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_文字与文学

第10课_文字与文学
第10课_文字与文学

第10课文字与文学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要从文字与文学两个方面去把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认真阅读和观察教材中的文字和插图的基础上,了解埃及象形文字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的异同,以及它们与字母文字的渊源关系。从课文的介绍以及两篇“阅读与欣赏”所选片段中去了解古代希腊文学的成就,体会古希腊文学的特色,分析希腊三大悲剧家的写作特点。关于《天方夜谭》,主要通过阅读其中的故事去领略它的精彩之处。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本课重点:一是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二是古代希腊的文学成就。

我们通过对教材相关知识的学习,应该掌握:第一,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人类最古老的文字,它们与现在的字母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第二,《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它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组成,相传由盲人荷马所作,它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前9世纪古希腊的社会状况。内容曲折离奇,语言瑰丽多彩,是精美的文学作品和研究荷马时代历史的重要文献。第三,悲剧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主要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在希腊戏剧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大著名悲剧家;阿里斯托芬

是希腊最杰出的喜剧家。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寄寓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第四,《天方夜谭》是中古阿拉伯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故事集,它不仅反映了阿拉伯各国的社会状况,也折射出希腊、印度等国家、地区的风俗人情和社会生活,充分体现了各地区人民的文化交融,也说明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疑难点拨】

1、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异同

同:两者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都属于象形文字,都是用图形来表示事物或概念;都影响深远,埃及象形文字成为世界通用的字母文字的源流之一,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对西亚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异:一是书写工具不同,苏美尔人用木棒和芦苇杆等做笔,用粘土制成半干的泥版做书写材料,把文字刻在泥版上。二是字的外形不同,这是苏美尔人的文字称为楔形文字的主要依据之所在,因为芦苇杆和木棒在泥版上刻画落笔后笔画极像木楔,故名之。

2、如何欣赏古典文学名著

一是弄清名著所述历史事件的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人物的思想动态和事件的发展趋势;二是要把文学作品与历史区别开来:文学作品源于历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情况,但它经过了艺术的加工,毕竟不是历史,因此切忌把文学作品当作历史。三是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从中吸取古人成功的经验为自己所用。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古埃及人创造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拉丁文

2、对西亚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腓尼基文字

3、古希腊戏剧诞生于()

A、公元前7世纪

B、公元前6世纪

C、公元前5世纪

D、公元前4世纪

4、古希腊最杰出的喜剧作家是()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二、填空

5、《》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它包括《》和《》两部分。

6、古希腊戏剧有和两种形式。

7、在希腊戏剧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和

三大著名的悲剧作家。

8、中古阿拉伯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民间故事集《》。

三、填图识图

9、右图人物是

他被人们称为

四、材料解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神使赫尔墨斯告诫道:如果你再违抗宙斯的命令,你将忍受更大的痛苦。宙斯将用雷电劈开峥嶙的峡谷,把你的身体埋葬。即使你重新回到阳光里来,宙斯凶猛的鹰和狗也会把你撕成碎片……

普罗米修斯答道:你惧怕你的主子,就向他致敬祈祷吧,我一点也不把他放在眼里。让他扔出雷霆和狂风扰乱天空吧,让飓风吹得大地动摇、海浪猛冲吧,苦难不能使我屈服!宙斯,你的统治不会永恒。

回答问题:

①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本文学作品?作者是谁?

②材料体现了普罗米修斯什么样的精神?

【拓展提高】

11、希腊神话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产生,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希腊神话为希腊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也是欧洲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查查有关资料,说说你熟悉的希腊神话人物。中国古代又有哪些英雄神话传说?(至少分别写出3个)

【史林采风】

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是爱琴文明时期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座古城,在今土耳其境内。根据《荷马史诗》和其他传说材料,有一次,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到斯巴达作客,被斯巴达王后海伦的美貌所吸引,于是将她拐走。斯巴达王麦涅拉俄斯求助于自己的哥哥迈锡尼王阿加门农。在阿加门农的号令下,希腊各地组成一支远征特洛伊的联军。经过九年战争,仍旧攻城不下,到第十年,将领之间又发生了摩擦,弄得损兵折将。最后联军施用“木马计”方才将城攻下。根据史诗和传说,一些神也夹杂在战争里,有的帮助这一方,有的帮助那一方。今天多数学者认为这次战争确有其事,很可能是希腊人为夺取特洛伊这个重要的海峡据点而发动的。

第10课文字与文学

一、选择题

1、A

2、B

3、C

4、D

二、填空题

5、《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6、喜剧、悲剧

7、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8、《天方夜谭》

三、填图识图

9、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四、材料解析题

10、①《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②不顾个人安危,坚决不屈,为人类谋幸福的无私无畏的精神。

【拓展提高】

11、希腊神话人物主要有:最高天神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爱情女神阿弗洛狄特(维纳斯)、火神普罗米修斯、战神阿瑞思等。中国的神话传说主要有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

自主阅读课教案 第10课时 冰心与冰心诗歌

开启爱的心门熏陶美的情感 ——冰心与冰心诗歌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2.赏析诗歌,学习写法。 3.了解冰心及冰心爱的哲学。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学习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冰心爱的哲学。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1.查找冰心资料。 2.阅读《荷叶·母亲》《纸船——寄母亲》(主题丛书七上141页)《冰心诗四首》(主题丛书七上145页)《繁星·春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层层爱的涟漪。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作品。 二、认识冰心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一生展示冰心的生平经历,一生展示冰心作品。 2.教师补充介绍。 3.课件出示——冰心肖像 这是冰心老年时期的肖像,“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既是冰心一生的追求,也是她人格、精神概括性的体现。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她的诗来走近她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冰心,了解冰心生平及作品) 二、阅读诗歌,走近冰心 (一)读《荷叶·母亲》《纸船——寄母亲》《冰心诗四首》《繁星·三五》《春水·一五零》 提示: 1.画出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朗读要求:字音准确、语速舒缓、语调轻柔、饱含深情。 2.赏析你喜欢的语句,体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提示:(1)静下心来阅读、体会。(2)运用勾、画、圈、点的方法并做批注。明确: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叶红莲》面对幸福的红莲,勇敢慈怜的荷叶,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的母亲。引入冰心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不忘关心自己女儿的冷暖这一感人资料。(课件出示冰心背景资料—) 有人说:天下的母亲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但唯有母爱,是完全一样的。同学们,我们享受母爱十余载,你们的母亲是如何保护、关爱你们的呢?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讲述自己的母爱故事。 (2)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挚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纸船》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课件出示背景资料二) (3)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运用形象的比喻,用鸟巢喻母亲的怀抱,自然的风雨来临时,鸟儿躲到母亲搭建的巢里,而当人生的风雨来的时候,我只有到母亲的怀抱中去寻求安慰,母亲在孩子的心中永远是那避风的港湾。 (4)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又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赤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这首诗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诚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是冰心小诗中最美的篇章之一。 (5)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6)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 小时候,冰心曾经天真的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爱我?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轻轻的说:傻孩子,因为你是我的女儿。(课件出示背景资料三) (7)万千的天使,要起来赞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儿童有颗水晶般的心,因而是最伟大的。儿童是弱小的,世界却因他们的装

最新-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材Topic15文学与艺术精品

Topic Fifteen Literature and the Arts 文学与艺术话说中考 本话题是文学与艺术,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学与艺术领域的特色、发展及创新等情况,并能尊重和接受不同的文学与艺术。中考阅读理解对本话题考查是通过阅读 小短文理解大意,从短文中分析、整理出文学或艺术的历史、特色、新闻人物、发展创新及 走向。目的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文化素养以及培养学生欣赏和发展文学与艺术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当代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动向,多涉足文学与艺术领域,亲身去感受文学与艺术的魅力。 走近中考(四川乐山·2018) If you are a teenage boy,and you want to succeed in life,you'd better read this great book.From Boys to Men by an American writer, Michael Gurian,tells teenage boys that they are living through the best years of their lives.There is no reason for them not to love life. You may think that only your body is growing at the moment.But the book says your mind is growing,too.The book tells teenage boys that they need to help their bodies and minds grow.To do this,they should stop spending their tim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and should start playing sports.Sports,the book says,keep you healthy and teach you important life skills.They teach you how to be a leader and how to work as part of a team. The book also tells boys how to love life if they're being bullied(被欺负).It says boys have to stop being scared(害怕的) of such bullies.It is the only way they can become more successful people. To become the man you want to be,you have to think for yourself and believe in yourself.But,most importantly,the book says,you must always dream of success.Never be happy with what you've got,and always want more.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 ) 1.From Boys to Men is _______. A.a Chinese magazine

加强学生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的措施

艺术设计专业加强学生专业基本理论 与基本技能培养的措施 根据学院的教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为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制定以下技能培养措施与办法: 一、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 提高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术,培养能力。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突出专业课内容的应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研究,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保证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让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保证专业发展与社会相适应、与企业相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与企业合作创建实习基地,保证专业实践教学的落实。 二、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重视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建设,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认真组织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宣传活动,制定了相关文件和规定,对教师师德师风、教书育人、敬业爱岗提出了具体要求。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情况与其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紧密结合。 每学期组织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一大批先进人物和事迹涌现出来,为全体教师树立了榜样。 针对年轻教师居多的特点,建立了备课、听课、调课等有关教学秩序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认真加以执行。每学期开展教学检查,内容包括教师的备课笔记、听课记录、教学计划实施、批改作业、教学实践等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学效果和教书育人情况。配合学院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工作水平。本专业各教研室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开展教研活动,并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三、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一)重视并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构筑大专业平台,实施模块化建设。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3) 第二章 统计(续) 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估试题 第二章 统计 测试卷 (本卷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几项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 (A )调查全省食品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是否超标 (B )调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收视率 (C )调查你所住单元各家庭订阅报刊杂志情况 (D )调查本市小学生每人每天的零花钱 2、刘翔在出征雅典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栏训练,教练对他某段时间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教练需要知道这些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中位数 (D )众数 3、为了了解某地5000名学生的语文测试水平,从中抽取了200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5000名学生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B )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 (C )抽取200学生成绩的集体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样本的容量是5000 4、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80和0.125,则n 的值为( ) (A )800 (B )1250 (C )1000 (D )640 5、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 s ,将每个数据都乘以2,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 (A )2 5.0s (B )2 4s (C )2 2s (D )2 s 6、为了保证分层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则要求( ) (A )每层等可能抽样 (B )每层抽取同样的样本容量 (C )每层用同一抽样方法等可能抽样 (D )不同的层用不同的方法抽样 7、若b a ,是常数,下列有关连加符号 ∑ =n k 1 的运算 ① ∑==n k na a 1 ,②∑∑===n k n k k f b k bf 1 1 )()(,③[]∑∑∑===+=+n k n k n k k g k f k g k f 1 1 1 )()()()( 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8、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不是函数关系( )

从巴黎圣母院看文学与艺术

文学院郑小静09134117 从巴黎圣母院看文学与艺术 所谓文学,就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而所谓艺术,则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从从属关系上讲,文学是一门艺术,但艺术绝不仅仅是文学。如果说艺术是一条宽广长流的大河,那么文学就是其中的一条分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文学就是语言文化的艺术,扮演着艺术生活的主角,艺术的产生往往就需要坚实的文学做基础,就比如一部好的戏剧文化,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就需要有一本好的剧本,一部好的著作等等。自然,要想拍出一部好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就需要一个优秀的剧作家、编剧、导演和演员。但艺术不仅仅是文学,它却包含广泛。总之文学需要艺术中的升华,艺术需要文学的渲染。而作为一个学文学的人又怎能脱离对艺术的追求。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世界名著,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它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故事中所提到的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纳河中西岱岛的东南端,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历史价值

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听外国美术鉴赏这门课时,才发现原来一个教堂除了文学上的造诣本身还具有如此神秘的力量激发着人们去探索,去解密。 巴黎圣母院的每个细节都想更深入的了解。圣母院平面呈横翼较短的十字形, 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巴黎圣母院正面高69米, 被三条横向装饰带划分三层:底层有3个桃形门洞,门上于中世纪完成的塑像和雕刻品大多被修整过。中央的拱门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教堂最古老的雕像,则位于右边拱门,描述的是圣安娜的故事,以及大主教许里为路易七世受洗的情形。左边是圣母门,描绘圣母受难复活、被圣者和天使围绕的情形。拱门上方为众王廊,陈列旧约时期28位君王的雕像。这些雕像都是重建过的,原来的雕像在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被误认为是法国君王,于是被破坏拆除,到了1977年才被找到,现藏于克吕尼博物馆。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刻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第二层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是彩色玻璃窗。装饰中又以彩色玻璃窗的设计最吸引人,有长有圆有长方,但以其中一个圆形为最,它的直径有九公尺,俗称「玫瑰玻璃窗」,其直径,建于1220—1225年, 这富丽堂皇的彩色玻璃刻画著一个个的圣经故事,以前的神职人员藉由这些图像来做传道之用。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

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的关系

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的关系一般来说,根据所用的媒介、材料和方式,可以将艺术分为造型艺术、语言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其中,语言艺术就是文学,它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媒介来塑造艺术形象;表演艺术则是运用音调、节奏、旋律或人体动作,塑造出可以直接进行观赏的艺术形象,音乐就是属于这一类型。本文拟从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的区别特点和联系来谈谈二者的关系。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在个别性层面上对文学的本质作出界定,这一界定是通过对于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与艺术作出进一步的区别而得出。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它运用文字的媒介来塑造艺术形象,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影视文学及其他各文学作品的语言,也包括人民口头创作中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作曲家创作乐曲,也象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 文学语言是一种观念性的符号,它不直接诉诸人的感官的形象,也不直接对应着人的情感,它是依靠读者在欣赏过程中借助想象,对词语概念所提供的意思加以补充和扩大,在头脑中进一步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它具有间接性和不确定性,这是文学语言比其他艺术语言逊色之处。不过,正因为它缺少其他艺术媒介(线条、乐音、节奏、旋律等)的具体性,也摆脱了这些艺术媒介物质材料的束缚,从而使文学能打破时间和空间、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界限,自由灵活地反映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因此文学比起其他艺术具备更大的容量,更加丰富的艺术手法,更加深入细致的表现功能。尤其是想要确切而又充分地表现人物任务内心情感的时候,其他艺术如音乐、舞蹈等是无能为力的,它们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节奏的缓急、舞步的快慢表达一定的感情,但是却存在着模糊、不明确、不确定的因素,而文学语言,由于是一种观念性的符号,以词语概念为核心,所以任何为人们的感知所把握到的东西一旦经过语词化,便能够在意识中固定下来,并获得相对清晰的概念,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 理解和掌握 一、注重"双基"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传统 “双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简称。注重“双基”,要求学生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传统,也是我国数学教学的重要特色。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课程标准(2011年版) 》把"双基"拓展"四基"。即 二、"双基"教学应与时俱进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信息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从而数学"双基"教学也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与时俱进。这包括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 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 40年前,计算尺的构造和原理"还是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熟练使用计算尺还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技能,而现在它们早已被计算器和计算机所取代了。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于过去数学"双基"的某些内容,如繁杂的计算、细枝末节的技巧等,需要有所删减;而对于估算、算法、数感、符号意识、收集和处理数据、概率初步、统计初步、数学建模初步等,又要有所增加。这就是数学"双基"内容的与时俱进。

数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教学方法也应与时俱进。教师的"启发式"讲授仍然是"双基"数学教学的主要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采用"精讲多练""自主探究""全班讨论"或者"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也常常是有效的。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该努力营造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进行数学"双基"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习惯。 三、基础知识重在"理解和掌握"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这就是说,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数学的概念、定理和公式都是有背景的,有来龙去脉的,与其他的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与其他的学科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是有联系的。只有让学生了解这些背景及来龙去脉,并且理清所学数学知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才能理解学习这些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真正理解它们的表述。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去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去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才体现出学生掌握了这些概念、定理、公式。

高中语文必修Ⅰ第10课《散文两篇》导学稿(学生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 一.课题:《散文两篇》(粤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作品的有关内容;掌握重点字词以及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技能目标: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哲理的写法;欣赏冰心散文平易自然、简洁含蓄的语言风格。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对家乡的眷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对家乡的眷恋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霞》 教学目标: 1.理清文本思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重点语句,培养鉴赏散文的习惯与能力。 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深化对自我人生的理解。 教学重点: 对文中重点句子进行讨论分析,细品其蕴涵的深邃哲思与人生况味。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 【作者名片】 冰心: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福州,幼年时期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后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

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盈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背景资料】 “冰心体”散文:所谓冰心体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即宣扬以母爱、童真之爱、自然之爱为内容的“爱的哲学”思想,“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冰心散文的语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中西互化、新旧杂糅、取长补短、自由独创。可以说,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冰心为发展散文和后来的散文创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金在1941年也曾深情地回忆道:“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里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 冰心名言: ①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②我的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③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④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写作背景】 冰心八十高龄后仍笔耕不息,黄昏迫近但不伤感。《霞》这篇晚年之作,情感高昂,意境深远,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氛,是近年不可多得的精湛短文。短文看似即兴之作,实则思维轨迹长达近半个世纪。冰心自幼爱霞。霞在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冰心心目中,美丽奇妙,寄托着青春的憧憬。她在《往事》中写道:“世间只有云霞最难用文字描写。心里融会得到,笔下却写不出。因为文字是最着迹的,云霞确是最灵幻的。” 【字词梳理】 1.字音: 云翳.()璀璨 ..() ..()惆怅 丢三落.四()抹.杀() 落着落()抹抹.布() 落枕()抹.墙()(注:用熟石灰把墙抹平整) 露宿() 露

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15518847.html, 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探讨 作者:李福鹏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3期 摘要:随汉语言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语言之一。 汉语言文字与别国语言有着显著的特点,其字形、发音、词序使得中国文学格外与众不同、多姿多彩,使中国文学既有丰富的意境,又有深刻的内涵,在中国文人的无穷想象力下得到了高度的升华和发展。汉语言文字是我国独有文化财产,推动中国文学的不断演变,丰富了中国文学的韵味内涵,本文从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影响的课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中国文学;影响 汉语言文字是华夏文明几千年的文明结晶,有着特殊的发音方式和结构含义,是中国文学传承和发展的依托。汉语言文学构建了我国文学的主体架构,跟随中国文明不断变迁发展,不仅对中国有着深刻的含义,对于世界层面的文化交流而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汉语言文字凭借着其独特的构词风格和发音方法为中国文学提供独特的语言魅力。 1.汉语言文字与中国文学之间的联系 汉语言文字与中国文学之间的联系就如同人类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人类是社会整体的基础组成要素,正因人类的存在,才会有这个社会的持续进步,同样也正因社会在不断进步才使得汉语言文字的内涵更加丰富。众所周知,华美的文章是由语言文字形成的,而中国文学是由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构成,所以,中国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汉语言文字的出现,两者之间辩证统一,互为条件,共同发展。 2.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以及特征 2.1汉语言文字的特征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性 汉语言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长远历史,是当前世界现存的、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伴随着汉语言文字的持续发展,中国文学也随之不断展现自身的特色和魅力,使中国文化变得更加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字不论是在构词结构、语法、发音标准上都与别国语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也正因如此,汉语言文字才会使中国文学在艺术界别树一帜,让中国文学更加的百花齐放。 2.2汉语言的词汇升华中国文学的内涵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汉语言文字发生了不断的变迁和完善,变得更加完整和富有。从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语言已经处于相对成熟阶段,较之以前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突破仍在继

各学科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规定措施

桥北学校各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指南 语文: 1、要加强基础,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训练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 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训练的内容是字词句篇基础知识, 听说读写基础能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 ①生字过关(音形义,多音字组词)。 ②词语积累过关(音形义,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词语结构 如AABB式,ABAB式等,选词填空)。 ③修辞专题(明确常见的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并要简 要说明修辞效果;重点分析课文中的语句,并进行仿写)。 ④句子训练(仿写:句式特点、修辞;扩句、缩句、修改病句)。 ⑤阅读训练(课文精彩句段、课外精选)。 ⑥写规范准确的汉字。 ⑦写作专题训练。(看图写话、半命题作文、自拟题目) 2、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实际, 制定明确、集中、适当的教学目标,教学要围绕目标组织教学。 将教学目标有机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 目的。 3、要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有 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情感、意志等的教育,要采取丰富多采、 灵活多变的方法使文道有机统一。 4、培养语文兴趣,扩大知识领域,发展创造才能,增强集体意识, 热爱学校生活。充分体现活动课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注:以上各训练内容的具体标准按课程标准进行操作。

桥北学校各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指南 数学: 1、概念。(举例说明) 2、性质、意义。(举例说明) 3、公式。(举例说明) 4、例题过关。 5、课本习题过关。 6、课外拓展题(精选:概念与实际运用结合) 7、口算训练。 8、简便运算(运算定律)。 9、图文、图表题训练。 10、规范准确书写运算符号。 11、明确单位换算。 12、规范解题步骤。 13、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组织练习要讲究实效。 应用题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考方法,力求做到题意 清、思路明;计算题教学要重视算理,不要以背诵法则代替算理; 几何初步知识教学要加强实际操作,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4、加强学生阅读课本的训练,要有要求、有检查。低年级应教会学 生看懂课本上的插图,能讲出插图中所表示的意思。中高年级应 逐步培养学生会看课本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点拨下探求理解知 识。对书本上的结论性语言,必要时应逐字逐句联系实例加以辨 析。 注:以上训练内容的具体标准按课程标准进行操作。

中国文学与艺术期末试题

西安外国语大学考试试题编号: 2012-2013学年第 2 学期系(院、部):英文学院专业:英语 课程:中国文学与艺术班级: 12级专选命题时间: 13年12月命题教师: 苗淼 以上栏目由命题教师填写,下栏由考生填写 学号: 1201010609 姓名:左茜系(院):英文学院专业:英语班 级: 6 班 Essay questions (25% each) Directions: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ccurately and concisely by using the information covered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I. Questions for Chinese Art 1.What is taotie? During which dynasty or dynasties was it most popular? What are some hypothesis concerning the meanings or origins of taotie? (1) Taotie is a mythical ferocious animal in Chinese legend which people said was the fifth son of dragon. Taotie was always seen on the surface of ancient bronze wares as decoration. (2) Taotie is a motif commonly found on Chinese ritual bronze vessels from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y. And in Shang dynasty and Zhou dynasty, it was very popular. (3) Because Taotie’s biggest character is that it can eat lots of things, so it is a symbol of greed. It is said that this monster had no body, only a big head and a big mouth. For it was too greedy for eating so that it ate its own body! 2.What are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ang dynasty (early and mid-Tang) art? Name one artist for each time period, and explain how this artist represents the achievement of his time. (1) The Tang Dynasty was an exceptional period in China's history. The society was prosperous and stable and had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culture, art and writing. Writing poems was a major cultural activity and even the imperial civil examination began to require poem writing instead of essay writing.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Tang Poems" includes nearly 50,000 works from more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10课古代文字与文学、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同步练习川教版

第9、10课古代文字与文学、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1.在古埃及一位法老的陵墓里,发现了许多神秘的符号,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古老文字,它应是( )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拉丁文字 D.希腊字母 2.发明了楔形文字的是( )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西亚居民 C.古代印度人 D.阿拉伯人 3.楔形文字主要的书写材料是( ) A.纸草 B.石头 C.泥版 D.白纸 4.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 重要史料。这部文学名作是 ( )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马·可波罗行纪》5.描写特洛伊战争的两部古希腊叙事长诗是 ( ) ①《罗摩衍那》②《奥德赛》③《伊利亚特》④《摩诃婆罗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右图是史诗巨片《特洛伊(TROY)》的海报,,其中“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你一定非常熟悉。根据你的了解,这部影片应当取材于( )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罗摩衍那》 7.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悲剧作家,他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他的作品是( ) A.《俄底浦斯王》 B.《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C.《特洛伊妇女》 D.《一千零一夜》 8.同学们都知道《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脍炙人口 的故事,它们均出自一部民间故事集。这部故事集是 ( ) A.《一千零一夜》 B.《伊利亚特》 C.《被缚的普罗米斯修》 D.《奥德赛》9.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实际上这是指下列哪一科学原 理 ( ) A.加速度定律 B.勾股定理 C.杠杆原理 D.惯性定律 10.阿基米德(如图)是著名的科学家 ( )

互联网语言对文学发展利与弊

代表句:“作业写到晚上10点,真是‘杯具’!”(“杯具”在此句中意为“悲剧”,二者音同。)“有的同学很幼稚,常常因为芝麻小事吵起来,我过去给他们说理,他们反倒说我,7456,后来再遇到这事我干脆打酱油。”(“7456”在此句中意为“气死我了”;“打酱油”意为“不关我事,不予评论”。) 点评: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频繁地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对网络语言不感冒的老师可能就要跟不上学生们的思维了。一些生活中的常用语甚至也被网络化了,比如提意见叫“拍砖”,喜欢叫“稀饭”,看不懂叫“我晕”等。 很多老师开始呼吁拯救作文,“网络是网络,作文是作文,二者过于混淆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不良影响”。 在作文的构思和想象中,孩子们充分释放自己的创造力,描绘出丰富多彩的“另类空间”。 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粗俗泛滥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造就了许多优美的词句。但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就糟蹋了中国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了吗?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我们通过Google进行搜索,发现包含“TMD(他妈的)”字眼的中文网页有521个,而这被鲁迅先生当年讥讽为“国骂”。虚拟世界心烦意乱的生活,网络空间一次性的人际关系,全球范围内城市文化的色情暴力倾向都是网络粗俗语言泛滥的原因。 2、过度流行 流行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什么事情总得有个度吧。网络上的新兴词语层出不穷,这就难免会产生大量的超出汉语言规范的词语。网络语言已不甘心只有网络上生存,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有进入现实生活中的倾向。现在的孩子开口“286”,闭口“7456”的,甚至在其作文、日记、周记中也使用类似的语言。这些语言夹杂着大量的错字、别字、怪字、甚至是语法和结构上的错误,有很多根本就没有遵循汉语规范。例如,气死我乐——气死我了;“气疯”——“弃轰”等等。对于正处于学习汉语言规范、打语言基础阶段的孩子及青少年而言,汉语规范只是刚刚接触,根本无法清楚地辨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符合规范的,这样就会混淆他们对汉语规范的正确认识。 3、语意模糊 网络语言给网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让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不懂的现象。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了解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或电脑初学者,简直就像密码那样难以弄懂。比如,在聊天时为了方便,发了个“Y(Why?为什么?)”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你知道对方是否也和你一样弄懂了呢?也许,对方会发一大堆问号回来,问:“这是什么意思?” 4、过度求新 网络语言在求新度方面有些过头,例如E-mail有电子邮件、电子函件、伊妹儿之称;BBS有电

如何有效评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如何有效评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对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如何,以前、现在都是测查评价的重要内容。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如何考查,如何走出记忆性问题、程序化问题? 1.避免形式机械的考查,重知识理解。 下面是两道考查“梯形”概念的试题: (1)填空:()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右边是正方形点子图,现要求再选一个点D, 使四边形ABCD成为一个梯形,则点D共有()种选法。 A 、2 B、3 C 、4 D、5 比较这两道试题,我们不难发现,第(1)题重概念内容的再现,学生只需要记忆概念即可。第(2)题有效地考查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两个层面。首先,学生对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一概念的本质内涵要真正理解;其次,学生对概念外延的把握要全面。所谓概念外延,是指这一概念反应的对象的总和。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共有2种选法”,显然学生对于梯形内涵“任意一组对边平行”这一理解出现偏差。这道试题,不仅考查了对“梯形”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全面性。 数与运算的意义、数学概念、法则、定律、性质与规定等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往总是用填空、选择或判断的形式就其概念本身进行填空或辨析。 其实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并不需要死记硬背概念,只要会解释、辨析概念的异同,能将概念从文字表述转换成符号的、图像的或口头的描述或表达即可。 【分析】此题是一道考查分数意义的题目,旨在突破原有考查基础知识的套路,给学生提供一个巧妙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在深刻理解“五分之二公顷”的意义基础之上,用操作的方法将这一意义表达出来。 下面两道例题,同样是淡化形式考查、突出对知识理解的典型案例: 【例2】下图表示“把2米长的木条平均分成4份”,要求每份有多长的算式是()

文学与艺术欣赏

文學與藝術欣賞 --中國通俗小說賞析-- 壹、授課教師:林保淳(中文系) 貳、課程學分:單學期,三學分 參、教學目標: 武俠小說是近代通俗小說的主流,長久以來,就因其所呈顯出來的特殊風貌——「武」與「俠」,吸引了無數讀者的視焦,成為最普遍的一種文學形式;同時,由於媒體的介入,深入影響到當代社會的各個層面,更是研究、理解社會文化的重要資料。儘管「武俠小說」至今仍背負著「不登大雅」的惡名,然而,無論是從文學、學術研究,或是社會、文化探討的角度出發,「武俠小說」都是值得在大學殿堂上講授的課程。 本課程擬以「通俗文學」為出發點,從讀者的角度,分析通俗小說的特質,並切入武俠小說的類型特色,展開相關的探討。一方面,它將是文化性的,傳統以來的「俠客文化」,究竟如何透過武俠小說的推展,無論是古代或現代皆逐漸深入人心?一方面,它將是文學性的,武俠小說究竟構築了如何的一個既是「俠骨柔情」,又是「成人童話」的世界?武俠小說憑藉著如何的條件,持續著風靡各時代的人心?金庸、古龍、司馬翎各大家所架構的「江湖世界」,在風格與特色上有何異同?武俠小說究竟與文學何關?一方面,它也將是社會性的,武俠小說是如何出版、刊行與流通的? 媒體與武俠小說如何同心協力,傳播著它無遠弗屆的影響?武俠小說又如何因社會的變遷,逐漸式微與沒落?居今之日,我們應如何對武俠小說作出相應的公正評價? 本課程的設計,不僅僅是文學賞析,而是擬自基本的賞析中,拓展出更深一層的相關於文化、社會的省思,企圖引導出學生對當代文學、社會現象的興趣與思考。 肆、授課範圍:以原典閱讀為主,輔以當代的相關評論。 伍、授課方式: 1. 課堂講授佔百分之五十 2. 分組討論佔百分之四十五 3. 武俠電影欣賞佔百分之五。 陸、課程綱要:本課程分為三個單元,其要項如下: 第一單元:武俠小說綜論 一、武俠小說與通俗文學 1.通俗小說的精神——讀者的介入 2.武俠小說的類型特色——武與俠 二、談武論俠

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要说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语言文字及文学的产生过程及其关系。身为一个理科生,讨论这个问题明显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但我在这儿只想简单谈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首先,从语言文字及文学的产生过程来看。明显是语言在先,文字其次,然后是文学的产生。这里所指的语言,是指人跟人之间能够彼此交流并辨别其意义的语言本身。而文字作为一个名族文化的基础,其产生也如同文化本身一样,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在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的生活范围和需求不断扩大,于是便产生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在这样的情景下,我们便需要借助一些符号、即文字来传达和记录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进而产生了文字。 在文字诞生之后,出于各种原因,文学便慢慢出现于人们的生活。而中国文学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又由于其独特的特点赋予中国文学以独特的魅力。而对于文字,其必不可少的三要素音、形、意便不能不成为我们讨论的对象,而要说这个,明显应该是让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来说,对此,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故后面的内容大多引自他人的文章。 首先就汉语言的特点而言,其和其他语言有很多不同之处:第一,汉语言文字有其他语言不可奇迹的望文取义的功用及独特的拼写结构;第二,汉语言的语音拼读中,生母和韵母搭配产生的读音和语义与别的语言文字大相径庭;第三,汉语言文字有简洁的结构,但是它的一字一音、一字多义、一音多字、一字多音的现象丰富了汉字的文化;第四,汉语言文字组合产生的词汇以言简意赅著称;第五,汉语言因为其音律的特点,在组成文章的时候能使其变得顺口,其他语言文字不能和汉语言文字的艺术性相提并论;第六;汉语言文字以其丰富的字义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字义延伸广阔。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照字面理解为自然现象,也可以指的是某一事物的顽强生命力,在遭遇灾难之后又重生。 汉语言文字由于其特有的特点,又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中国文学的独特性源于汉语言文字的与众不同汉语言文字在世界上是最为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历史悠久。而中国文学也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成为中国文学领域中最辉煌灿烂也是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然而,中国文学之所以能成为一支艺术奇葩,很大程度源于汉语言文字具有的独特魅力。汉语言文字从音、形、字、义及词汇组合上都与其他语言有着莫大的不同之处,这些文字和词汇的组合使得中国文学在读音上展现出情感和文字并重,简言表达深意的效果。其次,中国文学广阔的想象空间源于汉语言文字的意境创造,经过数千年岁月的变迁,汉语言文化益发博大精深,其抒发的感情,融入的意境可以以人不同的遐想空间,汉语言的美妙之处尽显其中,在中国的文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诗词、剧曲及小说,构成了中国文学。在这些文学作品之中,有很多美好的描写,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句仅一个绿字就将江南的春色尽收笔下,同时也将作者思乡之情融入诗句中。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将作者观景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要想看得更远,首先就要丰富自己的内涵。可见,中国文学的艺术魅力通过汉语言文字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文学的发展是一部基于汉语言文字记录的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史,是一座奇葩异卉争相斗艳的艺苑,也是一座令人向往的神秘的文字宫殿,这里蕴含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认真学习和领悟。

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四、对专业课教学中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关系研究的几点体会。 (1)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专业基础知识都来源于专业技术实践,应该说是长时间技术实践的经验总结,因此这一理论是具有科学性的,而且随着技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其理论必定会不断得到完善,最终成为一个科学体系。科学的理论必定能够科学地指导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正确。教学中,我们只有用专业理论去界定每一个技能,去分解每一个动作,去指导每一次训练,才能做到理解的准确化,掌握的标准化,训练的统一化,结果的效率化。从理论到实践,再上生到理论去科学地指导实践,必然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总结、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这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训练发展为主动地进行学习,由自然状态向自由王国发展,为其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发展自己提供良好的方法。 (2)文化科学知识是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基础。 ①经过长时间不断完善的专业技术本身就符合科学的原理,就蕴含着科学的内涵,只有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用其指导专业教学,才能避免专业技术教与学的盲目性,才能使技能训练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②将文化科学知识触于专业技能教学之中,技能训练将不再是对动作机械的摹仿和简单的重复,而是能使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学习专业技术,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他们在训练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能以科学的态度去继承专业技术,也必将会促进专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③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能为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将会用更新更科学的方法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其自身素质也会得到很大提高,为他们成为专业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2.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1)教学中要避免重理论轻实践和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二者不可偏废。重理论轻实践会造成专业技能的萎缩,最终华而不实,纸上谈兵,而不能适应劳动实践的需要;而重实践轻理论会造就出现代的熟练工,他们没有相应的知识做基础,缺乏可塑造性和发展的潜力,这是不适应现代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的。 (2)在专业教学中,应以理论分析为线,以技能训练为面,将基础知识始终贯穿于技能训练之中,不能将二者孤立开来。在强调基础知识指导作用的同时,重点在于应用,只有应用于实践中并能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是有用的。因此,只有把二者融为一体,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综上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我们以为,在专业教学中,只有把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技术学习为基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素质提高为根本,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食饮企业需要的烹饪技术人才,也才能使烹饪这一悠久的文化艺术绽放出时代的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