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沉浮》
大班有趣的沉浮优秀教案20篇

大班有趣的沉浮优秀教案20篇在大班教学中,教案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教案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20篇有趣的沉浮实验教案。
1. 实验目的: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实验步骤: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浮起,并让学生解释原理。
实验结果: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密度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大小对沉浮的影响实验步骤:让学生尝试将相同的物体按大小顺序放入水中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学生发现物体的大小与是否浮起有关,培养了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 实验目的:了解饱满和空洞物体的沉浮原理实验步骤:让学生分别用一个饱满的水果和一个空洞的玩具放入水中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学生了解到饱满物体比空洞物体更容易浮起的原因,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
4.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液体的密度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实验步骤:给学生提供不同密度的液体,并观察不同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密度差异是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原因,提高了实验能力。
5. 实验目的:分析物体的密度与其沉浮的关系实验步骤: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出它们的密度,然后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得出物体的密度与它们在水中浮沉的关系。
6.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的沉浮规律实验步骤:给学生提供不同形状的物体,并帮助他们进行观察和归类。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到物体的形状对浮沉有一定的影响,培养了分类和归纳的能力。
7. 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实验步骤:让学生用不同温度的水进行实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情况,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8. 实验目的:了解物体的浮力原理实验步骤:让学生在水中放入物体并观察,引导他们理解浮力的概念。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沉浮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沉浮一、活动目标1. 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爱好。
二、活动准备1. 实验材料: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物体(如铁块、木块、塑料瓶、气球等)。
2. 实验容器:一个大水盆或浴缸。
3. 水。
4. 漏斗、勺子等辅助工具。
5. 记录表(记录物体名称、沉浮情况)。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物体,并询问:“这些物体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思考物体的沉浮现象。
2.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如何将物体放入水中,并观察其沉浮情况。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几种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操作,并记录观察结果。
3. 交流分享·每组幼儿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物体沉浮的原因。
4.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出物体沉浮的一般规律。
·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
四、活动延伸1. 让幼儿在家中继续探索其他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2.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现,进一步设计相关的科学实验活动。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幼儿不将小物件放入口中,以防误吞。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区域,确保环境卫生。
六、评价方式1. 观察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参与度和兴趣表现。
2. 评价幼儿对物体沉浮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鼓励幼儿在交流分享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发现。
2024年大班科学《有趣的沉浮》公开课精彩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有趣的沉浮》公开课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沉浮》,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沉与浮”,详细内容为物体沉浮现象的观察与探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沉浮现象,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提高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沉浮现象,掌握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浮力球、石头、橡皮泥、木块等)、教学课件、黑板。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浮力球,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引发学生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解物体沉浮的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记录在表格中。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5.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分享有关沉浮现象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沉浮》2. 内容:物体沉浮现象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密度、体积、形状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判断其沉浮情况,并记录在表格中。
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有些物体却会沉入水底?2. 答案:作业表格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更多关于沉浮现象的探索,如制作简易潜水艇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4. 小组讨论与分享的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沉浮现象,掌握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沉浮精品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沉浮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有趣的沉浮》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浮力原理、物体沉浮现象、简单实验操作、观察与描述沉浮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浮力原理,知道物体沉浮的原因。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物体沉浮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浮力原理,掌握物体沉浮的原因。
重点:观察、描述物体沉浮现象,进行简单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浮力板、物体、水盆等)、教学课件。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小船在水中漂浮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小船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浮力原理,以小船为例,解释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3. 实验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操作浮力板,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填写记录表,描述物体沉浮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沉浮2. 板书内容:浮力原理物体沉浮现象实验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物体,判断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观察,如实填写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浮力原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更多有关浮力的实验,如制作小船、浮沉子等,让幼儿深入了解浮力现象。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观察、探索更多有趣的沉浮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的理解和引导3.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答案的准确性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操作的理解和引导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一名教师或助教,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与秩序。
2. 教师在实验前应进行详细讲解,通过示范让幼儿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浮力板和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沉浮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沉浮现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1.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能正确区分物体的浮力;2.观察和探究物体的浮沉原因,掌握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透明玻璃容器、不同大小的物体(如纸片、塑料球、橡皮球等)、水、平衡杆;2.教学资源:课件、实验指导手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本课主题,并与学生讨论物体的浮沉现象。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观察(15分钟)1.将透明玻璃容器填满水,放置在桌子上;2.请学生一个一个地将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并记录下观察结果;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起来,有的物体则会沉下去;4.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物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的密度。
3. 概念解释(10分钟)解释浮力和物体密度的概念。
简单明了地说明浮力是支持物体浮起来的力量,物体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体的质量。
4. 实验探究(30分钟)1.将一个平衡杆横放在水面上,并且保持平衡;2.请学生分别放置不同大小和材质的物体在平衡杆上,在观察平衡杆是否仍然保持平衡;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平衡杆会失去平衡。
5. 概念总结(10分钟)通过学生实验的观察和探究,总结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小的物体浮力越大。
6. 拓展应用(1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应用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如果在水中放入一个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7. 总结评价(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能够理解物体的浮力与密度的关系,并掌握浮力与物体密度的计算方法。
活动设计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实验的安全性,并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引导和管理,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大班科学《有趣的沉浮》公开课优质教案

大班科学《有趣沉浮》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第三章《神奇水世界》中第二节《有趣沉浮》。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浮力,解物体沉浮条件,探索不同材料物体沉浮现象,以及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孩子们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浮力概念,知道物体沉浮条件。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浮力概念,掌握物体沉浮条件。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亲身体验浮力,解不同物体沉浮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沉玩具、石头、塑料杯、海绵、小船、磁铁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浮沉玩具、实验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小熊洗澡故事,引出浮力概念,激发幼儿兴趣。
(1)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浮沉现象。
(2)讨论:为什有东西能浮起来,有东西会沉下去?2.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概念,演示物体沉浮实验。
(1)介绍浮力,让幼儿理解浮力对物体影响。
(2)演示实验:将石头、塑料杯、海绵等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状态。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1)分组实验:让幼儿分组进行浮沉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沉浮现象。
(2)记录观察结果:用画笔在实验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结果。
(1)请各组代表分享实验结果。
5. 巩固拓展: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一个“浮沉接力赛”游戏,让幼儿将浮沉玩具从起点运送到终点,增强他们对浮沉现象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沉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物品,记录下你认为会浮起来物品和会沉下去物品,并说明理由。
答案:例如,塑料勺子会浮起来,因为它轻;玻璃杯会沉下去,因为它重。
2. 家长评价: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并对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对浮沉现象兴趣浓厚,但在理解浮力概念上还存在一定困难。
大班科学《有趣的沉浮》公开课教案

大班科学《有趣的沉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中的“有趣的沉浮”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物体沉浮的条件,简单实验探究沉浮现象,以及沉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物体沉浮的条件。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物体沉浮的条件。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亲身体验沉浮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浮力球、石头、塑料杯、水、盐等),PPT。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浮力球,让幼儿观察其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浮力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浮力的定义,让幼儿理解浮力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3. 实验探究(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石头、塑料杯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引导幼儿通过加盐、改变物体形状等方法,观察物体沉浮的变化。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如何根据物体沉浮的条件,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6. 分享交流(5分钟)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物体沉浮的条件: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物体沉入液体底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的物体,判断其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
2. 拓展延伸: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个家庭小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了沉浮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沉浮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沉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沉浮》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浮力,探索物体沉浮的奥秘;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科学小实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了解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物体沉浮的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沉浮演示器、各种物体(如石头、塑料球、木块等)、水、盐、汤匙、实验记录表等。
学具:每组一份沉浮实验材料(包括塑料盘、水、盐、汤匙、石头、塑料球、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沉浮演示器,将各种物体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物体沉浮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沉到水底,有的物体却浮在水面上?(2)如何让沉到水底的物体浮起来?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4. 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1)让幼儿在实验中加入盐,观察盐水的浓度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2)让幼儿尝试改变物体的形状,观察形状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1)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
(2)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
(3)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物体沉浮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沉浮》2. 内容:(1)物体沉浮现象(2)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3)实验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用身边的物品进行沉浮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向家人解释物体沉浮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有趣的沉浮》
【教材简解】关于《有趣的沉浮》这一节课,学校教材从自然界中的水、水在生活中的作用、水中加盐带来的作用、水的浮沉给生活实际带来的作用出发,让小朋友对水的这一概念、作用等等,又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教材中合理简洁的话语,能够让小朋友理解通顺。
而简单疑问语句的作用,又能让小朋友对教材产生思考和浓厚的兴趣,对引导小朋友的学习和活动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目标预设】
1.通过认识水、了解水、感知水的特性,让小朋友认识水。
通过物
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让小朋友初步得到水沉浮的经验。
2.通过讲解自然界中死海的沉浮现象,让小朋友了解到盐在物体沉
浮中的作用、食盐对于物体沉浮的影响。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小朋友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通过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
3.通过探索水的沉浮的科学活动激发小朋友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
和求知欲。
通过实践,能够锻炼幼儿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原因和水的浮力对于不同物体的影响。
【教学难点】食盐对于谁水中物体沉浮的影响和作用。
【设计理念】水与人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因此,让小朋友认识水的作用,是小朋友认识自然的一个方面。
一提到处水的浮沉这个问题,就让我联想到死海上物体漂浮的现象,当然,水的浮尘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所以我想带学生,一起感受一下,水的浮沉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作用。
通过带领他们做科学活动这种方式,既能让他们自己探索水的秘密,又能感受到快乐,何乐而不为呢?同样的,大班幼儿园的小朋友对周围事物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求知欲就显得特别强,这样一来,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思考与学习。
【设计思路】
1.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举例子和做游戏的方式,引导小朋友发现问题,产生探究问题的激情,让小朋友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水的浮沉的原理。
2. 通过多媒体讲学的方式,让小朋友了解到死海的知识,并且给小朋友讲解一下,盐给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带来的影响。
共同与小朋友合作交流,经历探究过程,加深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由教师给孩子播放关于死海的视频。
2.实验准备:鸡蛋若干个、食盐、盆若干个。
3.开篇讲话:同学们,在家里的时候你们在经常玩水吗?(小朋友回答)
经常在家里玩水的同学,举起手来我看看(小朋友举手)那么,你们都是用什么玩的呢?(小朋友回答)
老师知道你们经常用玩具放在水里玩对不对?还有的同
学会捡一些石子放在盆里?对不对(小朋友回答)
那么,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当你在家里用盆接满水,放上
玩具和石子时,为什么玩具会在水中浮起来,而石子会落
在水盆的底部呢?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为什么呀?(学生回
答)
同学们,大家都很积极的讨论了这个问题,你们都很棒,知道有问题要去讨论和交流,这一点非常值得表扬,但是
呢,我们不能光靠猜,你们说对吧?我们科学课呢,就是
要去探究问题,让你们认识和了解,这些物体在水中沉浮
的问题。
那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科学课啊,就来探究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的沉浮的问题,看看你们都能
这里面有什么样的发现,接下来我会带着大家一起来探索
一下有关水的小实验,我给大家准备了好多的小物品,那
么我们就来看一看什么样的物体能在水里浮起来,什么样
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浮起来。
完成这一个小实验之后呢,我
们还有一个小小的实验,就是往水里加盐,看看对物体的
沉浮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接下来我们先来做第一个小实验...
二、实验探究,领悟真谛
实验一: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一)将鸡蛋放入清水盆中让小朋友,观察鸡蛋的沉与浮。
师:同学们,我们把鸡蛋放入水中,看看它在清水里会怎么样吧!
(教师将鸡蛋放入清水中)
提问:鸡蛋放在清水中怎么样?
结果:鸡蛋沉了下去。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鸡蛋会沉下去吗?
(小朋友回答)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知道把一片纸放到水里,它会浮在水面上,这个大家平时都有经验也见过,对不对?
(学生回答)
师:那么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们知道吗?(学生回答)
师:其实啊,这是因为水它有浮力,物体浮在水面不只是因为它自己本身重量的原因,更重要是水的浮力。
我们放到水里的物体,如果它本身的重量比水的浮力大的话,它就会沉下去,如果它本身的重量没有水的浮力大时,那么它会怎么样呢?(小朋友回答)对,它会浮在表面。
师:同学们真棒,听得都非常的认真,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
起进行另一个实验。
师:接下来这个实验,我会让同学们一起上来观察和动手操作。
实验二:将鸡蛋放入盐水中,观察浮沉情况
分小组观察:将教室内的小朋友分成若干组,老师将准备好的实验工具摆放整齐,然后依次由小朋友来操作观察。
这个过程中,由老师带领孩子们共同完成。
提问:鸡蛋在盐水中会怎么样?
结果:会浮在水面上
师:同学们,刚刚大家做实验都很积极,我看到在很开心的做实验,那么我想,你们对比完这两组实验,你们心里已经有了结果。
师:这也就是刚才我给你们放关于死海视频的原因。
师:那么我们刚才做的实验,在盐水中的鸡蛋浮起来的这种现象,就是死海中会有的现象,不光是鸡蛋能在死海中浮起来,我们整个人在死海里面,都能够浮起来,大家觉得神奇吗?(小朋友回答)很神奇对不对?
师:鸡蛋在盐水里面浮起来,是因为盐水的浮力超过了鸡蛋本身自己的重量,实际上这里面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盐水的密度,和鸡蛋的密度的问题,这个等你们以后就会学到。
三、总结知识,整理回顾
物体在水中沉下去还是浮上来,由物体的重力和水的浮力决定。
当水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就会浮在水面;当水的浮
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就会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