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特色文化
我的家乡福建莆田

3
美食特产
美食特产
在莆田,你还可以品尝到许多美食和 特产。这些美食和特产不仅口感独特,
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兴化米粉
兴化米粉是莆田的传 统美食之一,以细薄 柔韧、口感爽滑而著 名。这道美食的制作 工艺精湛,选用的原 料上乘,使得兴化米 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美食特产
美食特产
湄洲鱼丸
湄洲鱼丸是莆田的另一道美食, 以选用新鲜的海鱼制作而成。鱼 丸口感鲜美、滑嫩爽口,是许多 游客和当地居民喜爱的美食
枇杷酒
枇杷酒是莆田的特色 酒品,以当地盛产的 枇杷为主要原料精心 酿制而成。枇杷酒香 醇可口,具有清热解 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 喜爱
美食特产
4
经济与交通
经济与交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交通的便利,莆田
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同时,城市交通基础设 施不断完善,为市民出 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
-
目录
Contens
1 历史与文化 3 美食特产
2 自然景观 4 经济与交通
介绍我的家乡莆田
莆田,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一个有着深厚历 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x
下面,历史与文化
莆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早在秦朝时期,莆田就已设 立县治,称为"莆口县"
悠久的岁月长河中,莆田孕 育出了独特的文化遗产
交通建设
莆田市内的交通网络 发达,公交车、出租 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便 捷舒适。同时,高速 公路、铁路等交通干 线贯穿全境,使得莆 田与外界的联系更加 紧密
经济与交通
经济与交通
经济概况
莆田的经济以工业、农业和旅游 业为主导。其中,鞋帽、服装、 电子等产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同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和优化,农业也逐渐成为推动经 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业作为 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莆 田的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莆田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莆田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莆田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莆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代表着福建的民俗文化,该地区的信俗和民俗文化中,保存着许多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历史沉淀,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1. 莆田木偶戏莆田木偶戏,源于明代,有500多年的历史。
莆田木偶戏的演出形式独特,擅长运用音乐、武术、舞蹈等元素,加上幽默风趣、讽刺、夸张、搞笑等表演手法,收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
莆田木偶戏还有一些独特的传统剧目,如《赵明诚》、《寻梅》等,取材自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寓意深远。
近年来,莆田木偶戏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 莆田棕编莆田棕编有着悠久的历史,成为莆田的独特文化代表之一。
在莆田的民间生产和生活中,棕编制的物品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如篮子、席子、草帽等。
莆田的棕编技艺独具匠心,结构严谨、外形美观、工艺精湛。
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
3. 莆田刺绣莆田刺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术,最早流传于闽南地区。
莆田刺绣以其细密精湛的工艺,被誉为“天下绣品之冠”。
莆田刺绣体现了莆田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它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莆田刺绣图案以自然界为主题,表现了对人性、人情和生命的感悟和阐扬,深受人们喜爱。
4. 莆田秧歌莆田秧歌是一种流传于莆田地区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代。
莆田秧歌跳起来自由、活泼,舞姿雄健且豪放,极具地方特色。
在秧歌舞中,舞者们要高举双手,扭曲身体、弹腿、跳跃、扭腰以及踏步,舞姿生动而富有节奏感。
莆田秧歌不仅在本地深受欢迎,还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代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莆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特色,代表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通过加强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激发人们保存非遗文化的积极性,同时也帮助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莆田节日习俗有什么

莆田节日习俗有什么莆田节日习俗有什么精选莆田民俗是莆田传统文化的基因之一,是莆田人民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礼和生活磨练而积累的一种文化形式,是一种充满智慧和经验,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莆田节日习俗,欢迎阅读。
莆田节日习俗有什么篇1春节是兴化民间最大的节日,远在异乡的亲人大都回乡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春节活动为时五天,俗称“五日岁”。
其习俗是:午夜过后,家家燃放鞭炮,叫“开正”。
早家家以线面、“福饭”(干饭)祭祀祖先;祭毕煮线面,每人一碗,寓意“福寿绵长”。
吃线面时第一口不喝面汤,俗语有“初一早喝面汤,出门逢雨衣不干”之说。
吃面后,亲邻戚友间互相拜年,主人以红桔、瓜籽、糖果、“寿面”饷客。
是日,人们纷纷到城镇,或到山村游览名胜,叫做游春。
是禁忌日,人们不敢互相串门。
此俗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十一月廿九日,倭寇陷城,莆人被杀者众多,至正月初一贼始退,逃难的人们返家收殓遭难亲友,串门的都是吊丧之人,因此,此日就成为不吉利之日,忌往来。
不过凡初一到过的,不犯此忌。
因初一、初二两天闭井门不取水,初三早才祭神开井门汲水。
开店铺的生意人于此日早也鸣炮开门营业。
新嫁女在这天由新郎作陪,回娘家向父母拜年。
在仙游,这天还是“做十”日,祝寿亲友络绎不绝。
祝寿的礼品一般有线面、鸡蛋、炮烛(女的“做十”要加花粉)、布料、鞋帽、中堂等,数量多少有一定的讲究。
晚上做“大岁”。
此俗同源于倭寇窜犯兴化,百姓逃难,没有在家过“岁”,翌年初一回到家里,收葬遇害亲友后,于初四补过“除夕”,俗称做“大岁”。
在仙游则是初五做“大岁”。
初五如同初一,早饭每人一碗面,然后去游春或探访亲友。
古称上元节,俗称元宵节,也是古时民间社鼓的结束日(社鼓自十二月十六日起)。
元宵节是莆田民间一个重大节日,盛况超过春节,且延续的时间相当长(原因是各村的时间不同,最早的初八,最迟的正月廿九日)。
解放前,元宵之夜,所在村的宫社张灯结彩,摆“宴桌”、叠糕果,乡民们抬菩萨偶像行傩。
福建莆田文化传统

福建莆田文化传统
福建莆田,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地方。
莆田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深受历史和地域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被誉为“海丝之都”。
莆田的文化传统主要体现在语言、建筑、艺术、宗教、饮食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闽南语言,它是莆田人民的母语,也是莆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语言清脆悦耳,充满韵味,是莆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莆田的建筑风格也独具特色,传统的土楼是莆田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些土楼建筑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坚固的结构,成为了莆田文化传统的象征,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艺术方面,莆田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木偶戏、布袋戏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一直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也成为了莆田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宗教信仰在莆田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道教、佛教、儒家等信仰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莆田的饮食文化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莆田小吃、海鲜美食等都具有独特的风味,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品尝。
总的来说,莆田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充满着浓厚的地方特色,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莆田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希望莆田的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莆田风俗文化研究报告

莆田风俗文化研究报告莆田风俗文化研究报告引言:莆田位于中国福建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本研究报告将重点探讨莆田的风俗文化,包括莆田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以及饮食文化等方面,旨在加深对莆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莆田传统节日1. 清明节:莆田的清明节庆祝活动非常丰富多样,除了前往祭扫祖先的墓地外,还有举行传统舞蹈表演、绕墓游行等活动。
此外,莆田还有独特的清明包粽子的习俗,人们会将包好的粽子供奉给祖先。
2. 元宵节:莆田的元宵节庆祝活动主要包括灯笼展览和猜灯谜等活动。
莆田人特别喜欢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美丽的灯笼挂满了街头巷尾,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祥和的氛围。
二、莆田民俗活动1. 船山花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莆田都会举办盛大的船山花灯活动。
届时,人们会将花灯放置在竹竿上,点亮花灯后举行舞狮、舞龙等表演,同时市民们也会穿上民族服饰,唱歌跳舞。
2. 过年扎蛹:蛹是莆田人过年的传统食品之一,过年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扎蛹。
蛹制作工艺繁复,需要将米搅碎、蒸熟后,用纱布包好,再进行蒸制。
这种传统食品,不仅有浓厚的乡土味道,还寓意着美好的祝福和丰收的希望。
三、莆田饮食文化1. 粉面点心:莆田特色小吃以粉面点心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莆田饼。
莆田饼有许多种类,如苏有庆饼、青红丝饼等,口感酥脆、香甜可口。
2. 土鸭炖蛋:莆田的土鸭炖蛋是一道颇具特色的传统名菜。
用细砂锅煮制的土鸭炖蛋,有鸭肉的鲜嫩以及蛋的细腻,汤汁鲜美。
这道菜品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结论:莆田的风俗文化丰富多样,其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和饮食文化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通过研究,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莆田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同时,这也为莆田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发扬莆田的风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莆田这座美丽的城市。
莆田的风俗

莆田的风俗
莆田位于福建省的西南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莆田的风俗传统主要表现在节日庆典、宗教信仰和家庭传统等方面。
莆田的多样性源于当地的民族和宗教,以及当地的饮食、体育、戏剧和传统节日等方面。
莆田的节日,除了地方节日外,还有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
莆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庆典,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潮汕回音节。
节日期间,莆田按照传统习俗,有烹制特色美食,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灯笼色彩缤纷,烟花绽放。
莆田的宗教信仰主要集中在儒家传统、佛教和道教。
传统上,居民在新春来临前都要去做一次慈善,以祝福自己家人健康平安;佛教信徒则要去庙宇参拜,以便求取福禄;而道教信徒则会利用节日来结合斋戒,相互提醒,巩固信仰。
此外,莆田家庭也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风俗。
例如,婚礼上宾客会拿着“拱壶”,代表承担婚姻使命的责任;出生几个月就要办“九月九洗头”,习俗中邀请朋友来一起洗头,表达祝福婴儿健康健壮的心愿;十五岁就要办“十五拜”,这是表达对家庭的感激之情;还有每年中秋节,家里面人会给孩子们买水果、豆腐,饮料,一起品尝佳肴,庆祝这个佳节。
莆田的风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又代表着当地社区对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当地民众遵循传统习俗,为当地社会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氛围,这些风俗习惯深入人们的生活,因而莆田也拥有了鲜
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莆田的传统风俗,是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表达和文化传承,更是莆田居民重要的文化记忆。
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帮助下一代更好地认识和继承自己的历史文化,而这正是莆田人民努力保护和发扬的目标。
莆田的特色

莆田的特色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以下是莆田的一些特色:
1.妈祖文化:妈祖是沿海地区民间尊崇的海神,莆田是妈祖的故乡。
妈祖文化在莆田有着广泛的影响,当地的妈祖庙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信众前来参观和祭拜。
2.莆田工艺:莆田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这里的传统工艺品包括莆田木雕、莆田玉雕、莆田石雕等,这些工艺品以精细的雕刻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3.莆田美食:莆田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有许多特色小吃和菜肴,如兴化米粉、莆田卤面、荔汁鸭等。
这些美食口感独特,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喜爱。
4.莆田民俗:莆田民俗文化独具特色,有许多传统的节庆和习俗,如做春社、妈祖诞辰日等。
这些民俗活动反映了莆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5.湄洲岛:湄洲岛是莆田市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岛上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天后宫、南海观音等。
总体来说,莆田市以其独特的文化、历史、自然景观和美食等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探索和投资。
莆田特色文化

秀屿区
1、妈祖文化 、 • 秀屿区妈祖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妈祖信徒有二亿多人。湄洲妈祖祖 庙被海内外誉为东方的“麦加”,是妈祖信徒的朝拜圣地,同时,港里祖祠是海峡和 平女神妈祖的诞生地,每年前朝拜的海内外妈祖信徒,游客达100多万人次。
涵江区
1、剪花
剪花是一种与剪纸同源而较简单的手工艺术。是用一把小小的“花剪(刀)”在红 纸上剪成各种花的图案,如梅花、桃花、牡丹等,枝叶间套上吉祥字句,如百 年偕老、寿比南山、福禄寿等。其形式方圆大小,花样繁多,惟妙惟肖。这种 花(俗叫红纸花)是人家用于祭祀神明、祖先,或婚筵、寿筵,或送礼时放在礼 品上面的,取平安吉祥之意。至今,涵江街头仍有老年妇女叫卖剪花的 2、灯谜 • 涵江灯谜活动历佳节,许多商店门口都悬挂谜语让人猜射,中者由主人赠送奖品。 3、木雕、根雕 明代,涵江就有手工生产的木雕工艺品,但只注重小型的家具、乐器、摆设、 玩具等。几百年来一直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石雕也是如此。其间名工巧匠,技 • 艺世代相传,有些精品流传至今。
城厢区
1、古建筑 古建筑 • 是莆田城厢区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莆田市文物的精华。城厢区至今保存的数百座 是莆田城厢区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莆田市文物的精华。 清古建筑。 唐、宋、元、明、清古建筑。 2、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 • 城厢区民间舞蹈风格独特,丰富多彩,有起源于唐宋之间的《棕桥舞》、宋元时代的 《皂隶舞》,明代的《九莲灯》等,它和民间音乐一样,保持百戏许多痕迹,并在民 间传统文化活动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 3、莆仙戏 、 • 城厢区莆仙戏历史悠久,目前设有戏剧研究基地,现有保存戏曲牌和剧目五千多个, 曲目二千个。
莆田特色文化
荔城区
1、中国民间绘画之乡 、 • 荔城区的民间绘画艺术,承传了原莆田县丰厚的艺术底蕴,以风格独特、技 艺高超而著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亲 昵称呼。据宋代文献史料记载,她 是莆田湄洲一位名叫林默的女子。 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 扶危济困、无私奉献、高尚情操和 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 莆田市常举办妈祖纪念庆典、 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海峡工艺品 博览会、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 周、湄洲妈祖祖庙庙会等,强化了 妈祖文化在两岸同胞中精神纽带作 用,加深了两岸民众的情谊。
好、继承好,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莆田戏曲文化
莆仙戏是福建地区的古老汉族 戏曲剧种之一,源于唐、成于宋、 盛于明清,不少动作 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 风格;其唱腔丰富,它综合溶化莆 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 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而形成, 用方言演唱,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 色彩和风味的声腔。迄今仍保留不 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 元南戏的活化石”。 2006年,莆仙戏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莆田春节文化
明末清初,莆田频繁遭受倭寇 侵犯,且正时至大年三十,当地村 民纷纷逃到山上躲过一劫,等到风 平浪静时,已经是大年初二,而且 家里已经惨不忍睹。 所以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并 且会在春联额上留一段白,以慰去 世的家人。 各村各镇习俗不一,有的大年 初四,有的大年初五,再过一次年。 因此,在中国很难找到一年过两次 年的地方。
对特色文化的看法
• 妈祖文化、戏曲文化与春节文化是莆田人民对历史的纪念与秉承,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它 们向人们传递着勤劳勇敢、无私奉献、感念亲情、不忘历史等优秀的精神文化,是莆田人民 赖以传承的瑰宝。 •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蕴含着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 力量和智力因素,它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进步的热情,也为每一位 中华儿女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背景。 • 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把祖先留下的这一极其丰厚、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