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广告修辞对比

中英广告修辞对比
中英广告修辞对比

中英广告中的修辞比较

常娇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随着国际全球化,经济贸易日益增多,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广告的宣传,而我国的企业为开拓海外市场也需要凭借广告这块敲门砖。如何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更快更好的融入彼此的市场,这需要一个契合点。本文通过对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中英广告中的应用的比较,分析其差异,探究其原因,以期对中英广告有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广告;修辞;修辞手法;差异比较

广告语言属于功能文体学的研究内容。广告可分为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因篇幅所限,我们这里主要探讨商业广告。商业广告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据统计,美国的每个普通消费者通过各种途径每天接触到的广告平均多达6000多条[2]。它的最终目的是吸引消费者增加对所推销商品的注意和兴趣,加深对这种商品的印象,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来购买这种商品。修辞手法在中西广告语言中运用地比较广泛,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等因素的不同,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中英广告的发展过程

中国广告的萌芽出现在3000多年前,春秋时期,河南省登封县告咸镇出土的东周陶器上都印有“阳城”篆体文字样的标记,它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广告。北宋时期,印刷术的出现,为广告提供了新的形式。在近代,广告有所发展却不均衡。直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产业才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

在西方,广告一词,源于拉丁文advertere, 意思是注意,诱导以及传播。中古英语时代(约公元1300—1475年),演变成了Advertise, 其含义也随之衍化为“通知别人某件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3]。直到17世纪末,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这时,广告一词便广泛地流行并被使用。19世纪以来,美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直接推动了广告事业的进步。

二、修辞及其在广告中的应用

修辞,修饰文辞;作文;亦指文辞或修饰文辞。"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後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

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4]。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双关、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的基础是逻辑,修辞必备的条件是语法。无论作文或日常会话,总以“意与言会,言随意遣”为极致。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与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逐渐地加大,当今的广告简洁精炼,渲染力强,集意念与美感于一体,这其中少不了修辞手段的大量使用。它们被用来宣传某种商品的特点,传播商品的信息或用来描述消费者使用商品后的感受,不但增加了广告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而且使某种商品得到了很好的宣传,给消费者以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商品的知名度,从而最终达到宣传、推销商品的目的。

三、主要修辞手法的比较

1. 拟人与“Personification”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如:

(1)Oscar de la Renta knows what makes a woman beautiful.(Oscar De La Renta Cosmetics)

(2)Unlike me, my Rolex never needs a rest. (Rolex)

(3)“特快专递,当代神行太保”(邮政快递)

(4)“我是一个“煮饭婆”,家家户户都用我”(电饭煲)

作为修辞格使用的拟人,语言中的共性是显著的。汉英拟人都是抒发强烈感情、增强语言感染力的一种修辞方式[5]。但汉语多为名词性拟人,而英语中多为动词性拟人。

2.明喻与“Simile”

在广告语言中,明喻句中一般只出现喻体,而本体则包含在商品品牌名称的叙述当中[5]。例如:

(1)令丰润、丽泽的樱唇像一朵漠然盛开的康乃馨(蜜丝佛伦化妆品)。这一广告中的喻体是“康乃馨”,喻词是“像”,而它的本体则是“抹着蜜丝佛伦唇膏的嘴唇”。它的意思是用了蜜丝佛伦唇膏,嘴唇就会像鲜花一样娇嫩,艳丽[6]。

(2) Our eyebrow pencils are as soft as petals. (眉笔广告)本广告巧妙地将眉

笔与花瓣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充分突出了该产品的柔和动人,让顾客体味一份柔情和优美,甚至还可以使人联想到这种柔情与优美悠然绵长,真可谓意蕴丰富,意境美妙。

3.暗喻与“Metaphor”

在广告中,暗喻这种修辞手法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作者通过发挥丰富的想象,往往用一种美好的事物来替代所要宣传的商品,从而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1)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手机)

波导手机最大的特点是信号功能强,在偏僻边远地区也不影响通话,故被喻为手机中的‘战斗机’。

(2)Your home in the air. ( Biman)

孟加拉航空公司(Bmi an Bangladesh Air-line)把自己比作是乘客的空中之家,目的是启发人们对该航空公司产生一种有如家一般温馨、舒适、安全的联想。

4. 双关与“Pun”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如:

(1)聪明的妈妈会用锌(心)(三精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2)人类失去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

(3) Trust us. 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某助听器)

(4)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 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 (某银行)

(5)Ask for MORE.(香烟广告)

汉语广告中的双关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如:(1),(2)。英语广告中的双关分为一语双关和二语双关。如(5)中的“more”以不同意义的形式重复使用,这是人们熟知的“摩尔”香烟的广告,“MORE(摩尔牌)”是美国的一个香烟品牌,烟身细长,烟味柔和,非常受女性烟民的青睐。由于MORE与more 读音相同,而含义不同,消费者自然而然地将摩尔牌香烟与“更多”的词意联系起来。这则广告中双关修辞手法的使用,既直接宣传香烟的品牌,又具有向广大烟民劝购的双重作用。汉英广告中的双关语都可以使广告语言简洁凝练、新颖别致、耐人寻味。

5.夸张与“Hyperbole”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英语中定义: hyperbole: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gently exaggerates the truth[1]. 如:

(1)非洲到南极一步之遥。(格力空调)

此例属于空间距离极度缩小的夸张,通过这种方式,格力空调王的机能,效果很好的得以表现。

(2)酒未沽唇人自醉。(湄窖酒)

此例属于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是先出现或同时出现。夸张的表现了此酒的无比香醇。

(3)We have hidden a garden full of vegetables where you would never expect. In

a pie.

这里的a garden full of vegetables显然是一种夸张,表明馅饼里蔬菜品种的丰富程度。

广告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其目的并非为了弄虚作假,而是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言过其实地渲染修饰事物所造成的变形,并非是荒诞不经的歪曲,相反却突出了事物本质所作,加强了语言的力度。

6.对偶与“Antithesis”

(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

(2)“各有各的味,天生是一对”(食品)

(3)欲把名声充宇内,先将膏泽布人间(油铺)

(3)Florida Orange Juice Has As Much Potassium As A Banana. Hard to Believe. Easy to Swallow.(Florida Orange Juice)

(4)Big thrills, Small bills.(Budget Taxi Center)

汉语中的对偶两句可以是对立的,也可以是相辅相成的;而英语中的对偶句只能是相对的关系。

7.反语与“Irony”

反语是对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用反话来叙说,让人们从反话中自己去领悟其中的道理,明辩是非,从而达到反语者的真正目的。

(1)小朋友,请拉紧妈妈的手,别把妈妈丢了!(见于儿童乐园)

(2)If people keep telling you to quit smoking cigarettes, don t listen……They are probably trying to trick you into living. (美国防癌协会的戒烟广告)

(1)是则极美妙的广告,其特点是颠倒了主语与谓语的顺序,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颠倒,才一举突出了“此处儿童第一”的服务宗旨,自然,如此颠倒,对于成年人也是一个极巧妙的提醒!(2)这则广告采用正话反说,在活泼、风趣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激越的情感,使广告的设计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8. 排比与“Parallelism”

汉语广告多运用排比来阐述广告产品的功用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1)翔实的资料性,珍贵的收藏性,高压的趣味性,丰富的可读性(作家出版社)。(2)春季给您带来沉醉,夏季给您带来欣慰,秋季给您带来甜美,冬季给您带来回味(冰箱)。下面是广告英语中的运用“Parallelism”的例子:(3) We’ll tell you the adds before they are out; we’ll publish what other publications dare not; we’ll give you the inside information you won’t find elsewhere. (Night paper) (4) Take in the sun, take in the snow; we’ll take off 15%. (Hertz car) (5) Low crabs, low calories, low taste. ( Lite Beer)

上述例子很清楚地展示了排比与“Parallelism”的区别。首先,汉语广告中的排比要求三或三项以上,如例(1)(2),而英语中的“Parallelism”原意为“平行”,因此存在平行为二的情况,如例(4)。其次,汉语排比句各分句属并列关系,而英语中的平行项可属从属关系。第三,汉语喜欢重复用字,如例(2),而英语则倾向于省略重复的词语,如例(5)中的三个分句都很明显的省略了“it has”。第四,汉语喜欢重复名词,包括人名或称谓,如例(2)中的四个“您”;而英语则倾向与用代词,如例(3)中的三个“we”而不是“This paper”[6]。

四、中英广告差异的原因分析

1、中英语言本身差异的影响

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拉丁语系,因而两者本身存在较大区别。这些都反映在词汇,句式,甚至语态上。所以在应用过程中,二者就会产生区别。譬如汉语的语言相对丰富些,这就导致了汉语中的对偶句尽量避免重复用字,而英语的对偶句则相对随便些。

2.文化背景的影响

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关键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得以传承。广告语言与其它领域的语言一样,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共识性,人们在创作广告时,才会选择相似的修辞手法。而文化的差异也是造成修辞差异的原因。

3. 思维习惯的影响

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 在思想意识、思维模式以及语言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综合和知觉上的垂直感。西方人习惯于分析事物、习惯于抽象思维和注重形式逻辑的思维以及求精确的语言观。如双关与“Pun”中例(1),(2),句中的双关都相对较明显,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就能感知;而例(4)中的双关词“more”要通过一翻思考才能领悟其中奥妙。

4. 风俗习惯的影响

中西方传统风俗有所不同, 因而反映在广告中也差异也比较明显。即中国传统主张内敛,而西方则崇尚自我,思想也较为开放。所以中文广告中的暗喻多于明喻,而英语广告中的明喻多于暗喻。

五.结语

当下我们正处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企业要打开国际市场,除了要有高品质的产品外,好的广告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广告的说服力和诱惑力是通过语言的锤炼实现的。面临着国际广告的冲击,汉语广告应在保持自身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多吸收和借鉴英语广告的优点。以便更好更快的适应国际市场,开创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Dwen Walson. 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 Great Britain by Richard

Clay(The Chaucer Press),Ltd,Bungay, 1980.

[2] 刘世生,朱瑞青. 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戚云方. 广告与广告英语[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33-147.

[4]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第1卷)[M].颜一,崔延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5]胡曙中.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徐秋香, 中英广告修辞方法之比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6)

Rhetoric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dvertisement

Chang Ji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globalization background, economic trade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 most direct way of foreign products’entrance into Chinese market is advertising. While, Chinese enterprises also need to rely on advertising to exploit oversea market. How to get into each other’s market better and faster based on mutual understanding. We need to seek a best fit.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mon rhetoric techniqu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dvertising,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nese and English advertising.

Key words: Advertising; rhetoric ;rhetoric technique; difference comparison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_李芳元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李芳元 (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 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Simile(明喻)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①本体,②喻体,③喻词。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例如: Rise,like lions after slu mber, In unvanguishable number Shake y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ou——— You are many———they are few. (Shelly) (All of y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ns, which had fallen on you in your sleep,and be confident of your vic-tory,for yo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 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 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 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 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 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雪莱) ★my lo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my love's like the melody, 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 (Ho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ve is!) 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 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在汉语中,明喻也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都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 ①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孙犁《荷花淀》) ②朝着老百姓指点的安顺方向看去,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2.M etaphor(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即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喻词来表示比较关系。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暗含着的比喻。例如: He talked,too,melodiously,and with the ghost of a question mark after each of his sentences as though he were saying”Is this right?Who am I to lay down the law?” 他还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着,每句话的末尾都带一点儿问话的口气,好象是说:“对吗?”“我算老几,我怎能说了算?” 这里作者用ghost(幽灵)来暗中比方说话时声音中隐隐约约动听的声调。 Argument is war.辩论犹如战争。 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头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该句用war来暗指argument激烈的程度。 汉语中,隐喻又叫“暗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起关联作用。其格式通常概括为“甲是乙”。例如: ①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②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116 云梦学刊 J OU RNAL OF YUNM ENG 2001年7月 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李芳元(1958-),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广告语中的修辞

广告语中的修辞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广告在促进营销、树立品牌和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广告,我们是否细细品味其内在的语言美呢,其实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广告学,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对广告语的研究和分析就是从它的结构和语言特色加以分析,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广告的本质,促进广告语的健康发展。一、广告语中词及其短语的巧用词和短语是现代汉语中基本的语言单位,广告语也常常仅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要表达出某一商品或事物的若干信息。所以广告语在用词和短语方面很有讲究。下面仅从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 语气词的运用语气词通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有时也有停顿的作用。如:的、呢、啊、吧、了。在广告语中经常可以看到含有语气词的广告语,它不仅可以起到表达某种语气的作用,还可以起强调作用,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增强消费者对广告语的印象。如:“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语气词“了”字很自然地表达出了咖啡的味道之好。“快来洗脸吧”(佳雪芦荟洗面奶),广告中就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兴奋地和朋友们聊天,号召大家用佳雪来洗脸,非常的生活化。“明天的明天你还会送我水晶之恋吗”(水晶之恋果冻),使用疑问语气词“吗” 使广告语充满了一种很亲切、浪漫的感觉,给人一种人性之美,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还有很多使用语气词的广告语,如:“胃,你好吗”(斯达舒胃药),“你知道清嘴的味道吗”(清嘴含片),“真的不会湿哦”(邦迪防水创可贴)。总之,在广告语中使用语气词使广告语更加生活化、口语化,增强了广告词的亲切、自然的特色,更便于消费者接受。 (二) 数量词的巧妙运用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数量词是指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在广告语中经常可以看到使用数量词的广告词。使用数量词可以说

广告中的修辞学

广告语中的修辞学 前言: 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广告已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广告也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广告语言是广告的灵魂,它可以传递信息,对产品、品牌、活动进行宣传,是广告主连接消费者的桥梁,而好的广告语离不开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人们使用修辞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对文章语句的印象和抒情效果。修辞在广告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广告语言的修辞可以帮助广告主实现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认知,对于广告的创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广告语言中修辞学运用的目的: 一句好的广告语往往让人牢记于心,经久流传。广告作为一种带有目的性的传播活动追求一定的传播效果,希望通过广告的传播引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运用修辞对广告语言进行创意,在广告语言中恰当准确地运用修辞手段如,比喻、夸张、押韵等能够使广告语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得到加强,让广告宣传的商品或品牌给消费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更加准确地传达商品的特点,实现广告的信息功能还能给观众以启示和联想,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引导,缩短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激起消费者强烈的购买欲望,从而产生购买来达到最终目的。 广告语言修辞的特性: 广告语言必须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激发受众的购买欲望,进而产生购买行为。广告语言的特性决定了广告主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美化修饰,因此就有了广告语的修辞。但这种修辞又有其特殊性,与普通文章的修辞不一样,它离不开实际的传播效果,它需要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形成消费。 广告语言中的主要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喻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常用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难懂、复杂、抽象的事物或道理,在广告语言中善用比喻,往往能事半功倍,使观众或听众心悦诚服,妙趣横生。如德芙巧克力

修辞在广告中的运用(英文版)

Use of Rhetoric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Abstract 】Advertisement is a popular cultural phenomenon in people ' s daily life. It not only provides the information about products and stimulates the purchasing power, but also enriches people ' s ideological life. Rhetoric is one kind of important expressive device in language. It refers to interpreting abstract and complex ideas or processes through simple and concrete methods. Since rhetoric is full of imagination, it can promote the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emotions and ideas. Rhetoric exists in writings with various styles, especially, in advertisements. Rhetoric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acting as a key element for the success of an advertisement. The thesis, based on the respective studies of the definition of advertisement and rhetoric, makes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use of main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including simile, metaphor, pun, personification, parallelism and rhyme, targeting at promo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dvertisement. 【Key Words 】English advertisements; rhetoric; function 【摘要】广告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提供产品信息,刺激购买力,而且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修辞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手段,是用简单具体且充满想象的方法将抽象复杂的思想或进程阐释出来,能够促进情感的传递和思想的表达。 修辞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尤其在英语广告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影响英语广告成败的关键。论文从分析广告及修辞的定义和功能出发,认真研究了主要修辞手段在英语广告中的作用,包括明喻、暗喻、双关、拟人、平行和押韵等修辞手段,旨在推进广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英语广告; 修辞; 功能 Introduction Nowadays, concerning with advertisement,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For most of the people, the distinct feature of advertisement is that advertisement i s a combination of content and style. That is to say, a good advertisement not only has attraction in content, but also has charm in style. Obviously, the determinative factor of a good or a bad advertisement is whether the use of rhetoric is appropriate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19437235.html,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作者:张俊娜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2期 【摘要】对比分析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正确揭示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文章通过大量典型的实例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汉;对比;句子结构 【作者简介】张俊娜,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对比分析理论概述 归纳对比分析时Theo Van Els指出:对比分析有助于分析母语和所学外语的异同,从而能解释和预测外语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便为语言教学提供教学材料以迁移理论为心理学基础的对比分析重视语言之间的对比,强调的重点在于母语和外语的差异上,正如Lado所言:如果目标语中的知识与母语相似,那么学习者学起来会感到很容易;如果与母语不同,则学习者学起来会很困难。本研究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帮助英语学习者找到英汉语之间的差异,有利于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对比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英汉语言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其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在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找到学习重点,而且有助于他们排除母语的影响,提高学习效果。 二、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从词汇、句子结构方面对英汉语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大量实例,使英语学习者意识到英汉语言的差异,促进英语的学习。 1.词汇层面对比分析。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因为英汉语义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不能按照汉语逐字翻译为相应汉语。英汉词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1)词语搭配。英汉两种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固定词组和搭配用法,翻译时要注意词语搭配,避免两种语言词语搭配的混淆。例如,“看书”的看应翻译成“read”而不是“watch,look”,又如汉语的“开”,通常翻译为“open”,但“开”同时有很多含义:开始,举行,等,如:开门( open the door),开会( hold a meeting),开业( start a business),开公司( form a company)。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掌握单词的意义与应用,总结英语的搭配规律,整体记忆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X 李芳元 (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1Simile(明喻)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1本体,o喻体,?喻词。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例如: Rise,like li ons after slu mber, In unv anguishable number Shake y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o u))) You are many)))they are few. (Shelly) (A ll of y 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 ns, w hich had fallen on y ou in your sleep,and be confident of yo ur vic2 tory,for yo 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 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 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 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 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 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雪莱) o my lo 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o ve.s like the melody, 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 (Ho 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 ve is!) 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 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在汉语中,明喻也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都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 1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孙犁5荷花淀6)o朝着老百姓指点的安顺方向看去,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21Metaphor(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即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喻词来表示比较关系。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暗含着的比喻。例如: He talked,to o,melodiously,and with the ghost of a question mark after each o f his sentences as thoug h he were saying0Is this right?Who am I to lay dow n the law?0 他还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着,每句话的末尾都带一点儿问话的口气,好象是说:/对吗?0/我算老几,我怎能说了算?0 这里作者用g ho st(幽灵)来暗中比方说话时声音中隐隐约约动听的声调。 Argument is war.辩论犹如战争。 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头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该句用w ar来暗指arg ument激烈的程度。 汉语中,隐喻又叫/暗喻0。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0等词起关联作用。其格式通常概括为/甲是乙0。例如: 1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o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116云梦学刊J OURNAL OF YUNM ENG2001年7月 X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李芳元(1958-),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论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摘要:广告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扩大其影响力,广告撰写者常常借助双关、反复、顶真、回环、夸张、对偶、排比、夸张、比喻、押韵等手法来达到其宣传目的。修辞现象在广告语中比比皆是。但是也必须看到广告语中的修辞不都是正面修辞,也存在着许多负面修辞,笔者就修辞不当的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和反思,指出广告语的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广告语修辞评价反思 引言 广告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广告是商战成功的法宝。各类形式的广告点缀着大街小巷,各种广告语言借助各种媒体也无处不在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商业广告巨大的影响力和宣传作用,使我们不能回避地要去关注其语言的使用情况,本文将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就近年来各类媒体上出现的广告进行分析整理。 一、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什么才算得上优秀的广告语呢? 广告语又叫广告词,它是广告中令人记忆深刻、具有特殊位置、特别重要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这在古代就有很生动的例子: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岛詹县时,应一个做油馓子的老太婆的邀请,写过这样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腰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诗巧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馓子色鲜、酥脆的特点。读罢此诗,人们不免垂涎欲滴,便想一试,从而使老太婆的生意兴隆,馓子供不应求。广告语的作用大致有三点:首先,广告语能够点出产品自身特色或企业文化精髓。当人们看到这个广告语的时候,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从中理解到其中的经营理念,使人们对这个产品有种信赖感。就好像著名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让人能感受到其产品对于人性的关注,体会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其次,广告语还可增加产品或品牌的附加值。通过广告塑造品牌,由品牌在消费者心理中的认知作用,可以产生附加值,这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认知和心理感受。全球著名体育运动休闲品牌N IKE (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消费者一想到耐克,就会跟时尚、自由、舒适联系起来,无形之中增添了品牌价值。再次,广告语能够塑造品牌形象。奥格威说,“每一则广告都是对产品品牌形象的长程投资”。修辞的语言手段在广告语中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三要素来实现的。首先从语音来说,广告语需要讲究声音的配合。我们通常看到的广告语大都十分注意音韵协调,让人听有种音乐美,念起来能够琅琅上口。如雪碧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所用的六个字,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也能够让人联想到冰凉的雪碧下肚的感觉,且瞬间又了消费的冲动。从词汇上来说,广告语要加强对词语意义的锤炼。汉语词汇是异常丰富的,各种类型的词各有特定的表达功能。有的表义准确,而有的模糊,有的庄重,有的则通俗,这就为完成复杂多样的修辞任务提供了得心应手的材料。从语法上来说,广告语主要是要注意对其句式的选择。我们知道广告语应该力求简洁,前面已经提到。在句式的选择上,我们就要尽可能的采用短句。 二、修辞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修辞”简称辞格,也称语格,辞藻。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说:“把语词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的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是比较同内容贴切的,其魅力比较地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一是比较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地淡浅的,叫做‘辞趣’。”陈望道先生对修辞格的定义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那么,广告语主要采用的

广告文案修辞

广告文案修辞 篇一:第四章广告文案的语言与修辞 篇二:广告文案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技法 广告文案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技法 1.比喻:古人称之为“比”。它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将抽象的事物进行形象的表现,把陌生的概念变成熟悉的事物,将平淡表现为生动。 比喻有三大要素:本体——说明或描述的对象,喻体——用作比喻的事物,喻词——用来连接本体、喻体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因三大要素的有无,人们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明喻是将本体、喻体用喻词明显地连接起来的句式,将比喻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功能表现得较为突出,我们运用之,能使文案达到特殊的效果。暗喻是指在本体和喻体之间,不出现喻词的比喻句式。借喻,是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方式。与明喻和暗喻相比,借喻的形式简洁、用喻最为隐秘,而喻体则更醒目,具有形式简洁、结构紧凑、文字洗炼的特点。 →点击此处欣赏美加净防晒霜广告作品 2.双关: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词意的联系,故意使语言关联到两种事物,使语句构成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在文案写作中,主要的双关运用是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对象双关。

谐音双关是利用词语的谐音所构成的双关,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构成的,而对象双关是指一句话涉及到两个对象的双关。双关的运用可以使文案含蓄、幽默、风趣、委婉、形象、生动。 3.飞白:将词语故意写错或读错,并有意地仿效。飞白可以达到趣味性的效果,其形式有字形飞白、字音飞白、语义飞白三种。字形飞白就是故意用白字,故意曲解词语的本意,以达到表达的需要。如谐音广告、成语活用。 4、感叹:运用一些特定的词汇发展文案的抒情性,以增加诉求效果。其特定的词汇大多为“多么”、“啊”、“真是”等和感叹号一起表达。 5、引用:在写作时引用成语、典故、谚语、诗词等来说明问题,形成新的意境,可使文案更生动,更有说服力。 6.夸张:是运用语言有意地对对象或事物作言过其实的表现,借以强调和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修辞手段,有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两种形式。运用夸张手法,对夸张的度要有严格的分寸,否则就成了吹牛,无人信则毫无意义。 7.拈连:把原本用于上下文中前一事物的词语就势巧妙地用于后一事物的修辞方式,也称连物。用拈连方式组合成句的基本特征是:用于拈连的词语一般为动词;构成拈连的词语在上下文中一般先后出现两次,前面一次是常规用法,后一次是变化用法,用于前面时,多是词语的原本意义,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期末考试资料 - 副本

一引入 1.What Is Language Transfer?谈谈自己的想法并举两个例子 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cquired . Odlin (1989: 27) 迁移是由于目标语与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而产生的影响。奥德林 Keen awarenes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can facilitate FL learning. 对两种语言相似与相异点的敏锐意识能促进外语学习。 Examples of Negative Transfer:He only eat two meal a day. Morphological transfer (词形迁移)Neither nouns nor verbs have inflections in Chinese. 在汉语中,名词和动词都没有形态变化。 Shanghai is said to have thirteen million population. Collocation transfer (搭配迁移)The noun renkou, 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population’, can have a numerical pre-modifier. Population的汉语对应词“人口”在汉语中可以用前置数词来修饰。 3.中文的竹式结构,英文的树式结构能够举例说明 从前这里有一个渔村,村里住着十户人家,这十户人家全靠打鱼、种地为生,生活艰苦,但很安宁。 开始家人是不让父亲抽烟的,得了绝症后,想开了,抽吧,拣好的买,想抽就抽。 The chunks of a sentence seem to be connected and yet separated, like sections of a bamboo linked by the joints and yet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self-contained. As a nation of gifted people who comprise about one-fourth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earth, China plays in world affairs a role that can only grow more important in the years ahead. --Jimmy Carter Branches and sub-branches : Adverbials and attributes Trunk line: S + V + (O)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摘要:对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从近百年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中,归纳了十个重要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对比分析综述 一、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1.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 英汉语比较研究属于语言学之下的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语言本体或纯语言研究, 也指英汉语本身的层次结构研究,不涉及其他外在因素[1];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的研究[2];萧立明称之为“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萧立明将语言符号系统总结性地划为十大层次:(1)区别性特征;(2)音位;(3)音节;(4)词素;(5)词;(6)词组;(7)从句;(8)句子;(9)句群;(10)语篇[3]。第二类为语言综合研究, 即结合社会、文化、心理、国情等外在因素研究语言[4], 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附着因素的研究[5]。 从目前所研究的趋势来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学者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综合研究都很重视, 尤其是对语言综合研究。事实上,语言综合研究不仅更加符合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也可以促使人们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的生成机制、语言个性与共性的并存、语言发展

未来趋势等方面的了解。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首先应该注意三个结合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 结合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个性(差异性、异质性)与共性(普遍性、同一性)相结合。 但是, 以汉语为主体还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暂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还是以英语为主体, 以英语语言或语法理论为参照系统作英汉语比较研究。当然,也还是有强调应以汉语为主体的[6]。 关于主体性问题, 笔者认为在排除意识形态干扰的基础上可以从三个方面 来考虑从语言材料来看, 应当是双向研究, 因为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从研究目的来看, 应当以汉语为主体,即以解决汉语本土问题、创立现代汉语语言理论为主, 象早期的马建忠、赵元任、王力一样。因为汉语的特征阐述清楚了,其他诸如对外汉语教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建设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语言学体系来看, 汉语应当借鉴英语语言理论和语法体系,这不仅是因为英语先汉语而建立语言理论体系,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从语言的发生学或语言哲学来看, 英汉语的同大于异。事实上,人类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着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是直接建立在人类思维本质的基础即逻辑上的[7]。 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到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最早是由结构主义语言学家Fries和Lado提出的。对比分析以“各种语言是可比较的”这一假设为基础,以发现两种语言中二值对立(对比)的类(typologies)为其研究目标。对比分析可以归属为中介语研究、语言应用研究以及双语研究。对比分析即属于理论语言学,又属于应用语言学,以后者为主。对比分析的心理基础是迁移理论、学习理论中

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 题目: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题目居中) 系部外语系 专业名称商务英语 班级 03级2班 姓名杨思亮 学号 03040204 指导教师郑贤贵 (每行对齐) 2006年 6 月 4 日

目录(空格,黑体,三号) 一、引言(黑体小四) (1) 二、押韵 (1) 三、反复 (2) 四、翻译对策 (2) (一)直译法 (Literal Translation)(宋体小四) (3) (二)使用四字格语 (3) (三)弥补法 (4) (四)套译法 (4) (五)意译法 (Meaning Implication) (5) (六)增译法 (5) 五、结语 (6)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三号黑体) 摘要:(小四黑体)广告的说服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运用是否得当。押韵使得广告节奏鲜明、抑扬顿挫、格调优美、容易记忆,使消费者过目不忘,刺激其购买欲望,使广告达到形式与内涵、视觉美与听觉美的统一,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反复修辞能使广告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给所宣传的商品增添魅力,在广告语中得到广泛应用。广告商借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使其前去购买,实现商业目的。对于押韵、反复修辞的翻译,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采用不同的翻译对策。(小四宋体) 关键词:(小四黑体)押韵;(分号)反复;(分号)翻译(小四宋体)

Rhyme and Repetition in Advertising English and Translation Approaches (三号Times New Roman)Abstract: (四号Times New Roman)Rhyme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widely used method in English Advertising. It makes advertising sound good and easy to remember. Customers can remember it at a glance and have the desire to purchase it. Rhyme makes advertising perfect in form and connotation , seeing and hearing . Repetition can make the image of the advertisement vivid, charm and humor, so as to increase charm force to the commodity propagated. Thus, it is widely adopted in all kinds of advertisements to achieve the best communicative purpose and to arouse the customers' emotional appeal and provoke certain purchasing action. For the translation of rhyme and repetition, we should take different translation approach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texts. (小四Times New Roman) Keyword s: (四号Times New Roman)rhyme;repetition;translation(小四Times New Roman)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Ξ 李芳元 (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 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1S imile(明喻)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①本体,②喻体,③喻词。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例如: Rise,like lions after slumber, In unvanguishable number Shake y 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 ou——— Y ou are many———they are few. (Shelly) (All of y 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ns, which had fallen on y ou in y our sleep,and be con fident of y our vic2 tory,for y o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 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 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 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 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 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雪莱) ○my lo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my love’s like the melody, 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 (H o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ve is!) 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 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在汉语中,明喻也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都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 ①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孙犁《荷花淀》) ②朝着老百姓指点的安顺方向看去,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21Metaphor(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即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喻词来表示比较关系。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暗含着的比喻。例如: He talked,too,melodiously,and with the ghost of a question mark after each of his sentences as though he were saying”Is this right?Who am I to lay down the law?” 他还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着,每句话的末尾都带一点儿问话的口气,好象是说:“对吗?”“我算老几,我怎能说了算?” 这里作者用ghost(幽灵)来暗中比方说话时声音中隐隐约约动听的声调。 Argument is war.辩论犹如战争。 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头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该句用war来暗指argument激烈的程度。 汉语中,隐喻又叫“暗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起关联作用。其格式通常概括为“甲是乙”。例如: ①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②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611 云梦学刊 J OU RNAL O F YUNM EN G 2001年7月Ξ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李芳元(1958-),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研究性学习——广告语中常用修辞手法的探究

研究性学习——广告语中常用修辞手法的探究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研究课题名称: 广告语中常用修辞手法的探究 设计者姓名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高一级研究学科语文 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写作的范畴来说,文和质同样重要,要使文章情文并茂、如行云流水,就必然少不了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其意义和作用不可忽视。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辞都有广泛的用途。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是必须的。而在广告语中,修辞被普遍地使用,更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因此,研究广告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修辞的奥妙。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修辞学的研究是一门大课题,而广告语中常用修辞手法的探究,不仅缩小了学习的范围,还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和实用性。广告修辞手法的研究,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它的认识,提高自己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还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3、课题介绍 中国的修辞学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能让文章锦上添花,它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而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双关、对比这六大类。根据学业大纲的要求,高中学生须要掌握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而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能让学生在充满生活

气息和趣味性的情况下更好地认识它、掌握它、从而运用它。因此,新时期的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地了解修辞,以及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到口语表达、文章写作、广告创作等各个方面中去。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 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学习方法:多媒体(包括电视、网络、收音机等)研究法、文本资料查阅法、访 谈法、发散探究法。 教学目的:三维目标(如下) check all wire the exact key inventory rotation and position wire. 4. basic operation: (1) familiar with the drawing process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project, prior to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drawing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clarify the dominant size of the entire location, close position size, rotation, close approach, and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 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参加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对象是高一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 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计算机操作也较熟练,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去研究,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但因为学生个人能力有差异,运用修辞手法到广告语中有一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