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指导

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指导
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指导

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指导

一、中考试题命制原则和思路

1.宗旨:立德树人,引导初中教学改革,服务高中选拔合格新生。

2.做法:

(1)实现初高中学段贯通——能力立意(能力要求初高中类似,只是难度的区别——14项基本能力:识记、释读、分类、归纳、演绎、迁移、联想、分析、比较、评价、说明、推论、论证、陈述)(2)命题在难度上低起点(“易”为主)、缓坡度(兼顾“中”、“难”),在形式上高起点、低落点(使用真实情景材料命题,考查学生释读、联想与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但运用的知识、能力都是学生所学知识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考查考生具备的思想意识、价值最求,答案在教材上,不超纲)(2)命题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生产情景、社会情境、学术情境。

二、开放性试题的答题过程

(一)试题的释读

1、试题材料形式(文本、图像、数表、文物……)

2、释读目标:找出时间、空间信息——

时间

地点、人物(阶级、阶层)、事件

研究问题的指导思想、史学观念、思考问题的角度

3、问题形式(形式多样,举七个例子)

(1)从以上材料中提炼一项信息或观点,进行解释或论证;

(2)综合以上材料,提出一个论点,并进行论证;

(3)围绕“……”“主题”(或者,依据材料,归纳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自拟一个“观点”,结合史实进行说明论证;

(4)从作品中找出两个以上的感兴趣的情节,指出这些情节反映的历史现象,分析这些现象发生的历史原因。

(5)从材料一、二中,(分别从材料一、二中)找出有关联的两组历史现象,并说明其关系。从这些有关联的历史现象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6)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对于原观点,可以赞成或反对,可以进行补充或修正,也可以自己提出新观点)。

(7)评析某种著作的目录或提纲;或者研究同一历史现象而产生了两种以上的著作,比较并指出这两种著作的两处以上不同之处,说明不同之处出现的原因。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主要考了第一、二种形式(例如,开放性试题训练中的第一、第二题),2020年考试说明,增加了第三种、第四种,(例如,开放性试题训练中的第五题);龙华区考题,考过第五、六、七种形式(例如,开放性试题训练中的第三、第四题、第六题)。

(二)试题的解答

1、类型:从以上(历史史料)材料……;综合以上材料,自拟并论证观点。

答题结构(三段论式)

(1)观点(论点)

(2)论证1 (史实、说明)论证2(史实、说明)

(3)结论

这种结构,就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指出假设成立及其价值

2、评分细则:一般分为5类给分。

“观点”必须在试题材料的主题范围内。观点鲜明。建议使用陈述句。否则,扣2分。

论证过程共4分。可以使用材料中的史实,也可用所学其他史实(能够论证观点的史实就行),能正确说明论据中的史实与观点的关系。在2项论证过程中,“史实”正确,“说明”正确,各给1分,每项论证2分,两项论证4分。所用“史实”符合要求,但“说明”部分不合理,扣1分。所用“史实”不符合要求,“说明”部分自然就不准确,所以,每项扣2分。

3、观点、论证和结论

(1)关于“观点”(论点)

释义:通过“点”进行“观”或者“论”,提出一种“假设”性“判断”。

即:情境材料(题目材料)中的“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可能)“是什么”、“有什么价值”;

或者:情境材料(题目材料)中的两个“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文本表达:①……是(不是)……;

②“……与……是……(关系:促进、影响、相互影响)”

如何提炼观点?以练习1为例。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至1912年,中国共开放口岸110个,其中包括1898年以后清朝主动开放的秦皇岛(位于今河北省)、岳州(今湖南岳阳)、济南(山东济南)等6处通商口岸。

——摘编自《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材料二:1980年以来,中国先后开辟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喀什(位于新疆)等六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国又将上海等14座城市,列为沿海开放城市,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以及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综合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请回答:

问题一:1840年之前,清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执行什么政策?(1分)1898年之前,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1980年以来,珠海经济特区与相邻的中山市有何特殊之处?(2分)

答案:闭关锁国(1分)列强侵略(1分)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式(1分)

问题二: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自选角度,自拟一个论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8分)

本题与练习中的第二题有两处不同。第一,没有明确的“观点”提示。第二,“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的要求,说明,既可以从两则材料提炼“观点”,也可以从两则材料之中的任意一则材料提炼观点。第二题明确指出“思想、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有着必然联系”。这其实就是该题的观点之一;第二题明确要求“综合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意思是,提炼的观点,必须涵盖两则材料。

如何从本题中提炼观点?

通过释读,寻找本题的“点”来“观”或“论”。历史学科的“点”,就是史实的“时间、人物、事

通过观察表格内容,通过“纵向”、“横向”比较分析,可以得到下列“论点”(仅举4例):

①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及扩大(观察点1),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不断加深(观察点2)的原因(关系)之一。(两个观察点之间构成因果关系,这就是一种“假设性”的推断——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②1980年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观察点1),进一步推进(关系)了经济全球化(观察点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③国家独立自主(观察点1)是对外开放(观察点2)的重要保障(关系)——涵盖两则材料(直接用正反论证的办法:清朝不能独立自治,通商口岸开放越多,国家利益受损害程度越深;新中国独立自主,对外开放壮大了综合国力)

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对外开放,都适应了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潮——流涵盖两则材料

(2)关于“论证”

释义: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假设”成立。(如果仅从一个角度论证问题,叫做“片面”,在逻辑上、哲学上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方法:①并列式论证(两方面的论证,是并列关系)(见练习第二题问题二4项示例)

②递进式论证(两方面的论证,是并列关系,一方面……另一方面,或者,而且……)(见练习第三题二示例三)

③正反式论证(两项证据之间,内容相反,但互相支持)(见练习第一题问题二示例)

④解释式论证(先下定义,再进行解释)(见练习第三题问题二示例一、二)

(3)关于“结论”

释义:总结论证过程,证明“观点”成立,并对观点进行价值判断。

方法:呼应观点,提出行动方案(或者,进行评价性解释)。不能仅仅简单重复观点。

试题的解答

(三)文学作品类试题的解答:从文学作品中,概括(抽象)“主题”,再自拟并论证观点。

1、答题步骤

第一步:从作品中寻找时空信息,并对应历史现象;

第二步:对时空信息进行分类

分类方法:

(1)按要素分类:人物、地点、事件,及其发展过程

(2)按内容分类: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际关系)……

(3)按作用分类:积极方面、消极方面(正反)

第三步:归纳主题

第四步:提出观点,并论证

2、关于文艺作品中的“历史信息”

(1)文艺作品不能作为史料使用。因为,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多为再创造的虚构人物、情节,是现实是生活中不存在的,不是“事实”。

(2)文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一群人、一个阶层的代表,要用阶层、阶级分析的方法来分析;

文艺作品中的“事件”,看似一个个“现象”,实际是社会历史事件的反映,要上升到历史概念、规律来理解;

文艺作品中的“时间”,不能视作具体的“时间”,要扩展为“历史时代”,要具有时代特征的观念。

3、关于历史时空信息

时间信息:具体年份、世纪、历史事件(历史时期)

空间信息:

不能简单理解为“地点”,还包括:

(1)人类群体的分类

(按性别分类——男人、女人、无性别人;

按阶层分类——公民、非公民;富人、穷人;

按阶级分类……;

按血缘关系分类——贵族、平民;

按年龄分类……)

(2)事件属性(政治、经济……)

(3)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指导思想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

4、关于“主题”和“论点”

(1)主题:一个有一定讨论范围的话题。例如:“九年级历史备考经验交流”,这就是一个内容比较广泛的“话题”。

(2)论点:一个指向非常明确的价值判断。例如:“加强学生的学习管理是提高九年级历史备考质量的关键”。这就是围绕前述“主题”而提出的一个“论点”(这个“论点”就是经验之一)。

5、关于此类试题的解答

可以说,除了“主题”与“论点”与所给材料的核心内容有点关系外,论证观点所用到的史实,可以与材料没有任何关系。

6、答案示例(见练习题5答案问题二答案示例)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互联网查询D.考古发掘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3.如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作者对辛亥革命并不认同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军阀()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这条道路的标志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的胜利 6.八年级(8)班开展探究学习,计划在暑期组织部分同学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 请你帮助设计一条线路,与当年红军长征的线路大致相同() A.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吴起镇﹣﹣会宁 B.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吴起镇﹣﹣会宁 C.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吴起镇 D.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会宁﹣﹣吴起镇 7.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A.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8.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改革开放新时期

2018年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 年中考适应性考试(一)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 1.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推恩令” 2.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有 ①御史大夫②太尉③司隶校尉④刺史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017 年 5 月 14 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 100 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 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从长安出发向西到达西亚、欧洲 D.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4.“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使上海“海禁大开”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关于改革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6.1922年,由北京、上海等地的报社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实业家张謇被民众选为“最景仰之人物”。张謇能够当选的主要原因是 A.创办近代军用企业 B.提出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 C.创办近代新闻报纸 D.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7.“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8.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独目将军”刘伯承,率领大军在鲁西南渡过黄河,越过 陇海铁路,在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军事行动 A.发生在1946年6月 B.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C.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D.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9.以下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对这两幅图

探讨中考历史开放性试题

探讨中考历史开放性试题 一、改革篇 史实:中国改革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改革开放 外国改革史:日本大化改新;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 规律总结 1、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 2、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②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3、改革的启示:①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②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③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④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⑤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⑥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二、革命篇 史实: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外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 启示:1、落后野蛮的制度最终是要被推下历史舞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民思想解放,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4、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必然会被推翻和粉碎。5、国家独立和统一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前提和基础。 三、思想解放篇 史实: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南方谈话; 外国: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启示:1、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思想解放推动政治运动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四、世界大战篇 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启示:1、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2、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

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 列举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列举题专项练习题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是一场由失败的封建地主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2、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 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3、辛亥革命的性质 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5、五四运动的性质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 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8、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 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 1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 13、使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14、使中国半殖民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15、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 威海卫战役 16、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平型关大捷 18、国民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19、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 20、在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百团大战 21、全面内战的开始 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22、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九一八事变 24、长征中,红军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四渡赤水 25. 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 巧渡金沙江 26.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七七事变 27.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三大战役 28. 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的事件 抗美援朝

全国卷历史41题开放性试题 必胜技方法(技巧)

全国卷历史41题开放性试题必胜技方 法 开放题常见三大类型:1、提取信息说明类;2、观点论证类;3、自拟论题类。 类型一:提取信息说明类(一般要求提取两项信息) 基本思路: A.提取材料中的观点(信息)(尽量从宏观方面和整体材料入手) B.说明为什么(论证) 答题模式: 信息1——说明1;信息2——说明2 例1: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41(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问题: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类型二:观点论证类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阐释题目中呈现出的观点,而不要求考生自行建构新的观点。这些题目总是或隐或显地呈现了固定的“观点”,考生只需要明确选择(概括)其中一种即可。 解题思路: 第一步:要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及态度。不能写“我同意材料中的观点或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即:我同意(不同意)……(写出具体的观点,观点表述要准确且简洁),不要对观点进行辩证分析(要么赞同,要么不赞同,选其一)。 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 (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2)尽量不要反对或否定作者的观点(一般原则是选择赞同的观点进行论证难度要低一些。因为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总是有一定道理的,找正面的史实比较容易,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利用价值高,论证过程简单;反面论证驳斥作者的观点难度较大 (3)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近代的还是古代的,中国的还是世界的),观点的提出也应符合题目时空要求。 第二步:用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并至少选用两个史实,要注意层次、角度的多样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第三步:总结重申自己的观点,呼应论题。(造一个和论点意思相近的句子) 答题模式:表明观点(态度)+史实论证+小结(呼应观点) 例2:(2012全国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2015年中考历史部分开放性试题答案

2015年中考历史部分开放性试题答案 同学们: 辛苦了!面对中考不要紧张,调整心态,反复审题,要稳要准,相信自己,我行!我能赢!祝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开放性试题是中考必考题,此答案仅供参考,不限定唯一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一、关于世界格局变动 1、面对当今的世界新变化,你认为中国应该怎样应对这种局势? 坚持改革开放,保持政局稳定,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你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方向发展,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动荡不安。科索沃战争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典型事例,是美国向世界多极化的挑战,表明世界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发展本国经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主要任务。 3、中国应为争取世界长久和平做出哪些努力?谈感想? 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 感想:只有和平才能安居乐业,保持政局稳定,才能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关于科学技术 三、科技谈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 (2)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精神。 (3)我们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4)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让科技造福于人类。 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科技成果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方便。国家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科技是关键。但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负面影响: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交往,但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空气污染,出现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暖冬现象),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又能造成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核武器的出现,使人民生命受到威胁,环境遭到破坏。 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环保意识,保护有限资源,节约能源,合理利用科技成果,让科技造福于人类。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4分) 1.希腊小的城邦不过几百人,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领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由此看来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A.君主专制B.相互攻伐 C.“小国寡民”D.商品经济发达 2.伯里克利连续15年当选雅典将军,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这一时期,古代雅典创造的最宝贵的文明成果是() A.阿拉伯数字B.奴隶主民主政治 C.《马可?波罗行纪》D.金字塔 3.公元前5世纪,雅典军队统帅尼斯阿斯曾言:“男人就是城邦。”这里“城邦”的含义是指() A.城墙、军队等物质因素 B.少数贵族的寡头政治 C.成年男性公民构成的政治联合体 D.雅典的所有男子 4.下列对如图数据的分析,与史实相符的是() A.外邦人同样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B.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不足雅典居民的一半 C.全体自由民可以参加国家最高权利机关为公民大会 D.占据人口半数的奴隶可以担任政府公职 5.“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雅典在希腊一百多个城邦中学校最多 B.希腊所有城邦的学生都到雅典来上学 C.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希腊各城邦的典范 D.雅典的一切行为都是其他城邦的典范 6.奥运火种取自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这里出现了西方第一缕文明的曙光。西方第一缕文明” 给西方乃至世界最主要的贡献是() A.开放的海洋文明B.民主的政治文明 C.高度集权的农业文明D.自由的商业文明 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土地。这种自然环境成为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是产生民主制度的根源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8.《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A.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B.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C.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 D.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 9.如图是某生在复习古代某国发展历程这一专题时所绘制的年代尺(BC指公元前,DC 指公

(全国版)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5)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试题

课时训练(五)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选择题 1.[2019·临沂]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 A.隋文帝灭掉陈朝 B.隋朝创立科举制 C.隋朝统一度量衡 D.隋朝开通大运河 2.[2019·湘西]“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描述的是( ) A.赵州桥 B.长城 C.丝绸之路 D.大运河 3.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走向及直接作用是 ( ) A.东西走向巩固了隋朝统治 B.东西走向加强了民族融合 C.南北走向便利了南北运输 D.南北走向促进了中外交流 4.[2019·黄石]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5.[2019·苏州]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6.[2019·泰安]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副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7.[2019·内江]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他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 ) A.轻徭薄赋 B.简法轻刑 C.选贤任能 D.恩威并施 8.[2019·岳阳]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9.[2019·重庆A卷]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 A.农业耕作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10.[2019·新疆]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 ( ) A.天可汗 B.怀仁可汗 C.云南王 D.渤海郡王 11.[2019·恩施]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位列其中。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到极盛。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姚崇、宋璟、杜如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能干廉洁、办事效率高 B.全国各地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扩大 C.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 D.倡导节俭,抑制奢侈风气 12.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3.[2019·郴州]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 A.屈原 B.杜甫 C.辛弃疾 D.关汉卿

2020届人教版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有答案)(一)(加精)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初中中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面选项中,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A.秦朝—公元221年—嬴政B.唐朝—618年—李世民 C.明朝—1368年—朱元璋D.清朝—1636年—努尔哈赤 2.汉字听写大赛经电视热播后,汉字的演变历史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下列汉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B.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D.金文→小篆→甲骨文→隶书 3.右面的著作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在这两部著作中均有记载的史实是:()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东汉建立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隋朝开凿大运河 4.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 5.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6.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A.始终贯彻党的最高纲领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7.“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作出以上重大决策的党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8.“1492年,他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了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见到了欧洲人此前不知道的新大陆。”该材料描述的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达·伽马到达印度 C.迪亚士发现好望角D.麦哲伦环球航行 9.阅读下表,对美国1950—1999年经济发展总体特征概括最准确的是:() 年份1950 1955 1965 1975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8.7 5.6 6.3 —0.8 年份1982 1985 1994 1999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1.9 3.3 3.9 4.0 A.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实力一直膨胀,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B.20世纪70年代,美国陷入朝鲜战争的泥潭,经济持续下降。

山西省2016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带答案

山西省2016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 文科综合 历史 注意事项: 1.文科综合由历史和思想品德两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历史部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30分) 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革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下列由于运用了先进技术而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的是 A.耒耜 B.牛耕 C.曲辕犁 D.筒车 2.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是我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下列对其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②都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③官员都由君主直接任免,不得世袭④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A. 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小报。下列能入选的一组是 A. 都江堰、祖冲之、毕升、《天工开物》 B. 大运河、《红楼梦》、华佗、郑成功 C. 《伤寒杂病论》、指南针、张骞、郑和 D. 《清明上河图》、火药、司马光、戚继光 4.“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这说明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 A. 晋商思想守旧,不愿远离故土 B. 晋商农本观念,阻碍资本积累 C. 晋商攀比虚荣,回乡盖房炫富 D. 晋商不思进取,乐于享受生活 5.下列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中,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政府需同英国商定 ②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辟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在界内居住 ③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

2020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 05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试题

05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选择题 1.[2019·临沂]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A.隋文帝灭掉陈朝 B.隋朝创立科举制 C.隋朝统一度量衡 D.隋朝开通大运河 2.[2019·湘西]“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描述的是( ) A.赵州桥 B.长城 C.丝绸之路 D.大运河 3.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走向及直接作用是 ( ) A.东西走向巩固了隋朝统治 B.东西走向加强了民族融合 C.南北走向便利了南北运输 D.南北走向促进了中外交流 4.[2019·黄石]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5.[2019·苏州]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6.[2019·泰安]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副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7.[2019·内江]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他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 ) A.轻徭薄赋 B.简法轻刑 C.选贤任能 D.恩威并施 8.[2019·岳阳]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9.[2019·重庆A卷]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 A.农业耕作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10.[2019·新疆]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 ( ) A.天可汗 B.怀仁可汗 C.云南王 D.渤海郡王 11.[2019·恩施]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位列其中。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到极盛。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姚崇、宋璟、杜如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能干廉洁、办事效率高 B.全国各地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扩大 C.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 D.倡导节俭,抑制奢侈风气 12.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人教版中考历史试题(练习)

人教版中考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沸血的烧痛”是两岸人民的分离之痛。与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有关的历史事件有() ①戚继光抗倭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①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④ 2 . 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说明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的国情相结合 ②社会主义彻底失败 ③西方国家不会放弃“和平演变”战略 ④苏联模式失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 . 1999年,世界上一种全新的货币欧元诞生,其票面由窗户、大门和桥梁三个基本建筑构成,分别代表欧盟

之间的开放、合作与沟通精神。下列关于欧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B.欧盟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C.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D.欧盟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4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A.《天演论》的出版B.《海国图志》的出版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D.《新青年》的创办 5 . 列表分析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观察下列表格,导致其中经济数据发生剧烈变化的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B.军备竞赛的影响 C.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打击 D.十月革命的冲击 6 .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南方谈话”,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表述中符合邓小平这个观点的是()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7 .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错误的是()A.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B.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专练古代历史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专练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 材料一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大王碑和将军坟一号陪冢。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边疆存在最久的少数民族政权,存在于汉唐期间,前后历经约705年,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吉林、辽宁等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大量的文物。高句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北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重要作用。 材料二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式批准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高句丽项目符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六个标准中的五项。包括:它体现了人类创造和智慧的杰作;作为历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汉民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风格独特的壁画艺术;它也体现了已经消失的高句丽文明;高句丽王朝利用石块、泥土等材料建筑的都城,对后来产生了影响;它展现了人类的创造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材料三 吉林高勾丽王陵的将军坟壁画《进食图》 出土陶器好大王碑 问题: (1)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有关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的哪些信息? (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的历史信息,你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 (3)“高句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没有相关内容,你认为在编写教材时是否应该将其写进新教材?简要说明理由。 二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依次是 孔子

秦始皇 成吉思汗 请回答: (1)从以上七人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个或一组人物,谈谈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 (2)从以上七人中,你能看出作者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依据此标准,如果让你从中国古代史中再选择一位历史人物填入表中空白处,你会选择谁?简要说明理由。 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都(元大都)整体呈正方形,周长二十四英里,……城中的全部设计都以直线为主,所以各条街道都沿一条直线,直达城墙根。一个人若登上城门,向街上望去,就可以看见对面城墙的 城门。在城里的大道两旁有各色各样的商店和铺子。……城区的布局就如上所述,像一块棋盘那样。整个设计的精巧与美丽,非语言所能形容。 …… 凡是世界各地最稀奇最有价值的东西也都会 集中在这个城里,……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它任何地方都要多,因为仅马车和驴车运载生丝到这里的,每天就不下千次。我们使用的金丝织物和其 它各种丝织物也在这里大量的生产。 ——摘自《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 材料二 明代北京城 材料三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历史开放性试题

1、大运河被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是什么?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促进了南北交通,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2、当代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3、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其中很多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从南北战争中,你认识到了什么?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条件,我们应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4、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你认为中国应为争取世界长久的和平作出那些努力?1、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3、积极发挥在联合国和其他组织中的作用。 5、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印度发展经济的做法?1、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2、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3、制定适合本国特点的经济发展战略。 6、在经济全球化这种趋势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如何应对?1、中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2、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3、引进国外的投资和先进技术4、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5、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谈谈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当前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政府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实事求是;要勇于探索和创新;要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 7、你认为当前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恐怖主义 8、青少年如何认识毒品的危害,如何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 毒品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威胁;自己坚决不接触毒品;发现家人、朋友、同学有接触毒品行为的,要主动帮助他们远离毒品;积极参与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活动。 在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方面:要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积极进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崇尚科学;积极服务社会,乐于助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9、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结果不同的感想。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振兴之路,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抵御外侮,报效祖国。 10、回顾中日两国的近现代外交史实,你得到的最主要的启示是什么?1、勿忘历史,以史为鉴,热爱和平,开创未来2、中国日本为亚洲强国,要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共同努力。 11、科技就在我们的身边,举例说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现代交通工具,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12、例举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四项科技成就?原子弹、氢弹发爆炸成功;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灿型杂交水稻。 1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1、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2、大力发展生产力,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依法治国,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 14、今天开放的中国应该怎样对待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明?对人类共同的文明应理解和尊重,合理的吸收不同文明的积极成分,自觉抵制消极成分,与中华文明融合相补,共同发展。 15、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在中国历史上,谁的思想主张“和谐”?春秋时期的孔子,政治上: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教育上: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经常温故而知新。战国时期的:墨子: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孟子:春秋无义战,民贵君轻,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6、三农问题:针对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建议。 建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17、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减轻农民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加农民收入;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

九年级历史中考热点材料题汇总(人教版)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网、新浪网等组织了一次关于“五四精神”的网络调查。受访者中,40.2%选择“爱国主义”,23.4%选择“民主精神”,20.8%选择“科学精神”,15.6%选择“创新精神”。 (1)据材料一,你认为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3分)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3分) 材料二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预示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2)遵义会议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分)据材料二,概括长征胜利为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贡献。(2分) 材料三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对中国革命的特殊关注而受 到世人注目。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的图像首次出现在《时代》 周刊封面上(见右图)。 (3)据材料三,指出《时代》周刊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时中 国革命的主要形势。(2分)图中“民主统一”是毛泽东等共产党 人对中国革命的追求,你认为其实现的标志是什么?(2分) (2009·山东)以下这些珍贵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见证 了历史。仔细观察,完成相关问题。(10分)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1)请依次写出以上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4分) (2)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幅图片,简述它所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及其历史意义。(6分)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不懈追求,历经艰辛,终于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同文馆”,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山西省2018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历史答案(1)

山西省2018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 C B D D A C B B D D 12 B 131415 B D A 二、简答题(共10分) 16.%(1)示例一:孔子;春秋末期;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 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他还是著名的大教育家,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等;他的重要典籍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示例二:毕;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方便、灵活、省时省力,促进文化传播,推动教育发展,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评分说明:任选一位,答出人物和生活时代得1分,主要贡献得2分。 (2)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分)③毛泽东(1分)④邓小平(1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一国两制”(1分)就业制度或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1分) 三、材料解析题(共20分) 17.%(1)唐朝: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日本派遣唐使来华等。宋朝:指南针、印刷术 等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方;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等。 (唐朝、宋朝时期的事例各答出一例即可得2分) 原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商业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使得统治者认为无需对外交往;近代西方殖民者相继东来,统治者担心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同时也害怕沿海人民与他们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2)原因:19世纪6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技术传入中国;(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修建铁路是资本输出的主要侵略方式。(1分) (3)变化:由被列强控制到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由列强向中国输出技术和资本转变为中国通过铁路对外输出技术。(答出意思相近的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4)“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于和平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时期,马歇尔计划诞生于冷战时期;“一带一路”倡议追求互利,谋求共同发展,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则是通过经济上的援助,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服务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一带一路”倡议奉行自愿平等参与原则,无附加条件,马歇尔计划为美国主导,受援国从属,有附加条件。 评分说明:答出上述任意一点不同之处得1分,共2分。意思相近也可得分。 18.%(1)原因:美国与德国在拉丁美洲扩张问题上矛盾重重;美国与协约国集团有密切的 经济联系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影响:美国参加协约国集团,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加速了一战的结束及协约国 集团的最终胜利。(1分)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分)背景: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战火进一步扩大。面对法西斯的大肆侵略,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1分)作用: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增强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信心,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分) (3)原因: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两极格局中,西欧各国希望通过联合谋求政治地位;为了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各国需扩大市场,进一步促进欧洲经济发展;西欧国家有共同的地域,语言上有相通性,而且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过程:20世纪60年代,成立欧洲共同体;(1分)1993年,成立了欧洲联盟。(1分)(4)倡导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制定贸易规则;协调贸易争端;促进世界经济有序发展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四、探究题(共15分) 19.%(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此后,英国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殖民扩张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原材料和市场等条件;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5分。 (2)经济危机给美国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困难;土木工程署具有确认求助者是否贫困的职能;当时的美国依然存在对黑人的歧视;安娜对新政持肯定态度;“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摆脱危机的措施之一;美国政府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了新政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3分。 (3)1917年,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1918—1920年,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巩固了新生的政权;1921年,从国情出发,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28—1937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行,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这些史实说明苏俄探索的成功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国情出发,制定恰当的政策。1941—1945年,摒弃意识形态的不同,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合作,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这说明团结合作是解决危机的重要方式之一。1945—1991年,美苏对峙,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导致苏联解体。从中汲取的教训是: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 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一点史实并分别说明经验或教训得2分,共4分。 (4)国防(军事);外交(经济);科技。(答出两点以上得2分) 感悟:中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我国主办的外交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风采;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注:主观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答案第2页(共4页)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答案第1页(共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