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实验 砷的测定

合集下载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1.原理食品试样经湿消解或干灰化后,加入硫脲使五价砷预还原为三价砷,再加入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使还原生成砷化氢,由氩气载入石英原子化器中分解为原子态砷,在特制砷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光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在固定条件下与被测液中的砷浓度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试剂2.1氢氧化钠溶液(2g/L)。

2.2硼氢化钠(NaBH。

)溶液(10g/L):称取硼氢化钠10.O g,溶于2 g/L氢氧化钠溶液1000mL中,混匀。

此液于冰箱可保存10天,取出后应当日使用(也可称取14g硼氢化钾代替10g硼氢化钠)。

2.3硫脲溶液(50g/L)。

2.4硫酸溶液(1+9):量取硫酸100 mL,小心倒入水900 ml。

中,混匀。

2.5氢氧化钠溶液(100g/L)(供配制砷标准溶液用,少量即够)。

2.6砷标准储备液:含砷0.1 mg/mI。

精确称取于100℃干燥2h以上的三氧化二砷(As203)0.1320g,加100g/L氢氧化钠10mL,溶解,用适量水转入1 000mI.容量瓶中,加(1+9)硫酸25mI,用水定容至刻度。

2.7砷使用标准液:含砷1μg/mL。

吸取1.00 mL砷标准储备液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此液应当日配制使用。

2.8湿消解试剂:硝酸、硫酸、高氯酸。

2.9千灰化试剂:六水硝酸镁(150g/L)、氯化镁、盐酸(1+1)。

3仪器原子荧光光度计。

4分析步骤4.1试样消解4.1.1湿消解:固体试样称样1 g~2.5 g,液体试样称样5 g~10 g(或mI。

)(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二位),置人50mL~100mL锥形瓶中,同时做两份试剂空白。

加硝酸20mI~40mI,硫酸1.25 mL,摇匀后放置过夜,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

若消解液处理至10mI。

左右时仍有未分解物质或色泽变深,取下放冷,补加硝酸5mL~10mL,再消解至10mL左右观察,如此反复两三次,注意避免炭化。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砷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长期摄入过量的砷会导致各种疾病,包括癌症、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因此,对食品中的砷含量进行准确测定,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总砷是指食品中所有形态的砷的总量,包括有机砷和无机砷。

而无机砷是指那些不含碳的砷化合物,它们是最常见的一种食品中的砷污染物。

在测定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含量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样品的准备:样品的准备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污染,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

2. 仪器的选择:根据测定样品的种类和含量选择合适的仪器,并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3. 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各项参数,如温度、时间、pH值等,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数据处理:在测定结果得出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以便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总之,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认真对待,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定砷含量的几种方法

测定砷含量的几种方法

此处介绍银盐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银盐法1.原理样品经消化后,以碘化钾、氯化亚锡将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然后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经银盐溶液吸收后,形成红色胶态物,在510nm处比色,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最低检出量为0.2mg/kg。

2.适用范围标准方法(GB/T5009.11-1996),适用于各类食品中总砷的测定。

3.试剂除另有规定,所用的试剂为分析纯试剂,水为蒸馏水或同等纯度水。

(1)硝酸。

(2)硫酸。

(3)盐酸。

(4)硝酸+高氯酸混合液(4+1):量取80ml硝酸,加20ml高氯酸,混匀。

(5)硝酸镁溶液(150g/L):称取15g硝酸镁〖Mg(NO3)2·6H2O〗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6)氧化镁。

(7)碘化钾溶液(150g/L):称取15g碘化钾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储于棕色瓶中。

(8)酸性氯化亚锡溶液:称取40.0g氯化亚锡(SnCl2·2H2O),加盐酸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加入数颗金属锡粒。

**氯化亚锡(SnCl2)又称二氯化锡,白色或半透明晶体,带二个分子结晶水(SnCl2·2H2O)的是无色针状或片状晶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氯化亚锡试剂不稳定,在空气中被氧化成不溶性氯氧化物,失去还原作用,为了保持试剂具有稳定的还原性,在配制时,加盐酸溶解为酸性氯化亚锡溶液,并加入数粒金属锡粒,使其持续反应生成氯化亚锡及新生态氢,使溶液具有还原性。

氯化亚锡在本实验的作用为将As5+还原为As3+;在锌粒表面沉积锡层以抑制产生氢气作用过猛。

(9)盐酸溶液(1+1):量取50ml盐酸,小心倒入50ml水中,混匀。

(10)乙酸铅溶液(100g/L)。

(11)乙酸铅棉花:用100g/L乙酸铅溶液浸透脱脂棉后,压除多余溶液,并使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储存于玻璃瓶中。

**乙酸铅棉花塞入导气管中,是为吸收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使其生成硫化铅而滞留在棉花上,以免吸收液吸收产生干扰,硫化物和银离子生成灰黑色的硫化银,但乙酸铅棉花要塞得不松不紧为宜。

057食品中砷含量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057食品中砷含量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制定保健食品中砷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保健食品中砷含量测定的科学化。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中砷含量的测定。

三、责任者:QC四、规程:1. 方法一:按GB/T 5009.11-2003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的方法执行。

2. 方法二:2.1 试剂:2.1.1 硝酸2.1.2 过氧化氢2.1.3 碘化钾2.1.4 抗坏血酸2.1.5 氢氧化钠2.1.6 10%盐酸的配制:量取50ml盐酸加水稀释至500mL,混匀。

2.1.7 1%载液的配制:取5ml盐酸,用去离子水定容至500ml。

2.1.8 1.5%硼氢化钾配制:称取3g硼氢化钾放入塑料瓶中,再加入0.6g 氢氧化钠,用去离子水定容至200ml(保存使用期为一周)。

2.2 试样处理-压力消解罐消解法:2.2.1 称取1.00g试样于聚四氟乙烯内罐,加优级纯硝酸2ml~4ml浸泡过夜。

再加过氧化氢(30%)2ml~3ml(总量不能超过罐容积的三分之一)。

盖好内盖,旋紧不锈钢外套,放入恒温干燥箱,120℃~140℃保持3h~4h,在箱内自然冷却至室温,用滴管将消化液转移至小三角瓶中,并将消化罐用去离子水洗涤3-4次,洗涤液并入小三角瓶中,瓶口置一小漏斗,置于可调式电热板上赶酸(温度不可过高,不可蒸干),赶至消化液均匀覆盖三角瓶底时,加入适量去离子水再赶一次酸,至消化液2ml~3ml止,冷却后用10%盐酸转入25mL容量瓶中,用10%盐酸少量多次洗涤三角瓶,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

2.2.2 价态还原:加入0.2g碘化钾(碘化钾含量0.8%),倒入烧杯中,放置电炉上加热至微沸,再加入0.125g 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含量0.5%)。

3.标准曲线配制:3.1 砷标准使用液的配制:将1mL 100μg/mL 的As 标液放入100mL 的容量瓶中,加入0.8g 碘化钾,用10%的盐酸溶液定容至100mL ,倒入烧杯中,放置电炉上加热至微沸,放凉,加入0.5g 抗坏血酸。

食品中砷的测定

食品中砷的测定

食品科学学院本科实验项目实验5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1 实验目的(1) 学习银盐法测定砷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

2 实验原理样品消化后,以碘化钾,氯化亚锡将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然后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声称砷化氢,经银盐溶液吸收后,形成红色胶态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3 试剂与仪器主要试剂:4:1硝酸-高氯酸混合液、浓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碘化钾、40%酸性氯化亚锡溶液、无砷锌细粒、10%醋酸铅溶液、醋酸铅试纸、醋酸铅棉花、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三乙醇胺-三氯甲烷溶液、砷标准溶液。

主要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砷化氢吸收装置(见图2)。

图21—150ml 锥形瓶;2—气管;3—醋酸铅棉花;4—10ml 刻度离心管4 操作与结果(1) 样品处理准确称取样品10克,置于瓷坩埚中,加入氧化镁粉2克,10%硝酸镁溶液10毫升,在水浴上蒸干。

小火炭化后,移入550℃高温炉中灰化至白色灰烬,冷却,加人l0毫升浓盐酸溶解残渣,然后用水移入100毫升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2) 绘制标准曲线准确吸取每毫升相当于1微克砷的标准溶液0、1.0、2.0、3.0、4.0、5.0 mL ,分别置于三角烧瓶中。

向三角烧瓶中各加入水60mL ,50%H 2SO 4溶液15mL ,15%碘化钾溶液5 mL ,40%氯化亚锡溶液2 mL ,摇匀,放置10min 后,加入锌粒6克,立即塞紧带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并将出口的尖管浸插在预先加有5 mL ,吸收液的比色试管中,在室温下(25℃左右)反应吸收40min 。

取下吸收管,用氯仿补足各管的吸收液的体积至5mL 。

用分光光度计于50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根据各标准管读得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分析吸取一定量样品溶液(视样品中含砷量而定)置于三角烧瓶中,以后按(2)中“向三角烧瓶中各加入水60mL ”起依法操作。

根据样品溶液测得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查得相应的砷含量。

食品中铅、镉、砷的测定(国标)

食品中铅、镉、砷的测定(国标)

食品中铅的测定:第一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3 原理试样经灰化或酸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283.3 nm 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与铅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4 试剂和材料硝酸:优级纯。

4.2 过硫酸铵。

4.3 过氧化氢(30%)。

4.4 高氯酸:优级纯。

4.5 硝酸(1+1):取50 mL 硝酸慢慢加入50 mL 水中。

4.6 硝酸(0.5 mol/L):取3.2 mL 硝酸加入50 mL 水中,稀释至100 mL。

4.7 硝酸(l mo1/L):取6.4 mL 硝酸加入50 mL 水中,稀释至100 mL。

4.8 磷酸二氢铵溶液(20 g/L):称取2.0 g 磷酸二氢铵,以水溶解稀释至100 mL。

4.9 混合酸:硝酸十高氯酸(9+1)。

取9 份硝酸与1 份高氯酸混合。

4.10 铅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1.000 g 金属铅(99.99%),分次加少量硝酸(4.5),加热溶解,总量不超过37 mL,移入1000 mL 容量瓶,加水至刻度。

混匀。

此溶液每毫升含1.0 mg 铅。

4.11 铅标准使用液:每次吸取铅标准储备液1.0 mL 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硝酸(4.6)至刻度。

如此经多次稀释成每毫升含10.0 ng,20.0 ng,40.0 ng,60.0 ng,80.0 ng 铅的标准使用液。

5 仪器和设备5.1 原子吸收光谱仪,附石墨炉及铅空心阴极灯。

5.2 马弗炉。

5.3 天平:感量为1 mg。

5.4 干燥恒温箱。

5.5 瓷坩埚。

5.6 压力消解器、压力消解罐或压力溶弹。

5.7 可调式电热板、可调式电炉。

6 分析步骤6.2 试样消解(可根据实验室条件选用以下任何一种方法消解)6.2.1 湿式消解法:称取试样1 g~5 g(精确到0.001 g)于锥形瓶或高脚烧杯中,放数粒玻璃珠,加10 mL 混合酸(4.9),加盖浸泡过夜,加一小漏斗于电炉上消解,若变棕黑色,再加混合酸,直至冒白烟,消化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用滴管将试样消化液洗入或过滤入(视消化后试样的盐分而定)10 mL~25 mL 容量瓶中,用水少量多次洗涤锥形瓶或高脚烧杯,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作试剂空白。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检验标准操作程序,使操作过程规范化。

适用范围: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检验操作。

责任人:检验员、质量管理部主管。

内容: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中砷的限量试验和定量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中砷的限量试验和定量试验。

第一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2 原理在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存在下,将样液中的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三价砷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作用,生成砷化氢气体,经乙酸铅棉花除去硫化氢干扰后,被溶于三乙醇胺-三氯甲烷中或吡啶中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溶液吸收并作用, 生成紫红色络和物, 与标准比较定量。

3 试剂3.1 硝酸。

3.2 硫酸。

3.2.1 硫酸((1十 1 溶液:将 1体积浓硫酸慢慢加人 1体积水中,冷后使用。

3.2.2 硫酸((1 moL/L溶液:量取 28 ml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用水稀释到 500 ml。

3.3 盐酸。

3.4 20%氢氧化钠溶液。

3.5 氧化镁。

3.6 15%硝酸镁溶液。

3.7 15%碘化钾溶液,贮于棕色瓶内(临用前配制。

3.8 40%氯化亚锡溶液:称取 20g 氯化亚锡(SnCl 12 ·2H20, 溶于 50mL 盐酸。

3.9 乙酸铅棉花:将脱脂棉浸于 10%乙酸铅溶液中, 2h 后取出晾干。

3.10 无砷金属锌。

3.11 三氯甲烷。

3.12 吡啶。

3.13 吸收液 A :称取 0.25g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研碎后用适量三氯甲烷溶解。

加人 1.0 mL 三乙醇胺,再用三氯甲烷稀释至 100mL 。

静置后过滤于棕色瓶中,贮存于冰箱内备用。

3.14 吸收液 B :称取 0.50 g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

研碎后用吡啶溶解,并用吡啶稀释至 100mL 。

静置后过滤于棕色瓶中,贮存于冰箱内备用。

3.15 酚酞:1%乙醇溶液。

3.16 砷标准溶液:称取 0.1320g 于硫酸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的二氧化二砷(As 2 O 3,溶于 5 mI. 20%氢氧化钠溶液中。

原子荧光法对食品中砷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对食品中砷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对食品中砷的测定原子荧光分析法又称为原子荧光光谱法,是根据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一定波长的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1.原子荧光法的原理原子荧光的波长在紫外、可见光区。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约经10-8秒,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荧光。

若原子荧光的波长与吸收线波长相同,称为共振荧光;若不同,则称为非共振荧光。

共振荧光强度大,分析中应用最多。

在一定条件下,共振荧光强度与样品中某元素浓度成正比。

2.砷一般来说,无机砷的毒性高于有机砷,三价砷的毒性高于五价砷。

同时,砷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在《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详细规定了砷在食品中允许的最大限量,不同食品中砷的限量也是不同的。

例如,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以及糖果中总砷的最大限量为0.5mg/kg;肉及肉制品中总砷的最大限量为0.5mg/kg。

详细规定了总砷及无机砷的检测方法,其中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银盐法三种;而食品中无机砷测定的方法有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和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两种。

上述方法除了具有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等特点外,也有一些各自的优缺点,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为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可以多元素同时测定,但运行费用昂贵,且样品的介质影响比较大;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汞、砷、镉等元素有相当低的检出限,镉可达0.001mg/m3、Zn为0.04mg/m3,同时价格很便宜,但是可测的元素种类很少,复杂基体的样品测定比较困难。

3.原子荧光法对食品中砷的测定试样的预处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总砷时常用的预处理有湿法消解和干灰化法。

湿法消解是向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如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等)而使样品消化,使被测物质呈离子状态保存在溶液中;而干灰化法是一种用高温灼烧的方式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0
0 39ml
-
0
0
0
0
37ml
35ml
33ml
31ml
各管8 ml
各管 3 ml
各管 0.5 ml
静置15 min , 充分反应生成3价砷
-
-
-
-
各管3 g,充分反应生成砷化氢AsH3
吸收管各管 4 ml
10 ml 30ml 20 ml
10ml 30ml 20 ml
各滴加5-10滴 迅速盖紧,并用水封口
X1 =
m1 m 2 × 1000
× 1000
式中:X—样品中砷的含量,单位为mg/kg或mg/L;
m1—测定用样品液中砷的质量,单位为μg; m2—试验质量或体积,单位为g或ml;
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注意事项和思考题
比色前,所有吸收管需用氯仿补至4 ml。如果不 补充,后果如何?
本次实验所用的HCl的摩尔浓度是多少? 为什么一定要用氯仿润洗比色皿?
饮料中砷的测定-银盐法
张佩雯
313743920@
矿物质的种类
常量元素:钙、磷、钠、钾、氯、镁、硫等。 微量元素:1.必需微量元素
铜、钴、铬、铁、氟、碘、锰、钼、硒、锌 2.可能必需微量元素
硅、镍、硼、钒 3.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可能有功能作用的微
量元素 铅、镉、汞、砷(As)、铝、锡、锂
实验流程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1.消化或灰化
2.生成胶态银 (红色)
3.比色
左边为AsH3发生器,加入样品消 化液(HCl)、KI、SnCl2,Zn粒; 中间为导管,有含Pb(AC)2棉花 吸收的H2S; 右边为AsH3 吸收管,加入 AgDDTC 、三乙醇胺和氯仿。
1和2. 消化和生成 胶态银
3. 比色定量
砷化氢被银盐溶液吸收,生成红色胶态银溶液,根据颜 色的深浅,进行比色定量。
比色定量
开机
设置520nm 预热30min 氯仿 清洗比色皿
STD1管调零
比色检测
记录OD值
关机并清 洗比色皿
样品间请用氯仿清洗比色皿
计算结果
校准曲线的绘制: 每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与之对应的标准溶液的砷含量(μg)为 横坐标作图。
ASH3:砷化氢为气态,剧毒!
试剂和仪器
试剂 1.砷标准使用液:1. 00μg/ml砷。 2.分析样品:某品牌的绿茶。 3.盐酸溶液(1:1):取100ml盐酸加水稀释至200ml混匀。 4.15%碘化钾溶液:称取15g碘化钾,加水溶解至100ml,混匀,现用现配。 5.酸性氯化亚锡溶液: 称取40 g氯化亚锡(SnCl·2H2O),溶于浓盐酸,用 纯水稀释至100 mL。(除将AS5+还原成AS3+外,还生成锡层覆于锌粒表面, 控制反应速度。) 6.无砷锌粒(10-20目)。 7.乙酸铅棉花:用乙酸铅溶液(100 g/L)浸透脱脂棉后,压除多余溶液,并 使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贮存于玻璃瓶中。(吸收可能产生的硫化氢) 8.吸收液: 称取0.25g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AgDDTC)置于乳钵中,加 少量氯仿溶解移入100 ml量筒中,加入1. 8 ml三乙醇胺,用氯仿稀释至100 ml。 仪器 砷化氢发生装置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作业
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 (操作中现象的出现原因;结果 的影响因素等) 思考题请写入实验报告 作业交到公卫514
室温反应45 min,生成胶态银,加氯仿补充至4 ml
在酸性溶液中,五价砷在碘化钾和氯化亚锡的作用下还原 成三价砷,接着被锌粒和盐酸作用产生的新生态氢还原为 砷化氢。锌粒的大小和孔径也会对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
样品中加入辛醇,消除有机物与酸反应产生的气泡。
由于有机物中含硫,反应过程中会产生H2S,因此要在导 管中填装乙酸铅棉花,吸收生成的H2S。棉花的松紧程度 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比色定量生成胶态银的操作步骤
STD1
砷标准使用 液
样品 去离子水 盐酸(1:1) 15% KI
SnCl2
0
0 40ml
辛醇
-
Zn粒
AgDDTC吸 收液
STD 2
STD 3
标准 STD 4 STD 5
STD 6

样品
S1
S2
(绿茶) (绿茶)
1.0 ml 3.0 ml 5.0 ml 7.0 ml 9.0 ml
• 三氧化二砷经口服5~50mg即可中毒,60~ 100mg即可致死。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霍乱
样),溶血,神经毒性(头痛、谵妄)等 。
食品中砷的测定方法
银盐法(国标方法) 砷斑法 原子吸收法 硼氢化物还原比色法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
银盐法实验原理
样品经灰化或消化后,让所含As5+→AsH3,再与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AgDDTC)作用,在有机 碱(三乙醇胺)存在下,生成棕红色胶态银,进行 比色测定(520 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