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低血压

合集下载

控制性降压

控制性降压

控制性低血压的临床管理
三:降压措施与药物的选择:
– 实施控制性低血压,应采用血管扩张的方法,尽量避免

抑制心肌功能,降低CO的方法 – 全麻或椎管内麻醉均有一定降压作用,不宜忽视 – 短时间降压者:加深麻醉或艾司洛尔 – 长时间降压者,联合降压:1,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 药(美托洛尔,艾司洛尔):可控制室上性心动过速及 降低心肌耗氧量;2,压宁定:有中枢性与自限性降压 作用,降压维持稳定;3,硝酸甘油,尼卡地平:适用 于伴有冠心病者


三:特殊病人进行控制性降压问题
– 长期严重高血压的病人进行控制性降压应慎重
– 心肌坏死或有心梗史的病人进行控制性降压,是有争议
的 – 在脑血管瘤手术中控制性降压不可于开颅前实施
控制性低血压的临床管理
一:监测:
– 连续动脉压监测
– 心电图监测 – 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 – 脉搏氧监测(SPO2) – 体温监测 – 中心静脉压监测 – 尿量:至少保持1ml/(kg.h) – 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红细胞比积
– PaCO2在20~70mmHg时CBF与PaCO2呈线性关系
( PaCO2升高1 mmHg, CBF增加2.65%) – MAP降低时线性关系斜度变小 – MAP降低到50mmHg时CBF对PaCO2改变无反应
控制性低血压对器官血流与功 能的影响

3.不同药物对CBF与CPP的影响是不同的:
– 三甲噻芬使CBF自身调节丧失 – 硝普钠使CPP降低,但CBF稳定 – 异氟烷:MAP40~50 mmHg时仍能维持脑氧供/需

– 正常人MAP安全低限度为50~55mmHg – 慢性高血压病人的脑血管自主调节曲线右
移 – 有效抗高血压治疗后自主调节曲线可正常 – 脑血管自主调节最主要因素是脑灌注压 (CPP)而不是血压 – 脑灌注压(CPP)=MAP—ICP(颅内压)

控制性低血压的技术方法

控制性低血压的技术方法

控制性低血压的技术方法一、生理性技术利用体位改变、机械通气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心率和体循环血容量变化等生理性方法,配合使用降压药物可把血压降低至要求的水平。

改变体位使手术部位高于心脏可降低该部位血压及静脉压,但同时应注意此法会增加气体栓塞的风险。

机械通气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也可用于降低血压,如过度通气可引起血管收缩使血流量降低,通气不足引起血管扩张使血流量增加。

应用这些简单而有效的生理调节方法有助于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避免毒性作用。

二、药理学的技术控制性低血压的理想药物应是:①容易使用;②快速起效;③停止输注后血压可快速恢复;④消除快并且没有毒性代谢物产生;⑤对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影响少;⑥可控性好,具有剂量依赖性药效动力学特性;⑦不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增加脑体积或影响脑血流自身调节等。

虽然现今尚无上述理想药物存在,但许多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已经成功地用于控制性低血压,它们包括:①挥发性麻醉气体(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和地氟烷);②直接作用的血管扩张药(硝普钠,硝酸甘油和嘌呤类衍生物等);③交感神经节阻滞药(三甲噻芬);④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酚妥拉明,(phentolamine)、乌拉地尔(urapidil)];⑤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metoprolol)、艾司洛尔esmolol)];⑥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联合阻滞药[拉贝洛尔(labetolol)];⑦钙离子通道阻断药[尼卡地平(Nicardipine)];⑧前列腺素E1(PGE1)。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麻醉1940年Griffiths与Gillies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方法可降低血压减少失血量。

1952年,Greene提倡全身麻醉配合高位脊麻技术降低血压,缓解低血压引起的应激症状。

20世纪50年代早期推荐的硬膜外阻滞麻醉,目前仍被认为是控制性低血压的有效方法之一。

局麻药的神经阻滞作用也是控制性降压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麻醉学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麻醉学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概述控制性低血压( Controlled Hypotension ) :是采用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 将收缩压降低至80至90mmHg或者将平均动脉血压减低至50~65mmHg 左右,不致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回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降低血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失血,改善术野的环境,减少输血,使手术期的安全性增加。

此概念首先由Cushing 等1917提出,1946年由Gardner 等应用到临床。

1948年Griffiths和Gillies提出”椎管内低血压技术”后,控制性低血压更加普遍。

50年代首先应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剂次戊基三甲季铵(Pentamethonium) 降低动脉血压。

随后的降压技术包括用麻醉气体如氟烷和血管扩张药,如硝普钠、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α1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

近年来应用联合降压药物与技术方法, 例如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e)和异氟醚(Isoflurane)更为普遍接受。

第一节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一、维持血压的主要因素(一)心输出量(Cardial Output CO),(二)总外周血管阻力(Total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TSVR),(三)血液容量(Blood V olume),以及血管壁弹性和血液的粘稠度。

机体在相对稳定情况下平均动脉压(MAP)可用心排出量乘总外周血管(TSVR)即: MAP = CO ×TSVR依照此理论, 如能将总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而保持心输出量不变情况下可达到降低血压目的.组织灌流量主要随血压和血管内径变化而变化,血压降低,灌流量亦降低。

(四)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的调控与交感系统的抑制, 以及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包括: 麻醉药,镇静药等的降压作用皆与神经功能调节有关.二、血管系统人体的血管分为: 动脉(阻力血管)、静脉(容量血管)和毛细血管。

烧伤感染性休克的控制性低血压护理方法

烧伤感染性休克的控制性低血压护理方法
12 0
现代 医院 2 1 0 2年 6月第 1 2卷第 6期
专业 技 术 篇
Mo e Hopt u 0 2V l 2N d m sil n2 1 o o6 aJ 1
烧 伤 感 染 ' 休 克 的 控 制 性 低 血 压 护 理 方 法 1 5
赵 淑婷 钟 晓 昊
C N O L E YP O TR L D H OT NS ON NURS NG M E E I l ASURE S SUCCE SF L S UL Y USE N SE D I VER E
报 导 3例救 治 成 功 的 烧 伤 后 特 重 度 感 染性 休 克 病 人 的 控 制 性 低 血 压 治 疗及 护理 措 施 , 绍 控 制 性 低 血 压 的 介
动态血压监测 、 护理 方法 ( 持续 动态有创血压监 测是首选 ) 监测、 ; 护理指标 ( 主要指标 包括 动脉有 创血压值及
烧伤 护理 方法 控 制性低 血压
【 bt c】 0 j t e E p r t e l dpe ue e r f e r s t hc aet ae br d A s at r b c v xle h bsb o r sr l e o sv e e i sokptn fr u e , ei o e t o s v e pc i s t n
2 8 1 .
因换药 受到 牵拉 反 复损 伤 , 到 促进 新 陈 代 谢 , 善 微 循 达 改 环 及利 于创 面修 复愈 合功效 。结 果显 示 : 组患 者重 度 常规 疼 痛及 剧痛 疼痛 明显 比实 验 组患 者 多 , 组 患者 换 药 7d 两 后 疗效 比较 分层 换药 组 显 效例 数 多 , 实验 组 创 面渗 液 少 、 愈合 时 间短 、 治愈 时问 ( 864 04 天 , 2. 1. ) 比常 规组 治 愈 时 - 间 ( 9 5±l. ) 时 间 短 , 者 对 护理 工作 满 意 度 大 大 3. 12 天 患 提高 , 比较 差 异 均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经 P<0 0 ) 表 明分 层 .5 ,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低血压在颅内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低血压在颅内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l8 5
山 东 医 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20 0 9年 3 卷 1
头及 双下肢抬 高 1 ~3 。以增加 回心 血 量 ; 持 呼 5 0, 保
快 。老年上 消化道 出血 患者 , 临床症状 不典 型 , 并发
吸道通 畅 , 意保 暖 , 注 必要 时 氧气 吸人 ; 采血 进 行 交 叉配血 、 查血 常规 、 电解 质 等 , 同时建 立 两 条输 液 通
的脉搏 明显增快 , 此现 象 出现早 于其他 症状 , 应予 以 重视 。脉搏 增快 机 理是 因肝 内 阻力 增 加 , 门静 脉 使
供肝 的血 流量 和氧 减少 , 自门静脉 的亲 肝 因子 和 来
[ ] 罗莎莎 , . 7 周彤 门脉高压患者上,0 0 3 ( )4 2 J. 2 0 ,5 7 :0 . [ ] 赵彤 . 8 老年上 化道大出血患者 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 齐鲁护 肖 J.
周 廷发 。 王胜钢 , 王 飞, 石念 军
( 临沂 市人 民医院麻 醉科 , 山东临 沂 2 6 0 ) 7 0 2
中图分 类号 : 1 R 64
文献标 识码 : 1 3
文 章编号 :6404 (08 0—180 17 —97 20 )20 5—3
作简 者
‘ : ’ 。
路 , 快输血 、 加 补液 , 输液 时要 根据情 况 , 正确掌握 输 注速 度 , 防止 肺水肿 、 心衰 的发生 ; 每小 时记录 血压 、 脉搏 、 呼吸 、 入液量 、 输 出血 量及 尿量 ; 硬化患 者不 肝 易大量 输注库 血 , 以免诱 发 肝 昏迷 。大量 出血者 禁
与感染性 发热不 同 , 全身 中毒症状 , 无 因此 可根据 有

控制性低血压

控制性低血压

低温麻醉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麻醉科 沈 洁

概念:
是将机体体温降到一定程度,以求达
到降低机体代谢、保持或延缓机体细 胞活动,以适应治疗和手术的需要。 浅低温 → 36℃~34℃(35~29) 中低温 → 34℃~26℃(28~23)

深低温 → < 26℃
(<22)

对生理的影响: 基础代谢:体温每降低1℃基础代谢


注意事项
1)监测
Bp、P、R、SpO2、 ECG及连续监测食管和直肠内的 温度。 2)预防寒战反应适当加深麻醉 及追加肌松,以减少寒战反应带 来的耗氧增高。

3)防止心律失常:关键是预防 发生心室纤颤,尽量做到降温 平稳,防止缺氧或二氧化碳蓄 积及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 4)脑血管痉挛和脑损害:做好 血液稀释及保持体外循环较高 流量,避免降温过速。
注意事项

监测:除了麻醉基本监测(Bp、
SpO2、ECG)外,还应监测尿量和 CVP,时间长的应直接动脉测压,并 监测血气及酸碱值。 降压方法的选择:根据术式、时间、 失血及病人的情况确定降压方法。 管理:补足血容量;尽量缩短低压 时间;降压及升压要缓慢;一般在气 管内麻醉下进行,保证充分供氧。


3)拉贝洛尔(Labetalol): 兼有α1-及β1-受体阻滞作用,10~ 20mg iv,注意其半衰期长达4小时。 4)酚妥拉明(Phentolamine) 又名立其丁(Regitine),既阻滞α受体又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1~ 3mg iv.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钙通道阻滞药 通过抑制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 胞钙离子内流而抑制心肌收缩 和扩血管产生降压作用。 维拉帕米(Verapamil): 5~10mg iv, 尼卡地平(Nicadipine): 250ug/Kg/h ,ivd.

控制性降压

控制性降压

4、充分供氧,维持正常范围的PaCO2 5、合理应用降压药物
6、停止降压:
逐渐停止,彻底止血 严防剧烈体位改变→体位性低血压 7、术后措施:及时补足术中失血量
护理至清醒 面罩或鼻导管吸氧 严密观察尿量,预防肾功能不全
单独大剂量使用时均存在副作用。如大剂量的硝普钠 能产生氰化物中毒,大剂量的三甲噻吩可引起长时间 低血压等,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提倡联合用药进行控 制性降压,如10:1的三甲噻吩和硝普钠混合药,瑞芬太 尼和吸入性麻醉药联合运用等等。已证实混合药是一 种有效、快速、恢复快的降压方法,可减少各药物的 使用剂量以及毒副作用。
四、肝(Liver) 1、缺氧危险:
(1)降压→门静脉SvO2 ↓,只依靠肝A供氧 (2)降压→肝A压力↓ →肝血流↓ →缺氧 2、肝功能 (1)有一定改变,但不明显 (2)肝功能基本正常如果降压得当,不至引起显著的 肝缺血、缺氧和肝细胞损害
五、肺(Lung) 1、降压→肺血管扩张→肺动脉压↓
生理基础
决定动脉血压的因素包括:
①心排出量 ②外周血管阻力 ③循环血量 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⑤血液粘稠度 主要调节因素是前三个。 机体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平均动脉压(MAP)可以用心排出量乘外 周血管阻力(SVR)估算。即:MAP=CO*SVR+CVP。心排出量是每 搏输出量(SV)*心率,平均动脉压也即是SV*HR*SVR+CVP。所以将外 周血管阻力降低而保持心排血量不变,可以达到降低血压目的。外周 阻力的来源只要是小动脉和微动脉,因此舒张小动脉可行。 人体60%-70%的血液分布于静脉血管,如果静脉血管扩张,血液滞 留于静脉系统,则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血量随之降低,血压亦可下 降。

控制性低血压

控制性低血压
间 15~25 min
静脉降压药
六:钙离子通道阻断药(尼卡地平):
– 直接扩张外周,冠脉和脑血管 – 无心肌抑制作用,CO不变 – 无心率增快 – 扩血管作用与剂量呈线性关系 – 起效慢,作用时间长 – 10~25 µg/(kg.h) – 降压作用随时间增强 – 静注钙剂恢复血压
静脉降压药
七: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性降压药,兴奋中枢α2-受体 – 降压的可控性较差 – 与其他降压药伍用可提高降压效果
十一:内皮细胞松弛因子(NO)
– 主要来自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脑,肾及上 皮细胞,肥大细胞
– 维持血管扩张状态 – 很多物质通过NO引起血管扩张:硝普钠,硝酸甘
油,嘌呤类衍生物(ATP) – 目前仅用于缓解肺动脉高压
控制性低血压 (controlled hypotension)
青医附院麻醉科
刘英志
概念
1917年 Cushing 提出 1946年 Gardner 应用到临床 1948年 Griffiths 和 Gillies “椎管内低血 压技术”
近年来 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和技术
定义—采用降压药物和技术等方法,人 为将收缩压降低到80~90mmHg或者将平 均动脉压降至50~65mmHg左右,而无重 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损害。
静脉降压药
一:硝普钠:
– 直接扩张中小动脉血管:NO – 心血管效应:心肌收缩力不变,每搏量不变,HR,CO
均增加(循环血容量正常时)
– 脑血管效应:硝普钠削弱脑血管自主调节能力, MAP<65 mmHg时CBF随血压下降而下降
– 产生氰化物的量与硝普钠的用量正相关 – 有耐药现象 – 用量:快速用药最大剂量:1.5mg/kg;缓慢注射时用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特殊病人进行控制性降压问题
– 长期严重高血压的病人进行控制性降压应慎重
– 心肌坏死或有心梗史的病人进行控制性降压,是有争议
的 – 在脑血管瘤手术中控制性降压不可于开颅前实施
控制性低血压的临床管理
一:监测:
– 连续动脉压监测
– 心电图监测 – 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 – 脉搏氧监测(S 尿量:至少保持1ml/(kg.h) – 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红细胞比积
控制性低血压的临床管理

六:补充血容量:
– 保持足够的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器官功能 – –
静脉降压药
一:硝普钠:
– 直接扩张中小动脉血管:NO
– 心血管效应:心肌收缩力不变,每搏量不变,HR,CO


– – –
均增加(循环血容量正常时) 脑血管效应:硝普钠削弱脑血管自主调节能力, MAP<65 mmHg时CBF随血压下降而下降 产生氰化物的量与硝普钠的用量正相关 有耐药现象 用量:快速用药最大剂量:1.5mg/kg;缓慢注射时用量为 8ug/(kg.min),24小时安全用量不超过3mg/kg
静脉降压药
二:硝酸甘油:
– 直接扩张容量血管:NO
– 无毒性代谢产物 – 无反跳性高血压 – 与硝普钠比较,硝酸甘油起效慢,难以产生足够低的低

血压 – 用量:3~6ug/kg.min
静脉降压药
三:嘌呤类衍生物(三磷酸腺苷和腺苷):
– 内源性血管扩张因子:直接扩张阻力血管,对静脉血管



– –

八: α1和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联合阻断药(拉贝洛尔
效果差 – 无反跳性高血压 – 对颅内顺应性差的病人,也不会升高ICP – 消除半衰期长(3~5小时),主要用于较长时间降压
静脉降压药

九:前列腺素E1(PGE1)
– 体液性扩血管物质
– 扩张肺及全身血管床 – 扩血管效力有限 – 用量 100~150 µg/(kg.min) – 抑制血小板集聚和血栓形成
– PaCO2在20~70mmHg时CBF与PaCO2呈线性关系
( PaCO2升高1 mmHg, CBF增加2.65%) – MAP降低时线性关系斜度变小 – MAP降低到50mmHg时CBF对PaCO2改变无反应
控制性低血压对器官血流与功 能的影响

3.不同药物对CBF与CPP的影响是不同的:
– 三甲噻芬使CBF自身调节丧失 – 硝普钠使CPP降低,但CBF稳定 – 异氟烷:MAP40~50 mmHg时仍能维持脑氧供/需
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 复杂大手术,术中出血可能较多,止血困难的手术
– 显微外科手术,要求术野清晰的手术 – 宗教信仰而拒绝输血的病人 – 大量输血有困难或有输血禁忌症的病人

– 麻醉期间血压.颅内压和眼内压过高,可导致严重不良后
果者
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禁忌症:
– 重要脏器实质性病变者
– 血管病变者 – 低血容量或严重贫血者
目的
减少失血和输血 改善术野的条件 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前后负荷,改善心肌作功 减少结扎烧灼组织,伤口愈合快 提高手术安全性

控制性低血压
生理基础 减少失血的能力 生理与药理学效应 对器官血流与功能的影响 适应症与禁忌症 临床管理与处理 并发症

控制性低血压生理基础

控制性低血压对器官血流与 功能的影响
四,其他器官功能:
– 肺:生理死腔量增加
– 肝脏:易发生肝脏血流灌注不足与肝细胞
缺氧 – 胃肠道:其血管自主调节能力差,易发生 血流灌注不足 – 眼:眼内压随动脉血压下降而降低 – 皮肤和肌肉:1,血管自主调节能力有限 (下限MAP80~90 mmHg)2,对缺氧耐受 力强(此为控制性低血压时重要器官血流 不变而手术创面出血减少的原因)

维持血压的主要因素:
– 心输出量(CO) – 总外周阻力(TSVR)
– 血液容量 血管壁弹性 血液粘稠度
– 中枢神经系统 –
MAP=CO × TSVR
正常人体总血容量
动脉血管(阻力血管) 20% 微循环 10% 静脉血管(容量血管) 70%

– 静脉血管张力改变对血容量影响大
控制性低血压减少失血的能力
平衡(可安全用于控制性低血压)
控制性低血压对器官血流与 功能的影响

二,心脏功能:
– 正常的冠状循环具有很好的自主调节能力,控制
性低血压时能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 – 冠状动脉疾患病人,冠脉扩张能力降低。(不应 控制性低血压) – 控制性低血压的难易与心率密切相关 – 不同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是不同的: 异氟烷. 七氟烷. 地氟烷:有心肌保护作用 异丙酚:血 管扩张,SVR下降,心肌抑制 硝普钠,尼卡 地平:反射性心动过速 艾司洛尔:治疗反 射性心动过速,同时抑制心肌
– 不影响ICP – 主要用于嗜铬细胞瘤手术降压 – 酚妥拉明有反跳性高血压现象;压宁定无此现象 – 压宁定还阻断脑内5-HT1A受体,具有自限降压作用 – 为诱导中度低血压(MAP为70 mmHg)最合适药物

静脉降压药
– 阻断α和 β的强度是5:1
– 降低CO和外周血管阻力,但无心率增快 – 与吸入麻醉药合用降压效果好;与静脉麻醉药合用降压
静脉降压药

十:可乐定
– 中枢性降压药,兴奋中枢α2-受体 – 降压的可控性较差 – 与其他降压药伍用可提高降压效果

十一:内皮细胞松弛因子(NO)
– 主要来自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脑,肾及上
皮细胞,肥大细胞 – 维持血管扩张状态 – 很多物质通过NO引起血管扩张:硝普钠,硝酸甘 油,嘌呤类衍生物(ATP) – 目前仅用于缓解肺动脉高压
三:药理学技术:
– 控制性低血压的理想药物应是:1.容易使用;2.有剂量

依赖性;3.可控性好;4.消除快,无毒性代谢产物;5.对 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影响小;6.不影响脑血流自主调节 功能 – 常用的控制性低血压药物:1.挥发性麻醉气体;2.直接 作用的血管扩张药( 硝普钠,硝酸甘油,嘌呤类衍生 物)3.交感神经节阻滞药(三甲噻芬,阿方那特);4.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压宁定)5.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艾司洛尔)6. α和 β肾上腺素能受体联合阻断药(拉贝洛尔);7.钙离子 通道阻断药(尼卡地平);8.前列腺素E1(PGE1)
静脉降压药
六:钙离子通道阻断药(尼卡地平):
– 直接扩张外周,冠脉和脑血管
– 无心肌抑制作用,CO不变 – 无心率增快 – 扩血管作用与剂量呈线性关系 – 起效慢,作用时间长 – 10~25 µ g/(kg.h) – 降压作用随时间增强 – 静注钙剂恢复血压

静脉降压药
七: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压宁 定)

控制性低血压的临床管理
二:降压程度:
– 正常体温病人,MAP安全低限为50~55mmHg – 慢性高血压病人,短时间内MAP安全低限为

56~65mmHg – 老年病人,高血压病人,血管硬化病人,降压不应超过 原水平的40%(通常为30%~33%) – 注意事项:1,降压程度应以维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 充分灌注为限度;2,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随时调整降 压速度和程度;3,防止降压速度过快,应低于 10mmHg/min;4,若能满足手术要求,尽可能维持较高 的血压水平。
控制性低血压的临床管理
四:呼吸管理:
– 保持正常的通气量,维持正常的PaCO2 – 控制性低血压时, PaCO2过高或过低均可造成大脑缺血

缺氧: PaCO2过高,脑血管扩张,ICP增高,脑灌注压 降低; PaCO2过低,脑血管收缩,CBF减少 – 提高吸入氧浓度,原因为:1,降压时,毛细血管动-静 脉直捷通路开放,引起组织缺氧;2,用硝普钠降压时, 氰化物损害组织摄氧能力
控制性低血压对器官血流与 功能的影响

三,肾功能:
– 正常情况下,肾血流占心输出量的 – – – –
20%~25% 肾血流的自主调节:MAP 80~180 mmHg 中等度降压( MAP〈75 mmHg),肾小球 滤过率降低,少尿,无尿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并不意味着肾组织缺血 缺氧 控制性低血压期间尿量应维持在1ml/kg.h-1
挥发性麻醉药

一:心血管效应:
– 异氟烷: SVR下降,CO正常
– 七氟烷. 地氟烷:降压作用更快,更易于控制

二:脑血管效应:
– 恩氟烷:升高ICP,低碳酸血症时可诱发抽搐 – 异氟烷:低浓度(〈1MAC)时MAP可控性下降,脑
血管自主调节能力正常;高浓度时:CBF增加,自身 调节失代偿,ICP升高 – 七氟烷. 地氟烷:同时降低CBF和CMRO2,维持脑氧供 /需平衡

(250mg+25mg/500ml 5%G.S)
静脉降压药
– 减慢心率,降低血压
– 艾司洛尔明显抑制心肌,只用于短暂性降压 – 艾司洛尔用量:负荷量 750 µ g/kg I.v

五: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维持 50~100 µ g/
(kg.min) – 美托洛尔:首次剂量 2~3mg 起效时间 2~3 min 持续时 间 15~25 min
控制性低血压的临床管理
三:降压措施与药物的选择:
– 实施控制性低血压,应采用血管扩张的方法,尽量避免

抑制心肌功能,降低CO的方法 – 全麻或椎管内麻醉均有一定降压作用,不宜忽视 – 短时间降压者:加深麻醉或艾司洛尔 – 长时间降压者,联合降压:1,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 药(美托洛尔,艾司洛尔):可控制室上性心动过速及 降低心肌耗氧量;2,压宁定:有中枢性与自限性降压 作用,降压维持稳定;3,硝酸甘油,尼卡地平:适用 于伴有冠心病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