土层0.4m,砾石层铺设厚度0.3m。
下层碎石层铺设厚度0.3m,总厚度1.0m,人工湿地填料主要组成、厚度及粒径分布见表3-8。
c. 潜流式湿地床的水位控制:床中水面浸没植物根系的深度应尽可能均匀。
表3-8人工湿地填料分析表④停留时间设计水力停留时间计算计算公式:t=v X Q/其中t:水力停留时间(d)v:池子的容积(m3),容积为V=1875 m2X.0m=1875 m3, £:湿地孔隙度,湿地中填料的空隙所占池子容积的比值,需实验测定;本项目按30%计,Q in :平均流量(m3/d),假定流量为500 m P/d o则:水力停留时间(d)=1.1d⑤水力负荷计算计算公式:HLR=Q in /A Q in =500 m3/d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流程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一、通过建造类似沼泽的湿地,将污水投配到湿地上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等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对污水进展转化、去除。
人工湿地是一种综合的生态系统,利用系统中各种生物对其进展处理。
二、分类;自由水面流人工湿地、潜流型人工湿地、垂直水流型人工湿地。
去除*围;N、P、SS、病原体、有机物,BOD5去除率85%-95%,COD去除率80%。
〔进水浓度较低时〕三、特点;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缓冲容量大并且非常适合中小型村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四、适用*围;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时可以因地制宜五、考前须知;1、必须做好防渗工作〔可用土工布或三灰土夯实预防〕2、湿地植物应耐水、根系兴旺、吸收氮磷量大等。
2、植物最好是春季种植。
3、植物在初期为使其有较好的生长条件应适当的控制湿地水位。
4、做好日常护理,及时清理。
5、不耐寒植物在冬季前要做好防冻措施。
水解酸化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技术适用地区:农村地区小规模生活污水的处理〔较为适合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因天气原因可使用潜流型人工湿地〕一、以下工艺流程参考跑蓝环保科技**的实地施工过程污水格栅/泵水解酸化池人工湿地排放简介;格栅可去除大颗粒物。
水解酸化池〔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低是用水解酸化池,浓度高时采用曝气池〕。
人工湿地填料与植物之间会生成一层生物膜,生物膜可吸收、同化、异化水中的有机物。
还可形成好氧、缺氧以及厌氧状态,使水中氮磷能够进展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运行中产生的污泥必须要稳定化后才能运出。
工艺局部设备〔可调〕水解酸化池可用曝气池替换水解酸化池和人工湿地系统之间可加缺氧好氧池,依据出水水质要求和地方经济条件而定。
工艺主要构筑物①格栅井:内置粗格栅②进水渠:内置细格栅③提升泵站:内置潜污泵④水解池:内置填料及潜水曝气池⑤二沉池⑥污泥储池⑦中间水池:内置潜污泵主要设备:①格栅:自制简单格栅②潜水曝气机③提升泵:耦合式潜污泵主要参数1、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2.0-3.0h,上升流速:V ma*=2.5m/h,池深:4-6m:污泥排放口在污泥层的中上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张琪 1 *,古丽扎 2 海热提 1(1 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心,北京, 100029)(2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利管理处。
库尔勒,841000)摘要潜流式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经济生态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
为了提供更好的研究基础,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开展人工湿地工艺设计研究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水力学设计Designing of sub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for wastewatertreatmentZhang Q1, Gu Lizar2 Hai Reti1( 1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2 Government of Ba Yinguoleng Mongolia Autonomous Xin Jiang 841000)Abstract Sub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 is an economical and high-effective type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had a quick development in actual application. Main contents and problems of the process design of subsurface wetland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re summarized with new research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nd some research interest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Sub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Hydraulics, Design1.引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德国,进入60年代,该技术逐渐开始被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以及河道治理的生态修复等。
作为一种生态治理污水的方法,其基于天然湿地的净化机理使得人工湿地技术具有投资小,处理效果好,运行维护方便等特点,而且比天然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在湿地中应用人为的控制措施,可以优化系统去除BOD、COD、营养元素和其它污染物的性能,还可以作为一种美学景观,最大限度地将污水处理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1]。
*联系人:张琪(1983—),男,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是生态修复。
E-mail:kongiong_2001@不过由于人工湿地技术应用时间较短,在进行工程化时也存在认识上的缺陷,还需要对其处理工艺进行不断改进和系统优化,以克服人工湿地工程运行中涉及的各种生态学问题。
本文以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潜流式人工湿地为例,对其设计进行分析介绍。
2.潜流式人工湿地设计的水力学基础2.1 蒸发蒸腾量的确定潜流式人工湿地由于水面位于地面以下,其蒸发蒸腾量(ET)与表流湿地相比大大降低,水蒸汽首先要通过水面上方的填料层,然后经由植物吸收再散入大气中。
而传热方式则是通过上方的填料层,然后传到水面以下。
在冬季,由于植物的枯死和上层保温覆盖物或冰雪覆盖的作用,ET量基本为0。
对潜流式人工湿地蒸发蒸腾量的计算可以借助于“蒸发皿法”[2],利用水均衡估算人工湿地床体的ET值(mm/d),以下是两种不同植物床体的ET估算公式:香蒲-砾石床湿地:ET(mm/d)=1.128EP+0.072 (1)(R2=0.72,12℃<T air<25℃)芦苇-砾石床湿地:ET(mm/d)=0.948EP-0.027 (2)(R2=0.93,12℃<T air<25℃)式中,EP为蒸发皿蒸发量;R2为回归值;T air为室外温度。
2.2 湿地中的水流运动及水力传导率描述水流运动最简单的方程为流速正比于水面坡度的情形:u = —k dH / dx (3)此方程是达西定律的一维形式,主要适用于层流运动。
在填料层中,水流的运动形式则处于层流和紊流之间,当流速超过层流范围,有效水力传导率将取决于流速。
水力传导率和紊流系数取决于填料的特征,如平均粒径、颗粒级配、颗粒形状、填料空隙度、颗粒堆放方式等,但在实际情况中,非球形颗粒填料应用更普遍。
有研究得出,不规则形状填料的水力传导率比相同大小的球形填料小1/3。
填料颗粒越小,越易于充填到大颗粒空隙中,而且表面积大,越容易造成对水流的阻挡,减小水力传导率。
颗粒的堆放方式对孔隙度的影响也较大,例如球形颗粒不同的堆积方式其空隙度变化范围为26%~48%,进而影响到水力传导率。
而在实际湿地中的填料填充是无规则的,因此空隙度很难被准确测定[3]。
下面的半经验方程可用于水力传导率的初步确定。
Dg D g Kc 327.3)1(2)1(2551εμεερμε-+-= (4) 部分填料的水力传导率在使用前后的数值如表1所示[4]:表1 不同填料的水力传导率估计2.3孔隙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孔隙度系指湿地土壤中孔隙占湿地总容积的比。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孔隙度很难测定,各种文献报道的孔隙度也有不尽相同,但是在人工湿地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利用湿地土壤孔隙度,以确定水量、水力停留时间、湿地长宽尺寸等,所以,一般孔隙度是根据实际经验进行估计的[5]。
2.4 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因为其直接关系到了湿地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出水的处理效果,有研究表明[6],采用潜流湿地处理污水时,当水力停留时间在2~4d 时,潜流湿地内部形成的小区域厌氧条件正适于反硝化作用进行脱氮。
可以定义为湿地可用容积与平均水量的比值,即:t =V ε / Qav (6)其中,t 为水力停留时间(d ),V 为湿地容积(m 3),ε为湿地孔隙率(无量纲),Qav 为平均流量(m 3·d -1)。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理论水力停留时间是利用平均流量、系统几何形状、操作水位、初始空隙度等来估算的。
由于潜流湿地的空隙变化大,其空隙损失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潜流湿地处理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很难准确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凭借相关资料和经验获得。
但是建成后可以应用追踪试剂试验求得停留时间的实际值。
有相关资料表明[7],实际水力停留时间通常为理论计算值的40%~80%。
3. 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设计3.1 湿地面积及长宽比的确定湿地的面积可以通过对污水流量、污染物浓度和湿地表面负荷来确定。
As = Qt C 0 / ALR (7)其中,As 为湿地处理面积,Qt 为湿地进水量,C 0为进水污染物浓度,ALR 为表面负荷。
当湿地面积确定后,床体深度和孔隙率将决定水力停留时间,考虑到不同的填料,一般床体深度选择在0.4m ~0.6m 。
人工湿地的长度一般不宜太长,建议长度范围在12m ~30m 。
设计中最少要将湿地分为两个单元,以便于维护和减少水头损失。
潜流人工湿地可以选择任意范围的长宽比,但是长宽比变大的话将会使水流速度增加,水头损失也相应增加[8]。
所以一般应处于1:3以下,一般选择长宽比范围为1:1~1:2。
3.2湿地水头损失确定人工湿地的设计对水头损失的考虑主要是为了考虑对运行水位的控制,为了避免出现漫流现象,及确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高差。
因为潜流湿地目的就是将水位控制在地表以下,如出现漫流现象,将会严重影响一段时期内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假设出水水位控制在床深的85处,最大落差为床深的15%,则设计约束条件如下:1G 15.0/0<=Lh S b (8) 2G 15.0)/(/20<=L h k q (9) 式中,G 1为形状系数;G 2为负荷系数;h 0为出口水深;k 为水力传导率;L 为床体长度;q 为水力负荷率;S b 为床体坡度。
3.3 布水集水系统设计首先介绍几种目前比较常见的布水方式,见图1图1 人工湿地布水方式布水系统的设计最主要原则是保证均匀布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通过埋藏在填料中的管材来达到。
上层管材做布水用,可在管材上每间隔10~20cm 进行打孔处理,下层管材做集水用,同样是采用打孔的管材来进行收集。
建议最大孔距不超过管长的10%[9],填料中的砾石层可以强化在深度和宽度上的均匀布水。
而湿地底层应保证有一较小的坡度,使得污水可在湿地中进行很好的流动,防止出现死角。
在每个单元的集水管尽头,应保证有盛水设备来完成对集水管中水的收集作用,同时为了去除出水中携带的少量泥沙,可在设备中添加挡板装置进行去除。
3.4 防渗处理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时一定要防止污水下渗对附近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在某些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低渗透性的天然黏土层可以作为人工湿地的防渗层使用[10],一般要铺至20cm 以上。
但在多数情况下,现场的土壤质量达不到防渗的要求,同时为了安全起见,都要采用某种防渗材料来满足湿地的防渗功能。
一般都选择渗透率低于10-6cm ·s -1 的材料用作防渗材料,如沥青、聚氯乙稀(PVC)和高密度聚乙烯等人工合成膜材料。
同时还有一个需要做防渗处理的就是湿地处理系统内部各个单元进水管、集水管与湿地床体之间也不能有泄漏现象。
3.5 湿地植物的选择植物根系深入湿地内部,起着通气的作用,而且自身对污染物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并依靠对植物的收割来达到对某些污染物的去除。
此外,根区附件形成的好氧、厌氧微环境,使得微生物完成对污染物的好氧去除,和硝化及反硝化作用。
理论上讲,许多水生植物都可以用作湿地处理系统的生长植物,在实际的工a bc da :推流式b :回流式c :阶梯进水式d :综合式程建设中,应注意物种间的合理搭配。
但是湿地植物的种植应该遵守适地适种、耐污能力强、净化能力强、经济和观赏价值高等原则。
综合以上因素,目前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同和使用的有两种:芦苇和菖蒲,特别是芦苇,既可以根生、也可以种植,具有生长速度快、根系发展快、耐水等优点。
4.潜流式人工湿地建设中的问题4.1填料问题填料在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前主要采用的填料种类是较为经济的石子,但现在的填料正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考虑的因素也较多,一般都是针对污水特点对填料种类进行多种搭配。
同时填料的粒径应该适当,以保持较大的比表面积,提供微生物生长的同时保持较好的水力传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