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电子教案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学设计

描述性讲解
观看
了解突触大概的结构
板书
3
兴奋能从这个结构传递,肯定与这个结构有关,这里边到底有什么?我们通过电子显微镜,弄清楚了它的基本结构。突触小体里有很多小泡,叫做突触小泡,(提问)突触小泡哪来的?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还形成了我们必修一学到的囊泡,囊泡有什么功能?转运蛋白质,大家可以猜想一下这些小泡的用途,还有一个结构,线粒体,线粒体干嘛的啊,提供能量。
启发式讲解
提问技能
积极参与
PPT
30″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突触的结构和兴奋的传导。
布置作业,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异同
结束
加强印象
PPT
板书设计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学反思
教师讲解为主,教法比较传统,知识点讲解细致,利用画图演示能够很好地展示语言技能,在提问技能这一方面有所欠缺,提问缺乏启发性。但由于时间限制,知识点没有讲完全,互动不够。
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思考
板书
1′30″
那它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展示PPT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图解并进行描述。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时间
分配
教师行为(讲授、提问、演示等)
教学技能的类型
学生行为(参与的活动、预想的回答)
所用的教学媒体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优秀PPT文档

影响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
1、影响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肉毒杆菌和破伤风杆菌毒素、黑寡妇蜘蛛毒素。
2、影响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 美洲箭毒、α-银环蛇素等。
⑥结合乙酰胆碱的通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而使通道 开放,产生以Na2+内流为主的正离子跨膜移动;
⑦这些离子跨膜移动的综合效应是使终板膜发生去 极化,产生局部兴奋,即产生终板电位;
⑧终板电位以电紧张传播的形式影响邻近的骨骼肌 细胞,使后者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时,爆发动作电位并传播整个肌细胞。
学习目标
❖掌握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熟悉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微细结构。 ❖了解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
一、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 的功能结构
接头前膜:Ca2+通道、 囊泡(含Ach)
接头间隙:组织液 AchR、
接头后膜:Na+等通道、 胆碱酯酶
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导过程
随堂练习
3、终板膜上与终板电位产生有关的离子通道 是( )
A.电压门控Na+通道 B.电压门控K+通道 C.电压门控Ca2+通道 D.化学门控非特异性Mg2+通道 E.化学门控Na+和K+通道
随堂练习
4、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时,乙酰胆碱与N-型 Ach门控通道结合,使终板膜( )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5、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A.化学性突触传递 B.局部电流 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 D.非突触性传递 E.电传递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ppt课件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 其影响因素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
接头前膜去极化
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 Ca2+进入神经末梢
突出囊泡与接头前膜融合、ACh释放
Ach结合并激活Ach受体通道 终板膜对Na+,K+通透性增高
冲动在神经肌肉头处 的传递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 其影响因素
神经肌肉接头超显微结构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 其影响因素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①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ACh在接头间隙的浓 度提高→改善肌无力患者的症状。
②有机磷农药中毒 →ACh在接头间隙蓄积 →中毒症状 (出现肌束颤动,全身肌肉抽搐等表现,严重时转为抑 制,导致死亡)。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 其影响因素
神经肌肉接头超显微结构神经肌肉接头超显微结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接头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ca进入神经末梢突出囊泡与接头前膜融合ach释放ach结合并激活ach受体通道终板膜对na通透性增高终板电位肌膜动作电位ach被胆碱酯酶分解但是在静息状态下接头前膜也会发生约每秒1次的ach量子的自发释放引起终板膜电位的微小变化
终板电位 肌膜神动经作肌肉电接位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
其影响因素
Ach被胆碱酯酶分解
但是,在静息状态下,接头前膜也 会发生约每秒1次的Ach量子的自发释放, 引起终板膜电位的微小变化。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
PPT学习交流
1
教学内容
一、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结构 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三、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
PPT学习交流
2
学习目标
❖掌握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熟悉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微细结构。 ❖了解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
轴突末梢内囊泡前移、融合、破裂,囊泡中ACh释放 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
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
PPT学习交流
8
❖三、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 ➢1.化学性传递 ➢2.单向传递 ➢3.一对一传递 ➢4.时间延搁 ➢5.易受药物和环境因素影与接头前膜接触、
融合,以出胞的方式将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入接 头间隙; ④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 ⑤与终板膜上的化学门控通道的结合位点相结合;
PPT学习交流
5
⑥结合乙酰胆碱的通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而使通道 开放,产生以Na2+内流为主的正离子跨膜移动;
11
PPT学习交流
12
随堂练习
1、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 膜的:( )
A、Na+通道关闭 B、Ca2+通道开放 C、K+通道开放 D、Cl-通道开放 E、Cl-通道关闭 2、终板膜上的受体是:( ) A.肾上腺素能受体 B.5-羟色胺受体 C.ACh受体 D.多巴胺受体 E.组胺受体
PPT学习交流
3
一、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 的功能结构
生理课件-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导

Three steps of process of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Five traits of neuromuscul ar transmission
Three elements influencing
15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structure
EPP
process
traits
Influencing elements
16
Events leading to muscle action
17
How the excitation of the muscle
cell generate the contraction of the muscle?
18
miniature endplate potential
12
4 Traits of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a) The electrical - chemical - electrical
b) 1 to 1 relationship c) one-way pass
d) Synaptic delay (Time delay)
botulism b) Influence on the receptor of Ach c) Influence on cholinesteras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neostigmine
14
Summary
1 2 3 4
Three parts of neuromuscular jun opening, Ca 2+ influx
《教案神经肌肉》课件2

《教案神经肌肉》PPT课件第一章:神经肌肉概述1.1 神经肌肉的定义与功能介绍神经肌肉的基本概念阐述神经肌肉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1.2 神经肌肉的结构与组成介绍神经肌肉的基本结构讲解神经肌肉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第二章: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2.1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神经肌肉接头的基本结构阐述神经肌肉接头在兴奋传递中的作用2.2 神经肌肉兴奋传递的过程讲解神经肌肉兴奋传递的具体过程分析神经肌肉兴奋传递的机制第三章:神经肌肉的收缩机制3.1 肌纤维的结构与功能介绍肌纤维的基本结构阐述肌纤维在神经肌肉收缩中的作用3.2 神经肌肉收缩的过程讲解神经肌肉收缩的具体过程分析神经肌肉收缩的机制第四章:神经肌肉的调节与控制4.1 神经系统对神经肌肉的调节介绍神经系统对神经肌肉调节的基本原理阐述神经系统对神经肌肉调节的具体方法4.2 体液调节与神经肌肉的控制讲解体液调节对神经肌肉的影响分析神经肌肉在体液调节中的作用第五章:神经肌肉疾病5.1 神经肌肉疾病的分类与病因介绍神经肌肉疾病的分类及病因分析神经肌肉疾病对人体的影响5.2 常见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讲解常见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表现阐述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策略第六章:实验技术与神经肌肉研究6.1 神经肌肉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介绍神经肌肉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建立方法分析不同实验动物模型在神经肌肉研究中的应用6.2 神经肌肉功能检测技术讲解神经肌肉功能检测的方法与技术阐述这些技术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与研究中的应用第七章:神经肌肉药理学7.1 神经肌肉兴奋剂与抑制剂介绍神经肌肉兴奋剂与抑制剂的分类及作用机制分析这些药物在神经肌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7.2 神经肌肉保护剂与神经营养因子讲解神经肌肉保护剂与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及应用阐述这些药物在神经肌肉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第八章:神经肌肉康复训练8.1 神经肌肉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介绍神经肌肉康复训练的原则与方法分析神经肌肉康复训练在神经肌肉疾病治疗中的作用8.2 常见神经肌肉疾病的康复训练策略讲解常见神经肌肉疾病的康复训练方法阐述这些训练策略在提高神经肌肉功能中的重要性第九章:神经肌肉疾病的中西医治疗9.1 神经肌肉疾病西医治疗现状介绍神经肌肉疾病西医治疗的方法与疗效分析西医治疗在神经肌肉疾病治疗中的局限性9.2 神经肌肉疾病中医治疗与康复讲解神经肌肉疾病中医治疗的原则与方法阐述中医治疗在神经肌肉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与作用第十章:神经肌肉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神经肌肉研究领域的新技术介绍神经肌肉研究领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分析这些技术在神经肌肉研究中的前景10.2 神经肌肉疾病研究的新方向讲解神经肌肉疾病研究的新方向与挑战阐述未来神经肌肉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意义六、实验技术与神经肌肉研究6.1 神经肌肉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选择适合的实验动物,如大鼠、小鼠等,进行神经肌肉模型的构建。
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

二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稍
末梢膜Ca2+通道开放,Ca2+向膜内流动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终板膜上的Ach受体结合, 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终板膜去极化 → 终板电位(EPP) EPP电紧张性扩布至邻近肌膜 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
Ca2+ :Mg2+有竞争作用
阻断ACh受体:箭毒和α银环蛇毒,肌松剂 (驰肌碘)。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
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抗体破坏ACh 受体), 肌无力综合征(抗体破坏N末梢Ca2+ 通道)。
接头前膜Ach释放↓:肉毒杆菌中毒。
第三节 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
S.
R
R
神经细胞间 神经细胞~腺细胞间 神经细胞~肌肉细胞间
突触传递信息
一 神经-肌接头的结构
接头前膜: 囊泡内含 ACh,并以囊泡为单 位释放ACh(称量子释放)。
接头间隙:约50-60nm。
接头后膜(终板膜): 皱褶,增厚; 存在ACh受体(N2受体),与 ACh发生特异性结合; 无电压性门控性钠通道(对 电不敏感,对化学物质敏感; 存在大量胆碱酯酶。
а银环蛇毒、筒箭毒
阻断
Ach受体通道亚单位
乙酸+胆碱 肌肉舒张 胆碱脂酶
Ach
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Fra bibliotek肌肉兴奋收缩
EPP的特征:类似于局部电位,无“全或无” 现象;无不应期;有总和现象;EPP的大小与 Ach释放量呈正相关。
化学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递 有突触延搁 0.5ms 高敏感性 化学物质、物理因素 易疲劳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案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2. 掌握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再摄取机制。
3. 了解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4.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神经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2. 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再摄取3. 突触的结构和功能4. 实例分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2. 利用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兴奋传递的机制。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突触的功能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4. 设计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相关动画、图片等资源3. 教学道具(如模型突触等)4. 实例分析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介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重要性。
2. 讲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再摄取机制。
3. 介绍突触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掌握突触的基本知识。
4.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兴奋传递的机制。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突触的功能,加深对兴奋传递过程的理解。
6.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关键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神经递质释放、扩散和再摄取机制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突触结构和功能的了解。
4. 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难点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机制。
2. 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再摄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2.
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征有三个:一是单向性、二是时间延搁、三是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3.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对乙酰胆碱释放的影响,其中钙离子可以促进释放;肉毒杆菌毒素有阻止释放的作用;二是对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的影响,箭毒能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三是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脂酶从而阻止乙酰胆碱的清除,延长其作用时间。
二.当兴奋通过神经--心肌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最终导致终板膜的变化是?
A对钠通透性增加,去极化
B对氯钾通透性增加,超极化
C仅对钙通透性增加,去极化
D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超极化
为什么B正确?一般兴奋型递质不是发生去极化吗?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去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超级化。
这个结论正确。
你注意看清题目,在心肌,M受体兴奋引起心脏抑制,所以应该是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三.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过程?
兴奋信号传到肌接头处时,兴奋引起钙离子大量释放.释放的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突触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而释放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递质),乙酰胆碱(递质)经过神经肌肉接头间隙(突触间隙);与接头后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其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