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前言当稀土元素被用作发光材料的基质成分,或是被用作激活剂、共激活剂、敏化剂或掺杂剂时,这类材料一般统称为稀土发光材料或稀土荧光材料。

我国丰富的稀土资源,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80%以上。

稀土元素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地用于各个领域,成为发展尖端技术不可缺少的特殊材料。

稀土离子由于独特的电子层结构使得稀土离子掺杂的发光材料具有其它发光材料所不具有的许多优异性能,可以说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开发相对于传统发光材料来说犹如一场革命。

稀土无机发光材料方面,稀土发光材料与传统的发光材料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就长余辉发光材料来说,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亮度是传统发光材料的几十倍,余辉时间高达几千分钟。

由于稀土发光材料所具有如此优异的性能使得发光材料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稀土发光材料而进行的。

由于稀土元素具有外层电子结构相同、内层4f 电子能级相近的电子层构型,含稀土的化合物表现出许多独特的理化性质,因而在光、电、磁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被誉为新材料的宝库。

在稀土功能材料的发展中,尤其以稀土发光材料格外引人注目。

稀土因其特殊的电子层结构,而具有一般元素所无法比拟的光谱性质,稀土发光几乎覆盖了整个固体发光的范畴,只要谈到发光,几乎离不开稀土。

稀土元素的原子具有未充满的受到外界屏蔽的4f5d 电子组态,因此有丰富的电子能级和长寿命激发态,能级跃迁通道多达20 余万个,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辐射吸收和发射,构成广泛的发光和激光材料。

随着稀土分离、提纯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技术的促进,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得到显著的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一些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兴起,稀土发光材料科学和技术又步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它为今后占主导地位的平板显示、第四代新照明光源、现代医疗电子设备、更先进的光纤通信等高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源头创新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证。

所以,充分综合利用我国稀土资源库,发展稀土发光材料是将我国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具体的重要途径。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进展作者:张晓君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27期张晓君(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12)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作为生物分子荧光标记探针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上转换材料稀土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O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052-01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是指材料吸收能量较低的光子时却能够发出较高能量的光子的材料,或者也可以说是受到某种光激发时,材料可以发射比激发光波长短的荧光材料。

由此可知,上转换发光的本质是一种反Stokes发光。

一般来说,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所用介质是晶体或玻璃态物质,通过激发态吸收或者各种能量的传递过程,稀土离子被激发至高于泵浦光子能量的能级,向下跃迁而发射上转换荧光。

早在1959年,就已经出现了利用960nm的红外光激发多晶ZnS,观察到了525nm绿色发光的报道。

但由于早期最好的上转换材料的发光效率还不超过1‰,并且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峰与上转换材料的激发峰匹配的不是特别理想,因此并没有达到实用化的水平。

1962年,上转换发光现象又在硒化物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红外辐射转换成可见光的效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1966年,Auzel在研究钨酸镱钠玻璃时意外发现,当基质材料中掺入Yb3+离子时,Er3+、Ho3+和Tm3+离子在红外光激发时,可见发光几乎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由此正式提出了“上转换发光”的观点。

在此后的十几年内,上转换材料就发展成为了一种把红外光转变为可见光的有效材料,并且达到了实用的水平。

例如,上转换材料与发红外光的Si-GaAs发光二极管(LED)配合,能够得到绿光,其效率可以与GaP发光二极管媲美,这可以说是很大的突破。

它还可以用于各类半导体激光器的红外检测、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光跟踪、YAG等大型激光器的校对等。

20世纪90年代初,利用上转换材料实现激光输出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不仅在低温下(液氮温度),于光纤中实现了激光运转,而且在室温下,在氟化物晶体中也成功地获得了激光运转,光-光转换效率超过了1%,高达1.4%,从而使红外激发上转换材料在显示、光计算和信息处理等领域显示了广泛的实用前景。

稀土发光纳米材料发光特性的研究进展

稀土发光纳米材料发光特性的研究进展

稀土发光 纳米材料发光特性 的研究进展
郭艳 艳 吴杏 华 王殿 元2 王庆 凯
( 九 江学院机械 与材料 工程 学院; 1 2九江学院理学院 江西九 江 3 2 0 ) 3 0 5
关键词 :稀 土;发光 ;纳米材料 ;表 面界 面效应 ;小尺寸效应
中 图 分 类 号 :O4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94 (0 0 4— 15一 (4 8 . 1 64— 5 5 2 1 )0 0 0 0)
21 0 0年第 4期
No 4 , 2 0 . 01
九 江 学 院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u fi agu j r t (auM si cs omM oj n n esy ntr c ne ) @ v i e
( 总第 9 1期 ) ( u o9 ) Sm N . 1
22发射光谱 变化 .
与体相 材料相 比,稀土发光 纳米材料
的发射光谱存在谱线 宽化 和峰值移 动 、出现新发光峰 、荧
光 分 支 比变 化 等 现 象 。 姚 罡 等 在 纳 米 Y O :E ” 中 , , u
发现粒径从 4 n 减小 至 1n 4m 2 m时发 射 主峰从 63 m 蓝移 1n
于 E 3 子 。 F 跃 迁 ,宋 宏 伟 等 ㈦ 在 Y O : u 纳 u 离 D 一 , B , E¨
米管 、纳米线 中发现仍是橙色发光为主 ,然而 Y dvR . aa S 等¨ 刚和严纯华 等¨ 在纳 米 Y O B :E 中发现 发射 谱 以 u 红光为主 ( 对应 于 0 F D 一 跃迁 ) 。非 常有趣 的是 ,王育 华等人 在 水热法合成 的纳米 Y O :E 3 B , u 中发现 u V光 激发时以 5 2 m 橙色 光 发射 为 主 ,强度 随粒 径减 小 而减 9n

稀土金属配合物发光性能研究进展及应用

稀土金属配合物发光性能研究进展及应用

稀土金屬配合物發光性能研究進展及應用摘要:稀土金屬配合物因鑭系離子獨特的電子結構而成為一類具有特殊性能的發光材料,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及應用價值。

本文簡要介紹了稀土與配體間的能量傳遞機制,並綜述了稀土金屬配合物發光及其應用研究的新進展。

關鍵字:配合物;能量傳遞;發光;應用;稀土稀土元素的顯著特點是大多數稀土離子含有能級相近且未充滿的4f電子,並且4f電子處於原子結構的內層,受到5s25p6電子對外場的遮罩,因此其配位場效應較小。

這種特殊的電子構型,使其不僅在光、電、磁等方面具有獨特的性質,而且具有豐富的電子能級和長壽命的激發態,它們的能級躍遷達20萬餘次,可以產生多種多樣的輻射,構成廣泛的發光和鐳射材料,被譽為新材料的寶庫[1’2】。

我國稀土資源豐富,約占世界已探明儲量的80%以上,居世界之首。

而且礦物種類最多,稀土組分最全,深入開展稀土化合物的應用研究對於我國把稀土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技術優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於稀土離子本身的獨特結構和性質,使其與適當有機配體配合後,所發出的螢光兼有稀土離子發光強度高、顏色純正和有機化合物所需激發能量低、螢光效率高等優點。

近年來,人們對稀土配合物的發光性能研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大量有關稀土發光現象的研究在不同領域內展開[3卅。

本文從光致發光稀土配合物的發光機制、稀土配合物的配體等幾方面,對其發光性質的研究及應用做一綜合性闡述。

1 稀土配合物的發光機制由於稀土離子的f-f躍遷屬於禁戒躍遷,因此在可見和紫外區域表現出很弱的吸收,單一稀士離子的發光相對較弱。

但當稀土離子與有機配體配合得到稀土配合物時,由於有機配體在紫外區常常有較大的吸收,並通過有效的分子內能量傳遞過程將其激發態的能量傳遞給稀土離子的發射能級,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稀土離子的特徵發射,即所謂的天線(antenna)效應。

Crosby等[7’8]對稀土配合物發光進行大量研究之後,解釋了其發光機制,證實這些配合物的螢光發射是配體激發態的電子能級與金屬離子4f能級間的分子內能量傳遞產生的,並不是稀土離子直接激發引起的。

《稀土元素铕钐在Sr9Y(PO4)7材料中发光性能的研究》范文

《稀土元素铕钐在Sr9Y(PO4)7材料中发光性能的研究》范文

《稀土元素铕钐在Sr9Y(PO4)7材料中发光性能的研究》篇一一、引言稀土元素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都展现出独特的性能,特别是在发光材料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

铕(Eu)和钐(Sm)作为稀土元素中的典型代表,其发光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本文将针对稀土元素铕钐在Sr9Y(PO4)7材料中的发光性能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为Sr9Y(PO4)7基质以及掺杂的稀土元素铕和钐。

实验前需对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和预处理,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方法(1)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Sr9Y(PO4)7基质掺杂不同浓度稀土元素铕、钐的发光材料;(2)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分析;(3)采用光谱仪对材料的发光性能进行测试,包括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等;(4)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理论解释。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XRD分析通过XRD分析,我们发现掺杂了稀土元素铕、钐的Sr9Y (PO4)7材料具有明显的晶体结构特征,与标准卡片吻合,说明材料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结晶度。

2.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分析(1)激发光谱分析:在特定波长的激发下,掺杂了稀土元素的Sr9Y(PO4)7材料表现出明显的激发峰,且随着稀土元素浓度的增加,激发强度有所变化。

其中,铕元素的激发峰主要分布在紫外-蓝光区域,而钐元素的激发峰则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域。

(2)发射光谱分析:在激发光源的激发下,掺杂了稀土元素的Sr9Y(PO4)7材料发出明显的荧光。

铕元素的发射光谱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域,表现出典型的红色荧光;而钐元素的发射光谱则表现出丰富的颜色变化,随着掺杂浓度的不同,发射光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这些结果说明,通过调整稀土元素的掺杂浓度,可以有效地调控Sr9Y(PO4)7材料的发光性能。

3. 发光性能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稀土元素铕、钐的掺杂可以显著提高Sr9Y(PO4)7材料的发光性能;(2)通过调整稀土元素的掺杂浓度,可以有效地调控材料的发光颜色和强度;(3)Sr9Y(PO4)7材料在掺杂稀土元素后,具有较高的色纯度和稳定性,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发光材料。

稀土发光材料的进展与新兴技术产业

稀土发光材料的进展与新兴技术产业

ii 黧
E 家 po xr点 n 豆 n 毫t i p觎 eO i 剃 意
用液 态 汞改 为 固态 汞 , 仍 将 面 临 但
逐步 被淘 汰和被 取代 的境地 。为应 对 这种 情况 , 德 国研 究 与开 发部 在 设 有 “ 效 无 汞放 电灯用 的 V V 高 U 照 明材 料 ” 计 划 ,在 欧 司朗 ( s O—
发光 效 率很 低 , 收一个 高 能 的真 吸 空紫外光子 (波 长 17m 和 4n
要 求 , 成所 需 的不 同发 光颜 色 的 制
L D。随着 L D背 光源 的 C F E C C L被 L D取 代 和 L D在 医 疗 上 的 应 E E
12 m) 7 n 只发 射一 个低 能 的可见 光 子 。目前 国 内外 都大力研 究稀 土发
另一个 医疗 保健 的新 兴产 业 。 1稀 土发 光材料 的光 转换 特性 . 稀 土 发 光 材 料 可 以将 很 宽 波
定性 较 差 , 仍有 待 改进 。节 能灯 的
绿 粉 C T 由于 多 铝 酸盐 不 易 溶 A , 解 , 于从废 料 里 回收 贵重 的 T s 难 b+ , 现在 国 外倾 向于 使 用 易溶 解 和 回
2-9 0第 1 期 0  ̄
力 增 加其 红光 成分 , 广 泛探 找 可 并
被 4 0 m蓝 光 芯 片激 发 的发 射 各 6n 种颜 色 的新 的稀 土荧 光粉 , 采用 多 色 混合 ,籍 此 扩 大 色 域 与 发 光 效 P P的 红 粉 ( G ) O :u D Y, d B 属 E D F 跃迁 ,颜 色偏橙 ,红光 不 纯, 也有 望通 过其 它掺 E 的发光 u
用 ,E L D在 医 用 照 明器 械 的 应 用 ,

磷灰石结构稀土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磷灰石结构稀土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磷灰石结构稀土发光材料研究进展马欣旭;周威;王心蕊【摘要】The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with apatite structure were cho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patite materials in recent years were introduced. The advantages of apatite in structure,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explaine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apatite were cited. The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apatite doped with rare earth ions were analyzed. The commonly used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were summarized. The deficiency of apatite structure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was pointed out,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were discussed.%以磷灰石结构稀土发光材料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该种材料的研究情况,说明了磷灰石结构稀土发光材料在结构、理化性能上的优势,列举了不同种类的磷灰石基质,分析了磷灰石结构无机盐掺杂不同稀土离子的发光特点,总结了常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情况,指出了磷灰石结构稀土发光材料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8(046)005【总页数】4页(P12-14,20)【关键词】磷灰石;合成方法;发光特性【作者】马欣旭;周威;王心蕊【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北京 100048;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北京 100048;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北京 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稀土发光材料由基质和激活剂组成,基质一般为无机盐类,激活剂为稀土元素,有时为了提高发光效率会加入稀土离子作为敏化剂,形成稀土离子间的能量传递。

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l ] Y m m t I M t uz w M c a i m of o g h s h r s e c 1 a a o o t a s a a. e h n s 1 n p o p o e c n e ,
o 1 1O4 E f¥: 2 : u 4
D a d a 2 . n 1 . . u i . 9 7 7 — 4 2 7 y n . O4 E “[ ] J L Ⅲ n 19 , 2 7 :8 . C N. 『
2 2 第二代 长余 辉材料
盐, 硅硼 酸盐 复合 体系 。掺 杂离子 以稀 土为主 , 时配 以过 渡金 属和非 金属 元 同 素, 并 注 意掺杂 离 子本 身 的互相 匹 配。 () 2 新的应用 也是新材料 研究 的驱 动力, 了继续 扩展弱光 照明与显示 外, 除 主要 是开 拓光 电信 息功 能材 料方 面的应 用 , 特别 是二 维 、三 维 图像存 储与 显 示,高 能粒 子射 线 探 测器 。 () 3 长余辉 发光材 料 的机 理十 分复 杂, 特别 是它 有多种 尚不清 楚的 晶体结 构缺 陷参与 , 程更 加复杂 , 过 需要更 深入 于微观 结构 与 电荷 载流子 输运过 程 的 了解 。澄清 发 光机 理是 设计 新材 料 的基 础与 物理 依据 , 为此 人们 正在 从 多 方 面加强机 理研 究,所 用方法 除常用 的光谱技 术外, 大量使用 热释光 技术,研 究陷 阱深度 及其分 布 , 并 结合 电子 自旋共 振 实验判 别 陷阱类 型与填 充状 态, 也 不断利 用可 见区 与红外 激光研 究其 光释 光特性 与动 力学过 程 。值 得注 意 的 足 ,近年 来使 用同步 辐射 真空紫 外光谱 技术 研究其 基质 能带 结构及 其发光 中 心 、缺 陷 中心 间的能 量 传递, 特 别是 用 高强 度 同步辐 射 X光 研 究局域 微 结 构 及 离子价 态 , 是 极 为有 力 的工具 。 参 考 文 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土发光材料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09-01-16 加入收藏1 稀土发光材料发展年表稀土元素无论被用作发光(荧光)材料的基质成分,还是被用作激活剂,共激活剂,敏化剂或掺杂剂,所制成的发光材料,一般统称为稀土发光材料或稀土荧光材料。

30多年来,我国稀土发光及材料科学技术的研发在各级领导和部门关心下从起步和跟踪走向自主发展;稀土荧光体(粉)生产从零开始,已形成一个新的产业。

20世纪60年代是稀土离子发光及其发光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发展的划时代和转折点。

三价稀土离子发光的光学光谱学、晶体场理论等基础研究日益深入和完善。

1964年,高效YVO4∶Eu和Y2O3∶Eu红色荧光粉和1968年Y2O2S∶Eu红色荧光粉的发明,并很快被应用于彩色电视显象管(CRT)中。

步入70年代,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新材料研制及其开发应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稀土发光及材料科学和技术并没有形成,仅中科院物理所对CaS和SrS体系中掺Eu、Sm、Ce离子的红外磷光体的光致发光性能,以及在ZnS∶Cu或Mn的电致发光材料中某些稀土离子作为掺杂剂对性能影响进行少量的研究。

所用稀土材料全部进口,价格比黄金还贵。

20世纪70年代中科院长春物理所抓住机遇,将这一时期国际上大量的新科研成果引入翻译出版向全国介绍,起"催化剂"作用;同时有一批从事稀土分离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也纷纷转入从事稀土发光及材料科研和开发工作,加之彩电荧光粉会战,使这一新兴学科在我国正式起步并不断发展。

20世纪60和70年代国际稀土发光材料发展和我国稀土冶炼及分离工业崛起,许多单位跟踪国际上已有成效的工作,纷纷开展稀土离子发光性能研究,以及许多不同用途、不同体系的稀土发光功能材料的研发工作,这里特别应指出的彩电荧光粉成为全国会战任务。

根据当时国内外发展,1973年国家计委下达彩电荧光粉全国会战任务,由中科院长春物理所任组长单位,组织北京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南京华东电子管厂、北京化工厂、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上海跃龙化工厂和上海电子管二厂等全国主要的研究院所、高校和工厂对彩电三基色荧光粉进行协作攻关。

经过3年努力,使彩电三基色荧光粉一次特性接近国外水平。

成果和意义:(1)找出我国稀土红色荧光粉比日本、美国等国荧光粉性能差的根本原因是三价铈、钕等少量轻稀土杂质及非稀土杂质的猝灭作用。

而当时我国生产的氧化钇中含有相当多的这些杂质。

(2)证实加入微量的三价铽或镨离子可以有效地提高发红光的三价铕离子的发光效率。

(3)由于找到影响稀土红色荧光粉亮度的根本原因,使当初亮度只有相对国外样品的80%左右,一下子提高到98%左右,光谱和色品质相同。

(4)上述成果及时反馈我国稀土分离厂,使荧光级Y2O3和Eu2O3原料达到彩电粉要求,使我国高纯单一稀土氧化物开始工业化生产,不仅满足国内要求,而且逐步出口,走向世界,直到今日。

彩电显象管及荧光粉引进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咸阳彩电显象管总厂在1980年整体引进日本日立公司生产彩电显像管及日本化成公司彩电荧光粉的技术和设备,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彩电显像管总厂和彩电荧光粉厂。

开始,红色稀土荧光粉所用的氧化钇和氧化铕原料全部从日本高价进口,后来几经证明和证实并与日方协商才改用国产稀土原料。

当初,彩电三基色荧光粉设计生产能力为90吨/年,现已发展到500吨/年。

通过引进使我国彩电显像管和荧光粉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大缩短。

紧凑型荧光灯及其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由于能源危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荷兰菲利浦公司首先发明新一代光源-紧凑型荧光灯及其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在国家计委稀土办公室的领导和支持下,这一新兴光源及荧光粉的发展在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主要经历跟踪、从无到有发展阶段。

在80年代也走过一些弯路,规模小,一味相信进口设备,荧光粉生产作坊式,设备落后。

2 自主发展和应用我国稀土发光及其材料科学技术和产业化经过30年的研发,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取得许多自主发展的科技成果,特别是从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短短的2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队伍、科研成果、生产基地等方面目前已在高等院校、中科院和产业部门形成水平较高的科研和工程技术队伍,科研和生产基地。

在国际著名的杂志上发表许多高水平学术论文,申请一批发明专利,出版一些专著。

取得的国家、省部级成果为国家建设和安全做出了一定贡献,并获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北方交通大学成立了光电技术研究所,专门从事发光和显示的研发工作,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建设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春有中科院凝聚态物理开放实验室及稀土化学和物理开放实验室,还有北京大学等其他院校开放实验室,为稀土发光材料的基础研究提供先进实验条件;历年培养的一批批青年专业人材,已成为本领域的骨干和带头人;在咸阳、北京、上海、江浙和广东等地形成一批生产基地。

各种彩电荧光粉和显示器用的荧光粉生产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咸阳彩管总厂扩建需求,咸阳彩电荧光粉厂自主开发出适应从日本某公司引进的彩管严格工艺要求的彩电荧光粉,节省大量外汇,保证二期工程扩建。

北京化工厂和上海跃龙化工厂也分别建成了彩电荧光粉厂。

目前我国三大彩电荧光粉厂在2001年产量达到1000吨。

除了配套满足咸阳彩虹集团、北京松下显象管厂及上海永新显象管厂外,还逐渐应用到我国其他外资合资企业中,占我国绝大部分市场。

近两年他们正向东南亚、印度开拓市场。

在彩电荧光粉中主要应用铕激活的硫氧化钇红色荧光粉,它在三基色荧光粉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最高。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上述三大彩电荧光粉厂积极开发计算机终端显示器用的彩色荧光粉,目前产量约80吨。

此外,人们正在使彩色投影电视用的稀土荧光体达到国产化。

紧凑型荧光灯(节能灯)及其荧光粉这一产业涉及"绿色照明工程",得到各级政府支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该产业逐步摆脱一味仿制和设备引进,形成有一定特色产业。

稀土三基色荧光粉也经历从无到有发展阶段,目前已形成稀土荧光粉第二大产业,2001年年产达650吨,而且红色和绿色荧光粉每年出口几十吨。

上海跃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复旦大学、广东江门科恒公司及杭州大明荧光粉厂等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逐步摆脱规模小,设备落后局面。

近两年由稀土三基色荧光体制作的环形灯获得了迅猛发展,这将给灯用稀土荧光粉的产业带来一个新的局面。

增感屏用荧光体许多稀土荧光体可以用作X射线增感屏,对于诊断人类疾病,保障人们医疗健康起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开发的二价铕激活的氟氯化钡荧光体成功地用于X射线增感屏,在医院使用。

他们研发的二价铕激活的氟溴化钡荧光体用于存储计算的X射线摄象系统,其图象板和仪器已研制成功,正在多家医院试用。

新一代长余辉磷光体从1989年至今,我国大力研制和发展二价铕和其他稀土离子掺杂的铝酸盐新一代篮绿色、绿色及蓝色长余辉磷光体,它们的性能均超过以往的ZnS型和SrS型长余辉粉,SrAl2O4∶Eu,Dy绿色磷光体长达12小时。

与此同时,我国科技工作者将长余辉磷光体和涂料、不干胶、油墨或纺织品结合开发出各种荧光涂料制品,并已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大连路明科技集团在这一领域卓有成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各类制品得到顾客认可,产品远销欧美各国,创造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他们研发的蓄光自发光型疏散指示标志系统推向了全球,现已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消防部门优先推荐的消防新品。

2001年4月我国公安部、建设部已联合审定将这种发光消防安全指示制品列入新审定的国家消防规范进行实施。

一些重点场所和工程也已率先使用。

农用光转换膜将发光材料作为太阳光的转光剂,加入到农用塑料薄膜中制成农膜或大棚,改善光合作用的光质,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农作物、主要使蔬菜的早熟和增产。

这一新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迅速发展。

目前使用和发展的转光剂分两大类:(1)有机铕(钐)的配合物/螯合物;(2)稀土激活的发红光无机荧光体。

这一新技术对西部和北部绿色农业工程发展,甚至脱贫致富很有帮助。

军事稀土发光材料制作的各种显示器已用于歼击机、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中,提高其功能和性能。

长余辉夜光粉制品用于舰艇等方面。

我国有关单位已做出了贡献。

白光LED发白光的发光二极管(LED)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成为第四代照明光源。

实现白光LED其中有两个重要方案:(1)蓝光LED芯片和可被蓝光有效激发的发黄光的荧光体有机结合组成白光LED;(2)像三基色节能灯那样发紫外光LED芯片和可被紫外光有效激发而发红、蓝、绿的三基色荧光体或多基色荧光体有机结合。

由蓝色InGaN LED芯片和可被蓝光有效激发的发黄光的铈激活的稀土石榴石荧光体有机结合,是实现发白光LED目前的主导方案,在国内外已产业化。

在这种稀土石榴石荧光体在我国有良好的基础和很高的水平,用国产的这种荧光体制作的白光LED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其他特种荧光灯用稀土荧光体一些稀土荧光体在我国早已被用做保健灯、灭虫灯、复印灯等特殊光源,产量可观。

平板显示器用的稀土荧光体各类平板显示器如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器(PDP)、场发射显示器(FED)以及LCD背光源用的三基色荧光体大多为稀土发光材料。

我国一些单位正在研发,并积极配合相关器件单位攻关,可望早日达到实用化。

我国稀土掺杂玻璃和光纤的研发在能量光电子和信息光电子高技术领域中也取得一些成就。

稀土有机配合物荧光材料已在某些方面获得了应用。

稀土闪烁体,太阳能的利用,纳米荧光体及无汞平面光源等有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稀土发光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并带动了相关科技和产业化发展,目前已涉及主要的应用领域和范围有:信息显示人类医疗保健照明光源高能粒子探测和记录光电子通信农业军事纳米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科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它涉及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信息显示、照明工程及光电子等科技。

小小荧光粉的水平也能体现综合实力。

发光材料研发和应用带动相关科技和产业化发展,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1)荧光粉光谱和色品质测试仪。

我国先后研制出阴极射线发光测试装置,荧光灯及灯粉光谱和色度学参数测试仪,PDP荧光粉光学参数测试系统等,过去都是空白,全部进口。

目前,我国荧光粉生产厂家和紧凑型荧光灯厂家均使用国产自主开发的这类仪器。

(2)推动我国同步辐射实验室3B1B光源实验站的逐步完善建设。

(3)带动我国高温窖业炉及陶瓷业发展。

(4)带动一些高纯无机化工原材料产业的兴建和出口,使其附加值大大增加。

如荧光级各种稀土氧化物,氧化铝,碳酸钠等原料在不同地区兴建生产基地,价格便宜,全部国产化。

20世纪70年代后期,荧光级氧化钇每公斤3000元左右,现在每公斤只需要120元,荧光级氧化铕每公斤要1万多元,现在3000元/公斤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