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顶板堆载方案
地下室顶部堆载及回顶方案

地下室顶部堆载及回顶方案
背景
地下室的顶部堆载和回顶是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
的问题。
合理的堆载和回顶方案可以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堆载方案
在地下室的顶部堆载方面,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堆载合理分配:在设计地下室的时候,应根据地下室的用途
和设计要求合理分配堆载,避免超载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2. 使用轻质材料:地下室顶部的堆载可以考虑使用轻质材料,
如发泡混凝土等,以减轻顶部结构的负荷,提高整体安全性。
3. 考虑附加荷载:在设计地下室顶部的时候,应考虑附加荷载,例如雨水、积雪等,以确保结构在极端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
回顶方案
在地下室顶部的回顶方面,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地下室顶部的状况,包括漏水、裂缝等问题,及时修复和加固,以保证地下室顶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加强防水:地下室顶部应采用有效的防水措施,如铺设防水材料,以防止水分渗透导致顶部的腐蚀和结构问题。
3. 加固措施: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地下室顶部存在结构问题或损坏,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如加固梁柱、修复裂缝等,以保证整体的安全性。
结论
通过合理的地下室顶部堆载和回顶方案,可以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分配堆载、使用轻质材料、考虑附加荷载等措施,同时定期检查、加强防水和加固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地下室顶板堆载布置及回顶方案 - 副本

目录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1)1.1编制说明 (1)1.2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2.1 工程概况 (1)2.2地下室顶板回顶概况 (3)三、施工准备 (4)3.1材料准备 (4)3.2技术准备 (6)3.3项目管理人员职责 (6)四、回顶加固支撑体系设计 (6)4.1设计架体 (6)五、后浇带及悬挑梁回顶设计 (8)5.1回顶前施工要点 (8)5.2回顶支撑的搭设与拆除 (9)六、搭设要求 (11)6.1地基 (11)6.2操作工艺 (11)6.3施工要求 (11)6.4 支撑架搭设质量要求 (12)七、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3)7.1管理制度 (13)7.2 施工措施 (14)八、地下室顶板行车安全事项 (14)九、回顶计算 (14)地下室材料堆场临时支撑设计计算书: (15)地下室车行道路临时支撑设计计算书 (18)一、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说明由于本工程地下室出正负零以后需在地下室顶板布置材料堆场、加工场地及环形道路,考虑顶板结构承载力暂未达到设计要求,需对加工场地及环形道路处顶板进行回顶加固。
1.2编制依据1、工程相关施工图纸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4、《混凝士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2011)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7、《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8、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一一建质【2009】187号9、国务院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二、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2.1.1总体概况2.1.2 建筑概况2.2地下室顶板回顶概况由于在地下室顶板上设置加工区堆放钢筋原材,因此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加固时间为结构施工阶段,自顶板砼养护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执行。
地下室顶板行车及堆载专项施工方案

北碚区蔡家组团B分区B30-1/04号地块地下室顶板行车及堆载专项施工方案重庆企锋建设有限公司二〇二〇年三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 1一、项目概况 ------------------------------------------------------------------------------------------------- 1二、车库顶板总平面布置图 ------------------------------------------------------------------------------ 1三、车库顶板设计数据------------------------------------------------------------------------------------- 2 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 2一、编制说明 ------------------------------------------------------------------------------------------------- 2二、编制依据 ------------------------------------------------------------------------------------------------- 2三、设计数据 ------------------------------------------------------------------------------------------------- 3四、原设计承载能力计算 --------------------------------------------------------------------------------- 3五、车库顶板承载运输车辆计算------------------------------------------------------------------------ 4 第三章荷载概况 ----------------------------------------------------------------------------------------------- 5 第四章地下室顶板材料堆载承载计算 ------------------------------------------------------------------ 5一、钢筋堆场的堆载验算 --------------------------------------------------------------------------------- 5二、钢管堆载验算 ------------------------------------------------------------------------------------------- 6三、方木、板堆载验算------------------------------------------------------------------------------------- 6四、施工电梯承载力验算 --------------------------------------------------------------------------------- 7五、砖、砌块堆码验算------------------------------------------------------------------------------------- 7六、砂、石、水泥堆载验算 ------------------------------------------------------------------------------ 7 第五章安全保证措施----------------------------------------------------------------------------------------- 7 第六章、现场保护地下室顶板措施 -------------------------------------------------------------------------- 8一、设置限重牌 ---------------------------------------------------------------------------------------------- 8二、车行道的划分 ------------------------------------------------------------------------------------------- 8三、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地磅称重 -------------------------------------------------------------------- 9四、施工现场主要干道进行实时监控 ----------------------------------------------------------------- 9五、对于垂直交叉工作进行防护------------------------------------------------------------------------ 9六、定期监测 ------------------------------------------------------------------------------------------------- 9第一章工程概况520mm厚、防水等级为I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顶板堆载施工方案

万科城A5区一标段人防地下室工程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加固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中兴建设有限公司项目部万科城A5区一标段人防地下室工程顶板施工荷载加固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万科城A5区一标段人防地下室工程,本工程由徐州万科城置业有限公司,江苏九鼎环球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建筑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中兴建设有限公司组织施工。
本工程设计图纸中规定的地下室顶板允许荷载为20KN/㎡(允许荷载5KN/㎡+1.2米覆土15KN/㎡);有消防车通道群房地下室顶班允许荷载为35KN/㎡(消防车荷载20KN/㎡+1.2米覆土15KN/㎡)。
因施工场地限制,钢筋加工场地、模板加工场地、施工临时道路等只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
最大板跨为8.1m*8.1m,板厚400mm,柱距8.1m*8.1m,柱截面为500*500mm,柱高3.1m。
二、地下室顶板加固范围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重载车辆为混凝土搅拌车及钢筋、钢管、砂石、砌块等材料运输车。
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在混凝土浇筑的同时,要保证钢筋、钢管、砂石等材料运输车通行顺畅,不影响材料进场时间,以确保工程工期。
三、车库顶板堆载情况与荷载分析:1、钢筋加工区荷载:钢筋加工间单根立柱所传荷载基本在1.5吨以下,加工设备自重基本在2吨以内,且分布比较分散,低于地下室顶板承载力,无需采取支撑措施。
钢筋半成品堆放区分布荷载一般在5KN/㎡以下,小于地下室顶板承载力,无需采取支撑措施。
2、木模加工荷载:木工加工间单根立柱所传荷载基本在1.5吨以下,木工加工设备自重基本在1吨以内,且分布比较分散,低于地下室顶板承载力,无需采取支撑措施。
方木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2米,方木容重一般在0.5~0.85×10³KN/㎡,堆载荷载为10~17KN/㎡,低于地下室顶板承载力,无需支撑。
竹胶合板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2米,容重一般在0.7~0.95×10³KN/㎡,堆载荷载为14~19KN/㎡,低于地下室顶板承载力,无需支撑。
顶板堆载方案

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建筑单位:X;建设地点:X;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使用功能:住宅楼;建筑层数:X#楼16层,幼儿园4层;建筑高度:6#楼55.8米,幼儿园22.6米;总建筑面积:20246.92平方米;2、设计数据:施工图结构设计总说明(一)5.3地下室顶板考虑板上外加恒荷载(不包括梁板自重)标准值KN/㎡5.3.1室内:装修荷载1.5,不覆土5.3.2室外:18(相当于覆土1米厚)。
本工程由X#楼地上16层,地下1层;X地上4层,地下1层组成。
6#楼正处于主体施工阶段,幼儿园地下室主体未进行施工,施工场地狭小。
故钢筋加工厂、材料堆场设置在X#楼北面地下室顶板,场地布置如图:二、编制依据1、本工程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规范》(GB50204-2015)7、《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9、《碳素钢结构》GB700-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10、《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三、地下室顶板承载验算(一)现场堆载情况:X#楼北面地下室顶板分别设置模板方木料场、钢管堆场、钢筋堆场、钢筋加工场。
场地较小无法通车,材料转运均由起重设备完成,不考虑车载验算。
地下室顶板设计加载为18KN/㎡。
地下室顶板2020年4月10日完成浇筑,混凝土强度现已到达100%,在容许值内堆载不另做回顶支撑。
(二)钢筋堆场的堆载验算1、圆盘钢堆放在地下室顶板外进行钢筋调直加工,故圆盘钢不在验算考虑范围内。
2、直条二、三级钢筋堆载验算(1)本工程所使用的钢筋直径12mm~25mm,取12mm、25mm进行验算。
顶板堆载施工方案

万科城A5区一标段人防地下室工程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加固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中兴建设有限公司项目部万科城A5区一标段人防地下室工程顶板施工荷载加固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万科城A5区一标段人防地下室工程,本工程由徐州万科城置业有限公司,江苏九鼎环球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建筑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中兴建设有限公司组织施工。
本工程设计图纸中规定的地下室顶板允许荷载为20KN/㎡(允许荷载5 KN/㎡+1.2米覆土15KN/㎡);有消防车通道群房地下室顶班允许荷载为35KN/㎡(消防车荷载20 KN/㎡+1.2米覆土15KN/㎡)。
因施工场地限制,钢筋加工场地、模板加工场地、施工临时道路等只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
最大板跨为8.1m*8.1m,板厚400mm,柱距8.1m*8.1m,柱截面为500*500mm,柱高3.1m。
二、地下室顶板加固范围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重载车辆为混凝土搅拌车及钢筋、钢管、砂石、砌块等材料运输车。
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在混凝土浇筑的同时,要保证钢筋、钢管、砂石等材料运输车通行顺畅,不影响材料进场时间,以确保工程工期。
三、车库顶板堆载情况与荷载分析:1、钢筋加工区荷载:钢筋加工间单根立柱所传荷载基本在1.5吨以下,加工设备自重基本在2吨以内,且分布比较分散,低于地下室顶板承载力,无需采取支撑措施。
钢筋半成品堆放区分布荷载一般在5KN/㎡以下,小于地下室顶板承载力,无需采取支撑措施。
2、木模加工荷载:木工加工间单根立柱所传荷载基本在1.5吨以下,木工加工设备自重基本在1吨以内,且分布比较分散,低于地下室顶板承载力,无需采取支撑措施。
方木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2米,方木容重一般在0.5~0.85×10³ KN /㎡,堆载荷载为10~17 KN/㎡,低于地下室顶板承载力,无需支撑。
竹胶合板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2米,容重一般在0.7~0.95×10³KN/㎡,堆载荷载为14~19 KN/㎡,低于地下室顶板承载力,无需支撑。
地下室顶板堆载及回顶方案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1)一、编制说明 (1)二、编制依据 (1)三、设计数据 (2)四、原设计承载能力计算 (2)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2)第四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2)一、材料准备 (2)二、人员准备 (3)第五章地下室顶板承载计算 (3)一、钢筋堆场的堆载验算 (3)二、钢管堆载验算 (3)三、方木、板堆载验算 (4)四、“PC”堆载验算 (4)五、施工电梯堆载验算 (4)第六章支撑架设计计算 (5)一、基本参数 (5)二、荷载参数 (5)三、纵向支撑钢管计算 (5)四、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6)五、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7)六、支撑架立杆荷载标准值(轴力)计算 (8)七、立杆的稳定性验算 (8)八、可调托座验算 (10)九、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10)第七章支撑架搭设及拆除 (10)一、搭设范围 (10)二、工艺流程 (10)三、构造要求 (11)第八章支撑架的使用、保养与拆除 (14)一、支撑架的使用 (14)二、支撑架的保养 (14)三、支撑架的拆除 (14)第九章监督和检测要求 (15)第十章安全保证措施 (15)第一章工程概况项目用地面积10000㎡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其中地上10000平米,地下20000平米,由组成,下设1层整体地下室,顶板厚度180~400mm厚(1#连通口局部板厚750mm)。
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一、编制说明为了保证本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按规范化要求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由于本工程地下室施工完成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时就没有施工道路和施工场地,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需要,在本工程的地下室顶板上布置施工电梯、钢筋堆场、钢管堆场、“PC”构件堆场。
如施工期间的荷载大于设计活荷载,需对布置施工电梯、钢筋堆场、钢管堆场、“PC”构件堆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进行顶撑加固。
二、编制依据1、本工程设计图纸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0-199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版)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0、《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11、回填土车辆自重、载重总重量按75吨计算取值三、设计数据地下室顶板板厚:180~400mm主梁最大跨度为21.5m;主梁断面650×2400顶板上设计回填土厚度为1.3m活动荷载:4KN/m2四、原设计承载能力计算1)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表A中A.1.4得:粘土自重为18 KN/m3 2)地下室顶板覆土1.3m每平方米荷载:18 KN/m3×1.3m =23.4KN/m23)地下室顶板可承受荷载为:23.4KN/m2+(活动荷载4 KN/m2)=27.4KN/m24)本工程顶板可承受荷载为:27.4KN/m2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加固脚手架根据结构层施工进度搭设,搭设进度计划见下表:第四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一、材料准备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2.8mm的Q235钢材质的焊接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中Q235A级钢的规定,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裂纹和损伤者禁用。
地下室顶板堆载方案(一)2024

地下室顶板堆载方案(一)引言概述:地下室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建筑物的重量并提供支撑。
地下室顶板的设计和施工对于整个建筑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下室顶板堆载方案的设计和施工要点,为读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正文:1.地下室顶板设计要点:- 考虑地下室顶板的受力特点和荷载条件,确定合适的顶板结构形式。
- 根据顶板的跨度和承载能力,确定适宜的梁板比例和布局方式。
- 考虑到地下室底部的地基条件,选择适宜的地下室顶板厚度。
2.地下室顶板材料选择:- 选择适宜的顶板材料,如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符合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 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方便性和效率,选择适合的施工工艺。
- 考虑到节能和环保要求,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材料。
3.地下室顶板施工要点:-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下室顶板的测量和布置。
- 按照施工工艺进行地下室顶板的模板搭设和钢筋绑扎。
-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和养护。
4.地下室顶板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验收,确保顶板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对地下室顶板的防水、防潮和防腐等质量要求进行控制和检测。
- 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终验和质保期的跟踪监测。
5.地下室顶板安全性评估:- 对地下室顶板的承载能力和受力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 针对地下室顶板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护和加固方案。
- 进行地下室顶板的实际使用情况监测和相关数据的分析。
总结:地下室顶板堆载方案的设计和施工是建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地下室顶板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要点、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的详细阐述,本文为读者提供了指导和参考,有助于确保地下室顶板的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RG.CORP. LTD东北亚(长春)国际机械城会展中心项目地下室顶板堆载方案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7年5月目录1.编制说明及依据 (1)1.1编制说明 (1)1.2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2.1总体概况 (1)2.2地下室顶板概况: (1)2.3荷载概况: (2)3.施工准备 (3)3.1材料准备 (3)3.3板下支撑体系设计 (3)4支撑体系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4)4.1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4)4.2支撑架搭设质量要求 (4)5.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5)5.1施工安全注意措施 (5)5.3注意事项 (5)6 计算书 (6)6.1汽车吊行驶路线及作业区域回顶验算 (6)地下室顶板汽车吊验算 (6)地库顶板汽车吊支腿计算书(吊装) (12)支撑架计算书(行车路线) (14)技术参数 (14)模型建立 (15)荷载取值 (15)计算分析 (17)应力强度分析 (17)变形分析 (18)稳定性分析 (18)(三)钢管堆载验算 (19)(四)方木、板堆载验算 (20)1.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说明现场木料、钢管、水电材料堆放场等须设置在车库顶板上,上述材料根据设计荷载要求进行核算,按荷载要求进行堆场,顾不需要进行地下室顶板回顶。
钢结构施工需用汽车吊进行吊装,汽车吊为50t,为保证结构安全,现对车库顶板进行验算.考虑结构安全,需对顶板进行支撑加固,加固采用钢管碗扣脚手架支撑。
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现对其支撑体系布置、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安全措施方面加以阐述,特编制此加固专项施工方案。
1.2编制依据1、东北亚(长春)国际机械城会展中心项目;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5、《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66-2016);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2工程概况2.1总体概况表2-1工程概况表2.2地下室顶板概况:顶板结构情况:地下室标高-0.15m处结构层高4.60米,标高-0.40m处结构层高4.20米,顶板混凝土强度为C30,大面板厚250mm、300mm,钢结构吊装位置布置在-0.15m处,计算按照最不利情况,即架体支撑高度最高考虑,取层高4.60米,面板厚度250mm.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地下室顶板在未施工时允许荷载如下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木方临时堆放在顶板位置需要用围栏围上,并挂安全条幅,禁止在围栏区域以外位置放置任何材料!2.3荷载概况:根据现场施工实际要求,钢结构吊装进入最大荷载车辆为汽车吊,现场对K-L轴、P-Q轴、Q-R轴、24-25轴、26-27轴、25-26轴区域范围区域范围内的顶板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支撑加固,作为行车通道,详见下图。
顶板堆放材料:钢管堆放为19.77 KN/ m2,木方29.5 KN/m2。
1、吊车按50T吊车考虑,自重41吨,吊运钢梁按最大17.4吨,合计58.4吨,约为40.88 Kn/㎡2、临时材料堆放场地按不超设计荷载考虑。
3.施工准备3.1材料准备(1)钢管脚手架钢管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中Q23F-A级钢管的规定。
弯曲变形及锈蚀的钢管不得使用。
脚手架钢管采用外径为48mm,壁厚2.8mm的钢管,其它杆最大长度不应超出6m,且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控制在25kg。
2)碗扣:碗扣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造,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9440《可锻铸铁件》中KTH330-08及GB11352《一般工程用锻造碳钢件》中ZG270-500的有关规定。
下碗扣、横杆接头、斜杆接头应采用碳素铸钢制造,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GB11352《一般工程用锻造碳钢件》中ZG270-450的有关规定。
采用钢板热冲压整体成形的下碗扣,钢板应符合GB/T700《碳素结构钢》中Q235-A级钢的规定,板材厚度不得小于6mm,并经600 ~650℃的时效处理。
严禁利用废旧锈蚀钢板改制。
3)可调托撑:可调托撑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造,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9440《可锻铸铁件》中KTH330-08及GB11352《一般工程可铸造碳钢件》中ZG270-500的有关规定。
外径不得小于36mm,直径与螺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5796.2《梯形螺纹第2部分:直径与螺距系列》和GB/T5796.3《梯形螺纹第3部分:基本尺寸》的规定。
可调托撑螺杆与支托板焊接应牢固,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mm。
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6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可调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
3.3板下支撑体系设计板下支撑体系采用钢管碗扣式脚手架,具体设计参数如下:表3-3脚手架搭设参数表立杆横距立杆纵距横杆步距地下车库顶板钢结构吊1.2 0.9 1.2装区域及汽车吊行走区域所在楼板满跨回顶地库顶板堆放材料(消防无需回顶车道处)荷载<30 kN/m21、下方垫设木方或者跳板,离地300mm设置扫地杆。
2、顶托上采用两根40*80木方做主楞,直接顶在结构板面上3、在支撑体系外周搭设连续剪刀撑、内部纵横向间隔不超过6米搭设剪刀撑,最顶层水平杆及扫地杆处搭设水平剪刀撑跨度不超过6米。
4、架体需向非支撑区域延伸至少一跨。
4支撑体系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4.1支撑体系施工方法满堂架搭设应放线抄平,梁架立杆每排间距按上述设计排放,并采用纵横向横杆与满堂架拉结牢固。
且纵向剪刀撑必须按要求搭设。
剪刀撑应纵向搭设,每6跨设置一道,由底到顶全高设置。
对于梁板下支架,采用可调顶托进行调节,可调顶托伸出不得超过200mm,模板安装前必须将顶托顶紧,不得留有未顶紧的顶托。
4.2支撑架搭设质量要求支撑架搭设完成后必须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安全文明施工措施5.1施工安全注意措施5.1.1、施工荷载必须符合本方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5.1.2、安全部设专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养,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主节点处杆件的安装,特殊构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底座是否松动、碗扣是否松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5.1.3、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连墙杆、支撑、栏杆、挡脚板等。
5.1.4、钢管、扣件规格材质必须符合要求。
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有裂纹。
5.1.5、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有上岗证。
无证人员禁止进入现场作业。
搭设时按照操作规程施工,搭设时有专人在上部负责看护。
5.1.6、使用期间严禁任意拆除杆、配件;严禁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及其尺寸;严禁随意增加荷载;严禁任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
5.1.7、各种规格的钢材应分开堆放,不得混合堆放,钢筋原材的重叠堆放的高度不得超过单捆原材的重叠高度。
5.1.8、消防车到处材料堆场具体位置分布见后附图。
5.1.9、消防车道、长时间的材料堆场、砼泵车行驶路线及泵车设置等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均严格按此方案进行顶撑加固。
5.1.10、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栋号负责人应严格按照该方案进行指导施工及检查验收,完成后通知质量部门负责人与技术部门与建设、监理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1.11、投入使用后安全员及栋号负责人每天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支撑架体的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向项目负责人通报,并采取可靠的加固应对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5.1.12、加固的范围:平面图中未规划的材料堆场以及后续新增加的材料料堆场,临时道路等依然需要先回顶再设置。
5.3注意事项汽车吊在地下室顶板上作业时支腿下铺设2000mm×1000mm×12mm钢板,以使楼板避免受到较大集中荷载。
后支腿必须要支撑于柱子上,前支腿尽可能位于次梁附近,靠近后浇带侧支腿要位于加密排架之上。
根据顶板允许施工活荷载为10kN/m2•,则每平方板允许堆放材料重1000KG。
施工场地应分散码放,如材料重量超过1000KG则需考虑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板下回顶。
6 计算书6.1汽车吊行驶路线及作业区域回顶验算6.1.1计算分析地下室顶板汽车吊验算需搭设结构加固架,脚手架参数及支模结构数据如下:钢管强度为205.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6m。
立杆的纵距b=0.90m,立杆的横距l=0.60m,立杆的步距h=1.20m。
面板厚度12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
内龙骨采用80×40mm木方,间距150mm。
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梁顶托采用80×80mm木方。
模板自重0.2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立杆截面为φ48*2.8mm。
汽车吊自重41t,支腿横距6.9m,纵距5.91m,吊重为17.4t,选择上图吊重工况及回转半径。
模型建立三维计算模型荷载取值荷载名称自重荷载支腿1 支腿2 支腿3 支腿4荷载大小/ 14.7t 25.4t 10.8t 0.1t分项系数 1.2 1.4 1.4 1.4 1.4根据吊装工况,在全回转吊装过程中,最不利工况下,每个支腿荷载分别为:14.7t、25.4t、10.8t、0.1t。
根据实际支腿位置施加荷载。
计算分析应力强度分析混凝土应力云图(最大应力为5.96MPa)梁顶托、龙骨应力云图(最大应力为42.40MPa)脚手架应力云图(最大应力为-47.64MPa)路基箱应力云图(最大应力为36.30MPa)结论:结构应力均在本身材料允许应力设计值范围之内,且具有充足的安全储备,结构强度满足现场施工需求。
变形分析结构变形云图(最大变形值为2.34mm)结论:结构变形较小,能够满足现场施工要求稳定性分析脚手架步距为1.2m,有效计算长度为:m h l l 40.120=+=长细比为:il 0=λ 其中:cm 604.1截面回转半径,取值-i即:85.105=λ查表有:(轴心受压稳定系数)544.0=ϕσϕ=AN轴力云图(最大轴力为15.26kN )计算结果为:][a 205a 01.73σσ==MP MP <长细比满足脚手架稳定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