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4)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 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 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 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 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 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 奏鲜明,长于抒情。
[微积累]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 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 似,字数要求不太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 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 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 修辞格来表现。
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 张。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 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a.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 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 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 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 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0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0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例如:难道时间可以倒流吗?
(2)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
(九)反复
1.定义: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2.种类: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
例如:①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洞口;笑依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题蒲圻赤
壁》)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
D.总有月夜,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答案】B
【简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容易题。本题考查比喻的基
本类型:明喻、暗喻、借喻。四个选项均为比喻。B 选项将君子的德比为风,小人的德比
为草。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为明喻。A、C、D 三个选项为借喻,句中本体不出现,直接以
(2)只问不答。
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运用设问要注意的问题: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八)反问
l.定义:
3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语文】
【2020 届】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问。
2.种类:
(1)肯定式反问,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4.示例:玫瑰迷人牡丹大气(意思恰当即可。需注意本体、喻体之间的关联性。根据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1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全套解析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1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全套解析课件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从命题角度看,本能力点的试题主要有单一角度型和复合型
•两用单种方•击。面第单的此二一能处级角力编度进辑型行试考母题查版是的文指试本在题试。样卷复式中合单型独试设题一是小指题在对试修卷辞中格不运但
单独考查• 第修三辞级知识及其运用的能力,还与其他文字表述的能力 结合在一起• 进第行四级考查。
• 第二级
• 第三级
把天刺破了,谁还能上得去 呢!
• 第四级
• 第五级
在高高的作业和试卷之下,中学
生们一个个变成了武大郎,心肺
都压抑得透不过一点气来了。
他嗓音洪亮,喊一声就能把 教室震破。
单6.根击据上此下文处补写编下面母的排版比句标。 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 它
• 第二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房地产企业大口大口地吞噬着
我国的耕地,农民手中的土地
每天望着挖掘机哭泣流泪。
面对柴油紧缺,有的加油站 喝满一肚子柴油不吐,非得 憋出个高价来不可。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4.把下列所给的素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出来。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他驾着刚从车市里买来的坐
• 第二级
情,如“女人坐• 在第五小级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②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 动作,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或把甲物 当乙物来写,如“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 来”。
2020/7/15
20
•语单意击上此构成处一编个辑系母列。版文本样式
• 第童二年级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 文,老•年第三是级一部百科全书。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反复、设问、反问)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反复、设问、反问)
果。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础,就是熟悉这些修辞手
法的一般修辞作用。反复、设问、反问三种修辞手法的一般 修辞作用分别是:
1)反复: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使诗文句式
整齐有序,文章起伏回荡,充满语言美。运用反复,必须要 适合表情达意的需要。反复不是“重复” ,不必要的反复, 会使文章语言??唆、累赘;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
思路点拨:此题结合仿写考查正确运用比喻和反复的修
辞手法。在解此题时,无论选哪一个话题,首先要弄清句子 的结构,即从语法角度看,是“……是……只要……”的条 件假设复句;再从修辞角度看,三句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且 三句构成排比;还暗含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
这个仿写的话题可以自选,有比较自由的空间,因此,
混淆,考生应能区别。例如: (1)“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
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 不以我们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这两个句子运用 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 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2.熟悉反复、设问、反问三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
3.反问。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形式表
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或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 或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且只问不答, 答案暗含在问句中。
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反问的修 辞作用在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 印象,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说服力。
味采用反复的形式,会让人厌烦。
2)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
解。
3)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情感,加深印
象。
三、例题分析 例:仿照下边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解题技巧】一、考点梳理借代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也叫作“换名”。

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作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作本体。

借代即用借体代本体。

2.种类:(1)特征代本体。

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2)材料代本体。

如:懒将白发对青铜。

(3)标志代本体。

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4)人名代著作。

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5)绰号代本人。

例如:“芦柴棒”,去烧火!(6)专名代泛称。

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7)具体代抽象。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8)部分代整体。

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作用:(1)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2)简洁、精练,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3)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夸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2.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2)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3.作用:(1)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

(2)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

(3)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答题方法1.辨析技巧借代:借代就是换称(即“换名”),因语境表达的需要,不用本体事物,而改换与本体相关的事物代替。

使用借代的手法时,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夸张:看表述与客观事物的原情况相比,是否有扩大、缩小或超前。

如何正确运用写作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写作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写作修辞手法我们在不知如何描述某件时间的时候,我们都会换另外一种说法,来让别人听得更明白。

语文课中我们也经常会学到一些修辞手法。

那么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呢?该怎么正确使用并且举例子?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好几种,来看看你知道的有哪些?修辞手法一般都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顶真、对比、借代等。

1.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向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4.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5.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16正确应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解析)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16正确应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解析)

考点16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新课标《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述包括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命题的范围——“常见”,《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规律——“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名词术语(各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考查,即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正确运用。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从题型来看,多为主观表述题;二是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类型、正确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适当运用修辞手法等;三是从命题方式来看,该考点一般不会单独设题,而是常常与语言文字运用的其他考点(如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等)结合在一路进行考查;四是从取材来看,主要选择那些描述、记叙或抒情性语段;五是从考查目的来看,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请在“思念”和“家园”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

要求每一个句子都利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且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

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咱们上前去。

【答案】示例一思念像一株刚萌生的幼苗,对外界探头探脑。

思念像一株小树,亭亭玉立的,生长着,伸展着。

思念像一棵枝丫横生的老槐树,狂舞着,张扬着,深深地根植在我的心中。

示例二家园像幼年时的摇篮,摇着我童年的梦,要我快快长大。

家园像青年时的屋舍,随时等我,随时欢迎我,任我逍遥,任我奔走。

家园像老年时的古宅,纵然有些残缺,也让人心安,让人心有依托。

【解析】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做到句式一致,还应特别注意每一个句子都要用到比喻和比拟这两种修辞手法。

2.按照以下两种情境,以“微笑”为重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别离扩展成很多于30个字的语段。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林下潼心
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 问和反问等九种。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是准确辨 识,二是灵活运用。
• 一、比喻 • 1.含义: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 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 • 2.作用: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 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 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 刻的印象。 • 3.构成: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 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七、反复 1.含义:反复是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 或抒发某种感情的修辞格。 2.作用:反复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感情、突 出思想观点的作用(内容);同时还使诗文格式整齐有序,回 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和节奏感(形式)。
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种类: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 语间隔。如:你的每一个脚步,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 革命……革命……革命…… (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 子。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 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 竹桥,也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补充: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
• 二、比拟
• 1.含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
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
• 2.作用:比拟可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赋予某事物,使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
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进而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是 “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描 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 的感情。
修辞分析之夸张
定 义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 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 的修辞方式。
种 类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 强、深……”的夸张形式。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两竿落日溪桥上,
杜牧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 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 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 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 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 八 月 湖 水 平 , 涵 虚 混 太 清 。 气 蒸 云 梦 泽 , 波 撼 岳 阳 城。” ——“波撼岳阳城”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 气势。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C. “故人具鸡黍shu,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 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 的感情。 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 的东西。
考查形式
①选择题
②诗歌鉴赏
③现代文阅读 ④作文
所以,大家要改变一种认识:对修辞的学习 以及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要打通。
典型题示例(选自《考试说明》)
5. (2014江苏)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 整的一项是(3分)(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A 6. (2015江苏)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 是(3分) (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
Hale Waihona Puke 作 用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巩固训练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 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 力度。
读一读,悟一悟
《围城》妙语录 1.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 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2.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 人,老了便不值钱。 3.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 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 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志。 4.抱行政野心的人最靠不住,捧他上了台,自己未必有多大好处; 仿佛洋车夫辛辛苦苦把坐车人拉到了饭店,依然拖着空车子吃西风, 别想跟他进去吃。 5.天下只有两种人:假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 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 一颗葡萄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 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缘故 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比拟的词往往是修饰用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比喻的词往 往就是名词。 在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 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 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例①:住口,你这吠人的狗。 (比喻) 住口,你再吠人,我可要一木棒打死你。 (比拟) 例②: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 (比拟) 我们要谨防糖衣炮弹。 (比喻)
巩固训练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 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2004年重庆卷) 例句:
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参考答案:
爱心不搞商业投资,一旦付出了,切莫求回报。
机遇不办终身保险,一旦失去了,真难以补偿。
修辞分析之比拟
定 义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 修辞方式。
指出下面这首宋词所用的修辞方法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去。
设问
借代 拟人
借代
修辞训练——借代
改写下面这句话 , 要求运用借代的修 辞方式,字数不超过8个字。
拿起武器来保卫祖国。
化平常为别致,更有情韵,有移情作用。
修辞格介绍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汉语修辞美学》
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
—— 比喻 —— 比拟
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
汹涌的海水响雷般的咆哮着、怒吼着,扑向 每一块礁石,然后化为无数的碎琼散玉。
——比拟与比喻的兼格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典型题示例(选自《考试说明》)
31. (2008年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 什么样的感慨。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 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 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二轮复习之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考试说明》(节选)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提炼语意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种 类
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 情和动作。 拟物:把人或物当作它物来写,使其具有 它物的动作或情态。
举 例
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人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拟物
作 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将人的情感移植到花鸟身上,把人的感情表 现得更深沉、曲折、凄苦、哀伤。 使形象更生动饱满,意境更灵动,富有画面感。
在古代诗文里,借代辞格也是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修辞 方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 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修辞训练——借代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 里。 A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 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中的借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 弱、浅、……”的夸张形式。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 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 夸张形式。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 的香味来了。
作 用
1、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 2、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 3、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修辞训练——借代 2、下面是表现一定生活观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期有限。 B. 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界。 C. 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D. 谈笑有布衣,往来无缙绅。
D项为借代,其他项为比喻。
修辞训练——借代
选D
3、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特征代本体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 具体代抽象 专名代泛称 形象代本体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 ,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结果代原因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质料代本体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原 则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 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第二,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 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力拔山兮气盖世,难拔家乡大山芋。
巩固训练
霜天晓角 ·仪真江上夜泊
南宋 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 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 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 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 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 大旱的甘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