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神经节瘤影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体瘤与副神经节瘤
• 颈动脉体瘤是起源于颈动脉体的实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颈部非嗜 铬性副神经节瘤
• 文献报道颈部副神经节瘤可多中心起源 • 多中心起源的病例中,以颈动脉体瘤发生率最高 • 其次是迷走神经副节瘤和颈静脉球体瘤 • 双侧颈动脉体瘤常可合并颈部其它部位的副神经节瘤
• 副神经节瘤起源于胚胎发育时期的神经嵴细胞,神经嵴细胞在胚 胎发育过程中迁移到身体各处,聚集成群形成副神经节。
颈动脉体瘤
• 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颈部肿块,类圆形或椭圆形,长轴与血管走 行一致。可左右推动,而沿血管走行方向上动度较小,可及搏动感, 部分可闻及血管杂音。病史较长,肿瘤较大者可有周围组织受压的 表现。由于肿瘤与颈动脉窦关系紧密,当变化头位或压迫肿瘤时患 者可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甚至血压下降、心律减慢、晕厥等症 状,即颈动脉窦综合征。
• 肿瘤根据起源不同可分为两类: • 交感性副节瘤和副交感性副节瘤
• 副交感性副节瘤大部分发生在颅底与颈部,以颈动脉体瘤和颈静 脉球瘤常见,因肿瘤发生在化学感受器的位置,故又称做化学感 受器瘤,此类肿瘤一般无嗜铬性;
• 交性副节瘤则多见于腹部,其中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称为嗜铬细 胞瘤, 而把其他交感神经来源的称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它们 可以发生在颅底、颈部到前列腺、膀胱之间交感链的任何部位。
管(箭)。 图4 左侧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 a)CT增强示肿瘤明显增强,颈内、外动脉被推 移至肿瘤的前内侧(箭),肿瘤与大血管分界清 楚; b)DSA示颈内、外动脉被富血供肿瘤向前推 移(箭)。
图1 双侧颈动脉分叉处明显增强的软组织肿块,右侧颈内、外动脉完全被肿块包绕并明显变细,且二者 间距明显增宽。左侧颈内、外动脉被肿块部分包绕。
图2 双侧下颌角水平颈动脉鞘区明显增强软组织肿块,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宽。
其他头颈部副神经节瘤
• 鼓室球瘤; • 颈静脉球瘤; • 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
鼓室球瘤
“抱球状”或“高脚杯”状改变,为颈动脉体瘤的特异性表现。
左侧颈动脉体瘤。
图1为平扫,示肿瘤呈软组织密度,边界清晰。 图2为动脉期增强图像,示肿瘤明显强化,颈外动脉被肿瘤推向前方。 图3为延迟期图像,示肿瘤密度明显下降,密度均匀,边界清晰。
左侧下颌角水平颈动脉鞘肿块, 推移颈内、外动脉,使二者间距 明显增宽,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
时常推压周围软组织并破坏周围骨质。肿瘤较小时,骨质改变仅 表现为颈静脉窝扩大,边缘呈虫蚀样骨质破坏;随着肿瘤的生长, 可广泛侵犯周围的结构,CT 表现为广泛的骨质密度减低和不规则 骨质破坏。
图 6:横断位 HRCT 骨窗示左侧颞骨岩部及周围骨质破坏; 图 7:横断面 HRCT 软组织窗示肿块突向后颅窝、左侧小脑半球及脑桥左侧, 周围软组织分界不清;
左侧颈静脉球瘤。 图 1: 横断面 HRCT 骨窗示左侧颈静脉孔扩大,边缘呈虫蚀样骨质破坏,乳突蜂房、 乳突窦及鼓室内可见软组织影; 图 2:横断面 HRCT 骨窗示软组织肿物包绕听小骨并骨质破坏。
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
• 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临床上较为罕见 ,好发于女性 • 位于神经束内鞘膜下或神经纤维束之间 • 临床上常表现为下颌下区或咽侧壁的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肿
瘤增大后可累及邻近颅神经及交感干,从而引起呛咳、声音嘶哑、 伸舌偏斜、Horner综合征等相应症状。 • “盐和胡椒征(salt and pepper)” 可作为 VP 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之一,其中“胡椒”指点状和条状的流空信号,“盐”指散在其 间的局灶性高信号,因血流缓慢或局部出血引起。

图3 右侧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 a)颈内、外动脉被肿瘤推移至肿瘤的前外 侧(箭); b)MRA示颈内、外动脉受压前移,后方见明显 的肿瘤肿瘤滋养血
颈动脉体瘤
• 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界限清楚 • 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强化程度稍低于颈动脉血管,强化均匀或不
均匀 • 静脉期图像强化仍较明显,呈均匀强化 • 肿瘤内血窦丰富,对比剂存留时间相对较长,随着时间延迟,于静脉期肿瘤瘤
巢血窦内的对比剂充盈和弥散更均匀,瘤体密度亦较动脉期更趋向于均匀 • 颈动脉体瘤位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移位,分叉角增大,形成

鼓室球瘤多生长缓慢,最常见的症状为搏动性耳鸣,其次为听力 下降
• 女性好发,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 中年以上发病
• CT常表现为鼓岬外侧的软组织结节或肿块影,当鼓室球瘤合并中 耳乳突炎时,中耳乳突的炎症表现往往会掩盖鼓室球瘤的软组织 结节或肿块影,CT 平扫或增强扫描往往较难辨别鼓室内肿块。
左侧鼓室球瘤,横轴位 显示左侧鼓室靠近鼓岬处一个软组织密度结节 冠状位增强扫描显示左侧鼓室软组织小结节轻度强化,下壁骨质保持完整,未见骨质破坏
矢状位MIP重建图示左颈动脉 分叉呈杯口状扩大,明显增强 的肿块位于其上
左侧颈总动脉DSA侧位
像示颈动脉分叉处血供 丰富的肿块,颈动脉分叉 明显扩大。
图 1 CT 平扫时所有患者瘤体肿块较大, 呈圆形、椭圆形,边缘较清楚,无钙 化,咽旁间隙受压、变形 图 2A,2B 横断位增强扫描颈动脉鞘 内可见肿块呈斑片状明显强化包绕颈 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瘤体供血丰富, 可见迂曲的肿瘤血管影。静脉期瘤体 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动 脉期 图 3A ~ 3C MIP 及 VRT 可以显示瘤 体与颈动脉的关系,表现颈动脉体瘤 位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移 位,分离、分叉角增大,形成“抱球 状”或“高脚杯”状改变
左侧鼓室球瘤。
左侧鼓室内微小结节灶
T1WI呈等信号影; T2WI呈略高信号; 增强后结节显著强化
百度文库
颈静脉球瘤
• 颈静脉球瘤发病率仅次于颈动脉体瘤,主要发病部位在颈静脉孔 区或原发于颈静脉孔区并侵犯鼓室。
• 多在中年发病,女性多见,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仅占 4% • CT 表现:颈静脉孔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楚,生长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