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聚合物的分子运动

合集下载

高分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高分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聚合物的结构(计算题:均方末端距与结晶度)1.简述聚合物的层次结构。

答:聚合物的结构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和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高分子的链结构包括近程结构(一级结构)和远程结构(二级结构)。

一级结构包括化学组成、结构单元链接方式、构型、支化与交联。

二级结构包括高分子链大小(相对分子质量、均方末端距、均方半径)和分子链形态(构象、柔顺性)。

三级结构属于凝聚态结构,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液晶态结构和织态结构。

构型:是指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要改变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

)高分子链的构型有旋光异构和几何异构两种类型。

旋光异构是由于主链中的不对称碳原子形成的,有全同、间同和无规三种不同的异构体(其中,高聚物中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称为等规度。

)。

全同(或等规)立构:取代基全部处于主链平面的一侧或者说高分子全部由一种旋光异构单元键接而成间同立构:取代基相间地分布于主链平面的两侧或者说两种旋光异构单元交替键接无规立构:取代基在平面两侧作不规则分布或者说两种旋光异构单元完全无规键接几何异构是由于主链中存在双键而形成的,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

构象:原子或原子基团围绕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空间分布。

链段:把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作为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链节(又称为重复单元):聚合物中组成和结构相同的最小单位高分子可以分为线性、支化和交联三种类型。

其中支化高分子的性质与线性高分子相似,可以溶解,加热可以熔化。

但由于支化破坏了高分子链的规整性,其结晶能力大大降低,因此支化高分子的结晶度、密度、熔点、硬度和拉伸强度等,都较相应的线性高分子的低。

交联高分子是指高分子链之间通过化学键形成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交联高分子不能溶解,只能溶胀,加热也不能熔融。

高分子链的构象就是由单键内旋转而形成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

单键的内旋转是导致高分子链呈卷曲构象的根本原因,内旋转越自由,卷曲的趋势就越大。

高分子材料基础复习题答案

高分子材料基础复习题答案

高分子材料基础复习题答案(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分子复习一、名词解释1、单体单元:与单体分子的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仅电子结构有所改变的结构单元。

2、重复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的结构单元。

也称重复单元、链节。

3、构型:指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这种排列是稳定的,要改变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

4、构象: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由于C-C单键内旋转而形成的空间排布(位置、形态),是物理结构。

5、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通过内旋转作用改变其构象的性能称为高分子链的柔顺性。

6、熔体纺丝:是将聚合物加热熔融,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中冷却固化形成纤维的化学纤维纺丝方法。

7、胶粘剂:它是一种能够把两种同类或不同类材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8、生胶:没有加入配合剂且尚未交联的橡胶,一般由线型大分子或带有支链的线型大分子构成,可以溶于有机溶剂。

9、硫化胶:混炼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时间作用下,经交联由线型大分子变成三维网状结构而得到的橡胶。

一般不溶于溶剂。

10、应变: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其几何形状和尺寸所发生的变化称应变或形变,通常以单位长度(面积、体积)所发生的变化来表征。

11、弹性模量:是指在弹性形变范围内单位应变所需应力的大小。

是材料刚性的一种表征。

12、塑料:塑料是以聚合物为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温度、压力等)下可塑成一定形状并且在常温下保持其形状不变的材料。

13、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特定的功能作用,可做功能材料使用的高分子化合物。

14、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用适当的工艺方法组合起来,而得到的具有复合效应的多相固体材料。

15、缩聚反应:通过单体分子中的某些官能团之间的缩合聚合成高分子的反应。

16、结构单元: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

第九章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第九章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3)侧基反应长出支链 )
通过侧基反应,产生活性点,引发单体聚合长 出支链,形成接枝共聚物。
在苯环上进行异丙基化,再进行异丙基的过氧化反 应,通过过氧基团分解生成自由基,引发其它单体接 枝聚合。
嫁接支链( Onto) 嫁接支链(Graft Onto)
预先裁制主链和支链,主链中有活性侧基X, 支链有活性端基Y,两者反应,就可将支链嫁接 倒主链上。这类接枝并不一定是链式反应,也可 以是缩聚反应。
阴离子交换树脂
6)环化反应(CyclizationReaction) )环化反应( )
有多种反应可在大分子链中引入环状结构,如 聚氯乙烯与锌粉共热、聚乙烯醇缩醛等的环化。 环的引入,使聚合物刚性增加,耐热性提高。有 些聚合物,如聚丙烯腈或粘胶纤维,经热解后, 还可能环化成梯形结构,甚至稠环结构,制备碳 纤维。
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PVC)的氯化 )
PVC的氯化可以水作介质在悬浮状态下50℃进 行,亚甲基氢被取代。
PVC是通用塑料,但其热变形温度低(约 80℃)。经氯化,使氯含量从原来的56.8%提高 到62~68%,耐热性可提高10~40℃,溶解性能、 耐候、耐腐蚀、阻燃等性能也相应改善,因此 CPVC可用于热水管、涂料、化工设备等方面。
高分子试剂( Reagent) 高分子试剂(Polymer Reagent)
定义:键接有反应基团的高分子 高分子试剂优点: 不溶,稳定;对反应的选择性高;可就地再生 重复使用;生成物容易分离提纯。 方法:将功能基团接到高分子母体上,作为化学 试剂用。
高分子药物( 高分子药物(Polymer Drug): ): 属高分子试
2)物理因素对基团活性的影响
聚集态的影响
低分子很难扩散入晶区,晶区不能反应

第九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第九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第九章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在前面的章节中,主要讨论了由各种单体进行聚合、合成聚合物的反应机理及方法等。

本章将讨论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利用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可将已有的天然或合成高分子,转变成新的聚合物。

例如纤维素经适当的反应可转变为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聚醋酸乙烯酯经水解变为聚乙烯醇,进一步反应形成聚乙烯醇缩醛;聚苯乙烯经反应,可转换成离子交换树脂等。

此外,聚合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受空气、水、光、微生物等环境因素的作用,引起降解和老化,使聚合物的性质发生变化。

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和性能之间的作用规律,有助于采取防老化措施。

随着合成聚合物应用的日益广泛,由废弃物形成的白色污染也变得日益严重,研究聚合物的降解及合成新的可降解的聚合物,将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种类很多。

一种分类方法是按聚合物在发生反应时聚合度及功能基的变化分类,将聚合物的反应分为聚合物的相似转变、聚合度变大的反应和聚合度变小的反应。

所谓聚合物的相似转变是指反应仅限于侧基和(或)端基,而聚合度基本不变。

聚合度变大的反应是指反应中聚合物的分子质量有显著的上升,如交联、接枝、嵌段、扩链反应等。

聚合度变小的反应则指反应过程中,聚合物的分子质量显著地降低,如降解、解聚等反应。

随着对聚合物化学反应研究的深入,有机小分子的许多反应,如加成、取代、环化等反应,在聚合物中同样也可进行,如聚二烯烃的许多反应即是如此,所以一些文献中也有按反应机理对聚合的反应进行分类。

9.1 聚合物的反应性及影响因素聚合物的反应同样是通过功能基的相互作用进行的,这与小分子反应存在着某些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

在一定的条件下,聚合物的反应不受聚合度的影响,具有与小分子同样的反应能力,条件如下:1. 均相反应,所有的反应物、中间体、产物都是可溶的,反应自始至终都是如此;2. 所有反应仅由功能基的反应性决定,不存在扩散控制因素;3. 所选择的大分子与小分子之间具有相似的空间位阻。

聚合物运动的主要特点

聚合物运动的主要特点

聚合物运动的主要特点
1)聚合物的分子运动具有多重性;具体包括到有:
1.整链的运动,即以高分子链为一个整体作质量中心的移动,即分子链间的相对位移。

2.链段的运动,即由于主链σ键的内旋转,使分子中一部分链段相对于另一部分链段而运动,但可以保持分子质量中心不变(宏观上不发生塑性形变)。

3.链节的运动,即指高分子主链上几个化学键(相当于链节)的协同运动,或杂链高分子的杂链节运动。

4.侧基、支链的运动,即侧基、支链相对于主链的摆动、转动、自身的内旋转。

2)聚合物的分子运动具有明显的松弛特性;即高分子在外界条件作用下通过分子运动从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需要一个过程,具有明显时间依赖性。

3)分子运动的温度依赖性。

高分子物理讲义提纲-第九章

高分子物理讲义提纲-第九章

第九章 聚合物的电学性质聚合物的电学性质:是指聚合物在外加电压或电场作用下的行为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物理现象。

9.1 聚合物的介电性能介电性是指聚合物在电场作用下,表现出对静电能的储存和损耗的性质,通常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来表示。

(1)介电极化 绝大多数聚合物是优良的电绝缘体,有高的电阻率,低介电损耗、耐高频高的击穿强度。

但在外电场作用下,或多或少会引起价电子或原子核的相对,造成了电荷的重新分布,称为极化。

电介质在外电场下发生极化的现象,是其内部分子和原子的电荷在电场中运动的宏观表现。

主要有以下几种极化;①电子极化——分子中各原子的价电子云在外电场作用下,向正极方向偏移,发生了电子相对骨架的移动,使分子的正电荷中心的位置发生变化引起的。

②原子极化——是分子骨架在外电场下发生变形造成的。

分子弯曲极化是原子极化的主要形式。

③偶极极化——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极性分子沿电场的方向排列,产生分子的取向。

前两种产生的偶极矩诱导偶极矩,后一种为永久偶极矩的极化。

极化偶极矩(μ)的大小与外电场强度(E)有关,比例系数α称为分子极化率,l u E α=按照极化机理不同,有电子极化率e α,原子极化率a α(上述两者合称变形极化d e a ααα=+)和取向极化率u α,即:23u u kTα= 为永久偶极矩。

因而对于极性分子e a u a ααα=++,对于非极性分子e a a αα=+。

界面极化:由于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的电子或离子在界面处堆集的结果,称为~。

根据聚合物中各种基团的有效偶极矩,可以把聚合物按极性大小分为四类。

非极性:PE、PP、PTFE;弱极性:PS、NR;极性:PVC、PA、PVAc PMMA;强极性:PVA、PET、PAN、酚醛树脂、氨基树脂。

聚合物的有效偶极矩与所带基团的偶极矩不完全一致,结构对称性会导致极矩部分或全部相互抵消。

介电常数ε是表示聚合物极化程度的宏观物理量,它定义为介质电容器,容C 比真空电容器C 0的电容增加的倍数,即0000//Q Q Q Q Q U Q U Q C C ′+====ε 式中:0Q 为极板上的原有电荷,Q ′为感应电荷。

高聚物的分子运动与热转变

高聚物的分子运动与热转变

高聚物的分子运动与热转变
1 高聚物的分子运动与热转变
高聚物是一类稳定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具有坚硬的结构,耐热、耐磨耐老化的特点。

高聚物的分子大小比较大,分子内部可以存在内聚力与外聚力和重力,使得高聚物的分子在压力作用下有一定的运动变化,这就是高聚物的分子运动。

高聚物的分子运动是由于高聚物分子内部的内聚力和外聚力的
作用,使得高聚物分子在压力作用下形成小范围的运动。

由于高聚物分子的内聚力较强,当外聚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分子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这种分子运动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它分子内部的内聚力和外聚力的大小。

当高聚物分子受到热能的作用时,它的分子会发生热转变。

这种热转变是指高聚物分子由低温状态经过加热,结构的稳定性发生变化,造成分子内部的内聚力和外聚力减小,分子内部运动加快,受到热转变的影响,使高聚物分子发生变化。

热转变对高聚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分子内部的内聚力和外聚力的变化,使得高聚物分子发生变形,这会影响到它的性质,使得它的热稳定性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到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使其变得更加脆性和软化。

所以,高聚物的分子运动与热转变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它确实影响到高聚物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高聚物的分子运动与热转变一定要做好控制,只有科学控制才能使得高聚物保持长久稳定。

九-聚合物合金

九-聚合物合金

.
30
9.3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聚合物合金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
均相体系,如果共混的聚合物之间形成了分子水平的相 容,在热力学上是完全相容的,则就会形成均一的,不分 相的体系。
单相连续结构,是指聚合物共混物中两相或多相结构中 只有一相是连续的,称为基体,其他的相分散在连续相中, 称为分散相。由于相之间的交错,分散的相会被分为许多 微小的区域,这种区域称作相畴或微区。单相连续的形态 结构又因分散相含量和相畴的形状、大小以及与连续相的 结合情况不同而表现为多种形式。
完全相容、部分相容、不相容 热力学相容指的是相混合的两种化合物形成均相体系的
能力,判断依据是混合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是否小于零。 小于零,则完全相容,形成稳定的、无规的、分子混合的 均相体系;
完全不相容,则形成两个完全分离的区域结构 ;
部分相容则会形成分相但不分离的结构。
.
16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
当聚合物共混物形成了链段水平或分子水平均匀混合, 则认为是完全相容的体系。
选用含卤素的难燃性树脂与其他树脂共混则可提高其耐燃性
选用光学性能相差较大的树脂进行共混则可以赋予聚合物 合金材料表面以光泽
选用硅树脂和其他树脂共混则可以使其成为具有自润滑性 的材料
选用耐磨性能好的聚四氟乙烯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树脂 与其他树脂进行共混,则可以提高其耐磨性能等
.
15
9.2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
缺点:可靠性差,溶剂选择困难。 二、透明性法
将聚合物共混物通过溶液浇铸或模压的方法制成薄膜,然后 根据薄膜的透明度判断体系的相容性。
优点:操作简单
缺点:不适用于含有结晶组分和组分间折光指数差 小的体系。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来自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a. 主链结构:主链由饱和单键所组成的聚合物,如-C-C-, -C-N-,-C-O-,-Si-O-等,柔顺性较好,一般Tg不高:
主链中引入孤立双键,可提高分子链的柔顺性,使Tg降低, 如:
9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主链中引入共轭双键、芳环或芳杂环,可提高分子链的 刚性,Tg升高,如:
9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共混: 两组分相容:均相体系,只有一个Tg,介于两组分Tg之间; 两组分不相容:出现相分离,具有两个Tg,其值分别接近两 组分Tg; 两组分部分相容:相容性愈好,共混物的两个Tg愈接近。 增塑:加入适宜的增塑剂可降低聚合物的Tg。 (iii)外界条件: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是一个松弛过程,与过 程相关,因此升温或冷却速度、外力的大小及其作用时间的长 短对Tg都有影响。 测定Tg时升温或降温速度慢,Tg偏低;外力作用速度快, Tg高;单向外力可促使链段运动,使Tg降低,外力愈大,Tg降 低愈明显。
9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3)聚合物的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 升高温度对分子运动具有双重作用: 增加高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当动能达到高分子的某一运动 单元实现某种模式运动所需要克服的位垒时,就能激发该运 动单元的这一模式的运动;
使高分子物质的体积膨胀,增加了分子间的空隙(称为自 由体积),当自由体积增加到与某种运动单元所需空间尺寸 相配后,这一运动单元便开始自由运动。
9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9.2.1 非晶态聚合物的力学三态及其转变☆ 若对某一聚合物试样施加一恒定外力,观察试样在 等速升温过程中发生的形变与温度的关系,便得到该聚 合物试样的温度--形变曲线(或称热--机械曲线)。
非晶态聚合物典型的热--机械曲线存在两个斜率突 变区,这两个突变区把热-机械曲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 对应于三种不同的力学状态,三种状态的性能与分子运 动特征各有不同。
9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9.2.5 聚合物的熔体流动 当温度高于非晶态聚合物的Tf、晶态聚合物的Tm时,聚 合物变为可流动的粘流态或称熔融态。热塑性聚合物的加工 成型大多是利用其熔体的流动性能。 聚合物熔体的流动性可用多种指标来表征,其中最常用 的是熔融指数: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和规定负荷下,10min内 从规定直径和长度的标准毛细管内流出的聚合物的熔体的质 量,用MI表示,单位为g/10min。 对于同种聚合物而言,熔融指数越大,聚合物熔体的流 动性越好,熔融加工性越好。但由于不同聚合物测定时的标 准条件不同,因此不具可比性。
9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I. 聚合物熔体流动特点
(1)粘度大,流动性差:这是因为高分子链的流动是通过 链段的位移来实现的,它不是分子链的整体迁移,而是通过 链段的相继迁移来实现的,类似蚯蚓的蠕动。
(2)不符合牛顿流动规律:在流动过程中粘度随切变速率 的增加而下降。 (3)熔体流动时伴随高弹形变:因为在外力作用下,高分 子链沿外力方向发生伸展,当外力消失后,分子链又由伸 展变为卷曲,使形变部分恢复,表现出弹性行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习题: P188 第1,2,3
9
玻 璃 态 形 变 I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III II
温度
在区域I,温度低,链段运动被冻结,只有侧基、链节、 链长、键角等的局部运动,因此聚合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小, 具有虎克弹性行为:形变在瞬间完成,当外力除去后,形变又 立即恢复,表现为质硬而脆,这种力学状态与无机玻璃相似, 称为玻璃态。
9
玻 璃 态 形 变 I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高弹态 II
III
温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链段运动逐渐“解冻”,形变逐渐增大, 当温度升高到某一程度时,链段运动得以充分发展,形变发生 突变,进入区域II,这时即使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也能迅速 产生很大的形变,并且当外力除去后,形变又可逐渐恢复。这 种受力能产生很大的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能称高 弹性,相应的力学状态称高弹态。
9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9.1 聚合物分子运动的特点 聚合物的分子运动具有以下特点: (1)运动单元的多重性:
聚合物的分子运动可分小尺寸单元运动(即侧基、支链、 链节、链段等的运动)和大尺寸单元运动(即 整个分子运 动)。 (2)聚合物分子的运动是一个松弛过程: 在一定的外力和温度条件下,聚合物从一种平衡状态通 过分子热运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过程中,需要克服运动时运 动单元所受到的内摩擦力,这个克服内摩擦力的过程称为松 弛过程。松弛过程是一个缓慢过程。
9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9.2.2 晶态聚合物的力学状态及其转变
Tm<Tf Tm>Tf 形 变
高结晶度(>40%) 聚合物
Tg
温度
Tm
9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9.2.3 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理论 当聚合物发生玻璃化转变时,其物理性能急剧变化。
Tg是聚合物作为塑料使用的最高温度,橡胶使用的最低温度。 (1)转变机理:自由体积理论 自由体积理论认为聚合物的体积是由两部分组成:高分子 链本身所占的体积和高分子链间未被占据的空隙。高分子链间 未被占据的空隙称自由体积。
c. 分子量: 当分子量较低时,MW↗,Tg↗;当分子量足够 大时,分子量与Tg无关。
d. 化学交联: 交联度↗,分子链运动受约束的程度↗,分子 链柔顺性↘,Tg↗。
(ii)共聚、共混与增塑
共聚(二元共聚物):无规共聚物只有一个Tg,介于共聚 单体各自均聚物的Tg之间,并可通过共聚物组成来连续改变共 聚物的Tg。 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若两组分相容只表现出一Tg, 若两组分不相容,表现两Tg。
9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II. 聚合物Tf的影响因素☆ Tf是高弹态向粘流态的转变温度,是加工成型的下限温度。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分子链结构:凡是能提高高分子链柔顺性的结构因素均 可使Tf下降; (2)分子量的影响:Tf是整个分子链开始运动的温度,M越 大,内摩擦力越大,整个分子链向某一方向运动的阻碍越大, Tf越高。 (3)外力大小及其作用时间: 外力↗,Tf↘;外力作用时间 ↗,有利粘性流动,相当于Tf下降。 (4)加入增塑剂可降低聚合物的Tf。
自由体积提供分子链进行内旋转产生构象转变和链段运动所 需的活动空间。
9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当聚合物冷却时,自由体积逐渐减小,当达到某一温度 时,自由体积收缩到最低值,聚合物的链段运动因失去活动 空间而被冻结,聚合物进入玻璃态。因此自由体积理论认为 玻璃化温度就是使聚合物自由体积达到某一最低恒定临界值 时的温度。 9.2.4 玻璃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i)聚合物的结构:Tg是链段运动刚被冻结的温度,而链 段运动是通过主链单键的内旋转来实现,因此Tg与高分子链 的柔顺性相关,柔顺性好,Tg低,柔顺性差,Tg高。 具体表现如下:
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称为聚合物的力学三态。
9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聚合物力学三态的分子运动各具特点:
玻璃态:温度低,链段的运动处于冻结,只有侧基、链 节、链长、键角等局部运动,形变小,具有虎克弹性行为, 即形变与受力大小成正比,当外力除去后,形变立即恢复; 高弹态:随着温度上升,分子热运动的能量已足以克服 主链单键内旋转的位垒,链段运动被激发,在外力作用下, 分子链可从卷曲构象变为伸展构象,在宏观上呈现很大的形 变,当外力去除后,形变可恢复; 粘流态:链段运动剧烈,导致分子链发生相对位移,在 宏观上表现为沿外力方向发生粘性流动,形变量很大,除去 外力形变不可逆。
9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9.2 聚合物的力学状态及其热转变 相态是热力学概念,由自由焓、温度、压力和体积等热力 学参数决定。相态转变伴随着热力学参数的突变。相态的转变 仅与热力学参数有关,而与过程无关,也称热力学状态。
聚集态是动力学概念,是根据物体对外场(外部作用)特别 是外力场的响应特性进行划分,所以也常称为力学状态。力学 状态涉及松弛过程,与时间因素密切相关。 聚合物在不同外力条件下所处的力学状态不同,表现出的力 学性能也不同。
9
玻 璃 态 I
玻 璃 化 转 变 区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粘流态 粘 弹 IIIM a 态 转 变 区 Mb Mb > Ma
形 变
高弹态 II
交联聚合物
Tg
温度
Tf
由玻璃态向高弹态发生 突变的区域叫玻璃化转变区, 玻璃态开始向高弹态转变的 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 (glass temperature),以Tg 表示。
9
b. 侧基或侧链: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侧基的极性越强,数目越多,Tg越高,如:
刚性侧基的体积越大,分子链的柔顺性越差,Tg越高,如:
9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柔性侧链越长,分子链柔顺性越好,Tg越低,如:
如果是对称双取代,可提高分子链柔顺性,Tg下降,如:
9
聚 合 物 的 分 子 运 动
当温度升到足够高时,在外力作用下,由于链段运动剧烈,导致整个分 子链质量中心发生相对位移,聚合物完全变为粘性流体,其形变不可逆,这 种力学状称为粘流态。高弹态开始向粘流态转变的温度称为粘流温度,以Tf 表示,其间的形变突变区域称为粘弹态转变区。分子量越大,Tf越高。交联 聚合物由于分子链间有化学键连接,不能发生相对位移,不出现粘流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