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有关马的成语故事1秦琼卖马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

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膘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

秦叔宝将黄膘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二贤庄庄主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

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

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

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

”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好汉王伯当。

伯当告知了单雄信,害得雄信到处寻找秦叔宝。

后来两位英雄终得相识,单雄信盛情款待,让叔宝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

离别时单雄信为其黄膘马配上了金镫银鞍,并以潞绸、重金相赠,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

随后二人在推翻隋王朝的农民起义中同仇敌忾,为起义军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唐朝兴起后,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

尽管单、秦二人后来分道扬镳,但患难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始终如故。

《说唐》中的“秦琼建祠报雄信”,说的就是秦琼闻得擒了雄信,飞马来救。

走到跟前,头已落地。

叔宝抱住雄信的头,跪在地上,悲痛欲绝。

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所祠堂,名为“报恩祠”,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2【成语】:指鹿为马【拼音】: zhǐ lù wéi mǎ【解释】: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成语故事】: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

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

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

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1. 卧薪尝胆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名叫勾践的国王,他的国家被邻国吴国所侵略,最终被占领。

勾践为了复国,决定采取一套秘密计划。

他听说吴国国王喜欢马,于是他派人送给吴国一批真正优秀的马作为礼物。

吴国国王接收了这些马,并被打动了。

然而,勾践并没有松懈,他卧薪尝胆,锻炼自己的军队,并研究战略。

最终,当勾践的军队重新有了实力后,他趁吴国内乱之际,成功奇袭并夺回了自己的国家。

这个成语“卧薪尝胆”源自于勾践的故事,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刻苦努力来准备复仇或重振家国的决心和毅力。

2. 马马虎虎相传,古代有一位大臣,他在处理政务时非常马虎。

他经常马上答应别人的请求,却往往不履行承诺,或者出现错误。

有一次,这位大臣答应了一个人的请求,但却忘记了具体内容。

当这个人催促时,大臣回答说:“马跑得快,如果有事发生,我会马上处理。

”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他依然没有处理这个事情。

最终,他被指责为马马虎虎的人。

这个成语“马马虎虎”形容一个人办事不仔细、马虎大意的态度。

3. 噤若寒蝉传说在古代,有一只寒蝉,它的叫声非常响亮,能引起一片宁静。

人们常说“噤若寒蝉”,形容一个人在关键时刻保持沉默。

相传,有一位叫魏歧的官员被人诬告,他被关押在崔州监狱。

法官想给他一个机会辩解,于是对他说:“如果你能在三天之内让寒蝉不再鸣叫,我会释放你。

”魏歧很清楚寒蝉是不会停止鸣叫的,因此他选择了保持沉默,三天过后,他被释放了。

从那时起,“噤若寒蝉”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关键时刻保持沉默,不发一言。

4. 一马当先“一马当先”这个成语来自于战争时期的故事。

相传战争时,士兵们在战场上被敌人追赶,危机四伏。

这时,一匹英勇的战马突然出现在士兵们中间,带领他们向前冲锋。

这匹马跑的特别快,一马当先,引领着士兵们勇往直前,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个成语“一马当先”形容一个人在团队中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的领导能力。

5. 骑虎难下相传有一个叫赵孟的年轻人,他犯了错误,被判罚骑虎。

带马的成语故事

带马的成语故事

带马的成语故事
那我给你讲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

从前啊,有个住在边塞附近的老头儿,大家都叫他塞翁。

这塞翁呢,家里养了好多匹马。

有一天,他家的一匹马突然就跑到塞外去了,那可是一匹马啊,在当时可是很值钱的财产呢。

邻居们知道了,都跑来安慰塞翁,说:“您可真倒霉,这马跑了,损失可不小啊。

”塞翁呢,却一点也不着急,还慢悠悠地说:“这事儿啊,谁知道是福是祸呢。

”邻居们都觉得这老头儿肯定是伤心过度,脑子糊涂了。

过了几个月,神奇的事儿发生了。

那匹马竟然带着一群塞外的骏马回来了。

塞翁一下子就多了好多匹马,这可发了一笔小财啊。

邻居们又跑来道喜,都说:“您可真是太幸运了,这马不仅回来了,还带回来一群呢。

”塞翁呢,却皱着眉头说:“这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儿啊。

”邻居们又觉得这老头儿真是不知好歹,这么大的好事还在这儿说风凉话。

塞翁有个儿子,看到家里多了这么多马,高兴得不得了。

天天骑着马出去溜达。

结果有一天啊,这儿子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摔断了腿。

邻居们听到这个消息,又来安慰塞翁,说:“您儿子这一摔,以后可怎么办啊,真是太不幸了。

”塞翁还是那副老样子,平静地说:“这事儿啊,说不定还是好事呢。

”邻居们都觉得这老头儿简直不可理喻。

又过了不久,边塞发生了战争。

很多年轻人都被征去当兵打仗了,那战场上可是非常危险的,好多人都战死了。

可是塞翁的儿子呢,因为腿断了,不符合征兵的条件,就没有被拉去打仗,从而保住了性命。

你看,这塞翁失马的故事啊,就告诉我们福和祸有时候是相互转化的,可不能一下子就认定一件事情是好是坏呢。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成语“千里马”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齐国有一匹名叫“千里马”的宝马,它奔跑速度极快,无人能及。

有一天,齐国的国君听说了这匹千里马的传说,便派人去捕捉这匹宝马。

经过多次的围捕,终于有一位名叫赵良的少年成功地驯服了这匹宝马。

赵良骑着千里马,来到了齐国的国君面前,向国君展示了千里马的神奇之处。

国君大为赞赏,赐给赵良重赏,同时也将千里马赐给了赵良。

从此以后,千里马成为了赵良的坐骑,为他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

另一个成语“马到成功”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唐朝有一位名叫王勃的文学家,他向往功名,希望能够马到成功。

有一天,王勃在路上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告诉他,“你若想马到成功,就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进取。

”王勃听后深受启发,从此以后,他勤奋学习,不断钻研文学,最终成为了一位文学巨匠,功成名就。

成语“一鸣惊人”中的故事也与马有关。

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贤臣,他有一匹名叫“骥”的宝马,这匹宝马奔跑速度极快,驰骋千里。

有一天,齐国遭到了外敌的入侵,孟尝君骑着“骥”出战,一举击败了敌人,大获全胜,一鸣惊人,从此以后,“骥”成为了孟尝君的得力战马,为他立下了赫赫战功。

以上这些成语故事,都是与马有关的,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马的崇拜和赞美,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马,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形象,不仅在成语中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更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动物。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对马的热爱和崇拜,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马的成语故事在我们心中永远流传下去。

马的成语故事三篇

马的成语故事三篇

马的成语故事三篇马的成语故事一:伯乐原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

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

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

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

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

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

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

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

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马的成语故事二:汉血马以前脖子流出的汉有红色物质,像流血一般,故称之。

中国古代称为「大宛马」、「两极天马」,现称为「阿哈马」。

二千年前,世界马种处于原始土种状态,中亚土库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绿洲中,已曾有十分优秀的快马——汉血马。

张骞出塞发现了汉血马。

当张骞向汉武帝汇报大宛马后,武帝便命张骞带百余人的使团去了大宛国(今土库曼斯坦)求马,带一尊黄金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换回大宛马。

结果大宛国不允,归途中汉使被杀,金马遇劫,大宛国是一封闭小国,并不知中国的强大,此种行为使汉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从此爆发了两次大宛马战争。

李广利将军率兵数万人首次惩处失利,第二次大获全胜,大宛国献出三千匹马给汉朝,二次战争始得大宛马,可见汉朝重视马匹到何种程度。

当今纯血种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汉血马血统,而今汉血马是最长寿马,可活到二十三岁。

马的成语故事三:古时候,在我国北方的边城住着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欢叫他“塞翁”。

塞翁饲养了一匹壮马。

一天,马走失了,邻居们都来宽慰他。

关于马的成语寓言故事

关于马的成语寓言故事

关于马的成语寓言故事就是作者把想要说明的道理,通过虚构的故事来表达,让学生从虚构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那么有关于马的寓言故事你了解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马的成语寓言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马的成语寓言故事篇一:老马识途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关于马的成语寓言故事篇二:马到在秦始皇于统一全国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xx年来荣成成山头拜日途中,听说花斑彩石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神石,能保佑江山稳固,便专程礼拜花斑彩石。

当时他率领万马千军,沿着修好的专用驰道,直奔花斑彩石所在处,恭敬而拜。

回朝后果然事事如意,天下太平,便龙颜大喜,让百官做诗庆贺。

当时便有术士徐福(就是后来出海求仙不归的徐福老先生)诗曰:“万马千军御驰道,始皇拜石得成功。

”可惜当时这首文采一般的贺诗没得到秦始皇的青睐和众人的喝彩。

但花斑彩石所在的附近沿海却因此称之为“马道”。

“马道”地名的出处一是秦始皇曾率万马千军到此拜石,二是秦始皇东巡所修驰道由此经过。

一直到了元朝,著名大作家关汉卿慧眼识宝,由“秦皇拜石”的典故创造出了“马到成功”这个成语。

马不停蹄成语故事简述

马不停蹄成语故事简述

“马不停蹄”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东汉时期的将军马援。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他曾奉命远征交趾(今越南),平定了叛乱。

在他凯旋归来时,光武帝刘秀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会。

刘秀在宴会上赞扬马援的功绩,并赐予他丰厚的奖励。

马援感激刘秀的赏识,决心继续为国家效力。

他主动请求出征匈奴,以保卫边疆的安全。

刘秀非常赞赏他的勇气和决心,于是批准了他的请求。

马援率领军队出征后,一路上不顾疲劳,马不停蹄地向前行进。

他们穿越了沙漠和山脉,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击败了匈奴的军队,保卫了边疆的安全。

这个故事讲述了马援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的辛劳和危险,奋勇作战的精神。

后来,人们用“马不停蹄”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停顿地向前走,比喻不停顿地往前走。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古语有云:“有马的地方就有勇气”。

从前古代的战场到现代的地面,马一直是人类信仰的象征,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古诗、话语还是成语,都有涉及马的词语。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马的成语故事,探讨这些成语背后的意义。

第一个成语故事:“乘虎归山”,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公元前233年,当时淮阴侯灵和他的兄弟们被大秦帝国的军队包围,因此他们偷了三匹被秦人放养的野兽,就是今天的老虎,用来脱离围攻。

淮阴侯灵他们四个人给每头野兽一人,站上野兽的背上,很快就可以脱离秦军的追捕,并且逃到了安全的地方,这就是“乘虎归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再恶劣的环境下,只要用心去想,也可以想出突破口,这就是“乘虎归山”这个成语所要表达的意义。

第二个成语故事:“绝处逢生”,出自《宋史潘醒传》,描述的是在元朝末年南宋潘醒抗贼,最终成功的故事。

当时元朝末年,蒙古入侵南宋,潘醒凭借他的勇敢和智慧,最终成功抵抗了蒙古的侵略,让潘醒和他的同胞得到了绝处逢生的机会。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处境并不理想,只要有着坚韧的意志,也有可能绝处逢生,实现成功。

最后第三个成语故事:“匹夫之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公元前202年,项羽领兵抗击秦军,最终被秦军大败,最后落荒而逃,曹操送他一匹战马,项羽一马疾驰,跃过千仞峰,凭借自己的勇气,最终成功逃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处境十分艰险,只要有着勇敢的心,也可以迎难而上,实现胜利。

以上就是关于马的三个成语故事,它们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启示,难以用文字表达,就像一只战马,向着前方疾驰一样,让我们都学会勇敢无畏,勇往直前、绝处逢生,勇敢无畏,与艰辛抗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之一:汗马功劳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刘邦起兵反秦,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忠心耿耿,是刘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

秦亡以后,刘邦又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做了皇帝,萧何便担任相国。

刘邦认为论功劳应以萧何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为酂侯(酂,县名,今湖北光化县),食邑八千户。

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们说:我们拼死拼命,多的经过百余战,少的也打过几十仗,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只会耍笔杆、发议论,根本没上过战场,封赏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刘邦问道:你们知道打猎的事吗?大家同声回答:知道。

再问道:那么你们知道猎狗吗?又是同声回答:知道。

刘邦于是接着说: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狗,而指示野兽的住处、去向,让狗去追杀的,却是人(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发踪指示者人也)。

你们只会追杀,不过是功狗而已,至于萧何,能发踪指示,他才是功人。

而且你们多数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两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难得了,可是萧何,他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们的军队,跟着我一同出力。

他的大功劳是怎么也不能忘记的!大家听了,便谁也不吭气了。

成语故事之二:老马识途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

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

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

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

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成语故事之三:塞翁失马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

老翁精通术数,善于算卜过去未来。

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大概是雌马发情罢)挣脱羁绊,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

邻居都来安慰他,他心中有数,平静地说: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几个月后,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跑回家来了,还领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

邻居们得知,都前来向他家表示祝贺。

老翁无动于衷,坦然道:这样的事,难道不是祸吗?老翁家畜养了许多良马,他的儿子生性好武,喜欢骑术。

有一天,他儿子骑着烈马到野外练习骑射,烈马脱缰,把他儿子重重地甩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成了终身残疾。

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慰问。

老翁不动声色,淡然道: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又过了一年,胡人侵犯边境,大举入塞。

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死伤不可胜计。

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战争中丧生。

惟独老翁的儿子因跛脚残疾,没有去打仗。

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残年余生。

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

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成语故事之四: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成语故事之五:天马行空相传汉武帝时期,在西域有一匹马叫做天马。

那匹马四肢健壮,腿脚灵敏,因此没人可以抓住它。

后来人们在山脚下放了一匹五彩马,不久它与天马配对生出了很多匹小马。

据说这种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马蹄踏在石头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

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十分高兴,便派使者通过丝绸之路送去百匹绸缎以换得一匹小马。

可是西域人认为这马万万不能送,于是就将使者赶了回去。

汉武帝十分生气,于是下兵攻打西域,终于得到了一匹小马。

后人也将天马称作西极天马。

成语故事之六:马齿徒增春秋时期,晋献公一心想吞并虢国,苦于没有路到达。

大夫荀息建议用骏马和美玉作为交换条件,换取虞国借道。

晋献公忍痛割爱拿出骏马和美玉。

晋国轻而易举灭了虢国,荀息于是马上建议灭掉虞国,夺回了美玉和骏马,玉还是原来的玉只是骏马多长了几颗牙齿而矣。

成语故事之七:马马虎虎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

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

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

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

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

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

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成语故事之八:马革裹尸马援是东汉名将。

他年轻时当官。

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

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

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

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

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

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

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成语故事之九:马首是瞻春秋时,晋国联合齐鲁等国一起伐秦。

晋国大将荀偃任三军统帅,指挥联军。

联军人多心杂,到了泾水边谁也不肯先渡河。

后来鲁军带头泅渡,联军才随后跟上。

秦军为了阻止联军渡河,悄悄在河里投下毒药。

联军饮了河水,大批士兵中毒身亡。

于是,人心惶惶,联军乱作一团。

几天后,联军才渡过泾水在榆林扎营。

荀偃下令道:明天鸡鸣出兵,唯余马首是瞻!联军说:干吗都要跟着荀偃的马头跑呢!荀偃哭笑不得,只好随他们各行其是。

成语故事之十:走马观花唐朝诗人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过着清贫闲淡的生活,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多次进京赶考没有考中,直到41岁时才考取进士,他写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

【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

(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

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原班人马】同一批人员。

【驽马十驾】比喻平庸的人只要勤奋,也能有所成就。

【六马仰秣】形容乐声美妙。

【马不知脸长】比喻人不知道自己的缺点。

【单枪匹马】比喻单独行动,没有丝毫助力。

【牛骥同皂】比喻贤愚不分。

【老骥伏枥】比喻年纪虽老,仍怀雄心壮志。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马革里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领导人的指挥来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