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38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229
环境工程
01
环境工程
396
422.2
818.2
全日制
105589380112387
石彬
38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229
环境工程
01
环境工程
377
423.5
800.5
全日制
105589106260884
孙佳洁
38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229
环境工程
01
环境工程
083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1
环境科学
0
92.7
92.7
全日制
优生优培
105589106350864
朱曦
38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83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1
环境科学
0
86.55
86.55
全日制
105589380101359
陈琪
38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83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2
环境工程
377
429.81
382
407.1
789.1
全日制
105589380112420
齐耀辉
38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229
环境工程
01
环境工程
307
337
644
全日制
2019录取退役士兵计划
105589105580883
邱锐军
38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229
环境工程
01
环境工程
入选第三次征集佛山市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的专家名单

序号 专家姓名 性别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从事专业
特长领域
1 吕慧 男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主任/教授
环境科学与工程
水污染控制
2 赵芝灏 男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注册环评工程师
环境科学
环境影响评价
3 余云军 男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海洋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
环境评价
石油化工 化学工程
环评、环境科学、环境管理
12 李东晓 男
13 陈建伟 男 14 李仕文 男 15 谢瑞文 男
广州市怡地环保有限公司
广东思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粤风环保有限公司
广州市番禺区环境技术中心
高级工程师
总工/高级工程 师
环评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与咨询 环保工程设计与施工
环保管理、环评技术审查
环保管理、环评技术审查
8 蒋昕 女 9 秦建桥 男 10 胡智华 男 11 余秋良 男
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 肇庆学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高级工程师
环境影响技术评估
主任/高级工程 师
科技处长/教授
环境专业教学与科研
精细化工、石油化工 环境工程、化学工程
高级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环境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技术评估、环保工程设计
环境影响评价(水、大气和声 环境,危废处理)(化工石化 、交通运输、社会服务、冶金 机电、轻工、农林水利等多个
行业)、环境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社会服务、轻工纺织、石化医 药、冶金机电、采掘
高级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届广东省环保产业专家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名单

附件:
第三届广东省环保产业专家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名单姓名职称/职务单位名称
主任委员
区岳州教授级高工/总工广东省广业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主任委员
郭振仁研究员/总工国家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胡勇有教授/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孙水裕教授/书记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方庆川研究员/总经理深圳中雅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环境管理专业组(共19名)组长:崔光琦副组长:夏北成、顾凛
郭振仁研究员/总工国家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崔光琦教授级高工/原总工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夏北成教授/系主任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顾凛高工/副总工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马小玲研究员国家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金问龙教授级高工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
王刚高工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
刘扬真高工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陈丹青高工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栾杰高工/副总工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
1。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创新设计与实践

2022年5月第20期May 2022No.20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创新设计与实践赵姗姗,吕 慧,孙连鹏,李若泓(中山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摘 要]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关键。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在学生思想引领和观念塑造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从树立生态文明观、培养理想信念和提升职业素养三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并进行了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分析,探讨了其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入点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厅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水污染控制工程”(粤教高函〔2020〕19号);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立项项目“水污染控制工程”(粤教高函〔2020〕16号);2021年度中山大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项目”[作者简介] 赵姗姗(1983—),女,河北唐山人,博士,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吕 慧(1982—),男,黑龙江七台河人,博士,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通信作者),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孙连鹏(1973—),男,辽宁丹东人,博士,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0-0024-04 [收稿日期] 2021-08-31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
高等教育不仅担负着育才的使命,更肩负着育人的重任。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美丽中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大任。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滔环保奖学金”评选细则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鼓励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2011年4月15日,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中滔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滔环保奖学金”协议书,为规范“中滔环保奖学金”的评选、发放和管理,根据“中滔环保奖学金”协议书的相关要求及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评选细则。
一.奖学金的评选机构:1.成立“中滔环保奖学金”审核评定委员会,成员包括:分管本科生教学的学院领导、分管研究生教学的学院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领导、本科生辅导员、研究生辅导员。
2.成立“中滔环保奖学金”初评小组,初评小组以班为单位,成员包括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及两名学生代表组成。
二.奖学金的名额:1.金额及数量:人民币10000元/名,30名/年。
2.名额分配:原则上每年本科生22名、研究生8名,具体分配名额可由学院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三.奖学金的参评资格:1.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2.本科生符合《中山大学学生奖励管理规定》要求的参评资格;3.研究生符合《中山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定办法》要求的参评资格;4.参评学年度没有获得学校的其它捐赠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4.本科生在参评学年度获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或二等奖;5.向学院递交《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滔环保奖学金”申请表》。
四.奖学金的评选程序:1、每年9月份,由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下发“中滔环保奖学金”评选通知,并对奖学金的名额分配进行具体规定。
2、符合评选要求的学生向学院递交《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滔环保奖学金”申请表》。
3.本科生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评定出每位申请者的总成绩,总成绩的计算如下:总成绩=综合测评学业加权平均成绩×70%+综合测评附加分×30%。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大气科学是以地球大气为研究对象,进行大气探测、信息分析处理以及预测的现代学科。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基础,掌握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大气科学理论、应用气象学和大气环境科学的研究以及业务工作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到气象、环保、民航、核电、城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国防军事、防雷业务管理、防雷技术及其设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及业务工作,优秀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纪守法,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科学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热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
2、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能阅读所学专业的外语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
4、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能够履行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学制为四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课程类别学分数所占比例备注公共必修课3824.5%公共选修课1610.3%专业必修课6441.3%专业选修课3723.9%毕业总学分(实践教学学分)155(39)课内总学时2700五、专业核心课程大气科学基础、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统计分析与预报、天气分析与预报、数值天气预报。
六、专业特色课程热带气象学、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现代气候学基础、大气化学、边界层气象学、污染气象学、气象资料处理及可视化、并行计算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等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附表大气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英文名称总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周学时课程负责人大学英语1College English122162/3、3/3、5/3、6/3王哲体育Physical Education41442/2、3/2、5/2、6/2何江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ral Character Cultivation andBasis of Law3543(东)/3古南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2362(东)/2柳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62726(东)/4黄寿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rxism3545(东)/3夏银平军事课Military Course2+14周31/古添雄公益劳动Physical Labor for PublicWelfare200小时每周1小时漆小萍黄毅形势与政策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2362-12/每学年9学时漆小萍钟一彪A类课程就业指导Employment Guidance12011/岳军公共必修课B类课程4大学语文College Chinese2362/2倪彩霞模块一:中国文明4722-12/模块二: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2362-12/模块三:全球视野2362-12/公共选修课核心通识课程模块四:科技、经济、社会2362-12/甘阳1 2013级《大学英语》课程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按12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
中山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0776 环境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院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02高等数学(B ) (4)866细胞生物学 复试专业课: F3308生态学
01环境科学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方向(01、02)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2数学二 (4)879环境学导论 复试专业课:
F3802环境工程学或F3803环境科学综合
01环境科学
02环境工程
0776 环境科学与工程 01环境科学
(生命科学院)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02高等数学(B ) (4)866细胞生物学 复试专业课: F3308生态学
38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话:39332741)
879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导论》(第三版),何强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戴树桂主编,《环
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866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硕士招生命题的基本原则是考察考生对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及实验方法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6种常规题型,注意灵活性。
为考察考生对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关注度,试卷中有5~10%当今关注的细胞热点试题。
参考教材以院士、国家教学名师编写的《细胞生物学》为主。
602高等数学(B ) 1.(上下册)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概
率统计讲义》(第二版),陈家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年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招聘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 .doc

2019年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招聘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1、在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中,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
单项选择题【答案】C【解析】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故本题答案选C。
2、我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33亿吨,主要分布在北部,尤以()和内蒙古自治区最为丰富。
单项选择题A、山东B、山西C、河南D、河北【答案】B【解析】参考答案:B答案解释:B我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33亿吨,主要分布在北部,尤以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最为丰富。
3、决议、请示、条例、报告均属于行政公文文种。
判断题对错【答案】错误【解析】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
条例是法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属于行政公文文种。
故本题说法错误。
4、行政控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单项选择题A、实行有效监控B、确立控制标准C、采取校正措施D、衡量工作绩效【答案】B【解析】行政控制是指行政领导者和工作人员为了检查行政执行的进程和完成情况,纠正实施过程中偏差,以确保实际工作与工作计划相一致而采取的措施。
行政控制过程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三个环节,其中确立控制标准是起始环节。
故本题答案为B。
5、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发文的文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可以标注所有机关的发文字号B、只能标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C、应该标注至少两个机关的发文字号D、可以根据情况临时规定发文字号【答案】B【解析】《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发文字号。
故本题答案选B。
6、事业单位拟订岗位设置方案应当报()部门备案。
单项选择题A、人事综合管理B、人事录用调配C、档案管理D、上级主管【答案】A【解析】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7条的规定,事业单位拟订岗位设置方案,应当报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新入学研究生奖助金评审实施办法根据《中山大学研究生学费与奖助体系试行方案》和《关于做好2014级研究生奖助金评审工作的通知》(研院〔2014〕37号)的有关精神,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条评审组织。
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助金评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员以环境学院研究生学位与专门委员会的成员为基础,增加分管学院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分管各系研究生工作的副系主任及学生代表各一名。
具体名单见附件1。
第二条评审对象。
本次研究生奖助金评审的对象为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2014级非在职全日制研究生。
凡办理了保留入学资格推迟到2014年入学的研究生,适用《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奖助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大研院〔2012〕531号)。
2014年录取但保留入学资格的研究生,参与本次评审。
该类学生所获得的奖助金,待其正式入学后再行发放。
第三条评审原则。
博士奖助金的评审,主要考虑科研创新能力、学术发展潜力;硕士奖助金的评审,综合考虑科研创新能力、学术发展潜力、入学成绩。
第四条奖助金类别与金额。
按照《关于做好2014级研究生奖助金评审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规定执行。
见附件2。
第五条奖助金名额分配。
博士奖助金的名额,按考试方式进行分配;硕士奖助金的名额,根据学生比例按系分配。
具体名额分配见附件3。
第六条评审程序。
1、博士研究生提交奖助金申请表,并提供相关科研成果材料;2、学院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原则评出奖助金初评名单;3、在学院网页上对奖助金初评名单进行3个工作日公示,同时上报研究生院。
4、公示期间如有异议,由学院研究生奖助金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裁定。
第七条学生应真实提供各项材料及相关信息,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奖助金评审资格。
第八条本实施办法的解释和修订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助金评审委员会负责。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6月20日附件:附件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助金评审委员会名单委员会主任:仇荣亮委员会副主任:王雪梅成员:夏北成、熊亚、温之平、张仁铎、杨崧、简茂球、李适宇、王雪梅、甘远璠、王宝民、汤叶涛、刘广立、曾琳(学生代表)。
秘书:胡中龙附件2:《关于做好2014级研究生奖助金评审工作的通知》研院〔2014〕37号关于做好2014级研究生奖助金评审工作的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贯彻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219号)、《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220号)和《关于做好研究生奖助工作的通知》(财教〔2013〕221号)精神,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按照《中山大学研究生学费与奖助体系试行方案》的相关规定,开展2014级研究生奖助金评审工作。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审对象本次研究生奖助金评审的对象为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2014级非在职全日制研究生。
凡办理了保留入学资格推迟到2014年入学的研究生,适用《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奖助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大研院〔2012〕531号)。
2014年录取但保留入学资格的研究生,参与本次评审。
该类学生所获得的奖助金,待其正式入学后再行发放。
二、奖助金类别与金额1. 博士研究生奖助金包括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助学金。
其中,学业奖学金一次性发放,国家助学金、学业助学金按12个月逐月(一等奖助金导师配套资助部分按10个月)发放。
博士研究生奖助金共分为三等,各等资助金额分别为:其中,一等奖助金(“优生优培”资助计划)的具体资助办法按照《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优生优培”资助计划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执行:直博生第一、二学年,导师配套资助金额为1000元/月,在博士论文开题后的第三、四、五学年,导师配套资助金额为1500元/月,每年按10个月发放;硕博连读生进入博士阶段且通过博士论文开题后的第三、四、五学年,导师配套资助金额为1500元/月,每年按10个月发放。
此外,学校设立优秀博士研究生奖学金,用于奖励在开题后,所进行的研究课题有较大创新性,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成果的博士研究生。
名额为当年开题后博士研究生人数的10%。
对优秀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学校奖助金资助额度统一提高为70000元/年。
2. 硕士研究生奖助金包括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助学金。
其中,学业奖学金一次性发放,国家助学金、学业助学金按12个月逐月发放。
硕士研究生奖助金共分为三等,各等资助金额分别为: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硕士研究生,从第二学年起,除可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外,按博士研究生三等奖助金标准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学业助学金。
获得“优生优培”计划资助的作为硕博连读生培养的免试硕士研究生,在硕士阶段第一学年即可享受上述待遇,同时,按照《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优生优培”资助计划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每人还可获得导师配套资助500元/月(按10个月资助)。
三、奖助金名额分配原则1. 博士研究生:(1)一等奖助金名额用于资助列入“优生优培”资助计划的研究生;(2)二等奖助金名额分配综合考虑培养单位研究生规模、生源质量及培养质量,并向基础学科、亟需学科和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中按参评学科总数百分位排序前10%的优势学科倾斜。
2.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综合考虑培养单位研究生规模和生源质量;(2)向基础学科、亟需学科和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中按参评学科总数百分位排序前10%的优势学科倾斜。
3.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综合考虑培养单位研究生规模和生源质量;(2)向学校近期拟重点培育的专业学位倾斜。
同时,学校对近期拟重点培育的专业学位设置培育期,根据培育期的研究生培养情况对名额分配进行动态调整。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奖助名额分开下达,不得打通使用。
各培养单位名额分配情况见《中山大学2014级研究生奖助金名额分配表》(附件1)。
各培养单位应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具体的奖助金名额分配办法。
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的非在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获学院专项奖学金的,不再参评学校研究生奖助金;未获学院专项奖学金的,可获学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等奖助金。
国家专项计划招收的研究生,符合评审资格的,享受研究生三等奖助金。
四、评审标准1. 博士研究生:一等奖助金:按《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优生优培”资助计划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执行。
二等奖助金:科研创新能力突出,具有较大学术发展潜力;三等奖助金:符合评审资格,且未获得一等、二等奖助金的,可获三等奖助金。
2. 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一等奖助金:初试、复试成绩优秀,科研创新能力较强,具有较大学术发展潜力;二等奖助金:初试、复试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三等奖助金:符合评审资格,且未获得一等、二等奖助金的,可获三等奖助金。
一等、二等奖助金适当向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倾斜。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等奖助金:初试、复试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应用研究能力和较大的职业发展潜力;二等奖助金:初试、复试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及应用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三等奖助金:符合评审资格,且未获得一等、二等奖助金的,可获三等奖助金。
各培养单位应根据上述条件,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具体评定标准。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评奖标准应予区分,以符合各自的培养目标。
五、评审组织、程序与时间安排1. 评审组织:学校成立研究生奖助金评审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和监督我校研究生奖助金评审工作,处理学生对评审结果的异议等。
研究生奖助金管理办公室设在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处,负责研究生奖助金的评审、发放、管理等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
各培养单位应成立研究生奖助金评审委员会,负责本单位研究生奖助金的评审组织和评审结果审定等工作。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下发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山大学教育与学位管理相关委员会设置办法》,培养单位的评审委员会委员应以本单位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或履行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职责的教育与学位委员会为基础,增加本单位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学生代表各一名。
2. 评审程序与时间安排:6月23日12:00前,各培养单位研究生奖助金评审委员会初评确定本单位的获奖学生名单,妥填《中山大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奖助金推荐汇总表》(附件2)、《中山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奖助金推荐汇总表(学术学位硕士)》(附件3)、《中山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奖助金推荐汇总表(专业学位硕士)》(附件4),纸质版、电子版各一份报送校研究生奖助金管理办公室,同时在本单位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6月27日前,校研究生奖助金管理办公室复核各培养单位初评结果,提交校研究生奖助金评审领导小组审定,并将审定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7月5日前,学校正式发文公布获奖助研究生名单。
“优生优培”计划资助研究生的评审工作安排按照《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优生优培”资助计划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执行。
六、其他事项各培养单位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落实国家和学校关于开展评审工作的有关要求,公平、公正地评审出各类研究生各等奖助金人选。
研究生院将派人旁听培养单位研究生奖助金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
联系人:韩昕娜,电话:84037873,邮箱:yjsglc@,材料报送地址:南校区研究生院208办公室。
附件:1.中山大学2014级研究生奖助金名额分配表2.中山大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奖助金推荐汇总表3.中山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奖助金推荐汇总表(学术学位硕士)4.中山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奖助金推荐汇总表(专业学位硕士)5.2014级研究生奖助金名额分配倾斜支持的基础学科、亟需学科、优势学科及近期拟重点培育的专业学位名单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14年6月12日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14年6月12日印发附件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新入学研究生奖助金名额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