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滴水穿石的启示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 滴水穿石的启示 苏教版优质公开课件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 滴水穿石的启示 苏教版优质公开课件

离开,也许是逃避,辉从来都没有跟 莉讲过 ,但是 ,他和 她都是 用情太 深的人 ,彼此 瞭解著 彼此, 除了离 开,她 还能选 择什麼 呢?那 就让她 走的洒 脱、幸 福、快 乐、没 有牵掛 。 我想辉他一定会高兴的,请不要為他牵 掛什麼 ,他会 把书念 完,会 好好学 习的。 辉是多麼的想见到莉啊,可世间总有 那麼多 的无奈
自由读第一 自然段,想 一想: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 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 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 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终于滴穿了着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 内的一大奇观。
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水滴的精神?
你能读出小水滴的精神吗?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 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 穿。
作者简介:谈笑在指尖 文章,诗歌多见于省内外报刊和网络 平台。 喜欢把 日子中 的点点 滴如同 一次旅 行,一 次不清 楚哪里 是终点 的旅行 。在人 生的旅 程中, 有些人 走的很 从容, 一边走 一边欣 赏着沿 途的风 景,春 天踏青 ,感受 万物复 苏时生 命的萌 动;夏 日赏荷 ,嗅闻 花儿的 芳香, 聆听悠 扬的蝉 鸣;秋 时听风 ,欣赏 落叶在 秋风中 忘情的 舞动; 冬日品 雪,品 味银装 素裹的 晶莹, 让自己 的人生 如四季 绚烂, 多姿多 彩。有 些人却 是步履 匆匆, 他们只 顾埋头 盯着脚 下的道 路,拼 命的赶 完余下 的旅程 ,一路 上,只 顾疲于 奔跑, 疲于生 存,疲 于生, 看不见 路边花 儿的美 丽,也 注意不 到蔚蓝 天空中 白云的 漂浮, 一心只 忙于到 达目的 地,一 程又一 程的奔 跑,将 自己置 于永不 停歇的 劳碌之 中,错 过了欣 赏身边 许多美 丽的风 景。

滴水穿石的启示 公开课

滴水穿石的启示   公开课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1.雨水也是水滴,而且速度更快,从 高空落下力量更大,为什么没有滴穿石头 呢? 2.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
(1分钟后抢答)
《本草纲目》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著。五十二卷。 作 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 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 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 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 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集我国16世纪之前 药学成就之大成。 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 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 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 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同桌合作2分钟)
2015年,有一位
女医药学家,她也凭
借着这种滴水穿石的
精神,取得了非凡的
成就,轰动了全世界。
她就是——屠呦呦!
四十六年坚守,她赢得了世界喝彩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 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 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 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 宾,德音孔昭。 瑞典当地时间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全世 界的目光从这一刻开始“聚焦”在斯德哥尔摩 音乐厅。当身着一袭紫色礼裙的中国科学家屠 呦呦研究员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手中接过诺奖奖章和证书的时候,庄严的会场 里掌声经久不息。 然而当鲜花和荣誉像潮水一样拥去的同时, 我们不禁会羡慕一个80多岁的老人还能创造这 样的奇迹。如果你了解过屠呦呦的这一生,你 就会被屠呦呦彻彻底底地折服,她成功的背后, 有着多少艰辛的努力和付出。46年的坚守,让 这位85岁的老人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滴水穿石的启示(公开课)

滴水穿石的启示(公开课)

22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折柳中心小学郑夕清教学目标:1、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搜集有关“滴水穿石””的资料,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呢?滴水穿石给予我们什么启示……)教学重难点:1、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

齐读课题:22、滴水穿石的启示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积累一些词语,长此以往,可以聚沙成塔,我们的词汇量就会越来越丰富。

1、出示滴水穿石坚持不懈本草纲目微不足道炉火纯青接连不断挥毫作画半途而废日雕月琢锲而不舍孜孜不倦三心二意翻山越岭持之以恒2、指名读。

3、齐读。

4、在这些词语中,哪些与滴水穿石的意思相近?二、学习滴水穿石的精神。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石头上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

)2、它为什么会这样?这又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2自然段,讨论,开始——(学生自由朗读、小声讨论)3、指名回答,相机媒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

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着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4、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反映了水滴的品格?(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A、接连不断。

可以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连续不断)。

很好。

水滴滴下来,连续滴在,有多长时间?(几百年,几千年……)甚至还多。

你怎么知道还多。

(一个省略号),这就是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意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滴水穿石的启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及其启示。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3)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品质。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敢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及其启示。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准备实验器材,如石头、水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内容。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讲述“滴水穿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启示。

(2)学生分享故事心得,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讲授新课:(1)讲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

(2)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滴水穿石的启示。

3. 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方法。

(2)选取代表进行发言,总结学习心得。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滴水穿石的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联系实际生活。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 观察生活中滴水穿石的例子,写在日记中,并与同学分享。

3. 选定一个学习目标,制定长期计划,持之以恒地实现目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滴水穿石”的启示,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教师需要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年级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年级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滴水穿石”的含义,明白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3. 使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鼓励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滴水穿石”的寓意,学会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图片或插图。

3. 作文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解“滴水穿石”的成语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滴水穿石的道理。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流畅阅读。

3.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学到的道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道理。

4.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互相鼓励、支持。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道理,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堂所学,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滴水穿石”的作文,要求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2.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作文质量来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2. 关注学生在讨论交流环节的参与程度,以及团结协作、互相鼓励的精神风貌。

3. 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滴水穿石”主题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开展“持之以恒,收获成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滴水穿石的力量。

小学语文公开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然课《滴水穿石的启迪》教课方案与反省第二课时一、教课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持续运用抓要点词的方法,学习此外两位名人获取成功及雨水不可以穿石的案例,深入感悟“滴水穿石”赐予我们的启迪。

3.领会文章表达上的特色,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累积和运用。

二、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持续运用抓要点词的方法,学习此外两位名人获取成功及雨水不可以穿石的案例,深入感悟启迪。

教课难点:领会文章表达特色,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累积和运用。

三、教课过程:(一)复习稳固,引出新知1.读课后四字词语,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邻近的词语。

滴水穿石三心二意不足挂齿日雕月琢持之以恒出神入化坚韧不拔功亏一篑废寝忘食接连不停跋山涉水持之以恒2.回首上节课学习内容,复习抓要点词句掌握内容和思路的方法,再现本文的整体构造脉络,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运用方法,深入理解1.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抓要点词掌握内容和思路以及整理文章思路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1)抓住“沉迷、废寝忘食”等要点词语品读爱迪生成功的案例,领会爱迪生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抓住“数十年、不教一日闲过、坚韧不拔、出神入化”等要点词语品读齐白石成功的案例,领会齐白石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哪些现象也表现了这类滴水穿石的精神呢?2.小结,进一步深入意会“滴水穿石”赐予我们的启迪。

(三)正反对照,意会写法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虑:这个自然段能够不要吗?为何?2.意会写法:运用正反例子对照的说理方法,能够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稳固累积,拓展深入1.领会文章用词特色,进行四字词语累积。

2.在课文中找出两种不一样种类的问句,领会问号的不一样用法,进行反问句、设问句的句式练习。

(五)结束学习,部署作业进一步完美观后有感《蚂蚁搬食的启迪》的写作纲要并达成习作。

四、板书设计22.滴水穿石的启迪目持现象标之看法专以案例(正反对照)一恒启迪反省:《滴水穿石的启迪》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事理说明文。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滴水穿石的启示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够运用滴水穿石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探究滴水穿石的过程;(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品质;(2)使学生认识到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取得成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及背后的科学道理;(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滴水穿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滴水穿石的现象;(2)讲解“滴水穿石”的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由来。

2. 探究滴水穿石的道理:(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探讨滴水穿石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2)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滴水穿石的道理。

3. 实验演示:(1)安排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滴水穿石的过程;(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滴水穿石的道理。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在生活中的应用;(2)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将滴水穿石的品质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滴水穿石的道理;(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今后如何践行滴水穿石的品质。

四、作业设计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滴水穿石”的作文;2. 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水龙头滴水现象,分析滴水穿石的道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滴水穿石”成语的理解程度;2. 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中的表现;3. 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滴水穿石的道理解决问题的能力;4. 学生对滴水穿石品质的认同和践行情况。

滴水穿石的启示(研讨教案)2-1

滴水穿石的启示(研讨教案)2-1

滴水穿石的启示(研讨教案)2-1课程背景本课程是一节研讨课,主要围绕“滴水穿石”的启示展开讨论。

教学目标1.了解“滴水穿石”的典故及其含义;2.探讨“滴水穿石”对于人生、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启示;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活动一:“滴水穿石”的典故1.师生共同阅读“滴水穿石”的典故,理解其内涵;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滴水穿石”背后的深意。

活动二:“滴水穿石”的启示1.学生进行个人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探讨“滴水穿石”的启示;2.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3.合班讨论,梳理各组讨论结果,形成共识。

活动三:表现“滴水穿石”精神的事例分享1.学生分组,收集表现“滴水穿石”精神的事例;2.合班讨论,分享各组收集的事例;3.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例中的“滴水穿石”精神,总结归纳。

活动四:探讨如何将“滴水穿石”应用到生活、学习、工作中1.学生分组,就如何将“滴水穿石”应用到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进行讨论;2.收集各组的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3.展示结束后,师生共同总结讨论结果,形成应用“滴水穿石”精神的建议。

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滴水穿石”的典故及其内涵;2.学生能够深刻探讨“滴水穿石”对于人生、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启示;3.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滴水穿石”精神;4.学生在分组讨论、合班讨论、分享事例等活动中积极参与,与他人团结协作。

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研讨,学生不仅能够领悟“滴水穿石”的深层含义,在探讨中也能够增强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通过分享事例和探讨应用,学生也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

这些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 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 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 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 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 条幅: “不教一日闲 过。”就是到了晚年, 他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 三幅。正是由于白石老 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 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 的境界……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就是:在困难面前( )
在危险面前( ) 在失败面前( ) 在挫折面前( ) 在成就面前( )
语文 五年级上册 苏教版(2003课标)(2014年6月第10版)
在安徽广德的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 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 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 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 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 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qiè)而不 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 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全书52卷 190多万字 记载了1892种药物 随附插图1160幅 11096则处方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 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 就自谋生计,当小贩、 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 学实验研究,毕生孜(zī) 孜不倦,竟拥有白炽 (chì)灯、留声机、碳 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 等1093项发明专利权!
纲谋贩恋权勉
读好词语: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 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 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 事情做不成的呢?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就什么 事情都能做成。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三则事例,看看 事例中哪些地方闪现着滴水穿石的精 神,把重点的词圈画出来。并谈一谈 自己的体会。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 时珍,从小立志学医。 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 半个中国,访名医,尝 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 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 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
滴水穿石的启示:
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 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 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 好的理想。
课后练习
1、除了书上的三个人以外,你还了解 哪些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呢?课 下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
2、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做一个书签,时 刻提醒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
“滴水穿石”的精神。
பைடு நூலக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