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8-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纯化方法汇总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纯化方法汇总含有一种以上的微生物培养物称为混和培养物(mixed culture)。
如果在一个菌落中所有细胞均来自于一个亲代细胞,那么这个菌落称为纯培养(pureculture)。
在进行菌种鉴定时,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为纯的培养物。
得到纯培养的过程称为分离纯化,方法有许多种。
1、倾注平板法首先把微生物悬液通过一系列稀释,取一定量的稀释液与熔化好的保持在40-50°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充分混合,然后把这混合液倾注到无菌的培养皿中,待凝固之后,把这平板倒置在恒箱中培养。
单一细胞经过多次增殖后形成一个菌落,取单个菌落制成悬液,重复上述步骤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物。
首先把微生物悬液通过适当的稀释,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放在无菌的已经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然后用无菌的玻璃刮刀把稀释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上,经恒温培养便可以得到单个菌落。
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用无菌的接种环取培养物少许在平板上进行划线。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当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上往后移动时,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稀释,最后在所划的线上分散着单个细胞,经培养,每一个细胞长成一个菌落。
富集培养法的方法和原理非常简单。
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条件只让所需的微生物生长,在这些条件下,所需要的微生物能有效地与其他微生物进行竞争,在生长能力方面远远超过其他微生物。
如果要分离一些专性寄生菌,就必须把样品接种到相应敏感宿主细胞群体中,使其大量生长。
通过多次重复移种便可以得到纯的寄生菌。
5、厌氧法在实验室中,为了分离某些厌氧菌,可以利用装有原培养基的试管作为培养容器,把这支试管放在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以便逐出培养基中的溶解氧。
然后快速冷却,并进行接种。
接种后,加入无菌的石蜡于培养基表面,使培养基与空气隔绝。
另一种方法是,在接种后,利用N2或CO2取代培养基中的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把试管口密封。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课件

纯培养技术可用于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 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依据。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02
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微生物的分离
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将混合的微生物群体分离成单一的微 生物个体。
微生物的纯化
通过反复划线、稀释接种等方法,获 得纯培养的微生物,即同一菌种或纯 种微生物的培养。
微生物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组成
培养基是由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等组成,根据不同微生物的需求,培 养基的成分和比例会有所不同。
培养基的制备
根据配方和操作步骤,将各种成分混 合在一起,经过灭菌处理后,制成适 合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微生物的培养条件
温度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需求不同,适宜的 温度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测定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如氧化酶试验 、糖发酵试验等。
应用前景探讨
探讨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在生产、科研等领域 的应用前景和潜在价值。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04Fra bibliotek的应用实例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抗生素生产
01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用于分离和培养具有抗生素产生能力的菌株
,为医学领域提供大量抗生素。
疾病诊断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ppt课件
目 录
•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概述 •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 •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实验操作 •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应用实例 •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01
概述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定义
01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是指通过一定 的物理、化学手段,将自然界中 混杂的微生物群体分离出来,获 得纯种微生物的技术。
微生物的纯培养(两篇)2024

引言:微生物的纯培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它能够分离和培养单一微生物种类,为微生物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工具和方法。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微生物纯培养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微生物的纯培养,介绍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它们的应用。
概述:纯培养是通过分离微生物,将其单独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从而得到纯的微生物培养物的过程。
纯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特性,还可以用于研究微生物的生理机制、遗传与基因组学以及应用领域,如微生物药物和工业应用等。
正文内容:1.微生物分离技术1.1基于落点法的分离技术1.2基于过筛法的分离技术1.3基于稀释法的分离技术1.4基于加热法的分离技术1.5基于波动法的分离技术1.6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分离技术2.微生物生理特性的研究2.1生长速率和生长曲线的测定2.2代谢产物的分析和鉴定2.3酶的活性测定2.4免疫学方法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2.5细胞透过性和运输的研究3.微生物遗传与基因组学研究3.1突变体筛选和鉴定3.2基因工程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3.3基因组学方法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3.4转座子和重组技术的应用3.5CRISPRCas系统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4.微生物在医药和工业领域的应用4.1微生物药物的开发和生产4.2微生物酶的应用4.3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4.4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4.5微生物在能源生产中的应用5.微生物纯培养的优化和自动化5.1培养基组分的优化5.2培养条件的优化5.3自动化培养设备的应用5.4全自动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5.5培养过程监测和控制的方法总结:微生物的纯培养是微生物研究中至关重要的技术之一。
本文通过介绍微生物分离技术、微生物生理特性的研究、微生物遗传与基因组学研究、微生物在医药和工业领域的应用以及微生物纯培养的优化和自动化等方面,展示了微生物纯培养的多个方面。
这些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为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工具和方法,促进了微生物学在科学和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食品微生物8 微生物分离、纯化与保藏技术

(一)菌种保藏的目的
保持其原有性状和活力的稳定; 确保菌种不死亡、不变异、不被污染;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菌种的保藏与菌种管理
(二)菌种保藏依据:
根据菌种的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地创造低温、干燥、 缺氧、缺乏营养条件,使菌种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繁殖处 于受抑制的休眠状态。 保藏菌种的选取:选取优良的纯菌种,最好是用其分生孢 子或芽孢等休眠体,在其休眠和停止生长的条件下保藏。
菌种的保藏与菌种管理
(三)菌种保藏方法:
沙土管保藏流程:
菌种 斜面产孢 孢子悬浮液(≥106/ml ) 减压干燥
加入沙土管( 0.3~0.5ml/管) 密封 4℃低温保藏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菌种的保藏与菌种管理
(三)菌种保藏方法:
砂土管保藏法的特点
包藏初期,菌死亡率高,后逐渐减慢,存活下来的孢子在以后 保存期间稳定性较好。 适用于产孢子的微生物及形成芽孢的细菌 对于一些对干燥敏感的细菌及酵母则不适用。
(二)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
对于寄生性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多角体病毒 等,由于长期使用,其毒力下降,导致杀虫效率降低及 衰退现象。 可以用菌种去感染菜青虫幼虫等,然后从致死的虫体上 重新分离,经过几次重复感染与分离,就可以逐步恢复 和提高毒力。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1.斜线法 2.曲线法 3.方格法 4.放射法 5.四格法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微生物的纯培养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纯培养实验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微生物的纯培养实验原理。
你想想啊,微生物那可是无处不在,水里、土里、空气里,到处都有它们的小身影。
可咱要是想好好研究它们,就得把它们单独拎出来,就像在一群小朋友里把最调皮的那个挑出来一样。
这就是纯培养呀!微生物们就像一群小精灵,在我们看不见的世界里忙忙碌碌。
要把它们单独培养,可不简单呢!就好比要从一大锅杂烩汤里捞出你最喜欢的那颗肉丸。
我们得给它们准备一个舒服的“家”,这个“家”要有合适的营养,温度也要刚刚好,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不然这些小精灵可不乐意待。
然后呢,咱得想办法把它们弄到这个“家”里去呀。
这就有点像钓鱼,得用合适的“鱼饵”把它们吸引过来。
有时候可能一次就成功了,有时候可得费点功夫呢。
等它们在“家”里安顿好了,咱就得好好照顾它们啦。
就跟照顾小宠物似的,要时刻关注着它们的状态。
它们长得好不好呀,有没有不开心呀。
要是它们有点不舒服,咱就得赶紧调整条件,让它们重新开心起来。
你说微生物的世界奇妙不奇妙?它们那么小,却有着那么大的作用。
咱通过纯培养实验,就能更好地了解它们,利用它们。
比如说,有些微生物能帮我们生产好吃的食物,有些能帮我们处理垃圾,厉害吧!咱再想想,如果没有纯培养实验,那我们对微生物的了解不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嘛。
有了这个实验,就像给我们配上了一副高清眼镜,能把微生物看得清清楚楚。
你说这纯培养实验是不是特别重要?它就像是打开微生物世界大门的钥匙,让我们能走进那个神奇的小世界,去探索,去发现。
所以啊,可别小瞧了这个实验,它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咱可得认真对待,才能在微生物的世界里畅游无阻呀!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呢?。
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纯化和平板菌落计数法

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纯化和平板菌落计数法姓名摘要: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其特点是能测出微生物样品中的活细胞数。
本实验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分离纯化微生物以获得纯培养并进行平板菌落计数,旨在了解微生物的纯培养含义和意义、熟练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微生物样品中活细胞的原理、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微生物的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平板菌落计数法1.引言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即使取很少量的样品也是许多微生物共存的群体。
人们要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首先须使该微生物处于纯培养状态。
也就是说培养物中所有细胞只是微生物的某一个种或株,它们有着共同的来源,是同一细胞的后代。
只有纯培养物才能提供可以重复的有意义的结果,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形状稳定的纯培养(菌种)是微生物学工作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否则生产或科研都无法正常进行。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使用显微操作器单细胞挑取法可以直接得到纯培养。
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是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常规方法。
后几种方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进行,达到好的效果。
常用的方法有:(1)简易单细胞挑取法:它需要特制的显微操纵器或其他显微技术,因而其使用受到限制。
简易单孢子分离法是一种不需显微单孢操作器,直接在普通显微镜下利用低倍镜分离单孢子的方法。
它采用很细的毛细管吸取较稀的萌发的孢子悬浮液滴在培养皿盖的内壁上,在低倍镜下逐个检查微滴。
将只含有一个萌发孢子的微滴放一小块营养琼脂片,使其发育成微菌落。
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纯化与平板计数

微⽣物的纯培养、分离纯化与平板计数微⽣物的纯培养、分离纯化与平板计数⼀.实验⽬的1.了解微⽣物纯培养的⽬的与⽅法。
2.掌握分离纯化微⽣物的⼏种⽅法。
3.掌握通过⽤涂布平板法对微⽣物进⾏计数的⽅法。
⼆.实验原理1.微⽣物纯培养的原理⾃然界中各种微⽣物混杂⽣活在⼀起,即使取很少量的样品也是许多微⽣物共存的群体。
⼈们要研究某种微⽣物的特性,⾸先须使该微⽣物处于纯培养状态。
也就是说培养物中所有细胞只是微⽣物的某⼀个种或株,它们有着共同的来源,是同⼀细胞的后代。
使⽤显微操作器单细胞挑取法可以直接得到纯培养。
通常情况下只有纯培养物才能提供可以重复的结果,纯培养物通常是通过⼈⼯培养⽅法获得的。
获得纯培养物的关键有两点:(1)所有相关物品必须是⽆菌的。
(2)分离单个微⽣物细胞并将其培养成⼀个群体。
2.分离纯化微⽣物的⼏种⽅法从混杂的微⽣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种或某⼀株微⽣物的过程称为微⽣物的分离与纯化。
混合样品的分离⽅法包括两⼤步骤,使菌体浓度得到稀释使微⽣物的细胞或孢⼦以单独的状态存在,在适宜条件下形成菌落。
如果将其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就得到了纯种的微⽣物。
分离纯化微⽣物的⽅法包含两类:⼀是达到菌落⽔平,另⼀类是达到细胞⽔平。
菌落分离纯化⽅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平板涂布法和倾注分离法。
细胞分离纯化⽅法包括:单孢分离法和菌丝顶端切割法。
平板划线法,平板涂布法和倾注分离法因⽅法简便、设备简单分离效果良好⽽被⼴泛使⽤。
(1)平板划线法原理:当通过划线法分离微⽣物时,培养物在固体培养基上通过划线被稀释。
划线的⽬的是使细菌细胞间的空间⾜够⼤,这样单个细胞繁殖所产⽣的⼤量后代就会形成⼀个菌落。
由此可见,菌落就是在固体培养基表⾯由单个微⽣物繁殖形成的⾁眼可见的细胞集团,菌落也可以是由⼀群同类微⽣物繁殖形成。
挑取但菌落进⾏扩⼤培养就是纯培养。
(2)平板涂布法原理:将经过适当稀释的⼀定体积的菌液加到已凝固的平板培养基表⾯,然后⽤⽆菌涂布器速将其涂布均匀,如果涂布适宜,经培养后,在平板表⾯可以得到但菌落,从⽽达到离纯化微⽣物的⽬的。
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趣的事儿啊!你想想看,微生物那可是无处不在,小到我们根本看不见,但它们却有着大作用呢!那怎么才能把它们单独拎出来研究呢?这就得靠纯培养技术啦!就好像在一个大班级里,有好多好多同学,我们要把其中一个特别的同学找出来,单独和他交流一样。
微生物的世界也是这样,那么多种类混在一起,我们得有办法把我们想要研究的那一种给分离出来,让它自己好好成长。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准备一个合适的“家”给这些微生物。
就像给小朋友准备一个温馨的小房间一样,这个“家”得干净、舒适。
我们要用各种消毒的办法,把那些杂七杂八的微生物都赶跑,只留下我们想要的那一个。
然后呢,我们得给它们准备好吃的。
微生物也得吃东西才能长大呀!不同的微生物喜欢吃不同的东西,这可得搞清楚,不然它们可要不高兴啦。
接下来就是关键步骤啦!怎么把它们分离出来呢?这里面可有不少门道呢。
有时候就像是在一堆沙子里找金子,得有耐心,还得有技巧。
可以用一些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把一个一个的微生物单独挑出来,放到它们的专属“小房间”里。
哎呀,这过程可不简单呢!有时候可能会失败,但是别灰心呀!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哪有不摔跤就学会的呢?多试几次,总会成功的嘛。
等它们在“小房间”里住下了,我们还得好好照顾它们。
看看它们过得好不好,有没有长大,有没有生病。
这就像是照顾小宠物一样,得时刻关注着。
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啊,就像是打开微生物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
有了它,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小家伙们的秘密,能知道它们都能干些什么,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或者坏处。
你说这是不是很神奇?想想看,通过这么一系列的操作,我们就能和这些看不见的小生命亲密接触啦!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看了这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它可是有着大用处呢!让我们一起好好探索这个神奇的微生物世界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划线法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原理
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学中将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单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人们希望研究或利用某种微生物常常必须是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后代。
但微生物在土壤、水、空气或人及动、植物体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都是混杂生活在一起,欲获得某一种微生物时,就必须从混杂的微生物类群中分离它,以得到只含有这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另外,若人们原有用于试验研究与利用的微生物纯培养菌株,因接种转管以及保存不当等原因而被非目的菌种污染后,也必须再次进行菌种的纯化将污染的杂菌除去,以重新获得目的菌株纯培养。
这种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
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适宜的培养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他菌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其他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单孢分离法、挑取菌丝先端等方法分离、纯化该微生物,从而得到纯菌株。
当菌种被其他杂菌污染时或混合菌悬液常用划线法进行纯化(纯种分离)。
此法是借助将蘸有混合菌悬液的接种环在平板表面多方向连续划线,使混杂的微生物细胞在平板表面分散,经培养得到分散成由单个微生物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
二、实验器材
1、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糖琼脂培养基(PDA);
2、供试的细菌及霉菌的斜面菌种、无菌水、接种环、青霉素、无菌培养皿
三、操作步骤
1、培养基平板的制备将备用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加热冷却至45-50℃分别倒入90mm的无菌培养皿内,每个培养皿倒入培养基20ml,冷凝后贴上标签、并标明培养基的名称及自己的姓名。
2、菌悬液的制备取青霉菌、曲霉2种霉菌及大肠杆菌的斜面菌种试验各1支,倒入少量无菌水后以接种环刮菌苔表面,将细菌的细胞与霉菌的孢子洗下,倒入一无菌的三角瓶或培养皿,然后加入适量的无菌水稀释混匀得试验用的菌悬液。
3、取菌液将移菌环浸入菌悬液内,取一环菌液。
4、平板划线将有菌液的移菌环按图所示方法,在制备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平板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来回划线。
5、培养观察划线后的平板分别倒置放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24、3
6、42小时后进行观察平板上菌的生长情况。
6、挑单菌落将培养长出的单个菌落后,分别挑取接种到上述培养基的斜面上,再于置适宜温度下培养,待菌苔长出后,检查菌苔是否单纯,也可用显微镜涂片染色检查是否是单一的微生物,若有其他杂菌混杂,就要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
四、注意事项
1、在倒平板时可在培养基中添加某些药物如,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青霉素等药物,以减少细菌对青霉菌等霉菌纯化的干扰。
2、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在无菌室内进行无菌操作。
3、培养基不宜太溥,而且要厚薄均匀、表面光滑
五、作业
1、交1支经划线纯化后的斜面纯培养菌株试管1支,并描述所纯培养菌株所属微生物类型及其菌落与菌苔特征。
2、简述微生物划线纯化的原理与操作步骤。
3、试述掌握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重要作用。
微生物纯化方法示意图1、划线纯化法
2、稀释涂布法
3、稀释混合平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