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下《李将军列传》练习题

合集下载

李将军列传检测及答案

李将军列传检测及答案

李将军列传检测及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nì)(2)吏当.广所失亡多( dāng )(3)辄分其麾.下( huī)(4)广讷.口少言( nâ)(5)以为李广老,数奇.( jī)(6)意甚愠.怒而就部(yùn )(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bâi láo wâi)(8)遂引刀自刭.( jǐng )(9)悛悛..如鄙人( xún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xī)(11)骠.骑将军( piào ) (12)秩八百石.( dàn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3、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官吏的俸禄)4、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统率、部署)5、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布阵)6、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如果)7、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恰逢)8、得李广必生致.之(送达)10、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同“佯”,假装;斜看;霎时)11、汉下.广吏(交给)1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判决;判决)13、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何况)14、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过了不多久)16、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就;部下)17、专以射为戏,竟.死(一直、从头至尾)18、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因为)20、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才)22、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

”(到;按照)23、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到)28、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听审受质)29、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到底、终究)30、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交给;判决)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尝”同“常”,经常。

鄂教版李将军列传共35页文档

鄂教版李将军列传共35页文档
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鄂教版李将军列传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李将军列传》学案1(无答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李将军列传》学案1(无答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3)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 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
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
入石矣。
(4)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士卒 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拓展题(选做)
下列句子“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10分)
A.得李广必生致之B.饮食与士共之
C广之将兵. D.良久乃许之
成绩及评语:(请用红色笔)
行可数百 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
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 与耳。”军士乃安。广为
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
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
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 军亦至,匈奴军乃解








识记、理解、运用题(必做)
独立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00分)
①广家世世受射。 ②单于素闻广贤
③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 而上胡儿马④鞭马南驰数十里
⑤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⑥诸将多中 首虏率
⑦度不中不发 ⑧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
⑨广为圜陈外向⑩杀数人,胡虏益解
⑾汉军罢,弗能追⑿广数自请行
去。汉军罢,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
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

李将军列传训练案答案

李将军列传训练案答案

《li jiang jun lie zhuan》训练案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1.广家世世受射。

受:通授,传授。

2.用善射杀首虏多。

用:因为。

首:首级。

虏:俘虏,俘获。

3.有所冲陷折关。

冲陷:冲锋陷阵。

折关:破关。

4.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率领。

纵:放马驰骋。

5.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

身自:亲自。

6.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陈:通阵阵地。

所:大约。

7.即有急,奈何?即:假如。

8.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适逢,正值。

终:始终。

怪之:以之为怪。

9.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

就:接近,靠拢。

舍止:留宿。

10.破败广军,生得广。

生得:活捉。

11.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暂:突然。

12.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判决。

失亡:损失,伤亡。

13.何乃故也。

何乃:何况是。

14.广亦竟射杀之。

竟:终于。

15.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直到死。

16.其射,见敌急。

急:迫近。

17.用此,其将兵数困辱。

用此:因此。

18、南绝幕。

绝:横渡19、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谢:辞别。

20、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对簿:听审受质。

二、指出下面的通假字,并写出所通本字,解释其意义。

尝从行:“尝”同“常”,经常广详死:“详”同“佯”,佯死与人居则画地为陈:“陈”通“阵”,阵势、军阵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莫”通“幕”或失道:“或”通“惑”,迷惑南绝幕:“幕”同“漠”,沙漠至莫府:“莫”同“幕”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的样子汉军罢:“罢”同“疲”,疲惫广家世世受射:“受”通“授”,传授。

然虏卒犯之:“卒”通“猝”,突然。

胡虏益解:“解”同“懈”,松懈此言虽小,可以谕大:“谕”同“喻”,比喻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古义:乡下人广暂腾古义:霎时以为李广老,数奇古义:命运不好长史封书古义:文书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古义:确实信任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义: 详情、实情今义: 弯曲后韩将军徙右北平古义:调任今义: 迁移复得其余军古义:他的余下的虽其子孙他人学者古义:学习的人其善射亦天性也古义:天赋有白马将出护其军古义:监督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古义:回头知与不知古义:不认识四、指出下面加粗的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初三语文李将军列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李将军列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李将军列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李将军列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同步评价】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罢:汉军罢,弗能追( )
 是时,广军几没,罢归( )
 ⑵陈:广为圜阵外向( )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
 ⑶数: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 )
 广数自请行(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⑴广家世世受射 通,意为
 ⑵广为圜阵外向
 ⑶胡虏益解
 ⑷汉军罢,弗能追
 ⑸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⑹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⑵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⑶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

 4、文中写李广一生中所经历的最后三次战斗,这三次战斗的写作,有详有。

【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李将军列传学案2无答案鄂教版

【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李将军列传学案2无答案鄂教版

【关键字】语文李将军列传课题李将军列传学习目标理解和欣赏李广的形象。

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朗读、背诵全文理解本文的结构艺术及细节刻画人物的特点学习要点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本文的结构艺术及细节刻画人物的特点解释文言实词翻译文言句子翻译不准确、错译、漏译知识链接链接内容链接方式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教学指导设计一、学生阅读《中考新视野》文言文中考解题指津二、根据以往的经验,圈出文段中的重点实词三、其他同学的补充四、学生自由识记五、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中考文言文涉及的考点1、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意义2、理解文言虚词在句中意义3、文意的理解4、翻译文言语句二、文言实词解释中容易考的字有哪些?1、一词多义2、古今异义3、通假字4、词类活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教学指导设计学生认真自学“解释文言实词的方法”和“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见新视野)1.解释文言实词的方法:2.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三.老师在学生学习和归纳的基础上强调一下几点:1.解释文言实词的“联想推断法“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要善于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2.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要与原文与其保持一致。

3.举例解释:“对,留,换,补,删,调。

”六种方法。

学生课堂学习笔记:(请用红色笔)学识记、理解、运用题(必做)拓展题(选做)生课堂巩固练习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得一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九年级语文《李将军列传(节选)》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九年级语文《李将军列传(节选)》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九年级语⽂《李将军列传(节选)》知识要点与能⼒训练《李将军列传(节选)》知识要点与能⼒训练【背景知识】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前90年),字⼦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

他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为⽌。

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

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

郎中守卫宫殿门户,管理车骑,随从皇帝出⾏。

他⼏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

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他了解到那⾥的⼀些少数民族的风⼟、⼈情。

他⽗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

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学家唐都等⼈共订“太初历”。

同年,开始动⼿编《史记》。

公元前99年(天汉⼆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怒。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捕下狱,做了中书令。

他按照汉朝法令的规定出钱赎罪,受了“腐刑”。

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书机要。

他发愤著书,全⼒写作《史记》,⼤约在55岁那年最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作。

除《史记》外,司马迁还作赋8篇,均已散失,唯《艺⽂类聚》卷30引征《悲⼠不遇赋》的⽚段。

⼜作《报任安书》,记述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发愤修史的抱负。

【阅读指导】本篇记述汉代名将李⼴的⽣平事迹。

李⼴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

他⼀⽣与匈奴战⽃七⼗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

李⼴⼜是⼀位最能体恤⼠卒的将领。

他治军简易,对⼠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卒同⽢共苦的作风,深得将⼠们的敬佩。

正是由于李⼴这种战⽃中⾝先⼠卒,⽣活中先⼈后⼰的品格,使⼠兵都⽢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

然⽽,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卒爱戴的名将,却⼀⽣坎坷,终⾝未得封爵。

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贵戚也借机对他排挤,终于导致李⼴含愤⾃杀。

李⼴以⾃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理。

文言文阅读《史记李将军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李将军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故槐里,徙成纪。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

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

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于是乃徒为上郡太守。

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徒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令诸骑曰:“前!”前来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按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幕,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详死,晚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B.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C.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D.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家子:汉时指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试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 3)辄分其麾下( ) ( 5)以为李广老,数奇()( 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 9)悛悛如鄙人( ) ) ( 2)吏当广所失亡多( )( 4)广讷口少言( ) ( 6)意甚愠怒而就部() ( 8)遂引刀自刭()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同 (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同( 3)行十余里,广详死 同(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同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 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10题。

匈奴大入上郡, 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见匈奴三人, 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 “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 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 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 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 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 “前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 “皆下马解鞍 ! ”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广曰:“彼虏 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 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 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 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将:带领B.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生:活捉C. 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距离、离开D.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从:跟从 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是必射雕者也B. 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②是时会暮②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C.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D.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5)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7)专以射为戏,竟死(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 1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15)其李将军之谓也(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8)广数自请行(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12)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14)遂引刀自刭 16)此官虽小,可以谕大也②李广乃归其大军②大军不知广所之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③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②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④今如此以百骑走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7、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会天大雨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④会征促织⑤会不相从许⑥俱会大道口⑦会其怒A. ①④⑥B. ②⑤⑥⑦C. ①③⑤D. ②④⑦8、下列句式与“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相同的一项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B. 磔磔云霄间C.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 古之人不余欺也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B.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

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

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人。

C.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被李广止住。

D.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1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必射雕者也。

译文:(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译文:(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译文;(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

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

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

夫以千人与父俱。

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

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于是灌夫被甲执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及出壁门,莫敢前。

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

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

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

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 “吾益知吴壁中曲 折,请复往。

”将子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

太尉乃固止之。

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 下。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

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 尤益敬与钧。

稠人广众, 荐宠下辈。

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喜文学, 好任侠, 已然诺。

诸所与交通, 无非豪杰大猾。

家累数千万, 食客日数十百人, 陂池田园, 宗族宾客, 为权利, 横于颍川。

颍川儿乃歌之曰: “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1、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夫身中大创十余 ②至吴将麾下③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A. zh mg chu dig hu 1 w?i hangB. zh mg chu mg m co wai hangC. zh mg chu dig m co w?i h?ngD. zh mgchu aighu iw?ih?ng12、下列对“壁”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壁中曲折 ②出壁执戟 ③森严壁垒 ④家徒四壁 ⑤坚壁清野A.①②③⑤/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⑤/③④13. “吾益知吴壁中曲折”一句中“曲折”一词的意义是( )A. 军中的矛盾B. 兵力的虚实C. 路径的复杂D. 防御的工事15. “战常陷坚”的意思是( )A. 战斗中常常向敌军防卫最强处攻击。

B. 战斗中常常中了敌军的埋伏。

C. 战斗中常常陷入敌军防卫最强的地方。

D. 战斗中常常攻破敌军防卫最强的地方。

16. 对“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一句,翻译正确的是()A. 将军是一个豪壮而又重义气的人,担心如果答应了他的请求,他会战死。

B. 将军认为灌夫此举壮烈且合于正义,但担心军士伤亡太大。

C. 将军钦佩灌夫的胆量,认为此举合于正义,但担心他会战死。

D. 将军认为他很豪壮、讲义气,恐怕这样做会失去他。

17. 对“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许多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有势力的人,他都不愿礼敬,且一定要凌辱他们。

B. 凡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只要他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就一定要压过他们。

C. 许多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只要对他不表示尊敬的,就一定要处置他们。

D. 对于那些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他一概不想特别礼敬,并且还要凌辱他们。

18. 本文最后引用的民歌,其含意是( )A. 灌氏家族盛衰难卜。

B. 灌氏迟早要族灭。

C 太平时灌氏兴,乱世时灌氏亡。

D. 灌氏的兴亡,关系世事盛衰。

14. “已然诺”的意思是( A. 不肯答应别人的请求 C 答应的事总是不办)B. 答应的事就一定办到 D. 人有所求必定应允【试题答案】1.(1) n i (2) d Mg (3) hu i (4) na (5) j i(6) y fn ( 7) bai l co ( 8) j mg (9) x tn (10) x i2.( 1 )尝同常 ( 2)陈同阵 ( 3)详同佯 ( 4)幕同漠3.( 1 )学习,传授( 2)抵御 ( 3)接应 ( 4)霎时( 5 )何况 ( 6 )陷入( 7 )一直到 ( 8 )屡次( 9 )暗中 ( 10 )辞别( 11 )横渡 ( 12 )酒食(干饭酒浆)( 13 )情况 ( 14 )抽出来 ( 15 )说的是 ( 16 )比喻4.D (接应)5.A6. B7. D8. B9.D (据文中“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不符合文意)10.( 1 )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

( 2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

( 3 )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 4 )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11. D 12. A 13. C 14. B15.A (“坚”形容词作名词,“陷”攻击。

AD两项比较,A含有主动挑”地方进攻意)16.C (“壮义”作意动)17.B (该句陈述的主体都是“灌夫” ,而不是“贵戚” ,故C 错。

AD 译错“欲”字)18.B (“颍水”是不会“清”的。

歌意为“除非颖水变清,灌氏才会平安无事;只要颖水是浊的,灌氏就会全家灭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