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合集下载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地位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地位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地位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录了先秦时期的300余首诗歌,记载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和风俗。

在这些古老而珍贵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女性形象和地位在古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以《诗经》为基础,探讨其中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反映出来的女性地位。

女性形象温柔妩媚《诗经》中描绘了很多温柔妩媚、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

例如,“长斋短亭、或斋或投”(《伐檀》),描写了一位美丽动人、温柔可人的女子。

她们往往具有秀丽容貌、细腻肌肤等特征,展示了古代人们心目中对于理想女性形象的追求。

纯洁贞淑除了外貌上的美丽之外,《诗经》中还强调女性纯洁贞淑、端庄内敛的品质。

比如,“采薇采薇、薄言采薇”(《采薇》),表达了女性的纯洁与温柔。

这种形象强调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节操的重视,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独立坚强在一些《诗经》的诗歌中,也展现了女性独立坚强的一面。

如“南有嘉鱼、烝然罗其.子”(《东方之君》),描述了一个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的女子形象。

这种塑造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中一些妇女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和自主意识。

女性地位家庭角色在古代中国社会,女性主要被定义为家庭成员和传宗接代的责任人。

《诗经》中可以看到许多描绘妻子、母亲等角色的诗歌。

她们负责管理家务、养育子女,并且在家庭生活中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社会地位尽管女性在古代中国社会中以家庭为主要角色,但是她们在某些方面仍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诗经》中提到了一些女性具备的才智和能力,如“如何其{女+田}”(《召南·邶风·四月》),这种描写表明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女性智慧和教养的认可。

此外,一些女性在婚姻、爱情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自主权。

结论通过分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地位,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女性形象和地位具有一定的关注和重视。

尽管女性在家庭角色上被强调,但她们同时展现出温柔妩媚、纯洁贞淑以及独立坚强等多样化的特点。

《诗经》中女性形象

《诗经》中女性形象

《诗经》中女性形象《诗经》中女性形象《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中女性形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中有关女性的诗篇众多,有141篇,占诗经篇目的三分之一左右,为后世诗歌所罕见。

这些有关女性的诗篇中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为国为家贡献着力量;她们的身影活跃在桑间河畔;恋爱生活中的大胆直率;婚姻生活中的被动无奈。

如此众多的女性形象进一步丰富了《诗经》的人物世界、理论内涵、艺术价值。

一、政治生活中的干练、无奈形象《大雅.绵》中的大姜、《大雅.大明》中的大任、《大雅.思齐》中的大姒,这三位女性在大周建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雅.思齐》写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周武王曾“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来肯定其母亲大姒在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和社会地位。

周武王的话也为《大明》、《思齐》等诗进行了最好的注释,十分有利于我们了解西周初年女性在社会政治作用的与地位[1]。

当然对于女性的政治作用也有反面的意见,于是乎就有了许穆夫人《郁风.载驰》。

许穆夫人是卫国国君卫懿公的妹妹,嫁于许穆公。

后卫懿公因死于战乱,按当时礼仪,不能举行葬礼,因此许穆夫人想回国奔丧遭到了许国大夫的竭力阻止。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在面对失去至亲之人时还要受到礼教的干预、政治的严重束缚,即使许穆夫人这种国君之妻也无可奈何,可见,当时女性形象在政治生活中的悲愤、无助、无奈。

二、经济生活中的勤劳、朴实形象《诗经》所反映的殷周时期已经进入了农耕社会,这个时期,男子居于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女性形象在生产活动中主要集中在采集、蚕桑、纺织等方面。

《诗经》中关于女性采集的诗篇很多。

如《周南.关雌》:参差蒋菜,左右流之。

……参差蒋菜,左右采之;《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磋我怀人,置彼周行。

《诗经》时代,女性的蚕桑和纺织生产活动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召南.采繁》是一首描写蚕妇为公侯养蚕的诗。

《诗经》中的人物形象探析

《诗经》中的人物形象探析

诗经中的人物形象探析概述《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记录了早期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风俗和人情。

在整部作品中,人物形象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示出了丰富多样的个性、行为和思想。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探析《诗经》中几位代表性人物的形象塑造,并从文学、历史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

1. 姬发姬发是《诗经》中的一位女性形象,她在篇目《小山》、《小星》等诗歌中被提到。

根据传统解读,姬发被描绘为温柔贤淑的妻子,在家庭生活中起到积极推动和保护家庭团结的作用。

这种形象在当时社会尤其珍贵,因为女性在古代社会通常处于弱势地位。

姬发不仅具有崇高的品德美德,还展示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与感悟力。

她能从平凡事务中感受到带给人们温暖和欢乐的点滴细节,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正是姬发这种具有智慧与情感并存的形象,使得她成为《诗经》中一个独特而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2. 周公旦周公旦是《诗经》中另一位重要的人物形象,他在篇目《邶风·静女》、《鲁颂·明明》等诗歌中被提到。

周公旦是西周宰相周公之子,在文化和政治领域拥有极高地位。

从诗中可见,周公旦以其聪明才智、善于处理政务和言辞之能力而闻名。

他通过自己的举止和行为来塑造了一个具有权威与刚正不阿的形象,并通过文字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法律规范的关注与维护。

周公旦在《诗经》中具有重要作用,展示了古代中国贵族社会对高大全面发展理想人像追求的向往。

3. 四子四子指的是《诗经》中四个代表性的男性形象:商鞅、国殇、荡子以及木兰。

这些形象在诗歌中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男性角色。

商鞅被描绘为一个机智、果断而充满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形象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变革与创新精神。

国殇则是一个勇敢无畏的战士,用自己的行为来表达对国家和传统价值观的忠诚和捍卫。

荡子是一个嬉皮笑脸、享乐主义者,他通过对欢愉生活的追寻与执着,表达了人性中对享受和狂欢的渴望。

木兰则是一个忠诚勇敢、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在家族荣誉和民族尊严面前毅然决然地选择担负起男子汉应该承担的责任。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篇章,共收录了305篇诗歌,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包括了众多具有鲜明特点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分析她们在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探讨其对于当代社会与女性主义运动的意义。

一、《诗经》中女性形象分类1. 家庭妇女形象•黄巢:黄巢是《关雎》和《黍离》,凭借自己纯朴善良、勤俭孝顺等优秀品质成为了广大读者心目中理想之家庭妇女。

•褒姒:褒姒是《葛覃》,她以其非凡美貌和聪慧才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因其不忠实于守节道德最终被视为反面人物。

2. 宫廷妃嫔形象•周武王后:周武王后是《桃夭》,她作为妇女代表,表达了对天命的顺从和对丈夫的忠诚。

•西施:西施是《东篱》,她以绝代佳人的美貌受到宠幸,并被利用于政治之中,再次体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地位较低的现实。

3. 田园乡村女子形象•邶风中的女子形象:《邶风》描写了农村社会中普通农妇、少女的生活状态,展示出她们朴素与真实的一面。

二、分析与讨论1. 女性地位和角色定位《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角色定位的认知。

家庭妇女形象代表了传统家庭观念中,妇女应该贤良淑德、持家有道、勤俭节约等观念;宫廷妃嫔形象则展示了宫廷权力斗争中妇女所处的境遇;田园乡村女子形象呈现出寻求自由与追求幸福的愿望。

2. 当代社会与女性主义意义通过对《诗经》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反思当代社会中的男女平等问题和女性地位。

虽然古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她们仍然展现出坚强、智慧和勇敢的一面。

这些形象提醒着我们,无论是在家庭还是职场上,妇女应该获得平等的机会和权益,并且发挥出自己特有的才能。

结论《诗经》中描绘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妇女地位和角色定位的认知。

通过分析这些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当代社会中妇女的处境,并从创作角度加以评价。

同时,《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也给当今社会带来深层次的启发,促使我们关注并努力改变当前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而努力。

《诗经》中的妇女形象与社会地位

《诗经》中的妇女形象与社会地位

《诗经》中的妇女形象与社会地位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较为严重。

然而,在《诗经》这部古老的诗歌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反映妇女形象和展示她们社会地位的作品。

《诗经》中的妇女形象多种多样,有忠贞的贤妻良母,也有聪明机智的女巫,她们在古代社会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妇女形象的多样性以及和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

一、贤妇良母的形象1.王室贵族中的妇女形象•婉约的美丽、纯洁的心灵•诗经中描绘的王后、公主等高贵女性形象•《女曰雁》中对贵妇人的赞美2.女子节俭勤劳的形象•《周南》中描述的农家女性形象•《葛覃》中妇女对家庭的努力和辛勤付出•妇女在古代家庭经济中的地位3.母爱的伟大与坚韧•《秦风·无衣》中表现的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奉献•古代妇女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性•妇女在家庭中发挥的主要作用二、女巫与仆人的形象1.女巫、巫婆形象•《鹊巢》中展现的女巫形象和她们的特殊能力•社会对女巫的恐惧与崇拜•女巫在《诗经》中的地位与角色2.妇女作为宫廷仆人的形象•《邶风·静女》中的宫廷仆人形象•妇女作为仆人的社会地位与待遇•妇女在宫廷中的特殊角色和责任三、妇女的社会地位1.家庭中的地位•家庭中的权威与决策•妇女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家族的传承与妇女的责任2.社会地位的异质性•各阶层不同地位的妇女形象•农村与城市妇女的差异•社会地位对妇女形象的影响四、妇女形象的变迁1.社会变革的影响•社会制度转变对妇女地位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妇女角色的变化•教育对妇女形象的塑造2.文化观念的转变•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的变化•妇女权益与平等的关注•古代妇女形象在现代的演变与传承结论通过研究《诗经》中的妇女形象与社会地位,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妇女具有多样的面貌和多重角色。

《诗经》描绘了忠贞良母、聪明机智的女巫以及贫苦劳作的农家女性。

妇女在家庭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古代社会对妇女的不公平对待和制约。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婉约中的勇敢与智慧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婉约中的勇敢与智慧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婉约中的勇敢与智慧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婉约中展现出了勇敢与智慧。

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她们在婉约中所体现出的勇敢与智慧。

在诗经中,女性形象以多样的角度呈现,她们的智慧和勇敢贯穿着整个经典。

首先,诗经描绘了女性的智慧,她们善于思考、懂得处世之道。

例如,在《秦风·翩翩者南山下》中,女性以机智的语言告诉男性不要自轻自贱,这展现了女性具有的聪明才智。

其次,在《周南·关雎》中,女性用自己的机智和智慧来解决困境。

她们灵活应对,有自己的主见,这些正是勇敢与智慧的体现。

与此同时,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也展现了她们的勇敢。

她们在各种困境中不畏艰险,充满了勇气和魄力。

比如,在《诗经·王风·南山有台》中,女性用自己的奋斗和勇敢,成为了战胜困难的先锋。

她们能面对挑战,勇往直前,这种勇敢和坚毅的品质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然而,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勇敢和智慧的象征,她们还展现了婉约的一面。

婉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特征,它表达了女性的温婉和柔情。

在诗经中,女性以她们温柔婉约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勇敢和智慧。

她们虽然不像男性那样直接坦率,但她们以自己特有的婉约方式,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比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中的女性,用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她心中的思绪和深情。

总的来说,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婉约中展现出了勇敢与智慧。

她们以智慧的言语、勇敢的行动,展现了女性世界独特的一面,同时又以婉约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仅是诗经的角色,更是中国古代女性的写照,她们的勇敢和智慧为后世的女性树立了榜样。

以上是对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婉约中的勇敢与智慧的论述。

通过分析诗经中不同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她们在婉约中所展现出的勇敢和智慧。

这些女性形象的存在,丰富了诗经的内涵,也启迪了后世的女性。

《诗经》中描述女性的形象

《诗经》中描述女性的形象

《诗经》中描述女性的形象
《诗经》中描绘了各种女性形象,包括贵族妇女、少女、寡妇和弃妇等,这些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地位。

首先,贵族妇女在《诗经》中的形象通常与权力、地位和家族联系在一起。

她们中的一些人身处宫廷,参与政治生活,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如《大雅·思齐》中的太姒,她被描述为有才有德的贵妇人,对周朝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少女在《诗经》中也呈现出大胆、热情和自由的形象。

例如,《召南·摽有梅》中的少女,她在追求爱情时表现出渴望和主动,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配偶。

另外,一些诗歌描绘了弃妇的悲惨命运。

这些女性往往因为婚姻的不幸或丈夫的离弃而面临困境,如《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被丈夫抛弃后孤独无助,表现出极大的悲伤和无奈。

最后,还有一些诗歌描绘了寡妇的生活和情感。

在古代社会,寡妇的生活非常艰难,她们往往面临着经济和社会的困境。

《王风·大车》中描述了一位勇敢的寡妇,她拒绝接受礼教束缚,大胆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表现出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

总之,《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展现了她们在当时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和命运。

这些形象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社会、家庭和婚姻中的地位和处境,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少女形象◆“国风”中有不少恋歌,由于劳动人民的经济地位和劳动生活,决定了这些恋歌健康、乐观的基调。

这些爱情诗歌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透视《诗经》中的少女形象,可以发现少女所处的时代正处在我国由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规范、等级关系、封建礼教正在形成并逐渐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男女授受不亲”、“受制于父母,诸兄和人言”的社会道德规范正在形成。

<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召南·摽有梅》中的大龄女子向意中人坦率地表示:“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篇描写的少女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胆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你赶快抓紧时间吧,别错过了良辰吉日。

感情热烈,充满期盼,这是怎样的女子啊!她渴望爱情,就坦率地表白,就主动、大胆地追求,而这种主动追求是出自于内心爱的萌动,她们把自己比作熟透的梅子,呼唤小伙子们快来采撷。

这种对爱情的顺乎人性热烈追求,自然地发展着,不受任何礼法的约束,无需遮遮掩掩。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善良、美丽的静女,原本和情郎约好在僻静的城隅相会,“俟我于城隅”,但调皮的她,一来到这儿,就藏了起来,“爱而不见”,使痴情的小伙子焦急万分而“搔首踟蹰”,不知如何是好。

看到这情景,少女再也不忍心藏下去了,她突然出现在情郎面前,多情地送给他一个光闪闪的“彤管”,“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析摘要:《诗经》中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尤其是女性形象着墨更多,本文主要分析一下《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同时也从中看一下古代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反映了当时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风貌。

其中,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这些作品又多是以鲜明的女性形象来照亮主题。

她们或高贵、或质朴、或妖冶、或典雅,各尽其态,各展其颜。

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1)大胆、坦率、泼辣的妇女形象;(2)天真、活泼、热情的妇女形象;(3)矜持、深沉、温柔的妇女形象;(4)快乐、幸福、成功的妇女形象;(5)胆怯、犹豫、幽怨的妇女形象;(6)勇敢、痴情、忠贞的妇女形象。

先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加以评析。

大胆、坦率、泼辣的妇女形象“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

迨其谓之!”《召南·摽有梅》中的少女渴望爱情,便大胆示爱,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梅子纷纷落地,树上果实累累,要娶我的小伙,赶快趁着吉期。

梅子纷纷落地,树上果子所剩无几,要娶我的小伙,现在抓紧时机。

”这表白简单,直白,毫不做作,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这些女子天真烂漫、大胆淳朴、浪漫不羁、毫无礼教束缚的痕迹。

与此相似,《郑风·褰裳》中的女子没有少女的矜持和羞涩,而是简单直接地隔河向情人喊出“子惠思我, 褰裳涉漆。

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泼辣,豁达,爽直却又不缺心计。

明明在河边等得焦躁心急,却不直接催促,而是爽朗快利地激他调侃他,这女子的大胆、泼辣可见一斑。

此外还有《郑风·溱洧》中的女子主动去约心上人去洧河共赏美景,大方自然,言谈举止之间丝毫没有扭捏害羞和矫揉造作的痕迹,阳光开朗。

之所以会有思想如此开放的女性出现在《诗经》的篇章中是因为《诗经》时代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变的时期。

这是一个思想相对开放自由,民风开放淳朴的时代,尤其在西周王朝渐临崩溃的条件下,那些传统原始的民情风俗开始获得复苏。

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当时女性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

因此,她们不封闭,不保守,敢于率直地发出珍爱生命、珍惜青春的急切心声。

天真、活泼、热情的妇女形象说起天真活泼,就不免让人想起《邶风·静女》中的静女。

“静女其姝,涘我于城隅。

爱而不现,搔首踟蹰。

”美丽贤淑的静女与心上人约好在城隅相会,但活泼调皮的她却故意早到并且藏了起来,让痴情的小伙儿等得焦急万分,“搔首踟蹰”,善良的静女看到此情景终于不忍再藏下去。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她突然出现在情郎面前,并送他一支彤管,多么天真活泼!你再看, 子仲家的大姑娘, 丢下手中针线活儿, 跟着男友跑到闹市跳舞去了。

“不绩其麻, 市也婆要。

”又把“握椒”赠给心爱的人。

而《溱洧》中的女子则与男子相约一起出游,并赠之以芍药。

由于民情风俗的逐渐复苏,女性自主意识大大增强。

为了追求自身生活的幸福美好,她们对爱情更富于积极进取精神。

她们带着少女特有的天真烂漫,热情地追逐着爱情的幸福,纵情地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矜持、深沉、温柔的妇女形象在情感方面,女性历来比男性要承受更多的痛苦,因此,不是所有女子都可以像上文所述的那两种女子一样洒脱,必然有女子是天性内向的。

她们爱把自己最真实最真挚的情感埋藏在心底,羞怯与矜持使她们不敢直接表现出自己的爱,不敢坦率地向心上人表白心意,只是内心深处默默忍受煎熬。

如《王风·大车》“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难道我不想你吗!不是,我是怕你不喜欢我,所以才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意。

”这位矜持的女子因为怕在感情上受伤害,怕遭到拒绝,便在爱情面前畏畏缩缩。

无独有偶,《郑风·东门之墠》中的女子爱着邻家男子,却不敢主动靠近,于是便有了“其室则迩,其人甚远”的感觉,使其渴望爱情的内心更加焦灼,“岂不尔思子不我即”的小小埋怨也在心中生成。

即使她们获得了男子的爱,且这份爱炙热到“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地步,也不肯主动去找男子以解自己相思之愁,只是自己心里小小声“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埋怨男子不来看望自己。

寥寥几字,却把少女的深沉与矜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矜持女子就是如此,即使与男子一见钟情,嘴上也会死撑着说些什么要保持点距离之类的话,与心中的焦灼完全相反,必定深受相思之苦。

快乐、幸福、成功的妇女形象说到成功便使人不得不想起《鄘风·载驰》中的许穆夫人,相传许穆夫人念故国覆亡,不能往救,赴漕吊唁,并陈立国大计,到漕邑被许大夫所阻,因赋诗以言志,她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爱国女诗人。

这首诗突出描绘了一位家忧国恨相互交织的巾帼英雄形象。

在封建礼规和省亲报国的矛盾处理中,充分地显示了她的卓远见识和和刚柔并济的爱国风采。

据《左传》记载,许穆夫人赋的这首诗振奋了国人团结抗击外族入侵的精神,赢得了齐桓公的赞赏。

除了事业上成功的许穆夫人,还有许多女子在爱情和婚姻中取得成功,过的幸福快乐。

比如,《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彼留子嗟,将其来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彼留之子,贻我佩玫。

”详细地叙述了一位女子与其情人的定情过程,纯真的爱情经过颇具匠心的经营,终于迎来了收获。

又如,《鱼藻之什·鸳鸯》中的男女经过甜蜜的恋爱,享受着众人的祝福,即将踏入婚姻的殿堂,并将像鸳鸯一样永远相伴。

她们充满勇气和自信,勇敢追求爱情与事业,并取得成功。

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快乐幸福对她们来说应该是更甜蜜的吧。

胆怯、犹豫、幽怨的妇女形象自从人类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就开始以男子为中心,妇女处于依附地位,没有独立的财产支配权,只是生产劳动的工具,且被一大堆残酷的礼制束缚着,因此《诗经》中的女子不可能都是快乐的,有很多是胆怯、犹豫,幽怨的。

例如《邶风·谷风》中的女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被弃痴女形象。

《谷风》中的女子和一个男子相爱结婚后,勤劳、刻苦。

但当日子稍稍好过了之后,男子却另有所爱,遗弃了她。

在男子新婚之夜,她被迫离开了家门。

这时她痛苦地埋怨丈夫只顾与新欢亲热说笑而不屑与自己在一起。

在她离开家门的时候,男子连送别都懒得来。

她只有痛心地回忆往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求之。

”,同时告诉新来的妻子“毋逝我梁,毋发我笱”,在踏出家门的最后一刻她还不忘嘱咐那个负心人“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而且还说“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幻想着男子能念旧从而回心转意。

可以看出这位女子善良、贤惠、感情深挚同时又过于软弱和缠绵。

除了被弃之苦,《诗经》中的女子还承受着想爱却不敢爱的痛苦。

如《郑风·将仲子》中的女子喜欢仲子,但由于残酷的礼教桎梏着她的爱,当仲子翻墙来看她时,她却不敢与他接近。

明明极爱却不敢爱,怕父母兄长责骂。

怕人说闲话……女子的心饱受折磨,家人、爱人难两全,只能痛苦地选择婉拒,为的只是不耽误恋人的幸福。

一位聪明善良我见犹怜的好姑娘跃然纸上。

勇敢、痴情、忠贞的妇女形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封建礼制日盛的时代,女性必然会处处受到压迫,包括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更包括感情上,于是便涌现了一大批勇敢的痴情女子。

她们执着于情,痴迷于爱对强加于自己的婚姻进行了坚决的反抗。

看《召南·行露》中的女子,尽管那个蛮横的男子以打官司相要挟,强迫她嫁给他,她也坚定地表示“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她不畏强暴,不惧舆论,坚决拒绝了自己不爱的男子的无理求婚。

表现了她的自尊、自立,以及为维护人格的尊严和爱情的坚贞所作出的抗争。

而《鄘风·柏舟》中描写的则是一位要求婚姻自主的少女“凳彼两髦, 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她为了真挚的爱情,毫不畏惧父母之命,誓死也不改变主张,向母亲向苍天呼喊“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呼声虽微弱,但这股叛逆的反叛精神不微弱,它引导着后代女子在追求爱情自由的道路上不断抗争。

《鄘风·蝃蝀》中的女子更为勇敢“蝃蝀在东,莫之敢指。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

大无信也,不知命也!”她为了追求幸福,不顾世人的指责和讥讽,义无反顾地与意中人私奔,顽强地与封建礼制作斗争。

作为一个几千年前的女子,她就敢于追求婚姻自由,不得不让人钦佩。

而《卫风·氓》中的女子虽被弃,但敢于面对现实,且做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定,这也不失为一种勇敢。

通过上述这些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女性的真实生活状况。

她们地位低下,没有独立的财产权更没有参政的权利,只是被当作劳动和生育的机器,完全成为了这男性沙文主义的牺牲品。

在这种压迫下,有的女子顺从了,有苦只是往心里咽:而有的女子则勇敢的起来反抗,她们可能会遭受很大的阻力,但起码有了自由的希望。

《诗经》处于一个特殊的过渡时代,也正是因为这样它的篇章中才会出现如此丰富多彩的女子形象。

透过这些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女子由自由到受压迫的过程,从而使《诗经》更具历史感,使这些形象的特质更能闪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民族性格的光芒,反映出当时璀璨的社会风貌。

参考文献:(1)郝雪霞《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2)王红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3)陶琳《<诗经>中的女性形象》(4)高盛荣《在情感的囚笼中挣扎的灵魂——谈<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5)诗经赏析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8(6)方玉润《诗经原始》北京中华书局 19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