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散文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诗歌与散文系列五种版本选修教材比较

诗歌与散文系列五种版本选修教材比较
五 代 词 、 宋 词 ( ) 东 坡 词 、 诗 歌 选 读 》 粤 教 版 《 国 现 代 散 教 版 《 诗 宋 词 元 散 曲选 读 》 每 北 一 、 北 、 中 唐 。
宋 词 ( )南 宋 词 、 轩 词 等 1 文 选 读 》 语 文 版 《 宋 诗 词 鉴 赏 》 个 单 元 的 “ 本 阅 读 ” 按 重 要 作 二 、 稼 2 、 唐 基 是
诗歌与散文系列五种
◎ 卢 廷 顺
关 于模 块 教 学 内容 的 编 象 , 文 有 别 ” 散 而 不 乱 , 脉 中 《 宋 散 文 选 读 》 模 块 就 是 这 样 诗 “ 气 唐 等



贯 ” 文 无 定 格 , 在 鲜 活 ” 为 单 编 排 的 。 教 版 《 宋 八 大 家 散 文 “ 贵 作 苏 唐
兼 备 的 盛 唐 诗 ” 鲁 人 版 初 盛 唐 诗 怀 ” 深 邃 悠 远 的 心 志 之 歌 ” 丰 富 和 这 种 编 排 方 式 比较 接 近 。 , “ “ 单 元 为 “ 象 恢 弘 的 初 盛 唐 诗 多 彩 的 情 感 世 界 ” 独 具 匠 心 的 诗 气 “ 也 有 的 将 文 体 特 点 、鉴 赏 角
按 照文 学史 顺序 编 排。苏 教 鉴赏 古代 诗文 的基本 方 法 。 版 、 人 版 《 诗宋 词 选 读 》 语 鲁 唐 与
编 排 的。按 体裁 类别 围 编 排 。 学 生对 某一 体裁 的 文章有 较 深入
文版 《 中外 现 代 诗 歌 欣 赏 》 采 用 按 这 种 体 例 编 排 的 教 材 较 多 , 的 了 解 ,为 以 后 从 事 某 一 方 面 的 等 人 了 这 种 编 排 体 例 。 教 版 《 诗 宋 教 版 《 国现 代 诗 歌 散 文 欣 赏 》 专 题 探 究 打 下 基 础 。 苏 唐 中 、 词选 读 》 有 初 唐 诗 、 唐 诗 、 编 盛 李 苏 教 版 《 代 诗 歌 选 读 》 《 代 现 和 现 另有 部分 模块 是将 文 学史顺 白 诗 、 甫 诗 、 唐 诗 、 唐 诗 、 散 文 选 读 》、 人 版 《中 国 现 当 代 序 和 作 家 、 材 等 结 合 编 排 , 粤 杜 中 晚 唐 鲁 题 如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知识点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知识点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5、学会用“不仅……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电子课本目录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电子课本目录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电子课本目录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电子课本目录:
一、第一单元听、说、读、写
1.《新生》
2.《长征》
3.《父母的恩泽》
4.《初入中学》
5.《校园文化》
6.《我和书》
二、第二单元诗歌朗诵
1.《梁祝》
2.《桃花源记》
3.《拾翠词》
4.《孔雀东南飞》
三、第三单元现代散文
1.《回忆童年》
2.《家门口的野果》
3.《我们的小天地》
4.《我的父亲》
5.《欢乐童年》
四、第四单元传统散文
1.《桃夭》
2.《渔父》
3.《山谷里的独舟》
4.《画船听雨眠》
五、第五单元文言文
1.《山东招租总管事》
2.《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3.《张继传奇》
4.《走进文明古国》
六、第六单元语言表达
1.《怎样学好语文》
2.《怎样背诵》
3.《怎样阅读》
4.《如何写作》
七、第七单元比较教育
1.《清明上河图》
2.《大清与汉王》
3.《昔日与今日》
4.《珠江文明》
八、第八单元黒字儿童
1.《神童龙游》
2.《儒学与拾遗》
3.《儒学与中国文化》
4.《启迪逐梦者》
九、第九单元奇闻典故
1.《信仰与创新》
2.《义士报国》
3.《勇往直前》
4.《武穆遗书》
十、第十单元国学启蒙
1.《千字文》
2.《古诗文选》
3.《中外学说》
4.《古代故事》。

《月迹》(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月迹》(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月迹》(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月迹》(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月迹》(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并熟练运用全文的单词、短语和句式;(2)理解全文的主要结构和关键词,能在课堂和考试中正确运用;(3)掌握本文的主要意思和作者笔下的意象;(4)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和阅读训练;(5)能初步阅读诗歌,感受到诗歌的美。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流与表达。

3、情感目标(1)能鉴赏文学作品;(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月迹》。

2、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shadow, outlines, crescent moon, velvet, pale, wanes, sadness, tosses。

3、课文中的重点句子:(1)A silver crane tosses off a shadow on the wall.(2)The outlines of the trees are clear in the velvet moonlight.(3)The crescent moon is pale with sadness and she wanes in the mist.4、课文的结构及内容:(1)描述月光下的景象。

(2)描述月亮的形状和表现。

(3)表达人们看到月亮的感受和想法。

(4)运用诗歌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体现诗歌的美。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问题导入法。

3、读、解、析、评教学法。

4、合作学习法。

5、语音语调基础训练法。

6、朗读背诵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1)通过问题和学生的交流,引入本课教学内容。

(2)让学生听录音,并询问学生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讲解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图片、手势、发音等多种方式,讲解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教案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教案

《白鹭》◆教材分析这是作家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

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2、理解把握主题。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课文导入: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

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

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2. 作者简介: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字词积累冷峻( jùn)真挚( zhì) 淳厚( chún )婉约( wǎn) 隽永( juàn )绮丽( qǐ)恬淡( tián )睿智( ruì)喙(huì )蓑毛( suō )嗜好(shì )镜匣(xiá )铿锵( kēngqiāng)寥廓( Liáokuò )清澄(chéng)2、多音字辨隽:隽永juàn澄:澄碧chéng隽秀jùn澄沙dèng3、字词解释寥廓:高远空旷。

分析散文的结构(苏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分析散文的结构(苏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分析散文的结构(苏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分析散文的结构(苏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散文是一种以平实、清新、自然的语言文字,表达作者的感情、思想或描写客观事物的文体。

散文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本文将针对苏教版高三教材中的散文进行分析,探究其结构特点和教学方法。

一、主题明确主题是散文的中心思想,是读者从中感受到的最深刻的意义。

在苏教版高三教材中的散文中,不同的作家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传达着自己的主题,但大都以生活为题材,关注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沈从文的《边城》描写了一个关于爱情与人生选择的故事。

当代作家余秋雨的《无声告白》则揭示了现代人的人际关系的现状。

有明确的主题可以使散文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文学价值,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作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方法:在阅读散文时,学生需要关注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和概括主题,比如通过提问、分析散文情节、研读批注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主题明确的散文特点。

二、内容丰富丰富的内容可以为散文增色添彩,使之更加生动有趣。

苏教版高三教材中的散文内容涉及生活、人情、自然等多方面,同时还涵盖了历史与文化,并通过丰富的细节和感性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散文文本所表达的意义。

例如,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通过记叙一段愁绪中的故事,从一个年轻人的视角,述说了这个时代怀旧的情感和对年少时代的回忆。

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到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

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听、说、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到散文中的生活、人文、思想深度。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批注、作品比较等方式,掌握散文的特点,提高思维能力。

三、条理清晰散文的结构应该是合理的、有条理的,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和深入思考。

苏教版高三教材中的散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能够让读者很容易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望月》教案

《望月》教案

《望月》教案苏教版《望月》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望月》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月》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课程类型:新授五、教学方法自学交流、讲述点拨、品读感悟、激励评价六、课时分配第一课时: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交流、补充助学案第二课时:结合助学案,深入分析理解课文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言,感悟月景的美(1)直接板书“月”,师问:“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周围会变成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指名学生回答)(2)师:课文中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师范读,生想象读,初步感悟月景的美(3)师:望着月亮,人们会产生怎样的想象?会做些什么?引出课题,将课题补充完整,读课题二、借助助学案,交流预习情况1、资料荟萃让学生结合助学案,交流课前查阅到的与课文相关的词语的意思或作者资料2、生字我来记(1)指名学生回答本文中难写、应注意的字(着重指导“舱”的书写)(2)交流文中多音字(注意“不假思索”中假的读音)(3)交流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词语(一人读,其余人跟读)3、课文大讲堂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背诗,对月亮的想象)(上述过程,都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不同分值,并加到学习小组中)三、深度学习课文(课文大讲堂)1、学习作者与小外甥互背的月亮的诗,拓展补充(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两人所背的有关月亮的古诗(2)指名学生回答(3)同桌两人分角色对读有关句子(4)指名学生读,评价纠正,引导感情读(5)过渡:哪位同学知道这些诗句所在的古诗?(板书:《古朗月行》、《水调歌头》《静夜思》、《峨眉山月歌》、《宿建德江》和《枫桥夜泊》)教师与学生一起对背古诗同桌两个互背过渡:望着月亮,吟着诗句,让人沉醉,齐读13段指导学生感情朗读2、感悟对月亮的想象,激发美感过渡:月亮不仅让人沉醉,还带给了人们很多的遐想,在小外甥的眼中,月亮像什么?(板书:天的眼睛)(1)师:小外甥是如何想象的?(指名读19段,精彩品读,自读)(2)师:你觉得月亮像什么?用句式“月亮像——————————————————————,它—————————————————(学生想象回答,给予评价)(3)过渡:是啊!月亮在我们的心中是玉盘,是带边的镰刀,是嫦娥姐姐的家,是珍珠,它点缀了漆黑的夜空,它照亮了寂静的大地,它勾起了游子思乡的心,它带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幻想,所在在小外甥离去时,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齐读21段。

唐诗虚词的运用

唐诗虚词的运用

浅析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中唐诗虚词的运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诗歌与散文”选修系列的课程目标要求“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

中学古诗词鉴赏往往注重培养学生对意象、意境的把握,习惯于关注古诗词中炼字,而古诗词炼字往往都着重于对动词、形容词等诗词的锤炼,尤其是一般观点认为唐诗和宋诗在炼字方面的明显区别是宋诗(宋词)才擅长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而唐诗多用实字。

因此,中学唐诗选读课程教学对唐诗中虚词语法修辞功用关注不够,与此相应,甚少能从虚词语法修辞功用的角度对唐诗的炼字进行鉴赏与评价。

虚词固然不像名词、动词等实词那样具有叙事状物、绘景摹态的功能,但也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明代诗论家李东阳就曾明确指出:“诗用实字易,用虚字难。

盛唐人善用虚字,开阖响应,悠扬委曲,皆在于此。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诗中能否用虚词,而是能否善用虚词。

恰到好处地运用虚词不仅不会影响诗歌语言的弹性,妨害诗歌的审美特征,反而能有效地增添诗句的声情韵致,表达出种种含蓄婉曲的言外之旨,具有实词难以达到的审美效应。

因此,了解并掌握感知唐诗中的虚词,也是整体感悟唐诗的一种极佳的途径。

所以,刘大櫆说“虚词详备,作者神态毕出”。

善用虚词能获得的良好修辞效果。

郭绍虞先生就认为:“古人的虚实说是语法修辞结合的统一体。

”因为汉语里的词性就具有相当强的积极修辞作用。

所谓古代诗词中的虚词,不是现代语法意义上与“实词”相对的语法概念,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虚字,是着眼与字词在唐诗中的实际作用划分出来的“虚字”“虚词”。

以前对虚词的修辞研究有一个明显的遗漏就是,对于虚词的锤炼,都没有深入地探究下去, 这似乎是我们在选修教材的探究过程中应该引起关注的一个问题。

从虚词的词性角度看包括副词、介词、助词、连词等在内的虚词都能够起到增强语言的表达情感和增强逻辑关系的修辞作用。

清代袁仁林也在《虚字说》序言中说:“事理多端,语言百出,凡其句中所用虚字,皆以托精神而传语气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新课标关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说明。 解读新课标关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说明。
•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 丰富自己的情感世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 兴趣 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提高文学素养 审美情趣, 文学素养。 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 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 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 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作品的丰富意蕴, 作品的艺术魅力。 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 发展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 发展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 价。 •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 的古代诗文,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 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 古代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 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 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鉴赏诗歌、 •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 .学习鉴赏诗歌 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 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 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艺术特性, 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 进行诗歌、 .尝试进行诗歌 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 交流体会。 交流体会。
• 第三是对作品的鉴赏重点应放在探索作品的意蕴 第三是对作品的鉴赏重点应放在探索作品的意蕴 和艺术魅力方面。 和艺术魅力方面。 • 诗歌的艺术魅力:如抒情诗,其美感首先来自音 诗歌的艺术魅力:如抒情诗, 包括节奏和音律)。阅读诗歌须吟哦, )。阅读诗歌须吟哦 律(包括节奏和音律)。阅读诗歌须吟哦,须朗 才能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诵,才能感受作品的音乐美,品出其中的情感内 其次是鉴赏诗歌的意境美。 容。其次是鉴赏诗歌的意境美。 • 散文的艺术魅力主要指文学性散文或诗性散文, 散文的艺术魅力主要指文学性散文或诗性散文, 即偏于写景、抒情、言志的散文。 即偏于写景、抒情、言志的散文。文学性很强的 散文,与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有一些共同点, 散文,与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有一些共同点,如音 意境、情韵等美感因素, 律、意境、情韵等美感因素,在诗性散文中同样 存在。鉴赏散文的艺术魅力,还可侧重从语言美、 存在。鉴赏散文的艺术魅力,还可侧重从语言美、 结构美、意韵美等方面入手。 结构美、意韵美等方面入手。
诗歌散文阅读鉴赏,首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 诗歌散文阅读鉴赏,首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课 有一定的阅读量 标上虽未规定背诵数量,但也提出了诵读的建议, 标上虽未规定背诵数量,但也提出了诵读的建议,这是 提高学生诗歌散文阅读鉴赏能力的良好基础。 提高学生诗歌散文阅读鉴赏能力的良好基础。但选修课 应进一步扩大阅读量,拓展阅读面。没有一定的阅读量, 应进一步扩大阅读量,拓展阅读面。没有一定的阅读量, 就不可能显著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有了一定的阅读量, 就不可能显著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有了一定的阅读量, 则可以在众多作品的相互联系中、在多角度的比较中、 则可以在众多作品的相互联系中、在多角度的比较中、 在纵向和横向的“作品链”中进行阅读鉴赏。 在纵向和横向的“作品链”中进行阅读鉴赏。 教学建议是“本系列课程,应在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上, 教学建议是“本系列课程,应在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上, 精选重点,鉴赏研读。 精选重点,鉴赏研读。”
• 关于“发现意蕴”的要求,新课标里强调文学作品的 关于“发现意蕴”的要求, 意韵,应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 意韵,应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 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意义。 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意义。从作家主体 而言,作品中意蕴,乃是其思想、意识、 而言,作品中意蕴,乃是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 诗歌散文的意蕴有时还具有多义性 模糊性的特 多义性, 体。诗歌散文的意蕴有时还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特 点。 • 教学建议特别强调:“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 教学建议特别强调: 个性化解读, 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 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一味追求 统一答案。 统一答案。” • 分析诗歌散文,不应机械的从作品的活生生的内容和 分析诗歌散文, 形式中概括出理性的、抽象的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 形式中概括出理性的、抽象的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 在加以模式化的表达, 在加以模式化的表达,这种概括出来的抽象判断不是 作品的意蕴。这种意蕴的分析教条化、图解化倾向, 作品的意蕴。这种意蕴的分析教条化、图解化倾向, 只会热衷于指向作品的社会政治意义。 只会热衷于指向作品的社会政治意义。这是教学中应 注意的问题。 注意的问题。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 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兴趣 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提高文学素养 审美情趣, 文学素养。 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 第一条目标提出了总体要求,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 第一条目标提出了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 审美情趣。一个人审美修养的获得,其程度的高下, 审美情趣。一个人审美修养的获得,其程度的高下,以及能 否使自己的兴趣得到持续发展,形成较为稳定的审美能力, 否使自己的兴趣得到持续发展,形成较为稳定的审美能力, 关键在于审美情趣。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明显发展, 关键在于审美情趣。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明显发展, 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丰富和深化,情感体验也趋于丰富和细腻, 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丰富和深化,情感体验也趋于丰富和细腻, 自我意识和活动能力不断增强, 自我意识和活动能力不断增强,这是他们的内在精神修养迫 切需要的提高。在这样的前提下, 切需要的提高。在这样的前提下,审美情趣就会在学习中发 挥重要作用。通过提高文学修养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挥重要作用。通过提高文学修养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就 会成为高中生的内在需求。对优美的诗歌散文作品的鉴赏, 会成为高中生的内在需求。对优美的诗歌散文作品的鉴赏,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高中生这一需求。选修一“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高中生这一需求。选修一“唐诗宋词 元散曲”及选修二“唐宋散文’’ ’’作为中国古代诗文的重要 元散曲”及选修二“唐宋散文’’作为中国古代诗文的重要 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可使高中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代诗文悠久历 史和优良传统,感受中华艺术精神,陶冶情性,丰富积累, 史和优良传统,感受中华艺术精神,陶冶情性,丰富积累,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其次是鉴赏研读的重点应在作品,而不在鉴赏理论和 其次是鉴赏研读的重点应在作品, 重点应在作品 文学史知识。教学建议指出“ 文学史知识。教学建议指出“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 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作为诗歌散文阅读鉴赏课, 作为诗歌散文阅读鉴赏课,要重视通过对优秀诗文从 思想内容到艺术特点的鉴赏, 思想内容到艺术特点的鉴赏,达到切实提高鉴赏能力 的目标。 的目标。在阅读鉴赏过程涉及到的中外文论关于文学 鉴赏的主要观点,文学鉴赏的各个要素、 鉴赏的主要观点,文学鉴赏的各个要素、不同文体作 品鉴赏的基本方法等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的问题, 品鉴文史的有关知识,不应该作为课程 及中外诗歌史、散文史的有关知识, 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只是一种帮助阅读鉴赏的手段, 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只是一种帮助阅读鉴赏的手段, 或一种间接的知识理论背景,如果把这一系列上成文 或一种间接的知识理论背景, 学鉴赏概论或微型的文学史课,就背离了课程目标。 学鉴赏概论或微型的文学史课,就背离了课程目标。 • 教学建议中提示“也不必系统讲师授鉴赏理论和文学 教学建议中提示“ 史知识” 史知识”。
• 调查对象:广州某所中学 调查对象: • 问卷调查的结果: 问卷调查的结果: 最热门的课程是说话艺术, 最热门的课程是说话艺术,有186人;电影欣赏有 人 150人;唐诗宋词元曲有 人 唐诗宋词元曲有100人;常用文体写作有 人 常用文体写作有98 短篇小说欣赏有93人 第二热门的课程有, 人;短篇小说欣赏有 人。第二热门的课程有,中 国现代散文选有66人 中外戏剧欣赏有53人 国现代散文选有 人,中外戏剧欣赏有 人,新闻 的阅读与写作有84人 传记选读有49人 的阅读与写作有 人,传记选读有 人,语言文字 的规范与运用有68人 第三个层次, 的规范与运用有 人。第三个层次,也就是较为冷 门的,唐宋散文选有16人 中国现代诗歌选读有19 门的,唐宋散文选有 人,中国现代诗歌选读有 论语》选读有6人 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8 人,《论语》选读有 人,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 人。 结论: 结论:发现学生对选修课的态度与专家们原来的设计 有很大的出入,从真正意义讲, 有很大的出入,从真正意义讲,学生之中爱读古诗 文的为数不多。 文的为数不多。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 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 作品的思想内涵,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发展和现代 作品的丰富意蕴 作品的艺术魅力 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评价
选修系列一“诗歌与散文” 选修系列一“诗歌与散文” 之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唐宋散文选读》 唐宋散文选读》 的课程解读与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思路 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 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以学分作为调 节与管理的手段。每个模块36学时 学时, 学分 学分。 节与管理的手段。每个模块 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 两段,每一学段(约 周 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两段,每一学段 约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选修课程 分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 ), ),小说与戏剧 ),新 分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 闻与传记( ),语言文字应用( ),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选读 闻与传记(D),语言文字应用(E),文化论著选读 F)。每个系列设计有两到四个模块, 12—16本教材 )。每个系列设计有两到四个模块 本教材。 (F)。每个系列设计有两到四个模块,有12—16本教材。 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 ’’。 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