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讲义:第9讲 细胞呼吸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1:第9讲 细胞呼吸优质课件

易 错 警 示 有关细胞呼吸的9个易错点
3.无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其余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 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4.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 细胞有毒害作用。 5.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或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哺乳动物 的成熟红细胞、蛔虫等。 6.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 ATP,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形成ATP。 7.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如 蓝藻、硝化细菌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膜上。
2.过程
3.能量: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能量 2870 kJ, 有 1161 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能量以热能形 式散失掉了。 4.反应式: 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 。
提醒
参与有氧呼吸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 膜上。
三、无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 有机物分解为 不彻底 氧化产物,同时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
2.场所:全过程是在 细胞质基质 中发生的。
3.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 催化酶的作用下,其产物也不同,植物、酵母菌等生物的无氧 呼吸产物是 酒精和CO2 ,高等动物、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马 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细胞、乳酸菌等生物的无氧呼 吸产物是 乳酸 。
高三一轮复础梳理
一、细胞呼吸
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氧化分解
,生
成 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的过程。
2.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1.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 机物 彻底氧化分解 ,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 量ATP的过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5:第9讲 细胞呼吸优质课件

些硕大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
乳酸菌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
有氧 CO2+H2O+能量(大量)
第9讲 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类型性
1.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是指___有__机__物___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 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____A_T_P____的过程。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有机物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为CO2和 水或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且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第三阶段:在前两个阶段脱下的24个[H]与6个氧气分子结合 形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合成34分子ATP,场所 在 线粒体内膜 上。
6.无氧呼吸 (1)指有机化合物经彻底或者不彻底氧化,所脱下来 的电子经部分电子传递链,最后传给外源的无机氧化物 (个别是有机氧化物)并释放较少能量的过程。 植物、酵母菌发酵:C6H12O6酶 2C2H5OH+2CO2 +能量 动物、乳酸发酵:C6H12O6酶__2_C_3_H_6_O_3__+能量
气的参与。 24[H]+O2 酶 12H2O+能量(34ATP)
(3)氢氧结合形成水(线粒体内膜) 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反应,与氧结 合形成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是需要氧
气的参与。 24[H]+O2 酶 12H2O+能量(34ATP)
有氧呼吸全过程总结:
有氧呼吸全过程中O2的参与在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说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反应主要发生在动物中,但并 不绝对,如马铃薯块茎和甜菜块根也会发生此反应。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讲义

第2讲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重铬酸钾可以检测有无酒精存在,这一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酒。
(P91探究)(√)2.线粒体一般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但也可以定向运动到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
(P93小字)(√)3.对比实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结果在事先都未知,探究某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P93对比实验)(√)4.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P94下部正文)(√)5.细胞呼吸中[H]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Ⅰ(NADP+)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Ⅰ(NADPH)。
(P94相关信息)(×)6.(1)鸟类和哺乳动物需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主要是靠细胞呼吸产生的热量来维持,一般是由ATP水解来供能的。
(×)(2)酵母菌细胞破碎离心后,可分离成甲、乙、丙三部分,甲只含细胞质基质,乙只含细胞器,丙全有。
加入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只有丙。
原因是细胞质基质的无氧呼吸在有氧时难以进行,而且也不产水;葡萄糖又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
(P96练习)(√)7.(1)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也能利用紫外光。
(P99学科交叉)(×)(2)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注意它们的吸收光谱曲线图,波峰表示吸收多)。
(P99正文)(√)8.光合作用中的[H]形成过程实际上是辅酶Ⅱ(NAD+)与电子和质子(H+)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H)。
(P103相关信息)(×)9.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释放出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糖类。
(P105正文下部)(√)10.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CO2→C3→糖类。
(P106练习)(√)11.夏季晴朗的白天的中午,有些植物会关闭气孔,这直接限制光反应;而早晨和黄昏,光照较弱,直接限制的是暗反应。
2020年高考生物必修必考知识详细解读讲义:专题五 细胞呼吸

专题五细胞呼吸考点一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其应用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呼吸是通过呼吸运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少)场所:细胞质基质C6H12O6—→2丙酮酸+4[H] +能量(少)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少场所:线粒体2丙酮酸—→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三阶段24[H] +6O2—→ 12H2O +能量(大)场所:线粒体总反应式C6H12O6 +6O2 +6H2O—→6CO2 +12H2O +能量C6H12O6 —→2C2H5OH+CO2+能量(少)C6H12O6 —→2C3H6O3+能量(少)释放能量释放大量能量(合成38个ATP)释放少量能量(合成2个ATP)概念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指细胞在无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酶2C2H5OH + CO2 + 能量(少)2C3H6O3 + 能量(少)酶酶酶酶酶酶酶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 CO2 和H2O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相同点联系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阶段不同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意义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例题】1、有氧呼吸的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2、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从何而来?3、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4、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5、C6H12O6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6、有氧呼吸过程中哪些物质是由细胞质基质转运到线粒体的?考点二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四、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因素1、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2、环境因素(1)温度温度以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呼吸速率。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复习20203 细胞呼吸(共21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1、无氧呼吸 地球出现 O2 有氧呼吸 2、有氧呼吸出现提高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能力。
五、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C3H4O3 2酒精( C2H5OH )+2CO2 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什么? 五、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6CO2 + 24[H] +能量(少) 2、呼吸作用能够像燃料在体外燃烧那么剧烈吗?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2丙酮酸(2C3H4O3) C6H12O6+6H2O+6O2 2C3H4O3 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措 2酒精( C2H5OH )+2CO2 2乳酸( C3H6O3 ) 2丙酮酸(2C3H4O3) 2、写出三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式。 四、有氧呼吸的发生、发展及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问题: 反应物? 2、高等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它们 C6H12O6、H2O、O2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5、 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
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CO2
6、下图中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 CO2释
植物组织内二氧化碳产生的影响, 放
据图回答:
的
相
C
(1)A点表示植物细胞释放的二氧化
对 值
A
图(减((碳__中3少42_无)))氧_的较,_氧由为气由_哪其_多呼B了充_A一原到_吸到有足_点,因C_利B时_所,是的,这于,对二产二贮有氧应氧些物氧藏氧气的化。二化蔬呼增浓碳碳菜吸加度的氧或的加,_释_化水释强无_放_果,放_氧B又碳_,点二急_呼不_贮所是氧_吸剧断_藏对化_受增_室应碳_到加_内的释_抑,_的浓放_制其_氧度量_原_气增_因,应加是这调:一节措到 (无无6在丙丙三(无322216A呼+A马2(图1((AC葡+22(CA1细细细细生CC、 酒 丙 酒 、 、 、 丙 、 、、、..6622氧氧无酮酮、氧吸铃4中萄HHOO胞胞胞胞物[[)生精酮精有写有酮实第丙②葡葡HH呼 呼 氧 酸 酸 生 呼 作 薯 的 糖1122质质 质质进]]22物(酸(氧出为氧酸质一酮④ 萄萄++++吸吸条((物吸用块哪(OO基基 基基行体(呼能三了呼能(相阶酸糖糖22CC66不与件CC体能产茎一C44质质 质质呼+、22是2吸量个有吸量2同段→ →33[[需有下处产生、点66BHHCCHHHH吸))))HH通的阶利的:完((H丙丙、B5533]]少少氧,44于生的甜所O212作OOHH++、OO过主段于主都全酮酮O①22O))呼细长能菜对能A能44HH用33参O乳什要的贮要是相T+酸酸OO④))吸胞期量块应量量))66P的与33酸么场化藏场分同→→O,)区还缺均根的(())++主少 少,2生 所 学 蔬 所 解 ;水水22C但别能氧以等浓CC要))该理是反菜是有C、没和够的热度OOBB、形过过什应或什机③22有..联通状能_式程程么式水么物_C②[葡葡系过态释_HO)最将?。果?,_]萄萄呼能放2的_终糖,释_糖糖D吸否(生_有类贮放、D_→→作生成[_、等藏能H④)丙丙_用存过]_有室量的①H酮酮释?_程2机内。积_酸酸放为O(_物的累_→→能什_中氧(_)氧氧量么_的气_吗?)_能应?_量调,释节这放到一出措来,合成ATP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6:第9讲 细胞呼吸优质课件

五、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 . 在酿酒业上的应用:先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使其数 量增加;然后隔绝空气,使其发酵,产生酒精。
2 . 在农业生产上: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 的生长及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3 . 在医学上:利用氧气驱蛔、抑制破伤风等厌氧型细菌的繁殖
4 . 在物质的储存时:控制氧气的浓度,抑制其呼吸作用,减少有 机物的消耗。
1.能量:都有能量的释放,但以第三阶段释
有氧
放的能量最多
呼吸 三个
2.场所: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
阶段 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的比
较 3.氧气:只有第三阶段才需要氧气,作用是氧化[H],生成水
有氧呼吸的概念
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 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计算:
61.08 ATP (2mol) 热能
同样是分解葡萄糖,为何无氧呼吸只能释放少量能量?
四、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
1 .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2 .O2的浓度: ①在一定范围内,随O2浓度的增大,有氧呼吸增强,达到一定浓 度以后,由于受线粒体的限制,呼吸作用强度不再增大。 ② O2的存在抑制了无氧呼吸的进行。 ③CO2浓度过大抑制呼吸作用的进行
备用资料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比较项目 呼吸场所 是否需氧
五、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 . 在酿酒业上的应用:先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使其数 量增加;然后隔绝空气,使其发酵,产生酒精。
2 . 在农业生产上: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 的生长及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3 . 在医学上:利用氧气驱蛔、抑制破伤风等厌氧型细菌的繁殖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9讲细胞呼吸课件新人教版

C 解析:甲图中氧浓度为 a 时只释放 CO2 而不吸收 O2,说 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 CO2,A 错误; 当氧浓度为 d 时 CO2 释放量等于 O2 吸收量,说明此时只进行有 氧呼吸,B 正确;乙图中 C 点时有机物消耗量最少,C 点对应的 条件最适于储存种子或水果,C 错误;氧气没有抑制有氧呼吸的 作用,D 错误。
返回导航
C 解析:当 O2 浓度为 a 时,酒精产生量与 CO2 产生量相等, 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当 O2 浓度为 b 时,产生 CO2 的量多 于酒精的,说明酵母菌还进行了有氧呼吸,当 O2 浓度为 d 时,没 有酒精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 b、d 的细胞呼吸 过程有所不同;当 O2 浓度为 c 时,产生 6 mol 酒精的同时会产生 6 molCO2,需要消耗 3 mol 葡萄糖,剩余的 9 molCO2 来自有氧呼 吸,需消耗 1.5 mol 葡萄糖,因此有 2/3 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 精发酵;无论是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都会产生[H]和 ATP。
【深化拓展】 脂肪含氢量高,含氧量低,等质量的脂肪与 葡萄糖相比,氧化分解时耗氧量高,而产生 CO2 量少。因此脂肪 有氧呼吸时,产生的 CO2 量小于消耗的 O2 量,水滴移动更明显。
返回导航
5.种子萌发时吸水和呼吸方式变化曲线
返回导航
(1)在种子吸水的第Ⅰ阶段,由于(吸胀)吸水,呼吸速率上升。 (2)在种子吸水的第Ⅱ阶段,呼吸作用 CO2 的产生量要比 O2 的消耗量大得多,说明此期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3)在胚根长出后,由于胚根突破种皮,增加了 O2 的进入量, 种子以有氧呼吸为主,同时胚根大量吸水(渗透吸水)。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第9讲+细胞呼吸

第9讲细胞呼吸[考纲要求] 1.细胞呼吸(Ⅱ)。
2.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考点一细胞呼吸的原理[重要程度:★★★★★]1.有氧呼吸(1)反应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
(2)过程项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反应物葡萄糖丙酮酸、水[H]和O2生成物丙酮酸和[H] CO2和[H] 水能量少少多2.无氧呼吸(1)反应式①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②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2)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其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细胞呼吸的过程2.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并标出各种元素的来源和去路答案酶酶3.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条件氧气,多种酶无氧气,多种酶物质变化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和CO2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产生大量ATP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联系二者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并且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本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易错警示关于细胞呼吸的3个易错辨析(1)真核生物细胞并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2)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3)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硝化细菌等,细胞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1.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物质①、②依次是H2O和O2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D.图示过程在有光或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答案AD解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讲细胞呼吸测控导航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细胞的有氧呼吸产生CO2,无氧呼吸不产生CO2B.有H2O产生的细胞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C.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呼吸已停止D.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解析:无氧呼吸也能产生CO2;有H2O产生说明一定有氧气的消耗,故该细胞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也可能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大。
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C.肺炎双球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D.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第二阶段消耗[H]解析: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因此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只来自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时,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还原性氢和氧气结合,产生水;肺炎双球菌是细菌的一类,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3.(2018·四川成都七中模拟)有关高等动物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产物CO2中的氧全部来源于葡萄糖B.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则只进行有氧呼吸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作用都要产生NADPHD.用18O标记(CH2O),在水中不能检测到18O解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水的参与,其产生的CO2中的氧有一部分来自水中的氧;高等动物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只有有氧呼吸才能产生CO2,所以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时,可能也进行了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H]不是NADPH而是NADH,NAD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PH是还原型辅酶Ⅱ;用18O标记(CH2O),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因此用18O标记葡萄糖完成该过程后,产物水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4.(2017·海南卷)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
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红色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解析:依题意染料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染料若被氧化则呈无色,被还原则呈红色,活细胞有细胞呼吸产生还原剂,染料被还原,故呈红色,死种子没有代谢,不能将染料还原,甲组细胞是活细胞,胚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作为还原剂使染料变成红色;乙组中的种子煮沸后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变性失活,细胞失去了选择透过性,不能将染料运出细胞;依题意“染料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可知,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5.(2018·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期中)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处B.玉米胚乳、甜菜块根在X条件下也会产生物质aC.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D.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现象Z是由蓝变绿再变黄解析: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玉米胚乳、甜菜块根在X(无氧)条件下的产生物质是乳酸,a是二氧化碳;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现象Z是灰绿色。
6.如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催化反应②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B.图中物质c为[H],它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ATPD.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氧气解析:题图为细胞呼吸过程模式图,①②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①④③为有氧呼吸,a、b、c、d、e分别表示丙酮酸、CO2、[H]、O2、酒精;催化反应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产生[H]。
7.下表是苹果在有氧条件下,测得O2消耗量和CO2产生量的关系。
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D )A.氧浓度为a时,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B.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3C.氧浓度为c时,细胞呼吸产生酒精的量为0.6 mol/minD.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4用于酒精发酵解析:氧浓度为a时,由于O2的消耗量为0,说明此时苹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其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为0.5,CO2产生量为0.5,葡萄糖消耗量为0.5/6,无氧呼吸CO2产生量为0.5,葡萄糖消耗量为0.5/2,因此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3;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3-0.7=0.6,所以苹果产生C2H5OH的量为0.6 mol/min;氧浓度为d时,O2的消耗量为1.2,故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2,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4,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2,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2用于酒精发酵。
8.(2018·河北邢台高三质检)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培养液葡萄糖浓度过高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B.重铬酸钾能在碱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C.降低温度对培养液中气泡的产生速率无影响D.该实验中有氧组为实验组,无氧组为空白对照组解析: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过高会造成酵母菌细胞失水,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降低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该实验为对比实验,有氧组和无氧组都为实验组。
9.(2019·山西太原月考)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A.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依次是④→①→③,一般④前需接橡皮球或气泵B.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依次是②→③,一般需将②瓶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③C.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则说明有CO2产生D.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还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替代,以检测是否产生CO2解析:设置有氧条件要通入空气,并且要除去空气中的CO2,防止CO2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所以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是④→①→③;为了避免锥形瓶空气中CO2和O2对实验的影响,需先放置一段时间,再由②连接③;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则说明有CO2产生;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用来检测酒精,不能检测CO2。
10.如图表示一昼夜温度及氧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B.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C.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D.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解析:由D到E,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有氧呼吸增强,由E到F,随着氧气浓度增加,有氧呼吸增强;E点呼吸作用最弱,更适合贮藏水果和蔬菜。
11.(2018·福建福州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马拉松运动时,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CO2B.伤口较浅时,破伤风芽孢杆菌进行有氧呼吸繁殖快C.中耕松土能促进根系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D.利用酵母菌在持续通气的发酵罐进行无氧呼吸可以生产酒精解析:马拉松运动时,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菌,不进行有氧呼吸;中耕松土能促进根系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持续通气的发酵罐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
12.(2018·湖北襄阳调研)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①~⑥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表的实验。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②⑥B.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③⑤C.试管①③⑤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D.试管②④⑥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由表格可知,①试管在细胞质基质中,提供丙酮酸和氧气,不能进行呼吸作用,②试管在细胞质基质中,提供葡萄糖,进行了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CO2,③试管在线粒体中,提供丙酮酸和氧气,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能产生水和CO2,④试管在线粒体中,提供葡萄糖,不能进行呼吸作用,⑤试管中有酵母菌、葡萄糖和氧气,能进行有氧呼吸,⑥试管中有酵母菌、葡萄糖,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酒精是在无氧情况下,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会产生酒精的是②、⑥;有氧情况下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产生CO2和H2O,会产生CO2和H2O 的试管只有③、⑤;根据试管①③⑤的实验结果,不能判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根据试管②④⑥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二、非选择题13.(2018·福建莆田模拟)下图1表示蛙的腓肠肌及与之相连接的神经和骨骼,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可发生收缩,下图2表示某实验小组以蛙肝细胞为原材料制备的甲、乙两种溶液,该实验小组利用腓肠肌和相关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小组用电持续刺激坐骨神经,发现腓肠肌的收缩程度越来越小,直至完全失去收缩能力,其原因是。
(2)实验小组向完全失去收缩能力的腓肠肌分别滴加葡萄糖溶液(A组)和ATP溶液(B组),然后再电刺激坐骨神经,发现组腓肠肌恢复收缩能力,该实验说明是直接能源物质。
(3)若将图2所示溶液甲和溶液乙分别滴加到(1)中失去收缩能力的腓肠肌上(分别标记为甲组和乙组),再电刺激坐骨神经,看到的现象是;该实验可说明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场所是。
解析:(1)肌肉在离体的情况下,由于缺少能源物质的供应,在肌肉细胞中储存的能源物质消耗完后,由于缺少能源物质而不能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