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散文发展

合集下载

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古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大流派,其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古代散文经历了从雏形到成熟的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古代散文的发展始于先秦时期的散文文化。

先秦时期,书面文字的普及和士人文化的兴盛,为散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那个时候,散文多以文章、笔记、谱录等形式存在,虽然内容多以政治、军事和科技为主,但已经显现出一些散文的风貌。

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散文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的散文,不再仅仅是记录和记载,而更多地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感悟、思考和议论。

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政治散文,以及《怀仁堂集》等个人散文的出现,使得散文逐渐从实用文体向文学艺术迈进。

到了西汉时期,散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汉代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就是司马迁,《史记》是他的代表作品。

这部兼具记载和评价的巨著,被称为华夏史学之宗,不仅成为了后世评书、史传、修教材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范本和启示。

随着晋唐五代的文学繁盛和文人风气的兴盛,散文在唐代达到了全盛期。

唐代散文以韩愈、刘义庆、柳宗元等为代表。

他们以才情横溢、文字优美的散文作品,丰富了散文的形式和内容,使之达到了一个顶峰。

这个时期的散文以“杂”为主,内容多以各种文学题材为主,既有评论文,也有记录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又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是一个注重写实、关注现实生活的时代。

苏轼、陆游等名家在散文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宋代散文成为了中国散文史上的黄金时期。

苏轼的《东坡志林》是一部以随笔形式为主的文章集,他以简练、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被誉为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明清时期,散文进入了衰落期。

尽管仍有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但整体来说,明清散文风格趋于刻板,内容偏重描述和记载,失去了先秦到唐代散文的创新精神和艺术追求。

然而,一些作家如沈复、袁枚等依然在散文创作上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一、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学史上一个辉煌耀眼的巅峰。

唐代文学可谓百花齐放,诗歌、散文、小说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还兴起了词和变文这两种文学形式。

(一)唐代的诗歌诗歌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形式,唐诗可说达到了中国诗歌繁荣的顶峰。

唐诗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众多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表现为数量的丰富。

唐诗的繁荣也是如此。

有唐一代所创作的诗歌总数,今天恐已难以做出全面精确的统计。

但清康熙年间所编纂的《全唐诗》,却为我们留下了唐诗繁荣的一个记录(1)。

据康熙所撰《序》云,《全唐诗》收录诗人二千二百余人,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

其中有别集者六百九十一家(《唐音癸鉴》),这个收录恐怕还不是最完备的。

这是因为,在印刷术尚未流行的唐代,作品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方法,这样,有可能一些作品由于缺乏传播环境,很快就失传了。

其次,由于唐代距今已千有余年,唐诗本身的流传过程中,很可能散佚很多。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白与杜甫的诗是“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李、杜这样的大诗人尚且如此,其他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清修的《全唐诗》,在纂修时主要以季振宜的《唐诗》为底本,以胡振亨的《唐音统签》为校本。

这两家虽对唐诗搜求颇勤,但限于当时条件,必然不能完备详尽。

所以唐代的诗歌的总数远远不止于四万八千九百余首(2)。

但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诗歌创作取得这样巨大的收获,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史上壮伟的奇观。

2、艺术精湛唐诗之盛,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质量。

唐诗在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还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

唐诗的一般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关于唐诗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的讲述,这里仅举一个例子,略作说明。

唐时期散文发展历程

唐时期散文发展历程

唐时期散文发展历程唐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散文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较高的成就。

唐代的散文分为初唐散文、盛唐散文和晚唐散文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散文发展历程从初创到成熟,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初唐散文是唐代散文的开端,以文人学士为主要创作力量。

这个时期的散文多属于佳作,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杨雄的《法言寄子》以警示人们追求名利财富的空虚,呼吁追求精神的升华。

齐梦得的《祭酒百篇》则以描绘生活琐事为主题,表达了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关注。

而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则是对政治现实的忧虑和反思。

初唐散文既有抒发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佳作,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反思,形成了初唐散文的鲜明特色。

盛唐散文是唐代散文发展的顶峰时期。

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由官员和文人共同创作,体现了作者高尚的志向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韩愈的散文是盛唐散文的代表之一。

作为一位国子监教授,韩愈在文学中注重道德和教育的功能,他的散文以立身处世、修养心性为主题,形成了一整套宏大的思想体系。

他的散文作品有《师说》、《进学解》等。

韩愈的散文反映了盛唐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思想追求和社会责任感。

晚唐散文是唐代散文的继续和发展,但由于唐朝后期时代变化剧烈,散文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晚唐散文多以学者为创作主体,注重借古讽今,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刘禹锡的散文是晚唐散文的代表之一。

他的散文作品有《陋室铭》、《陋室铭疏》等。

刘禹锡的散文以自述和议论为主,具有独特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总的来说,唐时期散文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唐散文、盛唐散文和晚唐散文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散文在题材、风格和主题上有所不同,初唐散文多样化,盛唐散文以道德和社会责任为主题,晚唐散文以政治现实的批判为主题。

唐时期的散文成就了中国古代散文文化,为后世的散文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唐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唐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初唐:唐风形成时期。

盛唐:唐诗顶峰,出现群体性创作,最能体现唐诗的时期。

中唐:唐代散文发展最为突出的时期,传奇小说的鼎盛时期。

晚唐:唐诗的衰落时期。

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上官仪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对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杰”大都出生在贞观年间,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有文采而且自负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都有着不敢居忍下的雄杰之气,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迷,提倡刚健骨气。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它完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和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境。

诗人先从春江月夜的宁静美景入笔,“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在月色中,烟波浩渺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诗人在感受美丽景色的同时,沉浸于对似水年华的体认之中,情不自禁的有江天月色,引发出对人生的思索。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生命的无限,感到神秘而亲切,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

士人似乎在无需回答的天真提问得到了满足,然而他也迷茫了,因为光阴如流水,一去难复返。

所以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用愁”开始,转而叙述人间游子思妇的离别愁绪,明镜的诗境中,融入了淡淡的忧伤。

这种从有没而来的忧伤,随着月光和江水流淌在心上。

唐代散文发展的基本概况

唐代散文发展的基本概况

唐代散文发展的基本概况在唐代,散文的发展变化与诗歌的发展变化并不同步。

当诗歌已经高度繁荣的时候,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才开始。

文体文风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习惯上把它称为“古文运动”。

一、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西魏的苏绰和隋的李谔,都提出过文体复古的主张,但都未尝产生实际的影响。

初唐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在唐代影响很大,但其时并未形成文体文风改革的普遍风气。

文体的由骈而散,在开元时期已有相当的发展,而作为一种改革思潮出现,则是在安史之乱以后。

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使盛唐时代强大繁荣、昂扬阔大的气象一去不返,代之而起的,是藩镇割据、佛老蕃滋、宦官专权、民贫政乱以及吏治日坏、士风浮薄等一系列问题,整个社会已处于一种表面稳定实则动荡不安的危险状态。

面对严峻的局面,一部分士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慨然奋起,思欲变革,以期王朝中兴。

元稹说他目睹混乱的政局:“心体悸震,若不可活,思欲发之久矣。

”(《叙诗寄乐天书》)韩愈放言宣称:“大贤事业异,远抱非俗观。

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氿澜。

”(《龊龊》)连那位以穷愁悲吟著名的孟郊,也成为“壮士心是剑,,暮思除国仇”(《百忧》)的高唱。

陆质、王叔文、吕温、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裴洎 、李绛、裴度等都在贞元、元和之际挺身而出,参政议政,研讨治国方略,与邪恶势力斗争,表现出改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与强烈的中兴愿望相伴而来的,是复兴儒学的思潮。

唐初修《五经正义》,重章句之学,而疏于义理之探讨。

这对于儒学的发展与致用是有碍的。

当时刘知几和王元感曾提出过批评,却未能改变此种守章句的学风。

安史乱后,随着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儒学开始出现一种新倾向,就是重大义而轻章句。

独孤及、柳冕、权德舆等都持这种主张,而这种新倾向的代表,是啖助,赵匡、陆质的《春秋》学派。

古代散文发展历程

古代散文发展历程

古代散文发展历程古代散文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古代散文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它与诗歌并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散文是一种以文字为媒介,以叙述、描写、议论为主要方式的写作形式,它以自由、灵活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散文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刚刚形成时期、鼎盛时期和后期的演变。

古代散文的刚刚形成时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开始自由开放,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也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在这个时期,散文主要是以教化为目的,形式上还带有诗歌的痕迹。

代表作品包括《孔子家语》、《管子》等。

这些作品在字数上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限制,还未完全形成独立的散文体系。

鼎盛时期是指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到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的一段时间。

这一时期,散文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散文体系。

汉代的散文以"琴瑟和谐,志怀相感"为主题,追求鲜明的个性和充盈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文选》、《升庵集》等。

到了唐代,散文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韩愈的《进孝经》和《原道》等。

唐代的散文风格儒雅古朴,以理性的探讨和对人生的反思为主要特点。

后期的演变是指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以后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散文的发展逐渐趋于平缓,同时吸收了元杂剧和白话小说的影响,呈现出一种新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散文风格更加自由灵活,内容上也更加广泛多样。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东坡乐府》和欧阳修的《秋水悲共作》等。

此外,元杂剧的影响也使得散文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通过对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古代散文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期的探索和摸索到后期的成熟和多样化的过程。

古代散文以其独立的形式和自由的内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阅读答案

“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阅读答案

“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阅读答案“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

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

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

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

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并兴,二者是互为影响的。

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使着意好奇的传奇家,得到更自由的表现形式,因而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也给古文家以借鉴,因而也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

韩愈、沈亚之都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的。

他们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

但是,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

原来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

但是骈散文之间并无绝对严格的分界线。

韩柳古文并未废除骈词俪句固不必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以为“文之异在气体之高下,思致之深浅,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寄李翱书》),就是说,文章重在思想内容,不在骈散的形式。

完全从形式着眼来反对骈文,意义是不大的。

裴度还批评韩愈“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同上),就是从韩愈古文的内容来批评的。

古文运动当时所以发生广泛的影响,是和韩柳文内容的深广有密切的关系的。

韩柳以后,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不仅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无法挽回,而且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道统的宣传既无补于统治阶级的没落和崩溃,士大夫振作有为的希望,也渐趋破灭,后起的古文家乃不得不把古文引上狭小、琐细的道路,古文便成为少数隐者之流的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散文是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体裁,它既可以传递思想,表达情感,也可以记录事实,反映人生。

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的发展历程非常丰富,有着不同的流派风格和代表作品。

先秦散文:先秦时期的散文主要是《诗经》中的《国风》、《楚辞》等。

这些散文和现代的散文有所不同,大多数是通过歌谣的形式传唱流行的。

在这些文字表达中,也没有太多精致与深入的思想,更多的是对生活、对美好的追求和表达。

汉代散文:汉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散文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散文开始逐渐从音乐歌谣向纯文字发展。

韩愈、刘禹锡等人的散文成为了汉代散文的代表。

韩愈在文学世界里的地位非常高,他的散文深受人们欣赏,成为了无数后人学习的典范。

他的《进学解》、《师说》等作品,不仅对当时的文化教育水平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也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散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的发展更加深入。

这个时期的散文更注重写作技巧,尤其是语言的艺术表现。

岳阳楼记、梁甫吟、杂录等是这个时期著名的散文代表。

杂录是一种以写作者日常所见所闻为主题的散文题材,它反映了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同时,这个时期的散文注重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提倡“天人合一”、“自然感人”,影响了以后散文的写作风格。

唐代散文:唐代是散文达到繁荣全盛期的时期。

唐代散文家有白居易、韩愈、刘禹锡、杜甫等许多文学巨匠。

他们不仅在传统散文因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唐代散文独特的特点:如以美感、典雅、洒脱为精神特征,以骨力、节奏、意味为语言魅力,以志向、个性、地域为艺术特色,以述叙、议论、抒情为基本手段。

这个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漫兴》、《庐山谣》、《六一山房文集》等。

宋代散文:宋代是散文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散文是所有中国散文中弘扬哲学思想最多、结构最严密的一类作品。

这个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品包括《东篱乐府》、《岳阳楼记》等。

宋代散文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在语言表达上达到了一种深度的升华,成为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散文的发展
1、古文运动:是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

所谓古文,是指和六朝骈文相对的、继承先秦两汉文体的散体文。

古文运动的目的是借古文宣传儒家思想。

古文运动推动了文学革新,使古文压倒了骈文。

韩柳古文形成了一种新的散文传统,对中国的散文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古文运动的兴起:复兴儒学的现实需要。

3、韩、柳的古文理论
“文以明道”。

重视道德修养:“气盛言宜”。

不平则鸣。

学古创新。

第二节、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一、韩愈的古文成就:三类:议论文、叙事文、抒情文
1、议论文:
明儒道反佛教的散文:《原道》P390、《原毁》、《论佛骨表》P421等;
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送穷文》P402、《进学解》P397、《师说》P418等;
论述文学思想的:《送孟东野序》P414、《答李翱书》等。

2、叙事文:
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继承《史记》传统的,如《张中丞传后序》P424;承《史记》传统而不加以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为友情深厚的朋友而做的,如《柳子厚墓志铭》P422。

3抒情文:
多见于祭文、书信、赠序《祭十二郎文》P406《与孟东野书》“韩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之成。

”——刘熙载《艺概·文概》
韩愈散文特征:
1、气势充沛,豪逸奔放。

2、曲折多姿,变幻莫测。

3、逻辑严整,锐利雄辩。

4、想象丰富,巧于用譬。

5、语言融会古今,富于独创。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1、讽刺现实的寓言作品,主要有永州作的《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氏之某鼠》、《罴说》P437、《哀溺文》等。

2、描写人物的传记散文。

《种树郭橐驼传》、《李赤传》P428、《童区寄传》、《捕蛇者说》P436、《段太尉逸事状》P438
3、抒写郁愤的山水游记。

主要有《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P431、《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P433、《至小丘西小石潭记》P437、《袁家渴记》P435、《石渠记》、《石涧记》P439《小石城山记》P437。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1、观察细致,善于模山范水。

2、富有生机,形神兼备。

这主要是由于他运用了融情入景的手段。

3、把山水之景与作者郁闷的心境结合,借山水抒发作者受迫害的心情,表露怀才不遇的苦闷。

4、语言精美清丽。

注意锤炼语言,选择富于表现力的语汇,力求做到准确、鲜明、生动。

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皮日休陆龟蒙
《皮子文薮》《笠泽丛书》
《读司马法》P449 《野庙碑》P449
“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皮日休和陆龟蒙……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罗隐:《英雄之言》P4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