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最后一分钟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师细致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概念。
3.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语言、描绘方法,如动词、形容词的运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香港回归祖国的意义是什么?”“课文中的最后一分钟,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找到问题的答案。
3.拓展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从香港人民、祖国大陆人民、国际社会等角度,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五)作业小结
1.教师情。
2.教师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祖国的繁荣发展和香港人民的生活变化,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学生能够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概念。
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祖国的繁荣发展和香港人民的生活变化。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描绘方法,进行创意写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祖国对香港的关爱和香港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2.学生理解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五年级上语文评课24最后一分钟

五年级上语文评课24最后一分钟

五年级上语文评课24最后一分钟沈丹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

作者倾诉了2019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汗青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猛烈的爱国情绪和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出息的衷心祝福。

沈老师在传授中利用多种形式把学生的感情一次次推向高潮。

一、在发言中导情。

你有过“最后一分钟”的履历吗?当老师这一标题问出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种情绪被变动起来了。

课题“最后一分钟”又意味着什么?人们又有怎样的感受?这种导课的形式使得学生的情绪得到自然的迁移和铺垫。

二、利用多媒体感受情绪。

多媒体的使用是否适当直接影响着传授效果。

本堂课上,沈老师在上课伊始,让学生寓目香港回归的现场录像资料,无形之中,把学生们带到了那庄严、盛大、激昂的场面中,学生随着讲解员那激情汹涌的演讲而感情高涨。

录像看完,学生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纷纷举手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感受。

三、利用画面感受情绪。

老师在讲解诗的第二节时,很好地利用了书本上的插图。

这是被汗青定格的记载,“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老师的这一标题让学生浮想联翩:红色的国旗、区旗,笔直的旗杆;庄严肃穆的场景……屈辱与自豪感不言而喻。

四、利用朗读表达情绪。

朗读是表达情绪最好的方法,作为诗歌更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

沈老师敷衍这首诗的朗读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要领。

在初步感知后由学生自由朗读,在理解了某段文字后由学生们比拟着读:老师与学生的比拟,学生与学生的比拟。

课文最后是师生齐声的朗读,整个历程听到的是孩子们越来越精美的朗读。

老师没有过多技能的指导,只有感情的渲染。

五、利用补白表达情绪。

老师在讲解最后一节时,让学生写写自己对香港的美好祝福。

这种形式的展示,本来是学生对文本感情的升华。

把百年的耻辱化作美好的祝愿,用孩子最朴素的语言写出来,更觉真挚。

整堂课,学生的感情高涨,每个别都能积极投入。

略显不足之处是,老师要是能从诗句中抓住那最能表达情绪的词语来切入,引领,可能学生的感触会更深刻。

24小时是一天一夜吗

24小时是一天一夜吗

24小时是一天一夜吗一天一夜一天的开始时间为午夜零点,也就是00:00,而最后一分钟的开始时间为23:59。

一天的结束时间则是24:00,也就是第二天的00:00。

24小时是一天一夜。

一天一夜实际指的是一个白昼加一个夜晚,一天是12小时,一个夜晚是12小时,加起来就是24个小时。

在二十四小时之中,一天开始于午夜,00:00,每天的最后一分钟开始于23:59而结束于24:00。

一天,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夜晚,共有24小时。

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是不会发光的,所以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半边是向着太阳的,而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

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

二十四小时制的规则,是把每天由午夜至午夜共分成二十四个小时,从数字0至23(24是每日完结的午夜),这个时间记录系统是现今全世界最常用的。

美国的人们还不能习惯二十四小时制的国家,这在工业化国家中是仅有的。

二十四小时制在美国和加拿大仍然被称为军事时间,而在英国则被称作大陆时间。

二十四小时制还是国际标准时间系统。

【二十四小时制的优点】1、不会混淆上午的时间和下午的时间。

在日程表或类似的文件中,一眼就可以看清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

这对于需要全天24小时运作的机构尤其重要,例如航空公司、铁路的时刻表和军队。

2、能够精确描述某一天的时间。

例如:“2月3日午夜12:00”就很难确定是“2月3日00:00”还是“2月4日00:00”。

3、24时制在电脑领域中较易按时间顺序排列。

十二时制的时间需要转换成24时制才能照正确顺序排列。

例如上午12:30若按字符顺序排列会被排在上午11:30后。

【时间书写格式】在二十四小时之中的时间书写的格式为“小时:分钟”(例如,01:23),或者为“小时:分钟:秒钟”(01:23:45)。

不足10的数字前面要补充一个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4.最后一分钟》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4.最后一分钟》附答案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这一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这里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方法,“午夜”是此刻的时
间,也指黑暗的终止;“清晨”既是此时的时间,也寓 意着美好的开始。“崭新的日出”“世纪的钟声”更是 预示着香港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多音字

qiāo(悄悄地)
qiǎo(悄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 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Hale Waihona Puke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在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 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倾诉的思绪。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耻辱终于被雪洗了。香港回归祖国,是祖国日益强大与繁荣的有
力见证,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无数的华夏儿女 流下了激动、自豪的热泪。“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
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深厚,仿佛能
使大海沸腾。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理解词语
刹那:一般用来表示时间之短。
造句:刚才还面带笑容,刹那间怒目圆睁,大发雷霆。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造句: 踏上这块土地,我仿佛看到了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场。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造句:凛冽的寒风侵入骨髓,哨兵却如钢铸一般一动不动地
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理解词语
辱。第四次:欢迎香港回归——祝福。
串珠问题: 1.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人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一、散聊“回归”,铺垫诗歌的基调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归的吗?生:1997年7月1日师:那个时候你们都还没出生呢,看不到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

不过没关系,这节课,我就带大家去弥补这份遗憾吧。

来,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师播放香港回归视频4分钟)师:多么令人激动啊!你觉得为了表达我们激动的心情,记录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你会选择哪种文体呢?(出示:A.新闻报道稿; B.小说; C.散文; D.诗歌。

)生:……师:我个人觉得,要表达喷涌而出的情感,最合适的文体是诗歌,那欢欣喜悦的心情就好像诗歌一行行的文字一样跳跃着。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诗人李小雨的文字,去感受香港回归那一刻的辉煌吧。

生:(齐读)《最后一分钟》师:再读——生:(齐读)《最后一分钟》二、初读诗歌,定格时间的画面师:翻开课本126页,自由朗读,把诗歌读通顺,读完后想一想你都看到了哪些画面?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好!一遍已经读完。

大家说一说,最后一分钟指的是哪一分钟?生:1997年7月1日到来前的最后一分钟生: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师:这一分钟在历史的长河中很短很短,但是,对于香港来说,却是一个历史的关键点。

读了课文,你都看到了哪些画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旗帜、人群、虎门销烟、历史教科书、条约、紫金花(分别写在三处地方)师:这些画面分别是在诗歌的第几小节呢?这一节讲的是香港的什么时间段?(板书:现场、历史、未来)师:看黑板,你发现了什么?作者写作的顺序——生:作者写作的顺序是,是从回归的现场写到香港的历史,再写到香港的未来。

三、聚焦“历史”,发现表达的秘妙师:那我们就按照时间的顺序,先去看看香港的历史吧。

请大家自由读第三小节,找找有哪些历史事件?(出示整段话)师:你读出了哪个历史事件?生:我知道了“虎门销烟”师:你能来介绍吗?师:当时英国政府倾销大量的鸦片到中国,毒害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导学案(梁亮) (1)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导学案(梁亮) (1)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上课班级五年级1班课题24 最后一分钟主备教师梁亮副备教师上课时间 2014 年 12 月 10 日星期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后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在吟诵中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热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香港回归现场视频片段教法运用电教法朗读法朗诵法释义法引导法学法指导朗读小组合作讨论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

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

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学生浏览课文,齐读课题,并观看香港回归现场视频。

用视频片段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初学新课(初步探究)自读诗歌,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

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

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学生初读诗歌,初步感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对脊梁,硝烟,骨髓做出正确理解初读诗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导释疑(合作学习)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全诗共有4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24、最后一分钟(修正版)

24、最后一分钟(修正版)

第三小节自学提示:
• 1.本节写到哪些历史事件?分别是怎 样的? • 2.谈谈你了解了这些历史后的感受是 什么? • 3.“深入骨髓的伤痕”指什么? • 4.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 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 泪珠在缓缓地流淌?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哪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写话练习: • 仿照课文第二小节写几句小诗或 者写几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最后一分钟 是 , 是 , 是 ,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了解香港
香港的历史
169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 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它不断 地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掠夺殖民地, 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 1839年3月,林则徐受命钦差大 臣,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 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 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 片。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 多箱。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 开销毁。经过23天,才把缴获的 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 的“虎门销烟”。
(kòu) (chà) 叩 (叩问) 刹 (刹那) 硝 (xiāo) (suǐ) (硝烟) 髓 (骨髓) 铸(zhù) (铸造)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 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 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 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 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 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4课_最后一分钟》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4课_最后一分钟》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卷(4)一、解答题1. 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读音下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2. 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3. 我查了资料,我知道这“最后一分钟”指的是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的一分钟。

“百年的痛苦”指的是________于________年被迫割让给,“发黄的旧条约”指的是________。

4. 这些带点的字看起来那么熟悉,可有时却经常听到人们对他们错误的称呼,请你试试找出正确读音。

请用“√”勾出来。

二、解答题诵读诗歌,浓浓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溢于言表。

请再一次回忆这些激情澎湃的诗句。

此刻,是午夜,又是________所有的眼泪都是________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________。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________,去迎接那新鲜的________、芳香的________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________……香港、澳门、台湾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我们牢记国耻,激励自身。

(1)香港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2)“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这里的“旧条约”是指________。

(3)“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这句话让你明白: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卷(4)一、解答题1.【答案】shā,qiǎo,sàn,fèi,qīng,bèn【考点】拼音一分钟【解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就得识字量大,做到见到就能拼出拼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

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刹chà极短的时间;瞬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城区西关小学语文学科课题备课卡
课型:新授主备人:柴光梅使用人:
导学内容
24最后一分钟
导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能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结合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




1.课前预习,认识5个生字
2.能说出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主题丛书
板书设计
24最后一分钟
香港回归:热爱祖国
教学反思
整首诗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我让学生领悟“三分诗,七分读”的读书之法:一、听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另外,对朗读的技巧也学习了一些,为后边自己的朗读打下了基础。二、自由读。学生在观看了视频之后或许受到了感染,自己读得时候不由得也能把感情带进课文中,读得很有滋味。三、指导读。对于这样一篇诗歌,教师的讲解已经变得乏味,他远远不及把学生带进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还给学生补充了香港百年屈辱史等材料。给学生在感官上以刺激,激发学生深入诗歌,把感情投入到诗歌中,从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诗歌第四小节
(1)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2)播放香港后来发展起来的图片
(3)你想说什么?
(4)指名读最后一个小节。
这表现了我们对香港的美好(祝福),教师板书:祝福
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完本诗,你想说什么?
2、根据本课的学习,填写:
最后一分钟,是;最后一分钟,是。
课外拓展
3、学习诗歌第三小节
(1)师生合作读
师读: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才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但今天,我们团聚了,我们不再受人压迫了!
学生读: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生读: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4)齐读诗歌
(5)让我们呼喊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说是轻轻地呼喊,其实我们是想大声呼喊——“香港,香港,我们的心!教师板书:呼喊过渡:是啊,一百年了,这一百年的屈辱史呀!香港是我们中国的土地,外国人却在这里趾高气扬;香港是我们中国的地盘,我们还得任人宰割,任人摆布。看到了缓缓上升的国旗,我陷入了沉思......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播放《最后一分钟》配乐朗诵视频。
2、学生自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3、师组织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认读,正音。
(2)指名读文正音。
三、细读诗歌,品味情感
1、学习诗歌第一小节
(1)此时此刻,香港距离回归只有一分钟,被人掳走的孩子即将回到母亲的怀抱,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此时你的心情是(激动、高兴)
3.朗读课文,读出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
师生互动导学过程
改进与反馈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日.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生读:旗帜的形状,
师读:最后一分钟是——
生读: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Leabharlann 色。师读:最后一分钟是——
生读: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师读:最后一分钟是——
生读: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师读:最后一分钟是——
生读: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师读:最后一分钟是——
生读: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师读:最后一分钟是——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2)谈感受:读完后,你想说什么?
(3)再读第三小节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我看见......铸进我们的灵魂。”女生读“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使大海沸腾!”
(4)这一段是看到旗帜上升之后的(联想)。板书:联想
过渡: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共同祝福我们的香港!
(2)香港,让我拉着你的手,接着读(学生读诗歌第一小节)
(3)我对香港的情感凝聚在一个动词上,那就是(倾听),师板书:倾听
过渡:6月30日23时59分,英国米字旗和英治港旗缓缓降落.......
2、学习诗歌第二小节
(1)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2)看完后你的心情怎样?
(3)师生合作读
师读:最后一分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