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

合集下载

成都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导则

成都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导则

成都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导则(试行)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7.06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一般规定 (2)2.1道路绿地率及覆盖率指标 (2)2.2道路绿化建设基本原则 (2)2.3道路绿化植物选择要求 (3)2.4成都市中心城区道路绿化提升改造指导原则 (4)第三章道路绿化 (5)3.1行道树 (5)3.2道路分车带绿化 (10)3.3路侧绿带 (13)3.4街旁游园 (16)3.5交通岛绿化 (18)3.6停车场绿化 (19)3.7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绿化 (20)附录一名词解释 (24)附录二编制依据 (28)附录三本导则用词说明 (29)附表及附图 (30)第一章总则第1.1条根据城市道路景观发展建设的科学性、地方性及特色性要求,结合成都市现有道路绿化中出现的系列问题,本着提升道路景观建设水平,提高道路绿化建设质量的需要,特编制本导则。

第1.2条本导则适用于成都市主城区、成都天府新区和高新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及绿化维护改造的城市道路绿化工程。

其他区(市)县可参考执行。

第1.3条本导则作为道路绿化设计、技术审查、绿化施工标准及依据使用。

第1.4条本导则指导范围包括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红线与控规绿线之间、控规绿线外建筑退红空间的绿化。

第1.5条导则编制以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对道路绿化设计范围内的自然地貌、河流等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同时重视水土保持和生态景观,使道路与周围环境景观和谐统一。

第1.6条国家现有规范、地方现行标准已有内容本导则不再重述。

第1.7条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及养护应参照《成都市城市绿化养护技术规程》、《成都市城市绿化养护质量等级划分》、《成都市城市绿化工程验收及移交》三个标准。

第二章一般规定2.1道路绿地率及覆盖率指标第2.1.1条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2)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3)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4)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成都健康绿道体系:通往世界田园城市的桥梁

成都健康绿道体系:通往世界田园城市的桥梁

今年四月,成都市明确提出要将成都建设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追本溯源,田园城市这一概念源于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

书中,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设想,这一概念对其后世界许多国家城市规划产生了很大影响。

为了尽快将成都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田园城市,日前成都市决定投资290余亿元,实施六大类项目,在全市形成城乡一体的健康绿道体系。

健康绿道体系建设的提出,从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来看,应该说是对过去城市发展观念的“纠偏”。

只有当天蓝、地绿、水清变为现实时,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六大项目构建蓉城“绿动脉”旧年将去、新年即来,站在空前历史机遇之上的成都,确立了自己的历史定位和未来发展目标——将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近日,成都又正式提出了健康绿道体系建设计划。

构建健康绿道体系,不仅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项关系群众身心健康的民生工程,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求,破解了城市居民解决生活温饱后面临的生态温饱问题。

绿道建设源自发达国家,简单地说,它是一种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绿色空间通道。

绿道体系是城乡生态网络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集合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既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又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发展品位,同时通过适当的旅游活动促进经济的增长。

在经过多方研究、论证后,成都健康绿道体系建设规划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它将通过六大支撑项目来构建成都的“绿动脉”。

具体来说,这六大项目包括:●“两环一线”绿道建设项目:指绕城高速、三环路和成都-温江-都江堰快速通道两侧,共约280公里的健康绿道建设。

●“三山一陵”项目:指凤凰山片区、天回山片区、虎头山(磨盘山)片区和十陵风景区生态环境建设。

其中凤凰山片区计划于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天回山片区和虎头山(磨盘山)片区计划2012年开工建设。

●中心城区公园体系项目:包括人民公园、新华公园、塔子山公园、永陵公园、南郊公园5个公园的开敞改造、16个市政公园建设、84个街头绿地及小游园建设。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 绿道功能 (3)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 绿道分级 (5)4.2 绿道分类 (5)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 规划设计原则 (6)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7.1 绿道游径系统 (11)7.2 绿道绿化 (14)7.3 绿道设施 (1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成都市锦城绿道总体规划及1期建设方案

成都市锦城绿道总体规划及1期建设方案

锦城绿道规划发展简介建世界水准天府绿道再现水润天府蜀川画卷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一轴两山三环七带锦江绿道(200公里)龙泉山森林绿道(350公里)龙门山森林绿道(200公里)熊猫绿道(沿三环路,100公里)锦城绿道(沿绕城高速,200公里)田园绿道(沿二绕,300公里)滨河绿道(沿走马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西河-斜江河-䢺江河-临溪河、东风渠、沱江-绛溪河、毗河等七条水系廊道,570公里)(1)区域级绿道体系为:(2)规划形成约1920公里区域级绿道全域规划形成区域级绿道、城区级绿道、社区级绿道三级绿道体系系统,打造天府绿道体系。

一、市域天府绿道体系规划•环城生态区生态用地规模133.11平方公里•共涉及11个区开放式、多功能的环状生态公园展现天府文化的蜀川画卷体现世界水准的天府绿道2. 规划定位1. 规划愿景依托环城生态区,规划建设锦城绿道建设展现天府文化体现国际水准的天府绿道描绘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蜀川画卷二、锦城绿道总体规划3. 八大功能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游览,城乡统筹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以人民为中心,以绿道为主线,以生态为本底,以田园为基调,以文化为特色。

4. 规划理念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500 公里锦城绿道200公里主干绿道300公里支线绿道4 级配套服务体系特色小镇形态的一级驿站特色园形态的二级驿站林盘院落形态的三级驿站亭台楼阁形态的四级驿站20平方公里多样水体“六湖八湿地四河”为主体的多样水体10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景观区35.2平方公里基本农田65平方公里其他农用地和园林绿地5.规划内容数娱港湾主干绿道200公里•结构:一环九射•宽度:自行车道4-6米;人行步道2.5米•全分离独立路权,串联主要景观区域与重要设施,与城市慢行系统互联互通,可举办自行车、马拉松等国际体育赛事5.1 绿道体系支线绿道300公里•对主干绿道进行补充,形成绿道网络,丰富微循环,与城市慢行系统互联互通•宽度:自行车道3.5米;人行步道2.5米一环、九射城市慢行系统北湖道(暂名)金沙道(暂名)江安道(暂名)锦江南道(暂名)青龙道(暂名)安靖道(暂名)川藏道(暂名)龙潭道(暂名)三圣道(暂名)机动车禁入、骑行与步行分离主干绿道骑行道6米宽步行道2.5米宽支线绿道骑行道3.5米宽支线绿道步行道2.5米宽•人非分离•宽度:自行车道3.5米人行道2.5米200公里主干绿道•结构:一环九射•人车分离人非分离•宽度:自行车道4-6米人行步道2.5米•全程无障碍贯通300公里支线绿道骑行步行分离多样化的绿道滨水绿道游林绿道赏花绿道观田绿道一级驿站:16个 方式:融入特色小镇位置:生态区外围的产业用地内功能:综合服务+旅游服务+特色主题(暂定)5.2 四级配套体系一级驿站【极速公园】【东山茶谷】【熊猫小镇】【爱心蜀乡】【江安水镇】【星光大道】【创艺湖城】【新知学园】【匠心工场】【数娱港湾】特色小镇容积率容积率≤1.5建筑密度建筑密度50%-80%建筑高度建筑高度≤15m特色镇布局图一级驿站| 特色镇创艺湖城数娱港湾匠心工场二级驿站:30个特色园主题:特色文化、特色植物、特色景观 功能:综合服务+精品景区游览位置:133平方公里生态用地的主要节点(根据资源条件、文化特色、已建成游园项目等情况确定)控制要求:按照环城生态区总规、控规要求、建设低密度、高品质的特色园,对其建筑密度、高度等进行景点化、公园化、特色化控制。

绿道建设导则 解读

绿道建设导则 解读

绿道建设导则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道建设导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针对绿道的建设提出的指导性文件。

绿道是城市中一种重要的绿色空间,旨在打造一个便民亲近自然的生活环境。

绿道建设导则的出台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绿道建设导则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绿道作为城市的绿肺,可以有效吸收废气、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和噪音污染。

绿道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社会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在制定绿道建设导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绿道的规划和设计。

绿道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格局和人口分布,使绿道能够贴近居民区、商业区、公共设施等重要区域,方便市民的使用。

绿道的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提供充足的绿色植被和休息设施,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其次是绿道的建设和维护。

在绿道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施工质量和安全,确保绿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建设者还应该加强对绿道的维护管理,保持绿道的整洁和安全,及时修缮损坏设施,定期清理垃圾,确保市民可以放心地使用绿道。

最后是绿道的宣传和推广。

绿道建设导则应该强调对绿道的宣传推广,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理念。

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和宣传推介,吸引更多人参与绿道建设和利用。

绿道建设导则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其出台对于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应该遵循绿道建设导则,共同努力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

【此篇文章共计465字】接下来将为您继续撰写该主题的文章,以达到2000字的要求。

第二篇示例:绿道建设导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为了促进绿色出行和环境保护而制定的具体指导方针。

绿道建设导则的出台,意味着城市规划的迈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同时也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出行环境和生活质量。

权威!住建部详解《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权威!住建部详解《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权威!住建部详解《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导则共分7 章,主要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等内容。

编制背景◆ 绿道建设概况随着绿道实践的发展,我国绿道逐渐由省域层面向城市层面、社区层面发展,绿道建设区域逐渐由特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县、乡镇等延伸。

各地在绿道建设过程中,充分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特点,发挥优势,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

至2015年底,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开展绿道规划和建设工作。

除西藏外,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开始在全省(区、市)域范围内推进绿道规划建设。

◆ 绿道建设经验第一,绿道建设依托自然山水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与山体修复、河湖水系治理等环境改善工作相结合,一举多得。

如福建龙岩莲花山绿道、福州“福道”等采用架空栈道的形式,顺应山体自然地势,尽量保护现状植被,避免对动物迁徙造成不良影响;广州东壕涌绿道将原来的地下河涌恢复为露天河涌,成为市民亲水休闲的好去处。

第二,绿道建设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林带等线性元素,改造利用存量土地,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

如浙江省大量利用现状山地古道建设山地型绿道;深圳依托原特区“二线关”巡逻道建设特区管理线绿道,依托原广深高速公路隔音林带建设福荣都市绿道;厦门利用废弃铁路建设铁路文化绿道等。

第三,绿道串联重要自然及文化资源节点,完善绿色空间网络,构建文化休闲“长廊”,进一步彰显了地域特色。

如北京环二环绿道串联中心城区的主要公园,北京三山五园绿道联系京西历史名园等,提升环境品质,展现古都风韵;广州荔湾绿道串联起水秀花乡景色,展现了西关老城风情,突出岭南历史文化。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绿道规划设计导则前言为贯彻落实《XXX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XXX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为XXX、XXX、XXX、XXX、XXX。

本导则由XXX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XXX 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术语第三章绿道功能与组成第四章绿道分级与分类第五章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第六章绿道选线第七章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本导则旨在指导各地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

同时,本导则总结了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为绿道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第二章术语本章对绿道规划设计中常用的术语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以便各地在规划和设计绿道时使用统一的术语。

第三章绿道功能与组成本章介绍了绿道的功能和组成,包括绿道的生态、文化、社交、交通等多种功能,以及绿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绿道分级与分类本章对绿道进行了分级和分类,以便各地在规划和设计绿道时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进行分类和分级。

第五章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本章对绿道规划设计的总体要求进行了说明,包括绿道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内容、程序等方面。

第六章绿道选线本章对绿道选线进行了说明,包括选线原则、选线方法、选线评价等方面。

第七章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本章对绿道要素进行了规划设计要求的说明,包括绿道路线、景观、设施、管理等方面。

同时,本章还对绿道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1.总则绿道是指一种以绿化景观为主要特色,沿城市主要交通道路、城市景观带、河道、湖泊、海岸线等城市公共空间和自然景观廊道为基础,构建城市和自然景观空间的线性公共空间系统。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北林地景园林规划有限责任公司、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 绿道功能 (3)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 绿道分级 (5)4.2 绿道分类 (5)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 规划设计原则 (6)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7.1 绿道游径系统 (11)7.2 绿道绿化 (14)7.3 绿道设施 (1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的规定。

2 术语2.0.1 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成都市规划管理局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3)1总则 (4)1.1定义 (4)1.2 功能 (4)1.2.1 生态保护功能 (4)1.2.2 健康休闲功能 (4)1.2.3 资源利用功能 (4)1.2.4 慢行交通功能 (5)1.2.5 经济发展功能 (5)1.3目标 (5)1.4原则 (5)1.4.1 综合打造原则 (5)1.4.2 贯通便捷原则 (6)1.4.3 安全性原则 (6)1.4.4特色多样原则 (6)1.4.5经济合理原则 (6)2规划要求 (7)2.1类型 (7)2.1.1 Ⅰ级健康绿道 (7)2.1.2Ⅱ级健康绿道 (7)2.1.3 健康绿道连接线 (7)2.2布局 (7)2.2.1Ⅰ级健康绿道布局 (7)2.2.2Ⅱ级健康绿道布局 (18)3建设要求 (19)3.1 道路 (19)3.1.1 材料 (19)3.1.2 色彩 (19)3.1.3 宽度 (20)3.1.4 坡度 (20)3.1.5 盲道与无障碍设施 (20)3.1.6 道路设施 (20)3.1.7 与道路交通的接驳 (21)3.2 服务设施 (24)3.2.1 驿站 (24)3.2.2 休息设施 (26)3.2.3市政设施 (27)4 标识系统建设 (29)4.1 标志 (29)4.2标准 (30)4.3设施 (31)4.3.1 类型 (31)4.3.2设置要求 (31)4.3.3 高度与视距 (31)4.3.4材质 (32)4.3.5工艺 (32)4.4信息内容 (32)4.4.1 内容 (32)4.4.2主要类型 (33)4.5雕塑小品 (33)4.5.1雕塑 (33)4.5.2 小品 (34)4.5.3 专属交通设施装饰 (34)5 附则 (35)5.1 编制依据 (35)5.2编制单位 (36)前言为实现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与长远目标,充分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核心思想,塑造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完善城乡慢行交通系统,倡导全新健康生活方式,确保城乡可持续发展,成都市提出了构建覆盖全域、连接城乡,集保护生态、展示特色、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健康绿道。

为指导全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按照《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纲要》、《“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总体控制要求》等要求,明确了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对全市健康绿道的规划布局、建设要求、标识系统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成都市健康绿道建设的实施主体是市、区(市、县)政府,鼓励多元化的投资管理渠道按照相关程序参与建设、运行、管理。

1总则1.1定义成都健康绿道是结合成都特色、贯通全域城乡的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是连接水系、山体、田园、林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以及城镇乡村、历史文化古迹、现代产业园区等自然和人文资源,集生态保护、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旅游度假等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游的绿色廊道。

1.2 功能1.2.1 生态保护功能健康绿道作为成都全域生态廊道,具有将城乡生态环境中多样生态基质、斑块连接成网络,促进各生态系统间物质交流,平衡全域生态结构的功能。

1.2.2 健康休闲功能健康绿道生动展现川西平原“宜居宜玩”的生活环境,体现成都人“知快守慢、张弛有序”的生活态度,满足现代人亲近自然的渴望需求,倡导郊外远足踏青、林间河畔品茗、户外运动健身的健康生活休闲方式,完全开放、全民共享,不断提升城市幸福感。

1.2.3 资源利用功能健康绿道是连接成都市域自然与人文资源的路径,是展示成都自然与人文特色的主要窗口,通过市民、游客的参与,提升公众的资源保护意识,增强资源自我造血功能,努力实现资源保护与利用双赢。

1.2.4 慢行交通功能在市域各区(市、县)建成区开展健康绿道建设,能宣传推广现代慢行交通理念,为普及城市慢行系统建设进行先行尝试,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不断拥堵的难题。

1.2.5 经济发展功能在健康绿道中适当注入“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吸引市民、游客进入乡村地区,整合提升现有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化项目与现代乡村旅游业的互动结合,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3目标建设形成覆盖成都全域、连接城乡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健康绿色廊道。

1.4原则1.4.1综合打造原则健康绿道建设综合涉及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建筑风貌控制、河流水系保护治理、乡镇村落建设、文化古迹遗址整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田园保护、林盘保护等内容,实现健康绿道景观性、多样性、通达性、发展性的有机统一。

1.4.2 贯通便捷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健康绿道的全线贯通,并提供与健康绿道相适应的综合交通支撑体系,与城市公交系统接驳,满足市民、游客的进出方便、快捷。

1.4.3 安全性原则为保证使用安全,通过与行人、非机动车空间分隔或绕行改道等方式,基本确保健康绿道“机非分离”;对某些条件不完善的路段、路口,综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证健康绿道使用安全。

同时完善健康绿道标识系统、应急救助等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保障市民、游客的人身安全。

1.4.4特色多样原则健康绿道的线路应结合市域内的风景区(旅游区)、古镇、林盘、特色产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等,依托河流水系、山脉坡地、郊野田园等自然资源,精心组织,突出各条线路不同特色,增强对市民、游客的吸引力。

1.4.5经济合理原则健康绿道应尽量以现有各类道路为基础,“因地制宜”进行改造,不宜新辟、新建道路;健康绿道建设的相关材料、施工工艺应易于施工建设、方便后期维护管理,并合理采用体现绿色、节能、低碳、环保要求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施等。

2规划要求2.1类型2.1.1 Ⅰ级健康绿道由市级统一规划,贯穿全域的骨干健康绿道(见附图1)。

2.1.2Ⅱ级健康绿道依据本导则相关要求规划实施的支线健康绿道,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市)县(含乡镇)等区域的其他健康绿道。

2.1.3 健康绿道连接线指为保障使用者安全,确保健康绿道网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借用公路、城市道路和堤坝路等机动车道,或者借用公路和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来承担健康绿道网连通功能的路段。

2.2布局2.2.1Ⅰ级健康绿道布局考虑自然、人文资源的分布特点,总体形成成都市Ⅰ级健康绿道“九大主题线”。

2.2.1.11号线主题:翠拥锦城线路总长:约158km骑行时间:8—11小时核心资源:历史文化名城、时尚魅力之都、生态田园之城沿线景点:①风景区(旅游区):凤凰山、磨盘山、天回山、十陵等②名胜古迹: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宽窄巷子、明蜀王陵等③主题公园:人民公园、望江公园、熊猫生态公园、动物园、北湖公园、两河森林公园、非遗公园、五朵金花等图2 1号线位置示意图2.2.1.22号线主题:拜水观山起止点:蒲江寿安镇—都江堰线路总长:约192km骑行时间:10-13小时核心资源:千年古堰、道佛圣地、熊猫故乡、湖光山色沿线主要景点:①风景区(旅游区):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西岭雪山、朝阳湖、烟霞湖、白塔湖、鸡冠山—九龙沟等②历史文化名城(镇):都江堰、平乐、火井、茶园、怀远镇、街子镇③名胜古迹:青城山古建筑群、天师洞大殿、魏了翁墓、大佛寺摩崖造像、飞仙阁摩崖造像、龙拖湾摩崖造像、蒲江文庙、药师岩摩崖造像、雾中山佛教遗址、下古寺等④农业示范园:成佳茶园等图3 2号线位置示意图2.2.1.33号线主题:运动挑战起止点:金堂赵镇—双流白沙镇线路总长:约149km骑行时间:10—12小时核心资源:山地挑战、果林野趣、客家文化沿线主要景点:①风景区(旅游区):龙泉花果山、云顶石城、梨花沟、桃花沟、花园沟②历史文化名镇:洛带图4 3号线位置示意图镇、五凤镇③名胜古迹:关圣宫、洛带会馆群、唯仁山庄、北周文王碑、金龙寺、石经寺、瑞光塔等④农业示范园:花卉苗木基地、杨梅基地、云秀花田等⑤主题公园:桃花故里公园、东风渠休闲走廊2.2.1.44号线主题:灾后新生起止点:彭州联封社区—都江堰线路总长:约65km骑行时间:3-4小时核心资源:湔江丽景、灾后新貌沿线主要景点:①历史文化名镇:白鹿镇、小鱼洞②灾后安置点:金桥社区、天生桥安置点、华光村安置点、鹿坪图5 4号线位置示意图村安置点、鹿鸣河畔安置点等③名胜古迹:领报修院、云居院白塔、法藏寺、正觉寺④农业示范园:香草种植园、冷水鱼养殖基地等⑤主题公园:天彭牡丹园2.2.1.55号线主题:水韵田园起止点:绕城高速—都江堰线路总长:约184km骑行时间:11—15小时核心资源:精华灌区、农耕文化、多彩苗圃、文明迁徙沿线主要景点:①历史文化名城(镇):图6 5号线位置示意图都江堰、寿安镇②名胜古迹:柏灌王墓、鱼凫王墓、鱼凫村遗址、望丛祠、陈家桅杆、古城遗址、城隍庙、灵岩寺、奎光塔等③农业示范园:青城山猕猴桃基地、战旗村生态农业基地、三邑园艺、国际景观植物园等④主题公园:国色天乡、云湖天乡、柳城公园青城湖、悦蓉庄等2.2.1.66号线主题:茶马遗风起止点:江安河(西部新城段)—蒲江寿安镇线路总长:约88km骑行时间:4—6小时核心资源:茶马古道、山水古镇、庄园博览沿线主要景点:①历史文化名镇(村):临邛镇、新场镇、茶园镇、安仁镇、崇阳镇、图7 6号线位置示意图伏虎村、尚合村、花楸村②名胜古迹:罨画池、紫竹遗址、刘湘公馆、刘元瑄公馆、刘氏庄园、佛子岩摩崖造像、临邛古城、邛崃龙兴寺遗址、文君井、回澜塔等③农业示范园:桤泉乡现代农业园、农兴镇农业示范片、集贤乡农业示范片、白茶基地等④主题公园:羊马湿地公园、蜀州公园2.2.1.77号线主题:天府江岸起止点:温江金马镇—蒲江寿安镇线路总长:约92km骑行时间:4-6小时核心资源:五津水城、南河渔家、金马碧波沿线主要景点:①历史文化名镇:永商镇②名胜古迹:宝墩遗址、龙泉寺摩崖造像、金刚经碑、纯阳观、图8 7号线位置示意图西禅寺、河沙寺、白岩寺、龙泉寺、邓双崖墓群等③农业示范园:小麦育种基地、高埂长风万亩荷塘、固驿现代化养殖示范点等④主题公园:亚特兰蒂斯乐园、羊马湿地公园2.2.1.88号线主题:锦绣东山起止点:绕城高速—大林镇线路总长:约87km骑行时间:4-6小时核心资源:特色田园、现代农庄、东山画廊沿线景点:①历史文化名镇:黄龙溪②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园(荷花、红提、玫图9 8号线位置示意图瑰、草莓、枇杷、杨梅、梨、云崖兔)、现代农庄(金花池)、迦南美地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牧歌现代农业园区等③名胜古迹:二江寺拱桥、广都城遗址等④主题公园:极地海洋公园、现代五项赛事中心2.2.1.99号线主题:滨河新城起止点:金堂赵镇—都江堰线路总长:约102km骑行时间:5-7小时核心资源:生态河畔、产业新城沿线景点:风景区(旅游区):凤凰湖、泥巴沱、木兰山历史文化名镇:新繁、城厢名胜古迹:彭大将军纪念馆、宝光寺、绣川书院、陈氏宗祠等农业示范园:“田园时代”葡萄种植基地、唐元韭黄基地、现代农业创意产业园、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等主题公园:怡湖公园、湿地公园、黑熊保护基地等图10 9号线位置示意图2.2.2Ⅱ级健康绿道布局由各区(市)县组织编制区级健康绿道规划,并同Ⅰ级健康绿道联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