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评价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江晨;李建明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11)002
【摘要】借助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对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侏罗系烃源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及其转化率、热解参数、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牛烃潜力进行评价.得出结论:侏罗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偏低,多数样品属于中等一差的生油岩范畴;有机质类型多为Ⅲ型;有机质处于高成熟阶段;烃源岩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的滨浅湖相和沼泽相沉积.具有煤系烃源岩的特点;生烃潜力差.【总页数】3页(P8-10)
【作者】江晨;李建明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荆州,434023;长江大学,荆州,43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物有机相 [J], 刘云田;胡凯;曹剑;杨少勇;边立曾;汪立群;陈琰
2.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 [J], 焦贵浩;秦建中;王静;王东良
3.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有效烃源岩特征及油气聚集规律 [J], 翟志伟;张永庶;杨红梅;沙威;年秀清;郝小梅;仁仟;张建杰
4.柴达木盆地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特征分析 [J], 高斌斌;徐耀辉;李可文
5.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应用 [J], 曹剑;边立曾;胡凯;刘云田;汪立群;杨少勇;陈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分类评价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分类评价田光荣;李红哲;白亚东;裴明利;王牧【摘要】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发育泥岩、炭质泥岩、煤和油页岩等多种类型煤系烃源岩.受沉积环境控制,不同类型烃源岩之间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生排烃模式等差别很大.传统的评价方法低估了炭质泥岩和煤的生烃潜力.提出了基于单位岩石烃源岩产烃率的定量评价方法,对不同类型烃源岩的总生烃量和总资源量定量预测表明:炭质泥岩对侏罗系生烃总量和油气资源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4.8%和41.7%,整体提升了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的资源潜力,煤型气的资源潜力大幅度提高,对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8(046)005【总页数】8页(P73-80)【关键词】生烃潜力;煤系烃源岩;定量评价;柴达木盆地【作者】田光荣;李红哲;白亚东;裴明利;王牧【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 73002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 73002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 73002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 730020;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敦煌736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煤系烃源岩是指含煤岩系(或煤系)中具有生烃能力的岩层,主要包括煤层、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1-2],在部分盆地含煤地层中还可见一定数量的油页岩。
煤系烃源岩在我国广泛发育,其形成的煤成气在天然气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4],煤系烃源岩不仅能形成大中型煤成气藏[3-6],而且也能够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油藏[6-11]。
弄清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将有助于我们对油气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指导油气勘探。
由于煤系烃源岩具有种类多样性,不同类型之间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特征差别悬殊,如何评价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仍然存在争议,特别是定量评价方法有待研究。
多年来不同的研究者研究的煤系烃源岩沉积环境、保存条件、有机质来源和成熟度的不同,导致不同学者提出的评价标准差异较大[1,6-8,12-20],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参数),导致不同类型煤系烃源岩的评价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柴达木盆地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特征分析

潜 参 2井 结 绿 素 圆顶 山 路 乐 河 尕中2 O井 旺 尕 秀
3 1 4 1 2 4 2 5 0 2 2 0 4 3 8 7 3
9 7 7 3 1 5 5 l O 9 2 7 2 3 5
鱼 2 8井 鱼 卡 煤 矿 大头羊 绿 草 山 大 煤 沟 柏 树 山
地 区 ,大 面积 发育 在德 令 哈地 区 ( 见表 1 ) 。 柴北缘 下侏 罗 统地 层 主要发 育在 一里 坪
表 1 中侏 罗 统 地 层 厚 度 及 烃 源 岩 厚 度 统 计 表
井馘 剖 面
2 1 4 l O 7
凹陷 ,在 大 煤 沟 地 区有 小 部 分 下 侏 罗 统 地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科 版 ) 2 0 1 4 年1 月号石油中旬刊 第 1 1 卷第2 期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E d i t ) J a n . 2 0 1 4 .Vo 1 . 1 1 No . 2
侏 罗 系烃 源 岩 演 化处 于 低 熟一 成 熟 阶段 ,表 明该 区具 有 良好 的 油 气 勘 探 前 景 。
[ 关 键 词 ] 柴 北 缘 ;侏 罗 系 ;烃 源 岩 评 价
[ 中图分类号]T E l 2 2 . 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 6 7 3—1 4 0 9( 2 0 t 4 )0 2 — 0 0 2 1 —0 3
2 1 1 5 4 1 4 9 5 6 3 4 9 9 7 1 3 6
1 1 2 3 5 1 8 O 2 6 9 5 6 9 5 5
[ 收稿 日期]2 0 1 3 —1 0—2 2 [ 作者简介]高斌斌 ( 1 9 8 6 一 ) ,男 ,硕士生 ,现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 通讯 作者]徐耀辉 ( 1 9 7 2 一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现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 — m a i l
柴北缘大煤沟矿区侏罗纪煤系层序地层及其煤岩变化特征

第4期
鲁 静等: 柴北缘大煤沟矿区侏罗纪煤系层序地层及其煤岩变化特征
· 11 ·
图 2 大煤沟矿区侏罗纪煤系层序边界特征 Fig. 2 Sequence boundaries of Jurassic coal measures in Dameigou mine area
透镜状砂砾岩体为特征,可根据下切谷砂体的规模 及其垂向的叠置关系把层序界面处的下切谷与次一 级层序的河道砂岩相区别(图 2 中左 1 和左 4)。
早侏罗世柴达木盆地整体处于三叠纪末晚印支 运动后的构造伸展、松弛阶段,柴北缘发育一系列 断陷盆地。早侏罗世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柴北缘东 部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以南和柴北缘西段大煤沟地 区[11]。早侏罗世末-中侏罗世初,受塔里木地块相对 柴达木地块大规模向东迁移影响,柴北缘西部受挤 压、抬升。柴北缘由区域拉张应力场向区域挤压应
大煤沟矿区 F 煤煤岩组分鉴定结果见表 1。总 体上看,F 煤煤岩显微组分以高惰质组(平均 57.7 %) 和低镜质组(平均 32.0 %)为特征,说明其主要形成于 废弃辫状河冲积平原的高位沼泽环境[10]。F 煤镜质 组以结构镜质体(图 4 ①、②)和基质镜质体(图 4 ③) 为主,团块镜质体、均质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含量较 少;F 煤惰质体以半丝质体含量最高(29.7 %,图 4 ④), 其次为碎屑惰质体(13.4 %,图 4 ③)、丝质体(8.7%, 图 4 ⑤)和粗粒体(5.6 % 图 4 ⑥和⑧);F 煤壳质组 含量较低(变化在 0.8 %~9.4 %,平均 3.6 %),以胞粉 体(7.8 %,图 4 ⑥)和角质体(1.1 %,图 6 ⑦和⑧)为主。
c. 区域构造应力及盆地性质转换面 早侏罗 世盆地是在区域拉张应力控制下的断陷盆地,中侏 罗世是在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的坳陷盆地,自下而 上挤压应力增强,为一沉积物粒度变细的正粒序盆 地充填过程(图 2 中左 3)。
柴北缘逆冲带侏罗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以 中侏 罗统 为烃 源岩 的含 油 气系统 ,主要 包 括赛 什 腾 山前 带 、 赛什腾 凹陷 、 鱼卡 断陷 、 山断陷 以及德 红 令 哈坳 陷。 究认为 , 研 中侏 罗世一早 白垩 世沉积 中心不 断 向东 、 向北迁 移 , 中侏 罗统 烃源岩 主要 发育在 红 山断
育区域性分布的渗透性砂岩 ,为油气侧向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晚喜 马拉雅期盆内主控 断裂及其派生断层 的强 烈活动 ,
为 油气 垂 向运 移提 供 了有 利 条 件 。
关键词 :柴北缘地区 ;侏 罗系 ;油气资源 ;主控 因素 中图分类号 :T 1 . 1 El2 1 文献标识码 :A
柴北 缘逆 冲带 位于 柴达 木盆 地 的东北 部 ,是 盆地 源岩 的含 油 气系统 和以 中侏 罗统为烃 源 岩的含 油 气系 的一个 一级构造 单 元 ,西 起阿 尔金 山前 的鄂博 梁 I号 统 当中 。
构造 , 到德令哈 坳 陷的大浪一 土尔 岗构造 带的东端 , 东
以下 侏 罗统为 烃源 岩 的含 油气 系统 中 ,主 要包 括
/
古近 晚 蝴f 新近纪 中期是 北 缘地 医油气运袋 口
的 关键刚 剥.: _蝴 发育{ 起和 第 发育的 l I 竹-隆 下侏 罗境烃 岩主 要舒布 净 湖南八 f 恂造带 肢 构 造 特 i l l 是控 原 气 藏形成的重要 条 。 其 南地l: .雎彳 多 烃 心 , r 烃源 岩厚度 太. 通 过对玲湖 构造带体 挈系砂岩 和南八 仙构 也 带渐 面积广 .其中昆特 断 陷北部和 冷两冼 凹发育厚度最 斯缱下下柴淘 组 、 撕 境下油 山绷 l } ^矍乜 枉体 墁生 k, 最厚处 违 采以 巾侏罗统烃矩岩 分佑 d冷湖 南 。 演化 电的分析表 叫,净洲构造 带侏 系 瓣: 岩的排 八 … 构造 带以北地 匡,主要分布 于鱼卡断 陷艟峦 什腾 怪 手充 发生 早稚_纪巾晚 1车晚浒 纪中{ ;南 l ¨ 二 {¨ i J { I J 凹隅 . 宦较 小,一般 I 0 0 I 其中鱼卡地 O ~2 0T 1 八仙{造 带排烃和 宽往 发生 辑 = 勾 纪巾晚期 晓 烃源岩 厚度最 凡.最厚处达 5 1 一 来说,柴北缘 第三纪 巾 期 造两 个时 I 分圳 计 莆第 纪 , 0 。 般 晚 殷 血 、 地区油 收计 紧 密 f t F体 罗统 睁豫岩l 砸 快 速沉降州 。 田此 ,£ 构造运立 “ 前 l f衙 j f 蛀们 l ¨
3 柴北缘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章烃源岩基础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潜力柴北缘地区烃源岩的基础地球化学特征过去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研究(党玉琪等,2003;王玉华等,2004;包建平等,2004),本次工作将主要根据新采样品的分析结果,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方面归纳总结本区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第一章烃源岩的分布特征,以及第二章生烃母质的研究成果,综合评价本区烃源岩的生烃潜力。
第一节烃源岩基础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一、样品与分析结果早侏罗世,塔里木地块与柴达木地块发生差异运动,两地块间属于伸展构造环境,形成断陷盆地。
由于区域构造应力场为近东西向右行扭张,所以断层呈右列展布。
在这些同生断层的控制下,形成一系列右行雁列凹陷,如昆特依凹陷和伊北凹陷(图2-1)。
此时的冷湖—南八仙构造带基本为下侏罗统地层的沉积上超尖灭带所在,即下侏罗统地层向东部、北部的赛什腾凹陷超覆尖灭(杨永泰等,2001)。
早侏罗世末—中侏罗世早期,柴北缘地区的构造环境发生变化,塔里木地块相对柴达木地块大规模地向东迁移,造成柴达木西部由早期的伸展构造环境转变为挤压环境,柴北缘西段冷湖—南八仙以南、以西地区的隆升,沉积中心向东迁移至大煤沟、鱼卡等地区。
与下侏罗统地层的分布特征类似,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也是中侏罗统残余地层的削蚀尖灭带,即中侏罗统地层分布在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以东、以北的赛什腾凹陷及鱼卡凹陷等地区,向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上超削蚀减薄并尖灭。
该特征在许多地震剖面上清晰可见(杨永泰等,2001)。
对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而言,下侏罗统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已多有研究(党玉琪等,2003;王玉华等,2004),而中侏罗统迄今报道的数据相对较少,先前仅在鱼卡和红山地区有过为数不多的井下样品分析,但大多数测试结果均来自于露头样品(王玉华等,2004)。
因此,鉴于鱼卡露头煤矿鱼卡25井样品提供了对中侏罗统烃源岩进行研究的良好机会,所以本次工作的样品主要集中于中侏罗统(12 块),并也包括7块下侏罗统和1块石炭系样品用于对比分析,进行了常规的烃源岩基础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包括有机碳含量、热解、氯仿沥青“A”、镜质体反射率及有机显微组分等(表3-1和3-2)。
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综合评价

2.34/23 0.0477/3 43/2 6.29/10 182/10
2.11/45 0.022/7 100/5 1.81/18 47/18
1.71/9
0.41/9 20/9
2.74/16
5.21/16 141/16
2.08/7
3.53/7 98/7
1.77/9
3.23/9 140/9
卷 (Volume)28,期 (Number)4,总 (SUM)103 页 (Pages)464~469,2004,11(Nov.,2004)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
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综合评价
胡 勇 1,2,刘 平 1,曹 海 防 1
(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2.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 敦煌 736202)
(4)碳 质 泥 岩 各 显 微 组 分 组 内 组 成 基 本 格 局 与 煤 相 似 ,主 要 为 繁 殖 型 母 质 ,是 良 好 的 气 源 岩 。
综 合 干 酪 根 元 素 组 成 、碳 同 位 素 特 征 、热 解 特 征 及 有 机 显 微 组 成 特 征 ,柴 北 缘 中 、下 侏 罗 统 烃 源 岩 有 机质 类 型 为 Ⅱ -Ⅲ2 型。 昆 特 异 坳 陷 除 鄂 博 梁 次 凹、冷西次凹有机 质 类 型 为 Ⅱ 型 外,其 它 地 区 为 Ⅲ1 型。中侏罗统 烃 源 岩 多 为 Ⅲ2 -Ⅲ1,鱼 卡 断 陷 烃 源 岩有机质类型 较 好,为 Ⅲ1 -Ⅱ 型。 从 柴 北 缘 中、下 侏罗统烃源岩有机 质 类 型 看,这 套 地 层 应 以 生 气 为 主生油为辅。
表 2 柴北缘不同地区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Table2 AbundanceoforganicmattersinJurassichydro
(一)柴北缘位置和地层发育特征

(一)柴北缘位置和地层发育特征柴达木盆地不仅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同时也是青藏高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柴达木盆地面积约1.2×105km 2,周缘被造山带所围。
柴达木盆地分为北部块断带、西部坳陷区和东部坳陷区(图1-0)。
柴北缘是侏罗系地层分布的主要地区。
(二)柴北缘烃源岩特征ab图1-0 柴北缘构造位置和构造单元划分III A带II D表1-9柴北缘中新生界地层及岩性地界第中七狮下上下路白古灰色砾、砂岩与、棕灰、土黄色泥灰、褐灰色砂泥岩互层为主,上部黄、褐、棕黄、灰色灰泥岩云质泥深灰、黑色夹层、绿色灰泥岩、云黑、深灰、灰色灰泥岩、云泥岩、棕红、灰、深灰色砂、泥岩互层,中、下部灰白、灰、棕红色砂岩和浅棕红色泥质和蓝灰色砂质岩夹黄紫红色砂砾岩,灰白、灰绿色砂质灰、灰绿、灰黑色泥岩、炭质页岩T 6层系统组岩性简述岩性剖面四系下更新统个泉组子沟组上油砂山组油砂山组干柴沟组干柴沟组乐河组犬牙沟组红水沟组采石岭组大煤沟组小煤沟组垩系侏罗系上统中统下统上新统中新统渐新统始新统新生界第三系Q 1+2N 23N 22N 21N 1J 31J 32J 2J 1E 1+2KE 3261--2354673--1221822--17981243-2482616--848644--1966267--1043853--145145--58914--83345--1405193--1509岩互层,夹有灰质泥岩、碳质泥岩。
石膏、盐岩层增多,出现碳质泥页岩。
盆地北部为棕色砂砾岩。
粒屑灰岩、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夹有含砾砂岩。
泥岩、粒屑碳酸盐岩与灰质云质泥页岩,夹有薄层粉砂岩。
灰质云泥岩与薄层粉砂岩互层,下部含有石膏、盐岩层和粒屑碳酸盐岩。
上段灰、深灰色碳酸盐岩、蒸发岩与沿线岩互层夹粉砂岩条带,下段棕红、深灰色灰质、云质泥岩、泥灰岩、泥云岩与粉细砂岩互层,含石膏、盐岩团块和膏泥岩。
夹有灰质泥岩和石膏质泥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评价
X
林 武,刘汝强,周 丽,栾守亮,颜小宁,王 琴
(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中心,山东东营 257015)
摘 要:通过对柴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及成熟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具有较大生烃潜力。
其中半深湖相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为I-II型,生油潜力大;湖沼相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II型为主,生气潜力大。
中侏罗统烃源岩总体处于低熟-成熟热演化阶段,推测洼陷带深部(3500m以下)进入成熟阶段,已大量生烃。
关键词:柴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6—0022—02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柴北缘块断带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
柴北缘西段以下侏罗统烃源岩为主,柴北缘东段以中侏罗统烃源岩为主。
目前针对柴北缘西段下侏罗统烃源岩相关研究较多[1-3],而东段中侏罗统烃源岩研究程度总体较低。
因此本次对柴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烃源岩进行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评价其生烃潜力,为本区中侏罗统烃源岩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1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柴达木盆地中侏罗统烃源岩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半深湖相油页岩,另一种为湖沼相煤系烃源岩(泥岩、碳质泥岩和煤)。
湖相油页岩主要发育在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七段,煤系烃源岩在大煤沟组一二三五段均发育。
由于柴北缘东段钻遇侏罗系烃源岩探井较少,因此本次研究分析样品主要为柴北缘东段大煤沟、绿草山、鱼卡、旺尕秀等地区露头样品。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主要包括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三个方面。
1.1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丰度是烃源岩评价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本次烃源岩评价参考陆相烃源岩评价标准[4]和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评价标准[5]。
由于主要为露头样品,油页岩、泥岩、碳质泥岩以抗风化能力最强的T OC 指标为主,煤岩(井下)以S1+S2评价指标为主。
从分析结果来看,油页岩TO含量为%~16.69%,平均为6.03%,T OC含量均大于1%,主要分布在4%~6%区间,属于好烃源岩。
泥岩TOC含量为0.23%~7.41%,平均为2.40%,中等以上烃源岩为75%。
碳质泥岩TOC含量为0.35%~17.56%,平均为6.60%,中等以上烃源岩达到90%。
煤岩S1+ S2为32.86mg/g~198.03mg/g,主要分布在60mg/ g~120mg/g之间,中等以上烃源岩为75%。
总体看来,油页岩有机质丰度最高,为好烃源岩,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为中等-好烃源岩。
1.2 有机质类型
干酪根的显微组分可以划分为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
根据各组分的含量,将干酪根可划分为I型、II1型、II2型和III型。
I型干酪根含类脂组分较高,生油潜力大;III型干酪根主要由高等植物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形成的镜质体、纤维体组成,生油潜力小,但具有一定的生气能力。
II型干酪根生烃潜力介于I型和III型干酪根之间。
柴北缘东段中侏罗统油页岩镜鉴结果显示以腐泥组为主,其次为镜质组,壳质组和惰质组含量非常低。
煤系烃源岩以镜质组为主,其次为腐泥组,壳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
同时结合油页岩Tmax与HI 相关图解(图2),综合分析认为柴北缘东段中侏罗统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以I型和II型为主,含有部分III 型,具有较大的生油潜能。
中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II型为主,含有部分I型和II型,生气潜力大。
22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6期
X收稿日期
C 1.70 :2011-12-22
图1
柴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频率分布直方图
图2 柴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烃源岩T max 与HI 相关图解
1.3 有机质成熟度
有机质成熟度是评价烃源岩生烃演化的关键参数。
当有机质达到一定的热演化程度时才能开始大量生烃,而当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过成熟时,其生烃能力将大为降低。
镜质体反射率Ro 值与热解峰温Tmax 值是常用的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指标。
柴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 值分布范围为0.42%~0.99%,平均为0.61%。
热解峰温Tmax 值为412℃~474℃,平均为434℃。
镜质体反射率Ro 值和T max 值均表明柴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烃源岩处于低熟-成熟热演化阶段。
根据柴北缘侏罗系井下样品镜质体反射率R 与埋深关系,在3500左右R 值为0.%,推测洼陷带深部(35以下)已进入成熟阶段,开始大量生烃。
结论
通过以上柴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烃源岩有机质丰
度、类型及成熟度特征的系统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柴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
其中半深湖相油页岩有机质丰度高,为好烃源岩;湖沼相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为中等-好烃源岩。
(2)中侏罗统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为I-II 型,生油潜力大。
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II 型为主,生气潜力大。
(3)中侏罗统露头烃源岩总体处于低熟-成熟热演化阶段,推测洼陷带深部(3500m 以下)进入成熟阶段,已大量生烃。
[参考文献]
[1] 高先志,陈发景.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油气成
藏机理研究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27(6):747~762.
[2] 陈淑兰,罗群.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断裂发
育特征与油气聚[J].天然气工业,2004,24(3):22~26.
[3] 万传治,李红哲,陈迎宾.柴达木盆地北缘西
段油气成藏机理与有利勘探方向[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5):653~658.
[] 黄第藩等陆相油气生成理论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6~3[5] 王玉华,侯启军,孙德君等柴达木盆地北缘
地区中新生代地层油气生成与资源评价[M]上海科学出版社23
2012年第6期 林武等 柴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评价o m o 800m 24..:
199114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