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

合集下载

成都健康绿道体系:通往世界田园城市的桥梁

成都健康绿道体系:通往世界田园城市的桥梁

今年四月,成都市明确提出要将成都建设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追本溯源,田园城市这一概念源于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

书中,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设想,这一概念对其后世界许多国家城市规划产生了很大影响。

为了尽快将成都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田园城市,日前成都市决定投资290余亿元,实施六大类项目,在全市形成城乡一体的健康绿道体系。

健康绿道体系建设的提出,从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来看,应该说是对过去城市发展观念的“纠偏”。

只有当天蓝、地绿、水清变为现实时,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六大项目构建蓉城“绿动脉”旧年将去、新年即来,站在空前历史机遇之上的成都,确立了自己的历史定位和未来发展目标——将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近日,成都又正式提出了健康绿道体系建设计划。

构建健康绿道体系,不仅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项关系群众身心健康的民生工程,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求,破解了城市居民解决生活温饱后面临的生态温饱问题。

绿道建设源自发达国家,简单地说,它是一种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绿色空间通道。

绿道体系是城乡生态网络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集合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既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又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发展品位,同时通过适当的旅游活动促进经济的增长。

在经过多方研究、论证后,成都健康绿道体系建设规划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它将通过六大支撑项目来构建成都的“绿动脉”。

具体来说,这六大项目包括:●“两环一线”绿道建设项目:指绕城高速、三环路和成都-温江-都江堰快速通道两侧,共约280公里的健康绿道建设。

●“三山一陵”项目:指凤凰山片区、天回山片区、虎头山(磨盘山)片区和十陵风景区生态环境建设。

其中凤凰山片区计划于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天回山片区和虎头山(磨盘山)片区计划2012年开工建设。

●中心城区公园体系项目:包括人民公园、新华公园、塔子山公园、永陵公园、南郊公园5个公园的开敞改造、16个市政公园建设、84个街头绿地及小游园建设。

绿道建设导则 解读

绿道建设导则 解读

绿道建设导则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道建设导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针对绿道的建设提出的指导性文件。

绿道是城市中一种重要的绿色空间,旨在打造一个便民亲近自然的生活环境。

绿道建设导则的出台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绿道建设导则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绿道作为城市的绿肺,可以有效吸收废气、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和噪音污染。

绿道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社会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在制定绿道建设导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绿道的规划和设计。

绿道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格局和人口分布,使绿道能够贴近居民区、商业区、公共设施等重要区域,方便市民的使用。

绿道的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提供充足的绿色植被和休息设施,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其次是绿道的建设和维护。

在绿道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施工质量和安全,确保绿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建设者还应该加强对绿道的维护管理,保持绿道的整洁和安全,及时修缮损坏设施,定期清理垃圾,确保市民可以放心地使用绿道。

最后是绿道的宣传和推广。

绿道建设导则应该强调对绿道的宣传推广,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理念。

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和宣传推介,吸引更多人参与绿道建设和利用。

绿道建设导则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其出台对于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应该遵循绿道建设导则,共同努力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

【此篇文章共计465字】接下来将为您继续撰写该主题的文章,以达到2000字的要求。

第二篇示例:绿道建设导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为了促进绿色出行和环境保护而制定的具体指导方针。

绿道建设导则的出台,意味着城市规划的迈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同时也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出行环境和生活质量。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 绿道功能 (3)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 绿道分级 (5)4.2 绿道分类 (5)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 规划设计原则 (6)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7.1 绿道游径系统 (11)7.2 绿道绿化 (14)7.3 绿道设施 (1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成都健康绿道建设—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神经网络

成都健康绿道建设—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神经网络
“绿道”起源于美国,至今经历了 5 个主要历史阶段。 1. 2. 1 “绿 道”的 雏 形———波 士 顿“翡 翠 项 链 ”公 园 系 统 ( 1867 ~ 1900 年)
大多数文献认为,绿道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他 1867 年所完成著名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 ( Boston Park System ) 。该 规 划 将 富 兰 克 林 公 园 ( Franklin Park) 通过阿诺德公园 ( Arnold Park) 、牙买加公园 ( Jamaica Park) 和波士顿公园( Boston Garden) 以及其它的绿地系统联 系起来。该绿地系统长达 25 km,连接了波士顿、布鲁克林和 坎布里奇,并将其与查尔斯河相连。其后,Charles Eliot 扩展 了他的思想,将其绿色网络延伸到整个波士顿大都市区,范 围扩大到了 600 km,连接了 5 条沿海河流。 1. 2. 2 扩大至美国其他各州的绿道规划与实践( 1900-1945 年)
根据《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规划采用加权分析法,通 过对市域生态质量、生态功能及生态格局三类因子的分析, 对成都市景观生态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 市域景观生态优良 区域为龙门 山 脉 区 域,其 次 集 中 在 龙 泉 山 和 都 江 堰 精 华 灌
图 7 市级区域绿道规划布局图
5 绿道的建设实施成果
( 1) 完善生态格局、体现自然之美。一个合理、健全的生 态体系应该由 基 质、斑 块、廊 道 共 同 构 成。林 盘、水 系、田 园 及森林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组成了成都平原的生态 斑块; 林盘、公园及城市绿地构成了成都平原的生态基质; 而 绿道作为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连通斑块与基质、 完善生态格局的重要作用。

成华区198功能区健康绿道设计说明

成华区198功能区健康绿道设计说明

成华区198功能区湖滨绿道设计方案(简要说明)成华198湖滨绿道——绿道湖光山色之秀,牧歌田园,所以清雅特,为北郊冠。

(释义:观湖滨山色之秀,徜徉田园美景,体验北郊绿色健康生活)平原浅丘一抹亮色北郊绿廊锦城天府城乡统筹水清花香绿色体验野趣尽享和谐共生健康大道田园城市生机无限本次设计依据198功能区的基本概况以及相关资料,以《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为指导,体现“生态保护,绿色环保,健康休闲”的主导思想。

遵循综合打造、贯通便捷、安全性、特色多样和经济合理五大原则。

总体设计构架为:一轴——两带——五段一轴:以绿道为轴两带:以浅丘山体与自然水域为生态大背景五段:绿道上的五个主题文化段落。

根据区内相关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以及运动文化等相关背景,将成华区198健康绿道按照五个主题段进行设计:第一段:熊猫文化主题段——熊猫物语以龙青线为主线,与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相对而视,设计大熊猫运动型态的镂空景墙,墙内景色若隐若现,墙上熊猫动态憨态可掬;两侧师法自然的景观更是生动的将熊猫这一主题烘托出来。

第二段:客家文化主题段——客家风情廊记录客家历史,品味客家风情,客家风情走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入口休闲文化广场,第二部分是客家历史走廊,走廊记录的是客家的风采和历史文化。

第三段:运动休闲段——健康骑游该区域以骑士运动精神为主题,体现绿道运动健康理念,设置了极限运动喜好者的地形场所,以及运动雕塑小品等。

体现生态、运动、健康、向上的精神。

第四段:竹类景观主题段——竹影婆娑此段以竹为主题,各品种粉墨登场打造林生态竹林,让游客进入此绿道感受翠竹环绕,更是与前面的熊猫文化主题段落相呼应。

第五段:滨水休闲段——鸥水相依根据南岛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一绿道”的结构。

以绿道为主线串联入口休闲点、滨水休闲观景点、自然花卉草坪休闲点、林下娱乐休闲点共同构成环岛景观带。

整个健康绿道设计将绿道宽度控制在2-3米之间,采用软性铺装透水砖。

成都绿道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成都绿道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成都绿道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成都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绿道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

为了推动成都绿道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明确绿道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品质。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建设成都绿道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2)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提供自然生态观赏和学习空间;(3)促进城市生态功能提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4)丰富市民休闲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2. 原则(1)生态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景观;(2)提升景观,注重景观设计和绿化美化;(3)开放共享,满足市民休闲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4)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等因素;(5)依法管理,加强巡查和管理,保护绿道生态环境。

三、具体措施1. 加强绿化建设(1)根据绿道规划,提升绿道沿线的植被覆盖率,引入多样化植物,增加座椅、凉亭等休憩设施;(2)优化植物配置,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具有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的植物,注重保护和培育本地植物资源;(3)合理设置植物维护计划,定期进行植物养护和更新。

2. 推进生态修复(1)对绿道沿线的湿地、水体、林地等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2)限制沿线建设活动,减少人为破坏;(3)推广自然的生物控制方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生态系统。

3. 完善景观设计(1)根据不同绿道段落的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差异化景观设计,打造特色绿道;(2)增设景观元素,如雕塑、喷泉、彩灯等,提升绿道的视觉效果;(3)注重景观维护工作,确保景观元素的良好运行和管理。

4. 加强管理和维护(1)建立健全绿道管理机制,划定责任区域,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责;(2)定期巡查绿道,维护绿地设施的完好性,及时清理垃圾;(3)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市民对绿道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实施方案的推进,预计能实现以下效果:(1)城市绿地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绿道生态系统更加完善,提供更丰富的生态景观和服务功能;(3)市民休闲方式多样化,生活质量提升;(4)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市民环保意识提高。

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

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

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目录1总则 - 1 -1.1定义 - 1 -1.2功能 - 1 -1.2.1 生态保护功能 - 1 -1.2.2 健康休闲功能 - 1 -1.2.3 资源利用功能 - 1 -1.2.4 慢行交通功能 - 1 -1.2.5 经济发展功能 - 1 -1.3目标 - 1 -1.4原则 - 2 -1.4.1综合打造原则 - 2 -1.4.2 贯通便捷原则 - 2 -1.4.3 安全性原则 - 2 -1.4.4特色多样原则 - 2 -1.4.5经济合理原则 - 2 -2规划要求 - 2 -2.1类型 - 2 -2.1.1Ⅰ级健康绿道 - 2 -2.1.2Ⅱ级健康绿道 - 3 -2.1.3健康绿道连接线 - 3 -2.2布局 - 3 -2.2.1Ⅰ级健康绿道布局 - 3 - 2.2.2Ⅱ级健康绿道布局 - 12 - 3建设要求 - 12 -3.1道路 - 12 -3.1.1 材料 - 12 -3.1.2 色彩 - 13 -3.1.3 宽度 - 13 -3.1.4 坡度 - 13 -3.1.5 盲道与无障碍设施 - 13 -3.1.6 道路设施 - 13 -3.1.7与道路交通的接驳 - 14 - 3.2服务设施 - 16 -3.2.1 驿站 - 16 -3.2.2休息设施 - 17 -3.2.3市政设施 - 18 -4标识系统建设 - 20 -4.1标志 - 20 -4.2标准 - 20 -4.3设施 - 22 -4.3.1类型 - 22 -4.3.2设置要求 - 22 -4.3.3高度与视距 - 22 -4.3.4材质 - 23 -4.3.5工艺 - 23 -4.4信息内容 - 23 -4.4.1内容 - 23 -4.4.2主要类型 - 23 -4. 5雕塑小品 - 24 -4.5.1雕塑 - 24 -4.5.2小品 - 24 -4.5.3专属交通设施装饰 - 25 -1总则1.1定义成都健康绿道是结合成都特色、贯通全域城乡的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是连接水系、山体、田园、林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以及城镇乡村、历史文化古迹、现代产业园区等自然和人文资源,集生态保护、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旅游度假等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游的绿色廊道。

成都市锦城绿道总体规划及1期建设方案

成都市锦城绿道总体规划及1期建设方案

锦城绿道规划发展简介建世界水准天府绿道再现水润天府蜀川画卷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一轴两山三环七带锦江绿道(200公里)龙泉山森林绿道(350公里)龙门山森林绿道(200公里)熊猫绿道(沿三环路,100公里)锦城绿道(沿绕城高速,200公里)田园绿道(沿二绕,300公里)滨河绿道(沿走马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西河-斜江河-䢺江河-临溪河、东风渠、沱江-绛溪河、毗河等七条水系廊道,570公里)(1)区域级绿道体系为:(2)规划形成约1920公里区域级绿道全域规划形成区域级绿道、城区级绿道、社区级绿道三级绿道体系系统,打造天府绿道体系。

一、市域天府绿道体系规划•环城生态区生态用地规模133.11平方公里•共涉及11个区开放式、多功能的环状生态公园展现天府文化的蜀川画卷体现世界水准的天府绿道2. 规划定位1. 规划愿景依托环城生态区,规划建设锦城绿道建设展现天府文化体现国际水准的天府绿道描绘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蜀川画卷二、锦城绿道总体规划3. 八大功能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游览,城乡统筹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以人民为中心,以绿道为主线,以生态为本底,以田园为基调,以文化为特色。

4. 规划理念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500 公里锦城绿道200公里主干绿道300公里支线绿道4 级配套服务体系特色小镇形态的一级驿站特色园形态的二级驿站林盘院落形态的三级驿站亭台楼阁形态的四级驿站20平方公里多样水体“六湖八湿地四河”为主体的多样水体10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景观区35.2平方公里基本农田65平方公里其他农用地和园林绿地5.规划内容数娱港湾主干绿道200公里•结构:一环九射•宽度:自行车道4-6米;人行步道2.5米•全分离独立路权,串联主要景观区域与重要设施,与城市慢行系统互联互通,可举办自行车、马拉松等国际体育赛事5.1 绿道体系支线绿道300公里•对主干绿道进行补充,形成绿道网络,丰富微循环,与城市慢行系统互联互通•宽度:自行车道3.5米;人行步道2.5米一环、九射城市慢行系统北湖道(暂名)金沙道(暂名)江安道(暂名)锦江南道(暂名)青龙道(暂名)安靖道(暂名)川藏道(暂名)龙潭道(暂名)三圣道(暂名)机动车禁入、骑行与步行分离主干绿道骑行道6米宽步行道2.5米宽支线绿道骑行道3.5米宽支线绿道步行道2.5米宽•人非分离•宽度:自行车道3.5米人行道2.5米200公里主干绿道•结构:一环九射•人车分离人非分离•宽度:自行车道4-6米人行步道2.5米•全程无障碍贯通300公里支线绿道骑行步行分离多样化的绿道滨水绿道游林绿道赏花绿道观田绿道一级驿站:16个 方式:融入特色小镇位置:生态区外围的产业用地内功能:综合服务+旅游服务+特色主题(暂定)5.2 四级配套体系一级驿站【极速公园】【东山茶谷】【熊猫小镇】【爱心蜀乡】【江安水镇】【星光大道】【创艺湖城】【新知学园】【匠心工场】【数娱港湾】特色小镇容积率容积率≤1.5建筑密度建筑密度50%-80%建筑高度建筑高度≤15m特色镇布局图一级驿站| 特色镇创艺湖城数娱港湾匠心工场二级驿站:30个特色园主题:特色文化、特色植物、特色景观 功能:综合服务+精品景区游览位置:133平方公里生态用地的主要节点(根据资源条件、文化特色、已建成游园项目等情况确定)控制要求:按照环城生态区总规、控规要求、建设低密度、高品质的特色园,对其建筑密度、高度等进行景点化、公园化、特色化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目录1总则 ...........................................................................................................................................- 1 -1.1定义 ................................................................................................................................- 1 -1.2功能 ................................................................................................................................- 1 -1.2.1 生态保护功能.....................................................................................................- 1 -1.2.2 健康休闲功能.....................................................................................................- 1 -1.2.3 资源利用功能.....................................................................................................- 1 -1.2.4 慢行交通功能.....................................................................................................- 1 -1.2.5 经济发展功能.....................................................................................................- 1 -1.3目标 ................................................................................................................................- 1 -1.4原则 ................................................................................................................................- 2 -1.4.1综合打造原则......................................................................................................- 2 -1.4.2 贯通便捷原则.....................................................................................................- 2 -1.4.3 安全性原则.........................................................................................................- 2 -1.4.4特色多样原则......................................................................................................- 2 -1.4.5经济合理原则......................................................................................................- 2 - 2规划要求....................................................................................................................................- 2 -2.1类型 ................................................................................................................................- 2 -2.1.1Ⅰ级健康绿道.......................................................................................................- 2 -2.1.2Ⅱ级健康绿道.......................................................................................................- 3 -2.1.3健康绿道连接线..................................................................................................- 3 -2.2布局 ................................................................................................................................- 3 -2.2.1Ⅰ级健康绿道布局...............................................................................................- 3 -2.2.2Ⅱ级健康绿道布局............................................................................................ - 12 - 3建设要求................................................................................................................................. - 12 -3.1道路 ............................................................................................................................. - 12 -3.1.1 材料.................................................................................................................. - 12 -3.1.2 色彩.................................................................................................................. - 13 -3.1.3 宽度.................................................................................................................. - 13 -3.1.4 坡度.................................................................................................................. - 13 -3.1.5 盲道与无障碍设施.......................................................................................... - 13 -3.1.6 道路设施.......................................................................................................... - 13 -3.1.7与道路交通的接驳........................................................................................... - 14 -3.2服务设施...................................................................................................................... - 16 -3.2.1 驿站.................................................................................................................. - 16 -3.2.2休息设施............................................................................................................- 17 -3.2.3市政设施........................................................................................................... - 19 - 4标识系统建设..........................................................................................................................- 20 -4.1标志 ..............................................................................................................................- 20 -4.2标准 ..............................................................................................................................- 20 -4.3设施 ............................................................................................................................. - 22 -4.3.1类型................................................................................................................... - 22 -4.3.2设置要求........................................................................................................... - 22 -4.3.3高度与视距....................................................................................................... - 22 -4.3.4材质................................................................................................................... - 23 -4.3.5工艺................................................................................................................... - 23 - 4.4信息内容...................................................................................................................... - 23 -4.4.1内容................................................................................................................... - 23 -4.4.2主要类型........................................................................................................... - 23 - 4. 5雕塑小品..................................................................................................................... - 24 -4.5.1雕塑................................................................................................................... - 24 -4.5.2小品................................................................................................................... - 24 -4.5.3专属交通设施装饰........................................................................................... - 25 -1总则1.1定义成都健康绿道是结合成都特色、贯通全域城乡的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是连接水系、山体、田园、林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以及城镇乡村、历史文化古迹、现代产业园区等自然和人文资源,集生态保护、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旅游度假等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游的绿色廊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