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节律控制的策略

合集下载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要点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要点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要点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

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我国房颤管理的规模、质量和经验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制定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推动房颤规范化管理,及时、充分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

该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根据亚洲房颤人群特点提出了CHA2DS2VASc60卒中评分,重新评价了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意义和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心衰)、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房颤将给社会和医疗服务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

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格局,房颤人群的抗凝率显著提升,卒中风险不断降低,而更新T弋口服抗凝药因子抑制剂在预防血栓的同时,出血风险更低,很有希望为房颤抗凝领域带来新的革命。

导管消融逐渐成为房颤节律控制的一线治疗手段,可减少房颤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房颤从阵发性进展为持续性,改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

对于诊断1年之内的房颤,节律控制策略在改善预后方面优于室率控制策略。

器械与技术进步大幅降低了经皮左心耳封堵(1AAC)的操作难度与并发症发生率。

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和理念,如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为房颤管理带来重大变革。

心房颤动的节律与频率控制

心房颤动的节律与频率控制
消融 线路 的透壁性 , 这显 然需要 进一 步研究 。
6 房颤微创 外科治 疗 的展望
的房颤微 创手术 步骤 包 括 双侧 肺 静 脉 隔离 、 心 房 左
线性 消融 、 心外膜 部分 去 神 经 化 以及 左 心耳 切 除 等
4项关 键步骤 。是否 所有患 者 均适 用 于单 独肺 静 脉 隔离术 , 还是阵 发性 房 颤患 者 适用 于肺 静 脉 隔离 术 而持续性 或永久 性 房颤 患 者 应接 受 双 心房 消 融术 , 仍 需进 一步研究 。 目前 普遍 的观点 是如果 行双 心房
别是病 史长 、 合并 器质 性 心脏 病 患 者导 管 消 融治 疗
的重要 策 略。近来 , 已有 学者 应 用 自动 标 测碎 裂 电
位系统来 指 导消融 。 T o a 等 提 出在 胸 腔 镜 和机 器 人 房 颤微 创 外 hm s
性房颤 与持续 或永久性 房颤 的消融路 线是 否相 同 目 前 尚无 统一标 准 。C x等通 过 大量 动物 及 临床 试 验 o 研究提 出折返 环学 说 , 出所 有类 型 的房 颤原 因均 指
消融 的风险和难 度 不 高 , 么持 续或 永 久 的房 颤 尤 那
目前 尚无一 种手术 方式 能 够 达到 10 的治 愈 0%
其是合并 瓣膜病 时 应行 双 心 房 消融 术 , 在 阵发 性 而 房颤可 以仅行单 纯肺 静脉 隔离 。 4 心外 膜标测 在微创 房颤 消融 中的价值 N dmae a e ne等发 现 , 颤发 生时 , 心 内膜 可标 房 在

1 ・ 8
Chn s o m a fCado ac lrMe iie e ray2 0 ieeJu lo rivs ua dcn ,F b u r 0 9,Vo. 1 1 4,No 1 .

心房颤动质控标准的关键要素分析与评估

心房颤动质控标准的关键要素分析与评估

心房颤动质控标准的关键要素分析与评估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危害性较大且病情复杂。

为了提高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制定适合的质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回复中,我将分析并评估心房颤动质控标准的关键要素。

1. 诊断准确性诊断准确性是心房颤动质控标准的关键要素之一。

心房颤动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心电图、Holter监测等多种手段,因此确保诊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熟悉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以及与其他心律失常的区别。

同时,准确的诊断需要依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包括高质量的心电图仪器和准确的数据分析。

2. 患者评估和管理心房颤动的治疗依赖于患者的个体化评估和管理,因此这也是质控标准的重要要素之一。

患者评估应包括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多种方面的考虑。

此外,对于患者的全面评估还应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的检查。

通过综合评估,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心房颤动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3. 治疗策略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是心房颤动质控标准的关键要素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心律控制策略或者节律重整策略。

心律控制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例如心房颤动的消融术等。

节律重整策略则是通过恢复正常窦性心律来治疗心房颤动。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治疗策略,并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4. 遵循指南和定期审查遵循相关指南是心房颤动质控标准的关键要素之一。

心房颤动的治疗指南通常由专业学会颁发,提供了最新的治疗建议和指导。

医生应该熟悉并遵循这些指南,以确保治疗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此外,定期审查治疗效果也是必要的。

通过定期的随访和心电图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并对治疗计划进行调整。

5. 度量指标和结果评估心房颤动质控标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制定合理的度量指标和结果评估方法。

这些指标应该能够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例如,心房颤动的复发率、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和心功能改善等可以作为评估指标。

房颤复律原则和时机、维持窦性心律和节律控制药物规范及特殊人群房颤处理事项

房颤复律原则和时机、维持窦性心律和节律控制药物规范及特殊人群房颤处理事项

房颤复律原则和时机、维持窦性心律和节律控制药物规范及特殊人群房颤处理事项节律控制是心房颤动综合管理的重要部分,能有效降低房颤负荷、减轻患者症状,在早期房颤中有改善预后的证据。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节律控制策略的一线推荐。

房颤患者转复窦性心律1、房颤复律原则及时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有意识障碍、休克、低血压、合并心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等)首选电复律;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可先尝试药物复律。

血流动力学稳定但药物转复无效或仍有不可耐受症状的患者,推荐电复律。

大多数阵发性房颤急性发作可在1-2 d内自行转复,房颤持续时间越长,转复成功率越低且血栓形成的风险越大。

复律时机应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是否已服抗凝剂、房颤持续时间、既往栓塞病史及CHA2DS2-VASc评分等决定2、房颤复律中AADs的选择可用于房颤复律的AADs有Ⅰc类和Ⅲ类。

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只能选择胺碘酮;对于有瓣膜病、冠状动脉疾病、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或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及左心室肥厚房颤患者应用决奈达隆复律;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应用氟卡尼、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维纳卡兰复律。

3、“口袋药”复律对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症状发作不频繁,并已在医院通过监测确认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可在家中自行服用单剂量Ⅰc类AADs转复窦性心律,此类方案称为“口袋药”复律策略。

➤适应证:房颤发作≥2 h,频率<1次/月;房颤发作期间无晕厥、严重胸痛或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禁忌证:严重的结构性心脏病,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缺血性心脏病或严重的左室肥厚;异常的心电传导;收缩压<100 mmHg (1 mmHg=0.133 kPa)。

➤用法用量:顿服,氟卡尼200-300 mg或普罗帕酮450-600 mg。

部分患者可能发生心动过速,提前30min口服β受体阻断剂。

➤出现的不良反应:严重心动过缓、低血压、传导阻滞。

最新:房颤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最新:房颤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最新:房颤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组织的专家制定的一份重要指南。

该指南的正式发布旨在推动房颤管理的规范化,并将新技术和新理念及时、充分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这份指南详细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重新评估了房颤筛查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指南针对亚洲房颤患者的特点,提出了CHA2DS2-VASc-60卒中评分,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重要性,并突出了导管消融在房颤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该指南的发布,医疗界将能够更好地了解房颤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指导方针,这将对临床实践产生积极影响。

指南的制定是基于实证医学和专家共识,并结合亚洲地区的特点,旨在提供更准确、科学的房颤管理建议,帮助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1 .一般人群的房颤筛查房颤的筛查策略可以分为机会性筛查和系统性筛查。

机会性筛查指全科医师在社区就诊时通过脉搏触诊或心电图顺便进行房颤筛查,而系统性筛查则是指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或连续心电监测进行详细的房颤筛查。

根据指南的推荐,对于年龄≥65岁的人群,在就医时可以考虑通过脉搏触诊或心电图进行房颤的机会性筛查;对于年龄≥70岁的人群,可以考虑通过定期或连续心电监测进行房颤的系统性筛查。

房颤的筛查方式包括心电模式和非心电模式。

心电模式包括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手持式或可穿戴式心电记录仪,以及心脏置入式电子装置等。

非心电模式则包括脉搏触诊、光容积脉搏波描记,以及使用具有房颤识别功能的电子血压计等。

通过机会性筛查和系统性筛查,结合心电模式和非心电模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房颤的早期检出率。

早期发现房颤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从而减少房颤相关的并发症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筛查方式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选择合适的筛查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风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遵循指南的建议。

2023年版欧美心房颤动指南

2023年版欧美心房颤动指南

2023年欧美心房颤动指南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0 年制定了新的心房颤动(房颤)治疗指南(以下简称ESC 指南),并发表在《欧洲心脏病杂志》上。

2011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 美国心脏协会(AHA)/ 美国心律学会(HRS)联合更新了美国房颤诊疗指南(以下简称ACCF 2011 指南)。

在《ACC/AHA/ ESC 2006 年房颤治疗指南》的基础上,新的欧美指南在房颤的抗栓、导管消融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的更新。

1 房颤的抗栓治疗1.1 卒中危险评估在房颤的卒中和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方面,既往常用的CHADS2积分(表1)相对简单,便于记忆,但是并未包括所有已知的卒中危险因素。

因此,ESC 新指南提出了新的评分系统——CHA2DS2VASc 积分(表2),其在CHADS2积分基础上将年龄≥75 岁由1 分改为了2 分,同时增加了血管疾病、年龄65~74岁、性别(女性)3 个危险因素,最高积分达到9 分。

ESC 新指南将房颤的危险因素分为主要危险因素(卒中史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及年龄≥75岁)和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 心力衰竭(心衰)、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既往指南认为还不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65~74岁和血管疾病,即心肌梗死、复合型主动脉斑块以及外周动脉疾病(PAD)等]。

ESC 指南建议直接根据危险因素选择抗栓治疗策略,存在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或两个以上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即CHA2DS2VASc 积分≥2 分者需服用口服抗凝药(OAC);存在一个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即CHA2DS2VASc 积分为1 分者,服OAC 或阿司匹林均可,但推荐OAC ;无危险因素,即CHA2DS2VASc 积分0 分者,可服用阿司匹林或不进行抗栓治疗。

表1 CHADS2积分表2 CHA2DS2VASc积分1.2 抗凝出血危险评估 ESC 新指南建议应用HAS-BLED 出血风险积分评价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积分≥3 分时提示“高危”(表3)。

2_急诊房颤的处理策略-202104(1)

2_急诊房颤的处理策略-202104(1)
既往复律失败等情况
心室率控制适用绝大多数房颤患者
室率控制概要
所有AF患者 背景治疗
无或症状轻微患 者首选治疗
节律控制失败
• 宽松的室率控制 • 心率<110BPM(12导链ECG)
药物复律者仅为51%-63%。
药物复律与电复律
药物转复
选择
血流动力学稳定首选
转复率
30%-83%
预防复发

镇静 观察时间 栓塞发生率
不需要
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半个半衰期或根据药物作用 性质而定)
1%-2%
电转复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首选 高 (90%) 无 需要 转复后,无其它异常3小时可离院 1%-2%
电复律注意事项
•维拉帕米
•地高辛
不同AADs的窦律维持疗效
最有效 较有效
无效
Heart 2010; 96: 333
•胺碘酮
•多菲利特 •氟卡尼 •普罗帕酮 •索他洛尔 •奎宁丁 •维拉帕米 •决奈达隆 •β受体阻滞剂
•地高辛
药物转复房颤
药物 率 • 维纳卡兰 (IV) • 胺碘酮 (口服) • 胺碘酮(IV) • 氟卡尼(口服) • 氟卡尼(IV) • 普鲁卡因酰胺(IV) • 普罗帕酮(口服) • 普罗帕酮(IV) • 索他洛尔(IV) • 安慰剂
急性房颤的处理策略
滨州市人民医院 心内二科 吴向军
房颤治疗总体策略
一.心室率控制-基本措施
○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颤均应该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
二.节律控制-选择性措施
○ 转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及症状不能耐受的房颤,以及一过性诱因所致房颤(诱因 已去除如缺血或甲功异常)
三.抗栓治疗-必要措施
○ 对所有合并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均应该进行抗栓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的节律控制与心率控制

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的节律控制与心率控制

果需要 , 入组 后 3个 月 内推 荐 进 行 第 2次 电转 复 。 以后 房颤复 发时 推荐进 行额外 电转复 。选 择胺碘 酮 用于 窦性心 律 的维持 , 如果需 要 , 索他 洛尔 或者 多菲 利特 也可使 用 。如果 心动过缓 影 响了抗 心律失 常药 物 的使用 , 推荐安 装永 久性起 搏器 。

7 ・ 6
Ch n s o ra fCado ac lrMe iie,F bu r 0 9,V 1 1 i e eJun lo rivs ua dcn e r ay2 0 o. 4。No 1 .
— —

国外 文 献 摘 译 .
心 力 衰 竭 患 者 心 房 颤 动 的 节 律 控 制 与 心 率 控 制
Rh t m o t o e s s r t o t o o t i lfb i a i n yh c n r lv r u a e c n r lf r a r a r l to i l a d he r a l e n a tf i ur
R yD, aa cM , a e S e a o T l i j N t l , t 1 t .
心力 衰竭 合 并 心 房颤 动 ( 房颤 ) 者通 常 的处 患 理是 恢复并 维持 窦性心 律。这种 做法 部分是 基于有 数 据表 明房颤是 心力 衰 竭患 者 死 亡 的预 测 因 子 , 提 示 抑制房 颤可能 改 善 患者 的预 后 。然而 , 样 做 的 这 益处 和风 险并没 有被充 分研究 。
( 别为 2 %和 3 % ) 以及 心血 管 原 因死 亡 、 分 8 1 , 脑卒
律失常药物 , 第二度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心动 过缓小 于 5 O次/ i) 有长 Q mn , T综 合 征病 史 , 往有 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律 。 心律失常药物 ( A s转 律及 维持窦律的 抗 AD) 成功率较低 ,大大限制 了这些研究结论 的推广应 用。 另一方 面 , 在心率控 制组 , 1%~ 5 有 0 3 %的患者
自发转复窦律。 因此 , 这些试验 只是反映了现 阶段 心律控制 的无奈 。如果把真正节律控制 的患者与
仅心率控制 的患者 比较 ,可能就会 发现维持窦律 的优势 。 现实 中. 这些优势被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
者长期服用耐受性较好 ,但维持窦律 的成功率相 对较低 . 且不能用于心衰患者 。
岭南 心血管病杂 志 2 1 年 l 月第 1 卷第 5 01 O 7 期
・37 ・ 4
减慢动作 电位 0 除极速度。 相 电生理研究表明 , 该 药能延长所有心肌组织的传导和不应期 ,心 电图
可表现为 P R间期延长及 Q S R 波增 宽。而且该药 有1 3 受体 阻断药作用 和局部麻醉作用 ,目前 已广 泛应用于临床 , 用来转复房颤或心房扑动( 房扑 ) , 以及长期 用于抑制阵发性 或持续性 房颤 的复 发 。 相对于胺碘酮 , 普罗帕酮的心脏外副作用较小 , 患
试验结果显示 ,两种策略处理的患者的病死率及
卒 中 率 比较 ,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 )也 就 是 差 P O0 , 5 说 , 常 情 况 下 , 率 或 节律 控 制 对 患 者都 适 用 。 通 心
结合 P 40药物代谢酶等机制来影 响其他药物的 一5 代 谢 , 括 辛 伐 他 汀 、 法 林 、 高 辛 等 心 内科 常 包 华 地
专家笔谈 ・
心 房颤动节 律控制 的策 略
杨 延 宗 , 广 宇 ( 连 医科 大 学 附属 第 一 医院心 内科 , 宁 大连 162 ) 龙 大 辽 103
关 键词 : 心房 颤动 ; 导管 消融术 ; 心律失 常药 ; 抗 心律 失常 ; 心率
中图分类 号 : 5 17 R 4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7 9 8 ( 0 1 0 — 36 0 10 — 6 8 2 1 )5 0 4 — 4
专 家简介 : 杨延 宗, , 男 医学博 士 , 主任 医师 ,
教 授 、 士 、 士 生 导 师 . 任 大连 医科 大 学 心 脏 硕 博 现
作用所掩盖。 其次 , 这些研究人选的几乎都是老年 慢性持续性房颤患者 。房颤合并心衰等患者没有 进行亚组分析 .而这些亚组 的房颤患者治疗最为
胺 碘 酮是 房 颤 患 者 最 常 用 的 抗 心 律失 常药 物
之一 ,主要因为它是恢复并维持窦律最有效 的药
物 之 一 , 且 致 心 律 失 常 风 险小 . 增 加 心 衰 患 者 并 不
目前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 分为心率控制及 节律控制 , 一些 随机试验对 比了两种策略的优 劣 。 包括 “ 房颤心律管理的随访调查 ” A FR ,房 ( F I M) “ 颤 的心 率 控 制 与 电 复律 ”R C ) “ 颤 的治 疗 策 (A E ,房 略” S A ) [4 另外 , (T F 等 2 ] -, 还有一 个专 门针对 合并

3 46 ・
SuhC iaJu a o adoac l i ae, co e 0 V l 7 N ot hn o r l f ri sua Ds ssO tbr2 1 , o 1 , o5 n C v r e 1

di 1 .9 9 ji n10 — 6 82 1.50 2 o:03 6 /. s.0 7 9 8 .0 10 .0 s
员, 中华 医学会心血管分会 心律 失常学组成 员同,
主要 从 事 心 内科 疾 病 的诊 治 。
心房颤动 ( 房颤 ) l床最常见 的持续性心律 是临 失常之一 。据统计 ,0岁以上人群 的房颤发 病率 6 为 1 , 随 年龄 的增 长 而增 加 。 我 国 , 有 高 达 % 并 在 就 10 0万的房颤患者 。另外 。 0 房颤可 以诱发心功能 不 全 、 栓 塞 及 周 围 血 管 栓 塞 , 在 女 性 患 者 中更 脑 这 为常见 :房颤患者病死率 比正常人死亡率高 出两
心力衰竭 ( 衰 ) 心 的房 颤 患 者 的对 比研 究 [ 以 上 。
的病死率。 然而 , 胺碘 酮所致心脏 以外 的副作用发 生率相 对较高 E, 且 。 6而 ] 其药代 动力学 复杂 , 衰 半
期 长 , 难 快 速 达 到 安 全有 效 的 负荷 剂 量 。此 外 , 很 胺 碘 酮 的药 物 相互 作 用也 比较 复 杂 ,它 通 过 竞 争
倍 以上 。
药 物 之 间 的相 互 作 用 不 同 ,选 择 药 物 时一 定 要 考
虑患者 的年龄 、 疾病 状态 、 肾功能 、 目前所 用药物 等, 门诊 患 者 还要 考 虑用 药 的方 便 性 , 全 性 及 依 安 从性。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代表性药物 。 1 抗心律失常药物 . 1
用药 。
然 而 在 A E研究 中, 随访结 束 时, 心律控制组中 , 只有 3 %的患者恢复并维持了 9
普罗 帕酮为 I 类抗 心律失常药物 ,有 膜稳 c 定性 , 抑制 心 肌 和 浦 肯 野 纤 维 的快 钠 离 子 内流 . 能
中心主任 .大连 医科 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内科教研 室主任 兼心 内科主任 ,中华心 电生理和起搏 学会
常委 . 中 国生 物 医学 工程 学会 心 律 分 会 副 主 任 委
棘手 。 目前房颤 的节律控制 主要有两种手段 : 一是
药物治疗 , 二是射频消融术 。
1 心 房 颤 动节 律 控 制 的 药 物治 疗 不 同 的抗 心 律 失 常 药 物 的有 效 性 ,副 作 用 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