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同济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同济大学2019 年计划面向全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200 名左右,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专项计划 4 名左右,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定向培养博士生专项计划12 名左右,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20 名左右。
上述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最终下达为准。
本年度招生将进行两次,实行申请考核制,第一次招生不设置初试环节,报名时间2018 年10 月,考核时间为2018 年12 月,入学时间为2019 年 3 月,有10 个学院参加;第二次招生预计报名时间2018 年12 月,入学时间为2019 年9 月,所有学院都参加。
我校博士生招生实行“申请-考核”选拔机制。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下水道系及1981年成立的环境工程系。
1988年成立环境工程学院,1998年正式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2年,为加强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同济大学共同建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使同济大学环境学科跨入了全面国际化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新阶段。
学院现设有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三个系,共有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均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其中环境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等平台。
同济大学专业介绍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
学院设置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市政工程(给水排水专业)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均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
学院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化学和环境生物学等。
目前共有教职工127人,截止至2006年9月,我院共有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59人(含博导),学院目前教授42人(其中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人),副教授40人(其中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人)。
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50人,研究生190人。
学院与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及港台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
主持了“水环境国际研讨会”、“国际水污染控制及水处理技术”、“中日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海峡两岸环保学术研讨会”、“中德合作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研讨会”、“中国-瑞士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研讨会”、第五届中国-日本城市环境研讨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等国际学术会议和双向交流活动。
国际合作中法研究生班每年输送10多名学生到法国巴黎高科理工大学学习,学生获得同济大学工学和巴黎高科理工大学理学双硕士学位。
国际合作中法研究生班每年输送10多名学生到法国巴黎高科理工大学学习,学生获得同济大学工学和巴黎高科理工大学理学双硕士学位。
2006年,联合国学院面向亚太地区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
五十多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环境保护和给水排水领域高级专业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合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形成了“校内优势”、“国内领先”和“国际知名”的学科地位。
近年来,学院主持和参与了大量国家及部委重大科研项目,已完成“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5项,主持和参加的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同济大学市政工程与环境工程专业导师团队一览表

同济大学市政工程与环境工程专业导师团队一览表刘遂庆教授团队-概况一、研究方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与运行最优化,城市水系统优化管理技术。
内容包括:* 水资源与水环境数学模拟理论与方法研究* 城市原水系统优化调度技术与原水保护支持系统* 给水管网设计与运行最优化理论与软件开发* 城市排水管网优化运行与计算机模拟技术* 城市水信息学理论与方法二、团队成员刘遂庆,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树平,副教授陶涛,副教授信昆仑,讲师三、在研科研项目* 2007.1-2010.1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小城镇饮用水输送系统水质保障技术(2006BAJ08 B03),子课题-小城镇供水管网水质预警技术集成";* 2008.4-2010.12 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分散型水源地突发污染控制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示范(2008AA06A413),分课题-城市原水系统优化调度应急方案";* 2008.10-2010.9 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中法合作城市污染控制与安全保障技术(08230707000)";四、已完成科研项目* 2005.1-200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模型与信息化集成研究"(50409016);* 2004.11-2007.10 中法研究协作网计划(P2R):"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管理与保护",主要承担城市水资源雨水管理研究;* 2002.10-2006.4中欧科技合作第五框架项目:"Sustainable Agro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Urban Interaction( SUSDEV-CHINA) (ICA4-CT-2002-10004);* 2003.1-2005.12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研究项目("863"项目)分课题:管网二次污染控制和供水安全输配技术研究;* 2003.9-2005.12上海市科委项目:"上海市供水管网爆管预防和事故处理技术研究,";* 2005.1-2006.12江苏省科委项目:"城市供水管网安全可靠性评估与更新改造优化策略研究";* 2005.1-2006.12江苏省科委项目:"城市排水监测技术与管理体系研究";* 中国-欧共体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水环境数学模拟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开发";* 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城市给水系统最优化理论研究和软件开发";五、成果获奖情况1)"南京市供水管网优化调度系统",获江苏省2005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政府,2005.12,刘遂庆排名第一2)"城市供水管网安全可靠性评估与更新改造策略",江苏省建设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建设厅,2007.12,刘遂庆排名第二3)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给水管网实时运行水力物理模型试验",获2006年胡家骏奖学金学生团体创新奖4)《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二版)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8.35)《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获同济大学精品课程,2006.9.六、学生培养情况在读博士生7人:喻良,李翠梅,吕科峰,董晓磊,王康乐,林哲,袁文麒在读硕士生22人:王永,陆怡,王凤仙,刘先品,吕存阵,王园园,王绍伟等。
专家访谈 保护城市湿地,以生态之名更要以生态之实——访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永兴

53投稿信箱 greenchina_b@记者:如何看待湿地与城市的关系?杨永兴:应当在湿地多重生态功能的视角下认识湿地与城市的关系。
淡水湿地具有的巨大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其他类型湿地不能替代的。
应特别指出的是,在现代城市环境中,湿地能够成为城市生态安全的屏障,充分发挥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控制洪水、缓解内涝、提供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有助于抵御减轻自然灾害,建设韧性城市。
记者: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
如何理解上述四个“不能”?杨永兴:城市湿地不同于作为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湿地。
它有其特有的湿地类型,如西溪包括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等。
涉及的学科包括湿地科学、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风景园林、水利学以及城市规划等,体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主管部门包括林业、水务、城建、旅游、园林绿化、资源等。
站在不同的主体立场上,容易出现理念冲突、利益冲突,进而导致在实践中不能很好地遵照生态科学规律进行保护、保育与科学开发的现象。
不可否认,现在在一些地方的湿地景观设计中人工痕迹依然明显,有些设计严重地违背了湿地科学客观规律,表面上是保护湿地与恢复退化湿地,实际上是破坏湿地与加剧湿地退化,即所谓以生态之名反生态之实,是搞“伪生态”。
在处理某些与湿地景观设计有关的项目中,委托任务方经常提出各种限定条件,很多的限定条件违反了湿地科学、湿地生态学与景观设计学的基本原理与科学规律。
有些设计方却常常忽略湿地景观自身的形成、发育、演化过程与规律,凭空设计。
记者:“伪生态”会导致什么后果?杨永兴:事实上,把违背湿地形成、发育与演化规律的人为观点强加在自然之上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特别是对于一些生态环境比较敏感的水体与陆地交错带上发育的湿地生态系统,这种做法导致不可逆转的生态与环境破坏。
结果很可能破坏了湿地本质属性、生态与环境功能,造成生态上不可估量的灾难。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申请书
申请人
课题名称
申请单位(公章)
起止年月
手机
电话
传真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E-mail:
说明
1.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水
体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修复与流域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申请项目应与上述研究方向相一致。
2.开放课题审批由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会负责,定期举行学术委员会会议时对申请项目进行集中审批。
3.研究年限一般为2年,研究经费为2-5万元。
4.实验室鼓励申请人与实验室固定人员合作,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
有条件开展研究工作。
5.研究成果须注明“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
题资助(课题编号:)或者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 Foundation, (NO.)”字样。
论文以发表为准。
6.申请书(纸质版)须以一式三份的形式寄往上海市密云路588号
明净楼217孙雅洁收(邮编200092),同时将申请书(电子版)发送至:enviklab@(同济大学)。
一申请人简况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四研究目标
五研究方案
六预期成果
七研究队伍
八经费预算
九申请人简历和科研成果介绍
十申请人承诺
十一审批意见(单位技术负责人签章和单位公章)。
培养方案同济大学环境工程

培养方案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是以解决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为使命的学科,致力于培养具备环境科学基础和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环境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本专业以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和环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具备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从事环境工程技术和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环境伦理和环境法制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具有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级环境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坚实的数理化基础,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2.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技术应用基础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3.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跨文化、多学科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培养规格1. 人才培养类型:本科生2. 培养年限:四年制。
3. 学分要求:学分制管理,总学分不少于160学分。
4. 获得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环境工程专业总体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四部分。
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制图基础等。
2.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化学工程、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环境法与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等。
3.专业选修课程环境统计学、环境模拟与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装备与技术、环境管理与审核、环境公共卫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海洋环境工程、工业生态学、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等。
4.实践课程环境工程实验、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工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废轮胎热解工艺的热平衡分析

源化的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再生利用问题已引起世 界各国的关注。
1.1 废轮胎的环境问题
当轮胎到达使用寿命时,就丧失了使用价值, 成为了固体废弃物。由于废旧轮胎是高分子聚合 物,并且经过硫化处理产生交联结构,化学性质稳
[作者简介]
孙承亮: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
856
节能监察与资源综合利用专栏 ENERGY CONSERVATION INSPECTION AND RESOURC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COLUMN
胶由国外进口 。 [3]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 油)以及固态的炭、钢丝等产品[7,8,9]。
加,对橡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产生的废轮胎数
热解反应是由一系列化学和物理转化构成的
量也相应增加,如何解决废轮胎的资源问题显得尤 非常复杂的反应过程,固体废弃物热解反应过程包
为必要。
括大分子键断裂、异构化和小分子的聚合等反应过
Abstract: 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of waste tires and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waste tires ar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world. The pyrolysis of waste tire is a more reasonable way to achieve efficient and green treatment of the tyre. Through the therm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he waste tyre pyrolysis process, the energy flow of the whole waste tire pyrolysis process is calculated, and the energy recovery rate is 47.8%, which has high recovery efficiency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案例分析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海真 2010年1月

案例分析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海真2010年1月09年考试大纲•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导则与标准、技术方法正确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和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分析建设项目与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的符合性。
项目分析•分析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的产污环节、主要污染物、资源和能源消耗等,给出污染源强,非污染生态影响为主的项目还应根据工程特点分析施工期和运营期生态影响的因素和途径;•从生产工艺、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分析计算改扩建工程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不同工程方案(选址、规模、工艺等)的分析比选。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判定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评价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选用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各环境要素的环境保护要求;•确定评价重点;•设置评价专题;•选择、运用预测模式与评价方法;•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含非正常工况)。
环境风险评价•识别重大危险源并描述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提出减缓和消除事故环境影响的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分析•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制订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可行性分析•分析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判别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核查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及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的情况;•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范围;•选择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标准;•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重点与内容;•判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结论及整改方案建议的正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家骏奖学金”理事会公告
经2005年12月12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家骏奖学金”第三届理事会评审决定以下10个团队获得2006年度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家骏奖学金”。
特公告如下:
2006年度第三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家骏奖学金”获奖名单
科技创新部分(共5个):
社会实践部分(共5个):
颁奖大会定于2006年12月25日(星期一)下午1时30分在环境学院四楼报告厅举行,请获奖学生准时出席。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家骏奖学金”第三届理事会
2006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