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历史与文化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沿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土家族是当地重要的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深受人们喜爱。
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舞蹈之一,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土家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本文将对其传承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一、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和发展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形式。
据传统记载,土家族摆手舞最早起源于土家先民在祭祀神灵和祈求风调雨顺时跳的一种舞蹈,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在节庆和婚礼等场合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
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动作多以手为主,舞姿轻盈、舒展大方,富有原始朴素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用手指、手臂和身体的摆动,表达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土家族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性格特征。
土家族摆手舞的舞曲多为悠扬动听的民歌,歌词多以生活中的情感和理想为主题,歌词朴实真挚,深受人们喜爱。
舞蹈和歌曲的结合,使土家族摆手舞成为了一种非常具有感染力和传达力的舞蹈表现形式。
二、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路径1. 口传心授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最早是口口相传,师傅传徒弟,母亲传女儿。
在社区中,老一辈的人们经常会在闲暇时刻教导年轻人跳舞,告诉他们关于舞蹈的技巧和精髓,让年轻人们能够熟练掌握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技艺。
这种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使得土家族摆手舞的传统得以延续下来。
2. 学校教育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土家族摆手舞已经被纳入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中。
学校通过开展舞蹈培训班、舞蹈比赛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学习土家族摆手舞,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和教学,更好地掌握舞蹈技艺,增强对土家族摆手舞的热爱和认同感。
3. 社区传习在社区中,一些有志于传承土家族摆手舞的人们,组织了一些舞蹈培训班、舞蹈团体和表演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和参与舞蹈表演。
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范围更加广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这一传统文化。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
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
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
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
2010年10月18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县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纵贯全境,地势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由西北、东南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
文化旅游产业沿河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旖旎迷人;以土家族为主体的民风民俗,浓郁古朴;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独具魅力。
乌江流经沿河132千米,从南至北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和王坨峡五个峡段,峡长89公里,峡岸奇峰对峙、流泉飞泻、怪石嵯峨、古树苍劲、景观独特、蔚为壮观。
名副其实的乌江百里画廊,除了神奇的自然风光,更有其神秘的古代乌江文明。
古镇洪渡、龚滩、思渠、淇滩、夹石等记载了乌江的历史沧桑;沿河县城东岸唐代思州古城见证了沿河曾经拥有的繁华;思渠荷叶坪古城遗址、麻竹溪古城遗址、石马古城遗址蕴藏着许多历史谜团;乌江古纤道记录了先民开发乌江流域的足迹;鸾塘书院是今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
我的家乡--美丽沿河

麻 阳 河
古纤道
乌江纤道,始修于明朝 乌江古纤道,一条土家先民血汗凝结的长龙,它穿越岁月的时空,记载着乌江黄金水道的兴衰和船工的悲欢。 乌江古纤道,一部乌江航运史,刻在乌江岸边百丈悬崖上的丰碑,一条被称作土家人的丝绸之路。
乌江山峡百里画廊
文化遗址
肉莲花
肉莲花”又叫莲花十八响,曾流行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一带。在晚清和民国 期间,由于战乱,民不聊生,就很少有人再跳。《肉莲花》是土家族先民———古代巴 人军事乐舞遗风的延续和演变,是土家人传统文化和性格特征的集中体现。舞蹈气势雄 壮,吼声震天,动作激烈威猛,刚柔相济,噼啪有声,极具民族性、体育性和观赏性。
沿河县城全景图
旅游、文化
沿河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 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 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主体的自然风光;以土家族为主 体的名风名俗;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位主体的 红色文化,独具一格。
属级级 年麻 野重自 ,阳 生点然 河 动保保 国 物护护 年家 类野区 经级 型生, 国自 的动主 务然 自物要 院保 然黑保 批护 保叶护 准区 护猴对 晋始 区及象 升建 。其是 为于 栖国国 息家家 地一 , 2003 1987包Βιβλιοθήκη 谷 粑沿 河 小 吃
粽子
糯米包子
桑椹花生 以精选花生仁为主 要原料,配以特殊辅料,采 取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其风 味独特,香脆可口,易嚼化 渣,曾获广交会最受消费者 欢迎奖。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 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 黔、渝、湘、鄂四省(市)边 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县城 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 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 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 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 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 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 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 之称。2010年10月18日,沿 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 国土家山歌之乡”。
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沿河

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沿河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
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
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
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
2010年10月18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县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纵贯全境,地势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由西北、东南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
文化旅游产业沿河特定的地理位臵、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旖旎迷人;以土家族为主体的民风民俗,浓郁古朴;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独具魅力。
乌江流经沿河132千米,从南至北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和王坨峡五个峡段,峡长89公里,峡岸奇峰对峙、流泉飞泻、怪石嵯峨、古树苍劲、景观独特、蔚为壮观。
名副其实的乌江百里画廊,除了神奇的自然风光,更有其神秘的古代乌江文明。
古镇洪渡、龚滩、思渠、淇滩、夹石等记载了乌江的历史沧桑;沿河县城东岸唐代思州古城见证了沿河曾经拥有的繁华;思渠荷叶坪古城遗址、麻竹溪古城遗址、石马古城遗址蕴藏着许多历史谜团;乌江古纤道记录了先民开发乌江流域的足迹;鸾塘书院是今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
沿河乌江山峡不仅是千里乌江自然风光的精妙之笔,更是研究古代乌江文明的巨大宝藏,沿河也因此被誉为“乌江缩影古思州”。
“乌江缩影古思州”是沿河最具魅力的文化品牌,它可以与“武陵正源梵净山”、“天然盆景张家界”形成完美的互补优势和强强联合。
沿河文物古迹还有唐永佛寺、明天缘寺、西汉陶窑、汉砖、汉砖窑、汉墓群和清代乌江洪峰石刻、“蛮王洞”等。
我的家乡---沿河

沿 河 全 景
传统节庆:
沿河土家族有过赶年的习俗,在腊月二十九日(月小为二十八日)过 ,比汉族提前一天,叫过“赶年”。民国《沿河县志》载:“除夕祭祖先, 有二十八、九行者”。至今很多土家人仍保持过赶年的习俗。腊月二十四过 小年,这天要打扫杨尘,把室内和房前屋后打扫干净。腊月二十八要杀年猪 ,并将家里的一切器物洗涤干净。除夕,晚餐要备办酒肴,祭祀祖宗,全家 吃“团年饭”。除夕夜,要在火堂里烧大树疙蔸,谓之“烧猪脑壳”,男人 要在火堂边坐一通宵,谓之“守岁”。正月初一至十五为过年。正月初一黎 明要放鞭炮“开财门”,早餐吃汤粑(汤圆),谓之“吃元宝”。这天男女 老幼都身着盛装娱乐,到祖坟山扫墓“拜年”。初二至十五要给亲友拜年, 有“初一祭家神,初二拜丈人(岳父)”之说。正月十四,要将屋里屋外打 扫干净,还要“焰毛虫”、“爆疙蚤”。晚餐要备办酒肴,祭祀祖宗。晚上 要在房前屋后插香烛,谓之“向阳灯”,有“三十晚上的火,十四晚上的灯 ”之说。还要炒葵花、包谷花,谓之“炒瓦虱”,男女青年要下地“偷青( 葱蒜等)”互相拍打嬉戏,谓之“拍油烟”。正月十五,早餐要吃糯米包子 ,谓之“吃大元宝”,晚餐要备办酒肴祭祀祖宗,谓之打发老人。晚上闹完 灯(花灯、龙灯等)后,要送灯。除了过赶年还,还有牛王节、六月六、端 午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等。
6.沙陀电站
,主 水下 干沙 兼要 库游 流沱 顾水 总 规水 公 航工 库 平划电 运建 容里方开站 、筑 为公发位 防物 沿里的于 洪为 亿河,第贵 及二 立县上七州 灌级 方城游个省 溉建 米。 梯东 等筑 ,电 级北 任物 电站公,部 务。 站正里坝沿 。水 枢常为址河 电 纽蓄思控县 站 为水林制境 以 二位水流内 发 等 电域, 电 工米站面系 为 程,,积乌 主, 江 6.31 120.8 360
土家族传统服饰及其文化象征——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为例

土家族传统服饰及其文化象征——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及周
边地区为例
李克相
【期刊名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15)2
【摘要】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象,是民族无声语言的艺术传承,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之一.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土家族为表达民族的共同信仰与文化因素,创造了集绘画、扎染、刺绣、挑花、纺织等民族手工艺术为一体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特征的土家族服饰.通过土家族服饰的演变、内涵与文化象征三方面来研究土家族服饰,以期传承与开发土家族的服饰文化.
【总页数】5页(P13-17)
【作者】李克相
【作者单位】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史志办,贵州,铜仁,56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12
【相关文献】
1.贵州土家族民间文化走进课堂问题研究——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J], 张连桥;张洁
2.土家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进路与发展对策研究——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J], 李克相
3.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r——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J], 李克相
4.喀斯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r——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J],
5.浅谈体育课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影响和重要性——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为例 [J], 冉飞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沿河土家传统民居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探析

贵州沿河土家传统民居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探析摘要: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土家族聚居地,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沿河土家人民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建造起了具有显著土家特色的民居建筑。
本文就沿河土家民居进行建筑特色和建筑文化分析,得出贵州沿河土家民居中蕴含的土家族人民朴实、勤劳等文化精神内涵,同时进一步品析土家民居投射出的浓郁民族风情。
关键词:土家族;传统民居;艺术风格;文化内涵Abstract: The Yanhe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is a Tujia settlement. During the long history of life, Tujia people along the river built their own residential buildings with prominent Tujia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ir labor and wisdom.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the Tujia folk houses along the river, and draws th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s of the Tujia people's simplicity and hard work.Keywords: Tujia, traditional houses, artistic style, cultural connotation 土家族在全国的分布范围较广,集聚于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省份。
各地域的土家族文化的共同点是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和丰富性。
土家文化的独特性是中华文化群中不可多得的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
贵州沿河铜仁红色故事英雄事迹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革命老区,是红军长征进入贵州的第一站,也是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1934 年5 月,贺龙、关向应等率领红三军进入沿河,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并成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
在这里,红三军与黔东人民并肩作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动人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冉少波的英雄事迹。
他领导沿河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6 年2 月,冉少波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8 岁。
这些英雄事迹和动人故事,不仅是沿河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历史与文化
沿河历史
沿河地,春秋时属巴国南疆一部分。
战国属楚,一度入秦。
秦代属黔中郡。
西汉先属酉阳县,后属涪陵县,东汉分属涪陵县和永宁县。
蜀汉在县地置汉复县,沿河县分属汉复县和万宁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涪陵郡治所移往汉复(今沿河洪渡),咸和三年(328年),涪陵郡“地殁蛮僚”。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涪陵蛮帅田思鹤以地附周。
宣政元年(578年),沿河地置费州。
沿河在北周分属黔州和费州。
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
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西四十步,因川为名,曰务川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黔州招慰使冉安昌以务川县当牂牁要道,请置郡抚之,武德四年(621年),于县地置务川郡,旋改为务州,领务川、扶阳、涪川三县,以冉安昌为刺史。
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思州为宁夷郡,领务川、思王、思邛三县。
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思州。
唐思州治地一说在今沿河县城东岸,与务川县城同城,二说在今沿河县城北城子上。
宋初沿唐制,把不能派流官统治的经制州列为化外州,设置羁縻州委任土官管理。
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派都虞侯赵延浦任思州刺史,土着田氏族人不宾附,朝廷将思州等列为化外思,改经制州为羁縻州,委派土着首领管理。
大观元年(公元
1107年),田佑恭请求内附,愿为王民。
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朝廷以其地置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
将思州、务川县治徙于北部荷叶坪,后又移到原都濡县治所,州、县同城。
务川县治沿河历519年,思州治沿河历497年。
在南宋、元、明、清时期沿河县城均为土司驻地。
元置沿河佑溪长官司,治今沿河县城西岸,沿河司直到民国三年才改为沿河县。
1986年,改沿河县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于沿河北部置洪杜县,隶属于黔州,以境内洪杜山得名,宋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废洪杜县,洪杜县从置至废历444年。
民国3年于县北置后坪县,民国30年(公元1941年),撤销后坪县,以金竹山以东并入沿河县,以西并入务川县。
沿河行政区划,在隋务川县设乡,时设归义、楠木2乡。
宋代设城、堡、镇。
元设图甲。
沿河佑溪长官司原辖三图,即水东图、卜龟图和甫南图。
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甫南图拨属酉阳州,沿河佑溪长官司只辖水东图和卜龟图2图20甲。
道光《思南府续志》载:“水东图:一甲舟门、草坝、黑巷子、席家坡、田家坡;二甲大茶坪、吴家寨;三甲黑踏堡、龙井、黑水场;四甲木杨岭、斑竹屯、居园;五甲天井、沿河司;六甲水田坝、汪家沟、黄竹山、东流口;七甲沿河司、崔家村、沙子场;八甲土陀坝、坝头、米溪、瑰岩;九甲虎狼溪、鸾塘、白泥、板场坝;十甲兼花甲何家沟、东流口、跳金磊、楠木园。
卜龟图:一甲官州、白马岭、吴家湾、大士塘;二甲练溪;三甲丫溪、新射头、泉口寺、斑鸠溪、羊岩底、土城;四甲木杨岭、细
草池、钱家岩;五甲鹿溪、摩坨底、斑竹坝、大丛、土城坝、苦竹坝、鸾塘、干溪;六甲后溪、叶家寨、黑虎寨;七甲木子岭、斑乍岭、萧家沟、沙坝;八甲官庄、蔡家沟、金竹园、水田坝;九甲下坝、大界头、野猫塘、三角塘、菖蒲塘;十甲兼庄甲泉口寺、石坟坨、金竹山、骡子岩、南客寨、中辽、十二盘、马蜡溪、银子溪、大宅头、大水溪、官州、侯家山、张家坝。
”
民国5年(1916年)废图甲为区保,县下设区、保、甲;民国20年(1931年)改保为乡镇,县下设区、乡镇、闾邻;民国27年(193 8年)改乡镇为联保,县下设区、联保、保、甲;民国30年(1941年)省后坪县,其东部并入沿河县后,全县区划为6个区,24联保;民国3 1年(1942年)减区,复改联保为乡镇,全县区划为1个区,24个乡镇。
民国32年(1943年),施行新县制,全县划分为4个区,辖25个乡镇。
直辖区署驻县城,辖沙子、隘口、黑獭、黑水4个乡和和平1个镇;上坝区署驻上坝,辖淇滩、甘溪、晓景、中界、谯家、铅厂、夹石7个乡;官舟区署驻官舟场,辖妙坝、永祥、官庄、板场、七格、思渠、黄土、毛渡8个乡;洪渡区署驻洪渡,辖隘门、客天、后坪、王坨、塘坝5个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改保为村,改甲为组,县下设区、乡镇、村、组,全县区划为10个区,25个乡镇;1953年调整为10个区,112个乡镇;1956年调整为9个区,68个乡镇。
1958年组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县下设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全县区划为9个区,64个社镇;1959年改区为公社,改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复改公社为
区,改管理区为公社,全县调整为9个区,35个社镇;1963年调整为9个区,62个社镇。
1984年政社分设,改公社为乡镇,改生产大队为村,改生产队为村民组,全县区划为10个区镇,61个乡镇。
沿河红色文化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谯家镇土地湾。
距县城56公里。
1934年5月14日由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三军从彭水县城西渡乌江跨入黔东沿河,随后以沿河土地湾为中心,建立了黔云贵高原上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孕育了红二方面军的诞生。
至1934年11月28日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撤离,红军足迹踏遍沿河县各乡镇。
贺龙元帅在回忆中说:“如果没有这块根据地,六军团没有目标可找,也找不到部队,结果是不可想象的。
可以说,没有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就很难有后来的红二方面军,也就很难有后来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
在乡区苏维埃政权逐步建立扩大,群众广泛发动组织起来的基础上,1934年7月21日至2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县(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四区铅厂坝(今谯家镇铅厂)的张家祠堂召开黔东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沿河、德江、印江等县选出的代表和红军代表135人,其中雇农及手艺工人55人,贫农25人,中农8人,士兵4人,其他7人,小商4人,红军32人。
大会首先选举出由孙秀亮、秦育青等人组成的大会主席团。
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湘鄂川黔边特区革
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夏曦主持。
红三军代表钟子廷向大会致词。
红三军军长贺龙在大会上介绍了黔东特区目前的形势,赞扬了黔东革命斗争的已有成就。
夏曦在会上作了讲话,提出目前要立刻进行三件大事:
(一)实行土地革命,要把地主豪绅的土地拿来,彻底由贫农、中农平均分配;
(二)组织雇农工会、贫农团和苏维埃代表会议,坚决同地主、富农作斗争,并要同一切破坏苏维埃革命之反革命分子作斗争;
(三)工农群众武装起来,组织3万人的自卫队,1万人的游击队,3千人参加红军。
这样我们就有了革命的武力,可以压倒一切!我们大胆地照着苏维埃革命的道路上前进,紧紧地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我们一定可以争取黔东苏维埃的首先胜利!"
大会要求,"为巩固和发展黔东苏区而斗争,集中一切力量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
"在酝酿代表成分统计和讨论夏曦的报告后,通过了《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以《关于工农武装问题决议》几农村工人保护条例》、《优待红军及其家属条例》、《关于肃反问题决议以《关于苗族问题决议》等六项决议。
7月22日,大会选举出由宁国学、冉云(即冉少波)、刘本玉、罗亨举、夏国安、黎光富、汤福林、邓吉星、夏曦、贺龙、关向应、卢冬生、李佛如、朱绍田、钟炳然等80人组成的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罗亨举、孙秀亮、符公高、秦育青、陈正国、张均望、胡昌进、黎光
富、汤福林等32人为常务委员。
推选孙秀亮为主席,秦育青(红军干部)、陈正因为副主席,田兴才、王顺帮为土地部部长,汤福林、张均望为军事部部长,孙永臣为劳工部部长,李芝兰为经济部部长,罗亨举、黎光富为政治保卫局局长。
选举结束后,各委员宣布就职。
黔东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加快了根据地政权建设和革命武装建设工作。
7月底,红三军基本控制了黔东大部分地区,加强了地方武装,苏区扩展了二分之一,党和红军的领导人进行了分工。
黔东苏区的革命斗争极大地影响扩大到毗邻地区外的其它县。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是代表黔东特区各族人民利益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工农民主联合性质的革命政权。
标志着黔东各族人民开天辟地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政权,工农大众获得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成为社会的主人。
同时也标志着纵横200余里的黔东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黔东特区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