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生产工艺流程

合集下载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豆腐是我国传统食品之一,由豆浆凝固而成,具有营养丰富、口感嫩滑的特点。

豆腐的生产工艺及流程主要包括豆浆制备、凝固、压制、成型和包装等步骤。

豆浆制备是豆腐生产的第一步,主要是将黄豆浸泡、磨浆、过滤等。

首先,将黄豆用清水浸泡24小时,使豆子吸水膨胀;然后将浸泡后的黄豆捞起,放入豆浆机中研磨成糊状,同时加入适量清水;最后将豆浆通过过滤材料滤出小豆渣,得到纯净的豆浆。

凝固是豆腐制作的关键步骤,需要加入凝固剂。

一般使用石膏作为凝固剂,也可以使用酵母、酒糟等。

将凝固剂与豆浆充分搅拌均匀,使凝固剂与豆浆充分结合。

然后将豆浆放置静置,等待其凝固成块。

凝固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凝固剂的种类和用量而定。

凝固后的豆腐需要经过压制,去除多余的水分。

将凝固好的豆腐块放入底部有孔的豆腐模具中,将模具放入压榨机中,施加压力,使豆腐中的水分被压出。

压制的时间和压力根据豆腐块的大小和质地决定,一般为30-60分钟。

压制后的豆腐需要进行成型。

将压制好的豆腐块取出,经过切割、造型等加工工艺,使豆腐成为条状、块状或其他形状。

成型后的豆腐需要用冷水清洗,去除表面的沉淀物。

最后,将成型好的豆腐进行包装。

包装时要注意豆腐的卫生与保鲜。

一般可以选择使用塑料袋、保鲜膜等包装材料,将豆腐包装好后,存放在低温环境中,延长豆腐的保鲜期。

总之,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包括了豆浆制备、凝固、压制、成型和包装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和质量标准,以保证豆腐的质量和口感。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的掌握与应用,对于保证豆腐质量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豆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属于以大豆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食品。

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

第一步:原料准备首先要准备好大豆,较好的大豆品种是黑豆和黄豆,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将大豆浸泡在水中,一般是12-16小时,使其充分吸水膨胀,以方便磨浆。

第二步: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通过磨浆机进行磨浆处理,磨浆过程中要加适量的水,以保证磨浆的顺畅和豆浆的浓稠度。

磨浆后的豆浆要过滤、筛除纤维渣,得到较为纯净的豆浆液。

第三步:煮沸和凝固将过滤后的豆浆液倒入煮沸锅中加热,煮沸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防止煮糊和糊底。

一般沸煮10-15分钟可以使豆浆中的营养成分更好地释放出来。

待豆浆煮沸后立即关火,稍待一会使温度下降到约75℃左右,然后加入熟石膏或者酸盐等凝结剂,搅拌均匀。

过程中注意不要过度搅拌,以免形成气泡,影响豆腐的质地。

第四步:压制和成型将凝固后的豆腐块倒入豆腐盒内,盖上盖子并在盖子上放上重物,让豆腐块保持一定的压力。

压制时间约为20-30分钟,使豆腐块中多余的水分流失。

第五步:切块和包装取出豆腐块,将其切割成一定大小的块状,一般是长方体或者正方形。

切块后将豆腐装入包装容器中,可以选择塑料袋、盒子等不透气的包装材料,以免豆腐变质。

第六步:冷藏和出售将包装好的豆腐放入冷藏室中,冷却后即可出售。

冷藏有助于延长豆腐的保质期,保持其新鲜度和食用口感。

以上就是豆腐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当然,真正的豆腐生产过程要比以上步骤更复杂和繁琐,还需要许多专业设备和技术的支持。

但总体来说,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制作出营养丰富、口感细腻的豆腐。

希望能为大家对豆腐生产工艺有个初步了解。

豆腐生产的工艺流程

豆腐生产的工艺流程

豆腐生产的工艺流程豆腐是一种传统的食品,是大豆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豆腐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浸泡大豆、研磨制浆、煮沸熟料、磨浆搅拌、制豆腐、模具挤压和切块凝固等步骤。

首先,将选购回来的大豆浸泡在水中,一般时间为8-16小时,以便软化大豆,加快研磨制浆的工作。

浸泡后的大豆表面会形成一层豆脂,需要用水冲洗干净。

接下来,将浸泡后的大豆研磨制浆。

这时候可以使用石磨或者机械研磨机进行操作。

大豆制浆过程中需要适当增加水量,以保持研磨机内的温度适宜,并且还可以防止大豆在研磨过程中产生过高的温度而损害蛋白质。

制浆完毕后,将豆浆倒入锅中进行煮沸熟料。

煮沸熟料主要是为了杀菌、去腥和促进凝固作用。

过程中要保持搅拌,防止煮沸时豆浆糊底部结焦。

煮沸熟料后,将豆浆进行磨浆搅拌。

磨浆搅拌的目的是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充分溶解,增加凝固的能力。

此时可以加入石膏或者盐卤来协助凝固。

凝固完成后,将豆腐糊倒入扁盘、木模具等容器中。

这些模具内部通常布有细纹路,可以给豆腐增加美观。

倒入模具后,用一个均匀的重物压在上面,帮助豆腐糊迅速凝固和排汁。

经过一段时间的挤压和凝固,豆腐糊逐渐变硬,在模具上形成统一的形状。

然后,将固态豆腐切成块状,大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最后,将切好的豆腐置于一定温度的水中进行冷却。

冷却过程中,豆腐会更加紧实和柔软,胶质和香味也会更加浓郁。

冷却完成后,可以将豆腐放入冰箱冷藏,以便保存和食用。

总的来说,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浸泡大豆、研磨制浆、煮沸熟料、磨浆搅拌、制豆腐、模具挤压和切块凝固、冷却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和时间控制,以保证豆腐的质量和口感。

豆腐生产的流程

豆腐生产的流程

豆腐生产的流程原料豆类筛选→计量→浸泡→水洗→磨浆→→煮浆→浆渣分离→标准豆浆→点浆→蹲脑→破脑→上脑→压榨→成型→切分→包块→压榨→脱布→半成品→出白→闷煮→出锅→成品(1).筛选工艺生产原料为杂交黄豆,必须对原料进行清杂.(2).计量以20kg为1做(3).浸泡与水洗从大豆的结构来看,大豆的蛋白质绝大部分存在于豆瓣(即它的子叶)的长形细胞内,细胞四周由粗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的细胞壁相分割。

干燥的大豆,豆瓣比较坚硬,很难使蛋白质与粗纤维分开而把蛋白质提取出来。

泡料水温、时间、水质是最主要的条件,三者之间相互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下,大豆豆瓣充分吸水,由于果胶水解酶对果胶质的分解,大豆豆瓣中的细胞相互分离,使豆瓣由原来比较坚硬而变成比较松软,温度不仅是水解酶进行分解的必要条件,而且温度能加速大豆组织对水分的吸收。

但温度过高容易使泡豆水变酸,对提取大豆蛋白质不利。

一般泡豆水的温度应在25℃以下,夏季需要多次换水降温度,灵活地掌握浸泡时间。

浸泡时间短,黄豆会浸泡不透,大豆的细胞没有全部破裂,蛋白质的溶解提取受到影响,增加磨浆工序的难度,部分蛋白质与豆渣一起被过滤除掉,影响出品率。

浸泡时间过长,水解酶对蛋白质分解过强,产生多肽等成分,失去了蛋白质的某些特性,到点浆工序时,大豆蛋白质不容易形成豆脑,而随黄浆水流掉。

同样影响蛋白质利用率和产品出品率。

一般黄豆水量为1:1.2,泡豆水要按1:2添加。

可以进行感官检验黄豆浸泡是否适当。

在正常情况下,泡好了的大豆表面比较光亮,没有皱皮。

用手抓一把感到有劲,豆皮不会轻易脱离豆瓣。

如果把豆瓣分开,豆瓣里面略有塌坑,用手指掐豆瓣容易掐断。

这样的黄豆是浸泡得比较合适,否则就是浸泡不合格的。

清洗的作用有三点:洗净黄豆,去除漂浮的豆皮和杂质;降低泡豆的酸度,除净带有酸性的泡豆水;从生产的第一工艺环节,提高产品的卫生和品质质量。

(4).磨浆工艺磨浆是用砂轮磨将大豆破碎,磨制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水,形成较稠的浆液。

豆腐的工艺流程

豆腐的工艺流程

豆腐的工艺流程
豆腐的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浸泡大豆:将黄豆浸泡在冷水中,让黄豆充分吸水并膨胀,通常需要浸泡6至10个小时。

2. 研磨黄豆:将浸泡好的黄豆与适量的水一起放入石磨机或者食品加工机中进行研磨,直至形成黄豆浆。

3. 沉淀黄豆浆:将研磨好的黄豆浆倒入盆或者大容器中,让其静置一段时间,使其中的固体豆渣沉淀到底部。

4. 取出豆渣:将豆渣从黄豆浆中取出,通常使用漏网或者手工捞取的方法,保留黄豆浆。

5. 加热黄豆浆:将黄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80度左右,持续加热一段时间以去除异味和提高黏性。

6. 加入凝固剂:通常使用石膏粉或者醭菜(又称千层藻)作为凝固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黄豆浆中,搅拌均匀。

7. 成型:将凝固后的豆浆倒入豆腐模具中,待其冷却和凝固。

8. 切块:将凝固好的豆腐切成块状,大小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整。

9. 老化:将切好的豆腐放在特定的环境(如冰箱等)中进行保质老化,这样可以增加豆腐的口感和风味。

10. 包装和销售:将老化好的豆腐进行包装,并送往市场上销售。

以上就是豆腐的一般工艺流程,不同地区和个人的偏好可能会有所不同。

豆腐生产的工艺流程

豆腐生产的工艺流程

豆腐生产的工艺流程一、选豆。

这可是豆腐生产的头一步呢。

咱得挑那些饱满的大豆,就像挑水果一样,得选新鲜又水灵的。

那些瘪瘪的豆子可不行,就像没精神的小娃娃,做出来的豆腐口感也不好。

而且豆子要是有虫眼或者发霉的,那更是要不得,这就好比有毛病的食材,怎么能做出美味的豆腐呢?一般来说,黄豆是最常用的,绿豆有时候也能做,但比较少,黄豆做出的豆腐那豆香可浓郁啦。

二、泡豆。

选好豆子之后,就把它们放到水里泡着。

这就像是给豆子们洗个舒服的澡,让它们喝饱水。

泡豆的时间很关键哦,泡得太久,豆子会烂掉,泡得不够呢,又不好去皮。

通常要泡上大概8到12个小时,具体时间还得看豆子的情况和季节。

夏天温度高,泡的时间可能就短一点,冬天冷,那就要多泡一会儿。

你可以时不时去看看豆子,当看到它们变得胖胖的,豆皮有点皱皱的,就差不多啦。

三、去皮。

泡好的豆子有的皮就比较容易去掉啦。

去皮这一步呢,虽然不是必须的,但去皮后的豆腐会更加细腻光滑哦。

就像女孩子去角质一样,让皮肤更嫩滑。

去皮的方法也简单,把泡好的豆子搓一搓,那些豆皮就会掉下来不少,然后再用水冲洗几遍,就能把大部分豆皮去掉啦。

四、磨豆。

这可是个关键的步骤呢。

以前都是用石磨来磨豆子,那可是个力气活。

现在有了豆浆机之类的工具就方便多了。

把豆子和适量的水放到豆浆机里,然后按下开关,就听到豆浆机呼呼地响起来,豆子就被磨成了豆浆。

豆浆的浓度很重要,如果太稀了,做出的豆腐就软趴趴的,太稠了呢,又不好成型。

所以水和豆子的比例得掌握好。

五、煮浆。

磨好的豆浆要煮一下。

这时候要小心看着,因为豆浆很容易溢出来。

就像煮牛奶一样,一不小心就会扑锅。

煮豆浆的时候,豆浆会慢慢开始沸腾,表面会有一层浮沫,要把浮沫撇掉。

煮到豆浆熟透,你会闻到浓浓的豆香弥漫在屋子里,那味道可诱人啦。

六、点卤。

煮好的豆浆还不是豆腐呢,得进行点卤。

这就像是给豆浆施魔法一样。

点卤一般用卤水或者石膏。

把卤水或者石膏用水化开,然后慢慢倒进豆浆里。

豆腐生产工艺与流程图

豆腐生产工艺与流程图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1.原料处理。

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2.5~3小时。

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

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磨豆滤浆。

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

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

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

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煮浆点浆。

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

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

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

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

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干。

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

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内脂豆腐制作方法内脂豆腐以β一葡萄糖酸内脂为凝固剂,其工艺简单,质地细腻洁白,保质期长。

现介绍制作方法如下:1.泡豆选用豆脐(或称豆眉)色浅、含油量低、粒大皮薄、粒重饱满、表皮无皱而有光泽的大豆。

将大豆洗净,在春秋季水温10ºC—20ºC时,浸泡12小时—18小时;夏季水温30ºC左右;浸泡6小时—8小时(每24小时换水);冬季水温5ºC,浸泡约24小时。

豆腐生产工艺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流程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清洗、浸泡、磨浆、煮浆、过滤、点浆、蹲脑、摊布、浇制、整理和压榨成品。

以下是每个工序的具体管制点。

1.原料:要求符合管制要求,杂质应清除,颗粒应饱满,无霉变或病斑,储存条件应通风、避光、低温、防潮。

2.清洗:时间应为10分钟,用水量应为800斤/桶,清洗状态应清洗干净,无可见杂质。

3.浸泡:时间应为5小时30分,水温应为10-25度,PH 值应为6.5-7.4.磨浆:浆液浓度应为375kg浆液/50kg豆子,浆液细度(目数)应为120目,磨浆时间应为25分钟/桶。

5.煮浆:煮浆时间应为40分钟,煮浆温度应为90-95度,消泡剂添加量应为120g/锅,浆液量应为375 kg/锅。

6.过滤:筛网目数应为100目,筛网状态应完好,无破损,干净卫生,每4小时清洗一次。

7.点浆:浆液温度应为70-75度,浆液PH值应为6.5-7,添加剂添加量包括石膏(2kg/桶)、抗氧化剂(0.4kg/桶)和卤水0.55kg/桶,静置时间应为35分钟。

8.蹲脑:蹲脑时间应为35分钟。

9.摊布:框子与布之清洁度应干净卫生,无酸味杂质,摊布状态应棱角有型,摊布齐全无漏角。

10.浇制:浇制量应各框均匀、一致,浇制状态应质地均匀。

11.整理:整理状态应表面平整,包扎良好。

12.压榨:压榨时间应为30分钟,压榨状态应脱水适中,形状固定坚挺且有弹性。

13.成品:感官状态应为成品呈白色或淡黄色,无豆渣、石膏角,不粗不红,不酸,形态完好。

此外,石膏水的配制要求为石膏粉:水=1:4.5,水采用35-40度之温水。

锅炉房蒸汽压力应为0.5-0.7kg,水压应为0.1kg。

为了保证豆腐的卫生状况,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生产环境无菌。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上述管制点进行操作,确保豆腐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介绍了豆腐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卫生知识和证书情况,以及手工豆腐作坊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腐生产工艺介绍
一、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浸泡磨浆煮浆过滤点浆蹲脑摊布浇制整理压榨成品
二、以上工序管制点具体如下:
1、原料:(杂质、颗粒、储存条件);
1.1杂质:符合管制要求
1.2颗粒:颗粒饱满,无霉变,病斑
1.3储存条件:通风、避光、低温、防潮
2、清洗:(时间、用水量、清洗状态);
2.1时间:10分钟
2.2用水量:800斤/桶
2.3清洗状态:清洗干净,无可见杂质
3、浸泡:(时间、水温、PH值);
3.1时间:5小时30分
3.2水温:10-25度
3.3Ph值:6.5-7
4、磨浆:(浆液浓度、浆液细度、磨浆时间);
4.1浆液浓度:375kg浆液/50kg豆子
4.2浆液细度(目数)120目
4.3磨浆时间:25分钟/桶
5、煮浆:(煮浆时间、煮浆温度、消泡剂添加量、浆液量);
5.1煮浆时间:40分钟
5.2煮浆温度:90-95度
5.3消泡剂添加量:120g/锅
5.4浆液量:375 kg /锅
6、过滤:(筛网目数、筛网状态);
6.1筛网目数:100目
6.2筛网状态:筛网完好,无破损,干净卫生,每4小时清洗一

7、点浆(浆液温度、浆液PH值、添加剂添加量、静置时间);
7.1浆液温度:70-75度
7.2浆液PH值:6.5-7
7.3添加剂添加量:石膏(2kg/桶);抗氧化剂(0.4kg/桶);卤水
0.55kg/桶;
7.4静置时间:35分钟
8、蹲脑:(蹲脑时间);
8.1蹲脑时间:35分钟
9、摊布:(框子与布之清洁度、摊布状态);
9.1框子与布之清洁度:干净卫生、无酸味杂质
9.2摊布状态:棱角有型、摊布齐全无漏角
10、浇制:(浇制量、浇制状态);
10.1浇制量:各框均匀、一致
10.2浇制状态:质地均匀
11、整理:(整理状态);
11.1整理状态:表面平整,包扎良好
12、压榨:(压榨时间、压榨状态);
12.1压榨时间:30分钟
12.2压榨状态:脱水适中、形状固定坚挺且有弹性
13、成品:(感官状态)
13.1感官状态:成品呈白色或淡黄色;无豆渣、石膏角、不粗不
红、不酸;形态完好
三、石膏水配制要求:(石膏粉:水=1:4.5,水
采用35-40度之温水)
四、锅炉房蒸汽压力:0.5-0.7kg,水压0.1kg
食品加工卫生管理制度
一、工作前,处理食品后或直接入口食品之前用流动水洗手。

二、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

三、不得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四、不得在食品加工场所内吸烟。

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梳理整齐并置于帽内。

六、拒绝加工使用腐烂变质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原料。

七、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冲洗。

蔬菜与肉类、水产品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对外壳进
行消洗,每天对所采购的物品进行留样。

八、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用具、容器标志明显。

做到分开使用存放,用后保持清洁。

九、熟制食品应烧熟煮透。

十、加工后的熟制食品、食品原料、半成品分开存放。

十一、隔餐、隔夜的熟制食品使用前应充分再加热。

十二、食品添加剂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使用。

十三、凉菜间每天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食品加工厂卫生管理制度
1、所有原辅料加工前必须经过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得投入加工。

2、加工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照加工工艺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产品不受污染,符合卫生标准。

3、直接入口食品应有专用包装间,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包装人员的手在包装前要清洗消毒。

4、食品加工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擦洗,保持清洁,直接接触食品用的工具、容器必须消毒。

5、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有与其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封闭式垃圾宣传品,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经常保持环境整洁,班前、班后必须清扫,不得堆放杂物、垃圾。

6、室内外环境清洁,无蚊蝇、老鼠孽生。

有防蝇、灭蝇、防鼠、灭鼠及灭蟑螂措施。

7、地面清洁下水道通畅,无积水。

8、加工场所整洁,无积灰,墙壁及天花板无霉斑,无脱落。

9、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每年体检一次合格者方可上岗。

10、必须穿戴浅色工作服、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戴口罩,不戴戒指,不涂指甲油。

11、食品从业人员操作食品前和大小便后,应洗手消毒,不得穿戴工作服、帽进入厕所。

12、操作食品时不吸烟,不挖鼻孔掏耳朵,不得对着食品打喷嚏。

14、应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洗澡,勤换洗工作服、帽。

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废弃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