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环绿道规划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绿道整体规划建设策划方案

绿道整体规划建设策划方案
的区域
配套设施: 选择配套设 施完善、服 务功能齐全
的区域
居民需求: 选择居民需 求旺盛、使 用频率高的
区域
绿道设计原则
生态优先:保护生态环 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
破坏
功能多样:满足不同人群 的需求,提供多种休闲、
健身、娱乐等功能
美观舒适:注重景观设 计,营造舒适宜人的休
闲环境
安全可靠:保证绿道的 安全性,避免安全隐患
生态区:保护生态环境, 提供生态教育、生态体 验等功能
2
交通区:连接城市交 通节点,提供便捷的 出行方式
4
运动区:提供运动场 地和设施,满足市民 运动健身需求
6
2 绿道建设实施
建设周期
1
前期准备:包括 项目立项、可行 性研究、规划设
计等
2
施工阶段:包括 场地平整、道路 建设、绿化种植

3
竣工验收:包括 工程质量检查、 竣工资料整理等
社会参与: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绿道的维护 和管理,提供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
合作共赢: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绿道 的建设和运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管理措施
制定绿道管理规 章制度,明确管 理职责和权限
建立绿道巡查制 度,定期检查绿 道设施和绿化情 况
加强绿道保洁和 绿化养护,保持 绿道整洁美观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地形、 气候、植被等条件进行设
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文化传承:挖掘当地历史 文化,融入绿道设计中,
提升文化内涵
绿道功能分区
1
休闲区:提供休闲、 娱乐、健身等设施, 满足市民休闲需求
3
5
文化区:展示地方文化、 历史、民俗等,提高市 民文化素养
商业区:提供商业服 务,满足市民购物、 餐饮等需求

绿道设计方案

绿道设计方案

绿道设计方案绿道设计方案1. 简介绿道是指由绿地和人工建设组成的、用于人们休闲娱乐、健身运动和交通出行的通道。

绿道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一个自然、健康、美丽的环境供人们享受。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绿道设计方案,包括绿道的定位、设计原则和具体设计内容。

2. 定位绿道的定位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它应该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结合,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确定绿道的定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城市规划目标:绿道应与城市的规划目标相一致,如提供更多的绿地空间、促进低碳出行等。

- 人口密度与分布:绿道应考虑到周边居民的人口密度和分布情况,以满足他们的出行和休闲需求。

- 自然环境:绿道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资源,如河流、湖泊、山脉等。

3. 设计原则在绿道设计方案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多功能性:绿道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提供跑步道、自行车道、休闲区等多种功能。

- 连续性:绿道应具有连续性,使人们能够方便地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同时减少交通阻碍。

- 安全性:绿道的设计应考虑到人们的安全问题,例如设置合适的照明设施、交通标志等。

- 生态保护:绿道的设计应尽量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4. 具体设计内容4.1 绿道路线设计:绿道的路线应尽量贴近市区,方便市民出行。

同时,要考虑到周边的自然环境,选择经过公园、河流等绿地资源丰富的地区。

绿道的路线应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出行需求,尽量连接起重要的人口活动中心。

4.2 绿道设施设计:绿道应提供多种设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设置跑步道、自行车道、健身区、休闲座椅等。

在设施的摆放上,应考虑到人流量和使用频率,合理规划设施空间。

4.3 绿道照明设计:绿道的照明设计是确保夜间使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选择合适的照明设施,如太阳能灯、路灯等,以提供足够的照明度,并保证能耗的合理使用。

4.4 绿道标识设计:绿道应设置清晰的指示标识,以指导人们正确使用和辨认绿道。

成都市锦城绿道总体规划及1期建设方案

成都市锦城绿道总体规划及1期建设方案

锦城绿道规划发展简介建世界水准天府绿道再现水润天府蜀川画卷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一轴两山三环七带锦江绿道(200公里)龙泉山森林绿道(350公里)龙门山森林绿道(200公里)熊猫绿道(沿三环路,100公里)锦城绿道(沿绕城高速,200公里)田园绿道(沿二绕,300公里)滨河绿道(沿走马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西河-斜江河-䢺江河-临溪河、东风渠、沱江-绛溪河、毗河等七条水系廊道,570公里)(1)区域级绿道体系为:(2)规划形成约1920公里区域级绿道全域规划形成区域级绿道、城区级绿道、社区级绿道三级绿道体系系统,打造天府绿道体系。

一、市域天府绿道体系规划•环城生态区生态用地规模133.11平方公里•共涉及11个区开放式、多功能的环状生态公园展现天府文化的蜀川画卷体现世界水准的天府绿道2. 规划定位1. 规划愿景依托环城生态区,规划建设锦城绿道建设展现天府文化体现国际水准的天府绿道描绘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蜀川画卷二、锦城绿道总体规划3. 八大功能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游览,城乡统筹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以人民为中心,以绿道为主线,以生态为本底,以田园为基调,以文化为特色。

4. 规划理念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500 公里锦城绿道200公里主干绿道300公里支线绿道4 级配套服务体系特色小镇形态的一级驿站特色园形态的二级驿站林盘院落形态的三级驿站亭台楼阁形态的四级驿站20平方公里多样水体“六湖八湿地四河”为主体的多样水体10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景观区35.2平方公里基本农田65平方公里其他农用地和园林绿地5.规划内容数娱港湾主干绿道200公里•结构:一环九射•宽度:自行车道4-6米;人行步道2.5米•全分离独立路权,串联主要景观区域与重要设施,与城市慢行系统互联互通,可举办自行车、马拉松等国际体育赛事5.1 绿道体系支线绿道300公里•对主干绿道进行补充,形成绿道网络,丰富微循环,与城市慢行系统互联互通•宽度:自行车道3.5米;人行步道2.5米一环、九射城市慢行系统北湖道(暂名)金沙道(暂名)江安道(暂名)锦江南道(暂名)青龙道(暂名)安靖道(暂名)川藏道(暂名)龙潭道(暂名)三圣道(暂名)机动车禁入、骑行与步行分离主干绿道骑行道6米宽步行道2.5米宽支线绿道骑行道3.5米宽支线绿道步行道2.5米宽•人非分离•宽度:自行车道3.5米人行道2.5米200公里主干绿道•结构:一环九射•人车分离人非分离•宽度:自行车道4-6米人行步道2.5米•全程无障碍贯通300公里支线绿道骑行步行分离多样化的绿道滨水绿道游林绿道赏花绿道观田绿道一级驿站:16个 方式:融入特色小镇位置:生态区外围的产业用地内功能:综合服务+旅游服务+特色主题(暂定)5.2 四级配套体系一级驿站【极速公园】【东山茶谷】【熊猫小镇】【爱心蜀乡】【江安水镇】【星光大道】【创艺湖城】【新知学园】【匠心工场】【数娱港湾】特色小镇容积率容积率≤1.5建筑密度建筑密度50%-80%建筑高度建筑高度≤15m特色镇布局图一级驿站| 特色镇创艺湖城数娱港湾匠心工场二级驿站:30个特色园主题:特色文化、特色植物、特色景观 功能:综合服务+精品景区游览位置:133平方公里生态用地的主要节点(根据资源条件、文化特色、已建成游园项目等情况确定)控制要求:按照环城生态区总规、控规要求、建设低密度、高品质的特色园,对其建筑密度、高度等进行景点化、公园化、特色化控制。

绿道规划方案

绿道规划方案

绿道规划方案引言绿道是指一条专门用于非机动交通(步行、骑行等)的线性公共设施,通常位于城市郊区或自然保护区,以提供休闲、健身和环境教育等功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绿道规划和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绿道规划的意义、目标以及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

绿道规划的意义和目标意义1.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绿道为居民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步行和骑行空间,使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自然环境和空气质量。

2.促进健康与运动:绿道鼓励居民进行户外活动,增加体力消耗,促进身心健康。

3.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绿道的规划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城市生态系统的破坏,并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4.促进旅游和文化交流:绿道通过连接城市与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和文化交流机会。

目标1.连接重要景点和社区:绿道规划应该考虑到城市的景点和社区,通过绿道将其连接起来,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2.提供多功能的绿道设施:绿道规划应该兼顾步行、骑行、慢跑、休闲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居民和游客的需求。

3.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绿道规划应该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通过植被恢复和环境改善来保护绿道周边的自然资源。

4.增加周边设施和服务设施:绿道规划应该考虑到周边的服务设施,如停车场、卫生间、休息点等,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绿道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第一阶段:评估和分析在规划绿道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工作,以了解地理、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1.地理评估:评估绿道规划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等地理特征,以确定适合规划绿道的地区。

2.环境评估:评估绿道规划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以确定绿道的影响和调整策略。

3.社会评估:评估绿道规划区域的人口、社区和社会设施等社会要素,以确定绿道规划的需求和影响。

4.经济评估:评估绿道规划的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比,以确定规划的可行性和优先级。

第二阶段:确定绿道规划方案在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绿道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绿道路线:确定绿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节点,选择合适的路径和通道,以提供最佳的交通和观赏体验。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 绿道功能 (3)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 绿道分级 (5)4.2 绿道分类 (5)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 规划设计原则 (6)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7.1 绿道游径系统 (11)7.2 绿道绿化 (14)7.3 绿道设施 (1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成都绿道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成都绿道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成都绿道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成都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绿道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

为了推动成都绿道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明确绿道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品质。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建设成都绿道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2)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提供自然生态观赏和学习空间;(3)促进城市生态功能提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4)丰富市民休闲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2. 原则(1)生态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景观;(2)提升景观,注重景观设计和绿化美化;(3)开放共享,满足市民休闲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4)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等因素;(5)依法管理,加强巡查和管理,保护绿道生态环境。

三、具体措施1. 加强绿化建设(1)根据绿道规划,提升绿道沿线的植被覆盖率,引入多样化植物,增加座椅、凉亭等休憩设施;(2)优化植物配置,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具有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的植物,注重保护和培育本地植物资源;(3)合理设置植物维护计划,定期进行植物养护和更新。

2. 推进生态修复(1)对绿道沿线的湿地、水体、林地等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2)限制沿线建设活动,减少人为破坏;(3)推广自然的生物控制方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生态系统。

3. 完善景观设计(1)根据不同绿道段落的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差异化景观设计,打造特色绿道;(2)增设景观元素,如雕塑、喷泉、彩灯等,提升绿道的视觉效果;(3)注重景观维护工作,确保景观元素的良好运行和管理。

4. 加强管理和维护(1)建立健全绿道管理机制,划定责任区域,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责;(2)定期巡查绿道,维护绿地设施的完好性,及时清理垃圾;(3)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市民对绿道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实施方案的推进,预计能实现以下效果:(1)城市绿地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绿道生态系统更加完善,提供更丰富的生态景观和服务功能;(3)市民休闲方式多样化,生活质量提升;(4)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市民环保意识提高。

绿道工程建设方案

绿道工程建设方案

绿道工程建设方案一、项目概况绿道工程是指在城市建设中保留或修复起到生态功能、文化遗产、休闲休养、交通、装饰美化等多重功能的绿地带,并且利用绿道与城市空间或景观结合密切。

绿道工程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次绿道工程建设的目标是在现有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系统等条件下,打造一条具有独特魅力的绿色休闲通道,把城市不同的绿化带和公共休闲设施连接起来,使城市的绿地系统更加完善,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健身空间。

本项目的建设区域位于市区核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优美,具备良好的建设条件。

通过规划设计、土地整治、绿化修缮、景观提升等一系列措施,将建成一条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服务周到的绿色休闲通道。

二、建设内容1. 绿道路线规划绿道工程的核心内容是路线规划,需要经过周密的论证和精心的设计。

首先,需要对建设区域的地形地貌、交通道路、重要公共设施等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周边环境的分布和特点。

其次,结合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需求,确定绿道的主干线路和支线路,同时考虑与周边绿地、公园、生态保护区等的连接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休闲网络。

最后,根据环境容纳力和用户需求,确定绿道的宽度、路面材料、照明设施、交通标识等基本要求,确保绿道的安全、舒适和美观。

2. 绿道景观设计绿道工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景观设计的质量。

绿道不仅是一条交通通道,更是一道城市风景线,需要在保持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突出其生态、文化、艺术等特色。

因此,需要聘请专业的景观设计团队,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景观布局和植物配置,使绿道在赏心悦目的同时,能够引导人们关注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享受城市氛围。

3. 绿道公共设施配置为了提高绿道的使用率和便利程度,需要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公共设施,如休息亭、活动广场、健身器材、垃圾箱、标识牌等。

这些设施不仅可以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还能有效增加绿道的人气和活力,使其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绿道规划方案

绿道规划方案

绿道规划方案绿道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供人们休闲、健身、旅游和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

本文将围绕绿道规划方案展开讨论,介绍绿道的定义及作用,探讨绿道规划中需要考虑的要素,并提出一套完整的绿道规划方案。

一、绿道的定义及作用绿道是指以河流、湖泊、海岸线、绿化带等为主体,连接城市内外自然景观的线性休闲空间。

它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们的健康与交流。

绿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绿化城市空间:通过绿道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增加氧气含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2. 促进交通与出行:绿道的规划不仅考虑到人们的休闲需求,还需要兼顾交通功能。

绿道可以作为人们步行、骑行、慢跑的通道,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出行便利性。

3. 丰富文化与旅游资源:城市绿道的规划可以结合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线路,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绿道规划要素在进行绿道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要素,以确保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1. 土地选择:选择适宜的土地作为绿道建设的基础,要考虑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质量等因素。

2. 交通连接:绿道应与城市交通网络相连接,方便居民出行,提高绿道利用率。

同时,绿道之间的连接也要保证便捷性和连贯性。

3. 空间规划:根据绿道的长度和使用人群,合理规划绿道的宽度和设计风格,确保绿道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4. 植被选择:绿道的植被选择要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地条件,同时要注重植物的生态性能和观赏价值。

5. 设施设备:绿道规划中需要考虑设置休息座椅、自动售卖机、垃圾桶等设施设备,以方便人们在绿道上的停留与休息。

三、基于以上要素,下面是一套完整的绿道规划方案:1. 绿道位置:选择沿城市主要河流岸线的区域,通过增加绿带和景观廊道,打造与城市生态结合的绿道系统。

2. 绿道设计:绿道宽度控制在10-15米,设计宽敞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和绿化带,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安全通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新加坡绿道建设 新加坡于1991 年开始建设一个串联全国的绿地和水 体的绿地网络。通过连接山体、森林、主要的公园、体 育休闲场所、隔离绿带、滨海地区等,形成通畅的、无 缝连接的绿道,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区的人们,提供了 足够的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城市 在花园中”的充满情趣、激动人市相关规范、标准。
⑤可操作原则:坚持”四原“,即原生态、原产
第四②③章《 《成成总都都市市则“绿1地98系”地统区规控划制(性20规05划-2(02200)07(-22000250年))》
导则》
权、原居民、原民俗,绿道的规划设计具有实用
性④,《具成备都乡市土1和98地地方区特生色态,用要地易保于护施规工划建建设设、方 便后期的维护管理。
产、文化科教和休闲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
区域,同“198”地区的现代服务产业项目交相
辉映,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目前:高新、 青羊、新都、 锦江、成华 等11区已相 继施工并完 成部分50米 固定林带的 绿化景观。 林带效果已 初现雏形。
外环路犀浦立交、成渝立交、成南立交、北新立交、 机场立交景观已初现效果。
江安河
青龙湖
江安河
下府河
小型水塘
大型水面
东风渠
现状农田林盘分布
外环路500米生态带范围
内共农田、林盘资源良好。
主要分布在金牛、新都、龙
泉、双流、青羊等处。
现状农田林盘
第三章 国内外绿道案例
1、美国绿道建设 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始建于1867 年,是Frederick Law Olmsted设计的美国波士顿 公园绿道系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理论探索与建 设实践,绿道的规划建设逐渐成熟和完善,已成 为世界各国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和提高居民生活质 量的重要手段。美国是绿道建设最早、经验最成 熟的国家。其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 公里,是 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 于一体的绿道。该绿道途经15 个州、23 个大城 市和122 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 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等,总造价约3 亿美元, 为沿途各州带来约166 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为超 过3800 万居民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 益。
第三章: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
2、德国绿道建设 在德国,绿道成为推动旧城更新、提升土地 价值的重要手段。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 区改造相结合,通过七个“绿道”工程将百年来 原本脏乱不堪、传统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 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在改善居民生 活质量的同时,绿道建设也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 值。
④ 多样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田园林盘、农林产业、
“绿道”理念源自发达国家,国外称为greenway,湖是泊一水种系连、接山公地园丘、陵自、然公保园护现地代、服风务景等名资胜源区,、丰
历史古迹,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绿色空间通道。
富绿道景观及功能,突出郊野特色、田园风光、
满足城市居民的近郊户外活动及现代服务业特点。
4、新加坡绿道建设 日本通过绿道的建设来保存珍贵、优美、具有地方 特色的自然景观。日本对国内主要河道一一编号加以保 护,通过滨河绿道建设,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 供了空间;同时,绿道串联起沿线的名山大川、风景胜 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体验自然、欣赏自然的机会和一 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
第四章 总则
构造堆积台地裂隙 膨胀土亚区
构造堆积台地老粘土 风化石土亚区
低山丘陵半坚硬岩 亚区
红层丘陵地山
现状水系分布
上府河 沱江
金华河
摸底河
犀湖
清水河
外环路500米生态带范围内共有府河、江安河、清水河、摸底河等七条河北流湖,东风渠等三条干渠,及青龙湖、 北湖、犀湖三大湖泊。
大型水面3处,位于永宁服务站、清水河、上府河附近,其余湖泊水塘分布近百个。
②连通原则:是指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实 现全线的贯通,发挥绿道沟通与联系自然、历史、 人文节点的作用,并提供骑游者进入郊野的通道。
③安全原则:是指应通过完善外环路绿道中的标 识系统、应急救助系统等与游客人身安全密切相 关的配套设施,充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1、 绿道(greenway)定义
河 成都市

渠 白莲池
一级阶地
东升镇 河
牧马山
华阳镇
大面镇
龙泉镇 龙泉山
二级阶地 一级台地
二、三级台地
红光镇 犀蒲镇
新都镇
柳外城环镇路500米生态带范围,西面为粘土碎石类土,东面多为膨胀土和岩石。
白莲池
东升镇 牧马山
华阳镇
大面镇 龙泉镇
龙泉山
土质分析
冲积扇河道带粘类土 碎石类土亚区
河道地块粘土碎石类 土亚区
成都外环绿道规划
1.1 规划背景
《成都市”198“地区生态用地保护规划建
设导则(试行)》中明确提出:
①”外环路外侧距离外环路道路红线50米 至250米、内侧距离外环路道路红线50米至250 米的范围,是规划预留重大基础设施走廊及其 防护林带的范围,市政建设需要时此范围生的 态带生态带用地应无条件配合相关建设要求。
第二章 现状分析
沿外环路绿化带已基本形成,与周围农田、林盘、湖泊、水系相互交替映衬,具备建设城市绿道 的基础条件。
各区特色景区节点相继开工实施,可利用各区景区规划道路和现有道路作为绿道支线,结合服务 配套设施等建筑改造为服务站点。
新都镇
地形分析
红光镇 东
犀蒲镇 府
风 南
柳城外镇环路江500米生态带范围,西面为二级阶地,地势河平坦,起伏较小。东面为一级台地,地形复杂,起伏较大。
②外环路两侧道路红线起,两侧各50米范 围内,为生态防护层。建设生态防护林,作为 长久保存的固定林带;或一定规模的农田。
近年来,外环路生态带建设重点实施外环
路生态带200米范围、统筹推进500米范围的各
项生态建设,目标是把外环路生态带、“198 ”
地区楔形绿地建设成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体,
集基础设施承载、环境景观、农林(园艺)生
⑤《关于推进健康绿道建设的实施意见》
⑥相关部门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及发展计划。 ⑥经济原则:在梳理、整合、改造、利用现有农
田、林盘、水系、公园现代服务等景观资源和机
3、规划设计原则
耕道等道路资源的同时,突出沿线的景源吸引与
外环路绿道规划设计应该遵循如下原则:生态性,连产通业性支、撑安,全促性进、区便域捷经性济、发可展操。作节性能和、经低济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