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文献综述研究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作者:高淑娟来源:《南方农业·下》2022年第08期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而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落实数字乡村计划,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手段,还是建设数字中国的主要内容。
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已为乡村振兴注入最为强劲的新动能,从助力农业生产、助力农民生活、助力农村政务等方面对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推动数字设施建设、促进数字平台应用、优化数据流动机制等助力对策。
关键词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内在机理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2.16.055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元,占GDP比重38.6%,并以9.7%的速度持续增长,是目前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数字和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是进一步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成果、解放农业生产力、使农民能真正获得数字经济的发展红利,亦是补齐当前农村发展短板的必然选择。
因此,对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理展开探究十分重要。
1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1.1 助力农业生产1.1.1 促进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1)借助数据要素的即时性与传播迅速等特点,同时与传统生产要素加以协调,可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转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状况,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2)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连接互联网与物联网,可推动农业技术研发,促进成果转化,进一步培育和建立高产量、高效率的现代化农业。
3)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改良更新农业经营理念,为农业农村生产要素流动奠定信息基础[1]。
4)将农业新零售、乡村旅游、农业公园等新型数字化理念与运营模式投入农业生产中,可促进农光互补与田园综合体等模式的发展,实现立体化产业延伸与变现,进而为乡村振兴带来巨大生机与活力[2]。
数智赋能农村协商治理的实践路径——基于衡南县D_村“人工智能+屋场恳谈”的社会实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71期)2024(3)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数智赋能农村协商治理的实践路径——基于衡南县D村“人工智能+屋场恳谈”的社会实验周丽娟1,朱成燕2*(1.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摘要当前农村协商治理面临主体缺位、官方主导、协商结果满意度差等现实困境。
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采用数智技术解决协商治理难题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基于赋能理论和“人工智能+屋场恳谈”社会实验,考察了农村协商治理中数智技术的主体赋能路径。
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深度访谈发现:数智技术通过虚实场景再造、沉浸式体验、村务“云扩散”的心理赋能机制,唤醒乡村集体记忆、增强参与效能感、培育公共精神,提升了村民参与协商治理的意愿;通过数智平台拓展协商渠道、共享议题信息、回应民众关切等结构赋能机制,突破了村民参与的时空阻隔及知识结构、权力结构限制,提升了村民的参与能力;通过成果分配共商、决策过程公开、共创结果公示的成果赋能机制,增强了村民的参与获得感,提升了村民对协商结果的满意度。
数智技术的有效赋能有助于农村协商治理中集体共识的形成。
关键词数智赋能;农村协商治理;屋场恳谈;集体共识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56(2024)03‐0202‐11DOI编码:10.13300/ki.hnwkxb.2024.03.017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强城乡基层协商治理,“两办”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我国在基层协商治理的顶层设计、底层关怀和实践创新等方面已取得系列成就,探索出北京“共商共治”、上海“党建引领协商治理”、武汉“共同缔造”、成都“村民议事会”等城乡基层协商治理的典型模式。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内在机理、功能限度及优化策略

引文格式:张佳慧.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内在机理、功能限度及优化策略[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 18(2): 142−149. DOI:10.12371/j.ynau(s).202311143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内在机理、功能限度及优化策略张佳慧(浙江红船干部学院 文化与社会学教研室, 浙江 嘉兴 314001)摘要: 作为一种赋能的治理工具,数字技术是乡村治理的新动能,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助推器。
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的运作中,遵循“个体赋能—组织赋能—社区赋能”的内在机理。
但数字技术赋能不等于数字技术万能,由于数字技术存在工具理性的偏颇、“简约主义”的误区、权力意志的侵入、制度与组织的约束等限度,抑制了其赋能乡村治理的积极效应。
为此,要促进数字技术赋能的价值回归、夯实数字技术赋能的保障体系、明确数字技术的应用边界、增强治理主体的发展能力,以此推动数字技术深度嵌入乡村治理场景并释放正向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助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驱动力量。
关键词: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数字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图分类号: F 4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390X (2024) 02−0142−08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s Rural Governance: Internal Mechanism, Functional Limit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ZHANG Jiahui(Department of Culture and Sociology, Zhejiang Redboat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axing 314001, China)Abstract: As an empowering governance tool, digital technology is a new driving force for rural gov-ernance and a booster for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rural governance. In the oper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digital technology follow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individual empowerment-organization empowerment-community empowerment ”. However,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ment does not mean that digital technology is omnipotent.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digital technology, such as the bias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minimalism ”, the intrusion of the will of power, and the constraints of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ment in rural governance are suppressed. For this purpos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value return of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ment, consolidate the guarantee system of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ment, clarify the application boundary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governance subjects, so as to promote the deep embedding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rural gov-ernance scene and release positive functions, so that it can truly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to help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style rural governanc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Keywords: digital empowerment; rural governance; digital rur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of ruralgovernance收稿日期:2023-12-04 修回日期:2023-12-18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村级组织社会权威的生产机制与治理效应研究”(23NDJC386YB );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23年立项课题“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内在机理、功能限度及优化策略”。
我国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研究

我国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1.4 论文结构安排 (7)二、数字经济概述 (8)2.1 数字经济的定义与特征 (9)2.2 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 (10)2.3 数字经济的主要形式 (11)三、乡村振兴发展概述 (12)3.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 (13)3.2 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14)3.3 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15)四、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分析 (17)4.1 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8)4.2 数字经济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19)4.3 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 (20)4.4 数字经济对乡村人才培养的影响 (22)4.5 数字经济对乡村环境整治的影响 (23)五、我国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分析 (25)5.1 案例一 (26)5.2 案例二 (27)5.3 案例三 (28)六、我国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 (29)6.1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30)6.2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32)6.3 鼓励创新与应用试点 (33)6.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34)七、结论与展望 (36)7.1 研究结论总结 (37)7.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8)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9)一、内容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并对我国乡村振兴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创新创业等方式,推动了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农业生产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农村电商的兴起也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3)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3)1.3 研究框架和内容 (4)二、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 (6)2.1 乡村振兴战略解读 (7)2.2 数字经济概述 (8)2.3 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的关系 (9)三、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应用 (11)3.1 农业数字化转型 (12)3.2 乡村电商发展 (13)3.3 农村金融科技应用 (14)四、数字技术在乡村社区建设中的应用 (16)4.1 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 (17)4.2 智慧乡村建设 (19)4.3 乡村治理现代化 (20)五、数字经济对乡村人才振兴的影响 (21)5.1 提升乡村人才培养质量 (23)5.2 促进乡村人才流动 (24)5.3 增强乡村人才创新能力 (25)六、案例分析 (26)6.1 某地区的数字农业案例分析 (28)6.2 某地区的智慧乡村建设案例分析 (29)6.3 某地区的农村电商成功案例分析 (31)七、政策建议与展望 (32)7.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环境 (34)7.2 提升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35)7.3 强化数字技能培训和教育 (37)八、结论 (38)8.1 主要研究发现总结 (39)8.2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40)一、内容简述背景介绍:分析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指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数字经济概述:阐述数字经济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强调数字经济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契合性分析:探讨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农民的紧密联系,分析数字经济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互联网、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数字化水平。
产业升级: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乡村治理现代化: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数字化社会治理的困境及优化策略

2024年2月Feb.2024第48卷第1期Vol.48,No.1热带农业工程TROPICAL AGRICULTURAL ENCINEERING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数字化社会治理的困境及优化策略刘玉伟(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00)摘要当前,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党和国家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机遇。
但数字化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落后、数字鸿沟大、民众参与度低、乡村数字化治理运营体制机制不健全、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提升数字化人才支撑与保障水平、完善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培育多元主体,提高公众参与度以推动乡村数字化社会治理高效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化;社会治理中图分类号D035The Dilemma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Rural Digital Social Governance under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LIU Yuwei(School of Marxism,Tiangong University,Tianjin 300300)AbstractAt present,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have continuously promote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and improving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rural governance is one of important contents of China promote griculture modernization.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especially the digi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as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rural social governance.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rural digital social governance,there are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backward construction of rural digital talent team,large digital gap,low public participation,imperfect oper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rural digital governance,and imperfect construction of rural digital infrastructure.It is proposed that by improving the support and guarantee level of digital talent,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digital infrastructure,and narrowing the digital gap,cultivate multiple subjects,improv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rural digital social governance.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digitization;social governance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影响当今政治经济发展的新资源、新要素,社会治理大变革新形势下,数字化技术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化协同治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分析——基于S_市L_区案例研究

2024年第4期(总第345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4ꎬ202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N.345数字技术赋能社会建设研究数字化协同治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分析基于S市L区案例研究赵敬丹ꎬ王㊀欢摘㊀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ꎬ数字乡村建设不仅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ꎬ而且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驱动力ꎬ但是ꎬ数字化协同治理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存在何种关联模式ꎬ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分析ꎮ运用 环境 结构 过程 这一分析框架可以发现ꎬ各乡村治理主体通过数字化赋能和角色转变构建的相互协同治理关系ꎬ可以依托资源的高效整合㊁利益的主体共享以及持续的数字化监管ꎬ不断重塑和优化协同系统ꎬ并有效提升治理效能ꎬ从而为数字时代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优异的发展环境ꎮ关键词:数字化ꎻ协同治理ꎻ乡村产业振兴ꎻ多元主体中图分类号:D630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4)04-0133-08①㊀«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ꎬ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ꎬhttps://www.cac.gov.cn/2023-04/13/c_1683027266610431.htm.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乡村数字治理的协同机制及其效能优化研究 (21BZZ013)ꎮ作者简介:赵敬丹ꎬ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㊁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ꎻ王欢ꎬ通讯作者ꎬ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ꎮ㊀㊀乡村产业振兴是推动城乡经济良性互动的关键举措ꎬ也是促进新时代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ꎮ2023年4月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印发的«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ꎬ 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㊁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ꎬ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㊁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①ꎮ此政策一经出台ꎬ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并深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的落地实践ꎮ然而ꎬ乡村产业传统发展模式对政府的优惠政策依赖度较大ꎬ缺少内源性发展的新动力ꎬ不能充分地融入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之中ꎬ导致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缓慢ꎮ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ꎬ数字化协同治理逐渐成为新时代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新范式ꎬ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为乡村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ꎬ数字化协同治理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思路ꎮ㊀㊀一㊁数字化协同治理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关联㊀㊀在国家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背景下ꎬ政府不仅要考量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数字属性ꎬ还需要考量乡村各治理主体的数字联动作用ꎮ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发现ꎬ数字化协同治理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ꎬ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ꎬ信息共享促进资源配置优化ꎮ数字化协同治理通过搭建数字平台提升了协同治理效能[1]ꎬ实现了政府部门㊁社会组织㊁企业以及农户之间的信息共享ꎮ这种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ꎬ提高信息透明度ꎬ使得乡村产业振兴所需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ꎮ例如ꎬ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平台上的数据ꎬ精准识别乡村产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ꎻ企业则可以获取乡村的产业信息㊁市场需求等ꎬ从而作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ꎮ其二ꎬ产业协同推动创新发展ꎮ数字化协同治理促进了乡村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ꎬ推动了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ꎮ在此过程中ꎬ 村两委 特别331是村第一书记发挥了核心纽带的作用[2]ꎮ基层政府积极引领乡村精英和普通村民ꎬ借助数字化手段ꎬ构建了主体协同㊁要素协同㊁空间协同和内容协同等多元协同治理模式[3]ꎮ这一举措在学习机制㊁行政机制和社会机制等方面实现了治理创新[4]ꎬ确保了农产品生产㊁加工㊁销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ꎬ进而提升了产业链的附加值ꎬ同时也为乡村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ꎮ其三ꎬ治理效率提升促进了决策科学化ꎮ数字化协同治理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水平ꎬ使得政府决策过程更具科学性和精准性ꎮ在实践中ꎬ政府㊁企业㊁合作社和农民构成了主要参与力量[5]ꎬ而特定驱动力㊁利益激励以及信任关系的构建则成为影响各主体角色定位的核心要素[6][7][8]ꎮ随着正式制度㊁非正式规则以及技术变革等多元环境属性的动态演变ꎬ各治理主体将灵活调整其角色定位ꎬ以适应新的治理环境ꎬ进而形成更为紧密且高效的相互协同关系架构[9]ꎬ并在协同治理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ꎮ同时ꎬ数字平台所具备的大数据处理能力ꎬ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ꎮ这种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机制不仅有助于优化政府组织架构ꎬ解决政府治理碎片化问题[10]ꎬ而且能够有效破除基层数字形式主义ꎬ避免盲目投资和资源浪费ꎬ进而推动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ꎮ其四ꎬ公共服务提升有助于改善民生ꎮ数字化协同治理还有助于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ꎬ改善民生福祉ꎮ通过数字化手段ꎬ在危机协同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等领域ꎬ优化教育㊁医疗㊁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ꎮ同时ꎬ数字化平台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ꎬ帮助他们了解市场动态㊁学习新技术㊁实现农产品产业升级[11]ꎮ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数字化协同治理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ꎬ但是目前学界对数字化协同治理的研究大多针对城市社区ꎬ缺少对乡村具体案例的探究ꎬ对数字化协同治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运作逻辑的研究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ꎮ为了回答上述问题ꎬ本文将L区作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ꎬ以期探索出数字化协同治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机制ꎬ为我国广大乡村地区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益参考ꎮ㊀㊀二㊁案例选取背景与分析框架本文以S市L区乡村产业振兴为研究案例ꎬ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L区被选为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之一ꎬ在依靠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政策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ꎬ具有典型性ꎮ二是L区政府㊁农民㊁合作社㊁企业等多元治理主体ꎬ通过相互协同取得了数字乡村㊁智慧社区㊁三资监管网络平台等数字化成绩ꎬ打造出L区大米㊁L区肉牛等多个特色农业品牌ꎬ清晰地展示了数字化协同治理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运作逻辑ꎬ具有示范性ꎮ同时ꎬ课题团队自2021年8月起多次前往L区进行实地调研ꎬ与区政府㊁ 村两委 ㊁加工企业㊁种植农户等10余位参与乡村数字协同治理的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ꎬ获得了准确翔实的一手信息ꎮ本文采用学界广泛应用的 结构 过程 协同分析框架ꎬ该分析框架包含了协同分析的众多要素ꎬ是一个典型的解释性理论框架ꎮ考虑到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属性和数字协同治理的技术属性相耦合的实践现状ꎬ本文在 结构 过程 的理论框架中加入协同环境这一分析要素ꎬ建立起环境 结构 过程 的理论分析框架ꎮ在该框架中ꎬ协同环境包含正式制度环境㊁非正式规则和技术环境ꎬ协同结构包括政府㊁企业㊁合作社㊁农民相互协同的关系架构ꎬ而协同过程则是探究高效整合的资源㊁多主体共享的利益以及持续的数字化协同监管等三方面内容ꎮ并以此剖析数字化协同治理如何促进乡村产业整体发展ꎮ㊀㊀三㊁L区数字化协同治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分析㊀㊀(一)数字化协同治理环境及其类型L区作为国家数字乡村政策的试点之一ꎬ区域内各治理主体对数字技术的接受程度较高ꎬ因此具备良好的数字化协同治理条件ꎮ然而ꎬ数字化协同治理无法孤立运转ꎬ其作用和协调都需要根植于特定的场域之中ꎬ这个场域就是治理环境ꎮ431良好的乡村治理环境是数字化协同治理的基础ꎮ1.两项乡村政策耦合的正式制度环境为了保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ꎬ推动乡村振兴政策更好地落地实施ꎮ国务院五部门印发的«2023数字乡村发展工作重点»及L省印发的«L省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ꎬ提出要联合多部门㊁多主体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ꎬ在产业发展和数字建设方面齐抓共管ꎮ数字乡村和乡村振兴政策的耦合ꎬ是数字化协同治理能够在乡村推进的重要环境要素ꎮL区政府除了积极贯彻中央相关政策外ꎬ还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提出诸多政策措施ꎬ为数字化协同治理扎根乡村产业助力ꎬ提出以特色农产品加工和提升农民数字技能为重点㊁以提高乡村自身的 造血 功能为目的ꎬ构建政府领导㊁企业合作㊁合作社参与㊁农民增收的产业振兴格局ꎮ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农产品选种培育和种植ꎬ形成规模化㊁智能化的特色农业ꎬ打造一村一品的农产品分布ꎬ并引导农民掌握电商运作流程和线上销售渠道ꎬ扩大农产品销售网络ꎬ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ꎮ这些根植于乡村政策的具体举措ꎬ为L区乡村产业的数字化协同推进提供了政策保障ꎮ2.以信任关系为价值纽带的非正式规则在数字化协同治理的过程中ꎬ基于信任关系和理念认同的无形社会资本为数字化协同治理提供了软性刺激ꎬ是数字化协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非正式规则ꎮ这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对治理主体的行为决策有着重大的影响ꎮL区充分整合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ꎬ致力于建立良性的非正式规则ꎬ从而对各治理主体的行为产生正向影响ꎮ在整个协同环境之中ꎬ基于实现共同社会价值所确立的信任关系是各治理主体主动参与数字化协同的关键ꎮ政府的乡村善治目标㊁农民的致富渴望㊁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利益追求㊁合作社服务农民的宗旨ꎬ四者的价值追求在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化协同推进中获得了平衡ꎬ各方共同致力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宏大事业ꎮ例如ꎬL区政府主持建设电商物流园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ꎬ为企业入驻和农民参与提供基础设施ꎻ企业通过线上销售和以产定销的方式缓解农民对种植经济作物的顾虑ꎻ农民则根据合作社专家的建议和企业的市场选择ꎬ选取合适的特色农产品ꎬ进行数字化农业生产ꎮ所以ꎬ在政府提供基建㊁企业联络市场㊁合作社帮助生产㊁农民科学种植的基础上ꎬ各治理主体建立了稳固的信任关系ꎬ共同形成了数字化协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非正式规则ꎮ3.深刻嵌入乡村产业的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不断渗透ꎬ逐渐产生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产品销售模式ꎬ得益于国家大规模的基础信息设施建设和智能化终端的不断普及ꎬL区政府大力推广数字农业ꎬ并不断拓展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ꎮ例如ꎬ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对农产品的市场波动进行观测ꎬ建设物联网和无人监测等智能种植系统为农作物的培育和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保障ꎬ发展自媒体的网络营销和互联网企业的生鲜农产品采购等电子商务渠道帮助农民增加收入ꎮ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ꎬ构成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技术环境ꎬ使得L区能够突破地理限制ꎬ充分吸纳外来资本和资源进行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ꎮ总之ꎬ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两项政策的实施ꎬ为乡村数字化协同治理提供了正式制度保障ꎮ在协同治理的推进过程中ꎬ政府㊁合作社㊁企业㊁农民四元治理主体ꎬ基于相互信任关系和社会价值的一致性形成了数字化协同治理的非正式规则ꎮ(二)数字化协同治理结构及其实践数字化的协同治理结构是指数字技术赋能下各治理主体相互结成的力量关系ꎮL区政府借助数字技术和电商渠道的发展ꎬ构建了以政府㊁合作社㊁农民㊁企业为主体的数字化协同治理格局ꎮ1. 政府 企业 数字化协同在社会责任和利益诉求的引领下ꎬ企业对乡村产业的投资意愿表现强烈ꎮ然而ꎬ农业的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制约ꎬ限制了企业大规模参与农业生产的能力ꎮL区政府准确把握电商农业的发展机遇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ꎬ有效激发了企业对农产品市场的投资热情ꎮ首先ꎬL区政府积极与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ꎬ通过企业提供数字技术培训服务ꎬ帮助农民提升数字素养ꎬ解决其对数字技术和电商渠道缺乏了解的问题ꎮ531对于培训成绩优秀的农民ꎬ政府提供优先就业的机会ꎬ并依据培训的人数和质量为电商企业提供政策补贴ꎬ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ꎮ其次ꎬ政府通过外包和竞标的方式ꎬ与技术公司达成数字赋能协议ꎬ委托其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供数据支持ꎮ例如ꎬ农业资源数据中心与电商企业和技术公司紧密合作ꎬ构建农产品电商产业的数据库ꎮ数据中心通过对市场活动数据的深入分析ꎬ能够精确掌握农产品的热销时期㊁消费者画像以及热销加工产品等信息ꎬ为相关产业公司的产品研发和加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ꎬ同时也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选种培育建议ꎮ此外ꎬL区政府还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ꎬ新建的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ꎬ从而吸引了大量电商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ꎬ有效整合了加工端和销售端的市场资源ꎮ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和标准化流程的推广ꎬ园区内的小微企业得到了快速孵化ꎬ电商企业在销售农产品的同时ꎬ也积极推广L区的特色农产品ꎬ不仅拓宽了电商企业的选品范围ꎬ提升了销售业绩ꎬ也为L区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ꎬ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ꎮL区政府通过外部委托㊁竞争招标㊁税费补贴等方式ꎬ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ꎬ在农民数字素养培训和农产品数字赋能方面实现了深度协同ꎮ2. 政府 农民 数字化协同乡村振兴政策的直接关系主体即政府与农民ꎬ政府提出一系列措施旨在满足农民通过农业实现财富增长的需求ꎬ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ꎮ农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ꎬ配合政策的有效实施ꎬ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ꎮ然而ꎬ农民对致富的渴望与其相对薄弱的生产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匹配问题ꎬ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农民的生产能力与致富愿望相结合ꎮ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ꎬ是推动乡村产业整体振兴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ꎮ鉴于农民数字化生产水平的不均衡性ꎬL区政府结合当地自然社会条件ꎬ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进行了差异化的项目规划ꎬ旨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ꎮ同时ꎬ加强对农民的数字农业技术和电商渠道知识的培训ꎬ以提升其数字素养和能力ꎮ乡村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和政府的积极引导ꎬ激发了农民主动学习数字技术㊁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ꎬ进而实现了农民致富愿望与生产能力的匹配ꎮ此外ꎬL区还积极拓展数字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场景ꎮL区政府与联通公司合作建立数字平台系统ꎬ为农民参与乡村各类产业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可能ꎮ该数字平台系统包括智慧农业和服务支持两大模块ꎮ智慧农业系统协助农民对乡村产业进行数字化管理ꎬ涵盖种植㊁养殖㊁渔业㊁农机等多个领域ꎮ服务支持系统则包含区块链农产品质量溯源㊁价格监测㊁金融服务㊁电商直播及培训等功能ꎬ共同为农民的智慧农业生产和线上销售提供有力支持ꎮ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ꎬL区政府在村镇一级的公共事务治理中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ꎮ通过建立网格化运营中心和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指挥调度体系ꎬ实现社会事务和农业生产决策的数字化协同治理ꎬ村民可通过手机端直接接入网上政务办理平台ꎬ实现业务对接和村镇公共事务参与ꎮ在政民互动的数字化协同治理中ꎬ政府与农民相互促进ꎮ政府为农民提供数字化培训ꎬ有助于农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ꎬ提升生产效率ꎻ而农民提升数字素养后ꎬ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基层治理ꎬ进而提升政府基层治理效能ꎮ3. 农民 合作社 数字化协同合作社作为我国乡村经济的典型特色组织ꎬ不仅代表农民的经济利益ꎬ而且在推动农民参与市场竞争㊁抵御市场风险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ꎮ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渗透和电商渠道的日益扩展ꎬ合作社也要积极顺应时代潮流ꎬ进行数字化转型ꎬ以提升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力ꎮ在L区政府和 村两委 的大力支持下ꎬ全区建立了200多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ꎬ发展了20余家质量溯源管理主体ꎬ打造了20多个电商村ꎬ涵盖了百余家电商经营主体ꎮ这些合作社积极协助农民开展线上直播带货活动ꎬ实现了近千万元的销售额ꎬ显著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ꎮ在农业生产环节ꎬ合作社展现出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ꎮ通过与农业局的紧密合作ꎬ合作社推行智能种植模式ꎬ利用农业资源数据中心的强大631功能ꎬ结合卫星遥感㊁土壤环境监测㊁气象监测㊁地形勘探等多项指标ꎬ为农作物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ꎮ此外ꎬ多家农机合作社进行资源整合ꎬ实现了400多台农业机械的统一调配ꎬ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ꎮ同时ꎬ合作社还为农民提供40多架植保无人机ꎬ以短租形式满足农民的植保作业需求ꎬ降低了农民的投资风险ꎮ在农产品种植策略上ꎬ合作社通过收集品种㊁产量㊁生长环境等种植信息ꎬ结合农业资源数据中心的深度分析ꎬ形成了优质农作物评价指数ꎮ这一指数不仅有助于合作社评估当前作物种植策略的有效性ꎬ还能为农作物品种的划分和差异化品牌布局提供有力支持ꎬ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ꎮ此外ꎬ合作社还积极利用社交软件㊁自媒体㊁官方媒体以及线下采摘节等多种渠道ꎬ宣传L区农产品ꎬ成功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业品牌ꎬ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ꎮ4. 企业 合作社 数字化协同农民实现致富目标的关键在于构建稳定的销售网络ꎬ而企业作为经济主体ꎬ在农产品市场化运作和利润最大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ꎮ然而ꎬ单纯依赖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可能导致农民实际收益减少ꎬ因此合作社成为企业与农民之间合作的重要桥梁ꎮ合作社作为代表农民经济利益的社会组织ꎬ致力于在市场化合作中为农民争取更多利润ꎬ促进农民与企业的合作共赢ꎮ在L区产业振兴的数字协同实践中ꎬ企业基于土地㊁农产品㊁劳动力等资源要素进行理性投资ꎬ为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ꎮ合作社与企业开展数字销售合作ꎬ构建起区㊁镇㊁村三级联动㊁协同发展的基层电商服务体系ꎮ该体系通过嵌入MAP智慧农业系统ꎬ实现种植㊁生产㊁消费全流程的线上管理㊁追溯和交易ꎬ并涵盖产品拍摄㊁运营㊁宣传㊁推广等多个环节ꎮ为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链ꎬ合作社还引入加工企业和互联网公司ꎬ建立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产业链模式ꎮ通过引导村集体加入MAP战略ꎬ重点发展具备电商平台基础的村集体ꎬ吸引新媒体流量参与打造集创业㊁培训㊁加工㊁旅游于一体的特色产业ꎮ在这一过程中ꎬ合作社帮助农民与企业建立平等合作关系ꎬ构建了 智能种植 数字宣传 数字销售 一站式服务模式ꎮ合作社与大型商超㊁餐饮企业㊁农产品公司等签订长期合约ꎬ保障农产品销售ꎻ同时与抖音㊁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和电商企业进行合作ꎬ通过直播带货和线上预订的方式扩大销售网络ꎮ这种合作模式使农民能够实时接收市场产品动态ꎬ专注于农产品的数字化种植和生产ꎻ而企业则可以通过与合作社的规模化采购来降低运营成本ꎮ综上所述ꎬL区政府借助数字技术和电商渠道构建了政府㊁企业㊁农民㊁合作社四方相互协同㊁相互影响的数字化协同治理框架ꎮ政府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监管者ꎬ提供合作平台并监督市场化运作ꎻ企业从利益竞争者转变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共建者ꎻ合作社从收购中介者转变为提升农业经营综合效益的共享者ꎻ农民则从被动者转变为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动者ꎮ(三)数字化协同治理过程及其成效对于L区数字化协同治理过程的解构ꎬ要从多元治理主体进行的各项程序性流程中着眼ꎬ重点分析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中ꎬ各方治理主体如何在数字技术嵌入的背景下逐步实现资源协同㊁利益协同和监管协同ꎬ最终实现多元主体治理过程整体协同的目标ꎮ1.资源的高效化集聚治理资源涵盖了资金㊁技术㊁基建等有形资源ꎬ以及政策㊁公共价值取向等无形资源ꎮ全面整合这些资源ꎬ旨在实现治理主体间的优势整合与差异互补ꎬ从而构成乡村产业振兴的坚实基础ꎮ在无形资源整合方面ꎬ政策的引导和公共价值取向的协同起到了关键作用ꎮ在无形的社会资源整合中ꎬ一方面是政策的引导ꎮ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的政策耦合ꎬ为农业智能化和乡村产业数字化提供了重要支撑ꎮ这一政策不仅为电商企业和农民的合作搭建了平台ꎬ还增强了电商企业投入先进技术和资源于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数字化建设的信心ꎮ另一方面是公共价值取向的协同ꎮ政府致力于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ꎬ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增加对乡村的投资ꎬ农民渴望通过乡村产业振兴实现致富ꎬ而合作731社则坚守服务农民的宗旨ꎬ提升农业经营效益ꎮ四者在公共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ꎬ为各方合作建立了共同的信任基础ꎮ在有形资源的集聚方面ꎬ专项资金帮扶㊁数字技术赋能和物流基建服务乡村是三个重要方面ꎮ省市区设立的农业专项直达基金ꎬ包括多项农业补贴资金ꎬ为L区数字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ꎮ政府还引导银行和金融信贷机构提供合适的产业贷款ꎬ建立了 政银企 战略合作关系ꎬ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ꎮ此外ꎬ数字技术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ꎮL区与腾讯公司以数据中台为核心ꎬ结合网格化管理运营中心和基地中心ꎬ构建了产业服务㊁政务服务㊁民生服务三大服务体系ꎬ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ꎮ物流基建服务乡村也是促进有形资源集聚的重要一环ꎮL区依托综合保税区和近海经济区等平台ꎬ通过铁路物流港和公路物流港的开发ꎬ整合了粮食㊁农资㊁冷链运输等全领域物流供应链ꎬ形成了多式联运㊁城市配送等业务板块的企业联盟ꎮ这不仅有助于将L区建设成农产品运输枢纽ꎬ而且延伸了农产品的销售网络ꎬ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ꎮ2.利益的多主体共享在探讨协同治理结构的形成与运作过程中ꎬ利益的协调分配无疑是一个核心议题ꎮ只有在协同治理的框架内ꎬ实现利益的合理分配与共享ꎬ多元主体间才能通过明确的利益共享机制ꎬ构建出稳定的协同关系ꎬ进而推动乡村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ꎮ因此ꎬ为了促进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ꎬL区政府积极致力于构建企业㊁农民与合作社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ꎬ旨在实现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共享ꎮ在实际运作中ꎬ企业㊁合作社和农民在政府及 村两委 的监管下ꎬ通过签署订单协约ꎬ确保农产品的包销ꎮ合作社在农作物选种㊁种植技术指导和农产品质量验收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ꎬ同时监督企业与农民履行合约ꎬ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ꎮ农民则专注于农作物的种植与农产品的初加工ꎬ在合作社和L区政府的帮助下ꎬ提高农作物产量ꎬ实现规模化种植ꎮL区政府㊁合作社㊁农民与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产业运作体系ꎮ政府负责监管与引导ꎬ合作社提供服务ꎬ农民负责生产ꎬ企业则负责销售ꎮ通过包销订单和加工补贴等方式ꎬ构建起了企业㊁农民㊁合作社㊁政府四元利益共享机制ꎮ企业借助双渠道营销和二次加工获取利润ꎬ政府获得税收收入ꎬ农民获得订单和加工补贴ꎬ合作社则通过吸引更多社员加入和拓展市场合作空间ꎬ实现自身发展ꎮ这一系列的利益分配举措ꎬ实现了在数字化协同治理过程中多主体之间的利益共享ꎬ生成了乡村产业长期发展的内生性动力ꎮ3.监管的数字化协同监管机制作为乡村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保障机制ꎬ对于推动多元治理主体积极履行各自职责㊁防范企业因利益驱使而损害农民利益具有重要作用ꎬ这也是确保各治理主体权责明晰㊁实现乡村数字化协同治理目标的必由之路ꎮL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产业的监管工作ꎬ致力于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监管的全面覆盖ꎮ在产品质量方面ꎬL区政府统一了全区生产标准ꎬ建立农产品加工中心和交易检验中心ꎬ并依托区块链技术对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的追踪㊁分析及风险预警ꎮ此外ꎬ农产品质量溯源制度的建立ꎬ使得消费者能够通过扫描农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全面了解农产品的生产流程ꎬ有效促使企业和农民保证农产品质量ꎬ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数字化监管ꎮ在乡村振兴资金的使用上ꎬL区政府针对乡村产业发展规划ꎬ构建了由监察㊁财政㊁审计㊁检察等多部门协同参与的乡村振兴资金监管体系ꎬ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ꎮ项目使用方需通过指标管理系统记录相关信息ꎬ并导入资金监控系统ꎬ以保障数据的真实性㊁账目的清晰性以及资金流向的明确性ꎮ在资产管理方面ꎬL区建立了农村 三资 监管平台ꎬ采用 多网合一 的组织架构ꎬ将农村集体资产㊁交易㊁资金等数据整合至单一数据库ꎬ构建了数字乡村综合管理平台ꎮ该平台集成了 三资 管理㊁清产核资㊁产权改革㊁产权交易㊁宅基地管理㊁农村金融改革㊁银农直联等七大功能模块ꎬ实现了对全区各级核算单位 三资 的全面监管ꎮ在基层治理层面ꎬL区积极建设智慧乡镇视频监控服务平台ꎬ利用前端摄像831。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机理、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机理、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作者:陈春潮杨俏丽孙天舒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24年第05期摘要:面对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农村劳动力数字技能偏低、数字经济与城乡产业链衔接难度较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发展不均衡等困境,以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应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培养、加快推进农村数字产业化与产业协同化、推进数字资源与基本公共服务整合。
关键词:数字经济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广西文化青年拔尖人才专项”课题一般项目“以人民为中心的广西乡村产业振兴保障体系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23QBB002)。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兴起与应用,推动了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并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特征,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平台化赋能产业发展,催生出新的产业,既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可以为推进城乡产业融合提供新途径。
在农业发展方面,数字经济通过赋能农业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贯通,有机衔接了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创新了农业发展业态、扩大了发展空间、注入了发展新动能、增强了发展活力。
可以说,数字经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环境与时代框架,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又可以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利机遇与巨大空间。
研究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厘清其理论逻辑、分析现实困境并提出政策建议,对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打破城乡空间融合壁垒,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的二元化,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平台、通道和机制不够完善,劳动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主要由农村流向城市,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农村服务城市的发展模式并由此扩大了两者发展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文献综述研究摘要:数字化乡村建设正在推动着乡村社会的全面变革,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
对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文献进行全面综述,旨在总结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揭示研究的空白和亮点,指出数字赋能对优化农村治理结构、增强农民参与度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梳理主要实践路径和模式,总结研究现状,发现现有研究问题,进一步指出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研究的亮点和挑战。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赋能已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策略。
希望通过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文献综述研究,可以助力乡村治理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数字赋能;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智慧农村;Absrtact: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is promoting the overallreform of rural society,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rural governance under digital empowerment, in order to summarize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is research field and reveal the gaps and highlights of the research, and points out that digital empower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ptimize the rural governance structure, enhancefarmers' participation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combs the main practical paths and models, summarizes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finds out the existing research problems. Under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empower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y of rural governance.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rural governance with digital empowerment, it can help the academic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 the field of rural governance, andprovid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Key words: digital empowerment;rural governance;ruralrevitalization;smart villages;1.引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赋能作为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治理相结合的新模式,已经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策略。
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数字赋能为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同时也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现有关于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文献综述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数字赋能下乡村治理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对数字赋能下乡村治理的概念和意义进一步阐述,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还可以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对其他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2.数字赋能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概述2.1数字赋能的涵义及特性数字赋能是指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推动,赋予其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能力的过程。
在乡村治理中,数字赋能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来推动农村治理的创新和改善,提升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水平。
数字赋能下乡村治理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来优化农村治理结构。
传统的农村治理模式往往信息不对称、决策制定不科学、公共服务不均等,通过数字赋能,可以实现对农村治理过程和决策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和监控,提高治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数字赋能下乡村治理还可以增强农民的参与度。
数字赋能可以打破地域限制,为农民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参与决策的机会。
通过数字化平台,农民可以直接参与到农村治理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提出建议、提供意见、推进民主参与和治理的透明化。
另外,数字赋能还可以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在多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数字赋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手段。
通过数字赋能,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农村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数字赋能下乡村治理包括优化农村治理结构、增强农民参与度和推动乡村振兴。
通过数字赋能可以实现农村治理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社会经济的提升。
因此,研究数字赋能下乡村治理的意义和特点对于推动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2乡村治理的现状及挑战数字赋能已经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策略,然而,乡村治理现状中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乡村治理的现状仍然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
在我国,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较于城市地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数字化程度不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同时,乡村地区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也与城市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些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效果和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乡村治理中存在着官僚主义问题。
由于地域较小、信息闭塞、监督相对松散,村干部容易产生特权思想和腐败行为,进而影响乡村治理的公正和效率。
同时,由于村干部在乡村地区的特殊地位,村民在参与乡村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相对较低,导致治理过程中缺乏居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此外,乡村治理中还存在着自然环境破坏、农村土地流转等问题。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遭受到破坏,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加之农村养老和社会保障不到位引发的土地的流转问题,直接影响到乡村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利益保障。
面临这些挑战,数字赋能提供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数字赋能,可以加快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提升数字化程度,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改善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另外,数字赋能还可以促进乡村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平台和数字技术工具,推动居民对乡村政务的监督和参与,提高治理的透明度和决策的合法性,实现乡村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村土地的流转,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数字赋能下乡村治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技术应用和数字赋能措施需要适应乡村特点和实际需求,在保证数字化进程的同时,要考虑乡村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习惯等因素。
数字赋能需要解决乡村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问题,促进居民的主体地位,确保民主决策和治理的有效实现。
而且,数字赋能还需要解决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确保数字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要进一步探索促进数字赋能下乡村治理的有效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通过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3数字赋能对乡村治理的可能改变数字赋能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乡村治理提供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手段和支持,以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数字赋能对乡村治理的可能改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字赋能为优化农村治理结构提供了机遇。
传统的农村治理结构缺乏信息传递畅通、政策决策科学和农民权益保护等问题。
而数字赋能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提供全面、及时且准确的农村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农村治理的信息共享和高效运行。
第二,数字赋能能够增强农民的参与度。
数字赋能可以通过提供数字技术工具和平台,让农民参与农村政策制定、项目策划、资源配置中,让农民的声音被更好地听到,推动决策过程更加公正透明。
第三,数字赋能也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数字赋能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
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然而,数字赋能下乡村治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1)数字鸿沟问题突出。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访问能力的不平衡,一些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无法充分享受数字赋能带来的便利和机会。
(2)应用存在隐私和数据安全风险,需要加强数据保护和隐私权威的建设。
这些问题不仅对技术成本和人力资源投入是一个挑战,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和支持。
针对数字赋能下乡村治理的可能变革,需要(1)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字赋能对乡村治理的实际效果和影响机制;(2)加强乡村治理与数字赋能技术的融合研究,探索数字赋能对乡村治理模式和机制的改进;(3)加强乡村治理政策与数字赋能的协同研究,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
总之,数字赋能已经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策略,对优化农村治理结构、增强农民参与度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数字赋能下乡村治理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推动数字赋能下乡村治理的有效实施,促进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3.数字赋能与乡村治理相关文献回顾3.1数字赋能相关文献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赋能已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策略。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将揭示数字赋能下乡村治理的主要实践路径、研究热点和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指导和依据。
在数字赋能下乡村治理的研究中,国内外已经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和实践案例方面。
数字经济具有较高的技术属性[1]。
数字赋能所带来创新效应和技术效应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2-3]。
部分研究聚焦于数字农业的应用,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这些研究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政策推广等角度分析数字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数字赋能下乡村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