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合集下载

教科版第2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科版八年级上)ppt

教科版第2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科版八年级上)ppt
以自己为参照物永远是静止的。 4.研究地面运动的物体,一般选择地面或固定在 地面上的物体。
教科版第2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上)ppt
二、动与静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 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 如何,取决所选的 参照物 。
教科版第2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上)ppt
实验探究:动与静
准物定的标准叫做 参照物 。
教科版第2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上)ppt
教科版第2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上)ppt
参照物的选取原则
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 的物体都可以选为参照物。
2.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3.不能以被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任何物体
0.1s飞行5m 每小时爬行5m
相同时间比路程
教科版第2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上)ppt
0.1s飞行5m
每小时飞行 950Km
如何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呢?
教科版第2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上)ppt
大量事实表明:
判断物体运动的 快慢必须考虑路 程和时间两个因 素。
教科版第2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上)ppt
每小时飞行 950Km
每小时行驶 430km
每小时爬行5m
0.1s飞行5m
箭鱼在0.1s游出 树懒爬5m需要25s 教科版第2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2.8m (教科版八年级上)ppt
每小时飞行 950Km
每小时行驶 430km
每小时爬行5m
相同时间比路程
教科版第2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上)ppt
求: s
解:s=vt= 80km/h×1/2h=40km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 这是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
的。
• 三、互动课堂 • (一)、运动和静止 • 谈一谈 : 观察下列图2中的几幅图片,在结合自己平时对运动物体的观察,谈谈你对“运动”的认识。
• 想一想:物体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就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了? • 点一点:一切物体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 说一说:教室中的我们是静止的,是以 (或黑板、或教室 、或外面的树)为参考标准的, 我们与参考标准的位置没有变;
• 7、“地球又自转又公转”,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 8、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 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 9、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 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 为 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
• 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 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 4、一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

第2节运动的描述PPT课件(人教版)

第2节运动的描述PPT课件(人教版)

课桌 黑板擦
课本
运动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静止 相对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或地 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为标准的。
参照物
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 体做标准 .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
乘坐的列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相对于不动的乘客,列车是静止的; ➢相对于车外的事物,列车是运动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运动是宇宙中的最普遍现象
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 弹
据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 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米的 高空飞行。忽然,他发现身旁有一 个小东西在游动,飞行员以为是一 只甲壳虫,顺手把它抓住。当他抓 到手里仔细一看,大吃一惊,本来 这是一颗德国子弹。为什么飞行 的子弹能用手抓住呢?
一、机械运动
我1、定义:在物 们理学中,我们把 来物体位置的变化 找叫做机械运动

例:下列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C)D
A、地面上滚动的球 B、“五四”运动 C、空中飞行的小鸟 D、水中游动的鱼 E、钢铁融化 F、植物长高
名师点睛: 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即宏观现象
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判断物体 是运动还 是静止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 间是否产生位置变化,如果 产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 有产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下面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分别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1、太阳从西边落下
( 地球)
2、桥桩穏立在激流中
(大桥 )
2、分类 根据路线的形状可把机械运动分
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2节运动的描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动无处不在。

从我们行走、跑步,到车辆在路上飞驰,再到天体在宇宙中的运行,运动以各种形式呈现。

那么,如何准确地描述运动呢?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概念。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运动。

简单来说,运动就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比如,一个在操场上跑步的人,他的位置不断改变,这就是运动。

但要更深入地理解运动,我们需要引入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位移是描述运动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与路程不同,位移是考虑方向的。

假设一个人沿着操场跑了一圈回到起点,他的路程是操场的周长,但位移却是零,因为起点和终点相同。

速度也是描述运动的关键物理量。

速度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如果一个人在 10 秒钟内向前移动了 50 米,那么他的平均速度就是 5 米每秒。

但要注意,这是平均速度。

在实际情况中,物体的速度可能是不断变化的。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速度的变化,我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比如一辆汽车在启动时,速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这就具有较大的加速度;而当它刹车时,速度在短时间内减小,加速度为负值。

在描述直线运动时,我们通常会用到图像。

比如位移时间图像(x t 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像)。

在 x t 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在 v t 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则表示位移。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假设一个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在下落的过程中,它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加速度始终为重力加速度 g,约为 98 米每二次方秒。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不同时刻小球下落的高度,来计算它的位移和速度。

再来说说相对运动。

当我们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时,所选的参考系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一辆行驶的火车上,一个人在车厢里走动。

对于火车上的其他乘客来说,这个人是在运动的;但对于站在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这个人的运动情况就复杂得多,需要考虑火车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主要介绍了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位移、平均速度公式、速度与时间图线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等,但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与时间图线等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绘制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本节课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掌握平均速度公式。

2.掌握速度与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图形绘制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区别。

2.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3.速度与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和探索,理解和掌握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方法。

2.通过图形绘制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速度与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绘图。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定义,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给定的物体运动情况,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并绘制速度与时间图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其他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如加速度、位移时间图线等。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嘿,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运动嘛,就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大可小,有时候我们能感觉到,有时候却看不见摸不着。

那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吧!咱们来看看什么是运动。

运动就像是我们在操场上跑步、打篮球一样,都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这个变化可以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也可以是上升、下降、旋转等等。

就是让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运动的三要素。

要想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我们必须要知道它的三个要素: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就是物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距离,比如我们跑步时脚底离地的距离。

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比如我们跑步时的速度。

加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比如我们跑步时的加速度。

有了这三个要素,我们就可以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了。

现在,我们来说说运动的分类。

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和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就是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以恒定的速度运动,比如我们在操场上跑步。

变速直线运动就是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以不同的速度运动,比如我们在开车时遇到红绿灯的情况。

匀变速曲线运动就是物体在一条曲线上以恒定加速度运动,比如我们在坐过山车时的感觉。

非匀变速曲线运动就是物体在一条曲线上以不断变化的加速度运动,比如我们在玩滑板时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运动的基本公式。

要想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位移 = 初始位置终止位置;速度 = 位移 / 时间;加速度 = (末速度初速度) / 时间。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从而更好地描述它的运动。

我们来说说运动与力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会发生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它的速度将发生变化,即产生加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2.实验和观察:设计了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共同成长。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的计划。
3.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例如播放公交汽车在站牌附近行驶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车辆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思考。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汽车的加速和减速过程,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讨论题目,如“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如何体现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2.提供实验得出结论和理解。
3.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4.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公交汽车在站牌附近行驶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车辆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增强对运动描述的理解。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学生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讲解,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2节运动的描述体育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是体育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运动的描述,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运动的特点和魅力。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描述一下运动的各个方面。

1.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指通过身体的活动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提高身心健康的一种活动。

运动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等多种形式,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2. 运动的分类运动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

按照运动强度可以分为高强度运动、中等强度运动和低强度运动;按照运动方式可以分为有氧运动、力量训练运动、柔韧性训练运动等;按照运动项目可以分为篮球、足球、游泳、跑步等多种不同项目。

每种类别的运动都有其特点和优势。

3. 运动的好处运动对人体有着诸多好处。

首先,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人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其次,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的功能和外观。

此外,运动还有助于调节体重,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存储。

运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身体的平衡感。

此外,运动对于调节情绪、减轻压力、改善睡眠等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

4. 运动的技巧在进行运动时,掌握正确的技巧和姿势非常重要。

例如,在跑步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直立,使用正确的脚步和摆臂方式;在游泳时要注意呼吸技巧和姿势调整;在举重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用力方式等等。

通过学习和练习正确的技巧,可以更好地享受运动的乐趣,并减少运动中的受伤风险。

5. 运动的注意事项尽管运动有着众多好处,但在进行运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的负担过重。

此外,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在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和中暑。

最后,如果有任何不适症状或运动伤害,应及时就医或咨询专业人士。

总之,运动是一项让身体和心灵都获益的活动。

通过了解运动的具体特点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运动方案,享受运动的乐趣,并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B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3.讨论交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一次高空战斗中,发 现自己的耳边有一个小虫子,伸手轻轻一抓便把它抓住了,拿过来一看尽然是一 颗德国子弹。法国飞行员真的能抓到子弹吗?什么条件下飞行员会抓住飞行的子 弹?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九年级 全一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学习目标】
1.认识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参照
物。(重点) 3.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
【自主学习】
一、温故知新 人在行走、汽车奔驰、飞机翱翔、小鸟飞翔、猎豹追赶猎物、
(二)参照物
1、参照物: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 标准 ,这个被 选作标准 的物体叫参照物。
注意事项: ①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可以任意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 作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③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 ④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常以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做参照物。 因此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⑤脱离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无意义的。因为同一物体 相对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的。
二、课后巩固
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如运动的火车上坐着一个人,以路轨为参照 物,人是 运动 的,火车是 运动 ;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 静止 的。 (填“运动”或“静止”)。
2.苏州环太湖景区风光无限美。周末,小王和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艇上 游览太湖,若以游艇为参照物,小王是 静止 的;若以太湖大桥为参照物 ,小王是 运动 的。
1.(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分别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驶列 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那些是静止的,相对于那些是运动的。
以火车头、座椅为参照物,。 物品是静止的; 以树木、房屋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
子弹和飞机及飞行员速度相同,以
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是静止的。 。
【展示提升】
一、提升训练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
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2.请分析下列说法,例:太阳东升西落。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 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两个物体速度相同则静止;速度不同则运动)
考考你:放学你骑着自行车回家,以地面为参照物,你是 运动 。 (选填“运动”“静止”)。以你骑的自行车为为参照物,你是 静止 。 (选填“运动”或“静止”)。
动动手: 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杆笔,推动课本使它沿 桌面缓缓移动,思考之后回答:
(1)选取课桌为参照物,笔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
(2)选取课本为参照物,笔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 上述活动可以得出的结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的 。
判断物体运 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二、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物体 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 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所选择的 参照物 不同运动情况就不同。 3.参照物可以是 运动 的,也可以是 静止 的。 3.地球同步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 静止 的。以月球为参 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 运动 的。
3.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_竹__排_是运 动的,是以__青__山__为参照物;后一句___青_山____是运动的,是以_竹__排__为参 照物。
4.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 大地 为参照物;当你 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 云彩 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 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 地球 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 ,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 运动 的。
甲图没有作 为标准的物 体,不能判 断小车是否 运动
小车与旗杆 之间有位置 的变化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 位置的改变 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世界: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 运动 , 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汽车上站着的是小华,为什么司机和路边的人对他的判断
不一样?
因为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3.相对静止
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选地面为参照物, 它们是 运动的 ,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 静止的 ,这就叫相对 静止。
•考考你: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选 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 运动的 。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 静止的。
【合作交流】
彗星运动、火箭升空、天体运动等。对于上述现象,同学们能否 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都在运动 。
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运动
运动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
除机械运动外,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微观世界里分子、原子的运动,电 磁图中小车是否运动
甲图
乙图
乙图小车是运动的
以船为参照物

(2)月亮从云中钻出来。
以云为参照物

3.如图所示,小朋友是以 自己 为参照物说乘客是运动的,而司机又 以 司机自己 为参照物说乘客是静止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
【巩固练习】
一、目标检测
1.( 2017曲靖卷)某中学生骑着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骑 车人相对于自行车是
静止的。 2.( 2016 省卷 )小明滑滑板车时,以 滑板车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3.( 2014 省卷 )甲车超过同向行驶的乙车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4.( 2015 昆明卷 )小萌同学骑自行 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 静止 的. 5.( 2015 省卷 )湖面如镜,划桨泛舟 ,以划船的人为参照物,小船是 静止的。 6.( 2014 曲靖卷 )跟踪拍摄运动员的摄像机与运动员是相对 静止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