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合唱声音之训练

浅探合唱声音之训练
浅探合唱声音之训练

浅探合唱声音之训练

关键词:合唱声音训练合唱的状态合唱气息运用

摘要:本文从合唱训练对演唱者的作用唱歌的发音、状态、合唱的气息运用、歌唱的吐字咬字、音韵的归属、汉语语音的归类、合唱发音的触音、基点、训练和声的方法、气息的对抗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合唱训练对演唱者的作用合唱训练对演唱者的作用

合唱是一种集体声乐艺术,是用个别成员声音的组合及集体的音响声音发出的总和来表达艺术的形象塑造。古人讲“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由此可见,人的声音所表达的感染力是如此的强烈和丰富。

合唱演唱者要想完美地通过声音来提示作品的内容和含义,传达给听众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就必须熟悉、了解和掌握产生美好的声音及音响的规律和要求,从而懂得在合唱集体里所发挥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集体的合唱队中能协调和控制并达到统一的共性。在音量、音色、音准上能把握自如,将声音的美在瞬间传达给听众。这需要多方位的音乐综合训练过程。

合唱训练包括了和声、复调、音色、音量、音准、气吸、吐字、声音共鸣、强弱的控制、动与静、纵与横、连与跳、松与紧、刚与柔、快与慢、起与收的统一训练。它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创造和综合艺术修养培训。因此,合唱队员的声音训练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对独唱演员要求更高。

在训练演唱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中,我们不但能了解和掌握音乐创作的风格,也能从中了解到音乐的文化特点、风土人情及音乐创作的艺术手段。作品所表达的丰富的潜在艺术造型,往往会给人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和潜移默化对音乐修养的提高。对于合唱训练每个指挥都会有他的不同的侧重点,也是因人而异,因队而异。在十几年的对少儿与成人合唱训练过程中,笔者粗浅地总结了几点合唱声音训练的手段,有如下几点:

二、合唱的发音

发音是歌唱的第一步。在生活中我们的面部表情和面部肌肉往往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而在歌唱中,我们要求是有准备的、积极的、内紧外松的歌唱状态。头腔、胸腔、口腔、鼻腔都呈一种向外膨胀的兴奋和积极的状态。我们

把它比作是哭泣的微笑或者是微笑的哭泣。声音仿佛是从眼睛里流淌出来,上唇和脸颊的笑肌都要积极地向上提起,把打哈欠的瞬间状态保持下来。让你的脸与骨骼之间充满“空间”,这就是美声唱法所讲的“面罩”。另外歌唱的兴奋状态直接影响着声音共鸣的位置、音色的明暗与质量。所以在排练过程中每个合唱队员如果都能做到自身腔体的积极与兴奋歌唱状态,也直接影响着合唱队声音的整体发挥和演唱的质量。

三、歌唱时的站立姿势

唱歌时正确的站立姿势说起来很简单,然而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站立,而是在歌唱站立时,它必须要作到一种“对抗”,包括身体上下、前后、左右的对抗,即胸与背的对抗,臂部与小腹的对抗,脊椎的直立,腰胸的直立,声音与气吸的对抗等。这些都是要在一种积极兴奋、内紧外松的自然状态下去完成的。脚要抓着“地”,头要顶着“天”,而内部肌肉的对抗,外表则是给人一种自然的放松。美好的声音和较好的呼吸都来自于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和正确的站立姿势,因为有了对抗才能找到支点和重心。

四、合唱气息的掌握与运用

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命脉,呼吸与起音、触音、音量、音色、音质有直接的关系。虽然每个人的生理器官部位有大小不同的差异,但正确的歌唱方法是能解决共同存在的弊病和调整声音的不统一。离开了呼吸就无从发声,无正确的发声就不会有正确的声音高位置共鸣。

生活中我们的呼吸是一种自然的,无需做任何准备工作的。由于歌唱有了乐句的长短,所以需要的气量相对就要更充足更深,需要一种胸腔肋骨的扩张,后背的腰腹的扩张。歌唱时多用急吸缓呼,我们要想刹那间把气量吸深吸足,一定要学会用状态吸气,不要张嘴大口吸气,吐净前一句,刹那吸进下口气,排气与呼吸是在同一时间里,用歌唱的状态去呼吸,少用嘴多用鼻子,呼吸时鼻梁仿佛长在鼻子外面,所有的发声起音是在状态里同时前后完成,我们可以把吸气分为以下几步:

1.呼吸要在一种前后、上下对抗的状态下去完成。呼吸要随着音乐作用的快慢、力度、强弱而变化调整。

2.呼吸在歌唱的音乐时值里,呼吸时要眉骨向上鼻梁向外鼻尖向下。吸气

时喉头放松下沉,就像张开嘴喝水前的动作尽量用鼻子吸气。声带要有阻气作用。

3.吸气时不易过满,即深不是满,足不是撑。声音与气吸同时走动循环,气向下声向上。

4.吐干净前一句,才能更深地吸进下一句,而不至于把气吸得太浅,形成不良的循环。

5.合唱队员要在指挥的统一乐句与气口上呼吸来控制速度的快慢和节奏的轻重缓急。

五、合唱歌唱中的吐字与咬字

完美的合唱总是以清晰、动人的音乐语言作为重要标志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的。合唱队每个队员的吐字与咬字标准是以共性为基础的,集体的和声音响是所有个别成员声音的总和。而这个共性的基础是以把握吐字和咬字的统一和语音的音素来决定的。歌唱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是语言的美化与夸张。

中国字的汉语发音单位是:音节、音素——声母与五音——介母、韵母与四呼——归韵、混合韵母与收声。我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语言发音的规律和特征,才能更准确、更有质量地把握和发挥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感染力。

我们通常把汉字的发音在歌唱中分为三个阶段即:起声、保持、收声。字头是声母为起声,字腹为韵母保持,字尾为收声。声母又分为喉、舌、齿、牙、唇五个部位,这五个部位叫做“五音”,我们要通过“五音”将单字的声母咬成不同的形态,通过“开、齐、撮、合”“四呼”着力,将单字的韵母吐出来,所以,咬字指声母,而吐字指韵母。在歌唱时我们要做到“说声母,唱韵母”,虽然声母不能发出乐音,但在开口发声时我们必须要做到用韵母的发声形态和口腔状态瞬间送出声母来,声母的发音状态保持在韵母中。声母就像一把钳子,韵母就好比一个被钳子夹住的葡萄,既不能把葡萄咬破,又不能让它掉下,所以,我们唱声母要做到准而紧,韵母做到长而润,收声做到齐而清。而归韵时口腔的韵母状态不能关闭。做到瞬间字头,保持字腹,短收字尾。由于中国的汉字太复杂,在训练时我们把它简化为:1.宽母音窄唱,如“啊”“花”“妈”“沙”“搭”等。2.窄母音宽唱,如“依”“七”“哩”“米”“于”等。3.扁母音圆唱,如“编”“偏”“天”“烟”“尖”等。4.横母音竖唱,如“山”“俺”“满”“班”“婵”等。5.后母音前唱,如“喔”“波”“国”“播”“卓”等。

6.前母音后唱,如“擦”“洒”“塞”“思”等。

7.唱低音想眉头。唱高音想脚下(即低音

高位置唱,高音低气息唱),无论是前后、横扁宽窄的母音和子音一定要归位在

头腔面罩里。

六、合唱发声的触音

触音即起音,就好比弹钢琴的触键,它关系到在瞬间发出声音的深浅、力度、音色和声音的位置。歌唱开口一定是要吸气的,而气息的深浅适度是靠你

的意会来控制,我们把这一瞬间比作“穿针引线”,字先想到位,声音才能唱到位,

否则就是“穿大麻绳”,声音就会粗制滥造。所以深呼吸和扩张是要有度的,否则

会导致声音的僵化。歌唱者在进气的刹那首先是应该把体内的气吸排掉,只有

吐干净才能吸深,在呼吸正常有控制的循环下,起音才能在正确的位置。在我们

触音的一瞬间,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歌唱的状态,好的吐字咬字和高位置的共

鸣都是在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和内紧外松良性的呼吸循环下而产生的。我们

可做哼鸣的练习。哼鸣产生于面罩的高位置,我们不妨把所有的字头都要放在

哼鸣的位置上去触音,这样可以让你放松喉头。触音要做到以下几点:1.音在高位、气在底点。气息“点地”,声音“点天”。2.笑肌上提、拉起上唇呈一线,字聚

焦点。3.叹气触音、打开牙关。“纳米”点字、气声流动、自如循环。4.音走上

像“风筝”,气走下像牵着“风筝”的“绳线”。 5.咬紧声母,速推韵母。“笑掐”字音,“哭吐”母音。细腻精致,不留痕点。

以上我们所强调的都是一种状态,歌唱是在状态下产生对抗支点的,没有

对抗,声音就没有支点,就会发空、发虚、发暗、发白没有根基。生活中对抗的

作用很多,如起跳,搬重物等。所以体会对抗的支点对每个合唱队员的发声尤为

重要。

我认为,一切良好的素质都起源于基础的训练和提高,好的合唱艺术在于你对音乐作品的控制和把握,更重要的还有每个队员的听觉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好的听觉能判断声音的正确与否。所以,合唱队员自身的音乐修养提高尤为重要。声音是基础,但绝不是全部,在声音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在其他方面的逐步提高,才能使合唱艺术达到更完美。

参考文献:

[1]《合唱学新编》马革顺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2]《合唱指挥文集》同上

[3]《童声合唱训练学》杨鸿年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浅谈,合唱,基本,其他论文文档]浅谈合唱的基本训练

浅谈合唱的基本训练 摘要: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以多声部的人声演唱为特征。良好的合唱教学,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个正确的歌唱方法,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团结,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通过对声音的统一性、歌唱状态、站立姿势、气息的运用、咬字吐字等训练,从而达到合唱的统一性。 关键词:合唱;训练;统一 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以多声部的人声演唱为特征。合唱的“合”字,带有拼、凑、结合的意思,因此合唱具有不同声部的不同特点的组合和结合方面的创造含义。 合唱艺术一直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到处可见它留下的印迹。据传古希腊荷马的诗篇伊里亚特中就描绘过许多种集体演唱和舞蹈的形式。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史中,合唱这种表演形式,无论是在教堂里作为宗教的工具,还是在宫廷里作为贵族音乐的形式,以及后来在歌剧、交响乐中作为表情、表意的重要手段,都放射出他独有的奇光异彩!古人讲“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由此可见,人的声音所表 达的感染力是如此的强烈和丰富。 良好的合唱教学,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个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有情感地歌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从而喜欢音乐,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音准与节奏感,同时激发振奋他们的乐观精神,丰富其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合作精神。陶冶情操增进团结,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有了一些见解。 一、合唱的统一性 合唱是一种集体声乐艺术,是用个别成员声音的组合及集体的音响声音发出的总和来表达 艺术的形象塑造。合唱演唱者要想完美地通过声音来提示作品的内容和含义,传达给听众 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就必须熟悉、了解和掌握产生美好的声音及音响的规律和要求,从而懂得在合唱集体里所发挥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集体的合唱队中能协调和控制并达到统一的共性。在音量、音色、音准上能把握自如,将声音的美在瞬间传达给听众。这需要多方位的音乐综合训练过程。 合唱训练包括了和声、音色、音量、音准、气吸、吐字、声音共鸣、强弱的控制、动与静、纵与横、连与跳、松与紧、刚与柔、快与慢、起与收的统一训练。它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创造和综合艺术修养培训。 在训练演唱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中,我们不但能了解和掌握音乐创作的风格,也能从中了解 到音乐的文化特点、风土人情及音乐创作的艺术手段。作品所表达的丰富的潜在艺术造型,往往会给人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和潜移默化对音乐修养的提高。例如合唱《东西南北茉莉

声音训练方法

声音训练方法 第一、口部训练 口腔灵活,说话才利索。有没有感觉早晨起来说话没有下午或者晚上那么顺当?当然了,嘴巴肌肉休息了一晚上,当然没那么灵活。所以做做口腔体操,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嘴巴—— 1、口的开合练习 张嘴象打哈欠,闭嘴如啃苹果。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两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头自然放平。做这个练习,克服口腔开度的问题。 2、咀嚼练习 张口咀嚼与闭口咀嚼结合进行,舌头自然放平。 3、双唇练习(这个练习还有助于女孩子美唇啊,呵呵) 双唇闭拢向前、后、左、右、上、下,以及左右转圈双唇达响 4、舌头练习 舌尖顶下齿,舌面逐渐上翘 舌尖在口内左右顶口腔壁,在门牙上下转圈 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上下伸 舌在口腔内左右立起 舌尖的弹练,弹硬腭、弹口唇 舌尖与上齿龈接触打响 舌根与软腭接触打响 第二、气息控制训练 没有气息,声带不能颤动发声。但只是声带发出声音是不够的。想要嗓音富于弹性、耐久,需要的是源源不断供给声带气流。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气息控制的方法,帮助大家控制气流,进而控制声音。 一、胸腹联合呼吸法 吸气后两肋扩大,横膈膜下降,小腹微收。 胸腹联合呼吸法是朗读时应该掌握的方法。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可以使气息均匀平衡。理想的状态是做到“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气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 练习方法: 1、慢吸慢呼 总体的要求——站稳,双目平视前方,头正,肩放松,象在旷野呼吸花香一样,慢慢吸足气。要感觉到腰腹之间充气膨胀,气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保持几秒后,轻缓呼出。 可以在呼气的时候加入以下练习:呼气时练习xiao lan(拼音小兰),一声声渐渐远去;或者数数1、2、3、4……,嘴上用力,发音之间不要闭住声门,不要跑气换气,数得越多越好。 2、快吸慢呼 快速短促地吸气,并保持气息;呼气时缓缓呼出,配合声音,平稳均匀。培训讲课过程经常用到这个方法。呼气时,可以通过以下发声练习: 巴拔把爸低答底大 夸大上声练习:好美满想仰场…… 换气练习:广场上,红旗飘,看你能数多少旗,一面旗,两面旗,三面旗,四面旗,五面旗…… 相声小品里的“数来宝”经常用这个形式,大家可以观察演员的呼吸。

声带手术后的嗓音训练方法

声带手术后地嗓音训练方法 声带小结和息肉患者虽经手术去除器质性病变,但声音仍不能恢复正常,说明了病理性发声可导致喉肌运动失调,声门关闭不全,而用力喊叫可继发声带器质性病变,这是一互为因果地关系.只去除器质性病变,而不矫治功能性病变疗效必然欠佳或难以持久.因此嗓音训练已越来越成为治疗功能性喉病地主要手段之一. 一、呼吸技巧:腹式呼吸,快吸慢呼,吸气不过满 腹式呼吸,是利用腹部肌肉地收缩而加压地一种深呼吸.腹部肌肉收缩,加大腹压,腹压使膈肌向上推移,增加胸腔压力,从而使肺脏中空气呼出有力. b5E2R。 训练吸气肌肉群地方法: 、憋气地方法做法是先吸一大口气,吸足气后,把气憋住,不要呼出,憋气地时间越长越好.慢慢地可以锻炼出长时间憋气地能力,也就是胸廓固定地能力. p1Ean。 、数数地方法做法是先吸一大口气,吸足气后,把胸廓固定;然后用很轻很细地、仅仅自己能听到地声音数数、、、、、、、、、……一直数到不能再数为止;然后,吸一口气再来,如此反复训练.这样数地数字会越来越多,时间会越来越长.最好能一口气数到以上. DXDiT。 .平卧位,可将一本书置于小腹部,吸气时鼓肚子,持续一会儿;呼气时收腹,持续一会儿下面两条有声地呼气训练,为我们地声音控制奠定了基础. ()“弹唇”练习:双唇闭合,即用气息冲击嘴唇,使它发出“嘟嘟”地声音,一定要使双唇颤动,更要使唇声响亮.“弹唇”练习应体会地内容是: )用小腹肌慢收缩地感觉压迫气息冲击双唇; )使气息自始至终均匀流动,不能一会儿气多,一会儿气少,均匀是最关键地; )体会你地“弹唇”练习,一口气能弹多长时间,这也是控制气息地关键

练习.另外,“弹唇练习”也可以作为一个声带按摩练习,帮助已疲劳地嗓音尽快恢复健康. RTCrp。 ()“哼鸣”练习:是指用鼻腔共鸣,是为了将来发出较高声音做准备,为高低音地上下连结做搭桥工作地.有了“哼鸣”我们地声音才有光彩.“哼鸣”练习是闭口哼唱,闭口时要感觉口中含一小口水,鼻腔竖起,然后深吸气、哼唱.同样要求气息均匀有动感.鼻腔共鸣,不是鼻音共鸣,它是指通过鼻窦、鼻腔、腭窦产生共鸣,而鼻音则是把声音直接送到鼻子里.切记“哼鸣”时,声音是在鼻腔后上方,眉心处发出,每天可用一个单音延长练习,直到眉心产生振动.当我们做好这些练习,就可进行简单地发声练习. 5PCzV。 二、发声技巧:利用共鸣,使喉头自然放下 把咽喉共鸣腔调整为一头粗一头细,这种共鸣位置,对声音有扩大作用.因此,发声前要把口张大,使后颈部竖起来,使会厌软骨站起来,舌体向下挺起来,使软腭和悬雍垂放下来.形成一根直地管子.声音从声带发出后,向上直接冲到鼻咽顶部,在头顶回旋.这种声音听起来非常洪亮、浑厚,有金属音质.这就是“头声区地发声方法”.检验这个方法是否运用正确,只要在说时摸一摸后脑部和头顶部有无振动感觉就可知道. jLBHr。 第一个练习:母音,作为发声共鸣. (乌)音能有效地放下喉头,给声音上下通畅奠定了基础,再就是母音比较圆,易集中,是别地母音不可替代地.所以我们把它称为模范音,其他母音要尽量在母音地感觉上发出,那么您地声音就会统一而又圆润.我们平时练习音时,要特别注意: ()不压喉头,使喉头 自然放下,可用深吸气来体会喉头放下;()下巴、舌根都要放松,使口咽腔不僵硬;()发音时要感到鼻腔、口腔、胸腔是贯通地,像一根通畅地管道.正确地母音能感到头腔和胸腔都有共鸣地振动.我们平时用一个单音,找我上面所说地感觉.

浅谈声乐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表演

浅谈声乐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表演 鲍玉婷 【摘要】无论什么形式的演唱都需要演唱者最大程度发挥歌唱与表演的融合,声乐演员的形体表演在舞台表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达到“声情并茂”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探讨声乐的舞台形体表演问题,扎实的声乐功底基础上再加上良好的形体表演才能称得上演唱的真 正成功。 关键词:声乐艺术形体表演 无论传统的艺术家还是现代的艺术家都十分重视艺术对情感的 表达,声乐表演自然也不例外。艺术家表达情感有自己的规律,而声乐艺术在表达情感时就应该遵循“声音与情感”关系的规律。情感是抓不住的,不能召之即来,动作是情感的捕获器,是情感的诱饵,情感是动作的结果。因此,掌握情感的正确方法是进行动作的前提。不要直接表演感情,而是立即动作,不要“挤情感,而是积累情感。不是极力表现情感,而是控制情感。众所周知,动作是戏剧的根基,虽然动作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地位虽然没有如此高,但是动作却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因素。中国戏曲就是综合“唱”、“念”、“做”、“打”的手段,以形体动作为主的艺术,声乐演员也有必要研究一下舞台艺术表演中的各种“肢体语言”。声乐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表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势。手势是人类的一种“无声语言”,它不仅能帮助情感表达渲染气势,而且能够为形体造型。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必须有一种控制力,一种驾驭能力。并且要按歌唱的正确姿势来进行歌唱艺术的表演。因此我认为,歌唱艺术也是需要有一定“架势”的。我国

著名民族声乐歌手刘和刚,在青歌赛中演唱《父亲》时,不仅观众被感动,就连在坐的评委都潸然泪下,并且得到了全场最高分,这是和他精湛的演唱技术和准确到位的舞台形体表演分不开的。刘和刚的几个手势动作,到现在仍被现在的歌手模仿。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是 以歌唱为主,手势动作为辅,不可喧宾夺主,手势动作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应该是灵活自如、变化多端的。很多表演书籍都把手势总结为“引”、“定”、“开”、“合”、“托”、“错”几种手势。有的同学甚至歌手,无论演唱什么风格的歌曲,在台上的手势始终都是几个固定“架势”,这样一来给观众的感觉就很生硬、呆板了。声乐演员在演唱时手势不能太多,双手动作要求协调、自然,做到随情而动。如果为了做动作去故意摆弄手势,动作就显得生硬、做作,失去了手势辅助表演的意义。要把手势动作作为表现感情的一部分,形成辅助歌唱的“无声的语言”,使歌声、手势与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 二、眼睛。人们把眼睛比喻为心灵的窗户。人们各种的复杂的 乃至细微的感情,均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神和眼光,反映着不同的心态与感情。我国著名民族声乐歌唱家阎维文先生,他的演唱总能赢得观众的赞叹。这不仅是因为他精湛的演唱,更与他准确、到位的舞台表演是分不开的。其中他那双具有很强“杀伤力”的眼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眼睛总是很有“神儿”,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要用眼睛向观众倾诉什么似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声乐演员的“眼力”,用眼力把观众带入歌唱。京剧大师侯喜瑞对舞台表演中眼睛的表现方法有着很精辟的论述:“‘眼是心中苗’虽然是句俗语,但可以说明眼睛对重要性,因为人物的一切感情都要通过它看出来。”我认为,手、步、身、口都对了,眼睛不精不拢神,也没法抓住观众。侯老先生论述京剧架子花的“眼法”对于歌唱艺术表演有很重要的 参考价值。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要懂得“眼法”的表现力。首先眼

合唱发声练习.docx

合唱发声练习 二声部 1、1=C 2/4 咼:3 — I 4 低: 1 — 1=C~A 2、 I 5 I 2— I 3 2/4 I 7— | #4— I 1— II I 3— II 3 、 I=C 2/4 Il I ! I l I l I l I ! I l 商 5 F 6 _ 5 - 6 - 16 ^ 7 - I I i ? 中 3 ■ 4 - I 3 - 3 - I 4 - 4 - i 3 — 低 — 1 ■ I 7 " 1 **■ |1 - ? ^ 11 - 和弦’ 1 IV : IlH Vh 4 V f I 效舉;稳 定 久稳定 x?s 欠稳定 不稳崖 和 协和 协? 协 ? 协和 不协和 协 和 明 明亮 柔? 柔黄 闕Λ 明亮 明 亮 明确调性 新W 新鲜 新鲜 新?r 新鲜 明确调性 4 三声咅 B I = C I l

经典歌曲: 慢:《 The Prayer 》 《How beautiful 》 中:《You raise me up 》 《雪花的快乐》 合唱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 合唱的观念错误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而大多数 学生往往将单声部齐唱误认为合唱。 2、 基本知识不足和基本能力不够 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较差的占大多数。对于音准抓 不住、五线谱识谱难。在歌唱水平上,由于没有学习掌握正 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容易出现“大白嗓” 、“成人童声”、“喊 歌”的现象。 1 =C P F D J I ≡ ------------ i l 7 I 旺- -------- a 7 I 4 — — — I θ - _ — — I ? ----- ----------- I I ■- ?一一 I PP s J 快:《青春舞曲》 《保卫黄河》

口部操及发声训练完整版

口部操及发声训练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口部操 第一节口部操 (一)口的开合联系 张嘴时像打哈欠(打槽牙、挺软腭),闭嘴时如啃苹果(松下巴),练习主要是为口的开合打基础,要领是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不要像平时真的打哈欠一样,两嘴角尽量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嘴稍放松,舌自然放平。每天坚持练习50次左右。 (二) 咀嚼练习 张开嘴咀嚼和闭上嘴咀嚼反复循环进行,口部松弛,舌头自然放平,多次练习。 第二节唇部操 (一)喷。双唇紧闭,堵住气流,突然放开发出PO音。注意不要满唇用力,把力量集中在唇的中央三分之一,唇齿相依,不裹唇,阻住气流,然后突然连续喷气出声,发出“PO PO”的音。(30 次) (二)咧。顾名思义,我们就要先把双唇撅起来,然后呢,向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20次) (三)撇。先把双唇撅起来,然后向左歪、向右歪、向上抬、向下压交替进行。(20次) (四)绕。双唇紧闭,撅起,然后,左转360度,再向右转360度,这样交替进行,这里应该注意到向左转多少圈,那么向右就应该转多少圈。(左右各15个) 第三节舌部操 (一)伸。把口开大,提颧,要感觉鼻孔略微张开一些,然后努力地把舌头往外伸,舌尖越尖越好,舌体集中,舌尖向前、向左右、向上下尽力伸展,伸完了以后,再往回缩,缩到最大的程度。(15个)这一练习主要练习使舌体集中、舌尖能集中用力。” (二)刮。舌尖抵下齿背,舌体用力,用上门齿的齿沿刮舌尖和舌面,使舌面能逐渐上挺隆起,这样反复进行。(15个)这一练习对于打开后声腔和纠正“尖音”、增加舌面隆起的力量很有效。口腔开度不好的人、舌面音J、 Q、X 发音有问题的人可以多练习。 (三)捣。把一个像枣核一样的物体,竖放在舌面上,比如说,一个橄榄核,一个枣核,或者一小块糖,两尖,两头正对着前舌,这是竖放,用舌面挺起的动作使它翻转起来,反复进行。 (四)弹。先把力量集中在舌尖,抵住上齿龈,堵住气流,堵住呼出的气流,突然打开爆发出te音。应该注意,舌的中纵线,前后的中纵线要用力,爆发出这个te te,越有力越好。(15个) (五)顶。先闭唇,用舌尖来顶左右的内颊,交替进行,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左边一下右边一下。 (六)转。闭唇,把舌尖伸到口腔前庭,也就是把舌尖伸到齿唇的中间,先向顺时针方向环绕360度,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环绕360度,交替来进行。(20个)

浅谈影视配音声音塑造的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117990339.html, 浅谈影视配音声音塑造的技巧 作者:侯伟华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8期 摘要:影视配音是一项有声艺术语言的创作活动,是需要配音演员在话筒前通过声音对剧中人物形象进行塑造。配音演员通过声音的塑造将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屏幕上,最终将声音与画面和谐统一,这不仅需要配音演员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熟练掌握贴合性技巧。 关键词:影视配音;声音塑造;贴合性 影视配音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之一,通过学生在话筒前的有声语言创作对影视剧中的人物进行塑造,旨在训练学生声音的表现力、可变性等。影视配音是有声艺术语言创作活动中的一种,通俗地说,影视配音就是指配音演员根据剧情并结合剧中人物的外在形象、性格、行动习惯等特点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人物的塑造。 塑造人物是影视配音创作的核心。因此,在进行不同的人物塑造时,声音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声音的传达第一时间就要让受众感觉到声音与人物的形象是统一的,这也是本文所要重点分析的影视配音中声音塑造的贴合性技巧。 一、影视配音演员需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影视配音演员作为有声语言的工作者,语言的基本功要非常扎实。首先,语音的准确、清晰,语言的流畅、自如是语言创作的基本前提,这样在进行人物塑造的时候才能放下语言上的负担。其次,影视配音演员要根据剧中人物的外在形象、性格、行为习惯等特点对角色进行声音上的塑造,因此在声音音色上的处理及语言的停连、节奏、语气、重音等技巧运用必须要符合剧中的人物形象及人物的心理状态,这样受众在进行影视剧欣赏的时候,才觉得剧中人物的语言、情感是真实的、统一的。 二、影视配音演员需掌握贴合性技巧 在影视剧的配音中,要求配音演员能仔细、准确地揣摩到剧中人物细腻的情感,声音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及情绪与演员的表演达到完美统一,因此,就要强调贴合性技巧。 1、声音上的贴合 配音演员的声音要与剧中人物的声音相贴合。虽然配音演员的声音塑造能力很强,声音具有很强的可变性、表现力,但是在进行配音的训练初期时,尽量还是要选择与自己声音、气质特点较为接近的角色进行配音。剧中演员有的是人们所熟知的,受众可能知道演员原本的声音音色、语言特点等,配音演员可以通过声音的“化妆”去贴合剧中人物的声音;有的一些演员不

关于童声合唱训练的问题

关于童声合唱训练的问题 湖滨路小学朱娜娜 怎样才能算是良好的歌唱 1、歌唱时由气、声、字、腔、情几个部分组成的,前四者是手段,而后者是目的。正确而良好的歌唱应符合以下标准: 正确的歌唱姿势 正确的呼吸 正确的起声 准确的母音状态(母音色彩) 圆润的音色 丰满而集中的共鸣位置 清晰的语言 准确的感情表达 2、认识合唱训练中的几个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技术角度看,合唱训练中的几个对立统一关系包括: 呼吸与发声的对立统一(即气与声的对抗) 起声本身就是气与声的对抗,起声动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的表现力。力度的强弱、音响幅度的大小、音色的明暗变化,甚至吐字的正确与否往往都直接受刹那间起声动作的制约。所以我常向合唱团提出:“发音有点,线随点延”的要求,因此这是正确歌唱的首要环节。 发声与吐字的对立统一(即声与字的结合) 从艺术角度来看,歌唱本身是线条的运动,并不是孤立地演唱一系列的 母音,所以就存在声与字的结合问题。字的母音状态也带来声音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母音在发音部位及共鸣位置上又要以起声做基础。因此,就需要使声和字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

歌唱要达到感染听众的目的,当然离不开清晰的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歌唱本省就是语言的夸张与美化,而这又需要一美好的声音来传递。我国传统上所称的“字正腔圆”指的就是需要声与字的良好而协调的配合,它是歌唱艺术上的要求,而不仅仅是手段。因此,字正的人不一定腔圆,腔圆的人不一定字正,“重字轻声”或“重声轻字”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发挥出歌唱艺术的感染力。 气、声、字与行腔的对立统一(其中包括声与情的对立统一) 在歌唱中无论是气、声、字都不能离开对作品内容与感情的表达。有生命力的歌唱就是气、声、字与行腔的结合。 在训练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绝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形成某个阶段只解决某个问题,而最多是某个阶段有意识地看中解决某个问题,使歌唱者在不知不觉中曲感受,曲解决,有时甚至是在对作品的艺术感受过程中来解决某些技能问题。 要达到以上三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对合唱团来说,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使合唱团的每个人的感觉和客观效果逐渐地达到相对统一,这样当演出时团员们就可以随着指挥的手势形成条件反射,从而达到相对完美的表现作品的目的。 合唱训练的统一要求 合唱是集体的歌唱活动个人的演唱必须服从整体的要求,如果各行其是,旁若无人的引吭高歌,只能是一种杂乱的音响,无法取得协调的效果,更谈不上艺术的表现了。只有在各种技术因素都达到高度统一,才可能使合唱队灵巧而有表现力,演出才能有魅力、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因此合唱的统一要求就决定了合唱队的水平。 一、姿势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整齐美观的问题。统一姿势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合唱队员身体器官的状态一致,使发出声音的“乐器”处在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这是做到其他统一要求的基础。而且,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减少疲劳,提高排练效率。正确的排练姿势应上身正直,不靠椅背,不搁二郎腿,双脚平放地面,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两肋扩张,小腹微收而下沉,垂肩且微微向前,双眼平视前方,脸面微仰,提眉,下巴稍收而放松,脸部安详而自然微笑,头部适当后移,使咽腔置于声门上方,臀部最好只坐三分之一,或者双手互握于前排椅子背上,有一种“随时可以离椅起立”的准备状态,如果站立训练,则上身要求与坐姿相同,

播音主持声音训练

播音主持声音训练 一、常见的不正确发声方法及其纠正 1、喉音 (一)音色 声音闷在厂喉咙里,生硬、沉重、弹性差。 (二)产生原因 这是由于气息短浅,上胸部紧张,同时舌根用力,后声腔开得过大,喉部被撑大,声音停留在喉咽部振动的结果。由于声音停留在喉咽部出不来,也得不到口腔的全面共呜,声音似闷在喉咙里,使声带负担过重。这样嗓子容易疲劳,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病变。 (三)解决方法 1.舌头的活动部位要正确 应该认识到,舌头的活动部位主要在舌尖及舌的中部。一般的规律应该是舌尖轻抵下齿背,放松舌根、下腭,喉咙保持松弛。 2.两肩放松,调整好呼吸 发音时,头位不要过于压低,气息要有一定的深度,让气息得到控制。另外应该改变音波在口腔中的走向,使它轻轻上提,顺软腭、硬腭这条抛物线到达着力点硬腭前端。 3.用张口吸气或“半打哈欠”的感觉体会喉咙、舌根、下腭放松的感觉 这时由于软腭上提,口腔后部声音的道路通畅无阻,因而也会得到口腔共呜,喉部的负担相对减少。 4.练声中加强唇舌的力量 练习双唇音及舌尖音/b、p、m、d、t、n、l/和韵母相拼的音节。重点练习bi(鼻)、pi(劈)、mi(咪)、滴(di)、ti(梯)、ni(妮)、li(哩),还可练习ji(机)、qi(期)、xi(昔)、nü(女)、lü(吕)、ju(居)、qu(区)、xu(需)。练习时要结合前几条的要求来练。 5.词组练习 翡翠(fěi cuì)、翠绿(cuì lǜ)、明快(míng duài)、 班长(bān zhǎng)、棉花(mián huā)、全家(quán jiā)、 站立(zhàn lì) 6.选择短诗练习 在练声中可选择“言前、一七、灰堆”等辙口的短诗以及古典诗词来练习。如: 一七辙 金陵图韦庄 江雨靠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言前辙 子夜四时歌:春歌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王巴莫留连。 2、捏挤 (一)音色

浅谈中学生合唱排练中的声音训练1(1)

浅谈中学生合唱的声音训练 前言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女孩声音变高,男孩喉结增大、声音变粗,他们的音色富有“个性”,同时他们又缺乏声音优美的标准的概念。未经训练的学生不会采用头腔共鸣、高位轻声的唱法,高音喊唱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这种唱法是不科学的,所以对中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声音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一、呼吸训练 歌唱的原动力是气息,正确的气息不但是歌唱技巧的基础,而且也是实现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要想获得有艺术感染力和有生命力的声音,就应该将呼吸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并且贯穿在整个歌唱活动中。 1、吸气:正确的吸气是要让孩子感觉到吸气象闻花。吸气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配合,口、鼻同时吸气。生活中有“打呵欠”的现象,细心体会“打呵欠”的过程,就会感觉到最起始阶段的吸气过程,这种吸气是非常符合歌唱要求的。 2、呼气:在自然呼吸时,呼气动作也是自然的、放松的。而歌唱时的呼气(即歌唱),却是有控制的,必须保持吸气的感觉和状态,才能使声音有气息的支持。还要依据歌曲感情的需要,通畅地把气排出,这时歌唱者的腰围仍有扩张感。 3、训练时要注意的问题:在训练时吸气切忌抬肩,此时要求大家双手叉腰,体会腰部的膨胀感,以及缓吐时的收腹感觉;吐气要求做到“匀、慢、稳”,要形成平直的吐气线条。 4、呼吸训练的练习 例1:用“S”练吐气,分匀吐、急吐、停顿等。这个练习可以让孩子找到

保持气息的感觉。而且,有一个人气不稳,就会出现“咝咝”声不稳或弱或强,这样就便于纠正。 例2:(创意)让同学们拿张小纸片,放在嘴边轻轻吹,当纸片倾斜不动时,说明气息比较稳。如果纸片晃动幅度较大,说明学生气息不稳。 例3:短乐句的气息训练:1=C 2\4 1 2 3 4 | 5 4 3 2 | 1 - || M(哼鸣) 例4:长乐句的气息训练:1=C 4\4 1 2 3 4 | 5 4 3 2 | 1 - - - || M(哼鸣) 二、发声训练 合唱发声训练的主要任务是要求通过集体的训练运用科学的方法使各声部内部在发声状态上保持一致,并不断发挥发声器官的功能,逐步提高演唱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合唱团整体的技术与艺术水准,以便更好的表现作品。 1、正确的歌唱姿势: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这里的放松绝对不是松垮,瘫痪,它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的状态。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全身有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站姿平稳,重量落在双脚,站直站稳才可以将歌曲表现生动活力,不能“松“不能“垮“. 2、正确的器官状态:人发音器官包括:胸腔、肺、器官、声门和喉、咽腔、鼻腔、鼻窦、口腔等等……而正确的的唱歌状态是将胸腔为支撑点,发挥自己的腔体喉部等娴熟配合发声,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但是正确的器官状态就是不能松弛不能紧,找准位置发声。

浅谈对合唱艺术的认识

对合唱艺术的认识浅析 提起合唱,可能很多人都会简单地认为合唱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唱同一首歌而已,包括我自己,在学习《合唱艺术》这门课程之前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在姜老师的讲授下,5个星期、20个学时的学习,我对合唱有了全新的理解。接下来,就让我来浅谈一下我对合唱艺术的认识,把我在课堂上学习与感受到的合唱的精神魅力与丰富内涵展现给大家。 首先,我们从合唱的定义上展开来重塑对它的认识。简单地说,合唱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从它的定义上看,对合唱歌曲的选择具有一定限制,要是多声部的声乐作品,并且一个合唱团队应该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成员都扮演着一个声部的角色,而并非是所有的人一起在那里齐唱。合唱包括了和声的功能、复调、转调等多种旋律织体的表现形式。合唱中的和声是由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步或不同步进行产生的纵向音响效果,因而它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极富于声音表现力。和声可以使合唱产生恢宏无比、气吞山河的震撼效果,如我们欣赏的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等;也能表现虚无缥缈、若隐若现的效果,如拉索的《回声》、瞿希贤的《牧歌》等。 所以,合唱主要是靠声音及音色的搭配,而不是靠气势或者是动作等等来表现一种情绪。在合唱艺术中,声音始终是核心要素,如果说独唱追求的是个性,合唱追求的就是共性,因为合唱是整体的艺术,要求其歌唱发声的统一和谐,才能形成共性的艺术处理与情感表现。但是,合唱艺术也注重每位成员的声音质量,合唱团员需要对合唱的声音形成清楚的概念,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注重能将自身的个性融入合唱共性的声音中。它是声音的共性的艺术,是通过多声部多层次多种表现手段及处理方法达到高度协和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这种艺术更多地是淹没自己而突出集体,所以它是群体艺术的结晶,是一个有机组合的和谐的整体。 虽说一个大的合唱团队是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但画出这道亮丽的风景,保证合唱团队的质量是一定不能少了一个优秀的指挥。指挥并不是我们想的在合唱团前面划下手势,做下动作,他在合唱团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合唱队的支柱与灵魂。他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队声音艺术表现

合唱发声练习

合唱发声练习 二声部 1、仁C 2/4 高:3— | 4— | 5— | 6— | 7— | 1— || 低:1— | 2- | 3- | 4- | #4 — | 3- || 2、1=C~A 2/4 -1 2 合…卜g 4 5 号 5 5 4—|--8 -2 嗥 呀 咪 呀 咪 呀 咪 临 L7 1 | 1 2 3 3 4 3_2 1 _! 1 3、仁C 2/4 i ^ - || 1 - || 7 - [| G || & - || | 7 - || ? ~ || 5 - || S 一 || 3 - || "5 - 6 - 5 - 6 - !6 - 7 - |1 ——11 中 3 - 4 - 3? 3 - | 4 f 4 ” |3 ——|| 低 、1 — 1 - 7 * 1 - 11 ■ 5 ■ ? “——II I IV : HI : YL * V, I 定 其穆定 欠稔宦 旅稔定 穗 定

协和协和协和协和协和齐协和协和 明嵋亮杀类柔美明亮明亮明? 明确调性新解新鲜新聲新M明确调性 3 4 4 3 经典歌曲: 慢:《The prayer》《How beautiful》 中:《You raise me up》《雪花的快乐》 快:《青春舞曲》《保卫黄河》 合唱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合唱的观念错误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而大多数 学生往往将单声部齐唱误认为合唱。 2、基本知识不足和基本能力不够 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较差的占大多数。对于音准抓不住、五线谱识谱难。在歌唱水平上,由于没有学习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容易出现“大白嗓”、“成人童声”、“喊歌”的现象。

发声练习

首先,把肺里的气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干净然后,并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说的单田用力使单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单田上,要用力在鼓起的时候要渐渐用力,不要一下鼓起来从开始用力到用力到极限,大约用五秒钟时间然后到最强的时候,持续五秒钟最后,渐渐放松,也不要一下放松,大约五秒时间整个过程,注意不要呼吸。这是一个循环,每天这样练功,两个小时,半年的时间你的唱功一定会很实力,但中间不要停止,特别是第一个星期的七天,一定要坚持下来我说的是师付的真功夫,你真的有毅力的话,试试吧相信我,希望你会成功这是其中一种方法,下面还有一种方法跟大家介绍:其实唱歌到达一定阶段,可以说,逐渐的少用嗓子.有些人唱歌时,用手压着嗓子,不让嗓子向上,其实是有原因的.但这并不是正确的唱歌方法,因为嗓子如果压低,不向上去的话,就不会唱到开叉,但是若是用手去压,就对嗓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也起不到实质的效果,而并非是你真正的会唱歌.但并非所有歌都要一定压住嗓子唱,如:同一首歌,女声细调版,就要将嗓子提起才会唱的那么细. 会唱歌的人都知道唱歌是要用气唱,而如何用气就是唱歌好坏的关键.而气却又是从哪来的呢?如何练气呢?其实气是从丹田而发,而提气上冲,嗓子只是过声,并不是用嗓子用力喊,所以嗓子的使用率要比不会唱歌的人少.而从嗓子过气后,冲入脑门,脑门与后脑,以及鼻发生共振,从而达到真正的唱歌.鼻音的大小可自我调整.但脑门的共振却是非常大的,若达到一定阶段,唱久后,脑门就会痛.而吸气却并不需要十分急促,就象闻花香一样,轻轻的切均匀的吸气. 而丹田气,实际上有很多的的锻炼方法,如练武功,每天不停的唱也可以,天天象疯子一样大喊也可以.但我这里是一种大家都没听过的练气方法,用枕头(里面放满沙子)然后放在自己的小肚上,躺下练声,唱歌等...大约不久就会渐渐感觉到自己的丹田气. 下面也是一个比较重要常识,就是唱歌前一定要开腔.所谓开腔就是,如大喊,或是象学声乐那种吊嗓子,也就是从低音到高音...升降调...只有开腔后,嗓子才能达到比较好的状态,否则有时会有种唱不开的感觉. 所谓少用嗓子并非不用嗓子,而是巧用嗓子.嗓子用的巧妙,甚至可以模仿N多人的声音,就想吴克群那种,不过说实话,也许现场版就没那么特象,因为每个人的嗓子斗会有多少限制,并不能达到完全和别人一样的音调.很多地方的那种歌手,都是什么歌都可以唱,并且都很象.但实际上这样并不好,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风格.并且模仿别人的同时会伤害自己的风格,所以要坚持自己的风格. 歌唱是一门艺术,要想提高儿童表现歌曲的能力,应给予他们唱歌技巧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一、唱歌的姿势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训练时,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直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二、唱歌中的呼吸首先是吸气,在做呼吸练习时,先做好正确的演唱姿势,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宽,头自如,眼望远处,从内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满情意,然后,“痛快地叹一口气”使胸部放松,吸气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配合,很兴奋地以后腰为主,将腰围向外松张,让气自然地,流畅地“流进”使腰、后背都有“气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宽阔的感觉,比如用“打呵欠”去感觉以上动作。但呼气时不准过深,否则使胸、腹部僵硬,影响发声的灵活和音高的准确,吸气时不要有声响,反之不仅影响歌唱的艺术效果,还会使吸气不易深沉,影响气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两肋扩张,小腹微收的习惯。三、发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唱歌必须以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1、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2、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3、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母音不断裂连起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小到大张开。4、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四、咬字、吐字准确、清晰发音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须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确地掌握语言的回声,明确汉字语言的结构规律,将歌曲曲调与咬字吐字结合起来练习。练唱时,将每个字按照出声引长归韵的咬字方法,先念几遍,再结合发声练习,

播音主持语气的训练方法

核心提示:声音形式包括气息、声音、口腔状态三方面要素。这三方面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变化及多重组合构成了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声音形式。一、语气色彩与声音形式不同的感情色彩需要通过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 声音形式包括气息、声音、口腔状态三方面要素。这三方面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变化及多重组合构成了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声音形式。一、语气色彩与声音形式不同的感情色彩需要通过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在两者之间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张颂先生在《朗读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8月出版)中对表现不同感情色彩,气息、声音、口腔状态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概括: 感情色彩声音形式爱的感情气徐声柔:口腔宽松,气息深长。憎的感情气足声硬:口腔紧窄,气息猛塞。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口腔如负重,气息如尽竭。喜的感情气满声高:口腔似千里轻舟,气息似不绝清流。惧的感情气提声凝:口腔象冰封,气息象倒流。欲的感情气多声放:口腔积极敞开,气息力求畅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口腔似弓箭,飞剑流星;气息如穿梭。冷的感情气少声平:口腔松软,气息微弱。怒的感情气粗声重:口腔如鼓,气息如椽。疑的感情气细声黏:口腔欲松还紧,气息欲连还断。二、语势有声语言的表达是动态的,一个个字,一句句话从我们的口中流淌出来就形成了不断起伏的语流。思想感情的不断运动是语流曲折性的内在力量,口腔、气息、声音的丰富变化是语流曲折变化的关键。语流的曲折性和波浪式,是语气丰富变化的外部特征。我们用语势这个概念来说明语气声音形式的特点。语势:“指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声音的态势,或者说,是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这中间,包括气息、声音、口腔状态三大部分。”三、语势的种类语流的曲折变化是丰富的,“语无定势”更说明了语势运用没有什么定律。但我们仍试图将语势的基本形态描述一下,为使大家对语势的曲折性能有直观的了解为的是我们能够在表达中自觉地运用它,使我们的语言更有变化。我们把有声语言的语势归纳为5种基本形态: 1、波峰类。声音的发展态势是由低向高再向低行进。状如波峰。如:“世界上没有花的国家是没有的。”“花”就处于波峰的位置,句头、句尾的词略低。 2、波谷类。声音由高向低再向高发展。即句头、句尾较高,句腰较低,状如波谷。如:“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3、上山类。声音由低向高发展。即:句头最低,句尾最高,状如登山。不过,有时是步步高,有时是盘旋而上。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4、下山类。特点是句头最高,而后顺势而下,状如下山。应注意的是它有时是直线而上,有时是呈蜿蜒曲折的态势。如:“就在那年秋天,母亲离我们去了。” 5、半起类。特点是句头较低,而后呈上行趋势,行至中途,气提声止。由于没有行至最高点,所以称为半起。如:“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四、如何避免语势单一目前,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固定腔调的问题。固定腔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在符合语句内容的前提下,为避免单一语势的重复出现,形成固定腔调,我们要掌握以下几点要求: 1、句头起点不宜相同。我们把语势的变化幅度假设为5度,那么,在你说的每句话的开头,起点高度不要一样。 2、句腰波形不宜相同。不要连续使用同一种波形,如果不可避免,应根据语句的具体情况,形成它们的差别。 3、句尾落点不宜相同。每句结束的落点最好不要在同一高度,而且停时声音的轻重缓疾也不宜相同。语气在有声语言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声音台词训练

二、声音台词训练(四周早晨) 1、声音练习 总要求:气畅、字清、声美、多变 演员的综合感觉:声音象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住挂在硬腭的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怎样获得综合感觉:气息下沉,头部放松,不僵不急,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演员吐字的要求: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 第一节气畅(呼吸控制) 掌握胸腹联合式呼吸的要领,首先要掌握呼吸的基本状态。这种基本状态的吸气和呼气要领分别如下: 吸气要领:吸气要吸到肺底、两肋打开、腹壁“站定”。 这是一种深吸气。而在生活中只有将人体内余气全部吐出后才能有吸气的需求。在体会吸气要领时,应先将体内余气用叹气法全部呼出,再自然吸气,此时才容易体会到将气吸到肺底、两助打开的感觉,否则易成为胸式呼吸。在自被吸气的过程中,腹肌的配合是不明显的(尤其是女性)。在胸腹联合式呼吸训练中,吸气时我们要求除隔肌、肋间外肌等吸气肌肉群紧张工作外,腹肌、肋间内肌等呼气肌要从自然吸气时的松弛、休息状态。进入“准备工作”的预备状态,即“腹壁站定”状态。在吸气时,腹肌有意识地向中医经络的“气海”至“关元”穴集中,使腹肌与隔肌进人弱抗拮状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吸气时腹肌的紧张度不可过强,过强的腹肌收缩会阻碍隔肌下降而影响胸腔上下径的扩大,进而影响吸气量的增加。当吸气进行到比自然状态呼吸稍多又不至于失去控制能力时(初练者吸气至五、六成满即可,不必贪多),即可转入呼气阶段。在训练时。,吸气及呼气之间的屏气时间要尽量短而流畅,忌人为地扼喉。若吸气过满,超出了呼吸肌的抗拮控制能力,喉头声带会自动地屏气、扼喉,这不利于控制气流正常发声。 呼气的要领: 第一步要掌握呼气的稳劲状态,其中应以快吸慢呼为训练重点;

如何进行童声合唱训练

如何实行童声合唱训练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儿童,训练起来难度更大。但是,只要教师采取准确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是能使自己的学生发出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 一、合唱队的组织 (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 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水平,听音水平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实行,所以,合唱队中所吸收的成员都应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水平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变声期前的儿童一般可大致划分为童高音和童低音两个声部。划分的方法通常是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儿童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部,两声部人数大致相等。识谱,听音水平较强的儿童可适当编入低音部。 (二)队形排列和声部安排准确的队形排列,是合唱训练和演出的重要条件,合唱队全体成员应排列成一个不大的半圆形(即弧形),而不要排列成直线队形。童高音排在左边。童低音排在右边,身材较高的队员站在中间,身材较矮的队员站在两边,第二排应比第一排高一些,第三排应比第二排高一些,依此类推,使每一个队员都能看到乐队指挥。 二、合唱队的基础训练 在进入正式的合唱教学前,首先要实行一段时间的呼吸训练与发声训练,使全体队员掌握基础知识,为合唱教学打好基础。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对他们的发声训练也必须讲究方法。如何通过有效的发声训练,使学生尽快掌握准确的发声方法,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呢?这是每个音乐工作者经常探索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准确的姿势是基础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发声时,身体各部分必须互相配和,协调工作,才有利于准确发声。所以准确的姿势是发声的基础。准确的发声姿势是:不管坐着与站着发声,身体端正自然,两臂自然下垂,双目平视,头不要前俯或后仰,面部肌肉要自然、放松。针对这个情况,我时刻注意学生的发声姿势,随时纠正不准确的发声姿势,并通过自己示范、通过准确与错误姿势的对照,实行发声姿势讲解。所以我在校合唱队训练的时候,一开始我就讲解了准确的发声姿势。然后我就时刻注意学生的发声姿势。不管我是在弹钢琴,还是在指挥,只要发现有一个学生的发声姿势不准确了,我就马上提醒他(她),先学他(他)的错误的发声姿势,再将准确的发声姿势示范给他(她)看,学生马上就能领会我的意思,改正自己的错误姿势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队员们基本上都能使用准确的姿势实行发声了。 (二)准确的口型是关键准确的口型是发声训练的关键。因为只有有了准确的口型,发出来的声才是圆润的。所以实行发声训练的关键要形成准确的口型。怎样形成准确的口型呢?歌唱时应打开以下三个部位:一、上、下腭同时打开。上腭向上抬起。二、口腔后部吼咙打开,象“打哈欠”一样。 (三)口啌的外部口型应以“竖开口”为好。针对这些,我启发学生用“咬苹果”来体会上腭抬起时的开口状,用“大哈欠”来体会提起软腭、打开吼咙的感觉。并持之以恒的实行练习所以我在实行每一次的训练之前的一分钟左右总是让学生做“竖开口”的练习。我要求学生双手摸着耳朵边上的下腭骨,再实行“竖开口”的练习,体会“竖开口”的练习,体会“竖开口”时的凹凸现象。或者让学生拉住下巴,一下一下的往下拉,体会“竖开口”时软腭放松的感觉。并让学生一个一个的做给我看。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放松的实行歌唱。这样一来,学生基本上一开口就能做到口型上下打开,形成一种准确的口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