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3
曲式分析【范本模板】

曲式分析结构图A B————乐段|—————| |————-|a a’b b’-乐句4 4 4 4—小节数调a:Ⅳ I Ⅳ I—终止和旋此乐段是一个二段曲式,全曲以a小调为主,由两个乐段所构成1、A乐段由两个再现关系的乐句组成,第二句再现第一句,所以是平行乐段;2、4小节一句为方整性结构;全曲无转调,是单一调性;【有转调就是开放性】3、两句结束音都落在I级,为收拢性结构。
{对应开放性}4、B乐段也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结构与A乐段相似。
如三段式该片段是一个三段式,由三个乐段及其重复乐段构成,呈示段是哪里哪里,是一个平行乐段,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
如果用他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称为收拢性结构曲式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
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称为重属部分结构的补充与扩充.补充是在一个段落的结束终止式出现后发生的,扩充是一个单位结构内部发生的{补充终止式后,扩充终止式前}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呼应原则{结构上下部分相互呼应}、三部性原则{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中插入一个中间部分}、起承转合原则{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起部的重复、引申、巩固起部的内容.转:展开启程部分的内容与启程部分形成对比。
合部:启程内容部分的回归}、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基础,引出若干变体}、回旋原则{一个主要的音乐材料多次出现,在他各自出现之间插入由新材料构成的对比部分}动机的意义:动机作为音乐主题的核心材料,由音调、节奏及和声三方面的要素构成,起着深化主题合统一全曲的功能乐汇与动机:虽然规模相当,但乐汇式乐段中最低级的结构,而动机是乐曲的核心一段式的分类: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依据.2、以乐段内部各乐句之间的主题材料的不同组合关系作为依据3|、以乐段外部的结构形态作为依据4、亿和声、调性的功能逻辑关系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功能作为依据二段曲式的的定义: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二段式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第二部分即后段的写法及与呈示段的关系而做出(1)在现二段式:后段的后句再次呈示段的主题材料,使呈示段与后段之间形成一种主题材料隔时重现的统一关系(2)无再现二段式:后段的后句沿后段的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或与之呈平行关系三段式的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三段式的特征:三段式是在二段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呈示性乐段,第三段包含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单曲式: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复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三段式中段的三种基本类别及分类引申型: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并置型:以新主题材料写成综合型:兼用呈示段主题及新材料写成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包括、旋律线、节拍、节奏、和声、复调、调式调性、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织体旋律线:是单声部的乐思,是由旋律音进行的距离和方向所构成音调:是具有性格特征的短小旋律节拍:是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周期性交替织体:是音乐材料组成音的组织方式,分为单声部、复调、主调调式调性:大调式小调式,如C自大d和小。
和声与曲式分析3--作品分析-参考答案.doc

和声与曲式分析3/作品分析参考答案一.写出正确的曲式分析图示评分标准:1、划出曲式结构共:60分2、呈示部:20分,其中调性5分,三段图示正确10分,小节数正确5分。
3、插部:20分,其中两段各10分,其中调性5分,小节数正确5分。
4、再现部:20分,其中调性5分,三段图示正确10分,小节数正确5分。
引子 A B A’ C D A B A’尾声a a’b b’ a a’c c’d d’连接 a a’ b b’ a a’2 4 6 4 6 4 6 叠入 4 4 5 7 2 4 6 4 6 4 6 16小节数详细标记:1-2 3-6 7-12 13-16 17-22 23-26 27-32 32-35 36-39 40-44 45-51 52-53 54-57 58-63 64-67 68-73 74-77 78-83 84-99调性:1-12 g 13-16 Bb 17-22 Bb –g 32-53 G 54-63 g 64-67 Bb-g 74-99 gA B A’ C A Ba a’b b’ a a’c c’ c’c’ a a’ b b’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小节数详细标记:1-4 5-8 9-12 13-16 17-20 21-24 25-28 29-32 33-36 37-40 41-44 45-48 49-52 53-56调性:1-24 G 25-40 Bb-g 41-56 G二.对所写图示进行文字叙述评分标准:1、写出乐曲曲式结构名称:10分2、对呈示部各乐段阐述,其中要阐述各乐段的类型5分,乐句的数量3分,调性2分。
3、对插部各乐段阐述,其中要阐述各乐段的类型5分,乐句的数量3分,调性2分。
4、对再现部各乐段阐述,其中要阐述各乐段的类型5分,乐句的数量3分,调性2分。
Sonate No.3曲式分析

Sonate No.3曲式分析
该曲以主题动机为种子材料贯穿全曲,奠定了首部的主要音乐色彩和情感基调。
该动机是围绕主要重音降E构成的音组,降E大调,文雅的中板,舒缓柔和的进行。
旋律为属音上行四度跳进至主音的动力进行,弱起方式进入,强调属到主的倾向性,突出主调,呈上弧形旋律线条。
3/4拍强弱鲜明,舞曲律动感强。
弱起的小附点,动力推进到二分音符,呈扬抑格。
主调伴奏织体,伴奏音型为主和弦分解,主音保持,三音和五音反复,织体部分呈现两个声部,静舒缓的烘托歌唱性的主题旋律,让整首乐曲温暖舒展的开始。
该曲为三段式小步舞曲乐章,安详如歌,意境温和。
该曲首部与中部形成鲜明对比,中部个性鲜明引入新材料,具有展开性。
戏剧化的音乐语言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
主题动机贯穿全曲。
中部较首部形成对比。
音乐材料使用上,继承首部材料,但整体音乐形态上风格迥异,和声织体.上,首部追求温暖的主题旋律,多使用分解和弦,及高低声部之间的复调对位手法,中部则以合唱式的柱式和弦,及八度反复为主。
音乐表现上,首部较为统一的情感基调舒缓展开,中部则富于节奏性的动力表现,个性鲜明。
乐句内部力度表情等变化幅度大,增强戏剧冲突性,显示乐曲内部性格的不同侧面。
中部与首部之间的对比,显示出三声中部结构的特点,并为该曲的发展留有动力。
尾声采用首部材料,乐思回归,呼应主题。
此乐章细腻温婉具有典雅的音乐气质,同时又不失曲作者豪迈
的情怀。
曲式分析概念

曲式: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迄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即音乐作品的曲式。
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
主题的特征指一个主题能够区别于其他主题和能够使人们对它实行追踪的标志。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特征:靠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2-体裁特征一一由速度、节拍、音型决定;需要注意:3、风格特征:包括a、时代特征;b、民族或地域特征;c、流派或个人风格;4、外形特征:a、点》大:b、线状:气息宽广、线条悠长。
c、面状:进入浪漫主义时期后的那些由平行旋律构成的主题,在印象主义作品中较常见;d、网状:一种纵横交错的副调织体主题的发展手法:1、变奏2、展开3、对比(主题表现性格在发展时引出新的手法)4、延展(通过主题发展仿题有新的手法),主题的分类:根据主题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一)、概括性主题:用比较纯粹的方法去概括地表达某种抽象情绪的主题。
(占绝大多数)可以分为三类:1.歌唱性主题:以节奏的不断变化和乐音的频繁流动为特征,并有大气息、长线条、如波浪般起伏的旋律外形。
⑴、具有歌唱性(歌唱性包括如歌性和可唱性)⑵、歌唱性程度:歌唱性程度需要音高不断的流动、节奏不断的变化;调性宽广、音色统一。
2.律动性主题(有规律的运动):可以理解成歌唱性主题的逆形式。
主要表现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等方面的周期性,而周期性通常又表现为重复。
3、歌舞性主题:就是将“歌唱性”与“律动性”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主题。
一般都具有载歌载舞般的音乐形象。
它又有三种情况:⑴、融合:即将两种特点混合起来。
⑵、并置:将两种特点在同一主题中一前一后的出现。
⑶、对置:将两种特点在同一主题的不同声部一上一下的放置。
(二)、标题性主题:使用某种特定的音乐方法(文字概括)力求生动地表达某种特定情绪的主题。
1.客观描写性主题:通常采用描写的、模拟的、仿真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生活中富有特点的声响。
曲式分析的技巧

曲式分析的技巧
曲式分析是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描述的过程,其目的是理解作曲家创作的意图并解读音乐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曲式分析的常用技巧:
1. 进行主题分析:确定主题和重复节奏,在整个曲式中寻找主题的再现和变化。
了解主题的构成和发展有助于理解整个曲式结构。
2. 标记和比较乐段:将曲式中的不同乐段进行标记,如使用字母、数字或符号。
比较不同乐段的特征和变化,可以发现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3. 确定转调和过渡:注意曲式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转调和过渡段落,这些部分通常具有连接前后乐段的功能。
了解转调和过渡的目的和方式有助于理解曲式的整体结构。
4. 确定高潮和转折点:注意曲式中的高潮和转折点,这些部分通常具有突出和引起情感变化的作用。
高潮和转折点的位置和方式可以影响整个曲式的表达和情绪。
5. 考虑曲式类型和形式:根据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交响曲、奏鸣曲、圆舞曲等),考虑曲式的特点和形式。
了解不同类型的曲式有助于对作品进行更准确的分析和解读。
6. 与作曲家和时代联系:将曲式与作曲家和时代的其他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和联系,了解曲式在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的发展和影响。
考虑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观点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曲式的意义和内涵。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曲式分析技巧,但需要根据具体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在实践中,通过反复聆听和与他人的讨论交流,逐渐培养对曲式的敏感和理解能力。
曲式分析

一、三段曲式(单三)1、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2、特征:单三部曲式是在单二部曲式,特别是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单三部曲式必须是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的。
也即是说,单三部曲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一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
3、结构图示: a b a (a`)呈示段中段再现段4、单三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之一。
它不但可以把主要乐思初步呈示出来,而且还能将基本乐思作进一步的发展或引入对比因素;而最后的具有再认和结论性质的再现部分,也大大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一,从而使这种曲式成为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有序结构。
5、单三部曲式既可作为独立乐思的曲式,也可作为由更大规模曲式构成的乐曲中的次级结构。
因而它一单一、单二曲式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曲式类型。
6、单三部曲式无论在声乐或器乐体裁中,都是同样普通适用的,由于单三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使得它能更广泛适用各种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音乐创作。
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1、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为呈示段。
它与单二的第一部分相仿,是一个呈示性的乐段。
2、单三部曲式的第一段以平行乐段最为常见,在调性方面,可以是收拢或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转调(和声较为单纯,调性较为稳定。
)二、三段曲式的分类及三段式的中段1、三段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①、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②、以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段。
③、以呈示段的材料结合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综合型中段。
2、三段式中段①、引申型中段: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其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中段没有新主题出现对比,而是呈示段的展开。
也称单主题中段②、并置型中段: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中段。
并置型中段特征:由于引进新的主题,也称为双主题中段,又由于常常采用呈示性的写法,至少开始的部分具有明显呈示性,它也常常是从属调上进行,故常常引进调式对比。
07三段曲式(III)

中 段
再现段
增强性动力再现 增强性动力再现 7-1.门德尔松《春之歌》 1.门德尔松《春之歌》 门德尔松
增强性动力再现 增强性动力再现 德彪西艺术歌曲《曼多林》 7-8:德彪西艺术歌曲《曼多林》
第七章:三段曲式( 第七章:三段曲式(Ⅲ)
呈示段 :具有呈示型功能 展开性 对比性 综合性 静止再现 增强性 动力再现 减弱性
7-4. 穆索尔斯基 《两个犹太人》 穆索尔斯基—《两个犹太人》
结构性质: 一、结构性质:使用对比性中段的三段曲式 二、结构图式
第七章:三段曲式( 第七章:三段曲式(Ⅲ)
作业: 作业: 普契尼《晴朗的一天》 普契尼《晴朗的一天》 (歌剧《蝴蝶夫人》选曲) 歌剧《蝴蝶夫人》选曲)
第七章:三段曲式( 第七章:三段曲式(Ⅲ)
7-7. 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 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 》(op.46,no.3) )
结构性质: 一、结构性质:使用综合性中段的三段曲式 二、结构图式
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 op.46,no.3) 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op.46,no.3)分析表
小节位置 主要旋律 陈述方式 节拍效果 音乐性格 音乐形象
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op46no3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op46no3分析表舞蹈性舞蹈性歌唱性舞蹈性舞蹈性音乐性格独舞音乐形象卡农模仿单声部与八度齐奏平行旋律八度齐奏单声部主要旋律陈述方式7084434639421518714小节位置呈示段再现段
刘涓涓
曲式与作品分析
第七章:三段曲式( 第七章:三段曲式(Ⅲ)
中 段
再现段
减弱性动力再现 减弱性动力再现 7-9.中国民间乐曲《金蛇狂舞》 9.中国民间乐曲《金蛇狂舞》 中国民间乐曲
第七章:三段曲式( 第七章:三段曲式(Ⅲ)
曲式分析万能模板

曲式分析万能模板曲式分析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曲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特点,有助于演奏和表达。
下面将介绍一个万能的曲式分析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曲式分析。
一、曲式的基本信息。
在进行曲式分析时,首先需要了解曲目的基本信息,包括作曲家、作品名称、创作年代、曲调、调性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背景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分析奠定基础。
二、曲式结构的分析。
1. 引子部分。
引子部分通常是作品的开端,用以引出主题的出现。
在曲式分析中,需要注意引子部分的长度、旋律特点、和声处理等情况,以及引子部分与主题的关系。
2. 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整个作品的核心,通常包括主题1、主题2和转变部分。
在分析主题部分时,需要注意主题的旋律特点、节奏处理、和声运用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主题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3. 发展部分。
发展部分是作品的高潮部分,通过对主题材料的发展和变化,展现出作曲家的创作技巧和想象力。
在分析发展部分时,需要注意主题的变奏处理、和声的变化、节奏的变化等方面的特点。
4. 再现部分。
再现部分是作品的结尾部分,通常是主题的再次呈现和总结。
在分析再现部分时,需要注意再现部分与主题部分的对比和联系,以及再现部分的结尾处理和结束方式。
三、曲式的特点和风格。
在曲式分析中,除了对曲式结构的分析外,还需要对曲式的特点和风格进行分析。
这包括作品的旋律特点、和声处理、节奏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和特色。
四、曲式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需要对曲式分析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总结。
曲式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特点,提高演奏和表达的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以上就是一个万能的曲式分析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曲式分析。
在实际分析中,可以根据具体作品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更好地分析效果。
希望大家在学习和研究音乐作品时,能够善用这个模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一段式:由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一段曲式。
小型的回旋曲式:小型回旋曲式指曲式的各相对独立部分(尤其是叠部)均为乐段或小于乐段(乐句)、由叠部起始并殿尾、各插部与叠部交替出现、整体上呈三段式连锁衔接关系的结构类型。
乐段:乐段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句组成。
乐段是规模最小的曲式单位,可以表达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
乐段既可以当作独立的乐曲结构,也可作为较大乐曲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二段式: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二段式。
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结构图式为:A A1A2A3 等。
三部曲式:三部曲式是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
它是三段式的扩大形式。
三部曲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或至少其中一个部分)的结构为大于乐段的曲式。
第一部分称为首部,第二部分称为中部,第三部分称为再现部。
图式为:ABA
结构的补充与扩充:一个音乐结构单位可以运用补充或扩充的手法来延长其长度。
补充是结构外部的延长,扩充则是结构内部的扩展。
补充发生在一个结构段落的结束终止式出现之后,通常重复结构的结束部分,以加固基本结构结束的调性和终止式。
扩充则是在一个结构单位内部发生的。
所谓扩充,就是在本可以结束的地方,通过一定的处理使它不能结束,从而使该结构的长度扩展。
动机:动机是一种具有性格特点的乐思材料。
作为音乐主题的核心材料,由音调、节奏及和声三方面的要素组成,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它起着深化主题和统一全曲的重要作用。
动机至少包含一个主要重音,若干乐音围绕该重音在不超过2小节的长度内运动。
只有乐汇在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才称为动机。
三段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三段曲式,其结构图式为:a b a ,即呈示段、中段和再现段。
回旋曲式:同一个主题反复出现,其间插入若干新材料(或原材料的引申演变)的对比部分所形成的结构,称为回旋曲式。
回旋曲式反复出现的部分称为叠部,各插入部分称为插部。
其结构图式为:ABACA….A 。
三声中部:曲式上完整的、具有呈示性特征的三部性的乐曲,由于在配器上常改用较少乐器,特别是常用三件管乐器重奏,故习惯上就将它称为“三声中部”(Trio)。
自由变奏曲式:自由(性格)变奏是装饰变奏(严格)变奏的进一步发展。
引进更多的因素,扩大音乐发展的起伏,强化各个变奏部分的对比性和相对独立性,使用更灵活的变奏手法,从而使各变奏部分之间音乐的情绪、性格及体裁的反差增大所形成的结构,称为自由变奏。
旋律发展题练习:
如下例:
写作题练习
创作两个乐句(8小节)的旋律,旋律要求简朴、流畅,风格特征明显,节拍、速度及节奏可自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