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合集下载

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人教版(共16张PPT)优秀课件

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人教版(共16张PPT)优秀课件

03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2. 算一算。
53 3 7 +3 5 +4 1 8 8
78
学以致用
28
+615
93
23 +4 17
70
36 +219
65
学以致用 3.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相不同对数的位改要正对过齐。来。
49 4 9 +4 4 +4 1 4
93 83
21 2 1 +3 9 +3 1 9
60 6














































































退
































青岛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青岛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青岛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第一篇:青岛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54-55页,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口算方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也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

【教学目标】1.2.3.4.培养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1.复习旧知师谈话:青岛有个水族馆,里面有很多漂亮的鱼,同学们想不想进去参观一下?课件展示青岛水族馆大门。

我们要先完成小任务,才能推开大门,尽情的参观,有信心完成吗? 2.利用课件展示六道已学过的口算题,分别请六名学生口答。

9+7 8+4 15+7 36+8 23+45 12+37 对完成出色的学生加以表扬,然后展示水族馆内图片数张。

最后一张图片为课本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引出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为新知作了自然导入。

二、整理数据,提出问题1.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预设】鱼,粉色的鱼有14条,蓝色的鱼有27条,左边鱼缸里黄色的鱼有28条,右边鱼缸里的黄鱼有23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能看图提出问题吗?(鼓励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提问。

)【预设】① 左边的鱼缸里有几条鱼?② 右边的鱼缸里有几条鱼?③ 黄色的鱼比粉色的多几条?(现场解答28-14=14(条))④ 蓝色的鱼比黄色的多几条?(现场解答27-23=4(条))⑤ 一共有多少条鱼?(留在问题口袋里,待以后解决))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一起研究一下“左边的鱼缸里有多少条鱼?”这个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1.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含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1.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含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的算理。

2.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过程与方法1.经历摆小棒的过程,明确“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的算理。

2.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指导学生工整地书写竖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小棒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口算竞赛,激趣闯关。

1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答对所有题即为闯关成功。

2课件出示闯关内容:7+6=8+4=9+5=6+8=7+5=5+8=6+6=4+6=3学生闯关。

4公布闯关成功的,并对闯关失败的进行订正指导。

2.笔算练习,巩固方法。

1出示试题:35+34。

2指名板演。

3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4全班订正。

5思考:做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怎样列竖式?从哪位加起?6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生1:笔算加法时,应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生2:笔算加法时,个位上的数相加的结果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相加的结果写在十位上。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思:如果将35+34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5+37,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2导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板书课题操作指导:复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算理,为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打好基础。

板块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活动1自主学习,提取信息1.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1小组合作,借助情境图提取相关信息。

2汇报交流怎样解决问题。

2.请同学们读题思考,然后列出算式。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评课稿《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第二册P53页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方法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估算的方法,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估算的意识,养成先估算再精算的习惯;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的理解”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连续进位的方法”。

张雅妙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感觉是新颖、实在、以学生为主、重能力培养、重过程、重实质,不搞花架子。

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体现了教者和学生的智慧,让我们领略到了计算课教学的风采。

1、“课的导入”——体现生活性,培养估算意识。

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提出的一项要求。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是第一学段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计算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但单纯的计算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因而在课的开始抛出问题“淘气班中男生有29人,女生有18人。

如果每人发1本书,50本书够吗?”学生置身于帮淘气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张雅妙老师马上引导学生估一估,渗透估算的方法,初步感受估算的意义。

有的说:把29看成30,把18看成20,总数不超过50,够。

有的说:把29看成30,30+18=48,原来的总数比48少,够。

还有的说:把18看成20,20+29=49,原来的总数比49少,够。

可以说,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回答很精彩。

在这样的基础上张雅妙老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你的估算准确吗?怎样才能知道准确的答案?”——精确计算出“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即:29+18=?(人)2、“学习新知”——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本节课中张雅妙老师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并有意识地板书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百以内的加法(进位)•学习目标:掌握进位加法的列竖式计算,并应用百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点拨:⑴选用加法来计算,列式38+25=63利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列竖式进行计算。

⑵列竖式计算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加号往前移。

计算先从个位起,个位满十要进1,横式答案别忘记。

⑶应用题还要注意:结果不忘写单位,计算完整要作答。

如:星光实验学校聋生部有38名学生,培智部有25名学生,学校里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解:答:学校里一共有63名学生。

•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练习题一:•(1) 28 +70 =•(2) 51 +29 =•(3) 76 +19 =•(5) 33 +36 = •(6) 58 +36 = •(7) 65 +21 = •(8) 42 +23 = •(9) 65 +34 = •(10) 45 +19 = •(11) 29 +28 = •(12) 29 +63 = •(13) 37 +35 = •(14) 41 +15 = •(15) 24 +56 = •(16) 52 +10 = •(17) 23 +66 = •(18) 14 +21 = •(19) 37 +33 =•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练习题二:•(1) 11 +53 =•(2) 37 +39 =•(3) 46 +25 =•(4) 40 +19 =•(5) 18 +37 =•(6) 12 +68 =•(7) 23 +10 =•(8) 32 +64 =•(9) 19 +46 =•(10) 14 +72 =•(11) 57 +31 =•(12) 37 +27 =•(13) 76 +20 =•(14) 16 +40 =•(16) 51 +41 =•(17) 23 +74 =•(18) 30 +15 =•(19) 29 +19 =•(20) 14 +53 =•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练习题三:•(1) 56 +41 =•(2) 19 +72 =•(3) 22 +28 =•(4) 53 +19 =•(5) 34 +40 =•(6) 23 +61 =•(7) 68 +30 =•(8) 30 +43 =•(9) 14 +51 =•(11) 20 +14 =•(12) 46 +24 =•(13) 40 +30 =•(14) 34 +10 =•(15) 18 +56 =•(16) 52 +36 =•(17) 15 +42 =•(18) 41 +52 =•(19) 12 +86 =•(20) 55 +26 =•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练习题四:•(1) 19 +65 =•(2) 79 +11 =•(3) 34 +49 =•(4) 24 +73 =•(6) 69 +12 = •(7) 31 +40 = •(8) 79 +10 = •(9) 26 +23 = •(10) 13 +27 = •(11) 11 +48 = •(12) 18 +47 = •(13) 65 +17 = •(14) 29 +28 = •(15) 29 +15 = •(16) 16 +54 = •(17) 31 +49 = •(18) 14 +49 = •(19) 49 +11 = •(20) 17 +75 =•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练习题五:•(1) 19 +31 =•(2) 16 +72 =•(3) 30 +14 =•(4) 65 +31 =•(5) 48 +39 =•(6) 12 +47 =•(7) 19 +43 =•(8) 37 +46 =•(9) 37 +11 =•(10) 54 +26 =•(11) 63 +16 =•(12) 45 +41 =•(13) 11 +58 =•(14) 17 +11 =•(15) 44 +42 =•(16) 25 +54 = •(17) 27 +59 = •(18) 27 +38 = •(19) 38 +26 = •(20) 28 +43 =。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合集14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合集14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合集14篇〕篇1:《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计算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一直是教材编写所坚持的一个重要原那么。

本课的难点如何去突破?新课程的理念如何去表达?经过一翻思考,我有了自己的主张:笔算的难点如果靠大量的练习题去稳固,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不见得会很高。

在笔算这局部内容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忘记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或者忘记把进位的1加进来。

针对这个问题,如果能想个好方法让学生不忘记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教材的主题图,三年级学生不能很好理解“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等概念,对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清楚的辨析,以至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不符合逻辑,没有实际意义,如“的哺乳类种数比中国特有的鸟类种数多多少种?〞针对这种情况,我如何来改良呢?首先,我将主题图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课前我用通俗的语言对这些概念加以解释,然后再根据教学的进度将表格的三列数据分别呈现,在这节课里我只呈现“中国特有的种数〞一列,引导学生提问题,列算式,引入本课的重点内容.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资产丰富的国家.在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珍稀的动物,你能说出几种吗?生:我知道有熊猫是我国珍稀动物.生:我知道东北虎是我国珍稀动物.......师:除了同学们说的这几种外,在我们的祖国,还存在着这样几种珍稀动物:〔师点屏出示〕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

这几种动物分别属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

你想不想知道这四类动物在我们国家存在的具体情况?好,请同学们看屏幕〔师点屏出示下表〕。

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表,你获得了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知道了哺乳类一共有110种。

生2:我知道了两栖类一共有30种,爬行类一共有25种,还知道鸟类有98种。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1: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生2:爬行类比两栖类少多少种?生3: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师:刚刚,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P11、1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例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对“满十进一”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昨天我们一起在体育用品商店买了物品,你们看(媒体出示),小胖和小亮也各买了两种,你们能帮他们计算一下,他们每人用去多少钱吗?问:小胖买了哪两件物品?用去多少钱?说说你的计算过程?问:小亮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击图,媒体依次出示竖式;点击物品,可将所买的物品拖动到括号中。

)2.问:说说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师:这是我们昨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媒体出示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还要来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说明:延续昨天的情景,以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作为引进,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新授:探究一:验证乘车方案。

1.师:昨天我们为去博物馆设计的乘车方案中还有2个方案,还记得吗?(媒体出示:第8页主题图和方案:二(2)班和二(3)班合乘一辆车, 二(1)班和二(4)班合乘一辆车 . )师:我们先来看第2个方案(媒体出示),请你们用竖式进行计算。

交流汇报:(1)先让学生汇报二(2)班和二(3)班:30+35的计算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一一演示计算过程,全班核对。

)(2)问:在计算36+34时,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回答:我发现个位上相加后是10。

)问:那怎么办呢?个位上到底写几呢?你是怎么想的?(媒体出示借助小棒的演示:10根小棒扎成一捆。

这里可反复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

)问:现在有几捆?是几根小棒呢?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师:谁来完整地说说计算过程?(学生可能回答:相同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个位上6+4=10,个位上写0,然后向十位进1,再算十位,3+3再加进上来的1等于7,在十位上写7,结果是70。

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二上《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二上《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5+32=67 35+37=72
35 +32
67
35 +37
72
二、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对比,揭示课题
35 +32
67
35 +37
72
二、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对比,揭示课题
35 +
三、你还有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说出各种想法,最后总结:的确,进位是笔算加法的难点。 大家在计算进位加法的时候常会出错,大家说的方法都不错,老师教你们 一种既能减少差错,又能提高计算速度的方法,想学吗?它叫“先加法” ,就是把进位数直接加到下一位的第一加数上,保持进位的思维连续性, 也就不会把进位数遗忘了。
形成初步的推理模式。
教学过程
一、 今天学什么
二、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学教材第14页例3
二、你学会了什么
使用代表性学具模型--初探算理与算法
《课标》要求“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小学第一学段的 学生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使用代表性学具模型,比如小棒或 小立方块操作,能促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表征。同时,探索加法的算理与 算法是一个过程性的进阶学习,这个环节从具体直观的操作开始,让学生从动作感知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算法和算理。学生通过摆一摆、捆一捆、说一说的系列操 作,能体会7根和5根是一根一根的,它们是一类,可以合到一起,10 根一捆是一类, 可以合到一起,能初步体会到相同类的量可以相加,也就是感知相同数位的数相加; 还能进一步体会10个一就是一个十,7根和5根合一起后,能出现 10个一根,可以捆 成1捆,感受满十进一;接着学生能直观地看到一共有7捆,即7个十,还有单独的2个 一,所以是72。通过实物操作,学生从直观上知道了37+35等于多少,感受到了满十 进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内容: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54~55页
教案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
教案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案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3、导入:同学们,前两节课,大海边的几位小朋友带着我们捉了贝壳和螃蟹,又带着我们用海滩上的贝壳摆出了各种有趣的图形,今天这几位小朋友又将带着我们去哪里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这几位小朋友到什么地方来了?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发言)
(1)图中有一个小朋友已经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你知道这个问题是针对哪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来的吗?(学生发言)
(2)根据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择加法计算的问题板书:
1、左边的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2、右边的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一)解决问题1:左边的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1、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发言)怎样列示?(学生发言)教师板书:14+28=
2、探究14+28的笔算方法
让学生尝试着用竖式计算14+28。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1 / 5
学生的计算可能会出现如下两种情况:
3分钟后展示交流
首先让第一种情况的学生板演竖式,说一说怎么得出了“312”这个结果的?
学生可能会说:4加8得12,在个位上写2,在十位上写1,1加2得3,在最前面写上3。

师:大家觉得这样算对不对?你觉得哪儿不对?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可能会说出如下意见:
①这样结果就成了三百一十二了,结果应该是42。

②结果中的“1”不能写在横线下面,应该加在十位上。

③结果中的“1”应该写横线上边。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如下的点拨指导:
师:(指着“312”中的“1”)老师听明白了,原来问题出在这个“1”上,这个“1”不应该写在这里,应该写在哪儿呢?
指一名学生在黑板的竖式中写“1”,如右:1 4
+2 8
1师:同学们都说竖式的得数不是“312”,应该是42,这个42是怎么算出来的?谁能到黑板上来边板书边讲给大家听?1 4
指一名从个位加起的同学边讲边板书出+2 8 1如右的竖式: 4 2
师:为什么得数中的“”要写在十位上呢?4”要写在个位上,“2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个一,所以要写在个位上,22生:表示4表示4上。

2 / 5
师:从以上大家的发言中我明白了,原来4+8得到的12中的“1”你们之所以把它写在十位上,就是为了把它加在十位上,为什么要把“1”加在十位上,怎么不加在个位上呢?
生:因为这个“1”表示1个十,不表示1个一。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用计数器来算一算,
看一看。

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28?用28加上14,应
该在十位上拨几、个位上拨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展示如右图①:

师:(指着计数器①上的珠子)用计数器这样来表示28+14的结果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出: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师:怎么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向十位进1?
生:应该从个位上拨去10个珠子,在十位上增加一个珠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如右图
3 / 5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情况果真向大家分析的那样,加在十位上的“1”就表示1个十,是个位相加满十了向十位上进的“1”。

3、感受从个位加起的优越性
师:以上发言的同学都是从个位开始加的,有没有谁是从是从十位加起的?来算给大家听一听
让一名从十位加起的同学一边说计算过程一边板书竖式。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你感觉从十位开始加怎么样?
生:很麻烦,把十位相加的得数写上了,但发现个位要向十位进1后,还得把写在十位上的得数擦去再重新写。

太麻烦了!
师: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用竖式计算加法时一般从个位加起。

(二)解决问题2:右边的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1、让学生选择信息,独立列出算式:23+27
2、让学生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竖式算法,用竖式计算23+27
3、让学生交流竖式的计算过程
(三)概括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今天我们再次学习了用竖式计算加法,你发现今天学习的加法跟前面学习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出:今天学的加法叫做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师: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总结出: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课本56页自主练习 2、3题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4 / 5
5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