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实验报告专业班级:D测绘131姓名学号:戴峻2013132911测绘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一、精密角度测量一、实验名称:精密角度测量二、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三、实验地点:淮海工学院苍梧校区时间:2016.6.02四、实验目的:1. 掌握精密经纬仪(DJ1或DJ2)的操作方法。

2. 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五、仪器和工具:全站仪一台,三脚架一个,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记录手薄和观测目标物。

六、实验内容及设计:在实验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实验内容,以及读数的多种限差,并选择好实验地点,大略知道实验数据的处理。

1.实验步骤:(1)架设全站仪,完成对中、整平;(2)调清楚十字丝,选择好起始方向,消除视差;(3)一个测站上四个目标一测回的观测程序2. 度盘配置: 设共测4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略大于(i-1)180/4.3. 一测回观测:(1)盘左。

选定一距离较远、目标明显的点(如A点)作为起始方向,将平读盘读数配置在稍大于0 o处,读取此时的读数;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C、D三目标读数;最后再次瞄准起始点A并读数,称为归零。

以上称为上半侧回。

两次瞄准A点的读数之差称为“归零差”,检核是否超限,超限及时放弃本测回,重新开始本测回。

(2)盘右。

先瞄准起始目标A,进行读数;然后按逆时针放线依次照准D、C、B、A各目标,并读数。

以上称之为下半测回,其归零差仍要满足规范要求。

上、下半测回构成了一个测回,检核本测回是否满足各项限差,如超限,重新开始本测回,合限,进行下一测回工作。

4.记录、计算(1)记录。

参考本指南所附的本次实验记录表格。

盘左各目标的读数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记录,盘右各目标读数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记录。

(2)两倍照准误差2C的计算。

按照下式计算2C对于同一台仪器,在同一测回内,各方向的2C值应为一个定值。

若有变化,其变化值不超过表1.1中规定的范围表1.1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3) 平均读数的计算。

最新精密工程测量实验报告_实验二

最新精密工程测量实验报告_实验二

最新精密工程测量实验报告_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精密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3. 提高测量精度,减少误差。

实验仪器:1. 精密水准仪。

2. 数字水准尺。

3. 精密测距仪。

4. 数据处理软件。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水准测量法,通过精密水准仪和数字水准尺的配合使用,对特定区域内的高程进行精确测量。

水准测量法是基于水平视线原理,通过观测不同点之间的相对高差,从而推算出绝对高程。

精密测距仪用于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以辅助高程计算。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检查所有仪器设备是否完好,确保电池充足,校准水准仪。

2. 选择实验区域:选取平坦且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测量。

3. 设立基准点:在区域内选择一个固定点作为基准点,进行高程和位置的初始设定。

4. 进行水准测量:按照一定的路线和顺序,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高程测量,记录数据。

5. 测距仪测量:对于水准测量无法覆盖的区域,使用测距仪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6. 数据记录与处理: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校对和计算,得出最终的高程和距离数据。

7. 结果分析:分析可能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如温度、湿度、风力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结果:1. 通过实验得到区域内各点的精确高程数据。

2. 计算出区域内的平均高程和高程变化趋势。

3. 对比预期值和实际测量值,分析误差来源,评估测量精度。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应用了精密工程测量技术,获取了准确的高程和距离数据。

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主要的误差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实验结果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精确度和质量。

测量实验报告(精选15篇)

测量实验报告(精选15篇)

测量实验报告(精选15篇)测量试验报告篇1一.试验概述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要从工件上切下金属,其切削部分必需具备肯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于这些角度才打算了刀具切削部分上各刀面、刀刃和刀尖的空间位置。

用于切削加工的刀具虽然种类繁多,详细结构各异,但其切削部分在几何特征上却具有共性。

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可以看作是各类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形态,故此在工程中,是以外圆车刀为例,给出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

而刀具几何角度就是描绘切削部分几何特征的参数。

二.试验目的通过试验,将使同学能增加对刀具切削部分几何特征参数的感性熟悉,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机理,把握金属切削理论基础概念。

三.试验要求1.熟识车刀切削部分的构成要素,把握车刀静态角度的参考平面、参考系及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2.了解车刀量角台的结构,学会使用量角台测量车刀静态角度或CAD软件测量3D模型车刀角度;3.绘制车刀静态角度图,并标注出测量得到的各角度数值。

四.试验内容1.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2.使用CAD软件测量3D模型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注:依据试验时数可选1或全选)五.试验原理车刀的静态角度可以用车刀量角台进行测量,其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在刀刃选定点上,用量角台的指针平面(或侧面或底面),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贴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测量的角度测量出来。

3D模型车刀角度可通过CAD软件帮助作图测量得到和标注。

六.试验数据处理1.实体车刀试验数据(1)试验刀具为外圆车刀(2)试验刀具材料为高速钢(3)实体车刀试验数据记录表(4)实体车刀角度测量标注图2.卓越班:3D模型车刀试验数据(1)3D模型车刀角度标注图(2)3D模型车刀试验数据记录表测量试验报告篇2一、试验目的把握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记录方法、水准路线成果整理的方法。

二、试验内容1、每组施测一条4~6个(最好每人一个)点的闭合水准路线,假定起点高程为30.000m。

测量实验报告 (已填写答案)

测量实验报告 (已填写答案)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系别: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工程测量实验室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1、实习报告中文字部分自己填写2、实验或实习报告中的表格,请填写自己或小组观测的数据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倾式DS3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识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和读数。

3.练习一测站的测量、记录、计算和检核。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每组实习设备为DS3微倾式水准仪一台、水准尺2根、尺垫1个、铅笔、计算器自备。

三、方法与步骤:1、水准仪的认识:(1)部件名称、位置、作用及使用方法。

(2)了解水准尺分划注记的规律,掌握读数方法。

2、水准仪的使用:(1)安置:要求高度适中,地面坚实稳固,架头水平,仪器连接牢固。

(2)粗平:观察左手大拇指旋转脚螺旋时的运动方向与圆水准气泡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从仪器构造上注意观察脚螺旋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与仪器的升降之间的关系。

(3)瞄准水准尺:(4)精平与读数: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2、实验数据记录:(请填写自己观测的数据,以下为示例)测站测点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高差(m)备注1 A-1 1.568 1.416 0.152 第1台阶2 A-2 1.568 1.265 0.303 第2台阶3 A-3 1.568 1.114 0.454 第3台阶4 A-4 1.568 0.966 0.602 第4台阶四、注意事项:1.中心连接螺旋要旋紧,防止仪器从架头上摔落。

2.每次读数前,均须消除视差和进行精确整平。

3.记录人员记录数据时,要向观测人员回报,记录以m为单位,记为mm。

4.为了人和仪器的安全,测站点和转点应选在路边。

5.仪器操作时不要用力过猛,脚螺旋,水平微动螺旋都有一定的调节范围,使用时不宜旋到顶端。

五、思考题:1、一个测站的水准测量中,已经观测了后视点,当观测前视点时是否还要再次粗略整平及精确整平?为什么?答:不能进行粗略整平。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1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1

实验1报告实验名称:DS3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实验日期_____ ____专业_________年级____班级____小组____姓名__________一、实验记录表A-1 水准仪测定高差练习___年___月___日天气_____观测___________ 记录_________ 检查__________测站点号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高差/m/mm备注仪高(1)仪高(2)二、实验成果1.二次观测高差较差的容许值为______mm,此次实验较差为_______mm,说明实验成果______要求。

2.二次观测点至点高差的平均值为________m,说明点比点_____。

如果假设点的高程=10.000m,可知仪器的视线高程=___________m;点的高程=___________m。

三、实验答题1.粗平仪器,使圆水准气泡居中,应旋转_________;转动望远镜,照准目标,使标尺影像位于望远镜视场中央,应旋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使十字丝清晰,应旋转__________,使标尺影像清晰,应旋转________;精平仪器,使符合气泡居中,应旋转______________。

2.粗平仪器时,旋转脚螺旋应遵循______法则;照准目标时,应通过反复_____,消除______;中丝读数前,一定要使符合气泡左右两半的影像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测定两点间高差时,当望远镜由后视转向前视时,如发现圆水准气泡偏离中心,________再重新粗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如发现符合水准气泡偏离中心时,则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存在问题。

工程测量虚拟实验报告(3篇)

工程测量虚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实验旨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工程测量场景,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工程测量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测量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工程测量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学会绘制地形图、建筑物平面图和立面图。

4. 提高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虚拟环境搭建(1)选择合适的虚拟现实平台,如VR设备或PC端软件。

(2)根据实验要求,搭建模拟的工程测量场景,包括地形、建筑物、道路等。

2. 测量仪器操作(1)学习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仪器操作,如对中、整平、瞄准、读数等。

3. 数据采集与处理(1)根据测量任务,采集相关数据。

(2)利用虚拟现实平台中的数据处理功能,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4. 绘图与成果展示(1)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地形图、建筑物平面图和立面图。

(2)在虚拟环境中展示实验成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虚拟环境搭建(1)选择VR设备或PC端软件。

(2)根据实验要求,搭建模拟的工程测量场景。

2. 学习测量仪器操作(1)观看相关视频教程,了解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仪器操作练习。

3. 数据采集与处理(1)根据实验任务,确定测量路线和测站点。

(2)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数据采集,如水平角、垂直角、距离、高程等。

(3)利用虚拟现实平台中的数据处理功能,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4. 绘图与成果展示(1)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地形图、建筑物平面图和立面图。

(2)在虚拟环境中展示实验成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据采集结果通过虚拟实验,成功采集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高程等数据。

2. 数据处理结果利用虚拟现实平台中的数据处理功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结果。

土木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目录第一部分土木工程测量实验须知一、实验一般要求------------------------------------------------(3)二、使用测量仪器的规则------------------------------------------(3)三、外业记录规则------------------------------------------------(4)第二部分土木工程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1 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6) 实验报告 2 普通水准测量----------------------------------------------------(7) 实验报告 3 经纬仪认识与使用------------------------------------------------(9) 实验报告 4 水平角与竖直角角度观测------------------------------------------(10) 实验报告 5 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12) 实验报告 6 四等水准测量--------------------------------------------------(14) 实验报告7 导线测量-----------------------------------------------------(16)土木工程测量实验须知土木工程测量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是本课程的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认真进行测量仪器的操作应用和测量实践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方法。

一、实验一般要求(1)实验课前,应阅读教材中实验相关内容,了解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校土木测量实验报告(3篇)

学校土木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测量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1. 了解和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 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

3. 熟悉测量数据的记录、计算和整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1. 水准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学会水准测量的基本操作。

(2)实验步骤:① 安置水准仪:将水准仪安置在基准点上,调整脚螺旋使仪器水平。

② 观测:分别观测前后视距,读取水准尺读数。

③ 计算高差:根据前后视距和水准尺读数,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④ 数据整理: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计算和整理。

2. 角度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学会角度测量的基本操作。

(2)实验步骤:① 安置经纬仪: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调整脚螺旋使仪器水平。

② 观测:分别观测目标点和测站点,读取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读数。

③ 计算角度:根据观测数据,计算目标点和测站点之间的水平角度和竖直角度。

④ 数据整理: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计算和整理。

3. 距离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钢尺、测距仪等距离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距离测量的基本操作。

(2)实验步骤:① 钢尺测量:将钢尺拉直,分别测量目标点和测站点之间的距离。

② 测距仪测量:使用测距仪测量目标点和测站点之间的距离。

③ 数据整理: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计算和整理。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准测量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测点间的高差,分析高差的变化规律,判断测量精度。

2. 角度测量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测点间的水平角度和竖直角度,分析角度的变化规律,判断测量精度。

3. 距离测量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测点间的距离,分析距离的变化规律,判断测量精度。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2)一、实习目的 (3)二、实习内容 (3)2.1三门峡实习 (3)2.1.1参观三门峡大坝展览厅 (3)2.1.2大坝控制室 (4)2.1.3大坝廊道 (4)2.1.4三门峡水文站 (5)2.1.5三门峡水文局测量专家传授经验 (5)2.2参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习 (5)2.2.1穿黄隧道 (5)2.2.2倒虹吸工程和扭曲面施工原理 (7)2.3参观京石武高铁实习 (8)三、回答题 (9)结语: (10)前言: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工程测量实习,是我们测绘工程专业一门基本的必修专业实践课之一,也是我们大学期间最后一个大型实习,它对我们学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的重要。

此次实习为期三个星期,主要以参观学习为主,即通过对大型工程的参观学习,体会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等原则以及一些测量方法和特殊测量仪器如何在工程中运用等。

因此,这次实习对即将毕业的我们,有极大的帮助。

我们要把握住这次珍贵的实习机会,在有限的机会下创造最大的知识收益。

通过测量实习这个平台,增加我们的阅历、改善我们的思维结构、培养相互合作精神等。

本次实习由王老师、张老师亲自带队指导,实习分为三段:参观三门峡大坝、参观南水北调水利枢纽工程和参观郑州郊区京石武高速铁路。

学生需要在实习前,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在实习中,认真听专家讲解,认真思考,结合专业知识领悟;在实习后,认真总结,体会。

我们要端正自身态度,配合老师,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要求与目的!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工程测量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对三门峡大坝、南水北调水利枢纽工程和郑州郊区高铁的参观实习,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总体布局,以及大型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2、对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施工期的施工测量、水利枢纽工程特别是大坝的外部和内部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等有更深刻的认识;3、结合大型工程建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 树立热爱测绘工程专业的思想,加强对测绘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实习内容2.1三门峡实习三门峡实习由以下几部分部分组成:参观三门峡大坝展览厅、大坝控制室、大坝廊道、三门峡水文站和三门峡水文局测量专家传授经验。

2.1.1参观三门峡大坝展览厅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控制性枢纽工程,是新中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坝,位于山西万家寨水利枢纽下游,黄河小浪底水库上游。

枢纽主体工程为混凝土实体重力坝,最大坝高106 m,坝长713.2 m,是一座防洪、防凌、灌溉、发电及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

该工程于1960年9月建成蓄水,由于库区淤积严重,改为低水位敞泄“滞洪排沙”运用,并对枢纽工程进行一系列增建、改建,包括增建左岸两条直径为11 m的泄洪洞;重新打开10孔3 m×8 m(宽×高)的导流底孔。

由于改为低水头运用发电,原发电引水钢管也予以降低改建等。

增建后的枢纽工程设计水位为335 m,校核水位为340 m。

水库采用“蓄清排浑”控制运用,即汛期水位一般不超过305m,非汛期发电水位一般不超过310 m,春灌、防凌限制水位不超过324~326 m。

2.1.2大坝控制室对大坝,测量方面非常重要的莫过于变形监测,据了解;三门峡大坝系统主要有坝体变形观测系统、坝基扬压力观测系统、基岩变位观测系统、左岸山体变形观测系统、坝基沉陷观测系统、绕坝渗流观测系统、坝区强震观测系统等七个子系统。

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七个子系统中能正常运用的仅有坝体变形和坝基扬压力观测两个子系统。

2002年对这两个子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观测数据的自动采集。

在控制室内,专家也给我们演示了自动数据采集的过程。

并指出虽然对大坝变形、渗流、裂缝等实现自动测量,但是对于GPS观测点,水准线路,边角网等还需人工观测。

对于不同问题,有不同软件进行处理,对于自动采集的数据,利用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后,有的还需要人工实地检校……2.1.3大坝廊道从大坝控制室出来后,就直接去了坝区,看到了奔腾咆哮的黄河,中流砥柱和张公岛,又体验了“一步跨两省”后。

下到60m的大坝坝底,并分两拨进入廊道。

在阴暗潮湿的廊道里,有多种监测大坝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监测仪器和测量装置,我们主要观看了引张线和正倒垂。

引张线是以一根绷紧的丝(如钢丝)作为准直线,来监测沿线各测点相对于该准直线的水平偏移的测量系统。

这是一种直观、简便、可靠,且具有较高精度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人工观测的引张线通常为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重锤,以使引张线线体保持一定的张力。

人工观测前需检查浮船的位置和钢板尺与线体间隙,以确保线体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

采用监测自动化时,现场通常为无人值守,因此,除在测点安装自动测量仪器外,还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来使线体在任何情况下均处于自由状态。

正垂线是在坝体的观测井等的上部悬挂带重锤的不锈钢丝,在重锤的重力作用下,垂线稳定时正好处于铅直状态。

将正垂线作为基准线,沿正垂线设置测点观测坝体不同高程的水平位移即为坝体的挠度。

倒垂线是将不锈钢丝的下端锚固在坝基下的岩体深处,上端连接在坝顶支架上油箱的浮筒处,在浮筒的浮力作用下,垂线稳定时正好处于铅直状态,其余观测方法与正垂线相同。

正、倒垂线既可以实现水平位移监测,又可实现混凝土坝的挠度观测。

2.1.4三门峡水文站三门峡水文站设立于1951年7月1日,前身是1919年3月设立的陕州水文站。

基本水尺断面位于三门峡水库下游1350m处。

据河源4439km,至河口1025km,据小浪底大坝约129km,控制黄河流域面积68.8万km^2。

其既是三门峡水库的出库站,又是小浪底水库的入库站,为国家重要水文站和重点报汛站,属一类站。

三门峡承担着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气温、水温、水质取样等测报任务。

其水位测量,通过HW-1000型非接触式超声波自记水位计进行观测。

2.1.5三门峡水文局测量专家传授经验晚上,老师请来了三门峡水文局测量大队的专家,给我们讲授实际工作经验:主要从事黄河断面的测量以及河道测量、控制点的引测,很少绘制地形图。

一般都是5k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有7-8km。

对于河道测量,基本上都是采用GPS测量,相对水准仪而言,劳动强度非常小,工作比较轻松-这些都是测量大队的纵向任务;大多数还是横向任务,即以创收为主,比如为高速公路测量地形图、进行土地调查等。

2.2参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长,涉及测绘工程的技术难点也相对较多,如超长输水线路施工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各级施工测量的必要精度、坐标系间的转换、高斯投影对施工测量的影响、国家水准点的稳定分析以及建筑物控制网与渠线控制网连接处成果使用等的技术问题。

此次参观实习主要分为以下个几个部分:参观穿黄隧道、了解扭曲面和倒虹吸工程。

2.2.1穿黄隧道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的关键性、控制性和标志性工程。

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上游约30 km 处, 总长19. 3 km,由南岸明渠、南岸退水建筑物、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段、出口建筑物、北岸明渠、北岸新莽河倒虹吸、老莽河倒虹吸、北岸防护堤、南北岸跨渠建筑物和南岸孤柏嘴控导工程等组成。

穿黄隧洞长4. 25 km, 双洞平行布置, 两洞中心线相距28 m, 单洞掘进直径7. 0 m, 采用盾构法施工。

隧洞在距北岸竖井3 450m 处建有南岸竖井和南岸洞门钢环, 盾构机在此出洞、检修、更换刀片并二次始发。

穿黄隧洞贯通要求是: 盾构机中心从南岸钢环几何中心驶出为理想状态; 偏差小于50 mm, 可以保证止水效果, 盾构机可以安全进洞; 偏差大于50 mm 小于100mm , 盾构机可以进洞但止水效果不能保证, 可能影响盾构机安全。

基于安全考虑, 设计要求隧洞贯通中误差不大于50mm。

穿黄隧洞施工控制测量可以分为3个部分: 地面控制网测量、竖井联系测量、洞内精密导线。

贯通误差包括横向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和垂直贯通误差。

来源于地面控制点测量误差、竖井定向误差、洞内导线误差、南岸洞门钢环测量误差、盾构机导向系统误差、盾构机的姿态操作控制误差等。

高程误差分为地面近井点误差、竖井传高误差和洞内水准误差。

3项中误差的限差均按10 mm 控制。

地面控制网测量分两部分:(1)穿黄工程施工控制网观测, 即大网的观测。

控制网点包括# B 黄河南∃及原布设HS01 ~ HS10 等11座标。

按C 级网精度进行观测, 观测两个时段, 每个时段2. 5 h。

水准观测按二等水准观测, 跨河水准采用双过江组成闭合路线, 其中一条过江采用GPS测量法; 另一处采用小角法进行跨河水准测量。

(2)加密控制网观测, 即近井点独立网观测。

施工单位加密控制点在%A、% B 标南北竖井进出口处共设置有11座标, 主要用于隧洞的定向和施工测量,是井下联系测量控制起算点, 精度要求高。

%A、% B 标竖井进出口处主要用于定向的8座加密控制点与起算点一起按独立网观测, 按优于C 级GPS精度测量。

竖井联系测量采用联系三角形法, 测角、测边仪器采用两台TCA2003 全站仪, 竖井上下同时观测, 竖井内悬挂2~ 3根0. 5 mm 高强钢丝作为联系三角形两点。

采用30~ 40 kg重锤和油桶作阻尼系统。

进行联系三角形测量时, 重复观测数组。

每组只将两垂线位置稍加移动, 测量方法完全相同。

由各组推算井下同一导线点之坐标和同一导线边之坐标方位角。

各组数值互差满足限差规定时, 取各组的平均值作为该次测量的最后成果。

竖井深约60m, 上下点高差测定采用铟钢基线尺精密量距配合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

洞内精密导线测量采用导线网, 为避免旁折光, 角度测量观测前后的异侧点, 同侧点及近点加测测距边,起闭于竖井联系测量引出的两条边。

对于仪器选择,需要精密仪器:地面控制选用Leica 1230 GPS 接收机, 竖井联系测量选用TCA2003全站仪, 高程测量仪器选用DNA03数字水准仪。

2.2.2倒虹吸工程和扭曲面施工原理当渠道与道路或河沟高程接近,处于平面交叉时,需要修一建筑物,使水从路面或河沟下穿过,此建筑物通常叫做倒虹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