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古诗文及课外阅读竞赛答案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外阅读题及答案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外阅读题及答案部编版军城早秋(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A.朔云:北方的云.B.更催:再次催促.C.骄虏:骄傲的俘虏.D.莫遣:不要让.2.“更催飞将追骄虏”的“更”字读音是,意思是 .这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3.用“”画出诗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再改写成现代汉语.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担心战争失败的紧张心情.()(3)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参考答案】1.C2.gèng再次再次催促勇敢善战的将士们去追击敌军3.画出: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昨夜萧瑟的秋风吹入我军驻守的关塞;北方的流云和边疆的明月遍布西山.4.(1)√(2)×(3)√马上作(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1.解释词语.驱驰:横戈:2.“报主情”的“主”指的是 .“江花边月笑平生”这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3.诵读这首诗时,语气应该是()A.平静B.豪迈C.悲凉D.喜悦4.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5.查一查戚继光写的其他爱国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参考答案】1.策马疾驰. 指拿着兵器2.君主拟人我常年策马疾驰于南方和北方,以报答君主的恩情;南方江边的花和北方边地的月笑看着我的一生.3.B4.在这首诗中,我读出了诗人转战南北,保家卫国的豪情.5.示例:寄书向知己,不解作家音.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君心.。
五年级古诗文及课外阅读竞赛答案

五年级古诗文及课外阅读竞赛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30分)1.《草房子》的作者是(曹文轩),主人公是(桑桑)。
2.秃鹤的本名叫(陆鹤),大家叫他秃鹤是因为(他秃头)。
3.桑桑得的病是(鼠疮),他最喜欢的女老师是(温幼菊),最喜欢的男老师是(将一轮)。
4.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这个“最英俊的少年”指(陆鹤)。
5.在海伦凯勒读的诗歌中,她最喜爱的一首是( 《被禁闭的鹦儿》)6. 海伦凯勒的老师的名字叫什么( 莎莉文)7. 六(3)班养在鱼缸里的绣球鱼是遭到了(小龙鱼)的毒手,只剩下一副尸骨躺在水草旁。
8.米老师去豆芽儿家送给他的礼物是(治尿床的偏方)9.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10.《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 白骨精)、大闹( 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 芭蕉扇)。
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花不是无情无,化作春泥更护花)。
1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4.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
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二、选择题(17分)1.《秋思》的作者是(B)A纳兰性德B张籍C杜甫2.《金缕衣》中“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写的是(B)A爱惜粮食B珍惜时间C思念家乡3.唐代诗人杜甫的《属相》写的是(C)A刘备B唐太宗C诸葛亮4.“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句是( A)A海上明月共潮生B何处春江无月明C带雨云埋一半山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A )A、春天景色B、夏天景色C、秋天景色D、冬天景色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B )A、汉朝名将霍去病B、汉朝名将李广C、赵国名将廉颇D、三国名将赵云7.下面不属于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小说)的是( C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聊斋志异》 D《西游记》。
部编人教版2022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竞赛题

部编人教版2022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竞赛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补充诗句完成练习。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完整诗句。
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2. 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从题材上说,这首诗是()。
A.田园诗B.边塞诗C.送别诗[2]第二句单于夜遁逃描写的事件是_____。
[3]根据古诗意思,你觉得下面哪幅图做这首诗的配图最合适?写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4]试着分析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柄柄芰①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②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
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
注:这是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
①芰(jì):古书上指菱。
②蛩(qióng):这里指蟋蟀。
[1]请描绘出首联中展现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诗,请你品味“秋滋味”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外阅读题及答案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外阅读题及答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外阅读题及答案(部编版)古诗一:《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二:《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三:《题都城南庄》 - 刘禹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题目初阅时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困惑,这三首古诗是如何与五年级上册有关呢?本文将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它们在课外阅读中的重要性,并提供题目的详细答案。
首先,我们来分析《春晓》这首诗。
孟浩然以春天的早晨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惊人景象。
在五年级上册的课程中,学生学习了关于大自然的知识,如春天的气候、季节变化以及鸟类的行为。
通过阅读《春晓》,学生可以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诗中,作者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美好的时刻,同时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登鹳雀楼》这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追求。
在五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和历史背景知识。
他们了解到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山脉和楼阁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阅读《登鹳雀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和历史,并培养对美的欣赏力。
这首诗也鼓励学生不断向前追求,不断超越自己,争取更高的成就。
最后,我们来分析《题都城南庄》这首诗。
这首诗以农村的景色为题材,描绘了一个安静而和谐的田园场景。
在五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阅读《题都城南庄》,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并培养对乡村景色的欣赏力。
这首诗也鼓励学生珍惜身边的美好,感恩生活中的点滴。
综上所述,这三首古诗在五年级上册的课外阅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国的地理和历史,以及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
通过阅读这些古诗,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欣赏力和对生活的感恩之心。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古诗词、阅读考级试题 附参考答案

赵墩镇小学生古诗文、阅读考级试题(五年级)得分:一、从方格中找出一句诗(12分)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6分( A )1. 《山居秋暝》一诗中,从诗人的感觉来写空山雨后秋凉的诗句是: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B )2.“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中用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涨潮前后行船的情况?A. 比喻B. 对比C. 反衬( C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诗人王昌龄在什么地方为好友辛渐送行:A 黄鹤楼B 鹳雀楼C 芙蓉楼D 望湖楼( C )4.《咏鹅》的作者与哪三位诗人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A王勃李白卢照邻 B 李峤杨炯卢照邻C王勃杨炯卢照邻 D 白居易王勃李白( D )5. 下面哪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光明磊落,高洁清白的品质。
A 任尔东西南北风B 不教胡马度阴山C 斜风细雨不须归D 一片冰心在玉壶( A )6. 诗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讽刺的是:A 忘了国难,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B 来杭州游玩的人C 在西湖游玩的公子小姐D 不关心国家大事的杭州百姓( A )7 . 高适、岑参、王昌龄、都是边塞诗人。
A王之涣 B王安石 C贺知章 D王维( C )8. 乐乐读书总是不用心,往往半途而废,你可以用下面哪句话来劝说他。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C.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D.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填空:每空1分,第5题3分,共10分1. 在《蝉》一诗中,“流响出疏桐”中“流响”的意思是蝉长鸣不已。
2. 乞巧又名七夕,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
古人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
3. 《题临安邸》一诗中“邸”的意思是旅社、客栈;《已亥杂诗》中的“抖擞 "的意思是振作精神。
4. 寒山寺位于江苏苏州,《枫桥夜泊》是张继的代表作。
五年级古诗文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五年级古诗文知识竞赛试题(答案)学校姓名一、我会选。
(20分)1、诗人李白人称(B )。
A、诗圣B、诗仙C、诗囚D、诗鬼2、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C )。
A、高适B、岑参C、王维D、孟郊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B )A、汉朝名将霍去病B、汉朝名将李广C、赵国名将廉颇D、三国名将赵云4、“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自一首构思巧妙的咏( A )诗。
A、风B、雨C、雪D、竹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孟郊《游子吟》是一首赞美(B )的诗。
A、父爱B、母爱C、师爱D、友情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 A )的《小池》。
A、杨万里B、苏轼C、贺知章D、陆游7、“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是指( B )。
A 、杭州B 、苏州C、徐州8、“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的作者李清照是(C )A、清代B、唐代C、宋代D、明代9、以下哪一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
(F )A、春风送暖入屠苏B、春风不度玉门关C、春江水暖鸭先知D、春潮带雨晚来急E、春风又绿江南岸F、春来江水绿如蓝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C )A、春夜景色B、夏夜景色C、秋夜景色D、冬夜景色二、我会填。
(31分)(一)、按提示填。
(15分)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填颜色)2、(白)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天。
(填数词)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6、天( 苍苍),野( 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填叠词)7、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填植物)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填动物)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填方位)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最新古诗词知识竞赛测试卷答案小学五年级古诗文比赛真题参考答案唐诗三百首测试卷中国诗词大会

古诗词知识竞赛测试卷一、诗句填空。
(20分)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选自杨万里的《小池》。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选自王昌龄的《出塞》。
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选自朱熹的《春日》。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选自柳宗元的《江雪》。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选自李绅的《悯农》。
6、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选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选自王翰的《凉州词》。
8、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选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9、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选自朱熹的《观书有感》。
10、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选自杜牧的《江南春》。
二、判断。
(在正确的题目后面括号里打“√”,错误打“x”。
)(5分)1、《静夜思》、《秋浦歌》、《赠汪伦》、《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送孟浩然之广陵》《春晓》等诗都是李白写的。
(×)2、“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写的是春天江南美丽的景色。
(×)3、宋代诗人陆游写的《示儿》是一首表现他强烈热爱祖国的诗。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
(√)5、《敕勒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其中的名句之一。
(×)6、我们经常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来劝告人们不要太过于悲伤。
(×)7、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诗句。
(√)9、“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我国秦代起义的领袖,人称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
(√)1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表达了诗人林升对南宋王朝统治者腐朽生活无尽的谴责。
(√)三、趣填古诗。
(12分)1、填颜色: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小学古诗词阅读竞赛试题(附答案)

小学古诗词阅读竞赛试题(附答案)姓名:1.具有下列称号的的诗人分别是:“XXX”;“诗圣”;“诗鬼”。
2.“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描写“岁寒三友”古诗分别是:、、。
3.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中的“佳节”是指。
5.,欲饮琵琶马上催。
6.,天下谁人不识君?7.秦时明月汉时关,。
8.生当作人杰,。
至今思XXX,。
9. ,钟山只隔数重山。
10.,无边光景一时新。
11.《游子吟》诗中两个比喻,一是将寸草比喻成,二是将三春晖比喻成。
12.《咏柳》此诗是一首诗,描写的是在季里,的样子。
诗中的后两句使用了的写作手法。
13.《登鹳雀楼》告诉我们的道理。
14.《渭城曲》此诗是一首诗,又名。
写出了诗人送别朋友的那种之情。
15.《江南》描写的季节是。
16.《题西林壁》诗为一首富含哲理的诗,写的山是。
117.《小池》写的季节是,写出了初夏的景象,特性是玲珑玲珑。
诗顶用:和两个字,呈现出了拟人化的写法。
18.XXX的《乡村四月》XXXXXX,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描写了XXX的乡村风光,反映农忙季节时的繁忙景象,表达了对的喜爱,对的赞美。
19.XXX的《饮湖上出初晴后雨》为一首描述西湖的有名诗句。
写出西湖的和的分歧景色,感遭到了分歧的美丽。
20.XXX的《元日》写的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诗中写出了人们过节时的、、三件传统风俗来渲染欢乐平和的氛围。
21.请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得当的地名。
(1)烟花三月下()。
(2)()城外寒山寺。
(3)朝辞()彩云间,千里()一日还。
(4)花重()城。
(5)()瓜洲一水间。
(6)西北望(),可怜无数山。
(7)()亲友如相问,一片XXX在玉壶。
(8)但使()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2.哲理诗:请按照下列情境填上得当的,包含哲理的诗句。
(1)爸爸妈妈在书房里贴上一副春联,对我说,小时候不努力研究,长大之后就会忏悔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古诗文及课外阅读竞赛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30分)1.《草房子》的作者是(曹文轩),主人公是(桑桑)。
2.秃鹤的本名叫(陆鹤),大家叫他秃鹤是因为(他秃头)。
3.桑桑得的病是(鼠疮),他最喜欢的女老师是(温幼菊),最喜欢的男老师是(将一轮)。
4.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这个“最英俊的少年”指(陆鹤)。
5.在海伦凯勒读的诗歌中,她最喜爱的一首是( 《被禁闭的鹦儿》)6. 海伦凯勒的老师的名字叫什么( 莎莉文)7. 六(3)班养在鱼缸里的绣球鱼是遭到了(小龙鱼)的毒手,只剩下一副尸骨躺在水草旁。
8.米老师去豆芽儿家送给他的礼物是(治尿床的偏方)9.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10.《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 白骨精)、大闹( 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 芭蕉扇)。
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花不是无情无,化作春泥更护花)。
1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4.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
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二、选择题(17分)1.《秋思》的作者是(B)A纳兰性德B张籍C杜甫2.《金缕衣》中“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写的是(B)A爱惜粮食B珍惜时间C思念家乡3.唐代诗人杜甫的《属相》写的是(C)A刘备B唐太宗C诸葛亮4.“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句是( A)A海上明月共潮生B何处春江无月明C带雨云埋一半山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A )A、春天景色B、夏天景色C、秋天景色D、冬天景色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B )A、汉朝名将霍去病B、汉朝名将李广C、赵国名将廉颇D、三国名将赵云7.下面不属于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小说)的是( C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聊斋志异》 D《西游记》。
2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B)A端午节B重阳节 C春节9“天涯共此时”是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的一个特色栏目,这个栏目名称出处谁的诗句?(C)A、李白B、白居易C、张九龄1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是(C)A、顾炎武B、黄宗羲C、于谦11.唐僧师徒历经几难?(A)A81 B49 C10012.唐僧的袈裟叫什么?(C)A宝石袈裟B佛祖袈裟C锦襕袈裟13.六(3)班和六(2)班在活水公园打架原因是(C )A 孩子的隐私B 杜威下课的时候无缘无故打了米老鼠C 给两个班的老师打分14.1900年,秋天作者海伦凯勒终于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这所大学是( B )A.剑桥女子中学B.拉德克利夫学院C.加洲大学D.斯坦夫大学1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作者在拥有光明的第二天的夜晚,希望在哪度过的( C )A.艺术博物馆B.在自己的家C.在剧院影院D.在图书馆16.素有“诗佛”美誉的唐朝诗人指的是(B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17.泰戈尔是(A )著名诗人A印度B英国C美国D中国三、智力比拼1.下面所选古诗,每句都有一个动物名,你能把它们填出来吗?(12分)两岸(猿)声啼不住故人西辞(黄鹤)楼柴门闻(犬)吠早有(蜻蜓)立上头意欲捕鸣(蝉)明月别枝惊(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 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
(12分)(1)谈到太平天国洪、杨内讧这段历史,人们不禁会发出“(同时本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诗)的叹惋。
(2)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无故人”意思相反的诗句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夜晚。
”这首歌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停泊》中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4)在写作文时,我们有时无从下笔,经过冥思苦想,突然间文思泉涌,真可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5)反动派不让鲁迅发表革命文章,但革命的春天是关不住的,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6)开发大西北,我们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绿色生态战略。
可以料想,不久的将来,古人吟唱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良好生态环境必将在大西北重现。
(用《敕勒歌》中的诗句填写)3、写出成语中主要的历史人物(12分)三顾茅庐(诸葛亮)四面楚歌(项羽)程门立雪(杨时)纸上谈兵(赵括)乐不思蜀(刘禅)滴水穿石(张乖崖)卧薪尝胆(勾践)七步成诗(曹植)约法三章(刘邦)望梅止渴(曹操)指鹿为马(赵高)起死回生(扁鹊)四.阅读题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