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导学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优质学案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优质学案 导学案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课标要求】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

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学习提示】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及主要协议;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成功为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

【学习过程】一、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背景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爆发。

1940年5月,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德军飞机的猛烈轰炸。

1941年6月,德军向东对苏联发动侵略战争,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二战进一步扩大。

(1) 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2) 、 、 等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逐渐走向联合。

2、标志: 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 国家在华盛顿签署《 》。

二、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2、时间: 年2月。

3、地点: 雅尔塔。

4、与会国:美、英、苏三国首脑 、 、 。

5、内容:(1)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 ,彻底消灭德国的 。

(2)成立 。

(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 作战。

6、影响: 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欧洲战场 太平洋战场争局势。

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斯大林格勒战役(1)时间:1942年7月至年2月。

(2)意义:①此后,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重要。

2、中途岛之战(太平洋战场——美胜日)。

3、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英胜德意)4、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时间地点:1944年6月6日,法国。

(2)军队:、等反法西斯联军。

(3)影响:盟军登上大陆,欧洲国家得到解放。

5、德国投降(1)过程①1945年4月,向柏林发动总攻。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法反西斯战争的胜利》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编号: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罗曼登陆和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德日无条件投降。

2、认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意义。

【学习重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罗曼登陆;雅尔塔会议;二战的影响。

【学习难点】二战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合作探究媒体展示【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

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请给本课添加一个能涵盖主要内容的副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形成标志:_____年1月1日,____、____、____、_____等26个国家在_______共同签署了《__________》。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终形成。

2、形成影响:对加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为战后____________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二、大战的转折:1、斯大林格勒战役:在_____年7月到_____年2月进行的_________会战中,苏军取得了胜利。

从此,苏军开始了_________。

此役是_________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_____年6月初的_______海战中,日本损失惨重,__________出现转折。

三、法西斯的覆亡:1、第二战场的开辟:_____年6月6日,______军队在法国的_______登陆,开辟了__________,第二战场的开辟,使法西斯德国处在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2、雅尔塔会议的召开:(1)目的:为了取得___________的最后胜利、解决_____的重大问题。

(2)召开:______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在克里木半岛的_______举行会议。

抗日战争的胜利 2课时 导学案(1)

抗日战争的胜利 2课时 导学案(1)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案编号27编制人:狄伟英 审核人 使用时间:1月1号 班级 姓名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2、认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3、通过本课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七大的内容;抗战胜利的意义及原因。

难点:对七大历史意义的理解。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 123-124第二段小字,回答,中共七大召开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2、中共七大召开的目的: 。

时间: 、地点: 。

3、阅读课本P 124,回答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是?4、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二)日本无条件投降1、通过课本P 124-125,回答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哪些?(提示:从国内、国外两方面来说)2、抗日战争结束的时间为: ,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时间),签署投降仪式。

3、抗日战争胜利有何历史意义?(三)台湾的光复4、 年,台湾光复。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裕仁天皇(1926-1989年在位)是日本战时的最高统帅。

日本发动战争和在战争中的重大决策,都是在御前会议上做出的,得到裕仁天皇的批准。

材料二:迷恋带病真菌、杆菌研究的裕仁天皇一直关注着日本细菌部队和化学部队的发展,并一直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

731部队(化学和细菌战部队)1936年奉裕仁天皇敕令建立。

1940年裕仁天皇又颁布新的敕令,将部队扩充到3000人,并将主要基地由黑龙江肇东县、五常县移到哈尔滨南郊的平房镇。

731部队培植各种致病细菌,并制造炸弹,在实战中施放撒播。

1937年12月1日,裕仁天皇亲自签发“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

占领南京后,裕仁天皇还奖赏攻陷南京的日本军官……对南京大屠杀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岳麓版-可编辑修改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岳麓版-可编辑修改

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班级姓名小组编号一、学习目标:知道:2.中国军队的局部反攻;2.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3.中国军队的全面反攻;4.日本无条件投降;5.台湾回归。

理解:1.中共“七大”;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课堂目标重难点:1.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难点:中共“七大”召开的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原因。

三、自主学习教材第86---90页,完成下列练习:(一)中共“七大”召开:1.时间:()年4月---6月。

地点:()。

2.内容:大会制订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共领导下,打败(),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明确规定党的指导思想是()。

选举了以()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3.意义: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思想统一和政治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国抗战的胜利:()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月()日,日本政府向盟国签字投降。

()月()日,侵华日军代表()在南京向中国政府代表()递交了投降书。

2.意义:抗日战争是()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洗刷了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3.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四课堂检测反馈练习:在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了;在1937—1945年抗击日本全面侵华的战争中国,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战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政府政治(),经济(),军备(),指挥();日本处于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战线;国民政府()战场的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共实行的()路线,坚持敌后抗战也对胜利起了一定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导学案-1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导学案-1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导学案-1《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写作特点。

2.进一步熟悉新闻的六要素。

3.初步了解记者的立场、观点和角度不同,同一则新闻报道效果不同。

早读晚诵东京受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亲自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由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主持的日本政府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政府和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尼米兹上将代表美国、徐永昌上将代表中国、弗雷泽上将代表英国、杰列维扬科中将代表苏联接受日本投降。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本方面的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

东京受降,在大国的博弈中导致了两个张弛:一是中国土地上另一支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未能参与对日的正式受降,但是抗战八年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地位的消长,决定性地改变了中国国内国共两党力量的对比,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抗战八年间的对敌战斗中得到巨大的发展和壮大,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解放战争很快取得胜利——这是当时许多人都未曾意料到的,新中国由此诞生;二是中国军队未能登陆日本本土或琉球群岛——以对日本产生的震慑性效果,现在看来当时中国所采取的“以德报怨”的对日策略,部分日本人并不以为然。

背景链接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成为最后一个孤独的顽敌。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早日投降。

8月6日,一架美军飞机驶过日本广岛上空,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的轰炸。

8月9日凌晨,刚从欧洲战场归来的百万苏联红军征尘未洗,长驱数万公里,向盘踞在中国的关东军发起进攻。

上午11时30分,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教案日本签署投降书(5篇材料)

教案日本签署投降书(5篇材料)

教案日本签署投降书(5篇材料)第一篇:教案日本签署投降书日本签署投降书【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了解该则新闻的历史背景。

(3)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方法和过程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阅读新闻,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整个教学以听和读为主要手段,从“新闻的内容”“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三个角度对课文作反复阅读,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相机诱导、点拨。

2.延伸拓展法:新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为让学生切实把握这种文体,教学中宜选择几则新闻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

【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中央电视台新闻录音磁带、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喜欢新闻,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一起解读这则新闻带给我们的信息。

/ 3二、新闻背景资料简介教师:新闻不是孤立产生的,比如说《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就与解放战争密不可分,那么就请同学们小组思考,讨论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则新闻背景资料有哪些?时代背景: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广播诏书;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

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

三、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的内容和结构1.播放新闻录音或视频 2.把握新闻的六大要素教师: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 精品教案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 精品教案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2.体会新闻的现场感和情感倾向。

【教学重点】领悟通过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传达现场气氛,表达感情倾向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中、英、美三国的《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9月2日(课本有误,纠正以还历史本来面目),日方与同盟国正式签订了投降书。

让我们来重温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二、了解“消息”这一文体知识“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1.消息的定义消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2.消息的特点:真实准确、讲究时效、短小精悍。

3.消息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4.消息的结构(1)标题:A.标题的作用:概括、突出、浓缩地提示整则消息的内容。

B.标题的形式:单行、双行、三行。

C.双行标题的写法:a.一种是正题的上面有引题(也叫肩题、眉题)如:百事新星大赛频出明星脸“周杰伦”亮相南京b.另一种是正题下面有副题(也叫辅题、子题)如:面向新世纪的必然选择我国正积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D.正题、引题和副题的作用:一般说来,正题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

引题主要阐发意义、渲染气氛、介绍背景等作用。

副题则多是对正题起补充、说明作用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前面一般有消息头:(a)消息头的作用和位置:标明了消息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一般要用括号或者以显著字体标出,放在消息的开头。

(b)消息头形式:一般有“电头”和“本报讯”两种,如“××社×地×月×日电”“本报×地×月×日专讯/电”(2)导语:消息头后空一格,紧接的是导语。

八年级历史(上)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识记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重点)2、能记住抗日战争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3、懂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难点)4、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的英勇顽强的民族气概。

【课堂流程】提问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课堂检测→整理学案【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梳理下面知识,并在课文上圈画出来。

)1.时间:年开始。

(一)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后战场进行的局部反攻。

3.国民党战场局部反攻。

1.时间:2. 地点:①政治上:制定了党的路线(二)中共“七大”召开 3. 主要内容②思想上:确定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组织上:选举产生了以为首的中央委员①指明了抗 4.历史意义②形成了日③为争取战①美英盟军争 1. 日本无条件的投降的原因②美国胜(三)抗日战争的胜利③苏联利④中国军队2、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①时间:1.台湾回归(光复)(四)台湾回归和抗日②意义:宣告战争胜利的意义①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②③二、合作探究(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2、拓展题:数一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过哪几次较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3、想一想,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三、课堂小结(温馨提示:请根据该课“学习目标”或“课文的主要学习内容”来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四、课堂检测(温馨提示:请用直选法、排除法或比较法做选择题)1.“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是党的哪次会议的内容()A中共二大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中共七大2.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历时八年,起止时间是()A 1936~1944年B 1937~1944年C 1936~1945年D 1937~1945年4.延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重要红色旅游区之一,1945年4~6月在这里召开的党的会议是()A 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5.抗战胜利后,被日军割占50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这50年是指()A 1894~1944年B 1895~1945年C 1896~1946年D 1899~1949年6.“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学习雷锋好榜样,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这首歌曲在20世纪60年代曾家喻户晓,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写作特点。

2.进一步熟悉新闻的六要素。

3.初步了解记者的立场、观点和角度不同,同一则新闻报道效果不同。

早读晚诵
东京受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亲自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由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主持的日本政府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政府和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尼米兹上将代表美国、徐永昌上将代表中国、弗雷泽上将代表英国、杰列维扬科中将代表苏联接受日本投降。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本方面的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

东京受降,在大国的博弈中导致了两个张弛:一是中国土地上另一支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未能参与对日的正式受降,但是抗战八年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地位的消长,决定性地改变了中国国内国共两党力量的对比,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抗战八年间的对敌战斗中得到巨大的发展和壮大,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解放战争很快取得胜利——这是当时许多人都未曾意料到的,新中国由此诞生;二是中国军队未能登陆日本本土或琉球群岛——以对日本产生的震慑性效果,现在看来当时中国所采取的“以德报怨”的对日策略,部分日本人并不以为然。

背景链接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成为最后一个孤独的顽敌。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早日投降。

8月6日,一架美军飞机驶过日本广岛上空,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的轰炸。

8月9日凌晨,刚从欧洲战场归来的百万苏联红军征尘未洗,长驱数万公里,向盘踞在中国的关东军发起进攻。

上午11时30分,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还是这一天,
万里敌后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向日寇展开了最后一战。

原子弹的震慑,苏联红军的重击,中国战场上的全面反攻,在准备举国“玉碎”的日本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日本皇宫的防空洞内,御前会议从9日夜里开到10日凌晨。

44岁的裕仁天皇最终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实战演练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

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

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

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

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

魏锐德掏出第二支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

他一共用了六支笔签字。

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

”这时,尼米兹步出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

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

海、西两人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

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中华民国代表现在签字。

”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

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

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请人陪同签字。

陪同的人澳洲最多,有四个,荷兰、新西兰最少,各一人。

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

荷兰代表在签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

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9点18分。

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

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1.请概括出各国代表签字时的精神状态。

2.如何理解“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
3.作者怎样将“9点18分”与“九一八”联系起来的?
素材积累
赵薇拍《致青春》,8棵水杉“告别青春”
2013年4月,由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上映。

然而,就在该片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同时,一则新闻却打破了这表面的热闹。

2012年春天,
《致青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取景,为了制造雪景,摄制组采用了主要成分为硫酸镁的人工降雪方式。

这些人工雪被雨水溶解后渗入地下,当时就造成8棵水杉枯黄,虽然进行了“抢救”,可这些“演员”还是没能撑到电影上映,8棵水杉近日被拦腰锯断。

南航学生对树木被毁事件,纷纷发微博表示惋惜。

同类链接:投资达2.5亿元、筹备近3年的陈凯歌的首部大型魔幻神话剧《希夷之大理》让陈凯歌再度陷入尴尬的“环保门”,网友“荣翊如”在微博中质疑陈凯歌在大理北门水库搭建舞台破坏北门水库生态环境,这是陈凯歌继2006年因拍摄《无极》破坏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后遭遇的又一“环保门”。

参考答案
1.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

2.贴切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刚从多年侵略霸占之梦中醒来,不愿接受对他们来说“残酷”的结局,但历史的趋势不可逆转,任由他们一边呆着吧,这是咎由自取。

3.仪式签字完毕的时间,与“九一八”时间及1933年的被迫与伪满通车的到站时间数字相同是巧合,但也含着历史的必然规律,正义的力量可以横扫一切邪恶,天网恢恢,天理昭彰,一切罪恶的结果是注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