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CIS设计
从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看合肥城市设计

从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看合肥城市设计作者:水源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0期水源(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合肥 230022)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识别系统研究方法的借鉴,建立合肥市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在通过对合肥市城市理念识别、城市行为识别、城市视觉识别的分析后,提出进行合肥市的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构建的建议和展望.关键词:合肥;形象识别;城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0-0117-021 关于城市形象CIS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是由CI战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逐步深化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象识别系统.是为塑造统一形象而设计的识别系统,它是指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文化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合和传达,使大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经营战略.受到企业形象设计的成功表现,城市形象借鉴了此系统的研究方法,也简称为CIS(City Identity System).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自然的地理环境、经济贸易水平、社会安全状况、建筑物的景观、商业、交通、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法律制度、政府治理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行为方式等要素作用与社会公众并使社会公众形成对某城市认知的印象总和.城市形象包括许多方面,它的建筑、街道、风景名胜、文化教育,建筑艺术以及市民的行为举止、衣装打扮等.城市形象的结构体系主要由三个系统构成,它们是: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fy System ,MIS)、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System,VIS)、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fy System ,BIS).2 合肥城市形象发展现状2.1 合肥城市形象的理念识别系统发展现状城市理念识别指城市独特的价值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文化内涵等,是城市的“大脑”和城市形象的核心.城市理念融合文化形象、城市定位、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沟通、凝聚城市居民的思想认识,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城市性质、发展战略和规划、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等.合肥曾经有个很悲情的比喻——“二个胖子”.这显然是对合肥的地域文化没有一点的了解,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史学家班固《汉书》中,为汉置九江郡隶属县.合肥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定为:合肥都市圈基本圈层半径为100公里,引领并形成皖中一体化发展格局,有效地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到2020年,合肥市将成为宁郑汉之间最大的区域经济中心.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区,并在老城区的东、西南、西、北方向建设四个城市副中心,沿巢湖逐步建设一个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湖新区.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部,南依巢湖,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公里,核心功能是行政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综合居住新区.在最新的合肥城市总体规划中,合肥的城市定位被赋予更新的、更广的含义.包括:立足皖中引领全省的中心城市;国际知名的大湖生态宜居城市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全国产学研示范区;区域性金融中心;绿荫满城、湖光山色的目的性旅游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先行先试区;长三角西翼中心城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接轨沪宁联动长江的先发城市.合肥城市精神的提炼最早要追溯到2005年,经过七年炼就,最终确定为“开明开放、求是创新”.这八个字言简意赅、意蕴深远,易懂易记.它成为合肥城市的精神,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时代精神的显现,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昭示.综上所述,合肥城市形象的理念识别系统已基本形成,但是未能在当地人民或是更大范围内的人们心中形成稳固的、鲜明的城市形象.很多人提到合肥还表现的比较茫然.所以,提升合肥城市形象的核心还是需要加强城市文化的发掘和建设.2.2 合肥城市形象的行为识别系统发展现状在城市理念识别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重要特征,是城市的“所作所为”,是对城市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的基本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内部的组织管理及活动.如围绕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政府政策、文化宣传、体育健身、环境保护等进行的活动,尤其是有利于突出城市形象的广告、宣传、博览、体育赛事等让市民甚至更大范围产生识别的活动.城市内部对群体、个体的组织管理、教育以及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生活环境,对环境所提供的优质服务活动等为对内行为识别;对外宣传、广告活动、招商活动、公益性活动、公关活动等面对城市外部的活动为对外行为识别.合肥一向被认为是生活节奏不快的宜居城市.根据央视2012年的调查,合肥位列十大幸福之省会城市的第三位.而幸福感因素包括:收入水平(55.53%)、健康状况(48.91%)、婚姻或感情生活状况(32.09%)、社会保障(28.72%)、人际关系(27.96%)、道德风气(21.39%)、事业成就感(21.37%)、环境卫生(15.95%)、自身性格(12.72%).但是,合肥仍旧具有当下城市的通病.比如政府公信力不够公开、透明;政府效能建设还比较滞后,办事效率还不够高;文化产业的建设还有待加强和提高,市民还比较少的能接触到大型、优质的文化活动;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随地吐痰、乱闯红灯等现象还是时常发生;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等等.这些民生问题都有待政府进一步解决.期待政府能更加完善合肥城市形象的行为识别系统.2.3 合肥城市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发展现状视觉识别系统是将城市的基本理念转化成系统化的视觉传达形式,塑造为一种静态形象与动态形象相结合的适应城市理念需要的城市外观.包括市徽、市花、市旗、吉祥物、城市别称、公共指示系统、交通标志、富有特色的旅游点、建筑、绿地等.需要把城市理念、城市精神等通过标语、口号、图案、色彩等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对城市产生系统化的良好印象.合肥目前城市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建立的还不够完善.以下表作为统计.由此可见,合肥的城市形象视觉系统建设缺失的还比较多,有待完善.3 合肥城市形象视觉系统建设3.1 城市标志合肥从未在政府层面上征集过城市标志.此次合肥城市标志的设计也旨在抛砖引玉,作为参考.市徽的设计以合肥市的市花广玉兰为主要设计元素,经组合形成六片花瓣的造型,代表合肥的区域又两中心四县组成.而市徽的负形是拼音字母“F”,具有明确的识别性,市徽的色彩以蓝绿色为主,采用渐变的形式,自然、清新,喻意合肥“绿色园林城市”的美誉.市徽的设计形式感强,动静结合,象征合肥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将内涵融于形式之中.3.2 城市空间布局凯文·林奇在其《城市的印象》一书中明确指出城市印象的构成要素由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组成.各城市的明确识别性和特色景观都是由这几个要素的变化所形成的.因此,在城市的总体规划时期就要对合肥市的城市空间布局有意识的针对上述要素进行特色处理,形成特色的城市景观.城市道路是城市骨架,道路的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空间结构.根据城市道路的功能来分,城市道路可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根据各种道路的特点,合肥市应整合这些城市道路景观,形成整体印象,同时又体现特色.所谓整体印象可以靠连接城市各方向的快速路和主干道的整体规划设计来体现.现在合肥市的主要道路注重的是交通功能而基本忽略了其他视觉和塑造城市景观的功能.同时,在次干道和支路上体现特色设计,比如特色的林荫道、特色的小吃街等,满足人们市井生活的同时有些许记忆可追寻.城市边沿主要是指那些不作为道路的线性要素,比如河岸、路堑等.作为合肥市的资深市民,努力回忆关于合肥城的水和岸,还是很困难的.打造合肥城市特色的沿河、滨湖景观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区域指城市中等或较大的部分,它应该是由街道或者河流等天然边界划分的各城市功能区.怎样体现各区域的功能、气质、特点而又不失整体感是摆在设计者面前的挑战.区域中的广场、建筑群等都是很好的实现城市特色气质的载体.城市节点和城市标志物最能成为城市的形象标志,它通常是一些典型的雕塑或者广场、公园等城市中的点设计.建议以后合肥城市的标杆能更加多元,更加宏观层次进行整体规划整合,带来新的气息.3.3 城市色彩对于城市色彩,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得较早,并获得不少成功经验,使得城市面貌改观,形成独特的色彩特征,并城市色彩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但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合肥城市名称的由来是两条淝水的交汇,称为合肥;未来对合肥城市的规划之一是沿巢湖的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湖城市.由此得出蓝色势必成为合肥城市的基调色.合肥地处江淮之间,传统建筑色彩既有徽州的粉墙黛瓦又有青砖青瓦的青堂瓦舍,色彩以灰、白色为主,近现代的建筑以浅灰、白色为主,由此得出中性灰势必成为合肥城市的主色调之一.合肥是首批中国园林城市,对于未来的城市定位延续了绿色宜居的理念,由此得出绿色势必成为合肥城市的主色调之一.综上,合肥城市的主色调可以采用灰、白、蓝、绿等中性温和的色调.4 结语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合肥城市设计的应用还不是很完善,此方法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共同实现把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和谐、优美的良好愿望.参考文献:〔1〕[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郭青.济南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论文,2009.〔4〕童欢.武汉城市形象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基于CIS谈石家庄城市景观设计

映城市特色的概念 , 以此作为城市形 象 的表述 , 应具有 地域 性 、 文 石家庄市区 , 有着悠久 的历史 。如新乐的“ 伏羲 台” 白佛 口文 、
石家庄是 一座 火 车拉 来 的城 市 , 随着 近代 铁 路 的开 通 而崛 化性及时代性。 起 。石家庄是一个 年轻 的城市 ,0世纪 6 2 0年代末 , 才成为河北省省
味建筑 的道路来 。 参考文献 : 在信息爆炸 的年代 , 网络发 达的今 天 , 我们 不妨 学 习一下外 [ ] 唐 剑 , 1 郑先友 . 美国建筑师事务所在 中国的作品分析 与思 国 建筑师对 中国建筑 的理解 , 有道是“ 不识庐 山真面 目, 只缘 身在 考 [ ] 山西建筑 ,0 0 3 ( ) 3 -6 J. 2 1 ,6 5 :53 .
的作品 。 其实中 国园林有很多值得借鉴 的东西 , 中国的寺庙建 造也有
很多巧妙构思 , 从设 计 到建造 , 斗拱 , 藻井 等虽 然教 科 书上都 有 ,
可是能用到实际工程 中的却少之又少 , 习的意义就 减弱 了。中 学
国建筑师也不乏有 借鉴传 统结 合西方 现代 建筑 手法 , 比如 王澍 , 张永和 , 家琨 等。我们 应该 向他们学 习 , 刘 探索 出一 条设计 中国
城市 C S主要设计 思想是全 面整合 城市形象 要素 , I 形成特 色 鲜 明、 识别性强的城市形象并 为城市公众认 可 , 进行 宣扬 , 并 形成
I 企业识别系统 ( oprt IetySs m) 称 CS 在城市设 关于城市 的独特 记忆 。石 家庄 城市 CS的设计 具体 可从 以下 几 C roae dni yt 简 t e I, 个环节人手 。 计规划 中引入企业识别 系统 的理念 与操作模 式 , 即为城市 C S 其 I,
CIS理论在小城镇形象设计中的运用

CIS理论在小城镇形象设计中的运用小城镇作为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普遍的关注,小城镇形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
目前部分小城镇的形象建设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千城一面”,缺乏特色。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如果形象(本文的“形象”涵盖了物质形态、精神理念、人的行为三方面,是广义的形象)平庸,可能就会错失发展的良机。
二是矫枉过正,“面子工程”,贪大求洋,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尝试将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理论导入小城镇形象设计中,导入后的理论称为TIS(Townlet Identity System),即小城镇形象识别系统。
文章从TIS基本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到该理论的应用都做了研究。
第一章绪论部分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一个分析总结,对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范围、论文框架做了阐释。
第二章是基本概念的界定,本章的重点是通过对企业CIS、城市CIS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小城镇TIS的定义、构成三要素(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简称VI)、导入契机、导入原则与导入程序,文章的框架组织就是按照导入程序安排的。
第三章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城镇概况与调查研究,即现状调查部分。
在对融水县概况进行了简要描述后,重点分析了问卷调查中所反映的情况,了解到本地人、外地人对融水的评价与期望,该问卷调查的结果对融水TIS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是地域性研究以及地域文化的图式化过程,从融水县的建筑要素及表达、村寨布局、礼仪民俗、节庆文化中提炼出能反映融水县地域性、民族性的要素,用以指导小城镇MI、BI、VI的建设。
第五章是TIS理论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运用的实例探索。
城市形象设计中的CIS系统

形象识 别系统 , 其主体一 般是属于某一特 定领域 , 且具有 明
晰的理念 、 高度的向心性 以及特定 的公众 。 因此 , 传统 CS可 I
象设计 , 不是简单地把传统 CS的理论 与方法嫁接到城市规 I 划与设计 中 , 而是需要从宏观与微 观并重的角度考察城市相 对于各类社会组织来说所具 有的组成 要素 上的综合性 、 结构
过对这 3 太子系统的构建 , 能为组织形成一套完整的形象识
别系统 , 达到吸引公众 的 目的 。CS对 社会组织塑造 良好形 I
象有重要意义 , 同时 ,I CS还能够在更广泛领域 发挥作用 。
1 CS导人 城市形象设计 的意 义 . I 将
上的复杂性 、 功能上的整体性 , 以求在对城市有充分 了解和深
层次剖析的基础上 , 形成能体现城市内涵与外延的 C S系统。 I 尽管城 市 CS和传 统 CS一脉相承 , 两者也存在显著 I I 但
城市 , 为政治 、 作 经济 、 文化等 多方 面要素在现代社会 中
聚合而成 的综合实体 , 其性质 、 结构和功能都具有 复杂性 , 不
收稿 日期 : 0 6 0 — 4 20— 5 2
作者简介: 飞(9 2 ) 男, 谢 1 8 一 , 重庆人 , 重庆大学硕 士研 究生 , 主要从事公共行政研 究。
形象识别向内在的经营理念 、 员工意识 以及 企业体制等要素
深化 , 成了一 种注重深入 了解企 业 自身经营资源与经营方 形
针, 用以扩大与竞争对手之间差异性 的 c 识别体系 。 I 这种综 合 了企 业各 方 面要 素 的 c 战 略是 一 种整 体识 别 系统 , I 即
CIS在政府形象设计的应用

CIS理论在政府形象建设中的应用摘要:CIS理论是将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通过统一的识别设计加以整合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营造最佳的企业运作环境的理论。
结合企业CIS理论,政府形象CIS系统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政府形象建设理念系统、视觉系统、传播系统和监督与反馈系统。
关键词:CIS;政府形象;应用一、政府形象建设的理念系统政府形象建设的理念应具体化、明确化。
政府形象建设理念系统包含以下四个层次:使命和目标。
政府形象建没的使命是政府给自己下达的历史责任和战略方向。
而目标比组织使命更为具体更为明确..政府形象建设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而目标则把使命具体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管理哲学。
管理哲学是政府形象建设对外宣言管理者的价值观、思想方法,表明政府形象应该如何去做。
政府形象建设的实施过程中是实行“管理”理念还是实行“服务”理念,这都体现了政府形象建设的管理哲学。
精神。
政府形象精神是政府主体意识的体现。
一般体现为具有激励性的精神口号。
如“脱贫致富T程”、“花冈城市工程”、“生态城市工程”等等。
行为准则。
行为准则不同于岗位准则,这是上至第一把手,下至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理念。
如“依法办事”等。
二、政府形象建设的视觉系统政府形象建设的视觉识别主要指借助特定的名称、标志、罔案、字体、色彩、文案标准等视觉要素,利用特定的建筑物、办公环境、办公用品、人员服饰、公务车辆、政府文件和出版物等作为形象载体向全体社会公众准确、清晰地传达l“政府进行形象T程建设的理念和行为的特征,以方便公众了解和配合政府的形象工程建设.政府形象建设的视觉识别应具有权威性、法律性,是非常严肃的.我围对政府形象建设的视觉系统比较忽视,其原因有三:一是政府形象建设服务于政府形象的建设,凶此容易将二者的视觉系统相统一。
二是我国政府将手中的“权利”作为政府形象建设的视觉系统,即以权力的形式来传达政府进行的形象工程建设的理念和行为,虽无形却很有力,深受一些政府官员喜爱。
城市CI

城市CI——城市形象营造的新方法一 CI简述CI是Corporate Identity 的缩写,还有个说法就是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意思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该概念于1905年由德意志制造联盟贝伦斯率先发轫;1955年IBM公司导入CI,一举成为计算机业的“蓝巨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CI驻足日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传入中国。
CI的主要含义是指将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统一设计,利用整体表现体系(尤其是视觉表达系统),传达企业营销概念与公众,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最终促进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CI有MI (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BI(行为识别--Behaviour Identity)、VI(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三方面组成。
狭义的CI即指VI,它以各种视觉传播为媒体将企业活动的规范等抽象的语意转换为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视觉符号,塑造企业独特的视觉形象。
在CI中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是最有传播和感染力的,也易为公众所接受,且具有新奇和整体等特点。
CI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与实践系统,并有许多成功的范例。
[注1]二城市CI的概念城市CI是将CI的一整套方法与理论嫁接于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全称为城市形象识别系统。
近十年来我国在实施城市现代化的更新与改造中有相当力度的投入,很多城市均在创造有特色的城市面貌方面作出过探索与努力,但城市面貌在唤然一新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千篇一律。
个中原因很复杂,但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过于注重城市的物质性与功利性而忽视这些物质与功利要素的美学组合应为其因之一。
我们将CI 理论导入城市设计,即是想弥补此不足。
城市CI正是利用CI系统的理论、方法与城市设计结合,实现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学科的边缘交叉。
城市的总体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综合印象和观感,是人们对城市价值评判标准中各类要素如自然、人文、经济等形成的综合性的特定共识。
CIS理论下的西安城市品牌构建研究

CIS理论下的西安城市品牌构建研究作者:赵敏婷黄小月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年第09期摘要:城市品牌的构建是对外展现西安精神风貌的必要途径,也是引进投资、吸引人才、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
但目前西安的城市品牌构建不够系统化、规范化,未形成统一的西安城市品牌形象。
而将CIS理论体系导入西安城市品牌的构建中能更深入地发现问题,能够运用更科学的手段来解决西安城市品牌构建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西安;城市品牌;CIS理论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21ND0027)研究成果。
一、西安城市品牌构建的价值在注重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21世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由综合实力的竞争逐渐转变为核心竞争力和城市品牌的竞争[1]。
西安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目前城市形象同质化现象严重,为避免西安发展陷入“千城一面”的困境,应打造独具特色的西安城市品牌形象,凸显西安的城市文化个性,展现城市魅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CIS理论对西安城市品牌构建的作用1930年美国学者莱蒙特·诺维和保罗·朗多最先提出CIS理论(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组织识别系统。
在国外,CIS理论多被运用于企业的个性形象设计当中,因此,CIS理论又被称作企业识别系统[2]。
CIS理论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简称VI),三者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将CIS理论导入西安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能发挥CIS理论的整合优势,构建系统化、标准化的西安城市品牌。
可通过MI理念制定城市发展方向,向外界传递城市自身的精神价值;通过BI理念制定城市活动,将西安城市理念具体化,指导政府、企业、个人的城市活动,减少发展中的盲目性;通过VI确立西安城市视觉识别元素,打造城市形象。
基于CIS理论的城市品牌塑造模型研究

基于CIS理论的城市品牌塑造模型研究作者:杨燚陈云燕董志鹏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26期摘要:城市品牌塑造研究能提升城市品牌质量,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大助力。
综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借鉴了CIS理论,从城市理念识别(CMI)、城市行为识别(CBI)以及城市视觉识别(CVI)三个方面建构了包含9个子系统、24个系统要素的城市品牌塑造模型。
关键词:CIS理论;城市品牌;品牌塑造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9.26.035通过阅读国内外有关城市品牌的文献可以发现,塑造城市品牌是促使城市能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现有研究城市品牌方面的文章较少,在知网平台以“城市品牌”为关键词能搜索到1998—2018年的期刊信息仅1243条,硕博文章184篇。
近些年来,各界人士开始重视城市品牌研究,城市品牌的价值逐渐显露。
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城市品牌评价排名的发布,更加说明了城市品牌正在成为城市发展和管理的重点。
1 城市品牌与CIS理论1.1 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是指从众多的城市形成要素中遴选出来的、内涵覆盖到城市各个领域的城市形象的最终表现。
本文中的城市品牌是指以城市自身所拥有的、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资源为基础,为城市居民或其他公众提供长期的、可识别的、特别的认知和形象联想,并且能达到满足广大受众需求这一目的。
城市品牌既包含城市的功能,也包含着城市的个性,城市品牌能够向外界表达城市富含的城市文化和城市记忆,也能反映出城市在公众心中的印象和感受。
1.2 CIS理论CIS指“企业形象识别系统”,采用视觉识别设计、形象塑造等宣传手段,传播其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以彰显企业精神和个性,实现与社会公众的双向沟通并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接纳度,以期形成对企业的特定印象。
CIS(City Identity System)是指对借鉴通过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而形成的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其构成要素有:描述城市价值观和精神文化的城市理念识别(City Mind Identity 或CMI);描述城市发展状况和市民行为的城市行为识别(City Behavior Identity 或 CBI);以及用于表现城市外表,使人可以直接感受城市风貌的城市视觉识别(City Visual Identity 或 CV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形象的CIS
城市形象的CIS与企业形象的CIS,在本质上并无大的区别。
虽然城市CIS比起企业CIS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更复杂的实施过程,但从整体结构、手法、目的分析,并无本质的差别。
我们说:CIS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差异性。
企业CIS如此,城市CIS也是如此。
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一些著名品牌的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远远超过其所在的城市地名。
例如对于众所周知的“五粮液”,大多数人很难说出它的产地是“宜宾”还是“宜昌”;而国酒茅台其所在地的城市名,恐怕就更难有人知晓了。
这就是“企业品牌形象”大于“城市形象”的现象。
也许是因为这种“现象”的缘故,或受到企业CIS效应推动,启发一些市长们的形象思维,他们开始考虑“城市形象”战略的问题。
1995年,首届中国地区形象研讨会在浙江省金华市召开。
这个以“金华火腿”驰名的小城市在国内率先考虑城市形象战略问题。
但是,当我们认真地研究这个城市的“地区形象设计方案”时,发现厚厚的一大摞文案,只是一个常规性的、面面俱到的区域发展规划加上了“形象”二字而已,并无与众不同的形象策划,未能给人留下一点深刻的印象。
他们好像并未领悟CIS真谛,有些不得CIS要领,尽管如此,
我们仍然为之鼓掌,为这具有超前的形象意识表示赞赏。
而另一方面,我们却看到大连和珠海这两座城市,在城市CIS方面颇下功夫。
在“北方香港”这一理念指导下,大连作为一个并无服装生产优势的城市,却以大连国际服装节一炮走红,以此带动城市形象同国际接轨与经济发展,成为一个非常有特色并为国际国内所认知、所向往的城市,达到了“城市CIS”的目标:提高城市的品味、形象与竞争力,推动经济与社会的跨区域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
再看珠海。
这个毗邻澳门的经济特区,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
邓小平同志在这块中国版图上划了一个圈之后,以“浪漫之都”为主题理念,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城市。
到过珠海的人都会对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个没有工业污染,以高科技、环保、旅游、国际会展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一个没有大城市喧嚷、超标的噪音、拥挤的人群、塞车的烦恼、飞扬的灰尘的城市。
它的每条街道的命名情侣路、海滨路、香洲路……都充满了情调和温馨,给人留下美感。
其实这一切,都给城市领导对珠海的城市定位,形象规划密切相关。
民众感受到的只是“城市CIS”的效果而已。
CIS的主要在于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形象定位,而恰恰有些城市想导入CIS却不得要领正在于此,应从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人文等综合资源中找出自身潜在的、独特的优势点,加以提炼自己的形象定位,并沿此方向去展开策划设
计。
像大连、珠海那样去塑造自己的城市形象,而达到与众不同,招商引资,推动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效果。
其实,城市的CIS与企业CIS有很多相似之处。
倘若一个城市能像一些CIS典范企业那样,带着非常强烈的CIS意念去导入CIS策划、设计、推广、传播,当作一些长期的战略工程加以专业实施管理,应该同企业CIS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城市CIS在我国仍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课题。
它依然属于那些具有前卫性的城市领导者的思考领地,而那些固守传统的人显然与CIS无缘。
与城市形象相关的是区域形象(Aear Identity)这是一个比城市或大或小的概念。
大则包括若干城市的一个地区,甚至一个省区;小则在城市范围内的一个区域,一个开发区,一个旅游景区。
良好的区域形象相对于当地企业的经营,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反之,不良的区域形象则严重制约了当地企业的经营和区域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