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

1.原理:食品试样经湿消解或干灰化后,加入硫脲使五价砷预还原为三价砷,再加入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使

还原生成砷化氢,由氩气载入石英原子化器中分解为原子态砷,在特制砷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光激发下产

生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在固定条件下与被测液中的砷浓度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试剂

2.1氢氧化钠溶液(2 g/L)。

2.2硼氢化钠(Na BH。)溶液(10g/L):称取硼氢化钠10.O g,溶于 2 g/L氢氧化钠溶液 1 000 mL中,

混匀。此液于冰箱可保存10天,取出后应当日使用(也可称取

14 g硼氢化钾代替10g硼氢化钠)。

2.3硫脲溶液(50 g/L)。

2.4硫酸溶液(】十9):量取硫酸100m L,小心倒入水900m l。中,混匀。

2.5氢氧化钠溶液(100 g/L)(供配制砷标准溶液用,少量即够)。

2.6砷标准溶液

2.6.1 砷标准储备液:含砷0.1 m g/mI。。精确称取于。100%:干燥z h以上的三氧化二砷(A s203)

0.132 o g。加。[00 g/L氢氧化钠10mL,溶解,用适量水转入 1 000m I.容量瓶中,加(1+9)硫酸25mI.,

用水定容至刻度。

2.6.2砷使用标准液:含砷1 p∥mL。吸取1.00 m L砷标准储备液于100 m 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

刻度。此液应当日配制使用。

2.7湿消解试剂:硝酸、硫酸、高氯酸。

2.8千灰化试剂:六水硝酸镁(150 g/L)、氯化镁、盐酸(1+1)。3仪器

原子荧光光度计。

4分析步骤

4.1试样消解

4.1.1湿消解:固体试样称样 1 g~2.5 g,液体试样称样 5 g~10 g(或m I。)(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置人50 m L~。100 mL.锥形瓶中,同时做两份试剂空白。加硝酸20 m I。~40 mI。,硫酸1.25 m L,摇匀后

放置过夜,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若消解液处理至10 mI。左右时仍有未分解物质或色泽变深,取下

放冷,补加硝酸 5 m L~10 m L,再消解至10 mL左右观察,如此反复两三次,注意避免炭化。如仍不能

消解完全,则加入高氯酸 1 mL~2 m L,继续加热至消解完全后,再持续蒸发至高氯酸的白烟散尽,硫酸

的白烟开始冒出。冷却,加水25 m L,再蒸发至冒硫酸白烟。冷却,用水将内容物转入25 m L容量瓶或

比色管中,加入50 g/L硫脲2.5 m L,补水至刻度并混匀,备测。

4.1.2干灰化:一般应用于固体试样。称取1 g~2.5 g(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二位)于50 m L,~。100mL.

坩埚中,同时做两份试剂空白。加150 g/L硝酸镁10 m I。混匀,低热蒸于,将氧化镁 1 g仔细覆盖在干

渣上,于电炉上炭化至无黑烟,移入550~C:高温炉灰化 4 h。取出放冷,小心加入(1+1)盐酸10m L,以中

和氧化镁并溶解灰分,转入25 m l。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向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加入50 g/L硫脲2.5 mL,

另用(1+9)硫酸分次涮洗坩埚后转出合并,直至25 m L刻度,混匀备测。

4.2标准系列制备

取25 mL,容量瓶或比色管6支,依次准确加入 1 pg/

m l。砷使用标准液O、O.05、O.2、0.5、2.O、

5.Om L(备相当于砷浓度O、2.O矗0、20.o、80.0、200.O n g /mI。)各加(1+9)硫酸12.5m L,50 g/L硫脲

2.5 m L,补加水至刻度,混匀备测。

4.3测定

4.3.1仪器参考条件:光电倍增管电压:400 V;砷空心阴极灯

电流:35 m A;原子化器:温度820℃~

850℃;高度7 m m;氩气流速:载气600 m L/m l‘n;测量方式:荧光强度或浓度直读,读数方式:峰面积}读

数延迟时间:1s{读数时间:15 s;硼氢化钠溶液加入时间:5s;标液或样液加入体积:2 ml。。

4.3.2浓度方式测量:如直接测荧光强度,则在开机并设定好仪器条件后,预热稳定约20 m ln。按“B”

键进入空白值测量状态,连续用标准系列的“0”管进样,待读数稳定后,按空档键记录下空白值(即让仪

器自动扣底)即可开始测量。先依次测标准系列(可不再测“0”管)。标准系列测完后应仔细清洗进样器

(或更换一支),并再用“O”管测试使读数基本回零后,才能测试剂空白和试样,每测不同的试样前都应清

洗进样器。记录(或打印)下测量数据。

4.3.3仪器自动方式:利用仪器提供的软件功能可进行浓度直读测定,为此在开机、设定条件和预热

后,还需输入必要的参数,即:试样量(g或m L.);稀释体积(m L,);进样体积(m l。);结果的浓度单位;标准

系列各点的重复澳0量次数;标准系列的点数(不计零点),及各点的浓度值。首先进入空白值测量状态,

连续用标准系列的“0”管进样以获得稳定的空白值并执行自动扣底后,再依次测标准系列(此时“0”管需

再测一次)在测样液前,需再进入空白值测量状态,先用标准系列“0”管测试使读数复原并稳定后,再用

两个试剂空白各进一次样,让仪器取其均值作为扣底的空白值,随后即可依次测试样。测定完毕后退回

主菜单,选择“打印报告”即可将测定结果打出。

5结果计算

如果采用荧光强度测量方式,则需先对标准系列的结果进行回归运算(由于测量时“O”管强制为0,

故零点值应该输入以占据一个点位),然后根据回归方程求出试剂空白液和试样被测液的砷浓度,再按

式(1)计算试样的砷含量:

X=(C?Co)×V×1000

m×1000×1000 (2)

式中:

X——试样的砷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或毫克每升(mg/k g或

m g/L)

c。——试样被测液的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 g/rn L);G——试剂空白液的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 g/m L);

m——试样的质量或体积,单位为克或毫升(g或m l。)。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精密度

湿消解法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干灰化法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

7准确度

湿消解法测定的回收率为90%~:105%;干灰化法测定的回收率为85%~100%。

食品生产作业指导书

篇一:作业指导书(食品类生产) 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规定 1、每个项目所有的生产工作完成后,进行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工作。 2、固定设备用餐具洗涤剂清洗干净,用毛巾擦干。 3、所有生产用的工具必须用餐具洗涤剂清洗干净,擦干。分别送入各区域所设置的消毒间消毒30分钟备用。 、无菌灌装间和炒制间使用的工具送入2#消毒间消毒. 、配料间、精加工间、粗加工间使用的工具放入1# 消毒间消毒。 4、清点器皿、工具数量,消毒时不能有遗漏。 5、设备由专管人员定期维护。 杀菌设施的控制和杀菌效果的监测 1、目的:有效去除或防止细菌污染,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杀菌参数的选择选用一定要适当,不能缺少也不能超标,一定 要达到最佳效果。控制条件一般为: 、安装紫外线灯电压:40v-240v,消毒间是专门用于杀菌消毒包装物的,室内设有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线杀菌灯。 、消毒杀菌时,紫外线灯和臭氧发生器必须同时打开。 、开启时间为30分钟。 3、紫外线灯和臭氧发生器同时打开后严禁人员进入消毒间,以免人员受到紫外线伤害和臭氧中毒。 4、工作人员要随时检查杀菌效果。当发现杀菌效果达不到要求时,需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杀菌效果达到规定要求。 5、当措施无效时,应立即停止生产,上报质量负责人,作好记录。 6、更衣室内安装不绣纲衣架。安装紫外线灯6个,电压为40v—240v。衣架离紫外线高度不超过一米。 包装物的质量控制 1、目的:对所使用包装物的质量进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2、验收:采购的包装物,除了按《产品验收准则》进行验收外,还须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验: 、破损、污染、数量、感官质量、印刷、 、只有检验合格的包装物,才能入库和使用。 3、库存 、分类存放 、配置要求(消防装置) 4、瓶子、瓶盖的质量控制要求 、挑选出不合格的瓶子、盖子如:瓶口破损、盖口破损、图案不清、盖子变形等。 、清水冲洗瓶子,除出内外部污渍后,将洗干净的瓶子进行臭氧或高温消毒后放入1号消毒间待用。 、消毒间采用臭氧发生器及紫外线消毒杀菌,杀菌时间为30分钟,臭氧器工作时禁止人员入内。 、内、外袋的包装物放入洁净的筐内,进行臭氧、紫外线的杀菌消毒30分钟。 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 1、操作人员,包括新上岗人员必须经过卫生部门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病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在车间工作。 3、所有员工上岗前,必须先经过卫生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1.原理 食品试样经湿消解或干灰化后,加入硫脲使五价砷预还原为三价砷,再加入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使还原生成砷化氢,由氩气载入石英原子化器中分解为原子态砷,在特制砷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光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在固定条件下与被测液中的砷浓度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试剂 2.1氢氧化钠溶液(2g/L)。 2.2硼氢化钠(NaBH。)溶液(10g/L):称取硼氢化钠10.O g,溶于2 g/L氢氧化钠溶液1000mL中,混匀。此液于冰箱可保存10天,取出后应当日使用(也可称取14g硼氢化钾代替10g硼氢化钠)。 2.3硫脲溶液(50g/L)。 2.4硫酸溶液(1+9):量取硫酸100 mL,小心倒入水900 ml。中,混匀。 2.5氢氧化钠溶液(100g/L)(供配制砷标准溶液用,少量即够)。 2.6砷标准储备液:含砷0.1 mg/mI。精确称取于100℃干燥2h以上的三氧化二砷(As203)0.1320g,加100g/L氢氧化钠10mL,溶解,用适量水转入1 000mI.容量瓶中,加(1+9)硫酸25mI,用水定容至刻度。 2.7砷使用标准液:含砷1μg/mL。吸取1.00 mL砷标准储备液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液应当日配制使用。 2.8湿消解试剂:硝酸、硫酸、高氯酸。 2.9千灰化试剂:六水硝酸镁(150g/L)、氯化镁、盐酸(1+1)。 3仪器 原子荧光光度计。 4分析步骤 4.1试样消解 4.1.1湿消解:固体试样称样1 g~2.5 g,液体试样称样5 g~10 g(或mI。)(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二位),置人50mL~100mL锥形瓶中,同时做两份试剂空白。加硝酸20mI~40mI,硫酸1.25 mL,摇匀后放置过夜,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若消

食物中砷的测定方法

食物中砷的测定方法 此处介绍银盐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银盐法 1.原理 样品经消化后,以碘化钾、氯化亚锡将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然后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经银盐溶液吸收后,形成红色胶态物,在510nm处比色,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最低检出量为0.2mg/kg。 2.适用范围 标准方法(GB/T5009.11-1996),适用于各类食品中总砷的测定。 3.试剂 除另有规定,所用的试剂为分析纯试剂,水为蒸馏水或同等纯度水。 (1) 硝酸。 (2) 硫酸。 (3) 盐酸。 (4) 硝酸+高氯酸混合液(4+1):量取80ml硝酸,加20ml高氯酸,混匀。 (5) 硝酸镁溶液(150g/L):称取15g硝酸镁〖Mg(NO3)2·6H2O〗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6) 氧化镁。 (7) 碘化钾溶液(150g/L):称取15g碘化钾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储于棕色瓶中。 (8) 酸性氯化亚锡溶液:称取40.0g氯化亚锡(SnCl2·2H2O),加盐酸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加入数颗金属锡粒。 **氯化亚锡(SnCl2)又称二氯化锡,白色或半透明晶体,带二个分子结晶水(SnCl2·2H2O)的是无色针状或片状晶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氯化亚锡试剂不稳定,在空气中被氧化成不溶性氯氧化物,失去还原作用,为了保持试剂具有稳定的还原性,在配制时,加盐酸溶解为酸性氯化亚锡溶液,并加入数粒金属锡粒,使其持续反应生成氯化亚锡及新生态氢,使溶液具有还原性。 氯化亚锡在本实验的作用为将As5+还原为As3+;在锌粒表面沉积锡层以抑制产生氢气作用过猛。 (9)盐酸溶液(1+1):量取50ml盐酸,小心倒入50ml水中,混匀。 (10)乙酸铅溶液(100g/L)。 (11)乙酸铅棉花:用100g/L乙酸铅溶液浸透脱脂棉后,压除多余溶液,并使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储存于玻璃瓶中。 **乙酸铅棉花塞入导气管中,是为吸收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使其生成硫化铅而滞留在棉花上,以免吸收液吸收产生干扰,硫化物和银离子生成灰黑色的硫化银,但乙酸铅棉花要塞得不松不紧为宜。 (12)无砷锌粒。 不同形状和规格的无砷锌粒,因其表面积不同,与酸反应的速度就不同,这样生成的氢气气体流速不同,将直接影响吸收效率和测定结果。一般认为蜂窝状锌粒3g,或大颗粒锌粒5g 均可获得良好结果。也有人认为大小颗粒的锌粒混合使用则效果满意。一般确定标准曲线与试样均用同一规格的锌粒为宜。 (13)氢氧化钠溶液(200g/L)。 (14)硫酸溶液(6+94):量取6.0ml硫酸,小心倒入94ml水中,混匀。

测定砷含量的几种方法

此处介绍银盐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银盐法 1.原理 样品经消化后,以碘化钾、氯化亚锡将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然后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经银盐溶液吸收后,形成红色胶态物,在510nm处比色,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最低检出量为0.2mg/kg。 2.适用范围 标准方法(GB/T5009.11-1996),适用于各类食品中总砷的测定。 3.试剂 除另有规定,所用的试剂为分析纯试剂,水为蒸馏水或同等纯度水。 (1)硝酸。 (2)硫酸。 (3)盐酸。 (4)硝酸+高氯酸混合液(4+1):量取80ml硝酸,加20ml高氯酸,混匀。(5)硝酸镁溶液(150g/L):称取15g硝酸镁〖Mg(NO3)2·6H2O〗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6)氧化镁。 (7)碘化钾溶液(150g/L):称取15g碘化钾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储于棕色瓶中。 (8)酸性氯化亚锡溶液:称取40.0g氯化亚锡(SnCl2·2H2O),加盐酸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加入数颗金属锡粒。 **氯化亚锡(SnCl2)又称二氯化锡,白色或半透明晶体,带二个分子结晶水(SnCl2·2H2O)的是无色针状或片状晶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氯化亚锡试剂不稳定,在空气中被氧化成不溶性氯氧化物,失去还原作用,为了保持试剂具有稳定的还原性,在配制时,加盐酸溶解为酸性氯化亚锡溶液,并加入数粒金属锡粒,使其持续反应生成氯化亚锡及新生态氢,使溶液具有还原性。 氯化亚锡在本实验的作用为将As5+还原为As3+;在锌粒表面沉积锡层以抑制产生氢气作用过猛。 (9)盐酸溶液(1+1):量取50ml盐酸,小心倒入50ml水中,混匀。 (10)乙酸铅溶液(100g/L)。 (11)乙酸铅棉花:用100g/L乙酸铅溶液浸透脱脂棉后,压除多余溶液,并使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储存于玻璃瓶中。 **乙酸铅棉花塞入导气管中,是为吸收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使其生成硫化铅而滞留在棉花上,以免吸收液吸收产生干扰,硫化物和银离子生成灰黑色的硫化银,但乙酸铅棉花要塞得不松不紧为宜。 (12)无砷锌粒。 不同形状和规格的无砷锌粒,因其表面积不同,与酸反应的速度就不同,这样生成的氢气气体流速不同,将直接影响吸收效率和测定结果。一般认为蜂窝状锌粒3g,或大颗粒锌粒5g均可获得良好结果。也有人认为大小颗粒的锌粒混合使用则效果满意。一般确定标准曲线与试样均用同一规格的锌粒为宜。 (13)氢氧化钠溶液(200g/L)。 (14)硫酸溶液(6+94):量取6.0ml硫酸,小心倒入94ml水中,混匀。 (15)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三乙醇胺-三氯甲烷溶液:称取0.25g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C2H5)2NCS2Ag〗置于乳钵中,加少量三氯甲烷研磨,移入100ml

石脑油中砷含量的测定

石脑油中砷含量测定法 李芬 (质量监督检察科) 摘要:建立了一种原子荧光法测定石脑油中砷含量的新方法。对仪器的工作条件以及实验条件分别进行了优化。用该方法测定石脑油中砷含量的检出限为0.02 u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3%,加标回收率为97.1%~102.0%。该方法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石脑油样品中砷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石脑油砷原子荧光 1.前言 砷是石油加工过程中的一种毒物,极易与贵金属催化剂Pt、Pd 等形成化合物致使其活性降低,甚至导致催化剂永久性中毒而失活。当石脑油作为重整原料时,含有10-9数量级的砷化物就可使重整催化剂中毒而失活,因此石脑油中砷含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质量指标。准确测定石脑油中的砷含量,对于指导油品脱砷、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石脑油中砷含量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电量法[1]、分光光度法[2-4]、原子吸收光谱法[5]等,但这些方法存在回收率偏低、氢化物发生不完全、测量结果重复性差、灵敏度低等特点。原子荧光光谱法是目前测定砷元素最灵敏的方法之一,已在环境[6]、食品[7]、地矿[8]等领

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方法采用氢化物发生与原子荧光光谱法联用技术,对石脑油样品的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石脑油中砷含量的方法。 2. 原理 2.1仪器原理 原子荧光光度计是利用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将样品溶液中的待分析元素还原为挥发性共价气态氢化物(或原子蒸汽),然后借助载气将其导入原子化器,在氩-氢火焰中原子化而形成基态原子。基态原子吸收光源的能量而变成激发态,激发态原子在去活化过程中将吸收的能量以荧光的形式释放出来,此荧光信号的强弱与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成线性关系,因此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就可以确定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2. 2方法原理 用一定比例的优级纯盐酸溶液萃取石脑油中的砷化物,转移酸溶液至容量瓶中,加入硫脲溶液,并控制其酸度,将砷五价预还原为砷三价。在选定的仪器条件下,以盐酸为载流、硼氢化钾溶液为还原剂,发生砷氢化反应。以氩气为载气将砷化氢携入石英炉原子化器中进行原子化,转化为原子态砷。以砷特种空心阴极灯作激发光源,使砷原子发射出荧光,其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砷含量成正比。检测砷元素的荧光强度,并与砷标准溶液校正曲线比较,计算得到样品砷含量。 3.材料与方法 3.1仪器及工作条件

果蔬汁饮料生产作业指导书

果蔬汁饮料生产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GMP) 1、目的 指导生产人员生产操作,使果汁饮料生产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果汁饮料的生产操作。 3、职责 3.1生产车间负责果汁饮料的生产操作,并负责进行记录。 3.2检验室负责在制品质量检查,并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置。 4、作业过程 4.1工艺流程 见文件《生产工艺流程图》。 4.2作业流程 4.2.1工艺水制取 4.2.1.1每天生产前,对砂滤罐、碳滤罐进行5~10分钟“反、正”冲,直到排出之水无杂质。 4.2.1.2经砂滤、碳滤制取初滤水入水罐中备用。 4.2.1.3生产时打开初滤水罐底阀,并开启紫外线灭菌器,启水泵经5u和1u 精滤和紫外线消毒器消毒以制取精滤工艺水,供生产备用。 4.2.2原辅材料购进验收

4.2.2.1选用符合产品标准的各类食品用原辅料,已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浓缩果汁、果葡糖浆、白砂糖和食品添加剂等,必须采购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并经第三方检验合格并有合格证的产品,按《进货查验及记录规范》进行验收,不合格品严禁投入生产。 4.2.2.2原辅材料按先入先出原则,并确保在保质期内无变质现象才能投入生产。不得使用来历不明的原料进行生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添加量应严格按照GB2760的规定。 4.2.2.3浓缩果汁必须保存在5℃冷库存中,随用随取,用后即送回,防止变质。 4.2.3溶糖 根据配方要求,准确称取并经复核无误之相应份量之果葡糖浆(或白砂糖),同时将溶糖缸加入约300kgRO水,通蒸汽开搅拌将RO水煮至80℃左右,再加入已称量好之糖浆或白砂糖,使之完全溶解,并继续加热至90±否2℃。保温20分钟。 4.2.4配料调配 将溶化之糖浆经过滤器泵入配料缸内,然后将浓缩果汁用工艺水充分溶解,加入到配料缸内,再根据配方要求,称量并复核好所需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并按①原糖浆②果汁③山梨酸钾或苯甲酸钠④甜味剂⑤抗氧化剂⑥酸味剂⑦香精⑧色素等加料顺序边搅拌边加入配料缸内,最后加水定容至1.8吨之刻度处,,继续搅拌15分钟,再由检验室检测糖、酸度及外观,符合要求即泵出经过滤器至暂贮缸。 4.2.5UHT灭菌、冷却 4.2. 5.1检查UHT设备、管道、阀是否畅通,温度表、蒸汽、压力表是否正常。

食品检验饮料检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包装检验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 一、直接主管: 车间主任、工段长 二、检验员的职位目的: 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检测, 做到每盒、每件合格。 三、工作内容: 1.准备好今天工作所用的原始记录、报表; 2.准备好合格证、外箱日期条码; 3.准备好检测用器具: 比重计、量筒、折光仪、测漏液、电子 称等; 3.1每罐的第一盒检测项目: 口感、气味、色泽、温度、比重、杂质、固形物含量; 3.2生产过程中取样检测项目: 口感、温度、比重、杂质、固形物含量; 3.3临近结束时抽检项目: 口感、温度、比重、杂质、固形物含量; 3.4每一次停机后, 重新开机要检测头几盒产品, 项目: 罐装量、杂质等物; 3.5如果成品奶中泡沫较多不易测定, 则对其进行固形物含量检测;

4.检查纸盒( 瓶子) 成形后的外观及密封情况; 5.检查灌装后的净含量( 或称重) 、批号是否正确( 注意漏打批号 的) ; 6.检查箱、盒、合格证、吸管是否一致; 7.产品合格证的领取、填制与发放: 7.1合格证上应有检验员的号码和生产日期; 7.2按每个批号数量发放合格证; 8.产品取样: 按品控部要求进行取样( 取样要有代表性) 并入库存 放( 标记) ; 9.产品入库: 检验核实数量, 检查有无漏打及其它不合格情况。 ( 每一托盘应有标记: ①生产日期; ②罐号; ③批号; ④数量。) 10.产品品尝后需倒掉, 其它人一律不得品尝; 11.认真填写”包装检验记录表”和”包材领用及使用记录表”( 后 表需班长签字) ; 12.生产结束后把各种记录上交到生产办公室。 13.检验员有权对车间卫生进行检查, 如卫生不合格班长签字。

食品中铅镉砷的测定国标

食品中铅的测定: 第一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3 原理 试样经灰化或酸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nm 共振线, 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与铅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4 试剂和材料 硝酸:优级纯。 过硫酸铵。 过氧化氢(30%)。 高氯酸:优级纯。 硝酸(1+1):取50 mL 硝酸慢慢加入50 mL 水中。 硝酸(mol/L):取mL 硝酸加入50 mL 水中,稀释至100 mL。 硝酸(l mo1/L):取mL 硝酸加入50 mL 水中,稀释至100 mL。 磷酸二氢铵溶液(20 g/L):称取g 磷酸二氢铵,以水溶解稀释至100 mL。 混合酸:硝酸十高氯酸(9+1)。取9 份硝酸与1 份高氯酸混合。 铅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g 金属铅(%),分次加少量硝酸(),加热溶解,总量不超过37 mL,移入1000 mL 容量瓶,加水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毫升含mg 铅。 铅标准使用液:每次吸取铅标准储备液mL 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硝酸()至刻度。如此经多次稀释成每毫升含ng,ng,ng,ng,ng 铅的标准使用液。 5 仪器和设备 原子吸收光谱仪,附石墨炉及铅空心阴极灯。 马弗炉。 天平:感量为1 mg。 干燥恒温箱。 瓷坩埚。 压力消解器、压力消解罐或压力溶弹。 可调式电热板、可调式电炉。 6 分析步骤 试样消解(可根据实验室条件选用以下任何一种方法消解) 湿式消解法:称取试样1 g~5 g(精确到g)于锥形瓶或高脚烧杯中,放数粒玻璃珠,加10 mL 混合酸(),加盖浸泡过夜,加一小漏斗于电炉上消解,若变棕黑色,再加混合酸,直至冒白烟,消化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用滴管将试样消化液洗入或过滤入(视消化后试样的盐分而定)10 mL~25 mL 容量瓶中,用水少量多次洗涤锥形瓶或高脚烧杯,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作试剂空白。 测定 仪器条件:根据各自仪器性能调至最佳状态。参考条件为波长nm,狭缝nm~nm,灯电流5 mA~7 mA,干燥温度120 ℃,20 s;灰化温度450 ℃,持续15 s~20 s,原子化温度:1700 ℃~2300 ℃,持续4 s~5 s,背景校正为氘灯或塞曼效应。 标准曲线绘制:吸取上面配制的铅标准使用液ng/mL(或μg/L),ng/mL(或μg/L),ng/mL(或μg/L),ng/mL(或μg/L),ng/mL(或μg/L)各10 μL,注入石墨炉,测得其吸光值并求得吸光值与浓度关系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试样测定:分别吸取样液和试剂空白液各10 μL,注入石墨炉,测得其吸光值,代入标准系列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求得样液中铅含量。

作业指导书(食品类生产)

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规定 1、每个项目所有的生产工作完成后,进行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工作。 2、固定设备用餐具洗涤剂清洗干净,用毛巾擦干。 3、所有生产用的工具必须用餐具洗涤剂清洗干净,擦干。分别送入各区域所设置的消毒间消毒30 分钟备用。 3.1 、无菌灌装间和炒制间使用的工具送入2#消毒间消毒. 3.2 、配料间、精加工间、粗加工间使用的 工具放入1# 消毒间消毒。 4、清点器皿、工具数量,消毒时不能有遗漏。 5 、设备由专管人员定期维护。

杀菌设施的控制和杀菌效果的监测 1、目的:有效去除或防止细菌污染,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杀菌参数的选择选用一定要适当,不能缺少也不能超标,一定要达到最佳 效果。控制条件一般为: 2.1 、安装紫外线灯电压:40V-240V ,消毒间是专门用于杀菌消毒包装物 的,室内设有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线杀菌灯。 2.2 、消毒杀菌时,紫外线灯和臭氧发生器必须同时打开。 2.3 、开启时间为30 分钟。 3、紫外线灯和臭氧发生器同时打开后严禁人员进入消毒间,以免人员受到紫外 线伤害和臭氧中毒。 4、工作人员要随时检查杀菌效果。当发现杀菌效果达不到要求时,需立即查明 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杀菌效果达到规定要求。 5、当措施无效时,应立即停止生产,上报质量负责人,作好记录。 6、更衣室内安装不绣纲衣架。安装紫外线灯6 个,电压为 40V —240V。衣架离紫外线高度不超过一米。

包装物的质量控制 1、目的:对所使用包装物的质量进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2、验收:采购的包装物,除了按《产品验收准则》进行验收外,还须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验: 2.1、破损、污染、数量、感官质量、印刷、 2.2、只有检验合格的包装物,才能入库和使用。 3、库存 3.1、分类存放 3.2、配置要求(消防装置) 4、瓶子、瓶盖的质量控制要求 4.1、挑选出不合格的瓶子、盖子如:瓶口破损、盖口破损、图案不清、盖子变形等。 4.2、清水冲洗瓶子,除出内外部污渍后,将洗干净的瓶子进行臭氧或高温消毒后放入 1 号消毒间待用。 4.3、消毒间采用臭氧发生器及紫外线消毒杀菌,杀菌时间为30 分钟,臭氧器工作时禁止人员入内。 4.4、内、外袋的包装物放入洁净的筐内,进行臭氧、紫外线的杀菌消毒30分钟。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总砷的测定。 其最低检出浓度:银盐法(测定用样品相当5g)为0.2mg/kg;砷斑法(测定用样品相当2g)为0.25mg/kg;硼氢化物还原比色法(测定用样品相当5g)为 0.05mg/kg。 第一篇银盐法(第一法) 2 原理 样品经消化后,以碘化钾、氯化亚锡将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然后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经银盐溶液吸收后,形成红色胶态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3 试剂 除特别注明外,所用试剂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 3.1 硝酸。 3.2 硫酸。 3.3 盐酸。 3.4 氧化镁。 3.5 无砷锌粒。 3.6 硝酸—高氯酸混合溶液(4+1):量取80mL硝酸,加20mL高氯酸,混匀。 3.7 硝酸镁溶液(150g/L):称取15g硝酸镁[Mg(NO 3) 2 ·6H 2 O],溶于水中, 并稀释至100mL。 3.8 碘化钾溶液(150g/L):贮存于棕色瓶中。 3.9 酸性氯化亚锡溶液:称取40g氯化亚锡(SnCl 2·2H 2 O),加盐酸溶解并 稀释至100mL,加入数颗金属锡粒。 3.10 盐酸(1+1):量取50mL盐酸,加水稀释至100mL。 3.11 乙酸铅溶液(100g/L)。 3.12 乙酸铅棉花:用乙酸铅溶液(100g/L)浸透脱脂棉后,压除多余溶液,并使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贮存于玻璃瓶中。 3.13 氢氧化钠溶液(200g/L)。 3.14 硫酸(6+94):量取6.0mL硫酸,加于80mL水中,冷后再加水稀释至100mL。 3.15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三乙醇胺—三氯甲烷溶液:称取0.25g二 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C 2H 5 ) 2 NCS 2 Ag],置于乳钵中,加少量三氯甲烷研磨,移 入100mL量筒中,加入1.8mL三乙醇胺,再用三氯甲烷分次洗涤乳钵,洗液一并移入量筒中,再用三氯甲烷稀释至100mL,放置过夜。滤入棕色瓶中贮存。 3.16 砷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320g在硫酸干燥器中干燥过的或在100℃干燥2h的三氧化二砷,加5mL氢氧化钠溶液(200g/L),溶解后加25mL硫酸(6+94),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新煮沸冷却的水稀释至刻度,贮存于棕色玻塞瓶中。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10mg砷。 3.17 砷标准使用液:吸取1.0mL砷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1mL 硫酸(6+94),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μg砷。

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参考式样

说明:以下内容从互联上下载,不对内容的科学性负责,其格 式可供企业参考 月饼生产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工艺流程:配料(※)→和面→成型→烘烤(※)→冷却→包装→检验→入库 ※---为关键控制点 使用设备:和面机、压面机、不锈钢锅。 工具:操作台板、台秤、擀面杖、月饼模、烤盘、不锈钢盆、蒸笼、筛子、勺子、漏勺等。 控制糖含量40﹪左右,油脂含量12﹪左右,鸡蛋、枧水含量0.8﹪左右、水含量10﹪左右,添加剂符合GB 2760的要求、盐含量0.1﹪左右。 质量要求:达到月饼外形圆润饱满,印纹清晰,没有焦糊,四周饼腰微微凸,饼面不凹陷,没有毛边,爆裂、露馅等现象。饼面棕黄色,金黄油润,缘边乳黄色,底部棕黄而不焦黑,皮馅厚薄均匀,皮质松软,甜度适当,爽口不腻。 操作:

一、配料:(※关键控制点) 1、原料验收合格。根据产量按比例准备好原辅料。 2、将生产所需物料运到配料室,把鸡蛋打好放在不锈钢盆里,再用筛子把面粉过筛,油脂、糖、枧水、盐、添加剂称量好备用。 原料称量的顺序:根据产品标准由小到大进行称量,500g以内物料用天平称量,5kg以内物料用案秤称量,5kg以上用台秤称量。 3、配料过程工作人员要填写好工作记录。 二、和面: 1、先把白糖熬成75℃糖浆备用,再把面粉用蒸笼蒸熟,备用。 2、皮:先把面粉、油脂、糖浆、枧水、盐、添加剂、鸡蛋放入和面机内搅拌成面团,备用。 3、馅:先把熟面粉、小料(瓜子仁、花生米、芝麻、冬瓜糖、青红丝等)、油脂、糖浆放入和面机,和成能捏成球状为止,备用。 四、成型: 1、先把皮分成所需重量、再把馅分成所需重量备用。 2、先把皮按扁,再把馅料团成球状包进去,包好后,再放入月饼模具中,挤压成型. 五、烘烤:(※关键控制点烘烤温度上火230℃左右,下火180℃左右烤制时间10-15分钟)

物性分析仪在食品质构测定方面的应用(打印)

物性分析仪在食品质构测定方面的应用 摘要:质地特性是食品极其重要的品质因素。一般采用的感官评定方法主观因素偏重,而物性分析仪所反映的主要是与力学特性有关的食品质地特性,其结果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客观性,故其使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物性分析仪的原理及其在小麦粉制品、肉制品、水产品和乳制品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质地特性如硬度、脆性、胶粘性、回复性、弹性、凝胶强度等是食品极其重要的品质因素。国内外多年来一直沿用感官评价来对其进行评价。但由于感官评价的影响因素除了食品本身的色、香、味、质、形外,与评价员的嗜好、情绪、健康状况等不稳定因素有关,从而人为误差较大,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国内外专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客观、易行、标准化程度高的鉴定食用品质的方法,来准确地描述和控制质地,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1 物性分析仪的测定原理 德国人在1861年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台食品品质特性测定仪,用来测定胶状物的稳定程度。Szczenial等1963年确定了综合描述食品物性的“质构曲线解析法(TPA)”。现多使用英国Stable Micro Systems Inc.生产的TA—XT2型和TA—HD物性分析仪。物性分析仪主要包括主机、专用软件、备用探头及附件。其基本结构一般是由一个能对样品产生变形作用的机械装置,一个用于盛装样品的容器和一个对力、时间和变形率进行记录的记录系统组成。测试围绕着距离(distance)、时问(time)、作用力(force)三者进行测试和结果分析,也就是说,物性分析仪所反映的主要是与力学特性有关的食品质地特性,其结果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客观性,并可通过配备的专用软件对结果进行准确的数量化处理,以量化的指标来客观全面地评价食品,从而避免了人为因素对食品品质评价结果的主观影响。 2 常用的质构测定探头 2.1 圆柱形探头 用来对凝胶体、果胶、乳酸酪和人造奶油等作钻孔和穿透力测试以获得关于其坚硬度、坚固度和屈服点的数据。钻孑L测试可用来测压缩力和剪切力。 2.2 圆锥形探头 作为圆锥透度计,测试奶酪、人造奶油等具有塑性的样本,测得的结果比流变学方法精确。 2.3 压榨板

食品检验饮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包装检验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 一、直接主管:车间主任、工段长 三、工作内容: 1.准备好今天工作所用的原始记录、报表; 2.准备好合格证、外箱日期条码; 3.准备好检测用器具:比重计、量筒、折光仪、测漏液、电子称等; 3.1每罐的第一盒检测项目:口感、气味、色泽、温度、比重、杂质、固形物含量; 3.2生产过程中取样检测项目:口感、温度、比重、杂质、固形物含量; 3.3临近结束时抽检项目:口感、温度、比重、杂质、固形物含量; 3.4每一次停机后,重新开机要检测头几盒产品,项目:罐装量、杂质等物; 3.5如果成品奶中泡沫较多不易测定,则对其进行固形物含量检测; 4.检查纸盒(瓶子)成形后的外观及密封情况; 5.检查灌装后的净含量(或称重)、批号是否正确(注意漏打批号的); 6.检查箱、盒、合格证、吸管是否一致; 7.产品合格证的领取、填制与发放: 7.1合格证上应有检验员的号码和生产日期; 7.2按每个批号数量发放合格证; 8.产品取样:按品控部要求进行取样(取样要有代表性)并入库存放(标记); 9.产品入库:检验核实数量,检查有无漏打及其它不合格情况。(每一托盘应有 标记:①生产日期;②罐号;③批号;④数量。) 10.产品品尝后需倒掉,其他人一律不得品尝; 11.认真填写“包装检验记录表”和“包材领用及使用记录表”(后表需班长签字); 12.生产结束后把各种记录上交到生产办公室。 13.检验员有权对车间卫生进行检查,如卫生不合格班长签字。

饮料车间灯检岗位记录表

生产品种/规格:生产日期: 审核:填表人: 说明:原则上灯检人员每30分钟轮换一次,记录填写可用“√”表示正常;无法用数字表示,可用“严重”或“较严重”表示;无此项用“/”划掉,备注栏内应填入停机起始时间及原因。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 1.原理:食品试样经湿消解或干灰化后,加入硫脲使五价砷预还原为三价砷,再加入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使 还原生成砷化氢,由氩气载入石英原子化器中分解为原子态砷,在特制砷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光激发下产 生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在固定条件下与被测液中的砷浓度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试剂 2.1氢氧化钠溶液(2 g/L)。 2.2硼氢化钠(Na BH。)溶液(10g/L):称取硼氢化钠10.O g,溶于 2 g/L氢氧化钠溶液 1 000 mL中, 混匀。此液于冰箱可保存10天,取出后应当日使用(也可称取 14 g硼氢化钾代替10g硼氢化钠)。 2.3硫脲溶液(50 g/L)。 2.4硫酸溶液(】十9):量取硫酸100m L,小心倒入水900m l。中,混匀。 2.5氢氧化钠溶液(100 g/L)(供配制砷标准溶液用,少量即够)。 2.6砷标准溶液 2.6.1 砷标准储备液:含砷0.1 m g/mI。。精确称取于。100%:干燥z h以上的三氧化二砷(A s203) 0.132 o g。加。[00 g/L氢氧化钠10mL,溶解,用适量水转入 1 000m I.容量瓶中,加(1+9)硫酸25mI., 用水定容至刻度。 2.6.2砷使用标准液:含砷1 p∥mL。吸取1.00 m L砷标准储备液于100 m 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 刻度。此液应当日配制使用。 2.7湿消解试剂:硝酸、硫酸、高氯酸。 2.8千灰化试剂:六水硝酸镁(150 g/L)、氯化镁、盐酸(1+1)。3仪器 原子荧光光度计。 4分析步骤 4.1试样消解 4.1.1湿消解:固体试样称样 1 g~2.5 g,液体试样称样 5 g~10 g(或m I。)(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置人50 m L~。100 mL.锥形瓶中,同时做两份试剂空白。加硝酸20 m I。~40 mI。,硫酸1.25 m L,摇匀后 放置过夜,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若消解液处理至10 mI。左右时仍有未分解物质或色泽变深,取下 放冷,补加硝酸 5 m L~10 m L,再消解至10 mL左右观察,如此反复两三次,注意避免炭化。如仍不能

五 食品质构

5 食品质构 一名词解释 1.食品的质构(ISO):用力学的、触觉的,可能的话包括视 觉的、听觉的方法能够感知的食品的流变学特性的综合感觉。 2.凝聚性(cohesiveness) :指形成食品形态所需的内部结合 力的大小。 3.咀嚼性(chewiness):指把固态食品咀嚼成能够吞咽的状态 所需要的能量。 4.硬度(hardness):使物体变形所需要的力。 5.酥脆性(brittleness):破碎产品所需要的力。 6.胶黏性(gumminess):把半固态食品咀嚼成能够吞咽的状 态所需要的能量。 7.粘附性(adhesiveness):食品表面和其它物体(舌、牙、口 腔)附着时,剥离它们所需要的力。 二问答题 1.食品质构有何特点? 答: 1 质构是由食品成分和组织结构决定的物理性质; 2 质构属于机械的和流变学的物理性质; 3 质构不是单一性质,是有多种因素影响的复合性质; 4 质构主要是由食品与口腔、手等人体部位的接触而感受 的物理性质; 5 质构与气味、风味等化学性质无关; 6 质构的客观测定结果用力、变形和时间的函数来表示。 2.什么是理想的质构测定方法? 答:①操作简单、快捷、适于日常使用 ②与感官检验的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 ③很好的模拟咀嚼过程、完整的质构测定、参数意义明确,便于分析。

5.2.2 质构测试仪 简称质构仪,也叫物性分析仪,是通过模拟人的触觉,分析检测触觉中的物理特征,是食品工业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质构测定仪器,因为它的可扩展性,可以测性的质构特性参数丰富,也称作食品质构的万能测试机。 5.2.2.1 测定原理 其基本结构一般是由一个能对样品产生变形作用的探头,一个用于支撑样品的底座和一个对力进行感应的力量感应源这三部分组成。 质构仪测试原理是:力量感应源连接探头,探头可以随主机曲臂做上升或下降运动(即Compress和Tension),主机内部电路控制部分和数据存储器会记录探头运动的时间、高度和探头所受到的力量,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同时绘出传感器受力与其移动时间或距离的曲线。由于传感器是在设定的速度下匀速移动,因此,横坐标时间和距离可以自动转换。 因为质构仪可配置多种传感器,所以质构仪可以检测食品多个机械性能参数和感官评价参数。 5.2.2.2 测定方法 质构仪的检测方法包括五种基本模式:压缩实验、穿刺实验、剪切实验、弯曲实验、拉伸实验,这些模式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和配置不同形状的探头和来实现。除了这五种基本模式之外还有一个全质构测试(TPA,Texture Profile Abalysis)。 (1)全质构测试 全质构测试(Texture Profile Analysis,简写TPA),又称二次咀嚼实验,这个测试方法最早是由Szczeniak等人于1963年提出来的,可以用来综合描述食品的物性。 3.解释全质构测试过程和测试曲线 答:TPA测试过程:TPA测试时,用的是一个圆盘形探头,探头截面积要大于样品面积,探头的运行轨迹如下: ①探头从起始位置开始,先以一速率压向测试样品 ②接触到样品的表面后再以测试速率对样品进行压缩一定的距离

食品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食品公司实验室作业指 导书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x食品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目录 第一部分:化验室手册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二、实验室设施与环境 三、化验仪器药品的管理控制 四、检验样品的管理 五、化验室记录清单 第二部分实验室检验规程 一、概况 (一)质量方针及目标 (二)执行标准 (三)人员构成情况 (四)主要监视和测量装置情况 (五)主要检验项目及周期 二、职责和权限 三、工作要求 四、考核制度 (一)考核表 (二)工作分工表

(三)记录 五、安全操作规程 (一)防火 (二)灭火 (三)防爆 (四)防毒 (五)防风 六、设备仪器操作规程 (1)722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2)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3)PH计操作规程 (4)冰箱操作规程 (5)干燥箱操作规程 (6)水浴锅操作规程 (7)浊度仪操作规程 (8)蒸馏水操作规程 (9)超声波洗涤操作规程(10)显微镜操作规程 七、溶液配制及标定 (1)氢氧化钠溶液配制及标定(2)盐酸溶液配制及标定 (3)硫酸溶液配制及标定 (4)硫代硫酸钠溶液配制及标定(5)碘溶液配制及标定 (6)x溶液配制及标定

(9)配置溶液的一般要求 八.样品试验方法 第三部分食品安全管理 一、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 二、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三、原料采购制度 四、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五、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 六、仓库卫生岗位责任制 第四部分检验的基本知识 一、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 二、检验试剂的要求 三、检验器皿的要求 四、检验的一般步骤 五、检验的一般要求 六、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 七、实验室安全用电知识 第五部分检验标准 企业标准QB/LHH6406-□□□□□ 第六部分检验方法 第七部分校验仪器记录 化验室手册 引言 吴忠兰花花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占地164亩,检验科化验室面积2058平方米,微生物、理化实验室现有技术人员4名,微生物

作业指导书及制度

铜川市王益区全新食品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及管理制度 版本号/修改号:2008/01 受控状态: 2008年5月31日发布 2008年6月1日实施铜川市王益区全新食品有限公 烤鸡蛋作业指导书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质量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 采购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安全文明生产卫生管理制度 工艺管理制度 检验管理制度 检验规范管理制度 化验室管理制度 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成品库管理制度 原材料库房管理制度

文件管理制度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实施细则 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车间规章制度 员工奖罚制度 配料过程生产记录 烘烤过程生产记录 包装车间原始记录 产品检验报告 供应商资格认可表 人员名单 采购进货单 不合格原材料采购处理单 不合格品处理单 企业主要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厂区环境检查记录 个人卫生检查记录 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食品添加剂入库记录 食品添加剂出库记录 领料单 半成品检验记录

消毒记录 烤鸡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烤鸡蛋。 2 使用设备 蒸笼、烤箱 3 工艺流程 3.1选蛋:应选择表面光亮无裂痕的鲜鸡蛋。 3.2清洗:应将鸡蛋表面的粪便、血丝等洗干净。 3.3剥壳:将鸡蛋的外壳全部去掉,要求表面光滑无杂物。 3.4腌制:将剥好的鸡蛋放在腌制槽里腌制1个半小时。 3.5烘烤:前半小时150℃后一个半小时300℃,要求烤出的鸡蛋色泽金黄、蛋清劲道,蛋 黄沙暄, 3.6装袋、根据产品不同使用不同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要求袋外干净无杂质,袋口和 袋外无油污。 3.7灭菌:将包装好的鸡蛋放入灭菌箱内温度126℃时间8小时。 3.8成品:将灭菌好的鸡蛋放入成品库里待售。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使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对生产过程工艺和各项指标进行控制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2职责 生产部负责抽查生产工艺条件,并对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进行检验。 3、工艺流程 3.1抽样与抽样频率 3.2检验步骤 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对烤鸡蛋成品各项指标进行控制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以确保产品符

食品质构检测之面条拉伸性测试方法详解

食品质构检测之面条拉伸性测试方法详解

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因制作简单,烹制多样,既食用方便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和其他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并将风味发展到了极致。 拉面,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面条制品,自1999年“兰州拉面”与“北京全聚德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并称中式三大快餐之后,拉面已然成为“中华第一面”。拉面制作讲究,和、饧、扯、揉、抻、拉一项不能少,工艺繁琐复杂,其中抻和拉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决定了拉面的最终口感,比如弹性、爽滑性等。这除了与制作者的拉抻技术有关,最关键的还在于面条自身的拉伸性能。 目前,面条的拉伸性能的测定往往采用比较成熟的拉伸试验,反映在量化指标上主要有“抗拉强度”“应变率”等。抗拉强度,表示面条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即面条经过屈服阶段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横向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承受的最大力与面条原横截面积的比值,单位为MPa。“应变率”,指的是面条拉伸断裂前的最大伸长量与面条初始长度的比值,单位为%。 采用拉伸试验检测生面条的拉伸性能,除了能直观了解成型面条的抗拉伸断裂的能力以及延展性,还能根据测试数据及相关试验结果描绘出面粉的流变学特性,找出生产面粉的正常数值范围,是对面粉质量监控的一种有效手段。 对于拉面来说,拉面改良剂是广泛用于拉面制作的一种添加剂,能使面团产生较大的吸水性、延展性和粘性,使拉面光滑爽口。通过对添加改良剂的拉面面条进行拉伸试验,能准确的评价改良剂的改良效果,帮助面粉及面制品企业科研人员正确选择和应用不同性质的改良剂。 当拉伸试验应用于熟面条时,更是一种对其韧性、弹性和断裂性的直观评价方法。 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测试仪器:XLW(EC)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和拉伸测试装置,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XLW(EC)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集成拉伸、剥离、撕裂、热封等八种独立的测试程序,支持拉压双向试验模式,精度优于0.5级。拉伸测试装置是由两个带有卷轴的拉伸杆组成,其中一个拉伸杆固定在基座上。

食品生产工艺操作规范(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手册参考式样

精心整理

糖果生产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领料——化糖▲——过滤——真空熬制▲——冷却——加辅料▲——调和——成型——筛选——内包——成品检验▲——外包——入库 ▲---关键控制点

1领料: ①由专人到原料库领取销售部下达的生产通知单 ②按单确定所需的原料及计算其数量,领后置于车间相应位置并摆放整齐??注意点:⑴核对原材料品种及数量;??⑵拉条时,应检查拉车安全等情况,同时应特别小心原材料掉落造成浪费 2 ?? ℃。?? 3 ① ② ③?? ④4 ⑤??145℃ ⑥?? ⑦?? ⑧5 ⑨??①将冷却池中的糖膏冷却到110℃—115℃ ⑩??注意点:温度的控制 ?6加辅料、调和 ???①将第一道冷却的糖膏置于桌上,加入色素,辅料,香精,反复翻转折叠均匀。

???注意点:辅料翻转均匀。 ???②将翻好的糖胚置于冷却池中,折叠冷却,冷却到80℃—90℃可拉条。 ?注意点:温度的控制。 ?7成型 ??? ??? ??? ??? 218 22?? 23?? 249 25?? 26?? 27 28 29检验员在内包车间随机抽取样品,按照本产品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做好原始记录并出具检验报告。 3011外包 31经检验合格的产品送入外包车间进行外包装,对外包装袋及纸箱进行生产日期、品名的标注及净含量的检验。

3212入库 33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进入库房并开具入库单。 34 乳脂糖果生产作业指导书及关键控制点 领料冷却—— 1 ?? 2 ?? ℃。?? 3过滤 ??①过滤网为300目 ??②过滤网丝常检查,使用后及时清洗。 ??注意点:过滤网干净完好。 4熬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