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合集下载

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论文

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论文

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论文摘要: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紧密的源与流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康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康德哲学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和”实践观点”就直接受到了康德哲学的启示。

诚然,康德的认识论虽然具有先验唯心主义的倾向,但他的许多观点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启发作用,概括表现为:认识可以看作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康德既承认了认识来源于经验,又承认唯理主义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其能动性最主要表现在先验范畴对经验材料的整理上。

其次,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

康德的实践理性把人的尊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虽然康德所谓的实践,仅仅指的是道德实践,但马克思仍旧从中受到启发,他把实践扩展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而形成了科学的实践观点,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之所在。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过渡者——费希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辩过程中,很少有人谈到费希特,但在理解评价马克思的立场和观点上,费希特显然是一个关键人物。

马克思非常熟悉费希特的立场、观点,并在他的一生中都保持着对费希特的兴趣。

在他的早期作品中,特别是在《巴黎手稿》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极力主张的观点(对人类个体的理解)和费希特的“人类主体观”是十分接近的,显示出了他对人类有限性的理解。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意识到费希特的理论与他的关于人类有限性的特定观点是一致的,他甚至用费希特的语言来描述人,这就表明马克思明确地接受了费希特人类个体观的主要思路,即认为人类个体是有限的自然存在物,因而只能在改变社会环境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关系来认识。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推进者——谢林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众所周知,恩格斯把他从谢林那里获得的观点与他本人对费尔巴哈的理解结合起来而创造了马克思主义。

西方哲学介绍

西方哲学介绍

西方哲学:(英Western philosophy)在古希腊产生并在西方发展的哲学思想、理论的统称。

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5世纪为古希腊罗马哲学;(2)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为中世纪哲学;(3)从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40年代为近代哲学;(4)从19世纪40年代以后为现代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奴隶制时期的哲学。

它接受了埃及与巴比伦文化的遗产,摆脱神话而产生。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公元前7至前6世纪,集中研究宇宙的本原问题。

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以“水”、“无限者”、“气”为宇宙本原。

认为本原产生万物,万物又回归本原。

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以“火”为世界本原,认为逻各斯是宇宙的规律性,提出朴素的宇宙变化的辩证法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为万物的本原,认为数永恒不变,万物是数的摹本。

埃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提出,世上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存在”,“存在”是完整的、唯一的、不动的、无限的,现象则是变化的。

后期的自然哲学家又提出“四元素”(水、火、土、气)、“种子”、“原子”等概念,以探求宇宙的本原,并提出“奴斯”促使“种子”产生变化、运动并构成无数的宇宙和具体事物。

(2)公元前5世纪,研究重点由自然转向人。

这时的智者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真理。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道德与法律是由人的意见约定俗成的。

高尔吉亚则提出没有什么东西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即使可以认识也无法传达给别人。

苏格拉底主张有客观真理,人有认识事物的可能,并运用归纳法下定义。

(3)公元前4世纪,进入系统化阶段。

柏拉图提出理念论,认为与现象世界相对立的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现象世界则在变动中,是不真实的现象世界分有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理念论”,称“理念”为“形式”,认为事物的形式不能离开个别事物或经验而存在,具体事物是由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构成的。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发展和终结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发展和终结

德国古典哲学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概述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

它不仅继承了欧洲大陆唯理论、特别是莱布尼茨哲学的传统,而且还综合了英国经验论哲学中的成分。

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

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

二、德国古典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德国古典哲学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处在欧洲的德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1、德国的经济状况:19世纪初以前,德国同英、法、荷等国比较起来,在经济上是一个十分过后的国家,基本上是个农业国。

1807年开始,德国的资本主义成分摆脱了停止、萎缩的状态,在改良的道路上发展起来了。

到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德国的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德国的政治状况:至19世纪初,德国在政治上是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严重,曾经有过360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19世纪初开始,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压力,德国进行了一些政治改良,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德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壮大,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得到了增长,但在1848年德国革命之前,资产阶级总体上是软弱的,出生的太迟了。

总的来说,从康德直到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在其不同成长阶段上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是它在反封建斗争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地位和两重性需要的反映,是直接间接地为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作思想准备的。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1、康德明确地提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问题,但是他的哲学最后却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系列对立。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变革,也是人类认识史上优秀成果的综合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继承前人的思想精华。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

19世纪初期先进思潮中的合理思想,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而它们所提出而未解决的问题,又给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世界观以启迪,它们的失足之处也给马克思、恩格斯以鉴戒。

从社会根源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及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然产物;从理论来源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颠覆了传统西方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超越了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元分离,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活跃于德国思想界的资产阶级哲学。

它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主要代表人物有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约翰·特利勃·费希特(1762—1814)、弗里德里希·威廉·谢(1775—1854)、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路德维希·费尔巴(1804—1872)。

德国古典哲学是在它所处时代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

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思想,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而它的唯心主义和抽象思辨的形式,又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把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作为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来研究。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5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5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阶级性性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

历史上关于阶级性与科学性有一种观点: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正确的。

一种理论,一旦被赋予了阶级的色彩,就成了某种阶级的独有武器,成了阶级斗争的渊源,必然存在着内在的局限性。

从历史上看,确实存在着这种现象。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没有深刻的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形成的理论也大都是为巩固统治服务的。

因此,这些理论根本不能将阶级性与科学性深刻的内化在一起。

然而,这种观点却是不正确的,作为在资本主义发展中逐渐产生并发展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却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与根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者分别在根本上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特别是在社会发展规律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研究--以《路德维希·费尔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研究--以《路德维希·费尔巴
对于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德国的意识形态见解的对立 体现在:第一,唯物主义历史观对现实的变革要求与德国 的意识形态见解的对现实的维护相对立,将德国的意识形 态见解理解为当时德国的官方意识形态代表,即黑格尔哲 学。黑格尔维护普鲁士政府,反对革命;马克思代表劳动人 民,提倡通过实践改变人的非人处境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 变革。第二,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 的对立,体现在黑格尔的哲学立足于绝对精神,马克思的 哲学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将辩证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 辩证唯心主义相对立,将思维的辩证法改造成为现实物质 世界的辩证法。第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黑格尔 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相对立,体现在马克思将黑格尔的市民 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颠倒,反驳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古典 政治经济经济学,将人类的解放从政治解放引领到了经济 解放,确立了群众史观。
最后,“终结”也可以理解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中止,指 德国思辨哲学的完成。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而退出 历史的舞台,德国古典哲学中止的地方是真正的科学的开 始,唯物主义本身没有被超越,而只是达到了彻底化而已, 马克思将作为认识自然界的原则唯物主义贯穿到了历史 领域中,从而将唯心主义从最后的避难所中驱逐了出来。
Theory Research
学 ★★ 理 ★★ 论
上和现实中都需要上升到意识形态。马克思哲学理论上发 展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和各国实践中产生的共产党和社 会主义国家,就是马克思哲学在发展中上升为意识形态的 表现。如果就意识形态利益的代表哲学而言,马克思哲学 所代表的意识形态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见解是对立的。 马克思主义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致力于把人从非人 的境况,即异化中解放出来,使人重新成为历史的目的,使 现实的人、感性的人、具体的人成为了历史的主体。德国哲 学是在近代资本社会的理性基础上构建的,这种理性是凌 驾于个人与自然之上的先验的存在,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认为是人类历史亘古不变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成为一个 永恒存在的、永远合理的社会。在这个意义上而言,是代表 意识形态利益的哲学观点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异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异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异同作者:李晗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8年第2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创立了新的哲学派系。

所谓合理内核,即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辩证法,所谓基本内核,即费尔巴哈哲学体系中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并且将其发展到了历史层面,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践的、现实的,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是为了广大的无产阶级和人民而服务的哲学。

(二)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后期,也是对当时西方各个流行的哲学派系的总称。

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指由黑格尔之后的所有哲学体系,派别众多、与科学技术以及人文联系重大。

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第三次数学危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发展,导致思想观念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并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出现不同的危机,经济危机频繁发生、社会矛盾加剧、政治分化、人口生活压力增大、资源迅速流失、道德沦丧等等问题。

现代西方哲学也是对近代西方哲学的继承,由于近代西方哲学所理解的理性片面化,脱离了现实和实践的关系,并且远远的脱离了现实和人,因此产生出现代西方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之处(一)时代背景与历史起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一样,都于十九世纪中期诞生,在这个时期,欧洲的资本主义经历了产业革命,也就是第一次科技革命,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得到很大发展,在欧洲的各个国家里,资产阶级变成了社会的统治阶级,并且其地位也已经巩固。

由于资本主义在欧洲各个国家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因此社会层面的基本矛盾也就逐渐的日趋明显起来,经济危机也随之发生,并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因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就变得更加明显,不断地发生工人运动,从而无产阶级也就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站上了历史舞台,推动着不一样的历史发展。

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在当今世界上,对人类的时间与认识活动影响对打、传播最广的思想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就其科学性与积极性来说,任何学派都不能与马克思主义相提并论,马克思主义始终葆其美妙之青春,以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究其原因,在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它吸收了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全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就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过的科学理论。

另外,马克思主义长盛不衰的原因在其创造性。

它面对世纪,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与新的科学成就,使自身得到丰富与发展。

其中,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就就是极好的例子。

产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古典主义,到19世纪上半夜取得了重大成就。

它的著名代表人物就是黑格尔与费尔巴哈。

如果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其经济理论推进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那末,德国古典哲学,特别就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理论则丰富了人类的哲学思维。

黑格尔就是伟大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者,她最卓越的贡献就是辩证法。

她就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方式,系统地、综合地叙述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哲学家。

尽管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头足倒置的,但她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阐述中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都高度评价了黑格尔对辩证法的贡献。

马克思说:“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绝不妨碍她第一个全免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第一次——这就是她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与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

转变与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把辩证法应用于观察社会生活,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人类历史的瞧法。

黑格尔的历史观就是唯心主义的但又就是辩证的,其中包含着某些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黑格尔力图描述历史自身发展的规律性。

她从“理性统治世界”这个客官唯心主义原则出发,把世界历史瞧成就是绝对观念的自我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