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大类专业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2013级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执行培养方案828

2013级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执行培养方案828

前言为了适应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今年我校顺利完成了新一轮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新的《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经2013年6月17日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

请各学院组织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认真学习,并规范管理,严格把关,以确保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部二○一三年九月目录1.重庆邮电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学术型) (3)2.重庆邮电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专业型) (7)3.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 (9)4.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全日制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全日制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8.软件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全日制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全日制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全日制工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 (11)16.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3高考_重庆邮电大学最好的专业及王牌专业

2023高考_重庆邮电大学最好的专业及王牌专业

2023重庆邮电大学最好的专业及王牌专业重庆邮电大学最好的专业本科类经济学经济学法学法学类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理学数学类 | 生物科学类工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电子信息类 | 自动化类 | 计算机类 | 软件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程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物流管理 | 电子商务艺术学广播电视编导 | 动画 | 设计学类重庆邮电大学王牌专业国家品牌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代码:080703)、自动化(专业代码:080801)、软件工程(专业代码:080902)。

普通培养专业生物技术(专业代码:071002)。

省部重点专业法学(专业代码:030101K)。

重庆邮电大学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校实力较强的一门学科,就业前景波动较大,主要与市场需求有关。

学生需要掌握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应用、计算机通信的基本理论知识。

毕业生可以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行政机关和信息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计算机教学、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工程设计与开发、运营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设计、研制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及软件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计算机通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毕业生可从事计算机及相关领域中的软件设计、分析、开发、测试、维护和和管理工作。

微电子学目前,在研究、生产及应用等环节对微电子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已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

本专业涉及的主干学科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物理学等。

主要专业课程分布在集成电路设计、元器件开发、微电子工艺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

毕业生能从事微电子技术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

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的学习范围很广,是一个比较基础的学科。

【免费下载】软件学院培养方案

【免费下载】软件学院培养方案

软件学院重邮2009级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11W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文卫、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

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

因此,为积极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国家急需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为促进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入学、培养、毕业和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依据重庆邮电大学有关本科生培养的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特色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针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软件产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软件实用技术人才。

作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当符合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能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其基本能力应当达到高级程序员、软件工程师的水平,能够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编程、测试、质量监控等工作。

本专业的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汲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先进办学经验,注重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结合,以通信软件、数字媒体软件为办学特色,以市场需要和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为导向,实施全新办学模式的软件专业培养方案。

2、实施与国外著名大学和国内外IT企业合作办学的计划,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大学、企业及研究机构的合作,聘请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知名软件企业的专家、教授来学院授课或举办学术讲座、组织软件技术论坛等。

3、加强学生外语及实践能力培养,软件企业将作为学院主要的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在实习阶段即直接参加软件设计、开发。

4、将软件工程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建立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以实际案例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培养学生运用软件工程原理、方法和工具进行软件研发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变得日益重要。

这个领域无疑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快速发展的领域。

人才培养方案不仅需要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

接下来,我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度和广度。

1. 前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指根据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系统设计和实施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基础知识的传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这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课程的教学。

通过扎实的基础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整体认识和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一些创新课程,如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新的领域。

实践环节的设置也至关重要,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习和参赛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中学以致用,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国际化竞争力的培养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可以通过增加国际课程、引进外国名师、组织海外交流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5. 个人观点和总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以全面、深化和创新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国际化竞争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全面发展个性品质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最终版-2012数理科学与信息技术(大类班)培养方案

最终版-2012数理科学与信息技术(大类班)培养方案

数理科学与信息技术大类专业培养方案(适用专业及代码:数学与应用数学,070101;信息与计算科学,070102;应用物理学,070202;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080614W )一、人才培养定位和特色数理科学与信息技术大类学生在前两年学习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课程,学生从第三学年起根据社会用人需求、学生意向自愿在数理学院的相关专业完成后续专业学习。

本大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理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既具备过硬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学术素养,又具有熟练应用科学计算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各类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及其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核心课程请右上角用“★”表示)表一:数理科学与信息技术大类前两年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序号课程 编号课程名称课程 性质学分学时理论学时实验 学时 开课 学期 备注1 大学英语 视听说(1) 必修2 32 32 1 2 大学英语 读写译(1) 必修 2 32 32 13 大学英语 视听说(2) 必修 2 32 32 24 大学英语 读写译(2) 必修 2 32 32 25 大学英语 视听说(3) 限选 2 32 32 36 大学英语 读写译(3) 限选 2 32 32 37 大学英语 视听说(4) 限选 2 32 32 48 大学英语 读写译(4) 限选 2 32 32 49 英语口笔译基础 限选 2 32 32 4 10商务交际英语 限选 2 32 32 4过四级者可选择其他课程11 040122大学计算机基础 必修 2 32 16 16 1 12 040150 C 语言程序设计限选3 48 32 16 2必修课10 16014416限选课(设置 15/240,最低选7/112)15 24022416 任选课(设置0/0)0 0 0 0注:英语学分必须满足学校要求:8+4+X物理模块第4学期要学英语11176(数学模块)①课程 分类序号课程 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分学时理论 学时 实验 学时 开课 学期 备注13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限选 3.55656 1 14 040527 数值计算方法 限选 2.54040 315 常微分方程 限选 3 4848 3 16数学软件与实验 限选 2 3216 16 4 17数学建模 限选 2 3232 0 4 18普通物理学(1) 限选 3.55656 2 19 普通物理学(2)限选 6.510472 32 3 数学类专业选20数据结构限选 3 4832 16 3 21 040108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 限选 3 4832 16 4 学科基础课程 22 数据库程序设计 限选 3 4832 16 4 23电路分析基础限选 3 4832 16 4 24 040418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限选 3 4848 4 25 04061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限选 5 8080 4该栏至少选17学分26 040501 数学分析(1)★ 必修 5.5 88 88 1 27 040502数学分析(2)★ 必修 5.5 88 88 2 28 040503 数学分析(3)★ 必修 3 4848 3 专业基础 课程 29 040526高等代数选讲★必修4 6464 2必修课18288288 0 限选课(设置43/688,最低选40/640) 43688576 112小计任选课(设置 0/0,最低选0/0)①注:数学模块指的是数学类专业所选修模块,今后分流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物理模块)② 课程 分类 序号课程 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分学时理论 学时 实验 学时 开课 学期 备注13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限选 3.55656114 040501 数学分析(1) 限选 5.5 88 88 1 15 040502 数学分析(2) 限选5.5 88 88 2 16 高等数学选讲 限选3 4848 317 010101 电路分析基础 限选 3 48482 18010121电子电路基础 限选 3.556 56 3 19 数学物理方法 限选 4.57272 32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限选 3 4848 4 21 010133 数字与逻辑电路基础 限选 3 4848 4 22 非线性电子电路 限选 3.556564至少选34.5个学分23 电磁场与电磁波(含矢量分析与场论)限选 3 4840 8 4 24 数据结构 限选 3 4848 425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限选 3 48484学科基础 课程26自动控制原理限选 3 4848 4 至少选3个学分27 普通物理学(1)★必修3.55656 2 28 普通物理学(2)★必修 6.510472 32 3 专业基础 课程 29普通物理学(3)★必修4 6432 32 4 必修课1422416064限选课(设置 50/800,最低选37.5/600)50800792 8小计 任选课(设置 0/0,最低选0/0)0 0 0 0②注:物理模块今后分流专业为应用物理学或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一元函数微积分定积分应用与级数重积分与常微分方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声学和光学基础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分类序号课 程 编 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 分 学时理论 学时 实验 学时 开课 学期 备注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 3 48 32 16 1 思想 政治 理论 课程 3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2 32 32 1 32 090101 体育(1) 必修 1 32 32 1 33 090102 体育(2) 必修 1 32 32 2 34 090103 体育(3) 必修 1 32 32 3体育 课程35 090104 体育(4) 必修 1 32 32 4 36 大学语文 限选 1 16 16 37 应用文写作 限选 1 16 16 38 古诗词鉴赏 限选 1 16 16 39 现当代文学鉴赏 限选 1 16 16 40 音乐赏析 限选 1 16 16 41 绘画艺术鉴赏 限选 1 16 16 42 西方文学思潮与作品 限选 1 16 16 43 大学生审美修养 限选 1 16 1644 《论语》与儒家思想 限选 1 16 16 45 《老》《庄》与道家思想限选 1 16 16 46科学技术史 限选 1 16 16 47 西方哲学述评 限选 1 16 16 48 西方礼仪文化 限选 1 16 16 49 语言幽默艺术 限选 1 16 16 50 环境与生态文明 限选 1 16 16 51 演讲与口才 限选 1 16 16 52 礼仪与社会交往 限选 1 16 16 53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 限选 1 16 16 54 法律与文明社会 限选 1 16 16 55 网络文化与社会发展限选 1 16 16 56 网络与经济 限选 1 16 16 57 人生与理财 限选 1 16 16 人文素质58大学生创新与创业限选1 16 16 第一学期至第八学期至少选5学分必修课9 20864 144限选课(设置 23/368,最低选5/80) 23 368368 0小计任选课(设置 0/0,最低选0/0)0 0 0 0小 计(设置20/320,最低选14/224)注:思想素质模块“形势与政策”课(必修)共2学分(32学时),分别在第2、4、6、7学期各开出0.5学分(8学时),不计入总学分。

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自然科学及数学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从事计算机工程实践或计算机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文学和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等;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⑴专业素质要求: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

⑵能力结构要求●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等。

●应用知识能力: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既能把握系统各层次的细节,又能认识系统总体;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

⑶知识结构要求●工具性知识: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等。

●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等。

●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电工电子学、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等。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

主要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电路、JAVA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JAVA服务器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专业英语、微机原理与接口、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

培养方案_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0605

培养方案_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0605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3一、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特色跟踪IT行业发展,以信息通信领域工程相关理论和技术为背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设备制造、管理营销等工作,解决通信信息系统运行和应用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

注重专业实训实习以及与IT行业的联合培养,侧重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依托合作企业、跟踪IT技术国际化潮流和行业发展,培养ICT领域的一线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以“突出特色、立足多样、注重过程、面向产业”理念为培养特色,注重专业实训实习以及与IT行业的联合培养。

学生在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人才培养标准及实现矩阵(一)人才培养标准本专业是面向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英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素养、市场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3.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4.掌握信息获取、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能力实现矩阵1.基础教学与素质教育部分工科基础知识能力实现(课程名称)极限、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和级数的应用能力高等数学集合论,数论基础,算法设计,组合分析,离散概率,关系理论,图论与树,抽象代数,布尔代数,计算模型等应用能力离散数学随机事件及概率、数字特征、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平稳随机过程、马尔科夫过程、泊松过程、时间序列分析、概率学、数理统计等知识应用能力概率与随机过程矩阵、线性方程组、线性空间、特征值、二次型等知识的应用能力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制图电磁学、力学、光学、热学、近现代物理知识;静态和时变电磁场、电磁场分析方法及应用能力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电磁场与电磁波2.专业基础教育部分专业基础知识或能力实现(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电源、谐振电路、高频放大、通信调制电路、频率合成、负反馈与自动控制等设计能力;电子测量,电子测量仪表使用,电路分析、模拟电路,通信电路设计能力电子电路基础、非线性电子电路(以及相关实验)数字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设计与综合、PLD和FPGA 基本应用能力数字电路及实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训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信号分析、线性系统分析、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z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等变换应用能力,数字滤波器设计能力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综合设计实训信源编码定理、有损信源编码方法、无损数字信源编码方法、信道编码定理、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及编码调制技术、信道及其特征、无码间干扰的数字传输、滚降波形形成、最佳接收等理论和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3.专业教育部分专业知识或能力实现(课程名称)微机接口及单片机设计开发能力、汇编语言设计能力,PSOC设计能力,数字系统及电子系统设计能力、片内外设设计能力;电子测量,电子测量仪表使用,电路分析、模拟电路,通信电路设计能力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DSP原理与应用、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训软件设计与软件工程能力、数据库设计及应用能力通信软件基础通信软件开发应用、通信软件开发应用实训信息通信网络(含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信令、协议、传输传送工程能力和组网能力电信传输理论与工程、现代交换与网络空间域和频率域预处理、图像增强、几何变换、锐化、噪声抑制、分割、变换、压缩编码、视频压缩编码原理和标准、视频压缩编码的应用能力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4.人文社科知识知识、能力实现(课程名称)人文素质、人际交流、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IT项目策划与管理能力人文素质系列限选课程、IT 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英文沟通与交流、CET4水平、英文写作能力大学英语三、课程体系及逻辑图四、专业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1.专业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电路、通信电子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仿真、电信传输理论与工程、现代交换与网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102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从事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科学与工程计算以及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设计、维护、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技术或管理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较好的计算机训练,适应性和可塑性强,应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和软件应用和开发能力以及初步的网络设计能力;应掌握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运用现代科学计算方法,将应用领域(主要是通信领域)中抽象、提炼和归纳出来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在计算机上能实现的算法及其软件。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广泛适应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邮电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国民经济各新兴产业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能从事信息处理与决策,计算机辅助设计,科学与工程计算,系统管理及办公自动化以及计算机软件的研制维护和开发高级技术或管理,教学工作。

通过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修养;较为系统的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有较为系统的科学计算方法和计算机能力的训练;具有基本的算法设计、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编程能力和初步的网络设计能力。

3、了解通信及其相关领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邮电通信领域以及其他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对现代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具有研制、维护和开发、应用软件的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三、专业方向:科学计算与应用软件四、修业年限:四年五、授于学位:理学学士六、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数模与数学实验、物理学、数值计算方法、运筹与优化、信息与编码理论、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微机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现代通信技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大类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605)、信息安全(071205w)
一、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特色
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复合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应用型信息安全人才。

在思想道德、业务、文化、身心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扎实基础、宽广知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思想品德优、社会公德强,具有健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具有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身心健康的计算机类人才。

能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基本掌握通信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较全面地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以及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运营管理和维护或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管理与服务和应用开发工作。

人才培养特色:采用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坚持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以信息通信技术为背景,分别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为特色,培养“知识结构宽、竞争潜力厚、适应能力快、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人才。

根据社会对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要和我校信息技术的优势,设置计算机通信、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安全管理与服务及网络与系统安全工程等特色方向。

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中实现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潜在能力与就业能力,实现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二、培养规格及要求
计算机大类专业学制四年,前两年为基础学习阶段,后两年为专业学习阶段。

基础学习阶段按大类培养,采用同一培养方案,使学生具有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

在专业学习阶段,根据学生所选专业,分别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专业进行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特长。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通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科学研究及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训练。

在此基础上,通过选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信息安全等专业的选修课,使学生达到所选专业方向的知识结构要求。

再通过人文类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素质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为使学生达到所选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中在注重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还安排了系列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和课外科技活动等环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求实、创新精神。

三、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编译原理、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计算机网络等。

信息安全专业主要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应用密码学等。

五、双语课程
数据库原理、计算机新技术
六、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表一、大类共同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一)
续表一、大类共同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二)
表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一)
表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A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及教学进程安排
▲安排在假期进行。

50续表六、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二)
表七、信息安全专业A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及教学进程安排
▲安排在假期进行。

注: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导论的内容,《软件工程》课程包括软件安全的内容。

2、通过自愿和选拔的方式,在信息安全综合实验或毕业实习等环节,实现5~10%的学生有国际交流体验, 10~20%的学生有国内校际交流体验或企业实训经历。

表八、信息安全专业B学分教学环节
制表人:陈龙、李伟生学院院长:
教务处处长:安世全主管校长:杜惠平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703
一、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特色
定位与目标:本专业培养在思想道德、业务、文化、身心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扎实基础、宽广知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专业培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遥感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空间数据组织与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计算机通信、软件开发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通信网规划与管理、区域规划、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特色:本专业具有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现代通信技术等综合背景,兼有理工结合的复
合型专业特色。

二、培养规格及要求
本专业学制四年,除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通过计算机类、通信类、人文类、经济管理类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素质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空间数据技术和软件开发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

为使学生达到所选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在注重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还安排了系列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和课外科技活动等环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2.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 熟悉相邻专业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 具有分析、设计和开发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能力;
6. 具有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计算机网和电信网等领域的能力,具有从事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研究和开发工作的能力;
7.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8.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知识不断更新的能力。

三、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为4年。

授予工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C 语言程序设计等。

主要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综合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空间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等。

五、双语课程
数据库原理、地理信息系统新技术
注:《形式与政策》分四学年实施,每学年8学时,该课程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表二、A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
制表人:袁正午学院院长:
教务处处长:安世全主管校长:杜惠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